谁知道咋玩组六 杀3个号怎么套用自己的水心呢???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一郑安政(安正时尚集团总裁)郑安政,196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厦门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在读,安正时尚集团创始人,现任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集团总裁。日胡润研究院发布最新百富榜,郑安政以26亿财富位列温商第38名!从一家裁缝小作坊到安正时尚集团,郑安政是幸运的,他赶上了改革浪潮的好时机;而他的成功却不是幸运那么简单,坚韧的性格、敏锐的时尚嗅觉与打不倒的精神,成功也是早晚的事。敏锐的经商嗅觉郑安政来自温州乐清,他身上带着鲜明的温州商人的特性。正如很多成功人士一样,饭后阅读时报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掌握时事了解趋势这让郑安政在他的商业领域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上世纪80年代,郑安政意识到服装产业的巨大商机,在山西太原的钟楼大街,郑安政和妹妹郑秀萍购置了6台缝纫机,开了一家温州服装店,一年后,他们积攒了6万元“巨款”成立了服装公司。早期的创业之路是漂泊的。从山西到黑龙江,如同古代丝绸之路上众多商队中的一只,游走于山山水水间。1988年,第一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举办,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郑安政将工作室迁往大连。1995年,他踏上了海宁这片土地,开始了他在皮革生意上大展身手的旅程。而在皮衣加工过程中,也让郑安政认识到没有自有品牌,将被市场所淘汰,2001年,女装品牌“玖姿”应运而生,实现皮装企业向高档连锁女装的华丽转身。男装面世在得到更多光环的同时,做男装也是郑安政心底的一个梦。2012年,安正男装正式面世,喜欢东方艺术的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男装品牌,在设计上也会有他的影子。“我几乎每件服装都是穿自己的品牌,天然面料是我所崇尚的,在山水之间、阳光沐浴下做出的自然之物才是最带灵性的。安正男装春夏的棉麻以及秋冬的羊毛,都是集世界优良生产基地所制作的精品。做自己喜欢的并被大家接受的民族品牌,这是一个愿望。”因为民族品牌的崛起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社会使命。多品牌战略“玖姿”的成功让他开始注重品牌战略的多元化发展。但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且异常艰难。挺过不断烧钱的过程,企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随后IMM尹默、安正男装、MOISSAC摩萨克、Fiona Chen斐娜晨五大品牌相继诞生,至2013年,集团年零售额达28亿元。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展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实现“集团品牌化,品牌集团化”,为中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时尚品牌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安政强调品牌的中国基因和自身特色,“我们需要本土的元素,才会让人感到亲切。”同时,国际化的特色也得到重视,郑安政亲自去欧洲引进了几名意大利设计师,主力设计师以前在阿玛尼工作过多年,很有沉淀和经验,他们看重安正的平台,也是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国力。强企之路2012年,安正时尚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落户海宁经济开发区。“一共200亩,一期已经投入了五六个亿了,第二期即将建造。”这是郑安政打造时尚王国的关键一步,而在2014年,安正集团A股上市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郑安政创立“玖姿”品牌之初,在经历过产品经营阶段的发展瓶颈后,品牌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如今,在新时代下,他对品牌塑造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见解。“如何将消费者转变成品牌铁杆粉丝,是一个品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在日情人节,安正时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上市,郑安政家族的身家也因上市而秒变50.83亿。安正时尚集团携手女神高圆圆,共同参与集团上市敲锣仪式,这一走心的安排,充分体现出安正对消费者的重视,从“心”出发,让消费者感知品牌深层理念,以用户为先,塑造良好的用户体验。郑安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将企业打造成为和阿玛尼一样的品牌王国,不难看出他对乔治·的崇拜,现今阿玛尼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奢侈品集团,而这也是郑安政和安正集团的目标。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郑安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他将始终坚持品牌发展、品牌创新之路,将安正时尚集团打造成为一家涵盖女装、男装、内衣配饰、箱包鞋帽以及家饰家居等全系列多品牌的世界一流时尚品牌王国。温州商人,被誉是世界上最敢冒险把苦难当财富的群体,而郑安政就是这其中一员,他的创业路是温州商人典型的崛起轨迹:敏锐的判断里加上穷则思变的勇气,远赴他乡,十年打拼,载誉回浙。但是他又有别于其他温州商人特别气质:平缓的语气,方寸间彰显锐力,有着意大利男人的精致和讲究。《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二28日,如意集团迎来了建业45周年的日子。当日,如意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如意科技时尚中心正式启用。同时,如意投资正式更名为山东如意国际时尚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同时更名为山东如意科技时尚集团,这标志着如意全面跨入科技纺织和时尚品牌发展的崭新征程。从1972年创业到1998年,如意完成技术与管理储备,成功进入中国毛纺知名企业行列。“科技领先,精品战略”,如意自1998年以来实现快速发展,公司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2亿元到突破500亿元,20年增长了260倍。近20年来,如意悄然跃居中国纺织服装500强企业榜首,跻身全球100大奢侈品牌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棉纺、毛纺直至服装品牌的两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集团拥有国内A股和日本东京主板两个上市公司,20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3个高端制造工业园,13个品牌服装及先进制造企业,30多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5000家品牌服装零售店。今后,如意将由科技纺织产业向国际时尚品牌管理产业转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意集团全力打造一个“科技化、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国际领先的千亿级时尚产业集团,十年内成为中国的LV奢侈品品牌集团,做全球时尚品牌的控股集团,两年内正式向市场推出奢侈品级的如意时尚品牌。基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整合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领先的产品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如意正式开启了向如意时尚产业集团的新起航、新跨越。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于伟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34078.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三历史上的温州,比较发达的是宗教行业。道教、佛教、明教、基督教,都极其繁盛。温州的寺庙、神殿、道观、教堂数量之多,也是世界罕见。即使到了现在,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发达程度,也还是温州第一,闽南第二。这些宗教信仰似乎都不提倡经商。温州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化兴盛。尤其是南宋,温州的进士数量从北宋的几十名增加到南宋的一千多名,是中国进士最多的地方,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南宋又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年代,所以如果从文化传承上讲,温州更应该是一个以文化发达而闻名的地区。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省流行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当时的宁波人生意遍天下,海内外到处是宁波会馆。打官司靠绍兴人是因为绍兴师爷在中国幕僚界的压倒优势。那时候,温州人或许是浙江人里很不会做生意的。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到北大早期,教员就有十几人是温州人,陈介石、陈怀、林损、章献猷、孙诒棫、许璇、林辛、章味三、伦明、周继善,龚寿康、高谊、林公任、黄公起、林涛等,温州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教员。所以说温州人有经商传统,或者商业传承,在历史上是说不过去的。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历史上温州的天然环境远远不如宁波、杭嘉湖、上海、苏南、山东这些大平原,也不如大多数地区。属于中等,不算富,也不是很穷。1949年后,温州沦为前线,温州沿海的洞头、北麂、一江山、大陈岛之类的岛屿很长时间都是国民党占领。即使大陈岛撤退后,温州依然被认为是国军反攻大陆的最好的登陆地点: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只要炸掉三条公路,解放军援军好几天都进不了温州,而占据海军空军优势的国民党军就可以迅速把温州变成根据地——何况蒋介石的老家宁波就在附近。所以温州成了中国最大的军分区,温州到处是民兵,洞头岛上有女民兵,团中央号召共青团员去大陈岛开荒,而那些大型工业项目,市政建设,国家却不投资建设,就是准备拿温州当战场的。一些学校也迁到了杭州和内地。当时温州医学院留着,温州当地的医学还发展得不错,据说是因为打仗可能需要很多医护人员。(所以迄今为止,温州的三甲医院仅仅少于杭州,远高于本省其他城市。)所以,温州就只能变得很穷。五十年代,永嘉农民包产到户被**强烈打压。瑞安隆山农民分地被**打压。各种私营经济被打压。温州人第一次闻到金钱的血腥味,大约是1976年,温州人到各地收购黄金白银,收购鳗鱼苗,跟日本人台湾人换走私货。最大时中国80%的走私货是从温州进来的。后来**打压走私,东海舰队抓走私船,于是温州活动的走私犯就把走私根据地转移到闽南泉州,尤其是石狮。——温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泉州、莆田一代,所以温州和闽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圈,温州沿海的渔民都说闽南话。——后来,石狮的走私淘到第一桶金的走私贩子金盆洗手,改行做点别的生意,也是从温州照搬:打火机,鞋子,服装。石狮成为走私中心、从渔村成为小城,起源是对温州沿海走私业的打击,这个事儿,正史一般不记载,你们就听听我说野史吧。温州人的经商精神,其实起源于1976年开始的走私。当然,也许1974年、1975年就开始了,只是还没成气候。走私都敢干了,还有什么生意不敢做?所以,给温州带来勇敢商业基因的,是走私!是日本台湾的崛起、大陆的计划经济让走私成为一种暴利。正史不会告诉你温州经济的第一推动力是走私,所以你们就到我这里听野史吧。温州的制造业,最先发达的是介于温州和瑞安之间的塘下、莘塍一带,以及乐清柳市的电器行业。当时有一句话:走遍全天下,不如莘塍塘下。而瑞安的棚下走私场(没错,就叫这个名字)——一条河被填平后,成为各种小商品的集合点。市场的繁华导致了瑞安商城的计划——一百多亩地皮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1982年开始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中央一看,哪里的私营经济最发达?温州。温州哪个镇最典型?柳市!于是就以柳市为典型,抓捕柳市“八大王”(有一个大王逃亡失踪,到现在还不知道生死下落),短短二个月,温州一千多商人被抓捕,数千人潜逃,大批商人关闭生意隐藏,GDP降了一半,一百多无辜的小商人被判刑坐牢。紧接着又是抓乐清抬会融资(也就是当年版本的e租宝),一批首犯被判死刑处死,大批骨干被重判坐牢。那时候的温州,鸡飞狗跳,风声鹤唳,一片萧条,万马齐喑。风云为之含悲,草木因而变色。这时候有人想起十几年前在温州干过的某老领导,也就是“文革”期间因为搞私有化被毛**亲自点名批评的“浙江的二个半”之一,在义乌当领导,于是就找到此人,建议在义乌搞一个小商品市场。于是,那些在温州被追查抓捕惶惶不可终日的小商贩,就在义乌搭起棚子,复制了瑞安的棚下走私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根源是1982年的“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这种事,正史似乎都没记载,你们只能听我讲野史。温州要造机场,中央不批准,后来是地方先斩后奏,生米成熟饭。温州要造铁路(这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东方大港计划里一条重要铁路,只是晚了八十年),中央说**不给钱,于是只好私人筹资,成了全国第一条私营铁路。温州要航线,航空公司不开,于是王均瑶自己承包了一些航线,成立了均瑶包机公司。开关厂地位低,董事长在镇里办不了事,于是乐清的开关厂就请一些退休的厅级干部当党委书记或办公室主任。这样才不至于被乡镇干部欺压。总之,温州要创业,基本上没什么好机会,这中国所有的好机会都给了北上广深。等到温州稍微变富一点,老板们就会移民外地。所以大点的企业,大部分去外地了。所以,现在的温州就一座留守空城。温州出来的商人,在世界各地奔波。他们不是特别善于经商,只是生存困难。被逼去挣钱实现自己的尊严。历史上的温州,就是一个特殊的适合人口灭绝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台风。台风是有几条固定的路线的,而中国最大的台风,总喜欢往温州跑。历史上的温州没有今天这么多平原。今天的温州大罗山,三垟湿地,以前是海。谢灵运当永嘉太守,经常开帆船逛海峡,所以还有个地方叫帆游。现在温州新城区的杨府山,以前是海岛。温州最大的平原是环绕大罗山的一片,这些平原以前都不存在。现在说温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二千年以前平原面积只有海边的一小点,不到5%,别的都是山地海岛。所以一到台风,海边的人民被高涨的海水冲走,山上的被山洪冲走,每次台风总能死掉不少人,而闽南是大平原,气候好,养人,又是中原达官贵人逃避战乱的主要避难所,膨胀的人口就源源不断涌入温州因为台风人口灭绝而空缺出来的耕地。如果查温州族谱,今天的温州人80%祖上来自闽南——大多数是中原逃战乱到闽南的中上层阶级的后代。那年代,能够逃难、移民的也都是有钱人,穷人基本上都是遇到战乱就是坐着等死。这些人的文化传统,还是想当官的,真愿意经商的并不多。当然偶尔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闽南首富黄老板,也就是把豪宅捐献给和尚当开元寺的那位,算是商人,他的后裔称为紫云后代,在温州也有很大的一批人。宋乾道二年,温州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灾,据说温州人死了超过一半。然后就有很多闽南人来移民。当年的闽南是中原达官贵人的避乱中心,是中国人最热衷科举的地方,这些人也把科举文化带到温州,温州本来就有永嘉学派开的很多书院,在外来科举文化的带动下,读书人开始热衷功名,所以南宋的温州一跃而起成为中国进士最多的地区,甚至比泉州和莆田还多。同时,闽南人也带来了陈十四信仰、妈祖信仰、明教信仰、杨陈二府信仰。宋朝来的闽南人移民速度慢,没有改变温州的方言,明清以后交通便利,一下子就带来很多闽南人,所以温州有近百万人会说闽南话——但是说闽北闽东话的几乎没有,因为温州和闽北、闽东虽然紧挨,文化上却是和闽南一体的。温州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怪气息。温州人的设计师赫赫有名:风水祖师郭璞。郭璞是许逊的好友(就是那个鸡犬升天的许逊),许逊带着他侄子许迈在温州修炼,邀请郭璞来一起High(我猜想他们经常一起嗑药、交流最新发明的毒品)。听说当世第一风水大神棍来了,温州的官员们就请他规划温州建城。作为巫师或科学家的郭璞,做事很严谨,他为了判断城应该造在江南还是江北,就到江南江北各点抽样泥土样本,烘干粉碎,测量泥土的重量,计算其密度,最后发现江南的泥土比重高,适合造城。又根据那一些小山包的位置,选了九个,安排北斗阵——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北斗星是九颗(七现二隐),不是七颗。然后按照二十八星宿在温州城找水源挖井,再配上一些正儿八经的水利交通规划,造就了这座城。所以自古以来,温州就是仙气缭绕(也可以说妖风阵阵)。后来摩尼教传到中土成为明教,温州和闽南就成为明教最繁盛的地段。后来一个瘸腿残疾的传教士从英国来,又有苏慧廉(就是林徽因费正清这些人的导师)到温州传教,又有传教士白累德医生到温州办白累德医院,很快把温州变成了中国基督徒最多的地方,1949年的统计,全中国的基督徒10%在温州。后来文革期间,宗教转入地下,无数温州基督徒到全国各地偷偷传教,所以西方人给温州一个名字叫“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的大罗山,是弘一闭关十年修律宗的所在。大罗山上还有遇安法师的楞严宗圣地伏虎寺,有千年名刹圣寿禅寺,有晋代的天柱寺,有著名的香山寺,鼎盛时期一个小小的山上就有百座寺院。即使是市区的江心寺,也是禅宗十大寺院(虽然面积很小很小),市中心的松台山上有永嘉大师玄觉(就是拄着拐杖绕慧能绕了三圈问答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那个和尚)的舍利塔院。林灵素道士的道观、坟墓至今尚在。古代温州有大量的道教洞天福地:华盖山、陶山、大若岩、大罗山、仙岩三皇井、乐清白溪仙磕山,再加上以前曾归属温州的台州玉溜山、青屿山、灵墟、司马悔山、西仙源、东仙源、盖竹山、赤城山洞、委羽山洞、青田大鹤天、括苍山洞。在其他地方并不显耀的闾山派大师陈十四娘娘(按照现在的说法,就一个大巫婆……),在温州被演化为一部温州鼓词中的《南游大传》,比格萨尔王传之类的要丰富很多,演唱只在神殿,无数道教礼仪,是周围几个乡几十村的一个盛大宗教仪式。当初还有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也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所以,说温州是个仙气缭绕、妖风阵阵的地方,并不为过。所有这些,温州的传统科举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里面真的没有丝毫商业气息。温州人的传统里,没有崇拜商人的习惯。温州的各个宗祠,根本没有商人的地位。温州有文天祥的祠,有东瓯王庙,有水心先生叶适的纪念馆,有刘伯温的祠堂。但是没有商人的祠堂。在广东,你会看到很多与经商挣钱有关的神:财神赵公元帅、关帝庙、招财童子,但是这些在温州并不流行,反而是文昌阁的地位更高。温州人几乎没有在家里摆关公和财神的。瑞安的四贤祠,供的是四个人:卓敬,陈傅良,高则诚,许景衡,弘扬的是学术、廉洁、正直、建功,但是没商人富豪什么事。温州人知道叶永烈是一个温州作家,但是不会去惦记叶永烈的父亲是一个民国年间拥有四家银行的金融大亨。少数温州人也知道宋恕,但是没人惦记宋恕家曾拥有几千亩良田。温州人惦记孙诒让,是因为他是学问家,是办了很多学堂的教育家,而不是因为他和张謇合伙开上海火轮公司,或者因为他兼任温州总商会会长——没错啊,孙诒让确实是商会会长。即使是今天,温州商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比如说温州人很少知道唯品会的几个创始人都是温州人。也很少有人关心与马云一起创业的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谢世煌是温州人。有钱的老板那么多,谁惦记你们呢。在温州的民间文化里,即使现在,也不是很重商。很多商人指望下一代当个公务员,或者搞学问,而不是经商发大财。有钱人会让孩子学才艺,出国留学,却很少从小教育他如何理财投资。所以,即使是今天,到处是温州商人的时代,温州人也没觉得一个大商人算什么伟大人物。所以,温州真的没有什么重商的文化基因。温州人的优势也是有的。首先,是温州独特的方言结构。温州的语言,粗分可以分为瓯语(温州话)、闽南话、蛮话和蛮讲以及乐清北部接近台州话的大荆话。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说金乡话(戚继光军队在金乡卫留下来的,接近吴语,与温州话无法交流),蒲壮话(戚继光部队在蒲壮所留下来的话,与城外的闽南话完全不通,也与温州话没法交流)。此外还有不少畲族人,说他们畲族的畲客话,还有不少畲族人说客家话。极少数人说翁山话。即使是占大多数的温州话,口音也完全不同。温州话的标准音,以前是以瑞安城区或城区紧挨的陶山为标准,温州鼓词、温州道情,都是以这种口音为标准的。现在也有人把温州鹿城区温州城内的话当温州话标准。虽然温州城和瑞安城只相距35公里,其实口音差距也很大,有些词汇完全不同。比如说普通话里“这里,那里”,温州市区说:Lei, Buda。瑞安话说 Hao, Gao。吃饭,温州市区说Ci Va,瑞安人说Qi wo。 即使是瑞安,也是出了城没隔几公里,口音就会变。所以只要是温州人,一说话就大体可以确定你是哪个县哪个区甚至哪个乡镇的。口音的区别度高,好处是熟人社会的极度发达。别人一听你口音,就打听你的社会关系网,每个温州人都在一张极其严密的关系网里,这就要求温州人必须谨慎经营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情往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用。这种关系使温州人借钱融资更容易,乡亲合作也更有信用。因为一旦失信,你的整个声誉就在整个温州人网中垮掉,再东山再起就很难。因此温州人在借钱、合作之类的方面,信誉强于其他地区。所以在没有**金融业支持的情况下,温州民间有无数的古老金融业,呈会,抬会,担保高利贷,都很普遍,上一代温州人几乎人人都呈过几个会,人人都借过年息10%到36%的民间贷款,稍有点积蓄的也会找各种可靠渠道放高利息的贷款。虽然无数的温州民间金融家以非法集资之类的罪名坐牢、处死,依然层出不穷。熟人社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其他人可以拷贝跟进,这样可以迅速占据一个垂直领域。比如全国开电器和气动配件店的,温州人就很多。当年的商标印刷也,打火机业,纽扣业,以及鞋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一个领域大了,各种配套就齐全。比如鞋业大了,就有各种鞋料市场、鞋机市场、大批的鞋业工人,就有了规模竞争力。而乐清的电器大发展,则带动了临县的黄岩路桥成为一个模具业根据地,模具业的发达又让乐清的电器更有竞争力。大多数上一代温州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60后70后,大多数读书到初中毕业,温州的早期的很多乡镇企业家通常只有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历。没办法,温州向来没有机会得到国家**的好处。温州早期的企业家是靠极度节省和勤奋积累的。即使在80年代的温州城,即使是普通工人,一个人同时打二三份工也很普遍。80年代的北京城,通常早点店要到8点才开,温州的早点店都是四点就开了。温州从来没享受过**给京沪广深之类城市的这些好处,也没享受过**给穷地方的补贴。基本上是一群听天由命的人。所以温州人很认命,不埋怨**。比如194年17号台风,温州死亡数千人、房屋倒塌几十万间,并没有人去找**救助,都是靠自己和亲友互助。几百公里沿海堤坝在那次台风中几乎全部摧毁,即使这种本该国家出钱的基础设施,也没有麻烦**,村民们自己筹钱出力,很快就修好了堤坝。温州人的熟人社会让温州人不容易背叛群体,一旦失去关系网的信任,就没有机会。这种捆绑式的关系,对于走私之类的活动,非常重要。所以温州可以靠走私起家,可以让沿海一些村子几乎家家户户凑钱做走私生意,甚至发生大队辑私警察被上千村民围攻捆绑起来扔在海滩上的事。熟人社会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对外抱团,比如军队打群架。如果某个军队发生温州兵和外地人打架,可能会在短短几个小时就把附近二百公里的温州兵都聚拢过来打群架——即使并不相识,只要是老乡,先帮忙再说。这种老乡自保关系,也发生在意大利的普拉多。普拉多是一座在经济上已经被温州人占领的城市,一大群温州小老板收购濒临破产的意大利企业,雇佣非法移民,以每周工作100小时的温州传统干活。但是很多北非穆斯林(温州人叫他们半黑,以区别于全黑的那些非洲人),习惯于在欧洲捣乱,意大利警察和法国警察同样无能,面对穆斯林的高犯罪率,温州人的做法是黑对黑、狠对狠,一方面温州人和意大利的黑手党有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温州人自己组建自卫组织,暴力驱逐、威胁普拉多的一些北非穆斯林,抓到偷盗、抢劫、性骚扰的半黑穆斯林就狠狠揍,遇到鬼鬼祟祟的半黑穆斯林就去盘查。这样的组织被意大利定义为黑社会。比如说一个叫白鹿协会的温州人巡逻队,就是被意大利警方当黑社会抓捕审查。白鹿协会的意思很明确——温州又名白鹿城。意大利警察也经常到普拉多工厂抓捕非法移民工人。温州人建立互助微信群,一发现警察进村,立即通知大家,因此意大利警察抓到人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与意大利底层工人、意大利警察、穆斯林移民之间的冲突,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有一次发生冲突,几个温州人甚至冲到大街上打横幅,高呼口号:意大利人滚出普拉多!——这个确实有点过分。温州独特的语言文化,独特的熟人关系网,在对外方面有优势。比如你在某个城市的电器店买开关电器气动元件,如果店主是温州人,你直接跟他说温州话,二话不说他就会给你底价,不会坑你。因为温州人坑温州人,会被排挤出温州人在各地的合作圈子。温州人的抱团精神,也许不符合某些人认为的“现代社会文明”,但是这是管用的。至少,意大利警察无法对付的那些穆斯林流氓,如果没有温州人的这种抱团,是会带来很多麻烦的。温州人在意大利的企业,从来不遵守意大利的劳动法,温州人认为:意大利人又懒又蠢。每周只愿意工作35小时的意大利人,面对每周工作一百小时的温州人,显然是毫无竞争力的。意大利**或许可以加强劳动法,或许可以关闭这些血汗工厂,但是一旦关闭血汗工厂,税收、就业机会,都会大跌,所以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所有创业的温州人都很苦。北京人上海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温州人是含着黄连出生的。温州是一个铁路、机场、大桥、堤坝、大学都要地方民间筹钱的城市。而北京城,却是为了雾霾可以关闭河北几千家工厂的特权地方。北京人也不用自己集资办机场、铁路、大学、国家图书馆、奥运村、博物馆、地铁,一切都有中央**包办。温州没有足够土地,但是有一些人即使出门在外,还希望在家乡有房产投资。所以温州的房价曾经连续五年中国第一。后来温州房价腰斩,房价排名就成了北上深温广。温州人爱炒房不是偶然的。当温州人发现那些公共设施比温州好几十倍的大城市房价都比温州低,自然会觉得这些房子太便宜了,不投资都无法抑制。所以新一代的温州人,大部分都离开了温州。有些上幼儿园就随父母搬迁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有些到了小学就去大城市读书,还有一些读书到大学毕业或出国留学,回到温州的并不多。因为温州毕竟是一个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任何国家照顾的地方,倒是一直被各种打压——无论是五十年代的包产到户,还是八十年代的抓捕八大王、抓捕乐清抬会、整顿非法融资。说“温州人口平均持有财产也较多”,这话或许是不正确的。因为最富裕的温州人,早在十几年以前,甚至二十年以前,就大规模迁居在一线城市。还有些因为生意,留在世界各地。但是留在温州本地的有钱人,真的不能算很多。那些迁居在大城市的温州商人,他们只能说来自温州的商人。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上海人,根本连温州话都不会说。更糟糕的是,在温州的小学里,竟然不许说温州话。新一代孩子,即使在温州长大,也不会说温州话。而温州大街上,外地人的比例几乎要高于本地人了。叶永烈说:一回到温州,路不认识了,问路,那些路人既不懂温州话,也不知道路。也许再过一百年,温州话会彻底消失,包括温州其他的小众的金乡话、蒲壮话、蛮话之类全世界只有几千人到几十万人会说的珍稀语言。那时候,大概也没有温州文化了。那些温州人的后代,也许有不少还是阶级继承的富商,但是他们已经完全没有温州文化。正如今天的温州人,大多数只能从族谱上找到祖先来自闽南。来源:知乎《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四HM最近公布了2017年 Q1财报。尽管销售额增长了7%,达到 60.2 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 3%。如果回顾 HM 在2016 年的表现,这个数字倒也不算意外――去年,它的毛利率已从 2012 年的 59.5% 下降到了 55.2%,营业利润率则从 18.01% 降低到 12.4%,均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日本快时尚品牌Uniqlo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截止日的2016财年收入录得161.18 亿美元,同比有6.2% 的增幅,但较2015 财年21.6% 的增幅大幅放缓。相比之下,Zara 母公司 Inditex 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总收入达248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福布斯》的统计,Inditex 已成为2016 年全球营收排名第三位的服装集团,仅次于 Dior 和 Nike。在快时尚行业,ZARA用创纪录的年度业绩继续领跑,而在中国同样最受欢迎的另外两个品牌,HM和Uniqlo正在越来越向颓势倾斜,尽管他们在国内民营服装企业的包围中鹤立鸡群,但在金字塔最顶端的这三军对峙,也近乎草木皆兵,一步错就步步错,很可能在极快的行业步调中迅速掉队。HM“铤而走险”继续扩张各施手段 HM、优衣库与ZARA的快时尚品牌鏖战对于HM的业绩下降,我们可以从投行大摩去年的一份公告中翻出部分缘由,报告称:尽管HM 每年仍以超过400间门店的速度扩张,至2020年该集团的营业利润仍将萎缩40%。而之所有此推论,源自品牌持续不断的折扣促销。这另HM 几乎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不断加大折扣刺激消费者,消费者又期待HM 更多的折扣才进行消费,为了缓解库存不至于更严重的减记亏损,HM 只能继续加大折扣,而这为HM 带来了巨大商誉损失。有趣的是,母公司海恩莫里斯集团在每季的财报中均引用各种天气、大环境因素,表示集团必须加大促销,促销无疑需要降价。大摩指出,海恩莫里斯正处于发展的临界点,也即利润将面临高速下滑边缘,自2007年以来,HM每平方米营业利润已经从10900瑞典克朗暴跌至5200瑞典克朗,跌幅超过50%。不断的折扣直接带来单位面积销售能力增长的减弱,通过牺牲毛利率来阻止销售下滑,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海恩莫里斯的利润下滑正是其保持销售增长的牺牲品。如果不保持销售,那么该集团或许早就出现了销售和利润双双下滑的真正衰退。当前的快时尚与商业地产的关系就好像过去 Esprit、艾格等服装品牌与百货公司的关系――前者需要后者的渠道,后者则需要前者来获取人流、租金、销售分成回报。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很难孑然独立。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在经过过去几年的激进开发后已经显示出地区性的泡沫。尽管现在看上去,快时尚是各大新开购物中心招商所青睐的对象,奢侈品也希望与其毗邻而居同样说明了其巨大的引流作用。但如果商业地产的泡沫破裂,对于 HM 这样的快时尚来说,本来寄希望于跟随商业地产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的计划也会被打乱。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称,中国商业地产项目供应量将在 2016 年至 2017 年间达到高峰。据无时尚中文网报道,Zara 早在 2015 年就已经感知到中国商业地产的问题。这家目前全球第一大快时尚在当时宣布,当大中华地区门店总数超过 500 家之后,将暂缓开店,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单店回报率上。而单店回报率,恰恰是如今 HM在中国扩张时所牺牲的方面。商业地产的泡沫不论是早是迟,三四五线也是一个与一线城市截然不同的消费市场,包括美特斯邦威在内的本土品牌依靠广设加盟店、拉低价格、冠名综艺节目、请明星代言等方法塑造起了自己的消费群体,而这些营销手段通常并不符合国际品牌的行事风格。但近年HM将代言人从欧美明星换成国内明星,似乎也是对三四线城市的一种试探。HM也开始把电商视为另一个路径。近期,该公司已经将原本“每年 10-15% 的门店扩张目标”改为以“每年 10-15% 的销售总额增长”为目标,两者的不同就在于后者囊括了电商业务的份额。但 HM 中国在电商上并不占优势。2014 年,HM 才在中国市场推出电商业务,而且选择了自建电商,这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Zara 最开始同样是自己做电商,但也在 2014 年 10 月入驻了天猫,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线业务并没有符合Zara 的预期。HM对于坚持自建电商的解释是,“天猫像是一个线上购物的集市,一个门户网站。这种模式在美国和欧洲也很常见。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专注于我们自己提供的购物方式,我们怎样与顾客保持联系,并且为顾客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值。”这种策略是可以理解的,自营电商意味着对消费者数据有更直接的掌控。此外,尽管百货地产不景气、各大品牌纷纷关店,但 2017年HM集团仍然计划新开430家新店。相比起来,Zara为了止损,从去年3月起已放缓开店速度,每年新增店铺计划从原来的8%-10%下调为6-8%,并将重点转移到电商业务的拓展上。虽然都以快时尚为主业,但HM的采购策略一直不如Zara 灵活,对于消费趋势的变化反应也不够快。在门店大肆扩展中,HM的品牌价值也在水涨船高。但扩张同时也为其带来了风险,投资人对此也并不乐观。按照欧睿咨询的信息,年间,中国的服装零售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只有6.3%,远低于早年行业判断的15%的女性服装增长与8%-10%的男士服装增长;二美国在 2016 至 2020 年间的服装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更是萎缩到了2.7%。但不扩张对于 HM 集团而言是不可能的,其目前最大市场――德国,正在出现销售增幅疲软,按市场贡献排名第四的法国则出现了4% 的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HM 集团仍声称“要在中国和美国大力开店”,将是铤而走险。优衣库靠亚洲反哺各施手段 HM、优衣库与ZARA的快时尚品牌鏖战对于优衣库来说,让其最纠结的,依然是美国市场。数据显示,2017财年一季度优衣库的美国业务亏损有所收窄,当被问及优衣库在美国何时盈利时,品牌创始人柳井正没有正面回应,而是机警地拿HM垫背,指出这个瑞典品牌也有过在美国亏损9亿美元的例子。但柳井正称,美国依然是优衣库最重要的市场,而亚洲是其增长的引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全球零售业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从迅销2016财年和2012财年的报表中可以发现,收入翻番,但利润没动。这意味着中国给予零售业犯错的空间,优衣库一方面可以在中国大赚特赚,一方面可以在美国亏损扩张。不过,行业鲜有分析师对优衣库的美国前景看好,时尚零售行业研究机构No Agency创始人唐小唐在评论优衣库时表示,优衣库在美国的亏损扩张一直建立在中国市场盈利增长的基础上。但是,由于策略错误,其母公司迅销集团上一财年整体及中国市场利润均有所下滑,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利润有所上涨,但是中国为首的国际市场销售乏力,2017财年首季录得0.2%的跌幅。若其他国际市场的盈利增长无法抵消美国市场的亏损,即使没有边境税及美国制造等问题,优衣库实际上亦有可能选择退出美国市场。实际上,行业分析师早已经希望柳井正不要再做“美国梦”。日本的停滞、美国的举步维艰、以及最重要海外市场中国的放缓,迫使柳井正于去年放弃迅销集团立下的2020年5万亿日元收入的目标,现在他们把目标改成了3万亿日元,而当前2017财年的预期收入为1.85亿日元。柳井正上周表示:“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我深信3万亿日元是可以达到的”,而在3月初为优衣库东京新总部揭幕时,他道出源于“数字科技会改变世界”的信念,希望把迅销集团从纯服饰零售商转型为“数字消费者零售公司”。柳井正的具体愿景是这样的,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体门店根据其所在地区的需求来编制供应,这是与传统连锁店完全相反的概念,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能对Uniqlo 优衣库的供应链和库存一目了然,从而让消费者买到为他们而制造的衣服,柳井正说这就是他改变世界的“答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供应链、电脑系统和门店网络等各方面都具备合适的系统,柳井正称所有必要的构件在一年内就可以到位。但对于所谓的“数字消费者零售公司”策略,唐小唐发文称,这实际上就是优衣库向Zara 学习的一种委婉措辞。Zara母公司InditexSA(印地纺)集团首席执行官Pablo Isla在2016年年底曾公开说过,成功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神奇的模式,或者巨星,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响应能力,并将之转化为时尚的产品,再传递给消费者。将优衣库的转型与Pablo Isla的话相对照,的确有些微妙的大同小异。就像Pablo Isla 一直希望Zara摆脱“快时尚”的标签一样。柳井正也同样一直否认优衣库是快时尚品牌,甚至推广品牌的科技基因,但公司的名称迅销(Fast Retailing)在这件事上似乎拖了严重的后腿。唐小唐称,快时尚曾被认为是零售业的一种创新,但近年随着环保概念以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愈加受到关注,快时尚被贴上了一种富士康式的原罪标签,它不但刺激了消费者的物欲,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生产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血汗工厂和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时尚越来越快,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具备先锋意义。ZARA关小店,开大店反观ZARA,今后,印地纺集团会通过整合旗下各品牌的门店――关小店,开大店,且只在一个城市最核心的地段开店――来提升全集团的营收效率。该品牌在今年2月份关闭的成都旗舰店,实际上是ZARA的2017年策略的一个缩影,官方的解释是“前期在购物中心的进驻过于迫切,接下来的任务将是在重点城市开设旗舰店。”在成都本地人的印象中,ZARA关停的这家旗舰店所在地的百货商铺――乐森,其在总府路 31 号称不上是什么购物黄金地。据悉,关小店,开大店的打法事实上也是印地纺拓展线上业务的一个关键步骤。因为,这些大型门店将不只是承担卖货功能,未来,印地纺将可通过在线渠道触达往来于全球7000多家线下门店的客户,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连接――尤其是在该公司极其重视的亚洲市场。快时尚就是外资秀场据投资参考的调查,2016年三季度的民调显示,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凭借最激进之一的扩张速度,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较早,继续巩固其在休闲装类别的欢迎程度。有19.3%的受访者表示,优衣库是他们最经常购买的两个品牌之一,超过2015年四季度的17.4%。除优衣库受欢迎程度继续增长外,HM、Zara在2016年三季度的受欢迎程度相较于2015年四季度同样飙升。上述三大快时尚品牌占据最受欢迎Top 10品牌中受欢迎程度四大上升品牌中的三席。另外一个受欢迎程度上升的为本土品牌海澜之家同名品牌。由于国际品牌在中国侵吞市场,多数中国本土品牌都在高速关店中,不过,海澜之家再次成为例外,该公司门店数量持续呈现高增长,甚至每年新增店铺远高于优衣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借壳凯诺科技上市的海澜之家无论在运营模式还是资本市场都饱受质疑,其激进的扩张背后有对赌协议刺激和高库存风险。面对相同的宏观经济,国际快时尚品牌仍然比中国本土品牌具有更多的优势,其中包括中国过剩的商业地产更愿意通过招租优衣库、HM、Zara 等品牌,并通过上述品牌的1000平方米巨型店铺再吸引其他商户,同时给予上述品牌在位置上的优势和租金上的优惠。几大主流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均采用直营模式,相反,中国本土品牌均采取混营模式,且多数本土品牌批发业务比重要高于直营,因此统一管理的效率**降低。尽管本土品牌正在试图学习国际快时尚行业的诸多模式,但是投资参考调查称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无法抵挡国际品牌的攻势,中国本土品牌在2016年出现了“打不过就买”的趋势,该年度出现了多起中国品牌对国际品牌的并购。投资参考称,尽管并购可以大幅提升中国本土品牌最短板的设计和营销能力,但是短期内能出现一个威胁上述四大快时尚集团的中国本土服饰集团基本没有可能。另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可能是,上述并购事件的真正目的,可能并不一定是本土品牌试图建立一个可以抗衡国际服饰巨头的本土企业,提升市值然后套现才是目前A股市场的常态。《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五投资楼市、投资矿业之后,温州资本又将目光瞄向了文化产业。6月22日下午3点40分,闹钟再次响起,秘书第三次提醒,温州商人黄晨才从昏沉睡梦中醒来,山东影视集团相关负责人、部分对影视产业感兴趣的温州企业家,均已如约来到黄晨的会所,他们欲商讨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事宜。这已不是黄晨当天会见的第一批客人,而此前,他已送走了3批客人,到深夜,他要见七八批客人甚至更多,这几乎就是他的生活状态,沉睡时,窗外雷声再大也叫不醒。这也只是一个转战文化产业温州商人的例子。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温州、北京调查和了解,时下,此前鲜有涉足文化产业的温州资本正在转向,尽管中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温州市官方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温州活跃在民间的资本,大约有6000亿~8000亿元,而这些资本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正处于投资空白期。当温州商人遇见文化“相对于别的地方,温州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可能是晚了,但我们一旦看到其前景,我们的速度将是不可想象的,只需1年,我想,你就能看到温州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成果。”黄晨对本报记者说。作为温州黄河清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晨在温州有着另一个更响亮的名号――“清洁大王”,但现在,他俨然成为温州商人的另一面旗帜,投资文化产业。在其会所,并非是“另一个华谊兄弟或光线传媒”,而是温州资本对接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每日来拜访他的人,除了温州本地的商人、文化产业负责人外,更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项目负责人以及业界专家。“文化产业,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接触过,这里现在就是我们的集聚地,看各方面的信息,文化产业好像是朝阳产业,但我们必须了解。”浙南一豪食品商行董事长陈建军夫妇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想尽快地进入到具体项目中去。单是6月22日,以黄晨为首的温州商人已与影视剧、文化产业园区、旅游项目接洽,其中一项目已开始考察。按照温州市**的规划,关于文化产业投资的政策支持以及如何让更多的温州资本以及全国好的项目进入温州,都在紧密进行中。据本报记者了解,关于温州文化产业的投资名录会适时公布。温州商人之所以选择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也有着其现实原因。“你看,街上人们的眼神,都是在怀疑,温州商人的信任体系被打破,这个信任体系就是企业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对**的信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温资大佬说。而打破的原因,在一些当地的老板看来是有两个改变:一是制造业本身的改变;二是政策的变化频率快。“2009年,国家投放了4万亿,当时我们一起开会,我就说了,对于投资还是要谨慎。”但温州市金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骞的建议并没有让热情的投资者变得冷静。温州的大多数企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各种投资项目中去。但2011年起,连续的调控政策又是许多企业未曾预见到的,资金链出现断裂。“除了跑路也有自杀的,这是我们这些朋友很难接受又理解的一种选择方式,因为对大多数温州老板而言,背后所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个人、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温州雅集文化传播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冠州低声说道。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其中。“但这种信任体系需要重建。”上述温资大佬说。温州市官方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温州活跃在民间的资本大约有6000亿至8000亿,而当前这些资本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正处于投资的空白期。“钱不可能躺在那里不动的。”浙江高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蔡国庆表示。而从2009年便获得国家诸多政策支持的文化产业成为温州商人的“重要选择之一”。与此同时,温州市**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温州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温州市财政不仅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而且对税收、土地、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也作了“一揽子”规定。截至目前,共有74家企事业单位得到近1400万元的**补助,其中民营企业占90%。在这个过程中,陈骞投资了一项副业――4D电影院;黄晨注册温州天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影视剧;赖冠州坚持做了许多人不看好的浙江创意园的投资者;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则参股香港卫视,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且是唯品会的天使投资人。数据显示,目前温州共有各类文化企业15000多家,拥有资产300多亿元,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比同期GDP增速高出12.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风险并不小不过,这几位投资者,除了赖冠州,其他商人算是“试水”,也就是主业均未丢。“文化产业的水还是很深的,风险很大。”较早介入文化产业的黄晨说。2008年,黄晨在去北京与合作伙伴谈别的项目时,认识了几位年轻导演,当年在一片死气沉沉的环境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越是危机时,则越需要娱乐”。正是冲着这么一个说法,黄晨出差期间,就在北京注册成立了秦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购买了办公用地。“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拿出几千万元玩玩,对于什么题材的项目更有市场,请什么样的导演与演员更合适?电影的内容与渠道建设该如何打通等根本就不关心。”黄晨对本报记者说。这几年,自己的影视公司究竟拍摄了几部电影,黄晨都没有数,能说得出名字的就是《千里之外》与《AA婚姻日记》,前者讲述了一名杭州在校大学生不远千里,借钱来到黎平为一名失血过多且是稀有血型的侗族妇女献血的感人事迹。“投资也就是听说这是一个温州人的故事就拍了,当时还没想那么多。” 黄晨表示。当然,这样的态度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收益。事实上,在2009年的温州商界,黄晨在影视界的玩法算是新鲜的玩票,而赖冠州则是孤独的。当年,刚做过大手术欲休养的赖冠州因朋友之情,答应投资浙江创意园。该创意园是经省委宣传部批准,由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创办。2007年4月启动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3月正式启动一期的LOFT改造项目。就如北京的798,该创意园是对原温州冶金厂部分厂房的改造而成。但因为一些原因,改造工程在2009年无法继续,因“情谊”完全转身进入到创意园的赖冠州在2009年4月,拿出1000万进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园区而言,还是内容的定位,尽管从一开始,这个创意园区是以温州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核心,但谈何容易?” 赖冠州回忆说。这是因为温州这座城市的定位决定,究竟是怎样的转型与升级?创意在企业升级与转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但在金融危机后,温州资本对“实体”的关注并不高。“2010年,是我最艰难的时候,偶尔也想过放弃。” 赖冠州表示。日,央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等。上述文件被视为**支持文化产业政策中最具实施性的文件,也是这一年,黄晨在温州注册了影视公司,赖冠州创意园也势必能够得到**的支持,两年后,创意园获得了浙江省财政1000万元的专项资助和温州市财政3000万元的配套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对入驻工业设计企业的补助、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尤其是创意设计型的人才。赖冠州不得不以年薪30万元加10%的股权吸引国际上的设计人才进驻创意园,创意对于企业的附加值目前则以15万元到30万元进行不同的设计。“现在一些企业开始盈利了,创意园就是孵化器。” 赖冠州表示。黄晨的公司先后举办了多场文化盛会,其中包括《艺术之声》大型晚会、国际大学生影像节,由此,这位很少看电影的商人成为温州“文化新浙商”。温州商人的野心黄晨对于外界给予他这样的“殊荣”,偶尔会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现在看电影的次数依旧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打扑克的时间减少了,“我想文化产业,关键还是整合的能力。也许,这是我最擅长的。”黄晨说。这样的自信一是来自黄晨本身的学习。2011年,黄晨在网络上看到北京电影学院影视产业与金融投资人班的招生,便打电话咨询,成为这个班的第一位学生。在这样一个相对细分领域的班级里,黄晨对影视产业的了解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同学。“同学基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领域的负责人,这个圈子也是我们现在欲打造的资本与项目公司对接的一部分。”黄晨表示。除此之外,温州市**也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温州企业“百人团”连续三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学习。温州市**买单为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举办文化产业培训班之外,并多次召开文化企业座谈会,了解温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困难及建议,及时调整充实全市文化产业政策。这背后则是大趋势所推动。2012年4月份,《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十二五”期间拟建 2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拟投入超160亿元发展27个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温州市委明确要求全市11个县(市、区)根据各自的文化传承特色和比较优势,至少各创办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并专门出台了针对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的考核办法,列入各县(市、区)年终考核。近期,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温州文化发展的“1+x”系列文件,拟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等方面进一步予以重视和倾斜。“坦诚地说,温州究竟怎么做,才能做出特色,我们到台湾等地考察学习,也是吸收他们好的经验与做法。”温州市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温州有无数名人,比如出生在温州并热爱温州的南怀瑾,但其大学堂为何最终落到太湖?温州有‘文史宝库’雁荡山,但为何没有一个五星级宾馆?为何成不了张家界?温州有朱自清的《绿》里的‘梅雨潭’,为何没人知道温州有三??湿地,为何成不了杭州的西溪湿地?温州是瓯窑的发源地,但瓯瓷为何被人们遗忘?在过去三十年,温州人走得太快,把许多老祖宗留给的瑰宝给遗忘了。”一位温州商人不无遗憾地表示。“设计就是把丢了的东西捡起来。”这是温州澳珀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朱小杰在一些领导人视察自己工作室时,特意写下了这么一幅字。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对于温州的传统挖掘,无论是媒体、**还是温州商人,都开始关注并整理挖掘。公开的报道中,对“温州建城纪念日”的具体日子,专家学者已提出不同意见;三??湿地,则被纳入“世界温州人文化博览园”项目中,该博览园就是创造一个世界温州人文化博览的载体,重塑温州文化氛围。按照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文化博览园总用地近千亩;楠溪江古村落群展馆的建设也纳入到日程中。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是,关于温州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远不止这些。“传统文化要变成产业,最终还是要融入生活,而这个载体就是品牌,温州商人绝大多数人则是在做牌子。” 朱小杰认为。在本报记者接触的诸多企业,其名称更像是某个欧洲品牌。而从牌子到品牌,温州的企业似乎要走更长的一段路,因为这势必是一条不破不立之路。《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六点击上方“点点盈互联网金融”可以订阅哦!点点盈历史上的温州,比较发达的是宗教行业。道教、佛教、明教、基督教,都极其繁盛。来源:知乎/饱醉豚一、温州并无经商传统历史上的温州,比较发达的是宗教行业。道教、佛教、明教、基督教,都极其繁盛。温州的寺庙、神殿、道观、教堂数量之多,也是世界罕见。即使到了现在,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发达程度,也还是温州第一,闽南第二。这些宗教信仰似乎都不提倡经商。温州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化兴盛。尤其是南宋,温州的进士数量从北宋的几十名增加到南宋的一千多名,是中国进士最多的地方,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南宋又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年代,所以如果从文化传承上讲,温州更应该是一个以文化发达而闻名的地区。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省流行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 当时的宁波人生意遍天下,海内外到处是宁波会馆。打官司靠绍兴人是因为绍兴师爷在中国幕僚界的压倒优势。那时候,温州人或许是浙江人里很不会做生意的。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到北大早期,教员就有十几人是温州人,陈介石、陈怀、林损、章献猷、孙诒棫、许璇、林辛、章味三、伦明、周继善,龚寿康、高谊、林公任、黄公起、林涛等,温州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教员。所以说温州人有经商传统,或者商业传承,在历史上是说不过去的。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历史上温州的天然环境远远不如宁波、杭嘉湖、上海、苏南、山东这些大平原,也不如大多数地区。属于中等,不算富,也不是很穷。温州曾沦为战争前线,当时成了中国最大的军分区,温州到处是民兵,洞头岛上有女民兵,团中央号召共青团员去大陈岛开荒,而那些大型工业项目,市政建设,国家却不投资建设,就是准备拿温州当战场的。一些学校也迁到了杭州和内地。当时温州医学院留着,温州当地的医学还发展得不错,据说是因为打仗可能需要很多医护人员。(所以迄今为止,温州的三甲医院仅仅少于杭州,远高于本省其他城市。)所以,温州就只能变得很穷。二、人因为穷才会思变五十年代,永嘉农民包产到户被打压。瑞安隆山农民分地被打压。各种私营经济被打压。温州人第一次闻到金钱的血腥味,大约是1976年,温州人到各地收购黄金白银,收购鳗鱼苗,跟日本人台湾人换走私货。最大时中国80%的走私货是从温州进来的。后来**打压走私,东海舰队抓走私船,于是温州活动的走私犯就把走私根据地转移到闽南泉州,尤其是石狮。温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泉州、莆田一代,所以温州和闽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圈,温州沿海的渔民都说闽南话。后来,石狮的走私淘到第一桶金的走私贩子金盆洗手,改行做点别的生意,也是从温州照搬:打火机,鞋子,服装。石狮成为走私中心、从渔村成为小城,起源是对温州沿海走私业的打击,这个事儿,正史一般不记载,你们就听听我说野史吧。温州人的经商精神,其实起源于1976年开始的走私。当然,也许1974年、1975年就开始了,只是还没成气候。走私都敢干了,还有什么生意不敢做?所以,给温州带来勇敢商业基因的,是走私!温州的制造业,最先发达的是介于温州和瑞安之间的塘下、莘塍一带,以及乐清柳市的电器行业。当时有一句话:走遍全天下,不如莘塍塘下。而瑞安的棚下走私场(没错,就叫这个名字),一条河被填平后,成为各种小商品的集合点。市场的繁华导致了瑞安商城的计划,一百多亩地皮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1982年开始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去温州找典型,温州哪个镇最典型?柳市!于是就以柳市为典型,抓捕柳市“八大王”。短短二个月,温州一千多商人被抓捕,数千人潜逃,大批商人关闭生意隐藏,GDP降了一半。紧接着又是抓乐清抬会融资(也就是当年版本的e租宝),一批首犯被判死刑处死,大批骨干被重判坐牢。那时候的温州,鸡飞狗跳,一片萧条。于是,那些在温州被追查抓捕惶惶不可终日的小商贩,就在义乌搭起棚子,复制了瑞安的棚下走私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根源是1982年的“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这种事,正史似乎都没记载,你们只能听我讲野史。温州要造机场,中央不批准,后来是地方生米成熟饭。温州要造铁路(这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东方大港计划里一条重要铁路,只是晚了八十年),**不给钱,只好私人筹资,成了全国第一条私营铁路。温州要航线,航空公司不开,于是王均瑶自己承包了一些航线,成立了均瑶包机公司。开关厂地位低,董事长在镇里办不了事,于是乐清的开关厂就请一些退休干部当党委书记或办公室主任。这样才不至于被乡镇干部欺压。总之,温州要创业,基本上没什么好机会,这中国所有的好机会都给了北上广深。等到温州稍微变富一点,老板们就会移到外地。所以大点的企业,大部分去外地了。所以,现在的温州就一座留守空城。温州出来的商人,在世界各地奔波。他们不是特别善于经商,只是生存困难。被逼去挣钱。三、温州人的信仰追求历史上的温州,就是一个特殊的适合人口灭绝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台风。台风是有几条固定的路线的,而中国最大的台风,总喜欢往温州跑。历史上的温州没有今天这么多平原。今天的温州大罗山,三垟湿地,以前是海。谢灵运当永嘉太守,经常开帆船逛海峡,所以还有个地方叫帆游。现在温州新城区的杨府山,以前是海岛。温州最大的平原是环绕大罗山的一片,这些平原以前都不存在。现在说温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二千年以前平原面积只有海边的一小点,不到5%,别的都是山地海岛。所以一到台风,海边的人民被高涨的海水冲走,山上的被山洪冲走,每次台风总能死掉不少人,而闽南是大平原,气候好,养人,膨胀的人口就源源不断涌入温州因为台风人口灭绝而空缺出来的耕地。如果查温州族谱,今天的温州人80%祖上来自闽南,大多数是中原逃战乱到闽南的中上层阶级的后代。那年代,能够逃难的也都是有钱人,穷人基本上遇到战乱只能听天由命。宋乾道二年,温州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灾,据说温州人因水灾丧生。然后就有很多闽南人来移民。当年的闽南是中原达官贵人的避乱中心,是中国人最热衷科举的地方,这些人也把科举文化带到温州,温州本来就有永嘉学派开的很多书院,在外来科举文化的带动下,读书人开始热衷功名,所以南宋的温州一跃而起成为中国进士最多的地区,甚至比泉州和莆田还多。同时,闽南人也带来了陈十四信仰、妈祖信仰、明教信仰、杨陈二府信仰。宋朝来的闽南人移民速度慢,没有改变温州的方言,明清以后交通便利,一下子就带来很多闽南人,所以温州有近百万人会说闽南话——但是说闽北闽东话的几乎没有,因为温州和闽北、闽东虽然紧挨,文化上却是和闽南一体的。温州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怪气息。温州人的设计师赫赫有名:风水祖师郭璞。郭璞是许逊的好友(就是那个鸡犬升天的许逊),许逊带着他侄子许迈在温州修炼,邀请郭璞来一起High。听说当世第一风水大神棍来了,温州的官员们就请他规划温州建城。作为巫师或科学家的郭璞,做事很严谨,他为了判断城应该造在江南还是江北,就到江南江北各点抽样泥土样本,烘干粉碎,测量泥土的重量,计算其密度,最后发现江南的泥土比重高,适合造城。又根据那一些小山包的位置,选了九个,安排北斗阵——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北斗星是九颗(七现二隐),不是七颗。然后按照二十八星宿在温州城找水源挖井,再配上一些正儿八经的水利交通规划,造就了这座城。所以自古以来,温州就是仙气缭绕。后来摩尼教传到中土成为明教,温州和闽南就成为明教最繁盛的地段。后来一个瘸腿残疾的传教士从英国来,又有苏慧廉(就是林徽因费正清这些人的导师)到温州传教,又有传教士白累德医生到温州办白累德医院,很快把温州变成了中国基督徒最多的地方,1949年的统计,全中国的基督徒10%在温州。此外,温州的大罗山,是弘一闭关十年修律宗的所在。大罗山上还有遇安法师的楞严宗圣地伏虎寺,有千年名刹圣寿禅寺,有晋代的天柱寺,有著名的香山寺,鼎盛时期一个小小的山上就有百座寺院。即使是市区的江心寺,也是禅宗十大寺院(虽然面积很小很小),市中心的松台山上有永嘉大师玄觉的舍利塔院。林灵素道士的道观、坟墓至今尚在。古代温州有大量的道教洞天福地:华盖山、陶山、大若岩、大罗山、仙岩三皇井、乐清白溪仙磕山等等。当初还有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也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所有这些,温州的传统科举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里面真的没有丝毫商业气息。温州人的传统里,没有崇拜商人的习惯。温州的各个宗祠,根本没有商人的地位。温州有文天祥的祠,有东瓯王庙,有水心先生叶适的纪念馆。有刘伯温的祠堂。但是没有商人的祠堂。在广东,你会看到很多与经商挣钱有关的神:财神赵公元帅、关帝庙、招财童子,但是这些在温州并不流行,反而是文昌阁的地位更高。温州人几乎没有在家里摆关公和财神的。瑞安的四贤祠,供的是四个人:卓敬,陈傅良,高则诚,许景衡,弘扬的是学术、廉洁、正直、建功,但是没商人富豪什么事。温州人知道叶永烈是一个温州作家,但是不会去惦记叶永烈的父亲是一个民国年间拥有四家银行的金融大亨。少数温州人也知道宋恕,但是没人惦记宋恕家曾拥有几千亩良田。温州人惦记孙诒让,是因为他是学问家,是办了很多学堂的教育家,而不是因为他和张謇合伙开上海火轮公司,或者因为他兼任温州总商会会长——没错啊,孙诒让确实是商会会长。即使是今天,温州商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比如说温州人很少知道唯品会的几个创始人都是温州人。也很少有人关心与马云一起创业的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谢世煌是温州人。有钱的老板那么多,谁惦记你们呢。在温州的民间文化里,即使现在,也不是很重商。很多商人指望下一代当个公务员,或者搞学问,而不是经商发大财。有钱人会让孩子学才艺,出国留学,却很少从小教育他如何理财投资。所以,即使是今天,到处是温州商人的时代,温州人也没觉得一个大商人算什么伟大人物。所以,温州真的没有什么重商的文化基因。四、温州人的熟人社会温州人的优势也是有的。首先,是温州独特的方言结构。温州的语言,粗分可以分为瓯语(温州话)、闽南话、蛮话和蛮讲以及乐清北部接近台州话的大荆话。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说金乡话(戚继光军队在金乡卫留下来的,接近吴语,与温州话无法交流),蒲壮话(戚继光部队在蒲壮所留下来的话,与城外的闽南话完全不通,也与温州话没法交流)。此外还有不少畲族人,说他们畲族的畲客话,还有不少畲族人说客家话。极少数人说翁山话。即使是占大多数的温州话,口音也完全不同。温州话的标准音,以前是以瑞安城区或城区紧挨的陶山为标准,温州鼓词、温州道情,都是以这种口音为标准的。现在也有人把温州鹿城区温州城内的话当温州话标准。虽然温州城和瑞安城只相距35公里,其实口音差距也很大,有些词汇完全不同。比如说普通话里“这里,那里”,温州市区说:Lei, Buda。瑞安话说 Hao, Gao。吃饭,温州市区说Ci Va,瑞安人说Qi wo。 即使是瑞安,也是出了城没隔几公里,口音就会变。所以只要是温州人,一说话就大体可以确定你是哪个县哪个区甚至哪个乡镇的。口音的区别度高,好处是熟人社会的极度发达。别人一听你口音,就打听你的社会关系网,每个温州人都在一张极其严密的关系网里,这就要求温州人必须谨慎经营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情往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用。这种关系使温州人借钱融资更容易。乡亲合作也更有信用。因为一旦失信,你的整个声誉就在整个温州人网中垮掉,再东山再起就很难。因此温州人在借钱、合作之类的方面,信誉强于其他地区。所以在没有**金融业支持的情况下,温州民间有无数的古老金融业,呈会,抬会,担保高利贷,都很普遍,上一代温州人几乎人人都呈过几个会,人人都借过年息10%到36%的民间贷款,稍有点积蓄的也会找各种可靠渠道放高利息的贷款。虽然无数的温州民间金融家以非法集资之类的罪名坐牢,依然层出不穷。熟人社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其他人可以拷贝跟进,这样可以迅速占据一个垂直领域。比如全国开电器和气动配件店的,温州人就很多。当年的商标印刷也,打火机业,纽扣业,以及鞋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一个领域大了,各种配套就齐全。比如鞋业大了,就有各种鞋料市场、鞋机市场、大批的鞋业工人,就有了规模竞争力。而乐清的电器大发展,则带动了临县的黄岩路桥成为一个模具业根据地,模具业的发达又让乐清的电器更有竞争力。大多数上一代温州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60后70后,大多数读书到初中毕业,温州的早期的很多乡镇企业家通常只有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历。温州早期的企业家是靠极度节省和勤奋积累的。即使在80年代的温州城,即使是普通工人,一个人同时打二三份工也很普遍。80年代的北京城,通常早点店要到8点才开,温州的早点店都是四点就开了。温州从来没享受过**给京沪广深之类城市的这些好处,也没享受过**给穷地方的补贴。基本上是一群听天由命的人。所以温州人很认命。温州人的熟人社会让温州人不容易背叛群体,一旦失去关系网的信任,就没有机会。这种捆绑式的关系,对于走私之类的活动,非常重要。所以温州可以靠走私起家,可以让沿海一些村子几乎家家户户凑钱做走私生意,甚至发生大队辑私警察被上千村民围攻捆绑起来扔在海滩上的事。此外,熟人社会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对外抱团。这种老乡自保关系,也发生在意大利的普拉多。普拉多是一座在经济上已经被温州人占领的城市,一大群温州小老板收购濒临破产的意大利企业,雇佣非法移民,以每周工作100小时的温州传统干活。但是很多北非穆斯林(温州人叫他们半黑,以区别于全黑的那些非洲人),习惯于在欧洲捣乱,意大利警察和法国警察同样无能,面对穆斯林的高犯罪率,温州人的做法是黑对黑、狠对狠,一方面温州人和意大利的黑手党有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温州人自己组建自卫组织,暴力驱逐、威胁普拉多的一些北非穆斯林,抓到偷盗、抢劫、性骚扰的半黑穆斯林就狠狠揍。遇到鬼鬼祟祟的半黑穆斯林就去盘查。这样的组织被意大利定义为黑社会。比如说一个叫白鹿协会的温州人巡逻队,就是被意大利警方当黑社会抓捕审查。白鹿协会的意思很明确,温州又名白鹿城。意大利警察也经常到普拉多工厂抓捕非法移民工人。温州人建立互助微信群,一发现警察进村,立即通知大家,因此意大利警察抓到人的机会并不多。温州独特的语言文化,独特的熟人关系网,在对外方面有优势。比如你在某个城市的电器店买开关电器气动元件,如果店主是温州人,你直接跟他说温州话,二话不说他就会给你底价,不会坑你。因为温州人坑温州人,会被排挤出温州人在各地的合作圈子。温州人的抱团精神,也许不符合某些人认为的“现代社会文明”。但是这是管用的。至少,意大利警察无法对付的那些穆斯林流氓,如果没有温州人的这种抱团,是会带来很多麻烦的。温州人在意大利的企业,从来不遵守意大利的劳动法,温州人认为:意大利人又懒又蠢。每周只愿意工作35小时的意大利人,面对每周工作一百小时的温州人,显然是毫无竞争力的。意大利**或许可以加强劳动法,或许可以关闭这些血汗工厂,但是一旦关闭血汗工厂,税收、就业机会,都会大跌,所以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所有创业的温州人都很苦。北京人上海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温州人是含着黄连出生的。温州是一个铁路、机场、大桥、堤坝、大学都要地方民间筹钱的城市。温州没有足够土地,但是有一些人即使出门在外,还希望在家乡有房产投资。所以温州的房价曾经连续五年中国第一。后来温州房价腰斩,房价排名有所下降。温州人爱炒房不是偶然的。当温州人发现那些公共设施比温州好几十倍的大城市房价都比温州低,自然会觉得这些房子太便宜了,不投资都无法抑制。所以新一代的温州人,大部分都离开了温州。有些上幼儿园就随父母搬迁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有些到了小学就去大城市读书,还有一些读书到大学毕业或出国留学,回到温州的并不多。五、正在消亡的温州人有人说“温州人口平均持有财产也较多”,这话或许是不正确的。因为最富裕的温州人,早在十几年以前,甚至二十年以前,就大规模迁居在一线城市。还有些因为生意,留在世界各地。但是留在温州本地的有钱人,真的不能算很多。那些迁居在大城市的温州商人,他们只能说来自温州的商人。他们的下一代,可能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上海人,根本连温州话都不会说。更糟糕的是,在温州的小学里,竟然不许说温州话。新一代孩子,即使在温州长大,也不会说温州话。而温州大街上,外地人的比例几乎要高于本地人了。叶永烈说:一回到温州,路不认识了,问路,那些路人既不懂温州话,也不知道路。也许再过一百年,温州话会彻底消失,包括温州其他的小众的金乡话、蒲壮话、蛮话之类全世界只有几千人到几十万人会说的珍稀语言。那时候,大概也没有温州文化了。那些温州人的后代,也许有不少还是阶级继承的富商,但是他们已经完全没有温州文化。正如今天的温州人,大多数只能从族谱上找到祖先来自闽南。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添加@点小盈微信交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温州身家26亿富豪征服知名女演员!全靠6台缝纫机……》 精选七来源:知乎/饱醉豚一、温州并无经商传统历史上的温州,比较发达的是宗教行业。道教、佛教、明教、基督教,都极其繁盛。温州的寺庙、神殿、道观、教堂数量之多,也是世界罕见。即使到了现在,中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发达程度,也还是温州第一,闽南第二。这些宗教信仰似乎都不提倡经商。温州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化兴盛。尤其是南宋,温州的进士数量从北宋的几十名增加到南宋的一千多名,是中国进士最多的地方,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南宋又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年代,所以如果从文化传承上讲,温州更应该是一个以文化发达而闻名的地区。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浙江省流行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靠宁波人,打官司靠绍兴人,读书靠温州人。” 当时的宁波人生意遍天下,海内外到处是宁波会馆。打官司靠绍兴人是因为绍兴师爷在中国幕僚界的压倒优势。那时候,温州人或许是浙江人里很不会做生意的。当年的京师大学堂到北大早期,教员就有十几人是温州人,陈介石、陈怀、林损、章献猷、孙诒棫、许璇、林辛、章味三、伦明、周继善,龚寿康、高谊、林公任、黄公起、林涛等,温州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教员。所以说温州人有经商传统,或者商业传承,在历史上是说不过去的。温州人喜欢说“挣钱是因为以前穷怕了”。历史上温州的天然环境远远不如宁波、杭嘉湖、上海、苏南、山东这些大平原,也不如大多数地区。属于中等,不算富,也不是很穷。温州曾沦为战争前线,当时成了中国最大的军分区,温州到处是民兵,洞头岛上有女民兵,团中央号召共青团员去大陈岛开荒,而那些大型工业项目,市政建设,国家却不投资建设,就是准备拿温州当战场的。一些学校也迁到了杭州和内地。当时温州医学院留着,温州当地的医学还发展得不错,据说是因为打仗可能需要很多医护人员。(所以迄今为止,温州的三甲医院仅仅少于杭州,远高于本省其他城市。)所以,温州就只能变得很穷。二、人因为穷才会思变五十年代,永嘉农民包产到户被打压。瑞安隆山农民分地被打压。各种私营经济被打压。温州人第一次闻到金钱的血腥味,大约是1976年,温州人到各地收购黄金白银,收购鳗鱼苗,跟日本人台湾人换走私货。最大时中国80%的走私货是从温州进来的。后来**打压走私,东海舰队抓走私船,于是温州活动的走私犯就把走私根据地转移到闽南泉州,尤其是石狮。温州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泉州、莆田一代,所以温州和闽南其实是一个文化圈,温州沿海的渔民都说闽南话。后来,石狮的走私淘到第一桶金的走私贩子金盆洗手,改行做点别的生意,也是从温州照搬:打火机,鞋子,服装。石狮成为走私中心、从渔村成为小城,起源是对温州沿海走私业的打击,这个事儿,正史一般不记载,你们就听听我说野史吧。温州人的经商精神,其实起源于1976年开始的走私。当然,也许1974年、1975年就开始了,只是还没成气候。走私都敢干了,还有什么生意不敢做?所以,给温州带来勇敢商业基因的,是走私!温州的制造业,最先发达的是介于温州和瑞安之间的塘下、莘塍一带,以及乐清柳市的电器行业。当时有一句话:走遍全天下,不如莘塍塘下。而瑞安的棚下走私场(没错,就叫这个名字),一条河被填平后,成为各种小商品的集合点。市场的繁华导致了瑞安商城的计划,一百多亩地皮的当时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1982年开始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去温州找典型,温州哪个镇最典型?柳市!于是就以柳市为典型,抓捕柳市“八大王”。短短二个月,温州一千多商人被抓捕,数千人潜逃,大批商人关闭生意隐藏,GDP降了一半。紧接着又是抓乐清抬会融资(也就是当年版本的e租宝),一批首犯被判死刑处死,大批骨干被重判坐牢。那时候的温州,鸡飞狗跳,一片萧条。于是,那些在温州被追查抓捕惶惶不可终日的小商贩,就在义乌搭起棚子,复制了瑞安的棚下走私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根源是1982年的“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这种事,正史似乎都没记载,你们只能听我讲野史。温州要造机场,中央不批准,后来是地方生米成熟饭。温州要造铁路(这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东方大港计划里一条重要铁路,只是晚了八十年),**不给钱,只好私人筹资,成了全国第一条私营铁路。温州要航线,航空公司不开,于是王均瑶自己承包了一些航线,成立了均瑶包机公司。开关厂地位低,董事长在镇里办不了事,于是乐清的开关厂就请一些退休干部当党委书记或办公室主任。这样才不至于被乡镇干部欺压。总之,温州要创业,基本上没什么好机会,这中国所有的好机会都给了北上广深。等到温州稍微变富一点,老板们就会移到外地。所以大点的企业,大部分去外地了。所以,现在的温州就一座留守空城。温州出来的商人,在世界各地奔波。他们不是特别善于经商,只是生存困难。被逼去挣钱。三、温州人的信仰追求历史上的温州,就是一个特殊的适合人口灭绝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台风。台风是有几条固定的路线的,而中国最大的台风,总喜欢往温州跑。历史上的温州没有今天这么多平原。今天的温州大罗山,三垟湿地,以前是海。谢灵运当永嘉太守,经常开帆船逛海峡,所以还有个地方叫帆游。现在温州新城区的杨府山,以前是海岛。温州最大的平原是环绕大罗山的一片,这些平原以前都不存在。现在说温州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二千年以前平原面积只有海边的一小点,不到5%,别的都是山地海岛。所以一到台风,海边的人民被高涨的海水冲走,山上的被山洪冲走,每次台风总能死掉不少人,而闽南是大平原,气候好,养人,膨胀的人口就源源不断涌入温州因为台风人口灭绝而空缺出来的耕地。如果查温州族谱,今天的温州人80%祖上来自闽南,大多数是中原逃战乱到闽南的中上层阶级的后代。那年代,能够逃难的也都是有钱人,穷人基本上遇到战乱只能听天由命。宋乾道二年,温州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灾,据说温州人因水灾丧生。然后就有很多闽南人来移民。当年的闽南是中原达官贵人的避乱中心,是中国人最热衷科举的地方,这些人也把科举文化带到温州,温州本来就有永嘉学派开的很多书院,在外来科举文化的带动下,读书人开始热衷功名,所以南宋的温州一跃而起成为中国进士最多的地区,甚至比泉州和莆田还多。同时,闽南人也带来了陈十四信仰、妈祖信仰、明教信仰、杨陈二府信仰。宋朝来的闽南人移民速度慢,没有改变温州的方言,明清以后交通便利,一下子就带来很多闽南人,所以温州有近百万人会说闽南话——但是说闽北闽东话的几乎没有,因为温州和闽北、闽东虽然紧挨,文化上却是和闽南一体的。温州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怪气息。温州人的设计师赫赫有名:风水祖师郭璞。郭璞是许逊的好友(就是那个鸡犬升天的许逊),许逊带着他侄子许迈在温州修炼,邀请郭璞来一起High。听说当世第一风水大神棍来了,温州的官员们就请他规划温州建城。作为巫师或科学家的郭璞,做事很严谨,他为了判断城应该造在江南还是江北,就到江南江北各点抽样泥土样本,烘干粉碎,测量泥土的重量,计算其密度,最后发现江南的泥土比重高,适合造城。又根据那一些小山包的位置,选了九个,安排北斗阵——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北斗星是九颗(七现二隐),不是七颗。然后按照二十八星宿在温州城找水源挖井,再配上一些正儿八经的水利交通规划,造就了这座城。所以自古以来,温州就是仙气缭绕。后来摩尼教传到中土成为明教,温州和闽南就成为明教最繁盛的地段。后来一个瘸腿残疾的传教士从英国来,又有苏慧廉(就是林徽因费正清这些人的导师)到温州传教,又有传教士白累德医生到温州办白累德医院,很快把温州变成了中国基督徒最多的地方,1949年的统计,全中国的基督徒10%在温州。此外,温州的大罗山,是弘一闭关十年修律宗的所在。大罗山上还有遇安法师的楞严宗圣地伏虎寺,有千年名刹圣寿禅寺,有晋代的天柱寺,有著名的香山寺,鼎盛时期一个小小的山上就有百座寺院。即使是市区的江心寺,也是禅宗十大寺院(虽然面积很小很小),市中心的松台山上有永嘉大师玄觉的舍利塔院。林灵素道士的道观、坟墓至今尚在。古代温州有大量的道教洞天福地:华盖山、陶山、大若岩、大罗山、仙岩三皇井、乐清白溪仙磕山等等。当初还有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也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所有这些,温州的传统科举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里面真的没有丝毫商业气息。温州人的传统里,没有崇拜商人的习惯。温州的各个宗祠,根本没有商人的地位。温州有文天祥的祠,有东瓯王庙,有水心先生叶适的纪念馆。有刘伯温的祠堂。但是没有商人的祠堂。在广东,你会看到很多与经商挣钱有关的神:财神赵公元帅、关帝庙、招财童子,但是这些在温州并不流行,反而是文昌阁的地位更高。温州人几乎没有在家里摆关公和财神的。瑞安的四贤祠,供的是四个人:卓敬,陈傅良,高则诚,许景衡,弘扬的是学术、廉洁、正直、建功,但是没商人富豪什么事。温州人知道叶永烈是一个温州作家,但是不会去惦记叶永烈的父亲是一个民国年间拥有四家银行的金融大亨。少数温州人也知道宋恕,但是没人惦记宋恕家曾拥有几千亩良田。温州人惦记孙诒让,是因为他是学问家,是办了很多学堂的教育家,而不是因为他和张謇合伙开上海火轮公司,或者因为他兼任温州总商会会长——没错啊,孙诒让确实是商会会长。即使是今天,温州商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比如说温州人很少知道唯品会的几个创始人都是温州人。也很少有人关心与马云一起创业的阿里巴巴的第二把手谢世煌是温州人。有钱的老板那么多,谁惦记你们呢。在温州的民间文化里,即使现在,也不是很重商。很多商人指望下一代当个公务员,或者搞学问,而不是经商发大财。有钱人会让孩子学才艺,出国留学,却很少从小教育他如何理财投资。所以,即使是今天,到处是温州商人的时代,温州人也没觉得一个大商人算什么伟大人物。所以,温州真的没有什么重商的文化基因。四、温州人的熟人社会温州人的优势也是有的。首先,是温州独特的方言结构。温州的语言,粗分可以分为瓯语(温州话)、闽南话、蛮话和蛮讲以及乐清北部接近台州话的大荆话。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说金乡话(戚继光军队在金乡卫留下来的,接近吴语,与温州话无法交流),蒲壮话(戚继光部队在蒲壮所留下来的话,与城外的闽南话完全不通,也与温州话没法交流)。此外还有不少畲族人,说他们畲族的畲客话,还有不少畲族人说客家话。极少数人说翁山话。即使是占大多数的温州话,口音也完全不同。温州话的标准音,以前是以瑞安城区或城区紧挨的陶山为标准,温州鼓词、温州道情,都是以这种口音为标准的。现在也有人把温州鹿城区温州城内的话当温州话标准。虽然温州城和瑞安城只相距35公里,其实口音差距也很大,有些词汇完全不同。比如说普通话里“这里,那里”,温州市区说:Lei, Buda。瑞安话说 Hao, Gao。吃饭,温州市区说Ci Va,瑞安人说Qi wo。 即使是瑞安,也是出了城没隔几公里,口音就会变。所以只要是温州人,一说话就大体可以确定你是哪个县哪个区甚至哪个乡镇的。口音的区别度高,好处是熟人社会的极度发达。别人一听你口音,就打听你的社会关系网,每个温州人都在一张极其严密的关系网里,这就要求温州人必须谨慎经营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情往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用。这种关系使温州人借钱融资更容易。乡亲合作也更有信用。因为一旦失信,你的整个声誉就在整个温州人网中垮掉,再东山再起就很难。因此温州人在借钱、合作之类的方面,信誉强于其他地区。所以在没有**金融业支持的情况下,温州民间有无数的古老金融业,呈会,抬会,担保高利贷,都很普遍,上一代温州人几乎人人都呈过几个会,人人都借过年息10%到36%的民间贷款,稍有点积蓄的也会找各种可靠渠道放高利息的贷款。虽然无数的温州民间金融家以非法集资之类的罪名坐牢,依然层出不穷。熟人社会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个人有一种成功模式,其他人可以拷贝跟进,这样可以迅速占据一个垂直领域。比如全国开电器和气动配件店的,温州人就很多。当年的商标印刷也,打火机业,纽扣业,以及鞋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一个领域大了,各种配套就齐全。比如鞋业大了,就有各种鞋料市场、鞋机市场、大批的鞋业工人,就有了规模竞争力。而乐清的电器大发展,则带动了临县的黄岩路桥成为一个模具业根据地,模具业的发达又让乐清的电器更有竞争力。大多数上一代温州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60后70后,大多数读书到初中毕业,温州的早期的很多乡镇企业家通常只有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历。温州早期的企业家是靠极度节省和勤奋积累的。即使在80年代的温州城,即使是普通工人,一个人同时打二三份工也很普遍。80年代的北京城,通常早点店要到8点才开,温州的早点店都是四点就开了。温州从来没享受过**给京沪广深之类城市的这些好处,也没享受过**给穷地方的补贴。基本上是一群听天由命的人。所以温州人很认命。温州人的熟人社会让温州人不容易背叛群体,一旦失去关系网的信任,就没有机会。这种捆绑式的关系,对于走私之类的活动,非常重要。所以温州可以靠走私起家,可以让沿海一些村子几乎家家户户凑钱做走私生意,甚至发生大队辑私警察被上千村民围攻捆绑起来扔在海滩上的事。此外,熟人社会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对外抱团。这种老乡自保关系,也发生在意大利的普拉多。普拉多是一座在经济上已经被温州人占领的城市,一大群温州小老板收购濒临破产的意大利企业,雇佣非法移民,以每周工作100小时的温州传统干活。但是很多北非穆斯林(温州人叫他们半黑,以区别于全黑的那些非洲人),习惯于在欧洲捣乱,意大利警察和法国警察同样无能,面对穆斯林的高犯罪率,温州人的做法是黑对黑、狠对狠,一方面温州人和意大利的黑手党有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温州人自己组建自卫组织,暴力驱逐、威胁普拉多的一些北非穆斯林,抓到偷盗、抢劫、性骚扰的半黑穆斯林就狠狠揍。遇到鬼鬼祟祟的半黑穆斯林就去盘查。这样的组织被意大利定义为黑社会。比如说一个叫白鹿协会的温州人巡逻队,就是被意大利警方当黑社会抓捕审查。白鹿协会的意思很明确,温州又名白鹿城。意大利警察也经常到普拉多工厂抓捕非法移民工人。温州人建立互助微信群,一发现警察进村,立即通知大家,因此意大利警察抓到人的机会并不多。温州独特的语言文化,独特的熟人关系网,在对外方面有优势。比如你在某个城市的电器店买开关电器气动元件,如果店主是温州人,你直接跟他说温州话,二话不说他就会给你底价,不会坑你。因为温州人坑温州人,会被排挤出温州人在各地的合作圈子。温州人的抱团精神,也许不符合某些人认为的“现代社会文明”。但是这是管用的。至少,意大利警察无法对付的那些穆斯林流氓,如果没有温州人的这种抱团,是会带来很多麻烦的。温州人在意大利的企业,从来不遵守意大利的劳动法,温州人认为:意大利人又懒又蠢。每周只愿意工作35小时的意大利人,面对每周工作一百小时的温州人,显然是毫无竞争力的。意大利**或许可以加强劳动法,或许可以关闭这些血汗工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谁知道这部番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