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180微距镜头70-500镜头有附带微距功能吗

加载中,请稍后...
适马APO 170-500mm f/5-6.3 DG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Topic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ParamRan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RelPk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RightHotTag >>> -->
>> PART:DetailVer4/Part/Detail/AboutManu >>> -->完全变革 适马150毫米F2.8微距镜头测试
我的图书馆
完全变革 适马150毫米F2.8微距镜头测试
本文主角发布于2010年9月,最近终于上市了,我们也于第一时间拿到了它。
图1:本文的主角——适马150mm F2.8 EX DG OS HSM APO Macro。
图2:本文主角另一个角度的肖像。
如果你对适马镜头有所了解,就会记得该公司在2004年就推出过一支150毫米的微距镜头——150毫米F2.8 EX DG HSM APO Macro。从字面上看,本文主角仅比老镜头多出了OS两个字母,我一度也以为它仅是老镜头的防抖版。
不过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适马已经对它进行了由内到外的重新设计,它可以称得上是一支全新的镜头。
比如它的镜片结构为13组19片,而老镜头为12组16片。不但加入了防抖镜组,镜片的构成也完全不同。
图3:本文主角(下)和老镜头(上)的镜片结构对比。
本文主角继续采用浮动对焦系统,从微距到无限远都能保持出色的成像。它还将SLD超低色散镜片从老镜头的2枚增加到了3枚。从适马提供的MTF曲细图来看,它的成像也较老镜头有了明显的提升。
图4:本文主角(下)和老镜头(上)的MTF曲线对比。
而在外壳上,适马为它加入了防溅设计,这样即使在较为恶劣的天气中它也能正常使用。
我们特意制作了一个表格,详细对比了本文主角与老镜头的不同,供您参考。
图5:适马新老150微的对比表。
外观与操控:
本文主角的外壳采用了较为光滑的纯黑色哑光涂漆,放弃了老镜头上那种“毛绒绒”的灰色EX涂层。虽然手感上不如老涂层防滑,但看起来要精美许多,也不像过去那样容易沾上灰尘与污迹。
图6:本文主角光滑而精细的新涂漆。
它还将镜身上的对焦限位、对焦方式和防抖选择三个开关集中放在了一起。在老镜头上,对焦限位和对焦方式开关被放在了镜身上的不同地方。
不知是不是刚开箱的缘故,本文主角所有的开关都非常紧,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拨动。另外在对焦环、脚架环旋钮及其它部位的细节上,它较老镜头也有改良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本文主角是从里到外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的新镜头,而不仅仅是在老镜头上加装了防抖功能就完事。
图7:本文主角共有三个开关。
它对焦环的宽度达到了5.3厘米,上面的绝大部分覆盖着橡胶细纹,并排放上三支手指也不成问题。对焦环的行程也达到了超长的150度,因此使用它时你能够进行极为精细的手动对焦,非常利于微距拍摄。
它采用了适马的HSM超声波对焦马达。虽然适马没有细说,凭我的使用经验我确认这是一个大型的环形超声波马达。
自动对焦时它非常安静。由于对焦行程太长,AF速度感觉不是特别迅捷。对焦时它也可能“拉风箱”,对于微距镜头来说这很难避免,好在过程不会慢得让人难以忍受。
转动对焦圈时,手感和其他环形超声波马达镜头一样,十分细腻和顺滑。由于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镜头的前后端镜片都不会伸缩和旋转。
图8:本文主角的前端。
图9:本文主角的后端。
本文主角拿在手里极为沉重。我查了一下,它1150克的重量竟然超过了适马、佳能、腾龙三家的180毫米F3.5微距镜头,与尼康的200毫米F4微距镜头相比仅轻了40克。
好奇之下,我使用“独门秘法”一验,确定它的镜筒果然是金属做成的,让人感到惊喜。
不光用料扎实,它的做工也非常精致和细密。适马的镜头大大小小我好歹也用过一二十支,我认为本文主角的做工是其中最棒的。
微距成像:
成像照的拍摄使用了三脚架、反预加自拍、最佳JPEG格式、标准照片风格,未用任何滤镜,并尽量保证镜头光轴与所拍平面垂直。每种光圈拍摄两张照片,选用表现更好的那一张。后期除缩小外未做其他处理。先来看看微距时的表现。测试照拍摄的是百元人民币的细节,各对比图截取自全图中的绿框部分。
图10:微距成像实拍全图。
图11:微距成像原大截图对比。
从100%原大的截图来看,在光圈全开时成像即有不错的表现,收小一挡光圈基本就达到了它的最高水准。从F8开始成像变得松散,到F16时已很明显。对于常使用小光圈来追求大景深的微距摄影来说这让人遗憾,但原因可能不在于镜头,而在于高像素数字相机导致的光圈衍射。
它边角部分的表现非常出色,与中央部分相比,无论是分辨率还是反差都没有明显差距。
常规成像:
这次我们拍摄了粘在墙上的一页印刷品,具体做法和拍摄微距成像照时类似。
图12:常规成像原大截图对比。
这次光圈全开的成像和最佳光圈相比相距稍大一些,在锐度和反差上都是如此。F4时即有很大改善,基本接近于F8时的最佳表现。F16时像质的下降同样较为明显。
边角部分的表现让人惊喜,除了成像略显松散,与中央部分差距极微。
本文主角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出色。无论是微距拍摄还是常规拍摄,照片边缘处的线条都表现得十分平直,看不出畸变现象的存在,对此请参见下图。为说明问题,我特意在照片中画上了细细的参照线。
图13:微距拍摄时的畸变表现。
图14:常规拍摄时的畸变表现。
这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光圈全开时有很大很淡的晕影,让画面总体显得稍暗。收小一挡光圈暗角就完全消失了,在微距拍摄和常规拍摄时都是如此。
图15:微距拍摄时的暗角变化。
图16:常规拍摄时的暗角变化。
和其他适马镜头一样,本文主角也使用了超级多层镀膜来减少照片中的眩光和鬼影,并改善照片的色彩表现。
对着强光源拍摄。在光圈较大时眩光抑制得很好,画面中没有出现光斑,只在光源的周围有一小圈光雾。
在光圈很小时表现不是很好,光雾的面积变得很大,影响了照片的反差和色彩,还出现了较大较显眼的光斑。
图17:F2.8时的眩光表现。
图18:F22时的眩光表现。
拍摄距离:
用于微距摄影时,本文主角的最近对焦距离为38厘米,这是指对焦平面到相机图像传感器的距离。而对于另一个更有实用意义的数据——最近工作距离,适马则没有提供。
最近工作距离是指对焦平面到镜头前端的距离。上代适马150微的这项数据是24厘米,而它的最近对焦距离也是38厘米。由于新镜比老镜长了13毫米,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本文主角的最近工作距离应为22.7厘米。
下面是我拍摄的一张1:1倍率的微距照片及拍摄时的机位照片,你可以实际感受一下本文主角的最近对焦距离和工作距离。
图19:用1:1放大倍率拍摄的花蕊。
图20:拍摄上图时的机位照片。
虽然最近工作距离较老镜头有一点缩水,但作为长焦微距镜头它的这项指标仍要优于那些焦距在100毫米左右的中焦微距镜头,例如适马的105毫米 F2.8 EX DG Macro,它的这项指标仅为12厘米。
工作距离较长,拍摄时就不容易惊扰蜻蜓、蝴蝶等小动物,对于静物也更利于布光。另外就算在稍远一点的地方拍摄细小的物体,长焦微距镜头也比中焦微距镜头更能拉近目标。
图21:较长的工作距离使我更容易拍到小昆虫。
图22:对于超出微距范围的近摄,也能将主体拉得更近。
150毫米的焦距加上F2.8的较大光圈,使本文主角也很适合于拍摄人像。只是用于APS画幅的相机时拍摄距离显得稍长,在阳光下用高速闪光补光时不容易将阴影有效消除。
图23:这是一支非常适合于人像摄影的镜头。
图24:使用指数58的闪光灯加上ISO 400,人脸上依然存在阴影。
背景虚化:
微距拍摄时景深很浅,前后景中的物体经常处于虚化状态。为了更美观地表现它们,适马特意为本文主角装配了9片叶片的圆形光圈。它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认为非常不错,你可以参见下面的实例。
图25:微距拍摄时不同光圈的焦外变化。
图26:微距照片的焦外表现。
图27:近摄照片的焦外表现。
圆形光圈同样有益于常规照片的焦外表现,这也是本文主角非常适合于人像拍摄的原因之一。在拍摄人像时,它较长的焦距和较大的光圈可以轻易地将杂乱的焦外物体模糊甚至虚化掉,而圆形光圈则能让这些朦胧的物体变得更加柔和与平滑。
图28:常规拍摄时不同光圈的焦外变化。
图29:拍摄人像时的焦外表现之一。
图30:拍摄人像时的焦外表现之二。
光学防抖:
目前具有防抖功能的微距镜头非常少,本文主角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到现在为止,它是唯一具有防抖功能的长焦微距镜头。
它的防抖功能非常强悍,除了能减慢4级安全快门速度之外,还在防抖开关上提供了两个挡位,使你能选择是进行全向防抖还是进行用于追拍的上下防抖。
我首先测试了它的常规防抖能力。手持相机站立,不倚靠任何物体,依次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贴在墙上的一张印刷物,每种快门速度拍摄5次。由于使用的是APS画幅的相机,安全快门速度设为了1/250秒。结果如下:1/250秒时,全部清晰。1/125秒时,全部清晰。1/60秒时,全部清晰。1/30秒时,3张清晰,1张稍显模糊,1张花掉。1/15秒时,1张清晰,2张稍显模糊,1张模糊,1张花掉。看来本文主角的防抖功能基本能减慢3级快门速度。我的手持拍摄能力一向不强,这种表现在我测试的防抖镜头中已算不错了。
图31:常规防抖测试的实拍结果(照片原大截图)。
在进行1:1倍率微距拍摄时,镜头防抖系统的功效是会减弱的。佳能称其红圈百微的防抖能力这时会下降一半,只能减慢两挡快门速度。适马对此没有说明,只在产品介绍中写到“光学稳定功能在对焦距离较长时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我对它的微距防抖能力也进行了测试。我采用微距抓拍中常用的半跪姿势,将一支胳膊架在膝盖上,手持相机,以最短对焦距离拍摄本文主角遮光罩上的SIGMA字样,每种快门速度拍摄5张照片。
我发现这时防抖功能很难将焦点固定不动,它的起效时间也变慢了,半按快门后似乎要等一等才能获得更稳定清晰的图像。结果如下:1/250秒时全部清晰。1/125秒时4张清晰,1张稍显模糊。1/60秒时3张清晰,1张稍显模糊,1张模糊。1/30秒时,2张稍显模糊,3张模糊。1/15秒时,2张稍显模糊,1张模糊,2张花掉。看来在拍摄等倍微距照片时,本文主角的防抖能力基本能够减慢两级安全快门速度。
图32:微距防抖测试的实拍结果(照片原大截图)。
我们的观点:
本文主角的最可贵之处是在保持F2.8光圈的前提下,将微距镜头的焦距延长到了150毫米。除此,它还提供了中规中矩的像质、极其出色的用料与做工和微距镜头中少有的光学防抖功能。
在微距镜头中,传统的100毫米左右焦距的镜头能兼顾人像,但某些时候最短对焦距离会显得过近。而常见的180-200毫米镜头最短对焦距离较长,拍人像时又会显得过远。
本文主角为你提供了一个折中方案,在保持较长微距对焦距离的同时也更适合于拍摄人像。这正是其价值所有,也是人们会选购它的理由所在。
馆藏&2036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转载]穷人的“大炮”——适马150-500镜头
考虑了很久,还是买了这款头。因为我家两边都是公园,一边是乌龙江湿地公园,一边是金山公园,两个公园距我家都只不过三、四百米,有充足的鸟类资源让我拍,买一个长焦镜头拍鸟是决不会浪费的。
&&&&自从买了单反相机以后,注意力就始终离不开镜头,除了挂机的套头外,买了个50f1.8的标头。理由是标头是摄影的象征,摄影爱好者基本上人手一只,而且很便宜,只要700元。实际上,因为在工地上没有漂亮MM可拍,这个人像头基本上在干燥箱里睡觉,可能以后回城了MM多一点会用得上吧。
&&&&前几个月,被一个当了摄影论坛版主的同事的微距忽悠得没办法,一个腾龙90微舞得是出神入化,三天两头地在论坛上发微观世界,把那些小如米粒的虫子拍得是纤毫毕现,微如针眼的昆虫眼睛拍得象美女的水汪汪的大眼,又三天两头地拿了这个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让我眼馋得不行,于是就进了个图丽百微。微距让我看到的摄影的另一个世界,俺也可以一头钻到草丛里拍虫虫了。
&&&&搞摄影也不能光拍虫啊,咱低头拍虫也得抬头看鸟才是。咱还有个70-300VR的中长焦镜头,头是好头,一个挺好的狗头,网络上评价满高的,有防抖、防色散、超声波马达,扫街拍鸟通吃,也不贵,3400元,现在还涨价了,3900元。可是我不大喜欢扫街,拍鸟又短了点,总挠不到痒处,拿在手上掂来掂去不知如何是好,偏偏咱这版主同事有个腾龙200-500的长焦,我们拍不到的鸟他都可以拍到,经常是他拍鸟我们在旁边干瞪眼。
&&&&俗话说穷人拍虫富人打鸟。真正拍鸟的镜头是大炮,即长焦恒定大光圈镜头,如尼康600mmf4、佳能800mmf5.6,镜头直径达160多mm,重达5公斤,价格七、八万元,400mmf2.8和500mmf4的也要六万多元,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我在福州金山公园时,就看到三位扛着这种大炮的拍鸟发烧友。
看到这样的大炮,俺心里就痒,在鸟网上,咱无数次地翻阅了无数的鸟片,那些无限精美的鸟片就是这些威力无比的大炮打的,哪个摄影爱好者不想拥有这样的一支镜头?咱勒紧腰带省吃俭用也搞它一只玩玩?——呵呵,冷静,冷静,冲动是魔鬼!——即便你砸锅卖铁买得起,你也玩不起!——玩长定焦的自有他们的圈子,你会从哈尔滨飞到海南岛或从福州飞到肯尼亚去拍鸟吗?你会买个越野车跑遍全国各地吗?你会在树林里支个帐篷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时间等鸟吗?如果不会,看着流流口水算了,买就别买了。
&&&&所以,俺思来想去想通了,俺没有财力、精力和体力玩大炮,俺只想退休后闲得没事的时候在附近树林公园和河边拍拍小鸟,俺就买个跟俺版主类似的小炮就算啦。所以俺在网上订了这个头,适马150-500mmf/5-6.3DG
HSM,港行正品,5760元,加UV镜,加运费,刚好6000元,比大陆行货便宜1200元。开箱后,感觉不错,有镀膜、防抖、防色散、非球面镜片、超声波马达,让人垢病的外观涂层大有改进,跟尼康佳能没啥区别,做工精致,对焦准确,反复试拍没有发现网上议论纷纷的跑焦现象,但光线不好时对焦有点慢,我觉得这一点所有镜头都一样,何况是长焦。跟远摄大定焦比,光圈当然是小了点,MTF曲线也有差距,扛出去也不够拉风,但是,它的价格不到大定焦的十分之一,我们业余摄影爱好者用得也不多,周围公园拍拍鸟还是可以的。还有一点可以自慰的是所有副厂的镜头都是日本本土制造的,而尼康佳能的中低端镜头是中国大陆或东南亚小国生产的。呵呵,就这样了,从此断了买大炮的念想,安心玩好这门小炮吧。
——我的适马小炮
——今天早上日出时,在宿舍阳台上发现远方树上有几只鸟,距离大概70、80米吧,搬出这个镜头拍了几张图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适马APO 170~500mm F5.0~6.3 DG镜头使用体会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适马APO 170~500mm F5.0~6.3 DG镜头使用体会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2006年1月上旬,笔者购买了一只尼康卡口的适马APO 170~500mm F5.0~6.3 DG镜头。在没有看到这款镜头时,我想这一定是项体力活了,因我以前一直没看到500mm镜头(俄炮是折反镜头,除外)。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马微距镜头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