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Kindle里的书籍版权页模板都是有版权的吗

你现在还在用 Kindle 吗?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564分享邀请回答clippings.io(笔记内容可能会被保存为多个笔记片段), ,,,。综合比较(收费/免费,运行速度,美观),如果要导出生词本与笔记等,建议用Kindle Mate:,否则你用用KindleNote我也是很开心的。版本5.8.1好像可以在笔记界面将笔记内容发送至你的亚马逊邮箱,我测试后再确认此功能。()未越狱用户另外当笔记文件过多时,可能会降低笔记内容的加载速度。可以使用笔记导出工具导出所有笔记,然后再将My Clippings.txt文件删除。对于PDF文件的笔记导出,我首先会对需要做笔记的文档进行截图(需越狱),然后在线OCR软件将其识别为文字,小段内容则直接手动记录到笔记软件。越狱用户1.登录印象笔记在阅读界面顶部单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扳手图标,依次选择印象笔记-&印象笔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2.登录成功之后,开始导出笔记3.成功导出十四.Kindle对我的影响最显著的影响便是阅读量的提升,每学期的阅读量提升到40本以上。阅读量提升紧接着又会影响自己的认知,所关注的知识领域也由单纯的IT扩展到人文、经济等领域。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籍有《上课记》、《穷爸爸,富爸爸》、《暗时间》、《开放的智力》、《看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等(此处略去专业书籍,可参阅)。同时也看了一些不被公开推荐的书籍,对所谓民主、自由等,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一类的话题较为敏感,此处不做探讨。另外一个影响是碎片化时间被利用起来了,在平时等待就餐的时候,上某些课的时候,坐轻轨的时候,都会拿出Kindle开始读书。如今养成的习惯是走在任何地方都会带着Kindle,甚至被人不屑讥讽为装逼,但我相信我自身的价值,如同Kindle对我的影响一样,都会随着时间而突显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是,思想不再那么偏执,更加开放。由于看书时会涉及某一问题的几本书籍,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讨论,或者彼此对立,使得我如今的思想,相比之前单一的认知或价值观,更加丰富多样。总之,Kindle对我的影响与我所看的书籍有关。最后,附上一个回答,有很多思想上的改变。我把Kindle对我影响,理解为看书对我的影响。十五.Kindle对我周围人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周围一共有6个人拥有Kindle,1个老师,5个校友,其中的3个校友是在我的影响下在今年买了Kindle,颇感欣慰。对于其他人,虽然我有时也在推荐他们购买Kindle,虽然我也打心底认为Kindle是我买的最有价值的电子设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选择。我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像我尊重自己的未来那般。十六.未来最近刚实习,开学了准备继续申请离校实习,然后等有一定积蓄后,购买另一个Kindle,送给我弟。我书读得太多,是因为我少年时书读得太少。在一个远离父母与家人的地方,希望他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日更新,刚发实习工资,给我弟买的是二手的Kindle3,以后有money了再买个全新的给他,嗯,确实要给他买新的了,因为Kindle3被压碎了。。。。。。)未来送礼时,我也给其他人送Kindle,这是我所理解的真正的财富。一个Kindle,一个希望。十七.其他不要患上书籍收藏癖不要在乎别人说你使用Kindle看书就是装逼支持正版,可以考虑Kindle Unlimited计划对于那些阅读后发现并不是很优质的书籍,或者不适合自己,不要纠结,果断放弃阅读需要费脑的书籍时,不妨多读几次,每次都有新收获。(可以试一试《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不要为了写阅读心得而写阅读心得把阅读体会或书中的问题写下来,会使得你不断思考更细致的东西,表明上很简单的东西,一旦深入,也会变得复杂有趣起来注意:我所提及到的出版社、媒体、书籍,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种喜好,不具备参考性。另外漫画截图已做模糊处理,带来的不适请谅解。十八.Kindle与学习距离这个回答以及过了快1年,1年间又用Kindle看了好多书,而Kindle也已经陪我度过了快3年,借着这个机会,谈谈Kindle对我学习的影响。借助于Kindle强大的便携性与翻译、标注、笔记等工作,我受益颇丰,也做了很多笔记与他人分享,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遗忘。我整理的Kindle笔记是按照书籍的章节整理的,前期仅仅是标注,后来慢慢添加了自己的笔记。对于技术型书籍,由于长期不使用它,会出现有时我打开一本我之前看过的书籍时,会惊讶的发现我对它完全陌生,就像看一本新书一样。同时再次看它时,也会让我感到某些东西似曾相识,但之前就是感觉一片茫然。为了达到学习的深度,真正做到有所得,而不是“看过就忘了”,目前我觉得可行的方法有:1. 制作知识点的思维脑图,按照你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重构,相当于一个再消化提炼的过程。(这个方法源于实习期间整理学习知识点的感触)2. 拆书,按照章节内容对书进行拆分,结合思维脑图,进行可视化,这样对书籍的框架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是我目前就字面意思上对拆书的理解,后期深入了解后更新)3. 短时间内阅读多本有关联的书籍,同一个东西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你面前呈现,这样会加深你对它的理解。(源于对技术型书籍的阅读心得)4. 时常看看你的阅读笔记9281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ook.douban.com/people/findingsea_ly/collect另外贴一篇我的Kindle使用心得。前言据说,电子消费品界有三大积灰神器,第一是单反,第二是Kindle,第三忘了是啥。单反的灰又厚又重,我是掸不动。至于Kindle嘛,作为重度用户,我还能提供一些建议。一般对于Kindle用户来说,有两个大痛点(说Kindle不能刷微博看网页的童鞋出门左转iPad):书去哪里下。官网的书好贵呀!有好多想看的书没有呀!想在Kindle上看网络长文呀!笔记怎么看。Kindle的标注和笔记还能再难用一点吗?都2016年了,为什么还不能把笔记导到第三方笔记管理软件?本篇就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点建议。正文开始前,请允许我为文中所有可能涉嫌传播盗版的内容表示忏悔,愿版权保护法与你们同在,阿门。书源书库不算太大,但是主流的都有。有两个功能很赞:优质资源标精。网站会专门列出哪些图书是经过精校了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下载,不用怕好不容易找到资源到了Kindle又是缺张少页又是排版乱七八糟(这在网上下资源是常事儿),可以帮你节省很多时间。主题书单。网站有专门的书单模块,主页上也有推荐热门书单。每个书单围绕一个主题,这下不用担心不知道看什么书了。纯免费使用有两点限制:每天最多下载6本书和不能直接推送到Kindle。在我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太大问题,当然你可以成为付费用户来享受额外的服务,顺便也支持下开发者。静读Kindle直接搜某宝可达。买了他们的服务之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绑定账号绑定推送邮箱。好了,你就拥有了一个巨大的移动书库,你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访问书库页面。当然,我更喜欢的是公众号搜索功能。直接向公众号发送消息,就会自动返回搜索结果,同样也会专门标出精品图书,省时省力。最后直接点击推送即可。全程无痛,并且书的质量和推送的速度都非常令人满意。更加上微信公众号的优势,不定期地会推送一些新资源,只要在微信里稍微点两下,你的Kindle上就又有一本新书了。同样有每日推送限制——12本,可以说是非常宽松的限制了。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在亚马逊官网买书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推荐关注下本周特价和本月特价专场。这里要推荐的是亚马逊Kindle微信服务号,关注了这个服务号并绑定了亚马逊账号之后,在任何的微信文章页面,点击右上角的「…」符号,就能把当前文章推送至Kindle。Send to Kindle插件微信文章都可以在Kindle上看了,那其他网络文章呢?当然一样可以。其实把网页排版后发送到Kindle的插件有很多种,这里我就推荐自己用过的:Send to Kindle。插件怎么装就不说了,装完设置完账号之后的效果是在任意网页,点击一下插件图标,就会对文章进行重排,再点击「发送」,文章就推送到你的Kindle上了,推送速度非常令人满意。注:好像这个插件已经不再维护,但chrome商店里依旧可以下载,并且可用。笔记Kindle的标注和笔记功能之难用,是一直以来的槽点。在Kindle上,你在书中做的所有笔记和标注都保存在一个叫My Clippings.txt中。好吧,他们竟然用txt这么简陋的方式来保存笔记,而且竟然所有书的标注和笔记都挤在一起。这是一个在线Kindle笔记管理网站。两个killer feature:按书名来管理标注。导入到Evernote(印象笔记)。Thank God。导出标注和笔记支持多种格式,我用的最多的当然是Evernote(印象笔记)。导出到Evernote(印象笔记)里的效果也是非常清爽,每周花五分钟时间就可以搞定,终于可以和Kindle的标注笔记功能好好玩耍了。Evernote(印象笔记)大象是相当老牌的笔记管理同步软件,同时也支持多人协作、文档演示和网页截取等等功能。之所以选Evernote(印象笔记),一方面是惯性使然,因为我在Evernote(印象笔记)里面已经有大量的网页和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料,当然希望Kindle笔记也能统一在一个平台下;另一方面,是大象有一个颇具启发性的功能:Context。(这是个付费功能)这是一篇关于豆瓣评分前200图书的文章,大象会根据文章里面的内容,自动为你挑选出内容相关的其他笔记。这个功能最大的用处是有一定启发性,因为我的笔记来源很多:知乎、微博、微信、普通网页,Kindle等等,目前总共有1700条笔记,有时候自己也不记得收藏了那些内容,而Context这个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帮我实现知识关联。想象一个场景:我在review王小波《黄金时代》笔记时,Context显示笔记本里有一篇相关的书评(根本自己都不记得了),那我就可以直接点开来配合着笔记一起看。在很多时候,Context帮我找出的相关笔记在内容上可以互为补充,甚至激发出新的灵感。虽然还不够智能,但Context的确能最简单明了地将一则新笔记与我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起联系。结语现在我们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畅的工具链。在readcolor上看书单找书,从静读Kindle获取精品图书并推送,用亚马逊Kindle服务号把微信里的长文发送到Kindle上,通过Send To Kindle插件实现在Kindle上看网页长文,内容消化完之后再把笔记上传到,最后把他们统一整理到Evernote里,归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完美。祝大家使用Kindle愉快:)微信公众号:LinTalk2912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知乎周刊·概率的概率》 知乎 书评 简介 电子书下载 Kindle电子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Kindle电子书价格:
这些促销将适用于该商品:
部分促销可以同时享受;部分促销不可与其他促销同时享受。更多详情请查看促销条款。
发送至您的Kindle设备或Kindle阅读软件
加入心愿单
无法加入到心愿单。请重试。
知乎周刊&概率的概率
Kindle电子书
&#x5E7F;&#x544A;
亚马逊价格
全新品最低价
非全新品最低价
Kindle电子书, 日
&#x300a;&#x77e5;&#x4e4e;&#x5468;&#x520a;&#x300b;&#x7531;&#x77e5;&#x8bc6;&#x8ba8;&#x8&#x793e;&#x533a;&#x77e5;&#x4e4e;&#x4e0a;&#x7684;&#x7528;&#x6237;&#x521b;&#x4f5c;&#x4ea7;&#x751f;&#xff0c;&#x7&#x77e5;&#x4e4e;&#x5de5;&#x4f5c;&#x4&#x5458;&#x548c;&#x5fd7;&#x613f;&#x8005;&#x56e2;&#x961f;&#x7684;&#x5408;&#x4f5c;&#x5236;&#x4f5c;&#x5b8c;&#x6210;&#x3002;&#x672c;&#x5468;&#x520a;&#x4&#x6&#x65e5;&#x77e5;&#x4e4e;&#x793e;&#x533a;&#x4ea7;&#x751f;&#x7684;&#x5927;&#x91 UGC &#x4e2d;&#x7&#x9009;&#x9ad8;&#x8d28;&#x91&#x5185;&#x5bb9;&#xff0c;&#x8&#x884c;&#x7ec4;&#x7ec7;&#x3001;&#x7f16;&#x8f91;&#x3001;&#x5ba1;&#x6821;&#x7b49;&#x5de5;&#x4f5c;&#xff0c;&#x628a;&#x4f18;&#x8d28;&#x7684;&#x9605;&#x8&#x5185;&#x5bb9;&#xff0c;&#x63d0;&#x4f9b;&#x7ed9;&#x8bb8;&#x591a;&#x8fd8;&#x6ca1;&#x6709;&#x4e86;&#x89e3;&#x77e5;&#x4e4e;&#xff0c;&#x6216;&#x8005;&#x7531;&#x4e8e;&#x79&#x79&#x6761;&#x4ef6;&#x5236;&#x7ea6;&#x65e0;&#x6cd5;&#x957f;&#x65f6;&#x95f4;&#x4f7f;&#x7528;&#x77e5;&#x4e4e;&#x793e;&#x533a;&#x7684;&#x7528;&#x6237;&#xff0c;&#x5e26;&#x4f60;&#x53d1;&#x73b0;&#x66f4;&#x5927;&#x7684;&#x4e16;&#x754c;&#x3002;
更先进的排版模式:
第 1 页, 共 1 页
这项购物功能将继续加载商品。要导航到此轮盘之外,请使用您的标题快捷键,导航到之前或之后的标题。
Kindle电子书
(加)布兰登o罗伊 &#133;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蒂莫西·高尔斯
Kindle电子书
李帅Kindle电子书
伯特瑟卡斯(Dim &#133;
Kindle电子书
发售日期: 日
&#x300a;&#x77e5;&#x4e4e;&#x5468;&#x520a;&#x300b;&#x7531;&#x77e5;&#x8bc6;&#x8ba8;&#x8&#x793e;&#x533a;&#x77e5;&#x4e4e;&#x4e0a;&#x7684;&#x7528;&#x6237;&#x521b;&#x4f5c;&#x4ea7;&#x751f;&#xff0c;&#x7&#x77e5;&#x4e4e;&#x5de5;&#x4f5c;&#x4&#x5458;&#x548c;&#x5fd7;&#x613f;&#x8005;&#x56e2;&#x961f;&#x7684;&#x5408;&#x4f5c;&#x5236;&#x4f5c;&#x5b8c;&#x6210;&#x3002;&#x672c;&#x5468;&#x520a;&#x4&#x6&#x65e5;&#x77e5;&#x4e4e;&#x793e;&#x533a;&#x4ea7;&#x751f;&#x7684;&#x5927;&#x91 UGC &#x4e2d;&#x7&#x9009;&#x9ad8;&#x8d28;&#x91&#x5185;&#x5bb9;&#xff0c;&#x8&#x884c;&#x7ec4;&#x7ec7;&#x3001;&#x7f16;&#x8f91;&#x3001;&#x5ba1;&#x6821;&#x7b49;&#x5de5;&#x4f5c;&#xff0c;&#x628a;&#x4f18;&#x8d28;&#x7684;&#x9605;&#x8&#x5185;&#x5bb9;&#xff0c;&#x63d0;&#x4f9b;&#x7ed9;&#x8bb8;&#x591a;&#x8fd8;&#x6ca1;&#x6709;&#x4e86;&#x89e3;&#x77e5;&#x4e4e;&#xff0c;&#x6216;&#x8005;&#x7531;&#x4e8e;&#x79&#x79&#x6761;&#x4ef6;&#x5236;&#x7ea6;&#x65e0;&#x6cd5;&#x957f;&#x65f6;&#x95f4;&#x4f7f;&#x7528;&#x77e5;&#x4e4e;&#x793e;&#x533a;&#x7684;&#x7528;&#x6237;&#xff0c;&#x5e26;&#x4f60;&#x53d1;&#x73b0;&#x66f4;&#x5927;&#x7684;&#x4e16;&#x754c;&#x3002;
&#x300a;&#x77e5;&#x4e4e;&#x5468;&#x520a;&#x300b;&#x7531;&#x77e5;&#x8bc6;&#x8ba8;&#x8&#x793e;&#x533a;&#x77e5;&#x4e4e;&#x4e0a;&#x7684;&#x7528;&#x6237;&#x521b;&#x4f5c;&#x4ea7;&#x751f;&#xff0c;&#x7&#x77e5;&#x4e4e;&#x5de5;&#x4f5c;&#x4&#x5458;&#x548c;&#x5fd7;&#x613f;&#x8005;&#x56e2;&#x961f;&#x7684;&#x5408;&#x4f5c;&#x5236;&#x4f5c;&#x5b8c;&#x6210;&#x3002;&#x672c;&#x5468;&#x520a;&#x4&#x6&#x65e5;&#x77e5;&#x4e4e;&#x793e;&#x533a;&#x4ea7;&#x751f;&#x7684;&#x5927;&#x91 UGC &#x4e2d;&#x7&#x9009;&#x9ad8;&#x8d28;&#x91&#x5185;&#x5bb9;&#xff0c;&#x8&#x884c;&#x7ec4;&#x7ec7;&#x3001;&#x7f16;&#x8f91;&#x3001;&#x5ba1;&#x6821;&#x7b49;&#x5de5;&#x4f5c;&#xff0c;&#x628a;&#x4f18;&#x8d28;&#x7684;&#x9605;&#x8&#x5185;&#x5bb9;&#xff0c;&#x63d0;&#x4f9b;&#x7ed9;&#x8bb8;&#x591a;&#x8fd8;&#x6ca1;&#x6709;&#x4e86;&#x89e3;&#x77e5;&#x4e4e;&#xff0c;&#x6216;&#x8005;&#x7531;&#x4e8e;&#x79&#x79&#x6761;&#x4ef6;&#x5236;&#x7ea6;&#x65e0;&#x6cd5;&#x957f;&#x65f6;&#x95f4;&#x4f7f;&#x7528;&#x77e5;&#x4e4e;&#x793e;&#x533a;&#x7684;&#x7528;&#x6237;&#xff0c;&#x5e26;&#x4f60;&#x53d1;&#x73b0;&#x66f4;&#x5927;&#x7684;&#x4e16;&#x754c;&#x3002;
版本: Kindle电子书
文件大小: 444 KB
纸书页数: 68
出版社: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第1版 (日)
语种: 简体中文
ASIN: B00HE8NUVC
品牌: 知乎·浙版数媒
生词提示功能: 未启用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Kindle商店免费商品里排第693名 ()
&#x770B;&#x8FC7;&#x6B64;&#x5546;&#x54C1;&#x540E;&#x987E;&#x5BA2;&#x4E70;&#x7684;&#x5176;&#x5B83;&#x5546;&#x54C1;&#xFF1F;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Kindle电子书
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
前 100 名评论人
已确认购买不要被本书目所迷惑,本书不是讲统计学问题,也不是讲一些数学类的puzzle,讲的是各个知乎牛人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不是数学专业、没有系统化学习过”数学“这一学科的人,如要深读或代入式地读较为困难,不过书中还是有一些好玩的知识。而且,无论是攻读工科、理科还是文科,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养成数学思维模式,对于生活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建议还是多读些不同范畴不同深度的书籍,万法归宗,知识可以关联,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与思维体系。最后谢谢免费分享。
||已确认购买一本书是不是好书,不仅取决于是否好看,而且取决于是否有用,是否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这本书是作者在报纸上的专栏的集合,前后跨度10余年,作者不仅自己创业做的很好,而且听过许多创业者的故事和经历,并帮助他们指点迷津。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
||已确认购买以后不会再买知乎周刊了。感觉就像是网站上的帖子乱七八糟的收集起来,不知道想说啥、为啥说。
||已确认购买医学是科学,科学的科学是数学。证明医学命题的真伪的方法就是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一切都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从大局角度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就想认真的学习一下统计学。回顾我们自小的数学教育,算数,几何,方程,代数,集合,多像社会学。个人,集体,抽象化,分类。天哪噜!世界的真相就是数学啊!
||已确认购买东西很好很喜欢,信赖亚马逊,继续支持亚马逊,希望亚马逊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东西。特别喜欢亚马逊的服务,直接快捷便利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省去很多扯皮环节,为客服点赞。
||已确认购买说实话
自己的数学很烂
这本书有三分之二看不懂
但仍然会勾起我对数学的热爱
||已确认购买包装非常好,服务非常好,书也保护得非常好,质量非常好,很喜欢,谢谢。
||已确认购买用来长见闻还可以,比看花边新闻和娱乐新闻强点。
Kindle 客户
<iframe name="iFrameHMD" id="iFrameHMD" height="0" width="0" style="border:none" src="javascript:''">
如果您需要联系客户服务获取帮助或解答问题,。
您是否想要报告这本书的质量或排版问题?
您认为该书有不恰当内容吗?
您认为这个商品侵犯了版权吗?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现在的版权环境下,Kindle 的正版电子书能发展起来吗? - 知乎30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分享邀请回答189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分享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献给大家【kindle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3,595贴子:
分享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献给大家收藏
导言:我认为认识你自己。——特尔斐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
笛卡尔是绝顶聪明的人,这点毋庸置疑。然而,不知道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是他那些追随者的问题,很多关于人性的误解都可以追溯到他那里。在所有的谬论中,最离谱的也许就是“心智的不可错性”:即确信我们不会弄错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自己感受到了疼痛,那就是感受到了疼痛,在这点上我不可能出错。如果我看到了一头大象,虽然这只是我的幻觉,而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大象,但我看到大象的体验,依然千真万确。如果我认为你的外套是黄色的,就算它实际上是绿色的,也依然不能改变它在我眼里是黄色的事实。
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我们有可能真的搞错了自己脑中的感受,并且错得离谱,错得悲哀。只要想想人们一直在说的话就知道了。我以为自己爱上了某个人,但实际上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肉欲;我以为我消化不良,实际上是怀孕了;我以为我不需要孩子有所改变,然而实际上我还是希望他们与我更亲近;我以为自己是个工作狂,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我无非是在逃避个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很诚实,实际上却把最重要的信息隐瞒起来,欺骗了别人。
我们“实际上”在想什么?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本书的目的是用一些趣味盎然的方式,让你反思你的所思之物与所想的方式,并揭示其中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你可能最终会发现,自己过去坚信的想法,原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也许让人不安,让人有点儿迷惑,但确实相当有趣。导言:热身场1 取一支钢笔或是铅笔。铅笔更好,因为你可以不断擦去自己写下的答案,反复使用本书,或者把它传给别人。(如果你找不到铅笔,用钢笔对我们来说就最好不过,因为如果你喜欢做书中的练习题,就得多买几本了。)2 放下防卫心理。做好出错的准备,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如果你不同意我们的观点,也可以和我们争辩。但请不要在电子邮件或电话中,也不要在公共场合里对我们恶语诘问。3 慢慢地、仔细地做每一道题。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只要是聪明的小孩都能看懂,但是,如果风急火急地做或是跳着做完,你有可能会一头雾水。4 不要担心本书是否严肃,这样做无异于费心思量假钞的特征。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全由笑话写成。”或者,就像本书这样,全部由游戏组成。第1章 我有自己的观点,但我自己不一定都赞同
我有自己的观点,根深蒂固的观点,但我并不总是赞同这些观点。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说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意见好比屁眼,每个人都有。”不过,信念所系,我们可不希望自己的观点与直肠的任何部分或者任何功能相似。别人的观点可能很愚蠢、不妥当、幼稚或邪恶,但我们自己的观点绝对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聪明的、值得别人听取的。
然而,哲学健康检查的目的不是要告诉你,你的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要通过这些观点来揭示你的思考方式。也许我们可以把伊斯特伍德的比喻再做点儿不雅的延伸:这项健康检查的目的就是,了解你的想法究竟像是紧实的小臀,还是松松垮垮的肥臀。测试须知
要接受哲学健康测试,请仔细阅读以下陈述,看你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在这个阶段,你只要在书上勾选作答,或是把答案写在纸上就好。在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前,不要去看计分方式或解析。
你可能不会对每一条陈述都感到100%的赞同或反对,但是这两者之间,你至少应该比较倾向于其中之一。如果不确定,就请选和你的观点最接近的那个。如果你真的一点儿想法都没有,那现在就是你必须有点儿想法的时候了!
哲学健康测试不是为了判断你的答案正确与否,所以你要尽可能诚实作答。题目中的措辞都很谨慎,所以你要专心点儿,仔细看清楚每一句话的真实含义。开始测试计分在T1~T15的每个编号下都有两个格子,请勾选与你的答案相符的格子(T表示紧张关系,Q代表题目)。注意,你若看了以下的内容,就一定会影响你测试的准确性。别怪我没提醒你。..如果你在T1~T15的每个编号下划了两个钩,就代表你的信念体系中存在一个紧张关系。我们稍后会向你解释这些紧张关系的含义,考虑到你可能想先知道自己的分数意味着什么,下面就是各种分数代表的意义。你的得分没有紧张关系 在我们问你的这些问题中,你的观点完全一致。1~2个紧张关系 你的思想就算不是完全一致,至少也非常接近了。3~5个紧张关系 和大多数人一样,你的各种观念之间存在不少冲突和矛盾。6个以上的紧张关系 你要么思想极其细腻,要么就是一个超级矛盾的综合体!整体分析哲学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指出你抱着的各种信念之间是否存在紧张关系或矛盾。它不在乎你的信念正确与否,而是旨在揭示你的整个信念系统中潜在的不兼容性。得分中的每一项紧张关系都可能代表两种含义:(1)两种信念互相冲突;(2)需要复杂的论证,才能使两种信念保持一致。任何一种情况都表明,同时秉持两种信念要么不可能,要么相当困难。简短原因将在稍后说明。你可以将“紧张关系”理解成理智上的走钢丝。若两种观念之间没有紧张关系,就不需要花什么心思来使它们保持平衡。但是,若信念之间充满紧张关系,你就必须抛弃其中一个信念才能顺利走过钢丝;若不想抛弃任何一个信念,继续持有矛盾的信念,最终难免掉下钢丝。你是否有必要担心信念系统中的紧张关系呢?如果你在乎一致性,那么你(1)放弃其中一种信念;(2)设法用合理的方法,化解两种信念间的紧张关系。如果你觉得信念之间的一致性无所谓,那么也许你得改改这个想法了。请注意,这个测验只能发现本书作者事先挑选的一对对信念之间的紧张关系——它无法检测到其他信念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关系,所以,你所持有的其他信念之间的紧张关系很可能没被这个测验检测出来。就算你的得分显示完全没有紧张关系,也不能说明你所有的信念都完全一致。测试报告每一组信念中的紧张关系到底在哪里呢?这一节将给予说明。也许你只想读读关于自己信念中紧张关系的部分,但你也可能发现,了解你成功躲开了的陷阱也十分有趣——也许能帮你逮到朋友的思维缺陷。我们也会告诉你,在网上参加这个测验的8万人中有多少人的信念存在紧张关系。紧张关系1:道德观是相对的吗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赞同“客观的道德标准并不存在;道德判断无非是特定文化的价值取向而已”,同时还认为“种族灭绝行为是人类有能力犯下滔天恶行的明证”。半数参加网上测验的人都存在这种紧张关系。
这两种信念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于,其中一种信念认为道德只不过是文化和习俗问题,另一种则把种族灭绝行为当做“罪恶”来谴责。但是,声称“种族灭绝是罪恶的”似乎超出了文化和习俗这一界限。也许你可以说,“种族灭绝是罪恶的”这种观点仅仅表达了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它并不意味着种族灭绝对所有文化和所有时代来说都是罪恶的。然而,很少有人能真正接受这种观点合理推论所得的结果:1994年卢旺达的胡图民兵屠杀图西人[1],在你的文化看来是罪恶的行为,但从胡图人的观点来看,屠杀没有过错;并且,没有理由去比较这两种道德判断的优劣。但是,如果道德判断真的仅仅“只不过是特定文化的价值取向”,那么完全禁止种族灭绝与酷刑的价值观,又怎么会优于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呢?紧张关系2:人的生命可以用金钱衡量吗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赞同“生命权是人的根本权利,任何挽救生命的努力都不应该考虑金钱”,同时不认为“政府应该大幅增加税赋以挽救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在我们的调查中,约有1/4的人有这种紧张关系。
如果认为生命权是人的根本权利,任何挽救生命的努力都不应该考虑金钱,那么这就意味着,为了救命,我们必须有多少花多少。如果挽救一个癌症患者的生命要花4000万,这钱就得出。如果这是真理,那么西方国家当然要花尽可能多的钱来挽救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性命。你可能已经每月给发展中国家捐1000块来挽救他们的生命了,但是,如果救命不应该考虑金钱,你为什么不每月捐2000块、10000块甚至干脆捐得倾家荡产呢?如果你做不到,你暗地里就已经同意,个人与政府没有义务不顾金钱成本而全力挽救生命——只要花一定的钱来挽救生命就够了,哪怕还有更多的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也没有必要。这表明,你以为救一个人应该花多少钱还是有个限度的。紧张关系3:至善又全能的神明存在吗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赞同“世上存在着一位全能的、慈爱又善良的神明”,同时还认为“如果有能力阻止,却让无辜的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就该受道义的谴责”。在我们的调查中,约有1/3的人有这种紧张关系。
这两种信念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恶的困惑”。问题很简单:如果神明是全能的、慈爱和善良的,这就意味着他能行其所愿,做合乎道义的事。那他就不会允许无辜的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他可以轻易阻止。然而,神明却任凭这种现象出现。很多孩子受的苦都是人为造成的,但是,也有很多是由自然导致的,如疾病、洪水或饥荒。上述任何情形神明都能够阻止,然而他却没有。
试图解释这种矛盾现象的论证就是所谓的“神义论”。“神义论”有很多种,大多数都认为,神之所以让人受苦是为了提升人的灵性,或让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这些“神义论”的解释是否恰当,是一个值得继续争论的话题。紧张关系4:绝对真理存在吗
这种紧张关系出现在这两者之间,即既赞同“任何事不存在客观真相可言,真相总是与特定的文化和个体相关”,又赞同“犹太人大屠杀是历史真相,发生过程与史书上的记载大致相符”。超过1/3的网上测试者表现了这种紧张关系。
如果真相是相对的,那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真相”或“事实”。所有东西都是“对某些人来说为真”,或“对某些人来说是事实”。那么,犹太人大屠杀是什么?纳粹有组织地处决数百万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以及第三帝国的其他“敌人”,这是事实吗?如果你相信世上不存在客观真理,你就应该说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些人认为大屠杀是事实,而另外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那么,对那些否认事实的人你能说什么?他们的观点和你的观点不是一样合理吗?一个人怎么能既宣称大屠杀属实,又否认世事存在单一的真相呢?解决这种理智上的紧张关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再三考虑之后,最终相信世上存在客观真相。紧张关系5:应当怎样保护
这是我们发现的最普遍的紧张关系,我们的调查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显露出这种紧张关系,它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赞同“人类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该对环境进行不必要的破坏”,却不认为“如果可以选择走路、骑自行车或是坐火车,就不应该开车出行”。同样的距离,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坐火车都比开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要少,如果你放着另外的交通工具不用,却选择开车,就是不必要地破坏环境。
问题出在“不必要”上。如果要说对生存而言必不可少的东西,那没几样。但是,你可能会说开车或坐飞机都是必要的,虽说这不是为了生存,却可以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难点在于,一旦采取这种立场,便再也无法批评他人。因为这样一来,“必需之物”仅仅是指某人认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坐一趟飞机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比开一年高排量汽车都严重。到底是谁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破坏呢?紧张关系6:个人能否追求自己的喜好
这种紧张关系是赞同“只要不伤害他人,每个人都有权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标”,却反对“为了个人吸食而持有毒品应该合法”的产物。尽管这种紧张关系比其他紧张关系更少见,但还是有将近3/10的测试者有这种紧张关系。
为了不产生矛盾,你必须举一个让人信服的例子,说明吸毒除了对自己有害,也对别人有害。不仅如此,你还必须说明违法吸毒比合法行为,如吸烟、酗酒、驾车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大,除非你认为这些行为也应被法律禁止。由于饮酒、抽烟和车祸是西方社会的三大杀手,因此,这样的观点就很难说服别人。你还必须让这个例子适用于你认为不应该合法化的每一种药物。现在的非法药物并不是生来就是非法药物的,因此将所有当下的非法药物一视同仁就毫无道理可言。紧张关系7:我能处置自己的身体吗
既同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有决定权”,又同意“自愿安乐死不应合法化”,导致了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我们的测试者中,只有1/8的人有这种紧张关系。
如果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有决定权,那为什么自愿安乐死是不合法的?这其中的矛盾很明显。解决这个矛盾有多种方法,可以在第一句陈述前加入一个前提条件,比如“涉及生死的决定除外”。但是,这个附加条件可以证明什么呢?你也许可以说安乐死是不同的,因为它需要第三方的协助。然而如果有第三方协助,我们通常不会认为第三方的协助有碍个人对身体的决定权。如果我想要文身,我需要第三方的协助。但是,假设我找到了一个愿意帮我的文身师,这并不意味着我在文身这件事上没有唯一的决定权。紧张关系8:杀人一定是错的吗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不但赞成“剥夺他人的生命绝对是错的”,还赞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们的测试者中大约只有1/9的人有这种紧张关系。很显然,有这种紧张关系的人必须放弃“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念头,或者删去“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绝对是错的”这一原则中的“绝对”。在这条原理中添加一条以“除非”开头的分句,实际上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它既允许被大多数人视为正义的杀戮,又排除了被大多数人视为非正义的杀戮。例如,“除非是为了自卫”这个条件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这样一来,一国军队只有在遭到攻击时才能反击,而绝对不能伤及无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从句“除非”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合理,不能专为证明我们的感觉是正确的或阻止我们不喜欢而设置。这条原则要成立,必须有更坚实的基础。紧张关系9:未来是早已确定的吗
我们调查的人中约有1/8的人赞同“当一个人做出选择之后,当初一定有做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还赞成“未来是早已确定的,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自有天命”。这揭示了他们的信念中存在紧张关系。
大多数人认为人类有自由意志,然而同样也有很多人相信命运。这两种信念怎么可能都是真的呢?如果不管我们做了什么,“将会发生的事,终究会发生”,那么我们又怎么会有自由呢?例如,假设我在一家商店,决定是否买一件衣服,如果有人相信命运,那么买哪一件衣服就是早已注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挑选衣服不过是个幻象,因为命运已经决定了,实际上我只有一个选择。我似乎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是我无法掌控的力量已经决定了我将会做出的选择。这就使得“做了选择之后,当初一定有做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成了假话。因此,调和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将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紧张关系10:违反自然就错了吗
即便这两种观点的联系根本不明显,但“适当的卫生设施和药物,有益于社会”与“同性恋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自然”之间确实存在紧张关系。在我们的测试中有1/8的人有这种紧张关系。
大多数人相信卫生设施和药物是好的,但它们不是违背自然的吗?复杂的现代污水处理系统和家用的供水系统哪里合乎自然?化学疗法或其他先进的医学疗法,哪里合乎自然呢?因此,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大多数人认为违背自然的东西就是坏的,这一想法压根就是错的。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同性恋违背自然,就认定它是错的。另一个问题是逻辑问题。因为事情“是”这样,但并不表示它“应该”这样。“癌症致命”是真的,但这并不是说“癌症应该(就这个词的道德含义而言)致命”。所以,设法从纯粹的事实中直接提取道德价值的结论,是很成问题的。张关系11:积极区别对待是合理的吗
这种紧张关系在我们的测试者中出现得最少,有这种紧张关系的人不到1/10。这种紧张关系只在你赞成“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弥补某人在过去所受到的伤害,明确地给予他好处,区别对待,是可取的”,却反对“仅仅根据能力来评判人不一定是正确的”时出现。
积极区别对待是指在决定如何对待一个人时,除了考虑这个人的实际能力,也考虑其他因素。就是说,在积极区别对待的尺度下,不能仅凭人自身的能力来评判人。所以为了支持积极区别对待,你必须接受“不靠能力来评判人有时是正确的”。又或者,如果你希望维护“必须通过能力来评判一个人”这一主张,你必须放弃积极区别对待的观念。人们对这种紧张关系有很多复杂的解释,比如:人可以被评判,但不是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而应该根据他们与别人拥有同等机遇时具备的能力为准。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很难判断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拥有怎样的能力。紧张关系12:自我的根源何在
如果既赞成“严重的脑损伤能够夺去人的全部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又赞成“肉体死亡,人还能继续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那么你和我们3/4的测试者一样,有这种紧张关系。
这两种信念并不完全矛盾,但是它们体现了一种世界观上的尴尬混合。一方面,它承认我们的自我意识与感觉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大脑活动,这就是为什么脑损伤能在真正意义上损害“自我”的原因。然而另一方面,它又认为自我以某种方式不受身体的支配,这就是自我在脑死亡之后还能存活的原因。因此,似乎意识与自我两者既依赖又不依赖于一个健康的大脑。有人会争辩说,自我对大脑的依赖性只出现在身体死亡前。更深层的问题并不在于两种信念无法调和,而是它们似乎假定了一种更宽广的、矛盾的世界观,即既相信大脑导致了意识的出现,又相信是非物质的东西导致了意识的出现。紧张关系13:什么是信仰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不赞成“在没有证据证明某物存在的情况下,相信它存在也是合理的”,却赞成“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因为没法证明神明不存在”。我们在大约1/4的测试者身上发现了这种紧张关系。
人们似乎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真正的紧张关系,但是我们却认为我们的逻辑是合理的。不赞成第一条陈述的人,在没有充分证据相信某事的情况下,他的行为会和基本原则保持一致。例如,如果有人说此刻有看不见的粉色精灵在冥王星上飞舞,自然无法证明这种可能性一定不存在,但一般人也不会认同这种可能性,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它们存在。这并不能看做是信仰问题,而要看做是推理的可靠性。但是,就因为没法证明神明不存在而宣称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这其中也有矛盾。先前的原则认为“一件事若没有充分的理由让人相信,相信它就是不合理的”,后续的主张却认为“一件事若没有充分证据让人相信,就要借助信仰不要相信它”。出于这个原因,无神论不是一种信仰,它和信仰神明的存在不同。紧张关系14:如何评判艺术
参加测试的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栽倒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倒下是因为他们既赞同“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纯粹靠个人审美”,又赞同“米开朗基罗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艺术家”。
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大部分人不认为米开朗基罗的地位值得怀疑。人们不同意某些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伟大的艺术家,但米开朗基罗无疑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然而如果这是真的的话,纯粹靠个人审美怎样能评价艺术品呢?如果有些人贸然宣称自己是像米开朗基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他是错的,不仅是因为他的审美品位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可能会认为米开朗基罗的优秀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看法。这种紧张关系是在这两种信念之间产生的:一种信念认为,用一些合理客观的标准能够在某些方面评判艺术品;另一种信念则认为,尽管如此,审美趣味的最终裁决人是主观的。这两者虽然不矛盾,但仍然存在紧张关系。紧张关系15:哪些事物应该是合法的
这种紧张关系的出现是因为,有些人既赞成“未测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药物,政府应禁止售卖”,又赞成“替代性或辅助性医疗的价值,不亚于主流医疗方式”。在我们的测试者中,不到一半的人的信念中存在这种紧张关系。
当然,这里的问题是,大多数替代性和辅助性药品的检测都不像“常见”药品一样严格。例如,广受欢迎的抗抑郁药物圣约翰草,被发现与其他任何5种普通药品混合使用时,会导致并发症。只有广泛的测试才能使这样的问题暴露出来。然而这种药物即便没有医嘱也能随便买到。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相信替代性药品或疗法不需要像“常见”药品一样经过大量测试呢?事实上,另类药品使用天然的草药并不能构成充足的理由,因为天然的草药也含有大量毒素。即使有人争辩说草药使用的悠久历史表明它们是安全的,这也不能说明它们是有效的。这不是在批评替代性疗法,而是在质疑人们在看待另类医疗与主流医疗时为何会有双重标准。最后的陈词
对于自己的想法缺乏一致性,以及论点中存在严重漏洞,大多数人似乎都不太在意。然而,我们应该这么无所谓吗?例如,当涉及政府的言行不一时,我们不会轻易原谅,我们会认为政府是个伪君子,说话不算话。
也许让自己的思维保持内在一致性确实不容易,我们确实也没那么多时间理会这件事。仅仅在刚刚的几道题目中,人均就有4种紧张关系,你可能觉得,思想不一致才正常。这是我们应该乐观面对的事情吗?还是我们都有责任更加仔细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呢?
以上内容摘自《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本书,版权方:[英]巴吉尼,斯唐鲁姆电子书出版方:湛庐文化纸质书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如若喜欢,请支持购买正版书籍。谢谢。
想到了《三体》的猜疑链。
这本书是因为
《新恋爱时代》红的嘛
楼主这是推荐贴亚马逊有kindle版¥15.6
看这些图表会是我喜欢的类型,去买一本。谢谢推荐!
刚刚买了,谢谢lz推荐。。——Tomorrow's brand a new day!
谁有电子版的,分享一下吧。感谢!
预订了,晚上回家入
感觉还行,买一本看看去。
“6个以上的紧张关系 你要么思想极其细腻,要么就是一个超级矛盾的综合体!”怎么办?!怎么办?!
7个紧张关系 = =
有pdf扫描版的
我以为..这个好..
谢谢楼主!
sai_谢谢楼主。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籍版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