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小说,女主是人质,男主是军人的小说在解救中子弹偏了打中了罪犯却在女孩脖子上留下弹痕,最后男女主在一起了

花豹突击队最新章节列表_花豹突击队最新章节目录_新笔趣阁
& 花豹突击队最新章节列表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花豹突击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正文花豹突击队
Copyright (C)
www.17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在线版权所有,
等在线小说阅读网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京ICP备号-5   京网文[7号  新出审字[号&#12288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码:1217k小说网所收录
作品、社区话题、
评论、用户上传文字、图片等其他一切内容及17k
网所做之广告均属用户个人行为,与17k  人们对于罪犯,总是有兴趣的,受朋友之托收集罪犯资料。此贴更新会很慢。因为我的帖子总是没人看。首先说一下杀人犯,今天就先贴他们,说到杀人犯,当然要说说大名鼎鼎的“白教堂杀手”开膛手杰克了。  
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是于日到11月9日期间,在伦敦东区(East End of London)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著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寄信到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其大胆的犯案手法,经媒体一再渲染,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至今他依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    虽然案件距今已逾百年,但有关该案的书籍与相关研究从未间断。由于缺乏证据,真凶的身份与真实犯案原因仍是众说纷纭,令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可是,开膛手杰克的身影却通过媒体、摇滚乐、玩具等物品,不断出现在当今的流行文化之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开膛手的犯案地点集中在伦敦东区白教堂附近。该处在当时是著名的移民集散地,来自俄罗斯或东欧数万移民定居在此。那些移民收入微薄,其聚居之处成为贫穷与犯罪的温床,街头流落着无家可归的流氓与拉客的娼妓。虽然伦敦警察厅于1829年建立全市巡逻网,但薄弱的警力仍难以负担每晚数万妓女出没的东区治安。  
日,一具女尸被发现陈尸东区的黑教堂,死者是玛莎·檀布兰(Martha Tabram),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划过咽喉。同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另一位女性Mary Ann Nichols被发现死在白教堂附近的屯货区(Bucks Row)里,时年43岁。    由于该教堂附近甚少发生凶杀案,这两件案子和之前的几件杀人案件受到社会大众的注目,有些媒体甚至以“白教堂连环凶杀”(the Whitechapel murders)称之,认为是同一名凶手所为。这样绘声绘影的描述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于是警方在此投入更多的便衣警探巡逻,当地居民也组织巡逻队维持治安。如此使人们相信此类案件将不会重演。  没想到8天後,也就是9月8日凌晨五点四十五分,一位居住在汉伯宁街(Hanbury Street)29号的老车夫于其廉价出租公寓的后方篱笆里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是47岁的妓女安妮·查普曼(Annie Chapman)。她与前位死者同样被割开喉咙,并惨遭剖腹,肠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宫和腹部的肉被凶手割走。其颈部有明显的勒痕,据说死前曾呼救,但未引起注意。由于这是凶手第一次在住宅附近犯案,时间还是接近清晨的5点以前,却未发出任何引人注意的声响,此案成为日后人称开膛手的凶手所犯下最著名的案件。    9月27日,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收到一封用红墨水书写,并盖有指纹的信,署名“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信中以戏谑的态度表明自己就是杀死妓女的凶手,并声称被逮捕前还会继续杀害更多妓女。由于这封信以“亲爱的老板”(Dear Boss)起头,日后便以此称呼凶手寄发的第一封信。       《Puck》杂志日发表的漫画:“被忽略的复仇者”9月30日凌晨一点,一名马车夫于住家附近发现伊丽莎白·史泰德(Elizabeth Stride)的尸体。不同于前两位牺牲者,这位44岁的瑞典裔妓女虽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是死于左颈部动脉失血过多。由于犯罪手法不同,有人怀疑此案的凶手与前两起开肠剖腹的凶案并无直接关系。    就在大批警力赶到伊丽莎白·史泰德陈尸处时,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46岁的妓女凯萨琳·艾道斯(Catherine Eddowes)被发现横尸在主教广场(Mitre Square)上。除了同样被割喉剖腹,肠子甩到右胸外,她还被夺去部分子宫和肾脏。由于巡逻的员警声称一点半时这里并无异状,因而研判死者是在一点半至一点四十五分之间被杀害,并被剖开腹部。凶手行凶手法之俐落,让多数人认为他可能是专业的外科医生。    凌晨三点,一位搜寻可疑嫌犯的警员在高斯顿街(Goulston Street)附近发现件沾满血的衣物,经过鉴定是凯萨琳·艾道斯身穿围裙的一部分。而在衣物掉落的附近高墙上,发现疑似凶手用粉笔写下的一行文字:“犹太人不是甘于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not The men That Will be Blamed for nothing.&),但另有刑警记得该行文字的内容是“犹太人是甘于被怨恨的民族!”(&The Juwes are The men That Will not be Blamed for nothing.&)。之后警察督察长汤玛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到现场巡视并观看这句留言,因担心该墙上涂鸦天亮后被路人看到,反而激起反犹太主义者的情绪,当场下令擦去。        
  没了?
  隔天,也就是10月1日,中央新闻社又收到一封明信片,内文同样以红墨水写成。信里,写信者自称是“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并提到他打算“隔天再干两件事”——一般认为就是9月30日凌晨伊丽莎白·史泰德和凯萨琳·艾道斯这两起命案。另外,写信者提到打算割下死者的耳朵寄给警方,这与凯萨琳·艾道斯遗体外耳损毁的情形类似。最后,写信者同样留下“开膛手杰克”的署名。而日后便以写信者自称的“调皮的杰克”(&Saucy Jacky&)称呼该信件。       疑似凶手寄发的第三份讯息:&From Hell&10月15日,一封寄给白教堂一带的居民自发组成的白教堂警戒委员会(Whitechapel Vigilance Committee)信再度引起大家的注意。信里附半颗肾脏,并以黑色墨水书写。写信者声称“来自地狱”,并说这颗肾脏取自“某个女人”(一般认为就是凯萨琳·艾道斯)身上,其中半颗被他煎熟吃掉。不同于前面两封信,这封信没有任何署名,日后人们便以开头的“来自地狱”(&From Hell&)为此信命名。比起前两封信,一般认为此信由凶手亲自书写的可能性最大。    11月9日一位多塞街(Dorset Street)上的房东托他助手到玛莉·珍·凯莉(Mary Jane Kelly)的房间收六个星期未缴的房租,却从窗口发现这位25岁的年轻妓女惨死在床上:她全身赤裸,颈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开,心脏遗失,脸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据说被凶手拿到旁边的壁炉烤熟吃掉(但有人认为是被凶手割下带走)。一位邻居宣称昨晚,即11月8日晚上八点半时仍看到凯莉活着(不过她对凯莉的长相描述不完全正确),另外有邻居声称当天凌晨四点左右有听到一声凄惨的女性尖叫声。但可以确定的是,尸体发现的前一天晚上10点,凯莉曾出现在酒吧里。    玛莉·珍·凯莉命案后,开膛手杰克似乎消声匿迹:伦敦未再出现类似的命案手法,媒体对命案的兴趣也逐渐褪去。但警方动员大批人力却迟迟无法侦破案件,饱受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在内的英国各界人士批评,进而导致警界高层的异动。1892年,警方宣布停止侦办白教堂连续凶杀案。    近来有研究指出玛莉·珍·凯莉的命案可能只是另一行凶者嫁祸给开膛手杰克作为,有别于先前四宗命案,这次行凶者选择在室内作案,并非室外,而且这次行凶者不像以往般来去匆匆,而是逗留于现场一段时间。加上凯莉的子宫没有被视作战利品而取去。凶杀报告显示尸体被切割的方法也大有不同。此次行凶者显然不熟悉解剖。可是这些研究结果都缺乏实质有力的证据。一般而言,玛莉·珍·凯莉都被认为为开膛手杰克的最后受害者。  综观整个开膛手犯案期间,警方和报业收到千百封关于案情的信件。有些信出自全心全意提供讯息协助捉拿凶手的人士之手,但其中绝大多数被认为对案情毫无帮助而被忽略。    也许这数以百计的信中,较吸引人的是那些宣称凶手亲笔写的信件。这些信中绝大部分被当作骗局。许多专家指出这些信里“没有任何一封”是真的,但其中却很可能包含凶手真迹。经过近代和现在的权威人士验证,有三封信最引人注目:    《“亲爱的老板”信》:日期是写9月25日,邮戳日期是9月27日,收件者是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9月29日被送往苏格兰场。刚开始这封信被认为是个骗局,但当爱道斯的遗体被发现有只耳朵部分被割掉时,信中被应证的“割走女士们的耳朵”(&clip the ladys ears off&)引起人们的注意。警方于10月1日公布这封信,希望有人能认得信里的笔迹,但徒劳无功。“开膛手杰克”之名第一次出现在这封信中,并在信件被公布后获得世界级的恶名,大部分的胡闹信件都模仿该信的笔调。连续凶杀案结束后,警方宣称该信是一名当地记者的骗局。   《“调皮的杰克”明信片》:邮戳日期是日,收件者是中央新闻社(Central News Agency),内文笔迹类似《亲爱的老板信》。信中提到两位受害者 (即史泰德和艾道斯)将死在彼此附近:“此时的两件事”(&double event this time.&)。有争议的是这封信在凶杀案公布前就寄出了,而且不像是具有此类犯罪知识的怪人所写,虽然它在案发前24小时更早以前就被加上邮戳,且后面相当长的细节为当地居民与记者所知晓。之后警署宣称已确认该信是由特定记者所写,而这位记者也是《亲爱的老板信》的撰写者。   《“来自地狱”信》:又被称作《卢斯科信》(Lusk letter)邮戳日期是10月15日,白教堂警戒委员会的乔治·卢斯科(George Lusk)于日收到。卢斯科打开信件附送的小盒子时,发现里面有半颗肾脏,不久将其保存在“酒之灵魂”(乙醇)的医生说这是人类的肾脏。艾道斯其中一颗肾脏被凶手取走,而这位医生认为寄给卢斯科的肾脏“貌似凯撒林·艾道斯被取走的那颗”,虽然他的发现十分不可靠[1] 。该信的作者宣称已经“煎熟并吃掉”另外半颗肾脏。关于这颗肾脏的说法不太一致:有人坚称这是艾道斯的,但其他人认为这只是个“恐怖的恶作剧,而且仅仅如此。”[2]   有些地方会列出另一封信,即日期是写日,被认为是第一封使用开膛手杰克这名号的讯息。专家们相信这是封20世纪才被放入警方档案,距离开膛手犯案时代已十分久远的的现代赝品。他们察觉到这封信既无警印鉴以核对收件日期,也没有早期调查员检查过其是否是潜在证据。另外没有任一当时的警察档案曾提过该信,而且部分看过的人宣称这封信是用圆珠笔书写,而这要到开膛手杰克犯案后50多年后才被发明。  已确定的受害者都是中下阶层的妓女,且除了玛莉·珍·凯莉外,皆年趋中年却居无定所。受害者都在隐密或半隐密的地方被杀,死前大多呈现酒醉状态。死者的遗体显示受害者喉咙被割开,死后腹部往往被剖开,部分受害者甚至外阴被凶手切下。现在很多人相信受害者开始就被扼死,以防她们求救。一些尸体的内脏被取出,而根据尸体上的伤口,凶器被认为是如手术刀般锐利的刀,因此推断凶手有相当程度的外科和医学技巧,其职业可能是医生或屠夫。    玛莉·安·尼古拉斯   闺名玛莉·安·沃克,绰号“波莉”。日出生,日星期五被杀。   安妮·查普曼   闺名爱莉莎·安·史密斯,绰号“黑安妮”。1841年9月出生,日星期六被杀。   凯撒琳·艾道斯   曾化名“凯特·康微”和“玛莉·安·凯莉”,皆出自于以习惯法婚姻结为连理的丈夫汤玛斯·康微和约翰·凯利。日出生,日星期日被杀。   伊丽莎白·史泰德   闺名伊丽莎白·古斯塔斯多特,绰号“长丽兹”。日生于瑞典,日星期日被杀。   玛莉·珍·凯莉   到巴黎旅行后自称“玛莉·珍娜特·凯莉”,绰号“姜”。据称1863年生于爱尔兰蒙斯特的利麦立克或利麦立克郡一带,日星期五被杀。   可能的受害者  当时其他遭到类似手法攻击或杀害的受害者们罗列于下表中。这些受害者的资料十分有限,其中包括:    “费小仙”(&Fairy Fay&)   这是日一起无名凶杀案的死者绰号。死因被认定是“一根尖头柱贯穿她的腹部”,一般认为“费小仙”是媒体一项与艾玛·史密斯凶案(见下
  方)有关的乌龙产物:他们把艾玛的朋友在艾玛遭受攻击后,提到艾玛在凶案前一年耶诞节也受到攻击一事误认为另外一桩凶案。“费小仙”一词直到艾玛·史密斯凶案后多年才出现,且似乎出自著名歌曲《波莉多利都朵》(Polly Wolly Doodle)的歌词:“好好享受吧,我的费小仙”(Fare thee well my fairy fay),现在并无任何证据显示有这位受害者确实存在。在凶案发生地的纪录里也显示当时附近没有位女性姓“费”。   安妮·密尔沃(Annie Millwood)   大约生于1850年,据闻是日一次攻击事件的受害者,这次攻击造成她“腿部与下半身有多处刺伤”而住院治疗。之后她顺利出院却于日去世,死因很可能是某种自然因素。   艾达·威尔森(Ada Wilson)   据闻是日一次攻击事件的受害者。她的颈部连中两刀,但却劫后余生。   艾玛·伊丽莎白·史密斯(Emma Elizabeth Smith)   大约生于1843年。日她遭到攻击,一把钝器贯入其阴道,造成会阴破裂。受到攻击后她设法带伤走回自己的租屋,回去后朋友们送她到医院,在此她告诉警方其遭到两三人围攻,其中一人未成年。之后陷入昏迷,直到日去世。   玛莎·塔布连(Martha Tabram)   闺名玛莎·怀特,有时本名因拼错写成玛莎·塔布兰(Martha Tabran)。生于日,日被杀,身中三十九刀。基于某些不完整的理由,如缺乏犯案证据和行凶动机、地理和时间上近乎接近以及标准的攻击方式,塔布连最常被认为是开膛手刀下另一位受害人,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犯罪手法(穿刺,而非勒毙或割喉)。不过现在大家也接受凶手会改变犯罪手法,甚至戏剧性的变化。   “白厅之谜”(&The Whitehall Mystery&)   这词指的是日白厅(Whitehall)新伦敦警察队总部大楼地下室发现的无头女尸。原本属于这具尸体的一只手臂在泰晤士河畔的皮米里科(Pimlico)被发现,另外一条腿被肢解后埋在尸体发现处底下,剩下的一手一脚则未找到,而死者的身分始终无法辨识。   安妮·法尔(Annie Farmer)   生于1848年,据闻是日一起攻击事件的受害者。这次攻击中她颈部被割开,鲜血直流以致差点丧命。幸好伤口不深,而这显然是因凶器为钝刀。警方怀疑这伤口纯为自残,故不久停止侦办这宗案件。   萝丝·米雷(Rose Mylett)   真名可能是凯撒琳·米雷,但又名伊丽莎白·“酒鬼丽兹”·戴维斯、“秀丽”艾莉丝或“克拉拉”。生于1862年,死于日。据闻她被“紧紧缠在脖子上的绳索”勒死,虽然有些调查员相信她是烂醉如泥时不小心被自己穿着的衣领勒住而窒息。   伊丽莎白·杰克生(Elizabeth Jackson)   一名妓女,日至6月25日其部分遗体自泰晤士河中陆续打捞出来。据闻这些尸块是根据她失踪前已有的伤痕辨识出来,显然她死于凶杀案。   艾丽丝·麦坎锡(Alice McKenzie)   绰号“陶烟管”艾丽丝,并使用化名艾丽丝·布莱恩做为。她大约生于1849年并死于日。据闻死因是“颈动脉断裂”但身上被发现另有数起小处瘀伤。   “宾奇街凶案”(&The Pinchin Street Murder&)   这是指日被发现的无头尸,除了双手未被割断外,其情况类似“白厅之谜”。一份当时无法确认的推测认为尸体的确切身分是莉迪亚·哈特(Lydia Hart),即一名失踪妓女。“宾奇街凶案”和“白厅之谜”常被认为是同一连环杀手所为,“他”因而被称为“无头尸杀手”或“无头尸凶手”。然而开膛手杰克与“无头尸杀手”是否为同一人或毫无关联的两者(但很可能在同一地区活动)已成为长久以来开膛手研究者争辩不休的话题。另外,伊丽莎白·杰克生也被认为可能是“无头尸杀手”刀下的另一位受害者。   法兰西丝·寇尔(Frances Coles)   又名法兰西丝·寇尔曼、法兰西丝·哈金斯或绰号“橘发尼尔”。生于1865年,死于日。她后脑杓上的小块伤口显示曾被狠狠摔在地面,且喉咙被割开。然而遗体上找不到其他肢解痕迹。   凯莉·布朗(Carrie Brown)   绰号“莎士比亚”,乃出自她酒醉时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习惯。大约1835年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的曼哈顿,日遇害。她被衣料闷死且随后被利刀肢解。其遗体上发现外阴部有大撕裂伤,背部和腿部有轻微的割痕。虽然她的卵巢在床上被找到,但没有任何器官被夺走,这是否为凶手故布疑阵则不得而知。当时,这宗凶案被拿来和白教堂凶杀案做比较,但伦敦警方坚决否定两者的关联性。   某些开膛手研究者援引伤残男童的案例,认为他们也可能是开膛手犯案的对象,因为当时几封宣称是凶手寄给警方的信中曾不断威胁将杀害幼童。    
  至今已经抓了很多嫌疑人,但是还是没有确切的说法。与他齐名的就是“黄道十二宫”杀手。“十二宫”是个天文学术语。他是一名于60年代晚期在美国加州北部犯下多起凶案的连续杀人犯。直至1974年为止,他寄送了许多封以挑衅为主的信件给媒体,并在其中署名。信件中包含了四道密码或经过加密的内容,目前仍有三道密码未被解开。    已知黄道带杀手于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期间在本尼西亚、瓦列霍、伯耶萨湖和旧金山杀害五人。目标是介于16岁至29岁的四名男性和三名女性。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凶杀案被认为可能是黄道带杀手所为,但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旧金山警察部门在2004年4月一度将此调查案标示为“闲置”(inactive),之后在2007年3月前的某个时间点将此案重新开启。目前这个案件仍然开放调查。    目前最具嫌疑者为Jack Tarrance。  虽然黄道带杀手在寄给媒体的信件中宣称自己杀害了37人,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他仅杀害了7人,其中2人生还。被害人分别是:    大卫·亚瑟·法尔戴(David Arthur Faraday,17岁)和贝蒂·洛·詹森(Betty Lou Jensen,16岁),于日被枪杀身亡,案发地点在本尼西亚市内的贺曼湖路(Lake Herman Road)。   迈克尔·芮诺特·马高(Michael Renault Mageau,19岁)和黛勒妮·伊丽莎白·费瑞恩(Darlene Elizabeth Ferrin,22岁),于日在瓦里荷蓝岩泉高尔夫球场的停车场遭到枪击;黛勒妮在送到凯萨基金会医院前就已死亡(DOA),迈克尔则幸运存活下来。   布莱恩·卡尔文·哈特纳尔(Bryan Calvin Hartnell,20岁)和西西利亚·安·谢巴德(Cecelia Ann Shepard,22岁),于日在纳帕县的伯耶萨湖(Lake Berryessa)遭到刺杀,该地点在今天又被称作“黄道带岛”(Zodiac Island);哈特纳尔在背部被刺七刀后生还,但谢巴德在送医两天后伤重不治,于纳帕县的溪谷医院(Valley Hospital)死亡[1]。   保罗·李·史汀(Paul Lee Stine,29岁)于日在旧金山的普里斯狄奥高地(Presidio Heights)被枪杀身亡。   此外也有一些案件被认为是黄道带杀手所犯下,但目前证据仍然不够完整,无法肯定这些人是否为黄道带杀手的受害者。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几位受害者包括:    罗伯特·多明哥(Robert Domingos,18岁)和琳达·爱德华(Linda Edwards,17岁),于日在隆波克(Lompoc,音译,正式译名不详)被枪杀。爱德华和多明哥之所以被认为是黄道带杀手的受害者,是因为这起案件与黄道带杀手在伯耶萨湖所犯下的案件有许多雷同之处。   契里·乔·贝提斯(Cheri Jo Bates,18岁),于日在加州河滨市的河滨社区学院(Riverside Community College)被刺杀身亡,并几乎遭到断头斩首。贝提斯的命案会与黄道带杀手产生关连,是因为在案件发生的四年后,《旧金山记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记者保罗·艾利(Paul Avery)收到一份资料指出贝提斯的命案现场环境与黄道带杀手的犯案行为有多处相似。   凯萨琳·琼斯(Kathleen Johns,22岁),于日在加州莫迪斯托市(Modesto)西边的132号高速公路上被诱拐绑架。一名男子载着她以及她的女婴在斯达克顿(Stockton,音译,正式译名不详)和派特森(Patterson,音译,正式译名不详)之间移动约三小时,之后琼斯趁机跳出车外。在逃往派特森的警局后,她看见了黄道带杀手的通缉海报,并指认他就是绑架嫌犯。   唐娜·莱斯(Donna Lass,25岁),于日在加州南太浩湖(South Lake Tahoe)失踪。之后在日《旧金山记事报》收到一张背面贴有松林大厦(Forest Pines condominiums)广告的明信片,在经过解读后,被认为内容是关于黄道带杀手宣称莱斯的失踪是他所为,但其中的数据却是错误的(在日所寄的信件中,黄道带杀手宣称已经杀害了13个人,因此莱斯应该是第14人,但明信片上却暗示为第12个人)。之后由于南太浩湖警方以及行政司法部门皆不同意,因此没有对此事件展开正式的调查,而是否这起失踪案是否真有牵涉到犯罪行为目前也不得而知。         
  黄道带杀手于日在刚好加州本尼西亚市市区分界内疑似随机杀害了大卫·亚瑟·法尔戴(David Arthur Faraday)和贝蒂·洛·詹森(Betty Lou Jensen)后开始受到警方的注意。    法尔戴和詹森是一对情侣,两人正在进行第一次约会,并准备前往参加在荷根高中的圣诞节演唱会,演出地点离詹森家仅有几个街口的距离,但他们决定先前往拜访一位朋友,在一间当地的餐厅稍作停留,然后开上贺曼湖路。约在晚间10点15分左右,法尔戴将他母亲的Rambler牌小轿车停在贺曼湖路上一个碎石铺成的避车湾。该处是当地知名的情人巷。    晚间11点过后不久,另一辆车开进避车湾并停在两人的旁边。该车驾驶显然携枪下车并且要法尔戴和詹森下车。詹森先出下了车。当法尔戴下到一半时,凶手开枪打了他的头。詹森试图逃走,距停车处跑了28呎背部被射中五次。凶手随后开走。[2]两人的尸体在数分钟后被住在附近的史黛拉·柏格斯(Stella Borges)发现。她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但调查结果并无显著的线索。  在日至5日的午夜的某一时间,黛勒妮·费瑞恩(Darlene Ferrin)和迈克尔·马高(Michael Mageau)驱车前去位于瓦列霍(Vallejo, California)的蓝岩泉的一个高尔夫球场,这个球场距离上一次发生在赫尔曼湖路的谋杀地点仅仅只有四公里之遥,他们驱车到达,并停下了车子。当两人都还坐在费瑞恩车内时,有一辆车也行驶到了该地段,并停在他们车的旁边。路过的车几乎是立即又开走了,但是,大约十分钟之后,这辆车又开了回来,并停在两人车子的后面。    杀手下了车,并向副驾驶一边的车门走去,手里拿着一只电筒和一把9毫米口径的手枪。他先用电筒的强光照射受害人,以令其短暂的失明,然后对两名受害者连开好几枪,结束之后,他就返回了车子。但是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听到马高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忍不住呻吟的时候,这名杀手又缓步返回了车门前,对两人重新补射了数枪,之后开车离去。[3]    第二天上午12点45分左右,一个男子通过电话向瓦列霍警察局报案,并对声称这次袭击负责,同时他还承认于六个半月杀害了大卫·亚瑟·法尔戴(David Arthur Faraday)和贝蒂·洛·詹森(Betty Lou Jensen),即早先的赫曼湖路谋杀案。警察对电话进行了追踪,发现杀手是在街边的一个电话亭拨打的电话,该电话亭位于泉路和图奥勒米河的一个加油站边,距离被害人费瑞恩的家大约只有十分之三英里,而距离瓦列霍治安署也仅仅只是几个街区之隔。[4][5]    费瑞恩在医院中被宣告死亡,而马高则被救了回来,尽管他被杀手射中了脸颊、脖子、胸部等多处。瓦列霍治安署探员约翰·林奇(John Lynch)和爱德·鲁斯特(Ed Rust)开始调查这一案件。[6]而于1970年,由探员杰克·姆利纳克斯(Jack Mulanax)接手并继续调查。  于日,瓦列霍时报-先驱报,旧金山纪事报,旧金山审查者报分别收到了由十二宫杀手所写的这三封信。这些内容基本相同的信件声称为赫尔曼路湖和蓝岩泉的枪击事件负责。每封信中还各包含有三分之一的408字符密码,杀手声称这些加密的文字中写有他的具体身份。十二宫要求将它们印在每张报纸的头版,否则他会“于每一个周末的夜晚徘徊在[原地]杀害独行的人,杀完一个然后继续,直到杀够十二个为止”[8]纪事报在其隔天报纸的第四页发表了十二宫信中那占三分之一的密码部分。同时在文章的下边引述了瓦列霍警察局长杰克.施蒂尔茨(Jack E. Stiltz)的话:“我们还不能确信,这封信就是凶手写的。”,并请发信人写第二封信来提供更多的事实以证明自己的身份[9]。威胁杀人的诺言并没有实施,而所有的三个部分的密码文都最终得以出版。    于日,旧金山审查者报接到了另一封以敬语开头的信:“亲爱的编辑,这是十二宫在同你们说话”,这是杀人者第一次在提到了自己时使用了这个名字。这封信是为了回应瓦列霍警察局长施蒂尔茨要求他提供更多的细节,以证明是他杀死了法拉第,詹森和费瑞恩的话。在这里,十二宫提供了关于谋杀事件的所有细节,包括那些并没有向公众公开的部分,并捎给警方一个口信,对他们说,当警察破获了他的代码, &他们将抓到我&[10]    于日,加州萨利纳斯的唐纳德和贝蒂.哈德(Donald and Bettye Harden) 破解了408符号密码,但是并没有名字出现在译文中。    日,布莱恩.哈特纳尔(Bryan Hartnell)和西西利亚.谢巴德(Cecelia Shepard)正在伯耶萨湖(Lake Berryessa)的一个有沙滩连着双子橡树岭的小岛上野餐。一名男子头戴着黑色刽子手式蒙面头罩,眼孔处有墨镜遮住,身穿背带裤,胸口挂着一个白色的3吋x3吋交叉循环样式的挂坠。他拿着枪走近他们,哈特奈尔相信是.45口径。该蒙面男子自称是一名从蒙大拿州Deer Lodge监狱逃脱的罪犯,在那里他杀死一名看守,并偷走了辆车,并解释说,他需要他们的车和钱去墨西哥。他带来了预先切好的塑料绳,并让谢巴德用绳子绑住哈特纳尔,然后由他绑住了谢巴德。十二宫检查了一下哈特纳尔的捆绑,发现谢巴德绑的有些松,于是紧了紧绳子。哈特纳尔刚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个比较怪异的抢劫而已,但该名男子接着就开始用刀捅两个人。然后,他徒步500码回到诺克斯维尔道(Knoxville Road),用一只黑色软笔在哈特纳尔的车门上画了一个交叉循环的标志,并在下方写道:瓦列霍(vallejo)/12-20-68/7-4-69/九月27-69-6:30 /刀。 [11]    晚上7时40分,该名男子打电话到纳巴县治安办公室,通过付费电话通知了他所实施的犯罪。当电话在纳巴市主干道的纳巴洗车行被KVON电台记者派特.斯坦利(Pat Stanley)找到时,发现电话只不过刚被挂断了几分钟而已。而且距离治安办公室只有区区几个街区,离犯罪现场也只有27英里的距离。警官们从电话听筒上获取了一个甚至还湿润的手印,但却没有办法匹配到任何一个嫌疑人上去。[12]    一名男子和他儿子在小岛附近的湖湾打渔的时候,听到了被害人尖叫和呼救的声音,作为帮助他们立即联系了公园管理处。纳巴县治安署副警长大卫 柯林斯(Dave Collins)和瑞.兰德(Ray Land)作为先头首先到达了事发地点。[13]西西利亚.谢巴德(Cecelia Shepard)在柯林斯到达时神志清楚,并向他详细说明了攻击他们的男子的攻击的前后和细节。然后哈特纳尔和谢巴德被救护车送往了纳巴的溪谷王后医院。谢巴德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陷入了昏迷并再也没有恢复意识。她在两天后死亡,但哈特纳尔幸运的活了下来,得以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讲给媒体。[14][15]纳巴县治安署侦察员肯.纳劳(Ken Narlow)被分派开始侦破此案,侦察一直持续到1987年他从总署退休。[        
  在日,在旧金山石匠大街(Mason street)同盖瑞路(Geary street)的交叉路口,一名男子坐进了保罗.斯丁(Paul Stine)的出租车,说是要去往普瑞斯蒂奥高地(Presidio Heights)的华盛顿枫树街。由于某些未知的的原因,斯丁在驶出樱桃街一个街区之后,该男子就用9毫米口径手枪对准他头部,一枪打死了他,然后拿走了他的钱包和车钥匙,并撕下了他的衣角。杀手在下午9时55 分时被三名过路的少年目击到,犯罪进行的同时他们就报了警。他们看到该名男子将车上的痕迹擦干净后,转身走向普瑞斯蒂奥区北边的一个街区。警方在几分钟后抵达,几个少年目击者声称,杀手应该仍然在附近。    与事发地有两个街区之隔,并同样接到警报的警官丹.福克(Don Fouke),观察到一个白人男子沿着人行道走过,从后走上通往街道北边一所房子的前院的台阶,这次遭遇只有短短的五到十秒钟,他的搭档,埃瑞克.泽姆(Eric Zelms)并没有看到该男子。因为无线电的紧急调遣只说让他们寻找一名黑人嫌犯而不是白人嫌犯,所以他们并没有与该男子谈话的理由,于是他们与他错身而过并没有停留。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这样莫名其妙的一天。当他们到达樱桃街,福克获悉,他们其实是在寻找一个白人疑犯,福克意识到与他们错身而过的肯定是那个杀手。福克得出结论认为,十二宫是依照他原来的路线并逃脱到了普里斯迪奥高地的,所以他们进入基地以寻找他,但杀手已经消失。随后进行的搜索,也没有任何发现。三个少年证人协助警方的人像专家汇总了杀死斯丁的凶手的特征,几天后又搞出第二个版本。杀手估计为35-45岁。探员比尔.阿姆斯特朗(Bill Armstrong)和大卫.托斯奇(Dave Toschi)被分配调查这个案件。旧金山警察署在几年时间里总共调查了2500多个嫌疑人[17]。  黄道带杀手在1970年间持续以信件、贺卡的方式与相关单位联络,并登上新闻。在邮戳为日的信件中,杀手写了我的名字是(My name is _____),后面是十三个密码字。[21]。杀手并宣称他与当时(日)发生的旧金山警局爆破案。[22] 没有关系。杀手提到‘杀警员比杀警官来得光荣多了,因为警员还可能回击(there is more glory to killing a cop than a cid sic because a cop can shoot back)’。在信中,杀手画了一个炸弹,并宣称要用来炸毁学生巴士。而在信的最后面,他画了一个符号,并写了‘ = 10, SFPD = 0’[21]    黄道带杀手送了一张邮戳为日的贺卡给旧金山记事报。内容为:‘我希望你们会很欣赏我的爆破(BLAST)’,后面则签上了的图样。在卡片的背后,杀手威胁,如果新闻不快点刊出他所写的事情,他会马上炸掉巴士。同时,杀手还要看到人们戴起黄道带杀手的记号。[23]    而在的信中,杀手说他没看到人们戴起黄道带杀手的记号而非常失望。杀手写了:‘我用点38口径的枪射杀了一个坐在停止车辆中的男人’[24]这封信所提的杀人事件,应该是一周前(7月19日)的谋杀案。当天李查·瑞迪提屈(Sgt. Richard Radetich)正在车子里写停车卷时,突然遭到攻击者持点38口径的手枪射击头部。瑞迪提屈也在十五个小时后死去。旧金山警方事后否认这是黄道带杀手所行凶。然而,这个事件到现在也还没解决。[22]    信中包含了旧金山湾区《Phillips 66》加油站的地图中,魔鬼山(Mount Diablo)的图样上被杀手画了一个被十字贯穿的圆圈,如同他先前曾画过的。十字的上方画著0,右方是3,下方是6,左侧是9,因此被解读成时钟。杀手还提到这个零是:‘给Mag. N.(to be set to Mag. N)’[25]此信也包含了32个字的密码,杀手并写说寻着这个密码能找到他藏起来的定时炸弹。而这个炸弹从来没被找到。信件的最后,凶手画了:‘& = 12, SFPD = 0&’的字样。    邮戳为日,寄给记事报的信中,杀手指出他犯下四个月前的凯萨琳·琼斯案。[26]    在他日的信中,杀手演奏了《米卡多(The Mikado)》里的一首曲子,并在其中加入一些歌词。歌词描述他计划如何在天堂拷打他的奴隶。这封信签上了一个特大的黄道带符号,与一个新的数字:‘ = 13, SFPD = 0’[27]。杀手在最后写了‘附注:魔鬼山码注意弧度+#英吋沿着弧(P.S. The Mt. Diablo code concerns Radians + # inches along the radians)’[28]。在1981年,一个由Gareth Penn所率领的密秘调查小组发现了杀手所提到的‘弧度’,照着杀手的指示做出适当的弧度后,将会指向杀手两次行凶的位置。[29]    在日,记事报收到一张用血画著杀手符号的五分之三吋卡片。卡片的内容是从记事报上的文字剪贴组成,卡片还被打了十三个洞。调查人员阿姆斯壮与托斯奇相信这张卡片有很高的可能性是来自黄道带杀手。[30]  日,记事报的记者保罗·艾利(Paul Avery)接到一封以Z字与黄道带杀手符号签署的万圣节卡片。在卡片里,以手写的方式写着:‘捉迷藏(Peek-a-boo),你死了。’,卡片的内容威胁的意味浓厚,信封里还附加旧金山记事报的头版新闻[31]。不久,艾利接到一封昵名信,告诉他有一个未解的案子与黄道带杀手的行凶模式很类似贝蒂·洛·詹森案,这个悬案发生在四年前,在加洲的大洛杉矶区(Greater Los Angeles Area)的河滨市(Riverside)的市立大学,就在旧金山南方四百英里处[32]。艾利在日的记事报上面刊登了他的调查经过。    这个事件发生在日,十八岁的贝提斯(Bates)待在学校图书馆一直到晚上九点。她的邻居在晚上十点半钟曾听到尖叫声,隔天早上贝提斯的尸体就被发现在学校图书馆与贝提斯宿舍的路程之间,就躺在学校正在维修的石板路。在尸体的身上的福斯汽车配电盘盖(distributor cap)还缠着电线。她被残忍的凌虐致死。一只男性的天美时(Timex)手表和撕裂的袖子掉在现场附近[33]。虽然手表的指针停在十二点二十四分[34],但是警方认为攻击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该更早一些[33]。在现场还发现军靴的鞋印[35]。    一个月后,在日,一封打字机写成的信寄到了河滨市警局,上面还写有河滨市印刷公司的字样。信的标题是自白,信件的作者表示要负起贝提斯命案的责任,并公开命案的细节,并警告:‘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36]。    同年12月,在河滨市立大学图书馆的桌子下方发现一个雕刻出来的诗。标题写着《活的厌倦/不想死》(Sick of living/unwilling to die),诗的语调与书写方式与黄道带杀手的信件非常类似。上面的署名看起来像是rh的缩写。加洲最高《问卷》(Questioned Documents)审查人员舍伍德·莫雷尔(Sherwood Morrill)认为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黄道带杀手。[37]    日,大约是贝提斯案的六个月后,贝提斯的父亲约瑟芬(Joseph)、河滨市印刷公司与警方接到(推测为)相同来源的信件,这次是亲笔写的信。警方与印刷公司的版本里面写着:‘贝提斯非死不可,之后还会(死)更多(人)’。被害人的父亲的信则写着:‘她非死不可,之后还会(死)更多(人)’。信的后面签上了Z的字样[38]。    在日,大约是艾利初次写下贝提斯案之后的四个月,杀手寄了一封信给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表明是他让艾利比警方更早发现这起命案,信中还写:‘这只是最容易发现的命案,在地狱里还躺了
  更多(被害人)’[39]。    关于这个命案是否与黄道带杀手有关,至今还没能确定。河滨市警局并未认定这起命案是由黄道带杀手犯下,但是他们承认杀手的信是真的,而杀手的目的是为了沌淆警方办案[40]。  根据一项由Michael N. Maloney和Kelly Carroll最近进行的DNA对比实验,否定了之前的头号嫌疑犯雷·阿伦Arthur Leigh Allen作案的可能。他的DNA与从十二宫写给警方的信件上提取的任何DNA都不相符。由于之前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证雷是这一系列连环凶杀案的凶手,这一实验结果一度使得案件的调查陷入僵局。    日,美国萨克拉门托市的KOVR电视台报道了一则与此案相关的新闻。一位名叫Dennis Kaufman的人在整理他的继父Jack Tarrance的遗物内,发现许多与此案相关的线索。但Jack Tarrance已经于2006年去世。Dennis发现在Jack Tarrance的一个遗留的黑箱子内,有一个黑色的头巾,该头巾上面有十二宫当年写给警方的信件上同样的十字架符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把沾有血迹的小刀,还有一些受害者的照片。此外,Jack亦留下一封信件,信内承认他就是十二宫。日,在对此事的追踪报道中,媒体表示美国FBI已经开始调查这一最新的线索,并取得了一些额外的证据。Dennis已经将他的发现全部交给了FBI。而FBI随后也将开始进行DNA对比实验,但本案尚未结案。(The case remains unsolved.  
  下一个是香港屯门色魔林国伟。   林国伟,曾多次在香港新界屯门区犯下强奸、抢劫和谋杀,在1990年代震惊香港社会,一时居住在屯门区的女士都人心惶惶。后来香港警方在屯门加强巡逻,逼使其迁到土瓜湾,并在该区犯案。1993年他在犯案后邀受害人约会,受害人报警。警方保护下受害人答应赴约,并将林国伟当场拘捕。后来证实被其侵犯的女子多达13人,当中3人被杀。林国伟最后被判终身监禁。    在香港奸杀罪案个案上,“屯门色魔”是继“雨夜屠夫”林过云后,最广为人知的一人。  日凌晨3时许,当时仅21岁、住在屯门大兴邨的林国伟,在屯门公路上喝着啤酒驾车,此时一辆的士在他车旁掠过,的士内一名夜归少女长发披肩,他被捕后曾描述,该女士的容貌与她前女友相像。他于是开车追贴的士,直至少女在屯门友爱邨爱明楼下车。    年仅19岁的少女在电梯大堂等候电梯,林国伟藏匿在暗角,待电梯到步后,他一个箭步扑出,闪身进入电梯之中,强劲勒紧少女颈项,把她硬扯出电梯,于后楼梯将她强奸,并抢走她的手袋及金饰。这是林国伟首宗案件。     1992年6月,一名32岁夜总会女侍应凌晨4时半下班后,乘的士回到屯门建生邨时,成为他第二个猎物。再隔两个月,他在凌晨时份于屯门新禾里将一名39岁女子扼颈,拖入草丛强奸。    上述3名受害女子均即时报案,令警方得到了林国伟的精液样本,惟受害人在混乱中未能认清凶者面貌,只得一些模糊的印象,如身材、发型、口音等,令警方束手无策。    1992年12月,他先后再在屯门区出没犯案。该月3日,大兴邨一名女子深夜回家时,突然被人从后勒颈扼晕,苏醒后方发现被人强奸及洗劫,翌日与亲友报警。28日,另一名女子与丈夫唱卡拉OK,丈夫因上早班先行离去,结果她回家时不幸在梯间被强暴。    日凌晨四时许,林国伟再次出动,对象是一名50岁的家庭主妇,她当晚与朋友打麻雀后,独自回到友爱邨,被林国伟扼颈拖至梯间。这一次,林国伟用力过度,将对方勒死,他未有将受害人强奸,但在她身上射精,并劫去受害人的手袋。两个月后,一名22岁的士高唱片骑师深夜回到大兴邨的住所,亦被林国伟扼毙及强奸。两名受害人的财物,同被林所夺去。    在调查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林国伟因为风声太紧,搬到红磡区姊姊家中暂避,因住所邻近土瓜湾益丰大厦,93年5月24日凌晨4时,将23岁卡拉OK公关刘小敏强奸,他事后竟意图与对方“做朋友”,受女受害人重掴,林国伟将她扼毙。    同年8月5日,他看中了另一名21岁少女,在同区的美景街强奸她后,迫对方交出电话号码。虽然该少女并无主动报警,但因被兄长揭发而陪同往警署报案。日晚,林相约该少女前往黄埔UA戏院看电影,终被埋伏探员拘捕,后经精液的DNA鉴证,证实他正是为祸1年4个月的“屯门色魔”,先后在友爱邨、大兴邨、益丰大厦、红磡下乡道及美景街,强奸及奸劫9女子,杀害当中3人。    连续多宗强奸案在屯门区发生,引起当时区内居民大为恐慌,有街坊亦曾自行组织互助小组,护送女士归家。当时警方已相信色魔必定极为熟悉区内环境,有可能是区内居民。    负责调查该案是已故香港警务处总督察王永基,在案情分析时,警方发现凶手犯案后,能在极短时间内,前往不同地区的银行提款机,以受害人的提款卡提取金钱,锁定凶手必定是有车一族,利用车子跟踪受害人,施暴后再驾车而逃。    警方随后发现,接载首名受害少女之的士司机,潜意识中依稀记得事发当晚,曾有一辆私家车尾随。警队于是邀请政府催眠师杨志滔协助,在催眠效力下,司机能描述出该白色车是日本车,并且说出车牌中的数个号码及车款型号,事后证实这些资料相当准确。    香港警方于是向入境事务处,取得过万名市民的个人资料,利用人手逐一输入电脑分析,再根据疑犯的简单资料,将可疑人物收窄至数百人。警方亦在区内安排女警作“香饵”,希望引林国伟上钓。最后,林国伟因为相约案中受害人观看电影,被警方拘捕。    当林国伟落网时,由于受害者大多是被人从后袭击,无法认出色魔的容貌,案发时亦没有目击证人,香港警方法证部门当时刚引进的DNA技术,分析残留在受害人衣物的精液,成为这宗案件确认犯案人身分的最关键证据。    在被捕初期,林国伟一直保持沉默,不愿作供,王永基看准林国伟渴望与人倾诉的弱点,以倾谈方式诱他说话。他于是将整个犯案过程供出,并说招供后感到心情较舒服。1994年9月,案件开庭。期间,没有任何亲友在庭上出现。  林国伟在庭上承认8项强奸罪及7项行劫罪,否认余下的3项谋杀罪,坚称自己是错手杀人,庭上的受害者家属反应激烈。    辩方律师找来两名精神科医生替林国伟辩护,精神报告指他自幼缺乏家庭温暖,林国伟有5兄弟姊妹,母亲于林3岁时出走,父亲酗酒残暴,形成孤僻的性格,朋友极少,喜欢欺负小动物,中一辍学,爱滥交及飞车,在工作常遇挫折,感情路上常被抛弃,以酒精和毒品解决空虚,恶性遁环下形成精神失常。    不过,控方指,被告只是患上反社会人格的疾病,并非精神病。这宗案件原有127名证人,聆讯本需两个月,但基于被告人认罪,聆讯缩减至5天。    陪审团一致裁定,被告3项谋杀及伤害他人身体罪成,需判处终身监禁。法官认为,被告犯案时间极长,暴戾非常,对社会危害性巨大,连同另外8项强奸罪,法官罕有地重判他11项终身监禁,以显示案件的严重程度。在香港,强奸罪一般入狱为5至15年,只有最严重的强奸罪会判处终身监禁。    1994年由查传谊执导的电影《屯门色魔》描述林国伟的犯罪情节,由李家声饰演林国伟。                
  啊。还有世纪贼王张子强,就是电视剧《插翅难逃》中张世豪的原型,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绑架李嘉诚的儿子,勒索几个亿(我的天)。不介绍不行的一个大人物!!!  
张子强,绰号“大富豪”,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4岁时随父母从广东郁南县定居香港,是香港一个犯罪集团首脑。一般相信他曾策划绑架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钜,获得数亿港元赎金,犯罪所得金额之高曾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但李氏并没有报警。据闻亦曾策划绑架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及企图以炸药暗杀陈方安生。张子强团伙“四大金刚”中的3大人物———胡济舒、张志烽、陈树汉。  
日出生,四岁那年随家人来到香港,绰号:大富豪、变态佬,他一妻二子,财产约有8亿港币,座驾是一辆价值400余万港币的黄色兰博基尼跑车。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他以骗保的方式赚钱,80年代末又卖假劳力士手表,90年2月22日,张子强等5人在启德机场持械抢劫了押表车,劫取了40箱2500块劳力士金表,价值3000万港币;91年7月12日,张子强及其同伙在启德机场又一次抢劫解款车,劫取港币3500万,美金1700万,总价值港币1.7亿港币,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劫案;日,张子强及其同伙绑架了李嘉诚之子李泽钜,勒索赎金港币;1997年9月,张子强及同伙又一次绑架富商郭炳湘,勒索赎金6亿港币,日,张子强指使钱汉寿购买炸药818公斤,后于17日被港警查获,张子强于15日到达大陆广州白云机场接从泰国回来的团伙2号人物“蝠鼠”胡济舒,2人于1月25日在江门外海大桥检查站被抓;张子强等32名疑犯于7月22日被批捕,11月12日,[1]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犯罪集团43名罪犯进行宣判,判处张子强、陈智浩、马尚忠、梁辉、钱汉寿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完毕,张子强等26名被告不服提出上诉;12月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上诉案进行审理,终审决定维持原判。  
张子强的父亲是两手空空随着当时的“逃港潮”逃到香港的。到香港后既没钱,也无一技之长,为了全家糊口,凭着在家乡对中草药的一点知识,在香港油麻地的庙街开了一个小小的“凉茶铺”,维持生计。   四五十年代的油麻地远远不是现在那个“寸土寸金”、富有身份象征的繁华地段。当时的油麻地很小,离海滩不远,一些地方只是海边的荒地,只有一些低矮的建筑,有点像后来的棚户区。住在这儿的不是穷人,就是一些三教九流之辈,常常发生一些黑社会的火并。   张子强就是在这样一个三教九流的外界环境和拮据的家庭经济环境下长大的。他小学还没读完便无心上学,终日流连在“凉茶铺”周围,与街童玩耍、打架,慢慢地张子强就与街头恶棍和黑社会成员交往,“贼性”开始萌芽。   张子强先在父亲的“凉茶铺”做帮手,后来父亲见他不学好,又把他送到一间专做西装的裁缝店当学徒。早年张子强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严厉的,以至后来张子强进了看守所还经常回忆起父亲当年打他的情景。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拳头,都没有把张子强引上正道,反而使他对父亲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张子强至死都说,他对父亲没有什么感情。   张子强很快开始涉入黑社会,并成为小头目,人称“一哥”。他12岁就开始进警察局,16岁第一次坐牢,在香港作案无数,多次被抓,在警方留下了厚厚的记录。成年以后的张子强,尽管已结婚、成家、生子,但并没有“金盆洗手”,在抢劫劳力士得手后,他又开始了新的阴谋。  抢劫运钞车    日上午,也就是劳力士案件的一年半以后,香港某银行要调配一部分现金到美国。由香港卫安护卫公司的装甲解款车运送这批现金到启德机场,然后空运到美国,其中有美金1700万,港币3500万,总值约港币1。7亿元。
  卫安护卫公司的装甲解款车开进启德机场的仓库区,车子在货运行政楼前停下。其中一名押运员下车走进行政楼办手续,另外三名手持猎枪的押运员两人站在车头,一人坐在车厢里,担任警戒。   此时仿佛劳力士劫案的重演,在装甲解款车前突然又出现了五名劫匪,其中四名戴面罩,一名没有戴,没有戴面罩的这个人就是张子强。张子强持手枪冲在前,领着两名匪徒首先将车头的两名押运员用手枪逼进车厢内,其他的匪徒冲进车厢内,用手枪顶住了里面的押运员。   三名押运员立即被劫匪用布蒙住了眼睛和嘴巴。一名蒙面劫匪跳进了驾驶室,解款车像脱缰的野马疾驰而去。   当香港警方赶到抢劫现场时,张子强他们已经驾驶解款车经过了机场隧道,拐上九龙宏安道,前行不久又拐进了丽晶花园,然后迅速绕了丽晶花园一圈,沿宏安道拐上启业道,把车子停在正在兴建的大老山隧道的天桥边,上了一辆前来接应的白色面包车。   就在劫匪忙着搬运赃款的时候,车上被绑并被蒙着眼睛的押运员都很紧张,其中有一名押运员满脸是汗,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流进了眼窝,使蒙住眼睛的黑布往下滑了一点,露出了这名押运员的半只眼睛。押运员从蒙布边上看见了没有戴面罩的张子强。  绑架富翁    1997年,尝到绑架富豪甜头的张子强又把目标盯上了香港新鸿基老板、世界华人第二富翁郭炳湘。   其绑架香港两位富商李泽钜(李嘉诚的大儿子)和郭炳湘。张子强单枪匹马闯进李家,张口就要二十亿,李嘉诚正在吃早餐,客客气气地请他坐下,然后说二十亿不可能一下子之间就调得出来,他需要时间筹钱。张子强当时身上捆绑了很多de-tona-tor,并要求不准报警,而且要准备现金,并且备车让他安全离开。后来李嘉诚说只能给十亿现金,花了三个多小时用编织袋装了N袋现金给张子强装到车上,并且李嘉诚真的没报警,让张子强成功劫走十亿港币,也是迄今为止香港劫案最高勒索金额。  1998年被抓    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案公开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张子强等5人死刑。  
在审判张子强集团的日子,在广州中院周围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其间,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表示,内地司法机关对张子强犯罪集团人员的审判,无损香港的司法管辖权,人们不应对香港的司法独立产生疑虑。显示出的独立性在于,在广州,张子强的6.6亿元人民币黑财悉数充公;在香港,11月3日香港高等法院撤销了律政司对张子强集团成员13名亲属的财产冻结令,认为现阶段证据不足以冻结这1.6亿多港元的财产,这些财产包括物业住宅、珠宝、游艇、古玩、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内地传媒对张子强案的报道相当有限,但黑社会这个名词将会愈来愈多地挂在人们嘴边。   1998年,张子强的名字无人不知。张子强另一个出名之处,是香港警方似乎对他无能为力。不是抓不到他,而是抓到他以后,又不得不放他出去,每次他手上都高举着一个“V”字。 这回被内地公安抓捕,并且依照内地的法律审理宣判了死刑。   
张子强由于张子强的身份是香港市民,犯罪地点也分别在内地和香港,有关张子强该不该由内地司法机关审判,各种言论铺天盖地。但无论是香港司法部门,还是内地司法部门,均一致认定,张子强许多犯罪活动均在内地发生,内地司法机关对张审判是有法可依的。   至1998年他与多名同伙在中国大陆被捕,案件于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他与其中4名同党被判处死刑,于12月被处决。外间传言:张子强曾以“身为香港居民,而且犯案地点在香港”为理由向香港政府求助,要求引渡返回香港受审,以图得以避过死刑,但为香港政府所拒绝。当时港府向外间公布的理由为:“因为内地公安以他曾在内地犯案为理由,所以享有司法管辖权”,而在案件审理期间,亦积极向内地法院提供证供。事件引起了有关罪犯于内地被捕受审而应否引渡回港受审问题的争议,并延续至今日。   张子强被抓香港市民拍手称快,但香港刑法没有死刑,张子强被处决,内地司法机关可谓帮香港市民也是为中国人民除了一个大害!
  犯罪中最令人发指的就虐杀了,这里只贴一个出名的,这个类型的我不想作多的讨论。  
吴志达(Charles Chitat Ng,日-),生于香港,1980年代移居美国,在当地谋杀数十人,不少家庭全家被掳走,囚禁于密室之中,迫令女士摆出性感姿势,但最终一一被杀害,现存的录像中常出现婴儿哭泣声。案件轰动美国及香港。    
吴志达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出生,父亲为相机推销员。曾在著名学府圣若瑟书院接受初中教育,但因企图纵火烧校内的崇拜堂而被开除出校。吴之父亲将其送往英国寄宿学校读高中,但他又因偷窃而被学校开除。    1980年吴志达获得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以学生签证身分前往美国加州,但在一个学期后退学;后因交通肇事逃逸而被起诉。虽然他并非美国籍,但他虚报其出身地为美国,成功入伍美国海军陆战队,翌年被擢升为军士,但又因偷窃军火而被革职及判监,中途逃狱返回加州  
1980年代初,吴志达与里奥纳·力克(Leornard Lake)联合犯案,在北加州一带掳走最少25名男女,将其禁锢在位于旧金山以东240公里(150英里),由力克拥有的农场。受害者多为女性,她们饱受虐待、折磨、强奸、直至虐杀;部份过程更被拍摄纪录。    1985年,力克因非法持有枪械罪在旧金山被捕,后在狱中服食藏在衣服内的氰化物毒药自杀。警察前往力克的农场搜查,发现人类骸骨。吴志达则及时逃亡至加拿大,但于当地因偷窃而被捕及判监禁。美国遂向加拿大提出引渡请求,但因引渡即会有判处死刑之虞,最初奉行“死刑不引渡”原则拒绝引渡。后来迫于美方的压力,加拿大最终在1991年将吴引渡回美国受审。    在美国,吴志达被控以12项谋杀罪,受害者包括6男、3女及2名男婴。吴志达利用一切司法程序的方法延宕,以致诉讼费用高至1400万美元,是当时加州有史以来费用最高昂的案件。最后11项罪名成立,判处死刑。    现时吴志达为死刑犯,正等候在监狱中其上诉结果。      
  陕西汉阴“7·16”特大杀人案,邱兴华。日、7月2日,邱兴华与其妻何冉风先后两次到陕西省汉阴县铁瓦殿道观抽签还愿。其间,因邱兴华擅自移动道观内两块石碑而与道观管理人员宋道成发生争执,同时其认为道观主持熊万成有调戏其妻的行为,由此产生杀人灭庙的动机[1][2]。    
日晚,邱兴华手持武器将陕西省汉阴县铁瓦殿内工作人员和香客等10人杀害,死者9男1女,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年仅12岁[3][1]。作案后邱兴华烧殿潜逃  
7月26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同时悬赏5万元。    7月30日,在湖北省随州市武安铁路工地的一个临时工棚内,邱兴华持铁铲将工人周建平划伤,抢走了一个黑色背包。    7月31日,邱兴华逃至湖北省随州市万福店农场魏岗村村民魏义凯家,抢劫1,302元并伤人,魏义凯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8月2日,邱兴华被村民发现,200多名民警围山搜捕。    8月9日,邱兴华妻子和儿女对其喊话、规劝,无果。    8月11日,悬赏赏金上涨到10万元。    8月19日,邱兴华返回其在汉中租住,房子敲门时被4名民警当场制服,抓获归案。  根据检察机关确认,邱兴华利用斧头等利器攻击受害人的头部等致命部位。死者中,曾担任道观住持的熊万成双眼被割,心、肺被掏出,且被下锅炒熟,切成片放在盘中。其余死者则尸身完整。现场没有发现行凶武器,墙上则留有血写的“该杀”等极度仇恨字眼。  
10月19日,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当庭做出一审判决:依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决定判处邱兴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00元[7]。一审宣判后,邱兴华不服当庭表示要上诉[1];11月30日,邱兴华递交了上诉状。。    12月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二审开庭,对邱兴华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期间,法庭对辩护人提供的邱兴华患有精神病的证明材料未予采纳,合议庭择日进行宣判[8]。    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当庭宣布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邱兴华随后被押赴安康江北河岸边执行枪决[2],其临终陈述为“我该死,罪恶滔天,杀人偿命”[    
  一些杀人狂是以其独特的杀人方式成名,一些是以杀人数量出名,中国大陆的杀人犯资料很难找。近30年来杀的比较多的是他:王强(日-?),辽宁宽甸县步达远镇人[1],生于辽宁开原马家寨子乡杏花村[2]。中国近30年来最残忍的连环杀手之一。    从日第一次杀人至日落网,共杀害45人,强奸10人,历时8年6个月。此仅为官方有纪录的数字,普遍认为,王强曾杀害或强奸的人数不只如此,但以目前来看恐成悬案。    
  王强的50几个人不算什么,这个家伙杀了300多个,还吹牛说杀了3000多个,简直吹牛不打草稿。亨利·李·卢卡斯(Henry Lee Lucas,日-日),美国人,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黑堡镇,被该州高等法庭裁定曾犯下多起杀人罪行之凶犯。    卢卡斯曾向弗州警方供称他自1975年中期至1983年年杀害了三千多人。之后经“卢卡斯重案组”(Lucas Task Force)反复核对,认为比较可信的数字可能是三百五十人。然而主审的德州检察官Jim Mattox 认为此数字依然太耸人听闻,并以此评击重案组办案不力,听信谣传。    1998年当时的德州州长乔治·沃克·布什或译:(佐治·W·布什)批准将卢卡斯的死刑改判为终身监禁,三年后已经64岁的卢卡斯于狱中因心脏病发作过世。    虽然卢卡斯被法庭指控非一人犯案,尚有同党帮凶奥蒂斯·荼勒(Ottis Toole),但就某些已定罪的案件来看,若说卢卡斯是美国史上杀人最多、手段最残忍并且最猖狂的“连环杀手”,也是名符其实的。    
卢卡斯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黑堡镇,据他本人的叙述,其生母 Viola Lucas 是个经常使用暴力的妓女,而生父 Anderson Lucas 原是铁道公司小职员,在一次事故失去双脚后经常酗酒。生母对生活十分不满,经常向着他和异父之兄弟发泄。他自小已经习惯观看母亲和其他男人鬼混。在他的回忆中,母亲曾用木板打破他的头,令他昏迷不醒三日。另一次父亲的朋友送给他们一头驴,其母见到后马上用枪将驴击毙。    卢卡斯后来招认第一次的谋杀是发生于1951年,他杀死一名反抗他强奸意图的女生,然而之后他又再次翻供。卢于1954年在弗州里士满市因入屋盗窃罪被捕,并获判入狱六年,其间从监狱逃跑并并再被拘捕。    1959年9月刑满获释以后,卢移住密歇根州,不久同一女子订婚。圣诞节卢母来访时与其未婚妻不合,因此强迫卢跟其回弗州,卢不答应,母子为此婚事争吵不断。  
在日,卢卡斯在不断的争吵下也许是意外的杀死了母亲。这次争吵的起因是关于卢卡斯是否该回家照顾他逐渐年迈的母亲。卢卡斯声称她用扫帚打他的头,然后卢卡斯用刀刺向她的颈部后,母亲便倒地。卢卡斯立即逃走,在之后他说到:“我所记得的是一直打她的颈,但后来我看到她倒地便打算抓住她。但返回要让她起来之时,才发现她已经死了。然后我发觉自己手上的小刀,原来她是被割伤倒地。”    事实上卢卡斯的母亲还没有死,当卢卡斯的姊姊 Opal 回家之后,发现母亲还在一滩血上苟延残喘著。她叫了救护车但为时已晚,警察的官方报告上写道她的死是因为袭击而引发的心脏病。    卢卡斯回到维珍尼亚州,再驾车回到密歇根州,但在俄亥俄州时因密歇根州重要的逮捕状而被逮捕。    卢卡斯声称攻击他母亲是出自防卫,但这项自辩被驳回,他被判二级谋杀,在密歇根州监禁20至40年。他服刑十年半后在1970年6月获得释放。    卢卡斯在美国南部流浪,也从事过一些短期工作。在1976年至1978年于佛罗里达州和 Ottis Toole 相识,并自称和处于青春期,曾逃出少年拘留所的外甥女 Frieda Powell 有过亲密行为。卢卡斯和 Toole 有时会叫 Powell为“Becky”,其中一半目的是要掩饰其身份,因为 Powell 喜欢这名字多于她原本的名字。    卢卡斯和 Toole 据报道是情侣,卢卡斯后来说他在这段时间杀了超过一百人,有些是 Toole 的同伴。三人后来在德州的“Stoneburg”安顿,在一个名为“祈祷之屋”(The House of Prayer)的宗教社区居住下来,而社区负责人“Ruben Moore”也为卢卡斯找到一份盖屋顶的工作,容许他和 Powell 在社区内的一个小型住宅居住。    Powell 开始想家,所以卢卡斯同意与她搬回佛州。卢卡斯说他和 Powell 在德州鲍伊县一个连餐厅的加油站有过争执,他说 Powell 准备和一个货车司机离开。根据该餐厅的侍应 Shellady 的说法,其在法庭上认同了卢卡斯的口供。    
  他在1983年被捕后招供招供曾犯下千起谋杀命案。还有个专杀小孩的怪叔叔。  
宫润伯(1972年-日),汉族,连环杀手。在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涉嫌奸杀共28名未成年男童。宫润伯于日被佳木斯警方抓获,并在7月14日被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最终在日被枪决。有报道称其26岁的时候与15岁少女同居而被判处强奸幼女罪8年。在监狱里总挨打。平时不爱说话。2004年或2005年出狱,被捕前在天麒网吧作为网管工作两个多月。警方2006年3月在其家中,只找到四具男童尸体。发现的尸体年纪约10至16岁,全部被曾遭到性侵犯,眼睛、耳朵、内脏以及性器官被挖去,部分尸体被肢解。另外至少有28名近年于佳木斯市失踪的男童遇害,所有遇害男童全部都曾经到过宫润伯被捕的天麒网吧。以邀请包宿玩游戏,把受害少年带走。(如今生男孩也不安全了)        
  改天贴毒贩,他们比杀人狂们更加穷凶极恶。走了。
  提到毒贩,当然要说金三角,现在是金新月取代了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产地。当年毒王坤沙在的时候,金三角可是很牛X的。介绍一下这个毒王,他的名字也许你不知道,因为他和泰国干架的时候,天朝在打酱油。  
坤沙(昆沙,Khun Sa,泰文:ขุนส่า,日-日),中文姓名张奇夫,著名毒枭,亦是缅甸军阀,前蒙泰军(MTA)总指挥,因海洛因而闻名世界,原名张启福或张祈福;张奇夫是他少年时寄学于早咩市张凤翔老师家时,张凤翔为他改的。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昆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80%。美国曾悬赏200万美元捉拿这位曾经的世界第一毒枭。日,昆沙向缅甸政府军投降,随后前往仰光,开始了被软禁的晚年生涯,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1933年,昆沙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父亲是汉人,母亲则是傣人。“坤沙”这个名字则是他在年轻时候到泰国闯荡所取的假名。但在掸邦、佤邦、果敢等缅甸华人较多的地方,当地人还是称其为“张奇夫”,在泰国美斯乐(中华民国国军在华南最后的基地)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二十六军第五军总司令段希文将军的陵墓上,捐建者名录的第一行就刻着“张奇夫”。    坤沙的部队原属国民革命军(中华民国国军前身)部署在中缅边境的一支军队,后来国民政府迁台,这支部队留在缅甸,成为坤沙旗下的一支部队。    
  当坤沙的军队扩展至八百人,他取得了缅甸佤邦及掸邦大片土地的控制权并将它们发展成鸦片生产地。    国民党军队撤走后,缅甸政府要求各民族“自卫队”武装自行解散,罗兴汉、昆沙皆不服。    1969年,昆沙被缅甸军方诱捕,被监禁两年后,昆沙的参谋长张苏泉指挥绑架了两名援缅甸的苏联医生,要求交换昆沙。震惊世界,后在泰国斡旋下,昆沙被释放。    1971年,昆沙利用民族情绪号召掸族革命,竖起“掸邦独立建国”大旗,将部队改组成“掸邦解放军”,迅速成长为缅甸一支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在当地华族描述中,掸邦从此成为张奇夫、张苏泉“二张”的独立王国,其部队被称为“张家军”。总部设在掸邦东北部泰缅边境的贺猛(Homong)。    1976年,坤沙继续他的贩毒事业,并于泰国北部夜丰颂省边境设立了基地贺猛。他的军队一直为争夺掸邦的控制权而与缅甸政府对抗。    1985年,掸邦3支武装(SSA、SURA、SUA)合并为MTA,叫蒙泰军(掸邦摆夷山)阿尔毕(军队)、又名:掸邦解放军,后蒙泰军力达2.5万余人,民兵近两万,成为继缅共之后,金三角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民族武装。    1980年代中期,海洛因的加工提纯使金三角逐渐成为世界毒品中心,张奇夫事业崛起。    1990年代初,昆沙事业如日中天,蒙泰军走私翡翠、宝石、贩运军火;采取措施鼓励当地人种植鸦片,征收鸦片税;在辖区内开设关卡,征收各种税费。为维持军费,昆沙每年征收的保护税高达40%。1988年,收取了2亿的保护税,1989年的保护税为4亿。  
随着金三角地位被阿富汗逐渐取代以及国际社会的打击,昆沙的事业开始下坡。    在政治上,缅甸开始走向内部统一,1992年,缅甸军政府“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提出解决民族分裂武装的最后通牒,开始向佤族、掸族施加压力。    1993年,昆沙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但内部开始走向瓦解,后被迫卸下“国家主席”和“军队总司令”的头衔。1995年,部队出现分裂,佤联军集结1万余人部队,在泰缅边境摆开决战架势,同时政府军3个作战师也做好进攻准备。    日,缅甸独立日第二天,满星叠昆沙大本营,昆沙率领麾下将士举行缴枪仪式,然后登上直升机,飞往仰光。据说坤沙为避免遭美国当局起诉运毒而向缅甸当局投降。美国政府悬红二百万美元追捕他,但缅甸当局拒绝引渡他。虽然坤沙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坤沙的旧部继续占领缅甸北部,但是已经不再进行毒品交易。    昆沙初到仰光,军政府给其安排了一栋别墅,在他隔壁,著名民主领袖翁山苏姬已在此居住一年有余。    日,坤沙在仰光逝世。暂不知其死因,也有不具名的缅甸官员透露坤沙是于10月28日逝世,死后被火化。    据传坤沙是因心脏病而死。    
  另一个传奇的贩毒组织“麦德林贩毒集团”请大家去天涯书库里看一下阿鹏的《哥伦比亚黑手党》,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  
金新月,世界三大毒品产地,其地域位于西南亚,从土耳其东部,经伊朗、阿富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一带,金新月的毒品最大产地是阿富汗。因其形状好像一弯新月,故称“金新月”。金新月和金三角、银三角等地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产地。    相对于金三角等地来说,金新月地区种植毒品的时间较晚,主要种植大麻和罂粟,但近年来,金新月已经取代金三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产地。其罂粟种植面积近11万公顷,每年生产4000吨毒品。1999年,金新月地区的鸦片总产量达到4600吨,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75%,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    位于金新月心脏地带的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罂粟种植国之一。由于其动荡的国内形势,加上阿富汗国内居民剽悍尚武的习俗,使得阿富汗的罂粟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全国大部分省都有罂粟种植,其罂粟种植面积达5.8万公顷。阿富汗成为世界鸦片生产第一大国。    伊朗的罂粟种植面积也比较大。  
银三角位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之地区,中东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金新月地区和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来源地区。        
  毒品之国哥伦比亚毒品很严重,现在的比利集团是最大的,以前的麦德林集团已经覆灭了。关于比利集团,资料难找(难道没覆灭就是机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麦德林集团的头目。  
在毒品帝国——哥伦比亚,有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它的魁首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控制着全世界的可卡因贸易,被列为世界首富的第14位。他所策划的武装恐怖活动,使总统、政府困扰多年而难以自拔,属世界警方通缉的首犯。他以“绑架机器”。“杀人魔王”而著称于世,但同样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大善人巴勃罗太爷”。他的入狱和越狱,不但使他的国人为之震动,而且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也为之坐卧不安。埃斯科瓦尔创造了新的传奇越狱神话。  
埃斯科瓦尔自幼争强好胜,野心勃勃,梦想成为百万富翁。日,他出生于麦德林城附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为哥伦比亚最大的哥
埃斯科瓦尔  [1]尔特赫尔纺织工业公司老板胡利奥当卡车司机。1963年的一天,他突然对母亲说,“总有一天我会比胡利奥先生还富有”。此后不久,他便参加了麦德林的黑道世界,操起盗窃汽车和充当雇佣杀手的勾当。  
埃斯科瓦尔贩卖毒品可卡因是从7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初,他已拥有3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哥伦比亚最大的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头目。他除了挥金如土为自己消费外,还做一些免费为穷人盖房子等的“慈善事业”,以此捞取政治资本。1983年,他先后被选为恩维加多市议员,哥伦比亚众议院候补议员。他的贩毒活动被告发后,遂转入地下活动,指挥绑架、暗杀法官、警察、记者等犯罪活动。哥伦比亚政府曾悬赏50万美元捉拿他,但是由于他的贩毒集团武器精良,人员众多而未能抓获。   加维里亚总统上台后,严厉打击贩毒分子。他于1990年9月颁布法令,敦促毒犯投降,并给予宽大处理。埃斯科瓦尔在政府的追捕和政策的感召下,于日主动投降入狱。但他在狱中仍有人陪他吃喝玩乐,并指示狱外同伙搞绑架、暗杀活动,这座监狱仿佛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娱乐庄园。   关押着埃斯科瓦尔的哥伦比亚恩维加多监狱,位于麦德林郊区一座海拔2600米的小山上,四周防卫森严。六十多个岗哨楼、四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着这座只关着15名毒犯的孤零零的单层建筑,防务可谓固若金汤。   日下午,哥伦比亚总统加维里亚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决定拨款400万美元加固恩维加多监狱。当天晚上,当司法部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总长纳瓦斯上校入狱当面通知这一决定时,毒犯夺过狱警手中的枪支,把这两名官员扣为人质。哥伦比亚特种部队派兵冲进牢房,救出人质,但只捉住5名毒犯,埃斯科瓦尔却不知去向。其实,狡猾的毒王花了130万美元买通了狱中上下一批警员,并由他们掩护而越狱。哥伦比亚当局逮捕了20多名涉嫌警员,同时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司法部副部长门多萨和国家监狱总长纳瓦斯等高级军政人员的职务。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Pablo Escobar Gaviria)是麦德林集团的首领。在哥伦比亚的毒品商贩中,埃斯科瓦尔是影响最大。作恶最多的巨孽。他控制着全世界的可卡因贸易。他的财富超过30亿美元,《幸福》杂志将他列为世界首富的第14位。埃斯科瓦尔成为头号毒贩后,被称为“杀人魔王”。“绑架机器”,居于世界被警方通缉的名单之首。在美国,他同时遭到迈阿密、洛杉矶、亚特兰大等几个法庭的指控。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日出生于麦德林西南约20公里的小镇思维加多(Envigado)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母亲当过小学教员,埃斯科瓦尔是三兄弟中的老二。由于家中仅有一处小农场被人收买,家境十分贫寒。   埃斯科瓦尔的劣迹是从偷窃墓碑开始的,他把人家的墓碑偷来将碑文刮掉,然后以低价卖出。见这一“生意”赚不了几个钱,他便从巴拿马走私消费品到哥伦比亚倒卖。后来,埃斯科瓦尔找了个汽车推销员的差事。每月20美元的工资根本不够挥霍,他灵机一动,利用职业之便,既销售汽车,又盗窃汽车。1974年,他因三次偷车而受到法庭指控。之后,又作倒卖房地产生意。70年代中期,哥伦比亚的贩毒活动已经迅速蔓延开来。埃斯科瓦尔经历了一个时期的枪手训练后,不失时机地参预了毒品走私活动。1976年,埃斯科瓦尔因藏有20公斤可卡因在麦德林被捕,但他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审判,而且连逮捕他的警察和审理他的案子的法官都被他的人刺杀了。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哥伦比亚法院存放的有关埃斯科瓦尔贩毒的罪证和案卷的密室突然发生了火灾,所有材料均被焚烧殆荆鉴于证据不复存在,法庭自然无法审理,埃斯科瓦尔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那拘留所。其实,这是埃斯科瓦尔的“可卡因美元”创造的“奇迹”。  
但无论如何,埃斯科瓦尔在70年代的声望还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进入80年代以后,埃斯科瓦尔的机会来了。   一直作为麦德林市的主要工业支柱的纺织工业急速衰落,失业者猛增,失业率高达80%左右,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纪录。同时,安第斯山区大量农田荒芜,许多农民涌入麦德林,使这座本来就萧条的城市陷入了瘫痪状态。   埃斯科瓦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到麦德林周围的各个农场,教当地农民种植古柯,使可卡因种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过埃斯科瓦尔的精心组织,原来每年最多只能收获两次的古柯,如今可以收获四次。埃斯科瓦尔把城里的失业者和农村的盲流都吸收为古柯农场和可卡因加工厂的工人和职员。据最保守的估计,他至少雇佣了5万人。埃斯科瓦尔利用他的“可卡因美元”一个接一个地购买了麦德林的旅店、餐馆、超级市场、游乐设施、豪华公寓等。   日,年仅31岁的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被推举为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魁首。此后,他进一步健全麦德林集团的贩毒组织和机构,壮大它的力量。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大量的毒品加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化大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手段,网罗了一批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魔术师般头脑的走私专家。他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了贩毒工具,改造了不少新的贩毒手法。埃斯科瓦尔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武装贩毒军队。而他本人则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里,无人能够了解他的行踪。他通过使用非常特殊的通讯器械指挥着他那支庞大凶恶的贩毒大军。  
  作为世界上最大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是其富无比的。在距麦德林174公里处,有他的一处公园,占地600公顷,拥有中型飞机1架,小型客机5架,直升飞机1架,防弹车1辆。类似的庄园、别墅,他注册的就有96处之多,他手下的亲信、仆从、保镖、枪手共有2000人之多。在特里翁福港,埃斯科瓦尔建了1处私人动物园,其动物之多,超过哥伦比亚全国所有动物园动物的总数之和。其中,仅大象就有4头。   为了饲养鹦鹉,每月买葵花籽当饲料的费用相当于哥伦比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很注重兴办福利事业。麦德林1/3的产业工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毒品资金”中得到好处。埃斯科瓦尔制订过一项不使麦德林市存在贫民窟的计划。在麦德林西面的丘陵地上,有一个叫做“罗列特”的贫民住宅处,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了“埃斯科瓦尔地区”。   这是在1985年前后,埃斯科瓦尔收买了这片土地,在一个天主教神父的经营下,建成了600栋设施齐备的单元住房。埃斯科瓦尔把这些住房无偿赠给了他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他被当地居民尊为神明,许多人都习惯叫他“大善人巴布洛大爷”。   埃斯科瓦尔的慈善举动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功效。麦德林大学法学系的一位学生这样谈道:“其实我的父母也是流入麦德林市的农民。贩毒集团虽然是一种罪恶的存在,但他们给失业者以救济,给贫民以住房,这些都是政府所难以做到的。我有时认为这是一场旨在摧毁政府特权的革命,我也许有一天也要参加他们的行列。”而埃斯科瓦尔自己呢,不愧为头号毒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更加富有雄辩力的言词答道:“我们的行动是替国家分忧解难,是弥补政府的无能。我们的存在,正是给广大的工人和农民提供机会、带来实质利益,反而有人要消灭我们!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到底是有罪、还是有功?”而埃斯科瓦尔为他的家乡——恩维加多市(这里的人们称埃斯科瓦尔为“卡波”)带来的好处则更使他赢了许多人的好评。这里在几十年前还曾是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一个小镇,而经过埃斯科瓦尔的“照顾”,这里现在却变成了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建立了32所幼儿园,23所小学,11所私立中学,7所公立中学,4所夜大学,2所大学。在目前的哥伦比亚,平均有13%的人是文盲,而在恩维加多,目不识了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思维加多市有18个网球、足球和旱冰俱乐部。全国唯一的拥有甲级职业足球队不是地区首府的城市是思维加多市。埃斯科瓦尔是个足球迷。这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让人在关押他的监狱里修建了一个足球常恩维加多市还有一支非正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由从麦德林市招募来的年轻人组成。雇佣兵的总数约为3000人,是贩毒集团同政府军作战的生力军。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武装大多是由12—30岁的青年组成的,这些人的唯一信仰就是金钱。这些都是埃斯科瓦尔的“杰作”。   有关埃斯科瓦尔的传说更是神乎其神。恩维加多市的一位鞋匠卢汉讲道,有一次,在乘坐了一段路途并不太长的出租汽车后,埃斯科瓦尔扔给了司机500万比索(约合7500美元)。而他本人有一次为埃斯科瓦尔擦鞋,这位富翁顺手给了他20万比索。埃斯科瓦尔的恩惠并非神话。在被经济学家们称为“拉美失去的十年”中,恩维加多市确实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恩维加多是哥伦比亚唯一实行失业和老龄补贴的地方,其公共服务除得到补贴外还泽及99%的居民,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埃斯科瓦尔的“投资”没有白费。他赢得了“大好人巴勃罗先生”的称号,正如埃斯科瓦尔的园丁安东尼奥·希尔所说的:“感谢亲爱的巴勃罗先生,这里(指恩维加多)变成了天堂的一部分。”这位第一号毒枭居然得到了各阶层的尊重和好评。人们说他的产业“为人民做了许多国家办不到的事情”。以此为形象,1982年,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居然以自由党候选人的身份,当选为安蒂奥基亚省的候补国会议员,直到1983年年中,新任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腊·博尼利亚才揭露出这位候补议员就是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劣迹败露,埃斯科瓦尔这才逃之夭夭。但此后不久一天晚上,拉腊即被暴徒打死  
埃斯科瓦尔经营的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是哥伦比亚最大的贩毒集团。麦德林地处哥伦比亚北部,位于科迪勒拉山脉西麓,是1616年由西班牙人创建的。它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1—22度。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现为拥有200万人口的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气候宜人,盛产兰花,纺织业发达,畅销世界各地。而最负盛名的还是这里盘踞着一个庞大的毒品犯罪集团,近些年来成为可卡因的一大集散地,而猖獗的恐怖活动把这个“春城”又变成了一个战场从贝但库尔总统执政期间(年)到巴尔科总统执政期间(年),哥伦比亚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毫不夸张他说,鲜血洒满了麦德林的大街小巷。   1988年在哥伦比亚出现了82起暗杀事件,造成4mo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而98%的凶手仍逍遥法外。从1989年8月到1990年6月,贩毒集团共进行了2595起恐怖袭击活动,造成1500多人死亡。巴尔科总统执政期间,共有25名记者和1050多名左派爱国联盟成员被害,约3万人死于暴力事件,使麦德林街头暴力活动的受害人数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1990年被害者近4000人。仅1990年上半年,哥伦比亚发生暗杀事件即达11887起。   前美国毒品管制局局长威廉·尤特对麦德林贩毒集团作了如下评论:“他们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凶恶、最危险、最残暴、最大胆,但也是最有钱的犯罪组织。与这个集团相比,美国的黑手党就像小学里的学生,日本的山口组就像教堂里的唱诗班。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危害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与幸福。”   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组织严密,精通黑道,曾一度拥有大小头目250人,杀手3500余人,毒贩25000余人。   该集团的核心成员是被称为“五虎将”的5名大毒枭:头号毒王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第二号毒枭豪尔赫·奥乔亚;奥乔亚家族的元老法维奥·奥乔亚;毒品大王列德;有“哥伦比亚黑手党教父”之称的卡洛斯·莱德尔,里瓦斯。  
  对于政府的缉查和打击,埃斯科瓦尔为首的麦德林卡特尔是以贿赂和暗杀两手来对付的。为此,他在集团内专门设有负责贿赂、警卫和暗杀的部门及培训杀手的学校。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贩毒活动和有效逃避法律的制裁,埃斯科瓦尔不惜重金贿赂政府官员、法官和军队高级官员,以求他们网开一面,并成为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保护伞和支持者。   1983年秋,司法部长拉腊下令逮捕“可被引渡者”,埃斯科瓦尔和乔治·露易斯逃往巴拿马避难。他们在那里会见了代表政府前来秘密会晤的哥伦比亚前总统阿方索·洛佩斯,米切尔。   阿方索一行不仅没有把这些逃亡国外的罪犯的藏身之所通知美国当局,而且他们协商达成了某种交易。受埃斯科瓦尔贿赂的高级官员涉及各个行业、部门,也涉及参议员、法官、律师以及军警情报人员等。例如,警察从麦德林卡特尔集团“五虎将”之一的豪尔赫·奥乔亚的表兄家搜出了一份贿赂清单,受贿的有政府官员、律师、警察和大学校长,仅1985年和1986年的贿赂金额竟达150万美元,付款地点在卡塔赫纳和麦德林两地。其条件是:降低对贩毒者的罚款、阻止向美国引渡、免罪释放贩毒者。   “可卡因美元”产生了巨大效力。哥伦比亚唯一和毒品集团斗争的武器——警察和军队,由于得到贿赂,实际上已形同虚设,他们谁也不愿干涉毒品巨商的活动。   “议会充斥着由毒品赃款资助而当选的政客,他们对毒品问题都保持缄默。传统的自由党和保守党这两大政党中的显要人物,据悉也都牵涉进了毒品垄断集团。就连罗马天主教会直到三年前还在接受这些毒品大亨为求得社会地位而做的慈善捐赠,在毒品问题上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发言权了。”甚至连哥伦比亚的“左”派游击队也在为是否应接受毒品巨头的“接济”而进行辩论。最后,看来是赞同接受的一派占了上风。   新闻界面临的暴力威胁与日俱增。哥伦比亚第一大报——《时代报》的社长埃尔南多·桑托斯哀叹道:“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得不乘坐防弹汽车,但我知道这可能无济于事。”   为了保证组织的安全,埃斯科瓦尔集团从国外购进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从事毒品走私押运工作。为了同围剿的政府军作战,埃斯科瓦尔集团还以高薪从以色列、南非、法国、英国以及美国招聘了大批雇佣军,组成强有力的武装集团。面对这一武装集团,连政府军也要畏惧三分。   埃斯科瓦尔集团雇佣来的职业杀手,都接受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具有侦察、爆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绝对忠诚贩毒集团。帮规是极其严格的。如果背叛了组织,那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在杀死“变节者”以前,要先割掉其耳、鼻或者舌头和生殖器,让你饱尝痛苦以后再给致命的一刀,杀死以后,甚至还把尸体绑在铁棚上示众。帮规中还有一条,就是对“变节者”的全家要斩尽杀绝:先杀亲属,再杀本人。在麦德林,常常会发现一些无名尸体,口中含着性器官,这一定是背叛组织或泄露秘密而被处死的毒品集团分子。   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的暴力行径在哥伦比亚造成了巨大的恐怖气氛。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杀手,专门绑架、枪杀那些敢于伸张正义,揭露、审判他们罪行的人——从法官、记者、官员、警察、编辑,到该集团内部的“叛变者”。结果使哥伦比亚这个资源丰富、有着29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每年总要发生上万起谋杀案件,闹得社会动荡,人人自危。那些国家法官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本来,在哥伦比亚,人们一直认为,能被选进最高法院是一种很崇高的荣誉。但是仍有一些法官宁愿辞掉他们的职务。1987年1月,最高法院院长费尔南多·乌里韦·雷斯特雷波就辞职去了厄瓜多尔。他的临时继任人内梅西奥·卡马乔·罗德里格就职时还声称:“我们都处于威胁之下,但是我并不感到畏惧。”但是,仅仅过了5天,他也突然辞职不干了。   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建成了一座地堡式的建筑,许多外交官员还须待械巡逻,以防不测。1983年,哥伦比亚总统贝尔萨里奥·贝但库尔曾发动过一场反毒品运动,招致了毒枭的忌恨,以致政府为他配备的保卫人员竟达40人之多。其他政府要人也费尽心机地寻找“安全住所”。以至有的溜到国外。前司法部长恩里克·帕雷霍(他曾于1985年同前总统贝但库尔批准引渡12名哥伦比亚籍的和1名西德籍的贩毒者到美国,同时将3名美国籍的和1名哥伦比亚籍的毒贩引渡到哥伦比亚审判)为躲避贩毒集团的黑枪,经多方努力,终于弄到一个驻匈牙利大使的职务。但在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的住宅附近,还是遭到暗杀。幸亏伏击未成,这位前司法部长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然,也有不畏贩毒集团暗杀的政府官员。哥伦比亚前总检察长卡罗斯·毛罗·奥约斯就是其中一位。1986年9月,当时47岁的卡罗斯·毛罗·奥约斯担任了总检察长,他坚持与贩毒集团作斗争,积极主张将毒枭们引渡美国。   因为美国法院往往对这些大毒商科以重刑。而且一旦入狱,很难逃出。贩毒分子们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点。而总检察长自然被恨之入骨,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日,二号毒枭豪杰赫·奥乔亚落入法网之后,奥约斯坚决主张将其引渡到美国去受审。可是,奥乔亚以“可卡因美元”暗中疏通关节,竟于12月30日获释。   奥乔亚逃跑后,举国震动,舆论哗然。一些政府官员也力主打击罪犯,其中态度最鲜明的就是奥约斯。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叫陆景琛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