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微软的笔记本怎么样样 微软笔记本配置与评

微软发布全新分离式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 - Microsoft 微软 - cnBeta.COM
微软在周二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上意外发布全新笔记本电脑设备——Surface Book。这是Surface品牌下的第三款设备,配置了最新一代的英特尔处理器、英伟达GeForce系列GPU,屏幕尺寸为13.5英寸,续航时间可达12个小时。
访问:Surface Book是微软推出的首款笔记本电脑产品,也号称是市面上性能最强劲的13英寸超极本。该设备将直接与苹果 Pro竞争,性能可达后者的两倍以上。Surface Book同样从10月7日起开始接受预定,10月26日发货,零售价为1499美元。Surface Book其它技术细节:·多点触控板(最高5个点)·支持全尺寸SD卡·屏幕可与键盘分离(GPU安置在键盘基座内,这与Surface Pro+键盘的组合不同,微软称之为“混合”设计)·总厚度7.7mm,重1.6磅
对文章打分
微软发布全新分离式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
阅读 (41968) 评论 (10)
阅读 (28238) 评论 (7)
阅读 (20575) 评论 (1)
阅读 (41984) 评论 (10)
阅读 (40367) 评论 (5)
阅读 (35996) 评论 (9)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 cpro.baidu.com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值得买吗?微软Win10笔记本Surface Book评测精华汇总
来源:作者:晨风责编:晨风
随着美国等区域Surface Book订购开启,外媒对于这款微软官方笔记本的评测工作也全面展开。在10月6日的微软发布会上,Surface Book可谓是大放异彩,同行对这款产品评价颇高,用户更是用“预订一空”的方式来表达对这款“终极笔记本”的喜爱。但这种热情是否科学,用户是否被微软“忽悠”了?Surface Book实际上是否像微软宣传的那样优秀?这款产品在光鲜的名誉背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问题?Surface Book是否值得购买?从12家海外主流科技媒体的评测中总结了Surface Book共性的优缺点,以及值得探讨的观点,并整理成如下精华要点,希望能为大家今后入手这款产品提供帮助。以下“好评、中评、差评”均为共性观点,也就是有两家以上媒体提到过同样的问题。“非共性问题”指仅一家媒体遇到的问题,属于“孤证”,故不建议作为正式参考标准,仅供讨论。好评:1、性能优异各家的评测数据就不在此赘述了。其实很容易理解,如果硬件没有质量问题,有基本硬件常识的用户从微软给出的配置单就可以大概判断出这款设备到底好不好用。Surface Book搭载Intel最新的第六代Skylake酷睿i5或i7处理器,高配版还搭载了NVIDIA定制版独立显卡(虽说是GTX940M级别,但比核显强很多,毕竟这不是游戏本)。内存为8GB至16GB,但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为DDR4。硬盘为SSD,读写速度有保障。这些和电脑性能直接相关的配件可以说是很优秀的,因此各家媒体一致认为Surface Book运行非常流畅,可堪大任。2、屏幕效果优秀屏幕的优秀主要体现在分辨率、比例以及硬件指标上面。Surface Book的屏幕分辨率采用了独特的3000 x 2000设计,分辨率高自是不用多说,而且面板质量和硬件指标在测试中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准,具体数据还是不一一列出了,因为各家媒体都与不同的设备对比,数据量很大。高配版NVIDIA独显的运用让屏幕的性能得到进一步体现。3、Surface Pen手写笔受到广泛好评首先是手写笔和机身之间的磁力吸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丢失,解决了同类设备的一大难题。最关键的还是书写流畅和真实,各家评测媒体在尝试过这款手写笔后,都认为书写体验非常真实,并且在屏幕上写字绘画同样很“有感觉”。而且Surface Pen的小功能也非常实用,比如可直接开启OneNote和Cortana,写错可以直接用“橡皮”擦掉。最关键的还是1024级压力感应,这种真实的体验给评测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媒体请到了专业人员用Surface Pen进行绘画创作,或者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编辑,受邀者都认为使用手写笔更便于操作。4、铰链设计新颖这是Surface Book亮相之后最抓人眼球的特点。毫无疑问,微软的铰链别出心裁,可提供灵活的折叠变型效果。而且对于保持设备笔记本形态的平衡性起到关键作用。5、整体续航时间长Surface Book的电池分成了两部分,位于屏幕主机和键盘内部。根据测试结果,屏幕部分的续航时间为3至4小时,键盘部分续航时间为8至9小时(以上测试条件均为日常工作任务,例如上网、办公和影音播放,不包括持续运行大型单机游戏等繁重任务)。整体续航最长时间几乎达到13小时,同类设备中非常罕见。6、屏幕机身纤薄外媒经过对比测量发现,Surface Book屏幕部分厚度比平板电脑Surface Pro 4还要纤薄,只有7.7毫米,而Surface Pro 4为8.4毫米,因此要论厚度,Surface Book更胜一筹。7、屏幕与键盘分离、接合容易不论是否开机,Surface Book的键盘与屏幕都可以通过键盘右上方的专属按键进行分离,非常方便;接合更是可以直接进行。最关键的是高配版键盘中的NVIDIA独显可以在开机状态下热插拔(前提是关闭独显相关程序),不会影响大部分程序使用。8、触摸板多点触摸手势丰富这一点得益于Win10对这种操作的原生支持。用户在掌握这些手势后,可以在触摸板上更加方便地进行操作。中评:1、键盘空间还可更加充分利用目前Surface Book键盘内的配件主要为电池和独立显卡(高配版)。根据外媒观察,键盘内部空间相对于屏幕机身来说尚有更多空间可以利用,比如说继续增加电池比例,可进一步延长设备续航。但不管往里面加什么东西,都会进一步增加设备重量。如果要把屏幕内的配件转移到键盘中,可能会影响与键盘分离后的平板模式功能,因此是否利用这部分空间,或者如何利用都是微软在Surface Book 2中应该多考虑的问题。2、独立显卡显存配置此消彼长根据测试,这款NVIDIA定制版独显GPU实际指标和GeForce GTX940M基本相同,显存为1GB GDDR5。一般来说,OEM厂商使用的940M基本都配2GB的DDR3显存。因此,这款定制版的独特之处很大程度体现在显存使用上。简单说,显存容量小了,但带宽增加,或者说显存速度变快。这一高一低,一增一减显然有微软的考量,但如果显存容量不变,直接上2GB GDDR5,岂不是更美好?3、屏幕与键盘合起状态下不易打开Surface Book笔记本形态合起状态下,用户很难单手打开设备,屏幕顶端和键盘低端的结合很紧密,也没有“距离差”来方便操作。这就要求用户只能用双手“掰开”这两部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由于铰链问题导致的两部分合起状态下不能贴紧,而且留出很明显的缝隙,这种紧致的设计似乎也是必须的,不然的话可能很容易导致设备形态处于打开状态,对于铰链的损耗很明显。4、笔记本模式屏幕易抖动屏幕不稳定易抖动是各家媒体的一致感受,尤其是用手指和手写笔进行触控操作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但鉴于这是带有铰链产品的普遍问题,因此只希望微软能够在将来的设备中逐渐解决。5、独立显卡暂无NVIDIA官方驱动目前的驱动程序来自于微软,但运行日常任务和主流游戏都没什么问题。不过对于专业玩家来说,使用N卡当然要装NVIDIA官方驱动,目前没有的话总觉得缺点什么。不过只要不影响使用,“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微软的驱动可用就不必更换,万一更新之后出问题呢?使用Win10系统的用户对此应该并不陌生吧。而且目前还不能确定今后Surface Book的驱动是否还会有所谓的NVIDIA官方版本。如果一直“贴牌”微软,好用就得用。6、屏幕比例不适合看电影评测媒体反映,3:2的宽高比非常适合看网页,因为纵向显示内容更丰富,比传统16:9宽屏更适合人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如今手机阅读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但有利有就弊,既然这种比例适合浏览网页,那么就必然不适合看电影。现有电影视频文件的比例很多都是16:9,甚至还有2.35:1的宽屏比例。这些文件在Surface Book上播放时,屏幕上下都会留出很宽的黑边,这和传统宽屏笔记本播放电影时的“窄边”或“无边框”效果就有些差距了。7、电源键和音量控制键位置不佳具体来说,这两组按键都被放在了屏幕顶端,笔记本模式下不易操作。音量键其实还好,因为键盘上方功能键里也有。但电源键并没在键盘上放置,作为笔记本设备来说,目前的位置就显得有些“另类”了,不太符合用户习惯。还有一点很关键,放在包里容易被其他物品碰到导致意外开机。差评:1、触摸板操作不流畅这一问题在浏览器进行网页滚动操作时尤为明显。问题表现在滚动网页(上下拉动)时容易出现“断片儿”卡顿现象,也就是中途容易停下来,并且继续操作时,手指接触面板后容易被识别为“右键单击”效果,用起来比较麻烦。2、铰链缝隙大,容易积存异物其实Surface Book的铰链设计是“毁誉参半”的。要说设计新颖,功能独特,的确如此;但要说这一设计存在明显缺陷,也是多方的共识。由于铰链主体直接裸露在外,并没有防尘处理,因此灰尘、毛发、纸屑等各种异物都容易进入并且在其中存积。关键是缝隙较大,容易“海纳百川”。3、屏幕主体续航时间短Surface Book之所以续航时间长,是因为键盘里面有大容量电池。但如果没有键盘作支撑,屏幕部分省着用也只能撑3小时左右。外媒普遍希望微软能够让这部分“更持久”,但目前来看实现起来不是很容易。首先是屏幕机身密度较大,已经没有多余空间放置更多电池了。另外,就算是有空间,再放置更多配件会加大机身重量,这不符合主流用户需求。最关键的是,Surface Book的官方角色是“笔记本”,不是平板电脑,屏幕可以分离属于附加功能,因此连着键盘用才是“王道”,这也是微软设计的初衷。4、整体机身较沉重可能是机身较宽阔的原因,1.5千克的Surface Book拿起来“沉重感”较强,因此外媒表示它更适合放在桌子上使用。如果使用平板模式,单独用屏幕部分,13.5英寸的大小也不好“一手掌握”。因此Surface Book机身做到了“薄”,但“轻”的感觉还有待改进。5、键盘功能键缺少亮度控制其实除了亮度调节之外,这款笔记本键盘顶部的功能键还是很全面的,各种熟悉的功能应有尽有。怎奈亮度调节对于笔记本来说十分重要,缺少该功能自然就是明显的缺陷。6、键盘文字颜色较浅,不利于白天观察Surface Book键盘为银色,按键文字为白色,有背光效果。但这种设计在光线较为充足的环境下并不明显,新用户需要一定时间熟悉键盘位置。7、蓝屏问题这种情况不止一家媒体遇到,问题集中在Intel核显驱动和SSD固态硬盘上面。目前看来,这两种蓝屏问题可能都是驱动和Win10不兼容造成,因此理论上应该在今后的Win10更新中逐渐得到解决。8、屏幕闪烁根据用户反馈,卸载Hybre-V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该问题虽然较为普遍,但这也只是Win10不成熟引起的问题。随着这款系统的日渐成熟,屏幕闪烁问题应该很快得到解决。9、触控和手写笔应用匮乏Win10对触控和手写笔的支持虽然很到位,但与之配套的应用并不丰富,而且有些应用还比较“粗制滥造”,导致用户不得不使用传统Win32版本。因此,为了充分发挥Surface Book的优势,微软以及第三方开发者也应该对这部分市场加强重视,让用户真正体验到触控和手写笔的魅力。10、价钱太贵美国人也嫌贵。这是多家媒体的一致观点。要知道美国人的平均工资在2000美元级别,而Surface Book的售价为1499美元至3199美元。按照比例来看,如果是在中国肯定就没那么多人嫌贵了。但关键是这款产品理论上在中国的售价要比美国还贵,因为这是进口产品。一台Surface Book的美国售价大体上相当于美国平均工资水平,但在中国可能就是几倍于平均工资。当然,对于电子产品的定价问题,我们早就习惯了。另外,美国人认为的“贵”也包含与同类产品比较的“相对”因素。而对于我们来说,“绝对”因素就更加明显。非共性问题:1、微软徽标“田”没有发光这个问题纯属个人好恶,没有对与错。不过从微软对于Win10及相关产品的处理方式来看,如果你希望点亮“田”字,可以向微软建议,人多力量大,没准Surface Book 2的后盖就真的光彩夺目了。2、屏幕部分发热量过高作为笔记本来说,发热量也是主要问题之一。有一家媒体对此作了详细测试,在经过数小时使用后,屏幕部分发热量极高,甚至有“烫手”,而键盘部分温控效果很好,基本没有明显发热的感觉,尽管里面含有独显。这种情况和屏幕里面配件密度较大有直接关系,所有任务几乎都是在屏幕主机内处理,因此发热量高在所难免。当然,这也和该时间段内处理的任务有很大关系,如果一直处理繁重任务,发热量也必然巨大。3、开机后不见鼠标指针这一问题可能并不常见,因此只有一家媒体在测试中遇到过。解决方法是通过插拔键盘实现。4、不连接键盘时,输入文字不自动弹出虚拟键盘某家媒体测试人员反映,单独使用屏幕主机作为平板电脑,此时触击文本框并没有自动弹出虚拟键盘以方便输入。这一问题可能还是由于Win10本身需要改进,因此并不能算作是机器本身的问题。5、物理键盘“众说纷纭”这款键盘按键获得的评价比较中性,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布局(按键大小和空间距离)合理,需要其他厂商学习,也有的说按键稍显僵硬,导致快速输入测试中错误率稍高;还有的说键盘触感舒适,略显“绵软”。这可能和测试者使用的“前任”键盘有直接关系,这些比较肯定都有“基准”,而每个人之前使用的设备各有千秋,因此按键有没有手感,还得靠各位自行体会。6、键盘插入后不能识别有时会出现键盘部分连接问题,导致键盘按键和电池、显卡均不被识别。这家媒体提示用户尽量不要经常热插拔键盘,以免出现类似问题。总的来说,外媒对Surface Book的评价还是“瑕不掩瑜”。别看本文中的“中评”和“差评”数目较多,但这些基本上都属于“细枝末节”,和整体上的优势相比还是处于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当然售价问题能否接受就看自己的购买力了。因此要说结论,单从产品层面考虑:Surface Book值得拥有。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外媒评今年最值得购买的笔记本:微软和苹果
[摘要]今年哪些笔记本电脑最值得购买?看看这篇文章就了解了。The Verge中文站8月7日消息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能手机时代,人人都有手机、并且依赖各种应用和服务。但话说回来,手机并不能做所有事情,比如办公、写文章或是处理视频,基本上还得靠传统电脑。当然,台式机(除了游戏玩家)越来越没落,大家更喜欢购买一款笔记本电脑,毕竟用着方便。虽然PC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要想买到一款好的笔记本电脑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众口难调、同时用户也越来越挑剔。键盘手感好、屏幕明亮且清晰、配置性能强大,同时还拥有轻薄机身和可以坚持一整天的电池寿命,可能是大家普通的需求。当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机型在市场中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售价几万的外星人,也只是在游戏性能方面具有优势,但并不适合大众。所以,本文中的“最佳”其实重点在于均衡,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具体机型吧。最佳笔记本:微软Surface Laptop微软以Surface Pro平板进入PC硬件市场,积攒了不俗的口碑,并且在Surface Laptop中爆发。Surface Laptop不再采用混合设计、而是一款再普通不过的传统笔记本电脑,但均衡的表现几乎无人能敌。Surface Laptop拥有轻薄的设计、手感舒适的键盘、漂亮的高分辨率屏幕,还采用了最新的英特尔处理器、16GB RAM+1TB硬盘搭配,同时还具备长久的电池寿命,整体表现非常好。另外,虽然Surface Laptop标配Windows 10S系统,但在今年末均可免费升级到Pro系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全能笔记本选择。Mac选项:苹果MacBook Pro当然,有些朋友不喜欢Windows,所以苹果的MacBook系列也是一种选择。在众多型号中,最新的MacBook Pro无疑是最均衡全面的选择。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推荐版本是13英寸没有TouchBar的款式,因为TouchBar略显鸡肋、同时价格昂贵。基本款的MacBook Pro拥有出众的设计和轻薄的机身,整体配置也很主流,键盘、屏幕均在水准之上,性能也可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唯一的缺点是入门版本仅有两个USB-C接口,可能需要额外购买适配器。其他选择电池寿命最长:惠普 Spectre x360作为全世界最大的PC厂商,惠普自然也拥有定位主流的产品线,Spectre x360便是其中之一。它拥有时尚、精致的机身设计,做工也很好,最棒的部分则在于其电池寿命,在测试中长达14小时,一般强度的使用也可坚持10小时,另外也能够翻转作为平板使用。至于缺点,则主要集中在一些小问题上,比如没有SD卡、键盘背光不均匀,触摸屏幕时略有晃动感。最轻薄:苹果MacBook苹果的12英寸MacBook上榜,主要是其令人惊叹的轻薄机身,当然整体做工和手感也是非常出众的。当然,它的性能逊色于MacBook Pro,另外键盘键程略短也是一个缺点。最致命的部分是它只有一个USB-C接口,连接电源之后连U盘都没法使用,必须额外购买适配器。最佳便携游戏本:雷蛇Blade(14英寸)对于想要追求机身尺寸重量和游戏性能的朋友来说,雷蛇Blade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像它这么轻薄的14英寸游戏本在市场中屈指可数。2017版配备了酷睿i7-7700HQ处理器及Nvidia GTX 1060显卡,在笔记本中已经非常强大,同时集成了全面的接口,让用户可以方便地连接游戏配件。当然,由于游戏性能不俗,全负荷运行时风扇非常响,另外屏幕效果和触摸板手感都有提升的空间。最佳二合一本:联想Yoga 910如果喜欢二合一混合本,联想Yoga 910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采用了全新的铰链设计,四条金属导轨优雅而又坚固,改善了混合本常见的屏幕晃动情况,在多种模式下均可实现良好的触摸屏体验。另外,它拥有4K屏幕版本,并且不会因为分辨率的提升而过度耗电。联想Yoga 910的缺点是风扇似乎运行太频繁,另外键盘布局有点非主流。功能最丰富:微软Surface Book如果想要一款功能丰富、可玩性强的笔记本,可以考虑微软的Surface Book。灵活的设计赋予其多种使用体验,可以将屏幕拆下来作为平板使用,要比传统的折叠二合一笔记本更灵活;支持手写笔对于设计师、艺术家来说也非常棒,配合软件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生产力应用。Surface Book的缺点则是价格偏高、处理器和显卡为去年款式,另外整体也相对厚重、电池寿命在实际使用中也偏短,只有6-8小时。(原作者:Dan Seifert 编译:Gin)来源:theverge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iya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微软Surface Book笔记本性能如何? Surface Book上手评测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10-28 08:54:12
微软Surface Book笔记本性能如何? 终于拿到了Surface Book笔记本,之前都是看别人怎么测试,性能如何如何,但是今天我们自己来测试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urface Book上手全面评测
微软本月初公布的次世代Surface双子&&Surface Pro 4和Surface Book今天终于正式发货。傻等20天后,笔者终于拿到了预定的Surface Book,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初步使用感想。
首先要说一下,虽然Surface Book被公认为微软硬件部门的创新之作、Windows硬件领域里的新标杆,说到底它也不过是一台Win10 PC。关于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有用过Windows10的人(大概包括在座的绝大部分)基本心里都有数。至于它性能到底有多强或者多弱,最近两周国内外媒体也发布了不少跑分结果。所以笔者在此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假装科学、中立地晒一些你们早已知道的测试结果。这篇使用感想主要集中在硬件设计,仅在必要的时候涉及软件。
前3代Surface Pro的包装设计都是深沉的黑色风格。Surface Pro 4和Surface Book则统统改为白色包装。
个人偏好问题,笔者觉得这个包装看起来有点廉价&&但用料其实非常足:整个包装的毛重相当大,单手托着略有压力,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包装盒的重量。
打开之后内容物非常简洁:
田字牌笔记本一部、电源线一条。
说明书一小包、笔一根,没了。
▲&全部取出之后的样子
Surface Book的外壳材质和之前几代一样,依旧是镁铝合金。表面是磨砂质感,但光滑度相当高。上图机体右下角隐约可见好像水渍的一块暗斑,那是笔者的脑瓜尖儿留下的倒影。
与Surface Pro系列相比,Surface Book对摄像头和按键的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后置摄像头被挪到了背面右上角。
电源键和音量键则被挪到了机器头顶的左手边。
作为从Surface RT第一代一直用到现在的资深用户,笔者对新的键位设计有些莫名。以笔记本形态使用时,每次调整音量都要伸右手去调整屏幕左上角的音量键,可能遮挡视线。目前来看,这个键位设计唯一的理由就是鼓励用户在单独使用Surface Book的头部作为平板电脑时,采用纵向持握的方式(此时电源和音量键在右手方向顶部,如同HP Stream)。
说起来跟Surface Pro 3把Home键放在屏幕右侧边框上的设计异曲同工。看来3:2屏幕、纵向持握是微软产品设计的大方向了。
键盘部分的背面有两条防滑用的橡胶,增加Surface Book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说实话,&稳定性&(放在桌子上不乱滑的属性)是笔者最为担心的。毕竟家里养了3只猫,任何电器在任何时间都有丧生的危险,首选自重够大的或者底面够黏的。
这两条橡胶并不能保证Surface Book稳如泰山,但是跟Type Cover/Touch Cover/Power Cover一直以来采用的微纤维材质摩擦力相仿。如果家里的猫狗不是处心积虑地把Surface Book往地上推,应该没有落地之虞。
摩擦力=正压力x摩擦系数。水平放置的机器,正压力就是重力。Surface Book的桌面稳定性有一部分来自其自重:平板和键盘部分的总和大约和Surface Pro 2 + Power Cover相仿。
对于笔记本而言这个数字不算什么,但说到移动性,就足以给用户造成一定压力。所以笔者觉得这款产品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您不需要那么强的性能、更重视电脑的轻便程度,完全应该首先考虑Surface Pro 4。
三、键盘、触摸板
重新设计的键盘是新款Surface的主打卖点之一。新的悬浮式键盘更容易清洁,而且键帽寿命应该也比毫无缝隙的联排设计更长一些(笔者已打烂一个Wedge键盘、一个Type Cover,另有一个Power Cover的状况也堪忧)。新键盘的弹性比较大,手感和Mac有些类似。触摸板的尺寸也大幅度增加,在键盘下面制造了一个巨型的下巴。
如果是投诚的MacBook用户,一定会对这一设计倍感亲切。笔者个人对此并没有好评或者差评:触摸板增大后确实用起来方便一些,但改善有限。而且Surface全线标配触摸屏、支持电磁笔,就算条件不允许使用鼠标,需要精确操作和手势操作时用笔和手指在屏幕上戳即可。大型触摸板制造出的大下巴有浪费空间之嫌。整体而言好坏相抵。
&动态支点铰链&是Surface Book的标志性设计。铰链使用多节衔接,每节的材质都是镁铝合金,虽然看起来可能略有塑料感,实际上非常结实。据说其强度足以支撑成年人的体重,但考虑到这台机器是笔者自己买的,承重极限测试就免了。
铰链全部展开之后相当宽。实话实说,这个设计有一个缺陷:转动阻力略小。铰链并不能把屏幕牢牢卡死在指定的位置,在不平稳的环境里使用Surface Book时(架在腿上或者在车里),屏幕会随着机身的颠簸而前后轻微晃动,影响阅读屏幕。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用电磁笔点击屏幕时,屏幕也会摇晃。如果您需要进行绘画或者签名等精确的电磁笔操作,建议把屏幕部分卸下来使用,或者脸朝背后插回去。窃以为这是Surface Book设计上最大的败笔,足以影响日常体验。电磁笔是靠压感操作的。笔头一用力,屏幕就往后缩,让人怎么判断哪次点击有效、哪次无效?这是Surface Book特有的问题。Surface Pro系列背后有支架,牢牢顶在桌上,缩无可缩。
拆卸屏幕非常简单:上图的Insert和Delete键之间有个带箭头的按键,那就是头部弹出键。铰链部分里面藏着微软称之为&muscle wire&的设计:两条镍钛合金线牵引锁扣,按下弹出键、通电后金属线收缩,把锁扣拉开。弹出屏幕的操作也可以通过软件完成。Surface Book的系统托盘上有这么一个小图标:
其唯一作用就是弹出屏幕。点一下,效果如图:
在这个过程中Windows 10首先把Surface Book的主要显卡从GeForce独显切换为Intel集显(屏幕不可避免地要闪一下),然后控制muscle wire松开锁扣,并发出一个软件模拟产生的效果音,提示用户可以安全地拔起头部。把头部插回底座时同样需要切换显卡,因此屏幕也要闪一下。因为不是磁力连接,锁扣部分相当坚固,拎着头部把整个Surface Book提起来毫无悬念,甚至用力拔也纹丝不动。
头部拔起后,铰链即进入锁死状态,无法卷曲。除了muscle wire锁扣,Surface Book的头身连接处还集成了一个经过改造的PCI-E接口(显卡用,你懂的),外观相当复杂。因为接口复杂,而且没有了磁力引导,Surface Pro 1到3代那种&轻轻靠过去,咔嗒一声自动吸附&的体验也一去不返。将Surface Book插回底座时必须手动瞄准,在黑暗环境中难度比较大。
铰链完全打开后,Surface Book的屏幕仰角约为135度。如果需要更大的角度(仰面朝天),必须把屏幕拔下然后反向插回去。
五、电磁笔
说到电磁笔,这是整个Surface产品线有史以来笔者最想奋力赞美的部分。当苹果还抱着乔布斯留下来的老古董理念,认为电子设备不应该有手写笔的时候,微软已经在Surface Pro里集成了1024级压感、自动排除手掌干扰的电磁笔。
如今,苹果终于意识到某些电子产品应该配支笔,微软则已经开始深挖电磁笔的用户体验。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 4使用的笔相同,外观上看起来和第三代Surface Pen似乎没什么区别。实际使用后不难发现,第四代Surface Pen做了下列改动:
调整了重量分配,手感更接近钢笔。
恢复了Surface Pen最初的&尾部橡皮&设计,而且使用橡胶帽,质感也更像铅笔后边的橡皮擦。
全新的收纳方式。前两代Surface Pro的笔吸附在充电口上,方便但是要占用接口。第三代的Type Cover上专门缝了一个笔箍,稳妥但是麻烦。第四代Surface Pen采用磁力吸附的方式贴在屏幕的左边(Surface Pro 4也是)。磁铁暗藏在机身内,外面没有痕迹,只要笔靠近,自动吸附定位。
笔的侧面被削平,并且在平面上贴了一条橡胶,吸附在机身上可紧密贴合。
取消了第三代Surface Pen的双按键设计:既然擦除键已经回归尾部,就没必要在笔尖附近设置按键了。唯一的功能键被藏在侧面橡胶条下面,在靠近笔尖的位置,外表看不出什么痕迹。
取消了第三代的双电池设计,仅用一节9号(AAAA)电池供电,方便更换。
恢复了第一代、第二代的1024级压感。
笔尖材质更有弹性,接触屏幕时手感更佳,再没有以前塑料碰玻璃那种烦人的咔咔咔咔声,而且有一定摩擦力,书写更自然。
另外这一代Surface Pen的笔尖可以更换。微软推出了专门的笔尖套组,包括2H、H、HB、B四种,每种笔尖的粗细和摩擦力各不相同,为专业作画的大触找手感。笔尖套组需单独购买。前所未有的大尺寸屏幕加上全方位改进的手写笔,Surface Book其实有资本自称&有史以来最适合写写画画的Surface&。不过么,呵呵,因为在笔记本形态下屏幕会摇晃/退缩,这个头衔怕是只能让给Surface Pro 4了。
六、软件/性能
在文章开始已经说过,Surface Book无非就是一台Windows PC,能运行什么软件毫无悬念。难以确定的是它运行软件到底有多快。关于这个,已经有多家媒体登载过跑分结果,笔者在此毋庸多言。姑且找个游戏,看看实际运行的帧数吧。
因为笔者并非职业评测人员,平时玩PC游戏也少,手头并没有特别理想的测试平台。姑且用Surface Book(Core i7 6600U、8GB、据说相当于940M的GeForce独显、原生分辨率3000 x 2000)和平时工作用的台式机(Core i7 4790、16GB、GeForce GTX 740,两个显示器原生分辨率均为1920 x 1080)对比一下吧。
手头没有特别考验硬件的新款游戏大作,就姑且用《龙与地下城Online》(DDO)做参照物。这是2006年的游戏,比较老,但有两个好处:
游戏内可查看帧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省事。
貌似没有帧数上限,而且默认不锁帧,机器性能越强帧数就越高,可以当评分用。
(1920 x 1080分辨率下Surface Book在游戏画面上下插入黑边)
先测试1920 x 1080分辨率。一切画质设置都调到最高,8倍抗锯齿。
Surface Book,54.4帧:
台式机,80.8帧:
Surface Book,调整到原生分辨率3000 x 2000:
仅有23帧,勉强可玩。但是因为DDO对高DPI屏幕支持不佳,UI已经完全没法看了。
综上所述,Surface Book并不能取代Alienware等重量级游戏本,但用于修图、建模、剪辑等任务应该足够。
此外,软件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Windows Hello。这是目前Surface在Windows PC之中比较独特的功能。Windows Hello理论上说是一套多种生物计量的认证系统,包括指纹、虹膜等。Surface Book(及Surface Pro 4)上使用的是面部识别,其原理目测和Xbox One上的Kinect差不多,用RGB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共同实现。只要Surface Book处于锁定状态,前置的红外摄像头就会亮起,搜寻人脸,找到认识的面孔便登录相应账户。实测结果:刷脸登录耗时不到1秒,在绝对无光源(Surface Book屏幕发光除外)的环境下也照常使用。用过Xbox One Kinect的朋友应该都体会过。
Surface Book采用双电池设计,屏幕和键盘内皆有电池。用过Surface Pro 2 Power Cover的朋友们对这个界面应该都不陌生。1号电池是键盘,2号电池是屏幕。
因为使用时间有限,笔者尚无法对Surface Book的续航能力进行压力测试。官方表示屏幕+键盘的续航时间是12小时,屏幕本身的续航时间为3到4小时。这是理想情况下的数字,如果一直进行大计算量的任务,续航时间必然大大缩短。
至于为何电量分配如此不均,笔者认为恐怕是无奈之举。在Surface Book的宣传视频里有这样一张透视图:
可见屏幕部分相当大的空间是闲置的。如果要加大屏幕部分的续航,只要把剩余空间用屏幕填满就好了,或者干脆用现成的Surface Pro 4当屏幕。之所以要重新设计,很可能是出于力学角度考虑。当Surface Book展开超过90度时,就形成了一套杠杆结构,以铰链弯曲的位置为支点,一端是屏幕、一端是键盘。如果屏幕部分自重过大,且张开角度过大,很可能导致整机向后仰倒。没人需要后脑勺着地的笔记本,因此必须控制屏幕重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缩减电池。
八、使用场景
自从Surface系列问世起,以The Verge为代表的一小撮媒体就一直在用&lapability&(膝上可用性)作为重要的差评依据:Surface Pro的支架展到最大角度之后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空间太大,超出评测者的大腿范围,无法舒服地在膝上使用。
窃以为这种说法很不负责。虽然笔记本英文叫&laptop&(膝上型电脑),实际上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似乎再也没人把它放在膝上使用。无论您从事哪一行,在工作环境中总能找到一个放电脑的平台,例如桌子、厨房台面、墙垛子等等。
需要长时间、固定姿势、强制在膝头使用电脑的职业似乎只剩下一个:跑活动和会议的记者。用一个特殊行业的特殊需求来评价面向大众的产品,怕是不大合适。因此笔者觉得,既然你发明了&lapability&,那就应该有&bedability&,因为现在需要躺在床上用电脑的人,数量怎么也比需要在膝头用电脑的人多出来百八十倍吧?
如果把电源插在床头,Surface Book拥有极高的bedability(床头可用性)。为了整机平衡,微软大幅度削减了屏幕部分的电池容量,造成的一个良性副作用是Surface Book屏幕部分极轻极薄,甚至胜过Surface Pro 4。屏幕更大、握持更舒服,Surface Book(去掉键盘)可以说是床上看电影、看小说、看漫画的大利器。
Small-table-ability(小型桌板上的可用性):高。
Surface Book不依靠支架,用(可惜有点偏软的)铰链支撑,可以开到0到90度之间的小角度,因此比Surface Pro系列更适合飞机和美式大学教室里常见的小桌板。
Sofability(沙发上的可用性):极高。
这就是变形/分体设备的核心价值所在。躺着用?把键盘拆掉。趴着用?把屏幕反过来。坐着用?把屏幕打开到100度以上的仰角。沙发是用户姿势最复杂、使用方式最多边的场景,一件好的变形/分体设备足以免去用户在身边同时堆着手机、平板、笔记本的麻烦。
Cafeability(咖啡馆里的可用性):较低。
在咖啡馆里使用电脑,相当一部分动机是炫耀自己的设备。Surface Book的辨识度集中在三点:铰链、闭合以后屏幕根部那条缝、屏幕背后镜面效果的微软徽标。否则看屏幕跟Dell、HP没啥大区别,看键盘挺像MacBook,除非门儿清的专业人士,否则简直太容易看走眼。在咖啡馆使用,首先其他人距离较远,未必能看见铰链的形状;其次屏幕处于支起状态,那条缝自然就没了。只有Windows图标勉强算是抢眼。Surface Pro 4的Type Cover和背后的支架醒目多了,cafeability暴增。
Surface Book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在同体量的笔记本电脑之中,它的性能可以称为怪物级。但是因为铰链较软,屏幕稍微受力就要颤动,导致在笔记本形态下很难使用电磁笔进行精确操作。再加上不菲的价格,建议您购买之前三思。这并不是一台适合所有人的设备。
如果您只需要手绘功能,Surface Pro 4比Surface Book更适合您:屏幕大小相仿,电磁笔手感一样,而且屏幕绝对不会晃。
如果您需要一台用最高画质高帧数玩大型游戏的电脑,请首选Alienware。
如果您需要长时间在膝上使用电脑,建议首选不会变形、也不能分体的传统型笔记本电脑,这个结构最稳定。
如果您有大量时间需要移动办公,需要一台尽量轻便的电脑,那么也建议优先选择Surface Pro 4。
Surface Book的最理想用户群是摄影师、视频剪辑师、3D设计师等。他们需要较强的性能(独立显卡),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便携),而且同时携带的器材较多(不在乎Surface Book键盘比Type Cover稍重一些),需要用触摸屏进行精确操作(电磁笔),需要在各种奇怪的地方摆放电脑(键盘+铰链结构)。
相关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笔记本电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