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瘟疫吗非洲瘟疫和战乱非洲乌干达病毒瘟疫

实拍非洲男子死亡瞬间,非洲的瘟疫太可怕了!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实拍非洲男子死亡瞬间,非洲的瘟疫太可怕了!
105840215412.1万65421041324478440244617.2万31.2万4435135977《瘟疫:文明的代价》2下
我的图书馆
《瘟疫:文明的代价》2下
《瘟疫:文明的代价》2下
<a style="margin-right: 10px" oncgdown="ca.q('blog_entryview_share_topright');" oncg="shareit(this)" href="" entrytitle="《瘟疫:文明的代价》2下" data-sharetype="31" data-title="#{@entrytitle}" data-url="http://maxguohuijie.blog.sohu.com/2854187.html" data-abstracts="#{#main-content@innertext
&死亡。据报道,乌干达的邻国苏丹和刚果(金)曾先后在70年代和1995年流行过埃博拉病,不少人因此被夺去了生命。日,在乌北部的古卢地区突发埃博拉病,共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经死亡。从1976年到2000年止,以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为中心,共有10起突发事件,最近一次是在1996年秋天到1997年春天,发生在加蓬共和国的病例。&埃博拉病毒因致死率达到80%而归为“最危险的病原体”(4级)。1976年出现的埃博拉病毒不断肆虐刚果、加蓬、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这种致命病毒的感染者死亡率达到50%~90%。这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做的结论,该机构是科学研究及信息发布中心。日本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仓田毅博士认为,“虽然是4级,但也没有必要恐慌”。&仓田博士接着又说:“传染是通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扩散,新患者通过空气传染的例子是没有的。到目前为止,传染范围扩大是由于手套、口罩、长袍、注射器等最原始的医疗器具不足所引起。只要改善这些情况,就能压住大流行。万一飞机上有人得病,只要不接触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没有必要恐慌。”&埃博拉病毒到底来自何方?该病毒原本栖于生物体内,与病毒共存的生物叫做“自然寄主”。为了寻找自然寄主,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美国陆军微生物病研究所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的协助下,开始进行彻底调查。调查人员中的一位,美国陆军微生物研究所的彼得·耶林库博士认为,“蝙蝠可能是自然寄主”。因为与埃博拉病毒同属费拉病毒科的马堡病毒所引起的出血热,与洞穴中的蝙蝠密切相关。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的山上以及建筑物也发现有许多蝙蝠。会不会是隐藏在热带雨林洞穴中的蝙蝠,某一天突然将病毒传给人类呢?最后的结论未明,研究人员至今仍在寻找病毒来源。有的科学家们认为,埃博拉病毒此次之所以迅速爆发,与当地居民喜生食大猩猩、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的肉有关。在刚果西北森林地带,生猴子肉被认为是可口的美味。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人体分泌液传染,食用带有病毒的生肉也能被传染。&几年来,疫苗研究者在努力制造抗马尔堡和埃博拉的疫苗,在几内亚猪和猴身上的实验已经成功。免疫后的猴子在感染埃博拉疫苗后免于死亡,而未接受免疫的对照组很快就死掉了。这使人类看到了预防埃博拉病毒的希望。&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简要地回溯一下西方瘟疫传播的历程:535年,罗马帝国境内瘟疫流行。&542年,从3世纪起,在埃及和叙利亚流行的腹股沟淋巴腺鼠疫通过老鼠和跳蚤传到君士坦丁堡,这一灾难在欧洲一直持续到大约600年。&857年,出现第一份关于在西欧流行严重痉挛性麦角中毒的报告(“丹毒”,在食用了含有麦角毒素的粮食之后,四肢糜烂坏死;此病一直流行到14世纪,尤其在法国农村居民中蔓延)。1173年,第一次有记载的流行性感冒发生。1348年,欧洲发生大规模的鼠疫,持续到1350年。&1350年,1348年以来在欧洲蔓延的严重瘟疫(“黑死病”)造成2500万人死亡,约占人口总数的25%。有的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为此有人修行或自我鞭笞以示忏悔,有的人以为是犹太人在井里放了毒,因此导致对犹太人的迫害浪潮。1449年,德国发生鼠疫。1495年,梅毒作为一种新的严重传染病从被法国人围困的那不勒斯传到全欧洲。1562年,巴黎发生鼠疫。1598年,柏林发生鼠疫,1576曾发生过,1611年和1631年再次发生。1601年,官方由于担心梅毒蔓延关闭了许多具有妓院性质的澡塘,使澡塘业衰落。1665年,伦敦瘟疫流行1668年,经医生鉴定,科隆地区的瘟疫已消除,(自1348年以来在欧洲肆虐)。1721年,瘟疫在马赛蔓延(1731年汉堡发生瘟疫,11000人丧生)。1740年,柏林出现天花流行病,有七分之一的人死于此病。1831年,欧洲第一次霍乱(死于霍乱的人当中有*****、格乃泽瑙、黑格尔等)。1848年,欧洲发生霍乱。1890年,流行性感冒在全世界流行。1892年,汉堡发生霍乱,这是德国最近一次流行霍乱。1905年,印度流行鼠疫,数十万人死亡。&1905年,南非从1900年起发现1694个鼠疫病例,147人死亡(年发现210个病例,124人死亡,当地有组织良好的鼠疫防治站,致力于灭鼠和灭跳蚤)。1918年,流行性感冒在世界蔓延:至1920年死亡2000万人,德国死亡19.6万人。1919年,流行性感冒年在全世界流行,造成约2000万人死亡。&1923年,德国有两人死于天花,在实行强制接种以前,即1874年以前,每年有数千人死于天花; 年在普鲁士死于天花人数超过12.9万人;年在德国死于天花的为547人)。&1948年,每年死于世界性流行病的人数:梅毒约2000万;疟疾约300万;结核病约450万。&1969年,严重的流行性感冒从南欧向北欧蔓延,造成不少人死亡,使公共生活明显瘫痪。1972年,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南部天花流行,汉诺威发出天花警报。1976年,民主德国发生流行性感冒。1978年,年初美国有6000人死于流行性感冒。
&三、纸船明烛照天烧&中国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在历史上也曾经频繁地爆发过各种瘟疫,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人从古至今与瘟疫的较量从未停止过。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个流行病多发的国度。在传统史籍中,对流行病的记载比比皆是,所用的名称有疫、疾疫、疠等,而一般统称为疫,合称疾疫。由于我国使用的是中医理论,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细胞学理论,因此,不可能对当时出现的瘟疫进行病理学分析,只是笼统模糊地记载了当时瘟疫爆发时所出现的症状,因此,有一些瘟疫,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种类的瘟疫了。从现代疾病分类学看,这些疾疫包括瘟疫、瘴气、痢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根据明代吴有性《瘟疫论》的说法:“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由此可知,在中国古代,凡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都被归为疫类。&中国古代的瘟疫&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周代。春秋时,鲁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按照《公羊传》的解释,此大灾即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纪元前七世纪起的2000余年间,疫灾的发生逐渐增加并呈加速度发生的特征。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疫灾对人的杀伤力也日渐增强,每次死亡的人数都很惊人。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金史·哀宗纪》)。可见,疾疫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的确非同一般。&自西周以来,中国历史上瘟疫大流行的高峰期有两段时期:一是东西汉之间至东汉时期(公元1-3世纪);另一是明末至清初(公元16-17世纪)。&汉代时期,由于匈奴人故意用动物的尸体释放病毒来污染水源,致使内地接连发生疫情。当时人称这种疫病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个病征,一是因发高热而苦寒,《黄帝内经》热病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一是患者体有斑瘀(所以称为“伤”),死亡率很高。&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从西汉中期直到三国、魏晋的二百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呈10—20年的周期反复发作,频频不已,绵延不断。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医学上,均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东汉末名医张仲景总结治疗疫病经验写成名著《伤寒论》,就是从中医学上对两汉时期流行瘟疫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西汉后期,由王莽改制及赤眉、绿林起义引爆的社会动乱,原因除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外,与大疫的流行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在社会的上升期,大疫不致影响社会安定。但在社会危机时期,大疫往往成为社会变乱的导因。至东汉后期,疫情再度频繁发作。&特别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国中屡发“大疫”。延熹五年瘟疫对军事的影响已见前述。延熹七年襄楷上奏警告皇帝称:当前“天象异,地吐妖,人疾疫,”可能会引发社会变乱。这一预言不到二十年就应验了。桓帝死后,灵帝时代大疫又于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五次爆发流行。&其中尤以灵帝光和五年春(公元182)的大疫最为猛烈。次年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趁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徒党诡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烧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间,天下响应。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由黄巾起义,中经三国分裂,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重新统一中国为止,战乱分裂绵延持续八十余年。而在这期间,瘟疫仍然反复发作不已。&东汉末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悲沉地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经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意谓“我的家族人多,二百余口人,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战乱与疾疫,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由西汉全盛时期的5000万锐减去四分之三)。毛泽东曾注意到汉末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的锐减,云“原子弹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厉害”。其实,导致这一时代中国人口锐减的更重要原因不是战争,而是饥荒和瘟疫。&被当时人称为“伤寒”的这种流行性瘟疫究竟是什么疫病,这一点过去史家无所论及。但从有关史料看,这种疫病发病急猛,致死率很高。病的主要特征是高热致喘,气绝而死。一些患者体有血斑瘀块。根据史料所记述的疫情特点:(1)由动物(马牛羊等)作为病毒宿主传播;(2)起病急猛,高热;(3)患者体有出血瘀点;(4)具强传染性。有的学者认为,从以上特点,可以推断,当时流行的这种“伤寒”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热。&明代万历、崇祯至清康熙年间,疠疫流行。最严重的是1641年,直隶、山东、安徽、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疾疫大作,山东东明县“春二月瘟疫大作,有一家死数口者,有一家全殁者,白骨山积,遗骸遍野”。这时出了一位医生叫吴有性,他在《瘟疫论》中提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熏名曰疠气或疫气”。当时虽然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但这“疠气”或“疫气”的概念已经包含有细菌和病毒的含意。他治疗瘟疫的方法很有效果。历史上瘟疫肆虐的流行期,也是战胜温疫的中医著作出现的高峰期。&对于瘟疫产生的具体原因,一直是困扰古人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人将致病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力量,而一些严肃的学者则从科学的角度对瘟疫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有的古人认为,瘟疫的出现与气候的变化直接相关。《吕氏春秋》说:“孟春行秋令,季春行夏令,仲夏行秋令,则民疾疫”。“疠疾,气不和之疾”。《后汉书·顺帝纪》说:“上干天和,疫疠为灾”。气候反常,寒暑错位是形成瘟疫的重要原因。《公羊传》、《淮南子》等古籍都说瘟疫流行的重要原因是气候反常。东汉对瘟疫的抗争、医治传染病以张仲景的《伤寒论》最为经典,共有397法,130方。此书是以气候不正为根据,也注意接触传染的防治。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古人认为:“夫天行时异之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反大凉,秋时应凉反大热,冬时应寒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异之气。”这样的反常气候极易引发瘟疫。&从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看,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生。一般而言,大灾之后,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灾发生。如隋代大业八年(612年),天下大旱,继而发生大疫,染疫者多死(《隋书·炀帝纪》)。宋朝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发生大水灾。次年三月,又继发疫灾(《宋史·仁宗纪》)。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接着发生疫疠之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从疾疫传染情况看,大量增加的流动人口是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如《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鉴于疾疫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从很早就开始了各种预防和控制的尝试。在预防和控制瘟疫的过程中,我国古代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顺应节气。先秦典籍《礼记·月令》中提到: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三国时,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原因在于“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因而,先民们在有所兴作时非常重视顺应节气。&2、巫术的精神控制。先秦时期,传说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中一个居江水是为瘟鬼。为此,人们每于疾疫发生时,作法以驱除疫鬼。《周礼·夏官》中所提到的方相氏四狂夫即是专门的驱疫鬼者。此四人身披熊皮,头带面具,执戈扬盾,帅百隶逐室殴疫,此即后世傩戏的由来。除此以外,历代流行的设醮、纸船送瘟神等民俗,也都是驱疫鬼的具体形式,甚至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也与驱疫鬼有关。这种迷信的办法,对于防治疾疫当然不会有任何作用。&&& 3、注意公共卫生。尽管很长时间内人们都将疾疫的发生归因于瘟神作怪或阴阳失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是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如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又如吴芾于乾道二年(1166年)知隆兴府,当地“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朱文公文集》卷88《吴公神道碑》)&4、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最早的巡诊制度见于先秦时期,《周礼·地官》中有司救一职,其职责就是:“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此可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巡诊制度的滥觞。《后汉书·光武纪》载:光武帝时,天下疾疫,朝廷乃“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巡行疾病”。《后汉书·灵帝纪》载:“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较之以往各代都更为重视。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此外,地方上一旦发生疾疫,各地官员也多方措置,极力救治,广为施医散药。除了派出医生巡诊之外,从中央到地方还广泛设有惠民药局和其他一些地方性药局,平时以平价售药为主,疾疫流行时,则无偿施药以济民疫。&5、处理尸体。尸体是病毒和细菌借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载体,处理尸体,即是切断疾疫流行的一个重要渠道。据《周礼》所载,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了处理无主尸体的做法。此后,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尸体的做法。如南朝梁武帝时,郢城大疫,全城十余万口,“死者十七八”。朝廷遂命给死者赐棺器盛殓,以防止疾疫传染(《南史·梁武帝纪》)。这方面仍以宋朝处理得较好。在宋代,官方每于灾害过后招募僧人掩埋尸体,以度牒为奖励。如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官府遂招募志愿者,凡掩埋尸体达200人者则给度牒一道作为奖励(《宋史·五行志》)。此外,从北宋末年开始,各地普遍设立漏泽园制度,以掩埋因贫困无以安葬的无主尸体。宋代以后,各地均效仿这一制度,普遍建立漏泽园,从而减少了由尸体繁殖传染病毒细菌的机会。&6、病人隔离。对于疾疫的传染性问题,先秦以前,还不大了解。自东汉以后,开始有了隔离病人的记载,显示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流行病的传染性问题。“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汉书·平帝纪》)。此可视为对病人实行隔离措施的最早记录。至迟到晋朝,则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曾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南朝齐会要·民政》)。唐代则是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病患者。从宋代开始,出现大量官办养病机构,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较著名者如熙宁九年(1076年)赵某在越州所创之病坊,其起因是:当年春天,越州“大疫,为病坊,处疾病”(《元丰类稿》卷19《越州赵公救灾记》)。此后不久,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在杭州设立“安乐坊”,养病机构有了进一步发展(《长编》卷435)。北宋末年以后,各地广泛设置安济坊,以专门隔离病患者,效果显著。此后,元、明、清三代,官方设置的医疗机构除了药局外,其他则渐呈萎缩局面。不过,由于民间慈善机构的大量兴起,对于疾疫的控制方面仍较有效。&&& 在这些具体的防治措施中,大多是极有价值的宝贵经验,但也有不科学的东西,如“巫术的精神控制”等。但这与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水平有关。由于人们无法真正认清瘟疫的本质及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错误地认为瘟疫是鬼神作怪或认为是“天谴”,往往通过驱鬼送神的迷信方式来试图驱散瘟疫。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任何瘟疫都是与病毒的传播有关,根本没有什么鬼神的事情,求鬼拜神只能延误治疗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治疗疾疫的药物研制方面,古代中国人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除了专业医书所载的药方之外,散见于古代文集笔记之中的验方、偏方尚有不少,其中不少药方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继承。如苏轼在《与王敏仲书》中提到治疗瘴疫方为:“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宋史·外国·吐蕃》中提到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六谷吐蕃的铎督部族发生疾疫,宋廷提供的治疫药物为白龙脑、犀角、硫磺、安息香、白石英等76种。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则事例,所用治疫药物为柏叶,颇有神奇之效。《靖康纪闻》中记载的治疫药方为黑豆汤,其方为:“黑豆二钱(令炒香熟)、甘草二寸(炒黄色),右二味以水二煎一盏,时时服之自愈。”元人笔记《辍耕录》中记载:元朝初年时,元军发生疾疫,以大黄疗治,所活近万人,效果亦极显著。&中国近现代的瘟疫清朝末年以来,由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使清政府的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再加上连年的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不断下降,为瘟疫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机会,致使该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又一瘟疫多发时期。&据有关材料记载,清朝时期,仅我国的江南地区,就曾经爆发过八次较大规模的瘟疫流行。&第一次是1663年的松江之疫。自1662年9月开始,松江地区发生瘟疫,该病传染性极强,次年6月达到高潮,不论城镇还是农村,到处都是疾病患者,达到了“十家九病”的程度。有人记载了当时的情况:“一村数百户家,求一家无病者不可得;一家数十人,有一人不病者,亦为仅见,就一人则有连病几次,淹滞二三月而始愈者。”据现在推测,这次瘟疫,极有可能是菌疾流行。第二次是1678年的华娄瘟疫。康熙十七年左右,苏南和浙西地区发生瘟疫,其中以华、娄两县最为严重,死亡率约在10%,农民死亡的比例更大。第三次是1733年的苏松之疫。雍正十一年,大疫起因于上年的潮灾,从3月起开始流行,5、6月份达到极盛期,立秋以后逐渐平息,该次疫情是清代苏南地区较大的瘟疫,使该地区4%左右的人口死于该次瘟疫。第四次是1756年前后的江南大疫。这次瘟疫流行范围广,死亡人数多,仅丹徒县就死亡了万2千人以上。有人记载当时的惨状:“死者不可胜计”,“死者盈路”。第五次是爆发于嘉道年间的江南大疫。这次是霍乱首次在江南爆发,也是清代江南波及范围和破坏程度最大的一次瘟疫。文献中记载说:“村中数日之间,有连毙数十人者,有一家数口尽亡者。”第六次瘟疫发生在咸同之际,这次瘟疫共波及了江南78个州县中的44个,占总数的58%。当时可谓是数疫并作,除了霍乱之外,还有疟疾、菌疾、类霍乱和天花等,一齐向当地人发起了进攻,造成了很大的人口损失。第七次江南瘟疫发生在1887年,光绪十三年左右,江南不少地区出现了疫情,疫病主要是霍乱,特别是在浙江东部地区,疫情尤为严重。最后一次是清朝末年的上海瘟疫。在的十年间,上海曾两度出现天花流行一次是在1893年,11名外国人和184名中国人感染死亡;另一次是在1899年,9名外国人和183名中国人感染死亡。1895年上海发生了霍乱流行,导致20名外国人和930多名中国人死亡。&但是,该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瘟疫,要数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了。鼠类自它生存以来就携带着给人类致命的病菌在地球上肆意散布,它置人于死地而后快。鼠类,是残暴人类的最大元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老鼠可以毫不费力地周游列国。在15、16世纪的麦哲伦、哥伦布的远航帆船上,欧洲的家鼠、田鼠,向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寻找新的家园。经鼠类专家们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类活动的场所都有老鼠的存在,飞机、轮船、火车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都有老鼠的踪迹。于是,老鼠借助现代的交通工具更加肆无忌惮地传播着杀人的病菌。&鼠疫在中国流行历史悠久。按《古今图书集成》(1726年)历像汇编庶微典疫炎部中所载,中国从公元前234年到1643年当中,就有210年次有大疫、瘟疫、疾疫、疫疠等流行。但由于通称为疫,其中哪一次是鼠疫则很难证实。按巢元方 《诸病源候总论》(公元610年)中述及恶核:“恶核者内里忽有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孙思邈《千金方》(公元652年)也述及此病。以上由于记录的症状和鼠疫相似,因此可以推测在公元6一7世纪第一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中国可能也有鼠疫流行。《寄寄山房鼠疫杂志》(东离,1979),中记载:“久保志雄和杉木正等讲北里之鼠疫谈及:……按鼠疫一宗,其起源甚远。溯自约二千年前,世界中已见萌芽,发生于中国南方之云南及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地方……至后,……由云南地方发毒,沿海岸波及东方。”因此也可以认为云南鼠疫的发生年代应在公元前89年左右的西汉时期。但这也仅是一种推测而已。公元14世纪第二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时期,中国死于鼠疫者达1300万人,当时称为“黑死病”。公元1642年吴有存《瘟疫论》中记述:“疙瘩瘟病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一些县志也有类似记载,例如:1644年山西潞安 (今长治县)大疫,“病者之项或臂上生一核或突然吐血而亡不敢吊问,有阖家死绝不敢葬者。”《吴江县志》载:“崇祯十七年春 (1644年)疠疫大作,有无病而口喷血即毙者或全家或一巷士民枕藉而死”(《山西通志》)。据一些目击者的陈述和一些史料的调查,有下述资料说明鼠疫早年在中国的流行概况:1754年青海省境内流行鼠疫,因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院喇嘛前往诵经被感染,返回寺院发病传染寺内死亡百余人。1772年云南《鹤庆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七年 (1772年)鼠疫人,继之次年又疫”。洪雅存《北江诗话》载 “赵州师道南赋有《鼠死行》一篇”,其诗曰,“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乌啼不断,犬泣时闻,人含鬼色,鬼夺人神,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考,……”。诗中描述了当年云南赵州 (今祥云、弥渡)鼠疫流行惨状及人、鼠间鼠疫的传播关系。1866年广西鼠疫见于龙州 (据法国传教士称)。1867年广东省有鼠疫流行于北海之报告。1884年福建省厦门伍村发生鼠疫,当地称之为香港症。1887年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马家营子有鼠疫流行,死亡30余人。同年宁夏也有鼠疫流行记载。年河北省围场县最北部有鼠疫流行。1894年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发现有疑似鼠疫。1896年台湾省台南华安街有鼠疫流行,据说是由福建省厦门传入的。1899年辽宁省营口、牛庄、盖县一带有鼠疫流行,是通过海轮由香港传入的。&1910年东三省鼠疫大流行,从1901年9月下旬开始,至1911年4月终息,由内蒙古东部的满洲里起,曾传播到齐齐哈尔、长春、哈尔滨、沈阳,以及河北、山东等地,波及6省83个县市,死亡达60468人。人们说,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次鼠疫流行。&这次东北鼠疫大流行,并非是外界传播,而是当地鼠疫源的突然爆发。罪魁祸首是当地草原上生长的旱獭。20世纪之初,旱獭皮成为都市女郎时髦的衣饰。巴黎贵妇人,一领色泽光靓的旱獭围巾,可以更加显示出她们的娇媚高贵。世界市场对旱獭皮的需求量大增,皮张的价格也急遽地成倍上涨。一份资料介绍,一张旱獭皮,1907年售价仅为0.3卢布,到1910年即猛增至1.20卢布。1907年由满洲里出口旱獭皮为70万张,到1910年出口达250万张。&最初是一个姓王的农民,打死了一只病旱獭,就地剥皮而食。回到客栈即头昏,咯血,不久就死了。这些临时的猎手,逃荒来的农民,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有的在野外挖个洞穴差不多的地窝棚,晚间能略避风寒即可。有的即使住在所谓的客栈里,也是一些低矮的草屋,一间屋里两面大炕,一面大炕上至少可以排列睡十数个人,拥挤在一起,肮脏不堪,一个得病,立即传染全屋的人。王姓农民死了,接着又死了数人。惊恐的猎手们知道这是要命的瘟疫开始传播了,互相奔走相告,四散奔逃。于是,火车上、客栈里、野外的小窝棚、闹市的商店、妓院,都成了鼠疫杆菌的传播地。从满洲里开始,由点成线,再由线成面,仅仅几天时间,就迅速蔓延到齐齐哈尔、长春、哈尔滨、吉林、沈阳各地,最后形成了以哈尔滨傅家甸子为中心的鼠疫大流行。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黑龙江省鼠疫波及22个县市,死亡33000多人;吉林省波及21个县市,死亡2万多人;辽宁省波及26个县市,死亡近6千人。满洲里一地,几天之中死亡300余人,赶造棺木不及,有的一个棺木中殓收三、四具尸体。哈尔滨市疫情最烈时,连续数日,每天死亡二三百人,仅傅家甸子一隅,一天之内就死亡200余人,尸体掩埋不及,有的就抛到江边。长春市发现鼠疫后,死者日有所闻。北门外商埠区聚集着从满洲里和哈尔滨辗转逃来的劳工不下3000人,百余家客栈伙房寄居的劳工当以万计,鼠疫传来之初,一天就死十数人。鼠疫伸开它巨大的魔爪,无情地伸向东北三省。&但是在抗击鼠疫的斗争中,一个外国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伍连德,在与东北大鼠疫的对抗中,他的的英名广播海外,被公认为战胜“黑死病”(鼠疫)最有力的斗士。 & 伍连德和随后应征而来的医护人员,在这场战斗中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以下一些。 & 1、隔离患者:例如首先将傅家店分为四个区,每区派一位医药大员主持,并聘请足够的助理员,挨户检查。发现患者,即送往防疫医院,并隔离其亲属。从历史的照片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当时已经设有“疑似病院”。2、控制交通:调集1160名步兵,严格管理交通;征募警察600名,协助防疫。傅家店内四个区的居民,分别佩带白、红、黄、蓝的证章,如欲前往他区,必须申请特别通行证。城内外的警察与士兵亦不得随意出入。3、清洁消毒:燃烧硫磺、喷洒石碳酸溶液,以消毒空气和墙壁、地面。并将死者的衣物全数焚毁。4、火葬尸体:当时死者的尸体已经排列了一里多地,莫说天寒地冻无法掘土埋葬,即便是埋入地下,鼠食虫咬仍将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隐患,所以必须火葬。然而中国人的习俗观念对此又无法接受。为此,伍连德商讨地方官绅后,上书皇帝,恳请颁下圣旨,以解决此事。三天后,北京传来电报,谓皇上已准其按奏行事。时值旧历正月初一,伍连德雇用二百余名工人,将死尸与棺木集于一处,以百为单位,共22堆,浇上煤油,并请文武大员前来观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体火化典礼。从而使得长达一里的尸堆,顷刻处理干净。&在伍连德及其助手的努力下,这次东北大鼠疫在死亡6万余人代价的基础上,终于被控制住了。此后,我国又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鼠疫。1920年至1921年,东北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死亡8500余人。1931年以后,在通辽和农安一带,鼠疫呈间断性流行。日寇侵占东北后,疫区逐年扩大,病患人数逐年增多。日伪统治者不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有时甚至对病家实行野蛮的焚烧办法,结果不但疫情难以控制,而且那些感染鼠疫的患者因怕遭到烧杀,想方设法隐匿逃避,反而造成鼠疫更快地流行。1945年至1946年,东北部分地区鼠疫流行,断断续续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那仅仅是个序曲,到1947年,鼠疫开始了大规模的流行。1947年5月间,内蒙昭乌达盟敖汗旗和通辽首先发现疫情。当时国民党占领这些地区,未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治措施。至1947年7月,通辽解放,人民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时,疫情却迅猛发展起来。到月份,疫情达到最高峰,在29个县市的647个疫点中,共发生患者36645人,死亡30930人;其中通辽地区最为严重,发生患者115710,死亡12771人。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瘟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使各种瘟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霍乱:在我国是外袭性传染病,自从18世纪传入以来,发生过大小数百次流行。1949年新中国就把霍乱作为大力控制的重点疾病。各地认真贯彻综合性防治措施,使霍乱迅速得到控制以至消灭。1952年天津市发生最后一例病人,我国即再无霍乱发现。 &&& 天花:在旧社会,天花年年发生,每隔几年就大流行一次。卫生部在1950年提出防治天花,为全社会人民免费种痘。全国卫生人员根据人口登记册种痘,接种率达90%以上。同时加强了对天花病人的管理和报告,发现病人立即隔离、护理和治疗、消毒、加强了监测。并通过强化免疫,在西南边境地区建立了广阔的国境免疫带,防止天花传入。自1961年以后,天花在我国已经停止传播。我国最后1例天花病人发生在云南西盟县。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派员来我国调查后确认:天花曾是中国严重流行的疾病,但近20年来确实已无天花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于1979年宣布,1977年全球已消灭天花。我国比全球消灭天花时间提前16年。&&& 鼠疫:在解放区,从1948年开始,即大力开展鼠疫防治运动。1949年10月在原察哈尔省北部的宝康、内蒙古正白旗和张家口地区发生鼠疫流行。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立即组成以董必武为主任委员的中央防疫委员会,派出中央防疫总队和地方防疫队共1000余人,奔赴疫区紧急防治,开展了群众性的灭鼠灭蚤运动,疫情于11月中旬得到控制。1950年广东雷州半岛和福建16个县也发生流行,发动军民开展群众性的防疫运动,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以后很长时间,鼠疫年发病人数徘徊在10-30例之间,始终处于散在发生状态。&&& 黑热病:本世纪初,在我国的山东、安徽、河南、新疆等地,陆续发现有黑热病的严重流行。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在上述病区和黄河两岸病流行区,组建了黑热病防治研究所,防治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自年,全国共治疗黑热病人63万余人,同时扑杀病犬,用药物杀灭白蛉。至1958年大部分流行区已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年患病率在0.49/10万~0.16/10万之间。只有个别病例散在发生。&一个个传染性流行病相继被消灭,这在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也是社会制度的胜利,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在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条件下和较短的时期内成功地控制住或消灭掉很多曾肆虐人类几千年的瘟疫。我们应该为此而自豪。日,毛泽东在读6月30日《人民日报》,看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诗作:《七律二首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回顾历史上的瘟疫,并不只是对人类所经历的这些苦难、灾祸表示同情和喟叹,而是从中得到历史的启示。人类是在不断与瘟疫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即便是最可怕的瘟疫也没能摧毁人类,在与瘟疫的斗争中,最终的胜利永远属于人类。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瘟疫面前畏惧退缩。然而,往昔的胜利终归属于过去,我们同样没有理由对未来出现的瘟疫,采取任何轻视、怠慢的态度。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人类还会遭遇新的瘟疫,我们应该为随时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法国作家加缪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鼠疫》中警告说:“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但愿这只是文学的虚构,但愿我们与瘟疫之间的历史就此止步,可历史毕竟是历史。&
馆藏&357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乌干达病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