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和P9间纠结了很久,结果对联想并购ibm 结果moto z长

华为P9和Moto Z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华为P9和Moto Z有什么区别
com/zhidao/pic/item/c83d70cf3bc79f3dc4b4acfdb2a1cd.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这个是Moto Z与华为P9基本对比情况,你可以看下<a href="http://e.hiphotos.jpg" esrc="http.baidu.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76f88bfe7b8dae2f8561d42f/c83d70cf3bc79f3dc4b4acfdb2a1cd://e.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be4ebce5fb5/c83d70cf3bc79f3dc4b4acfdb2a1cd://e
采纳率:91%
供参考对比,像素密度高达540 PPI。摄像头方面采用的是1300万后置摄像头和500万前置摄像头的组合,电池容量为2600mAh以下是MOTO Z手机的主要介绍.5英寸QHD()OLED 显示屏:MOTO Z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20 处理器。存储方面采用4GB RAM+64GB ROM的组合,配备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华为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老兵的新征程 —— MOTO Z及Mods体验丨数字尾巴
MOTO Z国内发售当天,我到联想的网上商城,下单后犹豫半天,最终没有付款。对我而言这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旗舰手机,旗舰级别的硬件和模块化设计,手机加后盖加电池的¥4399套装,无论实用性和价格我都还算满意,却最终没有改变我S7加iPhone 6的组合。如果家里四个老人不是已经用上了S6和三部iPhone,我倒是很有可能把手上的一部给到他们,自己入手MOTO Z。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Note 7和iPhone 7国内发售的时候,我都经受了诱惑,终究没有付款——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纠结。智能手机日趋成熟、创新放缓,市场大规模普及、逐渐饱和,用户的换机频率越来越低了。
虽然没入手,但仍然关注MOTO Z的评测和口碑,打算以后搞一台当备机。令人恼火的是,网络上各种利益相关的评测和水军喷子们都不能让人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刚好看到尾巴大叔在朋友圈秀MOTO Z,于是把整套模块要过来玩了两周,这篇文章是我把它当成主力机,与S7和iPhone 6对比后的体验报告。
先说一下对MOTO Z的个人评价:外观设计有特色也有瑕疵,国行的乐桌面与外观不协调指纹键的外观、位置、功能最初有些别扭,但稍加熟悉便得心应手流畅度好,平滑度略逊于S7,但内存管理和发热控制好于S7拍照对比S7,无特别惊喜,也没有太过失望电池续航令人惊喜,好于S7MOTO Mods很巧妙易用,适合不同场合需求,模块化的方案仍有改进空间。
MOTO Z的基本功
虽说MOTO 主打模块化,但只有手机本身的体验足够优秀、得到市场认可,附加模块才有意义——手机卖得多,模块才会卖得好,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大。下面根据实际体验一一阐述MOTO Z各方面的表现。
5.2mm的超薄机身很吸引眼球,5.5寸屏幕做到136g的重量很牛掰。
(以下图片中的MOTO Z均使用自定义的图标界面,非默认界面)
20:00 上传
边框的金色有些普通,表面处理不够高档。
20:00 上传
整体而言MOTO Z的设计偏于阳刚,背面更具辨识度和品质感,金属触点更显Geek风。
20:00 上传
20:00 上传
正面的指纹键位置太靠下,与屏幕间强行插入Logo的做法令人不爽。
20:00 上传
这个7x7mm的方形指纹键,其实比直径9mm的iPhone Home键的有效面积(约6.4x6.4mm的方形)更大,识别速度和抗污能力比iPhone更好,但就是显得小气,有种大脸小嘴的违和感。
听筒(也是外放扬声器)部位凸起,与凸起的指纹键一起,在朝下放置时保护屏幕。这是MOTO坚持了几代的细节设计,只是听筒的凹陷处容易积灰、难清洁。
20:00 上传
MOTO Z出于模块配合的需要,背部与侧面没有平滑过渡,超薄的机身加上锐利的边线很硌手,国内发售时把“摩范”后盖作为标配很有必要。在日常使用时我都会加一个后盖,手感改善很多。
20:00 上传
所以我使用的起码是一部厚7.4mm、重160g的MOTO Z,但即使这样,比起其他5.5寸屏手机也足够轻巧。我个人很喜欢木质后盖,iPhone 5时期就喜欢在其背部贴一块檀木皮,iPhone 6的套子也有一块斑马木,MOTO Z的多样化后盖深得我心。
按照MOTO Z的使用过程,我将其交互可以分为唤醒(激活)、解锁、操作三个部分。
MOTO可能是最重视“唤醒”交互的品牌。从2013年第一代MOTO X开始就有语音唤醒和手势亮屏(拿起或掏出手机即亮屏)这两个特色功能,即Touchless Control。第二代MOTO X开始“升级”了手势亮屏,在正面左、右下角加入两个红外感应器,只要伸手靠近手机就会触发“Moto显示”(局部点亮屏幕显示重要信息)。这又一个技术导向的Geek设计。MOTO Z继承了这两只“眼睛”,在白色款上很扎眼,我拿的黑色主打款基本看不见。
20:00 上传
语音唤醒沿用前作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在足够安静的房间录入一段启动语音,就可以在任何界面说出这段话,激活MOTO语音。对比苹果和Google,MOTO 语音的功能不算强大,而且要按照语言套路来操纵手机,使用场合有限,缺乏用户黏性。就我看来,目前所有的语音助手都没有到达智能助手的程度,反而要用户去琢磨、去伺候才能工作。Pixel上的Google Assistant在人工智能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要以个人所有的隐私为代价,去他的。
此外,MOTO Z继承了前作的翻转静音、拿起停止响铃、甩动启动拍摄、用力切两次打开手电筒等手势交互,非常方便。
MOTO终于把指纹键放到了正面。这个固定的实体键用于解锁、息屏、快捷支付、支付密码,手指轻触即可使用。以我为例,息屏状态双手拇指按上去迅速解锁,而用左手食指按上去解锁后进入支付宝扫码页面,比Samsung pay的支付宝“快捷支付”更快捷。
20:00 上传
在亮屏状态,人体任意部位轻触Home键一小会,屏幕关闭。这样的交互逻辑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使用几天后变得很自然,视觉上过于靠下的指纹键也没有造成什么不便。不得不说人的适应性确实很强,习惯的形成也不会太难,甚至偶尔用回S7的实体指纹键还有些别扭。
亮屏进入乐桌面,这是联想为国行换上的新装,鲜艳活泼,很适合ZUK——MOTO Z的外形分明是走酷帅路线,设置界面也是原生Android风格,这样的组合并不协调。
20:00 上传
还好系统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度。不需要刷机,NOVA Launcher配合各种现成的或自制的主题,可以任意改变主界面的风格。我个人不喜欢Android的大块Widget和留白,图标看着顺眼又能快速选中App才是所爱。
20:00 上传
MOTO Z 5.5寸的2K OLED屏幕显示细腻,色彩艳丽,离让人垂涎欲滴只差一步。与S7对比,发色略微清淡、黑色不够彻底、强光下同样不够清楚。
20:00 上传
很不喜欢屏幕底部的虚拟按键。我一向认为,智能手机界面的控件应该在需要时才出现,不需要时隐藏,甚至不出现在屏幕上。可MOTO Z硕大的虚拟按键只有某些App的某些界面会自动隐藏,大部分情形下都无耻地占用了底部空间。ZUK的U-Touch能够自定义指纹手势,无需虚拟按键,相比乐桌面更值得联想采用。或者如小米Mix一样的可隐藏虚拟按键也能接受。
总的来说,解锁后的MOTO Z就是一部典型的Android手机,除了从屏幕底部上划变成4寸屏幕的单手操作模式以外,与其它手机并没有太大差别,因为我会把它们搞成一个模样(比如下面的S7)。
20:00 上传
以上的交互场景综合起来,形成了Android基础之上具有MOTO特色的体验,稍加适应之后,使用MOTO Z会感觉得心应手。
MOTO Z的硬件属于主流旗舰配置,降频的骁龙820对实际使用影响不明显。在MOTO Z上安装所有与S7相同的App,使用时都足够流畅。运行同一App进行对比,S7略微跟手、平滑一些。之所以给芯片降频,我猜测是为了减少发热、提升续航。
开头说过电池续航有惊喜,MOTO Z 2600mAh的容量比S7的3000mAh少,续航却更优秀。MOTO Z作为主力机使用期间,相比S7在中午、下班相同的时间点剩余电量要多近20%,一般晚上9点才会提示电量低于15%、需要充电。如果临时外出一天没法充电,我拿着MOTO Z不会焦躁不安。
充电方面,官方数据是MOTO的涡轮快充只需不到80分钟就可以从零充满,实际我顶多撑到剩余10%就会充电,充满耗时1小时多点。缺乏无线充电对我而言问题不大,有了更好。
MOTO Z后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1.8光圈,单位像素1.12μm,光学防抖、激光对焦,双色温LED闪光灯。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2.2光圈,单位像素1.4μm,带有闪光灯。
说到拍照,我个人是拍妻党和验毒党,拍媳妇用佳能6D配适马35mm/1.4的定焦头,用到手机的场合就是拍食品、拍物品和记录事件。个人就实际拍照体验来看,MOTO Z相机对焦迅速、操作简洁,但画质历来不是MOTO的强项,单独看还可以,与S7一对比,在色彩还原、宽容度、近景虚化、弱光拍摄等各方面均有差距。有对比样张为凭,前为MOTO Z,后为S7。
20:00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一句话总结MOTO Z的相机:在旗舰机型中没有优势。
MOTO Z取消3.5耳机孔给我造成了一些麻烦,跟其他听歌设备切换的时候有点乱。
个人对音质的要求是白开以上、发烧未满,随身耳机是森海塞尔的IE80,搭配S7或索尼A15播放器使用。S7、iPhone 6的音质实在不能让人满意,而MOTO Z通过USB-C到3.5mm转接线连接IE80,推力比S7大,重音、解析力略好,调校的风格偏低音,仍然不算出色。
20:01 上传
不久前入手了一个B&O Hi-Fi模块(原配LG G5,也可以用作其他手机和电脑的外置声卡),通过转接线连接S7和IE80之后,推力、声场、解析力、低音弹性等等都有明显提升,音质比更贵的索尼A15还要出色。
20:01 上传
B&O这款Hi-Fi模块,是MOTO Z、iPhone 7这些取消3.5mm耳机的智能手机最需要的配件。正因为买了这个Hi-Fi模块,我计划到马云家再搞一台G5,毕竟白菜价了。
尝试加一个USB-C转接口再连接到MOTO Z,发现B&O模块无法使用。或许双头USB-C的连接线可用,没有折腾。
20:01 上传
好音乐能感染心灵,好音质能震撼神经。感受过朋友家的Hi-Fi音响,每首熟悉的歌曲都成倍放大感染力,听了几首之后甚至生出知足之念——兴致已尽,人应惜福,贪心折寿。其实是我害怕追求音质的门槛拔得过高,,由奢入俭难。
我这个轻度发烧友,在B&O Hi-Fi模块上听到了手机上最优秀的音质,导致现在用S7或者iPhone直接耳机听音乐,简直不能忍。同样道理,很多真正享受iOS优点的人,很难换用Android手机,反而亦然;习惯了大屏幕的用户,再也回不到小屏幕。
20:01 上传
MOTO有什么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丽音通话技术独步天下,可是手机早已不仅仅是移动电话。不跟随的设计?跌不坏的屏幕?有灵性的交互?还是仍存的一丝格调?看到MOTO Z,我觉得有可能是“啪嗒”的那一下。
MOTO Z的外挂——MOTO Mods
Google出售MOTO时,留下了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ducts,先进技术和产品)团队,继续开发一些前瞻性的技术项目,比如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因此有人怀疑MOTO是否还能产出创新的产品,其实不然。MOTO具有硬件创新的基因,剥离概念性的ATAP并没有限制MOTO在实际产品中的硬件创新,反而更适合联想。全模块化组合的Project Ara不久前宣告失败,而局部模块化的MOTO Z已经到消费者手里了。
当我把MOTO Z和一堆Mod模块拿到部门的时候,设计师们全都骚动了,不亦乐乎地吐槽外观、体验手感,尝试音箱、投影、摄影模块。最过分的还有人拿着哈苏模块合影,发到朋友圈装B。模块比手机更受欢迎,这是好事还是悲哀?其实上,真正吸引这帮家伙的是它提供的模块化方案,以及这套方案带来的设计思考。
MOTO正在构建一个模块化平台,联合知名专业品牌、吸引更多第三方开发不同模块,增强或扩展某一功能。啪嗒一下,智能手机变身为音箱、相机、投影仪……
20:01 上传
智能手机的繁荣促进了很多硬件的小型化,但体积始终限制着部件性能。比如手机相机仍然无法媲美卡片机、续航总是蛋疼、手机扬声器的外放效果总是不如人意(M8也不行),等等。MOTO的解决方法是以时间换空间。平常使用时MOTO Z轻薄便携,在拍照、聚会、演示等特定场景使用时,给手机附加模块变身“专业”设备,虽然增大体积却有利于使用。使用之后取下模块,仍然是一部轻薄便携的手机。
模块化手机不是新概念,但也没有足够成熟的方案和成功的案例。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模块化可分为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手机各部件都是模块,可自由选择不同性能、价格的模块组成一部完整的手机。Fairphone 2和Project Ara属于这个方向。
2015年发布的Fairphone 2号称全球首部模块化手机,能够拆开外壳,像PC一样更换内部器件。
20:01 上传
而Project Ara将各部分硬件做成有壳体的模块,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拼接、更换。
20:01 上传
第二个方向:给一部完整的手机外接模块,增强手机某方面的性能或增加某些功能。LG G5和MOTO Z都是这个方向,在旗舰配置的手机上设计接口,联合一些高大上的品牌制造模块。在模块化连接方案上,MOTO Z比LG G5做得更好。
首先要赞赏MOTO Z的背部叠加方式,比G5不能热插拔的下巴模块更合理、更易用。“磁性吸附+触点连接”,需要时啪嗒一下变身,不需要了就抠下来,效率和自由度非常高。手上几个模块的磁性吸附很牢固,但除了电源模块以外都有很轻微的松动(不影响使用),需要Mod厂商更好地控制制造公差。
其次对MOTO Z后部的设计提出质疑,既然要做模块化,为何把后置相机部分做得如此巨大、位置如此任性?不说把摄像头做平,起码要面积小一些、位置靠近边缘一些,以给模块提供更大的设计自由度。看看下图就知道被相机侵占的空间有多浪费。
20:01 上传
MOTO先期与知名品牌合作,一共提供五款Mods。根据实际体验评价一下现有Mod模块的实际表现。
1)“摩范”装饰后盖改善了边缘硌手和后置相机凸起的问题,提供了多样化的装饰效果,实际就是手机壳的作用。官方的原木和真皮都很赞,¥129的售价也算合理。不过我拿到的两个后盖似乎都不是MOTO出品(没有M字logo),塑料的质感不如实木或真皮。“摩范”后盖是MOTO Z必备的Mod,改善手感的同时表现使用者的个性。
20:01 上传
2)“摩电”INCIPIO offGRID电源模块提供了标称18小时的额外续航力,吸附在背部与手机浑然一体,比用充电宝连一根充电线更方便,尤其是不带包出门的时候。可惜后置相机占用了宝贵的长度空间,导致这款摩电2220mAh的容量比手机内置2600mAh少,但其6.2mm的厚度比手机5.2mm还厚1mm,而且还不能单独充电——电源模块本可以做得更好。但这样的参数和¥499的售价也比iPhone的官方充电壳更好,据说后续还会有无线充电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同样很有入手价值。
20:01 上传
3)“摩音”JBL扬声器模块提供了立体声外放(一对3W喇叭),并给手机额外增加标称10小时续航力。相比手机外放,音量洪大、音质提升明显,一体式支架方便放置、观看、操作,适合小聚或出游时增加气氛。在没有音响的家里听音乐、看视频也可以,JBL模块的声音层次感不够,毕竟只是¥699的小音响。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JBL模块的外观设计被那帮设计师批评了,肥厚的边缘、巨大的凹洞、不对称的造型——MOTO Z后置相机来背这个锅吧。
4)“魔影”投影模块把随身投影的技术切实带到身边,相比几年前三星一款集成式的投影手机更出色,感觉非常酷。这款魔影提供854x480的分辨率(480P)、50流明亮度、400:1对比度、最大可放映70寸的画面,使用时会根据手机的角度自动矫正(-40°~40°范围),1100mAh的内置电池可坚持60分钟。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在环境昏暗、投影面积在30寸左右,在桌面前观看的实际效果可以勉强接受;把座位往后调整,在大概三米的位置观看50寸左右的画面,也可以接受。
20:01 上传
开始体验魔影模块的时候恰逢锤子M1发布,发现用它看在线直播真的很爽。尝试了各种姿势,甚至投影到天花板上躺着看。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在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场合,比如一帮朋友聚到一起看球、看发布会直播会很好玩。在没有投影仪的会议、向客户展示方案之时,也有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潮人的玩具和应急工具,适合不差钱的数码产品爱好者。
5)“摩眼”哈苏摄影模块是最吸睛的一款Mod。摄影是智能手机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几乎每一个品牌的旗舰都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包括三星S7的“夜视仪”,华为P9、LG G5和iPhone 7 Plus的双摄像头,Vivo X7的“1600万柔光自拍”,“拍照更清晰”的Oppo R9s等等。MOTO Z外接摄影模块打破了手机轻薄化与影像器件体积的矛盾,是超越市面所有手机相机的一个良机。这次MOTO居然拉拢到高贵的哈苏给自己制造一款¥2299的外置相机,这样的合作比在手机打上一个莱卡logo更值得期待,比$599的DxO One(iPhone外置相机配件)更有逼格。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拿到MOTO Z之前,我对哈苏摄影模块的期待是这样:画质大大超越手机,便携性大大优于单反。实际表现?后者没问题,前者跌眼镜。
哈苏摄影模块加上MOTO Z,尺寸和重量(约280g)自然优于单反,妹子们使用也没有压力。
20:01 上传
画质方面,本来哈苏高端产品的质素无需多言,而这款贴上其Logo的摄影模块,却令人大失所望。对比MOTO Z自身相机和S7相机,哈苏摄影模块的画质谈不上有什么优势。在我常用的几个场景中,哈苏模块拍出的照片颜色浅淡(难道这就是德味),景深效果不够,夜拍噪点多,唯一占优的是多了10倍光学变焦。看图感受一下吧。
食物1,前为哈苏,后为S7。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食物2,前为哈苏,后为S7。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食物3,前为哈苏,后为MOTO Z。
20:01 上传
20:01 上传
风景,前为哈苏,后为S7。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夜景1,前为哈苏,后为MOTO Z。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夜景2,前为哈苏,后为MOTO Z。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再拿哈苏模块与我的佳能6D对比,参数和价格的差距摆在那里,画质的差距自然明显。以下对比样张前为哈苏,后为6D。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20:02 上传
(最后一个场景太阳已下山,环境已经有些昏暗。)
哈苏摄影模块本应是着墨最多的一款Mod,我在对比了几个场景之后就没有了探索的兴趣,评价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逼格很高的普通卡片机。MOTO Z在最有可能出挑的地方,被队友挖了一个坑。
6)更多Mods?官方精心命名的五类模块覆盖了常用的需求,摩范、摩电需要依靠手机本身卖得好才能多样化,属于基本模块;而摩音、摩影、摩眼这些模块有能力重新定义手机、让手机卖得更好,应归属为战略配件。当前MOTO Z缺失了与高品质耳机配合的Hi-Fi模块,投影模块的可用性仍需加强,更缺乏画质超越手机的相机模块——这些都是战略模块啊!
此外,模块化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供挖掘,比如智能家居模块?健康检测模块?专业运动模块?虚拟现实模块?模块化与当前科技发展的方向结合,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MOTO表示,现有的Mods也适用于未来的新手机。手机换新而模块沿用,这个做法很聪明,对Mods开发者和购买者都有利,只是给MOTO自己的手机设计加上了一道桎梏。首先如前所述,手机背部的相机部分太影响模块的设计,难道不应该改进一下?其次,手机的外轮廓不能变,背部摄像头凸包的直径不能变(最大的问题),磁铁部位的钢铁材质不能变, 16个触点、长条金属极片和对位孔不能变,那么设计师的发挥空间还有多少?后续机型的外观还有多少惊喜? MOTO X的弧形背部延续了好几代,Z会不会比X更雷同?我恶趣味地揣测一下,MOTO的首席设计师Jim Wicks会不会就是因为没得玩了才离职?开玩笑的。带着锁链跳舞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锁链越重,越考验功力,MOTO的设计师有这个能力。
模块化的未来?
更进一步思考模块化,我有一些想法。
近十年前,iPhone开创了App store,通过软件生态圈让手机变为各种不够专业却很易用的工具,设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MOTO试图打造硬件生态圈,把手机变为各种“专业”设备。这十年里,快速发展的硬件加上极大丰富的App,帮助智能手机侵占了PDA 、MP3播放器、卡片相机、导航仪、游戏掌机等等专业市场的极大份额;MOTO给智能手机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乐观地说,MOTO提供了一个传统专业厂商与智能手机共赢的机遇,甚至有可能挽救一些被智能手机侵蚀的厂商。从这个角度考虑,MOTO应该首先联合那些有出色的技术但经营状况不佳的厂商,而不是专业小众到手机无法威胁、对模块化没有真正热情的品牌。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站在科技前沿、需要落地或扩张的创新企业同样值得联合,甚至更有必要。
另一方面,如果模块化出现在智能手机初期,在手机本身续航、音质、拍摄等性能孱弱的时候,存在的意义会更重要;可是那时候的专业厂商又未必看得起智能手机,未必愿意合作。在智能手机各项性能越发强悍而又养成了用户使用习惯的今天,要改变竞争格局谈何容易。
MOTO的模块化要成为Game changer,大致要分三步走,每一步都是关键:
1. 有一款或几款明星机型,形成热销,从而建立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假如手机本身不给力,想靠一两款有特色的模块来拉动销售,不太现实。用户基数是吸引他人制造模块的前提;
2. 联合或鼓励推出更多高质素、好口碑而不仅是带着某个Logo的模块,树立榜样,同时起到部分促进手机销售的作用。你看App Store初期苹果每次都在发布会推介优秀的App、晒支票,不断增强开发者信心。不少用户也被一些App吸引,促进了iPhone的销售;
3. 吸引到大量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厂商加入,共同繁荣模块化生态圈,强力支撑手机的销售。
在现阶段,我认为模块化可以吸引眼球、教育用户,但不能挽救手机销量。
看看现实,Project Ara已逝,Fairphone 2市面鲜见,LG G5销售远不及预期,据传G6会取消模块化——这是一条无比艰难的道路,也给了MOTO单独定义模块化手机的机会。
MOTO近几年的产品不乏亮点甚至是黑科技,Google和联想也都投入大量资源开展营销,但买单的用户不够多,销量每况愈下,让人怀疑MOTO能否凭借原有团队的技术思维、专注硬件的方式重回上升轨道。如果不想带着骄傲死去,改变势在必行。从换帅、瘦身、替换国行界面等事件不难得知,联想对MOTO施加的影响一步步从渠道营销进入组织运营,再准备介入产品开发。从官方表态得知,联想移动将实施精简产品、精准营销,专注品牌和创新,暂时不注重市场份额。除非MOTO在憋其他的大招,否则Mods生态应该是这一策略的核心所在。MOTO Z的实际销量不得而知,但即使市场反应平平也希望MOTO不要改变策略,而是持续更新系统延长手机和现有模块的寿命、不断优化手机的设计、设法推出真正优秀的新模块。
Z是字母表的最后一位,MOTO今年的旗舰以Z为名,是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终结还是预告了全新的开始?希望这位移动通信的开拓者和不死老兵,还有勇气和智慧开启一段新征程,尽管只能看到朦胧的远方。
快给朋友分享吧!
请先登录再评论...网红脸时代的一股清流 Moto Z国内上手体验|Moto|超薄机身|指纹识别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网红脸时代的一股清流 Moto Z国内上手体验
  本来自钨丝科技
  前段时间灯泡菌在朋友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当几台国内各品牌近期刚发布的手机叠放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不是手机骨灰级发烧友,全认对的几率几乎为0,而手机圈撞“网红脸”想必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而当我对国内手机几乎快要失望的时候,一股清流涌入灯泡菌的视线,而这股清流就是即将推出的Moto Z。那么这款“不一样”的手机到底特别在哪里?一周体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给你。
  特别到有些惊艳
  其实刚刚拿到Moto Z的时候,并没有给我带来惊艳的感觉,要非要说惊艳的话,莫过于5.2mm的金属机身,这要比市面上任何一部手机都要薄的多,拿在手里的感觉非常轻。要知道,这个厚度仅仅比Type-C接口厚一点点。
  但过薄的机身也有缺憾,比如Moto Z并没有配备传统耳机接口,想听歌的话目前只有三种方法,第一是使用蓝牙耳机、第二是使用自带的转接口、第三是赶潮流买个支持Type-C接口的耳机。
  另外,Moto Z的摄像头也是突出的,并且是一块面积不小的突出,并且闪光灯也集成在突出的摄像头上,让Moto Z变成一个看起来非常特别的手机。虽然Moto Z的摄像头这么大,但其实并不影响握持的手感,“瘦子”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背后的摄像头之外,最令人注意的莫过于机身正下方的方形奇特指纹传感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小方块并没有home键的功能,而Android特有的 三大按钮都集成在了屏幕里。当然了,小方块也并不是仅有一个功能,在亮屏状态下把手指放在上面2秒,屏幕便能熄灭。在实际的测试当中,指纹识别非常灵敏。
  Moto Z的扬声器并没有放置在常见的机身下方,而是放在了听筒的位置,声音效果中规中矩,没有惊艳但也丝毫不逊色,不过使用外放时声音直达面门的感觉多少有些异样感。
  这或许正是我想要的Moto
  说到Moto一定少不了当年的“刀锋”,超薄的设计简直领先了其它手机好几个时代,而这次的Moto Z超薄的设计有如回到当年“刀锋”的感觉。
  除了保留下来极致的外观之外,Moto Z最让我喜爱的应该就是“Moto 显示”了,它能让手机在无需唤醒屏幕的状态下显示通知信息,当我轻触对应的图标即可显示更多详细内容,而这一切都是在微光模式下进行的,无须再经过解锁- 查看-锁屏操作,这对于经常有消息轰炸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福音。
  既然作为Android机型,我们仍然要老生长谈一下这款机型的硬件配置。Moto Z用上了主流的5.5英寸AMOLED大屏幕,分辨率直达2K,搭载了骁龙820处理器和4GB的运行内存。在相机配置上,Moto Z厚道地使用了1300W像素+500W像素的组合,并且前后都配置了闪光灯。至于电池,Moto Z的容量为2600mAh,好在支持涡轮快充。
  其实对于硬件配置已经过剩的Android阵营来说,选择高端旗舰机型已经根本不用在乎是什么配置了,肯定不会差。而在实际的体验中也的确如此,无论是 同时处理多种程序还是玩大型游戏,Moto Z并不会给人带来吃力的感觉,只不过,过薄的机身带来了续航的短板,但好在Moto还有杀手锏。
  超乎想象的模块化
  其实Moto Z除了与众不同的“刀锋”外形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Moto Mods。它的概念和我们看到的Project Ara或LG G5差不多,不同的配件赋予了手机不同的功能,但真的要说哪儿不一样,应该是Moto Mods更具科技感和品质感。
(图片来自The Verge)
  来自谷歌的Project Ara充满了科技感,想要什么配置都能通过不用的模块来实现,但这么科技感的产品显然并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来自韩国的LG G5同样为模块化手机,通过拆卸底部的模块让手机获得更多功能,但给人感觉更多的是噱头而不是实用。
  Moto Mods有扬声器、投影仪、外接电池、摄像机等4种模块可选,功能正如你所想到的那样:让Moto Z获得更优质的声音、1小时不间断的出色的投影功能、2200mAh容量的电池带来更持久的续航能力、哈苏认证镜头带来更专业的拍照实力。而这些配件仅需 啪嗒一声吸附到Moto Z的背壳上即可,不需要复杂设置,也不需要各种连接,就像吃饭那么简单。
(图片来自The Verge)
  我们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手机?
  其实在使用了一周Moto Z之后,其实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手机?
  不可置否的是,我们固然需要一台功能强大的手机,有着不俗的外观、稳定清晰的语音功能、极速强大的上网功能、无卡顿兼容性强的系统、直逼单反的拍照性能,以及我们能所希望的一切。
  当然我们都清楚,满足所有要求的手机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存在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些极致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为这些功能而花费的金钱在不知觉 中就浪费了。在我看来,手机的模块化设计或许将是未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合理解决方式,而在平衡科技性和实用性上,Moto Z这次显然走在了前面。
  不过,Moto Z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毕竟4299元的售价并不是一般用户能够承受的,即便是买了手机,售价并不算亲民的Mods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及。但买手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以需求为先, 当你真正离不开一项功能又希望它能随身携带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贵吗?
  至少,哈苏认证的镜头已经足够让我产生购买的冲动!
有网友在苹果香港官网配件页面发现新款iPhone的型号名称。
这里面真是隐藏太多剧透消息,传这就是iPhone 7包装盒。
继小米之后,魅族也开始涉猎“超大屏手机”领域。
中国并没有采用问题供应商提供的电池,所以正常发售。
参考价格2599元
性价比略低
参考价格1299元
YunOS操作系统
参考价格5988元
配有手写笔
参考价格2299元
2K分辨率大屏
麒麟955处理器
大容量电池
设计风格没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并购ibm 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