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战攻城中,狙击手幽灵战士攻略和坦克手,二八基佬要做哪一个

巷战究竟有多残酷?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巷战,那就是“残酷”。在一场高强度的巷战过后,交战双方都付出高昂代价,却难说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在二战中,欧洲战场有多达40%的战斗属于巷战。与野战不同,巷战战场被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分割开来,侦察与火力都被局促在小范围内,错综复杂的街道、若隐若现的敌人、突如其来的子弹……这一切都使得巷战充满了未知因素,各方在这种环境里对巷战战术的灵活运用则更是精彩纷呈,巷战技巧成为未来城市攻坚战中点睛之处。
东方式防御:台儿庄之战
1938年3月下旬,台儿庄大战爆发。数日后,日军突入台儿庄城,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惨烈巷战由此拉开序幕。
台儿庄巷战带有典型的东方特点。从建筑格局看,台儿庄是座平原古城,地势低洼。环城有墙,城南沿古运河而建,地形蜿蜒,这种地貌与背靠伏尔加河的斯大林格勒颇有几分相似。但与后者不同,台儿庄城内高层建筑很少,街巷密布,有的相互连通,有的则为死胡同,控制了主要街道也不能很快决定战局走向。而且,台儿庄没有欧洲大城市那样发达的地铁和供排水管网系统,战斗时也难以仓促间挖掘地道。
中国军人只能依靠“传统”的防御设施,以台儿庄大战的前奏――滕县保卫战为例,由川军122师为骨干的中国守军3000余人,在师长王铭章率领下坚守城池3天2夜(3月16至18日),最后大部壮烈牺牲。滕县建筑形制与台儿庄类似,外环城墙高10米,厚5米,外壕深5米,宽12米。城东北有座30米高的喇嘛塔,从塔顶了望,腾县内外一览无余。图为修复后的台儿庄西门城楼,可以看到城外还环有护城河。这种传统的中国设防城镇对于攻坚能力不算很强的日军来说,难免要经历一场鏖战才可能突破。
面对这种“固若金汤”的中国传统设防城镇,日军欲将其占领,首先要攻破城垣,打开突破口。川军装备虽差,所幸战前收到一车皮弹药,每个士兵分得1箱手榴弹(50枚)。事实证明,手榴弹真是攻防兼备的巷战利器――16日上午,日军用上万发炮弹轰开滕县东南角后,1天内连续发动6次连排级冲锋,但每回都被川军手榴弹揍得哭爹叫娘。由于大队日军拥挤在狭窄的突破口和街巷间,川军用200至300枚手榴弹,就能杀伤三五十名敌人。结果,日军打了1天,报销至少1个中队(日军战报伤亡148人),也没能攻进滕县。
17日,日军出动3万精锐,在20余架飞机、70多门大炮、近50辆坦克掩护下再次猛攻滕县。截至下午17时,日军占领西、南2面城墙,王铭章命各部与敌巷战。在东关,川军先用集束手榴弹击毁2辆日军坦克,然后举起大刀与敌白刃格斗。在西门附近,王铭章及其随从遭日军机枪扫射,为国捐躯。此后,川军余部三四百人仍与敌彻夜激战,直到18日中午还在逐屋争夺,最后全部牺牲。此役中,中国守军3000官兵殉难,日军死伤也高达2000余人。战后日军总结教训称,川军依托稠密民居顽强抵抗,使其难以接近内城。好不容易靠近外壕,却因缺乏工兵架桥器材而受阻。攻进城后,又遭川军侧射火力和大量手榴弹压制,导致己方伤亡惨重,士气受挫。
大体上看,日军进攻台儿庄,大体方向是自北向南,突破城垣后,朝着古运河一线攻击前进,而中国军队则从南城出击,以攻为守。台儿庄巷战之所以惨烈,首要原因就在于交战双方均奉行攻势战术,一步不让,寸土必争。
从地图上看,双方发生巷战的主要区域,呈不规则的倒凸字形,南北长不过600米,东西宽约350米,最窄处只有100多米,战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在如此狭小地带,中日两军经常一墙之隔。为了争一间房子,双方要伤亡几十人,为了占领一条小巷,就可能拿一两个连,甚至一两个营死拼。31师师长池峰城曾这样描述台儿庄巷战:“争夺战起,敌用全力进攻,我以全力抵抗。处处包围,节节切断,大包围中有小包围,横截断中有竖截断,白刃肉搏壮烈牺牲。”
双方进攻过程中为减少伤亡,普遍采取穿墙战术,将部队编成突击小组,各小组尽量在院落间与房屋内突进,避免走巷道暴露在敌火力打击下。中国北方地区砖墙厚度一般只有200至370毫米,且多用黏土砌就,很容易凿穿,故双方往往占领一间房屋,就立即在墙上打洞或者干脆推倒以向敌人方面突进。
两军同时挖洞,经常挖着挖着就撞上了,遂互相回敬以子弹、手雷,或干脆抱在一起拳脚相加。听见敌人打洞,机智的中国官兵会爬上屋顶,掏洞向下扔手榴弹,24式手榴弹的100克TNT在十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凌空爆炸,日军尽数毙命。
日军也是狠角色,其在对付中方隐蔽在废墟中的火力点时,常使用短促突击战术――先使用掷弹筒进行火力压制。
日军掷弹筒是一种超轻型迫击炮,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至300米,射速每分钟30发,杀伤半径5米左右,威力相当于2颗手榴弹,由于可以曲射,对躲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目标杀伤效果较好。火力压制的同时,在机枪掩护下,日本步兵会端起刺刀快速冲锋,冲到30米左右再投掷手雷,争取一举突入中国军队防御点,用白刃解决战斗。
面对凶残日军,中国军队则报之以大刀冲锋。日晚,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区域,中国军队为夺回阵地,组织多批敢死队手持大刀冲向日军阵地。在夜间贴身肉搏战中,日军根本不是中国勇士的对手。
日军30式刺刀刃长40厘米,不及中国大刀90厘米的一半,其刀锷厚度也只有8毫米,面对势大力沉、利于劈砍的大刀片,日军叫苦不迭。此外,日军刺刀插在步枪上,加起来总长超过160厘米,在狭窄的街巷中只能进行刺杀动作,而中国军队的大刀则能恣意挥舞,砍瓜切菜。经过一夜血战,黎明时战场形势逆转,中国军队夺回失地。
“小斯大林格勒战役”
在高层或废墟中隐藏火力是西方巷战防御的惯用手段。1943年12月,在意大利港口城市奥托纳,隶属英军的加拿大第2步兵旅与防守的1个德国空降营爆发激战,这是盟军在二战中首次尝到巷战的厉害。
由于德军工程兵事先对市区建筑进行爆破,堆积如山的瓦砾使加军坦克和步兵寸步难行,而试图攀越这些路障又会将自己暴露在位于3楼或4楼严阵以待的德军机枪射界之内,废墟中也可能藏有德军火力点。
加军甚至发现,德军颇费周折地将88毫米高炮搬上楼用于反坦克作战。德军88炮本是对空武器,但其使用穿甲弹时可击穿1830米外60度倾斜的86毫米匀质装甲。与此同时,巷战中坦克炮由于俯仰角的原因,只有射击距离大于目标所处位置高度的3倍时才能射击。换言之,如果德军88炮位于16米高的4楼,那么加军的M3坦克只有据目标50米开外才可能还手。但问题在于,巷战中90%以上的目标都在50米以内,M3坦克可怜的40毫米装甲在这么近的距离吃上一发88炮弹,只能是来一辆报废一辆,而且还窝囊得毫无还手之力。
坦克遭狂虐的同时,加军士兵也一度被德军MG34机枪打得损失惨重。不过,加军还算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开始采取低位姿势快速翻越矮墙,以免成为敌方射击目标。在通过拐角时,首先卧倒观察,确认没有危险再迅速起身通过。平均身高超过1米77的加军士兵艰难地匍匐通过窗口,以确保不被窗后隐藏的德军发现,如果是通过地下室窗口,他们就直接跳过去。
通过街道时,加军以班组为单位,兵分2路,一组在地面搜索,另一组则在建筑物高层交替掩护前进。突入建筑物时,先由一名士兵靠墙侧身向屋内投入手雷,并守在门口警戒,其余人则在爆炸结束后2秒内迅速突入扫荡残余敌军。在走楼梯搜索时,加军士兵们以楼梯为掩护向拐角投弹,爆炸后利用烟雾掩护向上突击。在占领敌方阵地后,加军会迅速布置兵力,修复工事,以此作为下一步进攻和防御的依托。这些战术要领大大减少了伤亡,但加军还是损失了2339人,足见巷战之残酷,而奥托纳之战也被西方称作“小斯大林格勒战役”。
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1945年春,苏联向德国发起了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役是整个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规模远大于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的巷战进攻战术也可圈可点。在攻克柏林的战斗中,为消灭城中负隅顽抗的德军,崇尚“大炮兵主义”的红军将重达46吨的“红色重锤”――JS-2“斯大林”重型坦克和203毫米的B-4自行榴弹炮直接开上街头。这些大家伙在百米内对目标平射“点名”,如果需要远距离支援,B-4还可抬高炮管实施曲射。
理论上讲,苏军一炮过去,再坚固的工事也得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但实际上,由于不熟悉地形,尽管把城内200多万栋建筑轰了个遍,苏军也没能完全压制住废墟中的敌方火力,“客场作战”红军官兵伤亡惨重。而那些笨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经常因在破碎的路面上行动受限,躲不及暗处德军燃烧瓶和“铁拳”火箭筒的围攻,而变成了钢铁棺材。
面对德军的困兽犹斗,苏军将领朱可夫迅速改变战术,打破常规的团-营-连-排编制,而将攻城部队分散编组为大批强击群。其战术要点为――进攻发起后,强击群首先派出由约20名老兵组成的敢死队,端着PPSh41式“波波沙”7.62毫米冲锋枪向前猛冲。在进入“波波沙”的100米有效射程后,即便苏军只有10人幸存,也能边跑边开火,在40秒内向德国守军密集倾泻700发子弹,足以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40秒跑完100米绰绰有余,到跟前再扔几颗手雷也没问题。
一旦敢死队突入敌据点,其后的苏军30人加强队就会将12.7毫米德什卡机枪、M1938重型迫击炮等武器运到新占领阵地并布雷防御。最后是50人左右的预备队随时跟上补充损失的兵力,他们中的轻机枪手、反坦克手也会抢占制高点构筑火力网。
发起攻击的遇到难啃的硬骨头,苏军火焰喷射兵就有了用武之地。ROKS-3型火焰喷射器装有10升燃油,喷射距离达35米,可以喷射6至8次。如果说枪弹是点杀伤,炮弹是面杀伤,那么这种喷火武器则堪称立体杀伤,隐蔽再好也要被无孔不入的油火引燃。苏军经常拿火焰喷射器朝着密闭的德军堡垒喷射烈焰,接下来,一群火人挣扎着跑出来变成了苏军步兵的活靶子。
除兵力阶梯配置外,各强击群还配有反坦克炮、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种混合编组战术使重武器和步兵彼此掩护,相得益彰――德国反坦克兵刚举起火箭筒,就会被警戒的苏军步兵射杀,而后者遇到敌火力拦阻,“斯大林”也会一炮摆平。
由于纳粹守军死战不退,从日突入柏林市区到4月30日攻克国会大厦,苏军拿下城区半径仅15公里的柏林竟然用了5天时间,伤亡近30万人,平均每前进400米就要激战3小时,并付出8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战前准备化解巷战残酷
从战术上讲,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最好力避巷战,但若非打不可,则应当未雨绸缪,做足准备,努力将可能遇到的“难点”逐一克服。如果大家玩过战争游戏,对笼罩在敌方阵地上的黑雾肯定不会陌生。而在巷战的特殊环境下,这种难以预测敌方动向的“战争迷雾”现象还会成倍放大,只能靠加强战前和战时情报工作来化解。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很早就派出大批特务、汉奸在各大城市、战略要地绘制地图、搜集情报,并留下特殊记号。比如当时在中国许多城镇、乡村的街头墙上都粉刷着一幅旧式军人半身像的“仁丹”广告,其实这是日本侵略军的路标。它的奥秘就在军人的那两撇八字胡上:两撇胡子都上翘说明此路畅通,胡子左角下垂说明左转不通,右角下垂说明右转不通,当胡子两角都下垂则说明是死胡同。可想而知,侵华日军利用这种特殊路标实施巷战,就能有效克服地形不熟带来的困难。
当然,随着巷战趋于白热化,这类记号很快就会被炮弹炸得无影无踪。在大多数巷战中,情报的获取是极度困难的,因为双方战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换不定,犬牙交错,情报的时效性要求严苛。而且,二战时期的通信技术还不成熟,通信设备的列装率也不高,少量电话线也随时都可能被切断。无论东西方,连排指挥官向营指挥部报告战斗情况,大多只能靠传令兵来进行情报传递,而这些传令兵很容易成为狙击手的猎物,造成战场情报的延误甚至中断。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是通信兵,他们还射杀军官、炮兵、机枪手、坦克手等高价值目标,而且枪枪毙命。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狙击手杀敌1人仅耗弹1.3发。巷战中,交战双方打的都是近战、遭遇战甚至肉搏战,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将Pak-38反坦克炮伪装成一堆破烂,但其恐怕仍难逃苏军狙击手的“点名”。
但狙击手不一样,他们躲在暗处,用射程远、精度高的狙击步枪射击,“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能给敌方造成恐慌情绪,打击敌军士气。斯大林格勒巷战中射杀德军人数超过300的苏军狙击手就达23人之多。为了解除己方恐慌情绪,德国派来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来“救场”,但这位传奇人物在与苏军狙击英雄翁瓦西里.扎伊采夫对峙4天后还是难逃一死。
事实上,苏军的作战理念还停留在一战,只重视600米以内近距离支援的狙击战术。相反,德军狙击手更擅长远距离射杀,甚至1200米外的目标也屡屡得手。但在巷战中,由于城市建筑和战火硝烟的遮挡,狙击手能够获得的最大通视距离不超过400米,导致德军和苏军狙击手的优劣势逆转。
再加上苏军发明了小组狙击战术,1人负责搜寻目标,1人负责射击,再由观瞄手掩护射击并在主射手失误时进行补射,这种密切配合在地形复杂、隐蔽条件良好的巷战环境中显然胜过单枪匹马的德军狙击手。
巷战中的后勤也是双方角力的关键。巷战本就是敌军破城之后进行的清剿作战,守军不是伤亡惨重就是弹尽粮绝,而这时他们又要面临敌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在这最艰苦卓绝的时候,后勤补给就像生命线一样,维系着一线部队的战斗力和军心士气。比如台儿庄大战前,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把青岛海军陆战队的一批军火存放在城中,后者在巷战时派上了大用场。另外,由于城南有浮桥与外界相连,后方援军得以由此进入以弥补因惨烈巷战造成的巨大人员、物资消耗。
而斯大林格勒巷战中,苏军拼死守住伏尔加河渡口,保住了身后的水上运输线,不断将有生力量和弹药补给到城内。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保卫战就得益于伏尔加河上源源不断的补给,苏军仅靠6个人就坚守了58天之久。
1942年9月初,苏军近卫13师强渡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9月底和10月初,苏军又有6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补充进来。刚刚入城的战士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只有72小时,但就是这样不计成本地“输血”才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
等到苏军反攻时,蜷缩在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范围内的30万德军则几乎补给断绝。30万人每天至少需要750吨物资。但天寒路远,封锁严密,戈林承诺每天空投的500吨物资实际上每天只运到100吨。德军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小片面包,15个人分1公斤土豆,坦克因缺少燃料不能开动,火炮没有炮弹,士兵每天只领到30发子弹。这样的后勤让德军难以为继,无奈只好投降。而德军柏林战役的速败也与德军两线作战,失去战略大后方导致的后勤困难有关。
现代战争中,巷战依旧适用
在现代战争中,巷战仍然是其重要的一环。而在侦察卫星等高新技术在战场上的运用,巷战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城市巷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形成的。未来社会,世界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
年,全世界将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意味着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巷战将仍不可避免,并将成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
2004年11月,美军对以扎卡维为首的反美武装盘踞的费卢杰市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以死亡30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代价,打死和俘获了1200名伊拉克武装人员。这是美军在21世纪的首次大规模城市巷战,凸显了美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城市作战的许多新特点。
费卢杰之战,美军为了将伤亡风险降至最低,使用了大量适合城市巷战的新技术。如开发“多维监视系统”,通过侦察监视卫星、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各种电子传感器对军事目标进行全时监控,使反美武装人员无法藏身;利用反狙击手和机器人技术,搜寻隐蔽在各种建筑物后的敌狙击手,在步兵发起攻击前组织火力予以清除;使用新型装甲防护技术,使坦克能够进入城区有效作战。有了高科技手段的支撑,现代巷战将不再是进攻者的梦魔。
费卢杰战役中,美军实施联合一体化战斗,动用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特种作战力量,从陆、海、空、天四维对城内反美武装所占据的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和摧毁。这种新型的多维立体化城市巷战,极大改变了传统巷战的地面战单一模式,提高了战斗效。
现代城市人口密集,用传统的攻城略地所用的地毯式轰炸,将给战后重建工作带来很多问题。费卢杰之战,美军以微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在消灭反美武装的同时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市内建筑,也没有过多殃及无辜平民。这表明新型的城市巷战理念,将更强调运用攻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军事猜猜看】
本期军事猜猜看
提示一:这场巷战虽然作战时间非常短,但其残酷程度惊人;
提示二:居住在破旧贫民窟中的人们在瞬间全都变成了杀手;
提示三:由于狭窄道路被路障堵死,后续部队无法快速增员;
提示四:民众站在战机上同士兵尸体的合影成了新闻的头条。
上期军事猜猜看
提示一:一位战地医生号召定立约定,给予士兵以安全保障;
提示二:大部分非死刑战犯最终凭借本条约得以被无罪释放;
提示三:这些条约虽然被广泛承认,但却几乎不被大国遵守;
提示四:当然也有部分的国家元首因为触犯条约而最终入狱。
上期答案揭晓
亨利.杜南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日内瓦公约的建立是亨利.杜南努力的结果。
其中有关战俘的条约规定:战俘系处在敌国国家权力管辖之下,而非处在俘获他的个人或军事单位的权力之下,故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并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战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马匹、军事装备和军事文件外,应仍归战俘保有;战俘的住宿、饮食及卫生医疗照顾等应得到保障;对战俘可以拘禁,但除适用刑事和纪律制裁外不得监禁;不得命令战俘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劳动;战事停止后,应立即释放或遣返战俘,不得迟延;在任何情况下,战俘均不得放弃公约所赋予的一部或全部权利;在对某人是否具有战俘地位发生疑问的情况下,未经主管法庭作出决定之前,此人应享有本公约的保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人道主义光荣传统的人民军队,早在建军初期就订立了“缴枪不杀”、“不许虐待俘虏”等人道主义军规。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对被俘的日本侵略军官兵依然坚定地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为侵华日军战俘开办的专门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体现了对战俘人格的尊重。经过教育和学习,抗战时期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日本学员都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骨干,积极参与了从战场喊话到散发传单的反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侵华日军的分化和瓦解,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人道主义对争取和平、早日结束战争,起到了枪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被释放的(从左至右)有马虎雄、渡边卯一郎和饭守重任在天津候船回国)
从1956年加入《日内瓦公约》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严格执行有关条款,20世纪60年代释放了所有二战战犯,在返回日本的1100多名战俘中只有一个人对中国不友好(即:饭守重任)。
温情推荐:
如果你已经看腻了国内八卦笑话,特别推荐你一个既有震撼人心的新闻,又有毁三观趣闻的公众号《看点国际》
定制钻戒定制情侣戒定制婚戒定制卡地亚定制蒂凡尼
&&&定制钻戒五步骤&&&&
南京雅梵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钻戒定制流程介绍
每一位客户都是我们的口碑,我们竭诚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十年的口碑值得信赖,然后品质与口碑是我们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说我们的钻戒是具备性价比的
1.选钻&&& 2。选款&
5.售后服务
品质的优势将是定制中心最大亮点,我们推荐的是GIA国际权威认证证书钻石,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体现,GIA不涉及营利事业,在名誉第一的前提之下,其鉴定证书不具弹性,也绝对没有人为因素影响鉴定结果的情形出现。所以鉴定证书的内容品质方面,是世界上最具有公信力的。做好成品还有南京地区国检认证,每一件产品都是在南京国家级检测中心备案的,输入产品编号网上可以查询。
款式的种类&
众多知名品牌的经典款式。也同时添加了一些时尚潮流的新颖款式,充分的满足顾客的多方面要求。定制周期一般15天时间,现在本公司做好一些成品钻戒 戒托,材质分为18K&白金
&PT950铂金 。只要选好裸钻立等可取。
我单位下单的厂家长期供应通灵
的首饰,定制的钻戒在做工上消费者可以尽管放心。我们的顾客只需要交10%的定金。等到看到成品确认满意后全额付款。制作周期为15天。刻字服务免费。按照工费+所消耗金重总价+钻石价=钻戒价格 所以我们的钻戒没有添加柜台费以及广告费。所报出的价格属于一枚钻戒的出货价。
顾客定的钻戒做好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取货,配有产品证书,质保卡公司发票。&售后服务:
在我公司定制钻戒的顾客可以免费享受我公司提供的VIP会员8项服务。免费清洗,维修,换款等。
说说定制珠宝的好处
当您在商场或专卖店里选好了一款钻戒后,您是否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呢?戒指带在手上要么太大、要么太小,到维修部去改手寸,要么宝石脱落,要么戒圈变形,要么戒角开裂,要么重量变轻了。现在您至少应该知道南京雅梵婚戒首饰定制中心可以解决上述的一切问题!价格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定制中心价格计算公式为:裸石价格+空托金价+制作工费+超低利润.省去了所有中间环节的费用,减少中间交易流程大幅降低了成本费用。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消费者。您只需要付30%的定金,这样主要的风险是有本公司承担,如果做好的成品您不满意,或者有质量问题您可以选择不付款。
雅梵珠宝公司常年以来注重口碑营销,凡是在本店定制钻戒的客户都有电话,您可以随意检阅雅梵的口碑是否良好!!南京钻戒 南京钻石&南京钻戒 南京钻石&南京钻戒 南京钻石&南京钻戒 南京钻石&南京钻戒 南京钻石
通常18K戒托的价格在800元左右
PT950戒托在1200元左右
工费:女戒100元/件&&
男戒150元/件&&
钻石吊坠80元/件
D &E &F &G &H& I&& J& K&&&
VVS&& VS&& SI&&&&&&&&&&&&&&
推荐净度:VS
EX&& VG&& G&&&&&&&&&&&&&&&&&
& 推荐切工:EX
本店的经营宗旨是:给每位客户最诚挚的推荐与服务,信誉第一,客户的满意度是最重要的。
本店经营的理念是:努力给您做到最贴心的售后服务。每一款产品都绝对有我们的质量守候保证。
相信您来我这里一定不虚此行!向各位一直以来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致敬,我会继续努力。
公司地址:(店址:)南京三山街地铁口水平方商场一楼
雅梵婚戒定制
夫子庙北门对面
距离三山街地铁口50米
&工作时间: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节假日不休
& 公司座机:025-&&
&微信qq:&&&&
400-025-1775& &联系人:李经理
&南京雅梵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号:39&&&
&详情可以查阅 南京雅梵钻石珠宝首饰定制中心官方论坛:http://www.xici.net/b1304126/
http://www.xici.net/b1304126/&&
结婚钻戒上刻上文字、自己设计一款首饰,如今南京越来越多的珠宝店及雅梵珠宝定制钻戒网店推出珠宝首饰定制服务,您可如愿以偿买到专属于自己的珠宝首饰。了解到,同等质地、净度、重量的钻戒,如果选择定制的话,费用上能节省http://chuanshifeicui.blog.163.com/&&&&
&&&雅梵珠宝南京钻石珠宝&钻戒DIY定制服务&长期致力于高端定制服务,精工制作,加工优质钻戒,铂金钻戒,18K金戒指,满足您任何款式需求!选择优质切工钻石,南京钻戒加工,现场制作镶嵌,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质。
南京珠宝首饰钻戒加工,加工成品钻戒,加工设计各类钻戒款式。
南京钻戒定制
南京钻戒定制南京婚戒定制南京情侣戒情侣戒指定制南京钻戒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南京钻戒DIY定制的全面设计团队,满足客户的专属定制要求,也可以结合客户要求直接设计定制钻戒要求。】
&&&定制钻戒服务种类有,铂金钻戒,18K金&钻戒,铂金钻石情侣戒指,彩金情侣钻戒。定制专属于您的钻戒款式,刻字免费,您只需要交一小部分定制,便可以享受专属定制的服务。目前定制钻戒已经在中国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制钻戒。详情可以在我们的当地讨论版了解款式信息,也可以直接电话邀约联系上门看款:
南京钻戒定制
南京钻戒定制南京婚戒定制南京情侣戒情侣戒指定制南京钻戒http://chuanshifeicui.blog.163.com/&&&&http://b1331774.xici.net/
南京雅梵钻石婚戒定制首饰店&
优质珠宝工艺&甄选优质钻石
十年口碑值得信赖!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独家 | 解码二战战术(1):不为瓦全!巷战究竟多残酷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巷战,那就是“残酷”。在一场度的巷战过后,交战双方都付出高昂代价,却难说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在二战中,欧洲战场有多达40%的战斗属于巷战。与野战不同,巷战战场被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分割开来,侦察与火力都被局促在小范围内,错综复杂的街道、若隐若现的敌人、突如其来的子弹……这一切都使得巷战充满了未知因素,各方在这种环境里对巷战战术的灵活运用则更是精彩纷呈。  进攻鏖战正急
  1938年3月下旬,台儿庄大战爆发。数日后,日军突入台儿庄城,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惨烈巷战由此拉开序幕。图为描绘中日两军争夺台儿庄火车站的画作。
  台儿庄巷战带有典型的东方特点。从建筑格局看,台儿庄是座平原古城,地势低洼。环城有墙,城南沿古运河而建,地形蜿蜒,这种地貌与背靠伏尔加河的斯大林格勒颇有几分相似。但与后者不同,台儿庄城内高层建筑很少,街巷密布,有的相互连通,有的则为死胡同,控制了主要街道也不能很快决定战局走向。而且,台儿庄没有欧洲大城市那样发达的地铁和供排水管网系统,战斗时也难以仓促间挖掘地道。
  日军进攻台儿庄,大体方向是自北向南,突破城垣后,朝着古运河一线攻击前进,而中国军队则从南城出击,以攻为守。台儿庄巷战之所以惨烈,首要原因就在于交战双方均奉行攻势战术,一步不让,寸土必争。图为台儿庄巷战区域示意图。
  从地图上看,双方发生巷战的主要区域,呈不规则的倒凸字形,南北长不过600米,东西宽约350米,最窄处只有100多米,战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在如此狭小地带,中日两军经常一墙之隔。为了争一间房子,双方要伤亡几十人,为了占领一条小巷,就可能拿一两个连,甚至一两个营死拼。31师师长池峰城曾这样描述台儿庄巷战:“争夺战起,敌用全力进攻,我以全力抵抗。处处包围,节节切断,大包围中有小包围,横截断中有竖截断,白刃肉搏壮烈牺牲。”
  双方进攻过程中为减少伤亡,普遍采取穿墙战术,将部队编成突击小组,各小组尽量在院落间与房屋内突进,避免走巷道暴露在敌火力打击下。中国北方地区砖墙厚度一般只有200至370毫米,且多用黏土砌就,很容易凿穿,故双方往往占领一间房屋,就立即在墙上打洞或者干脆推倒以向敌人方面突进。图为在台儿庄逐屋争夺的中国军队。
  两军同时挖洞,经常挖着挖着就撞上了,遂互相回敬以子弹、手雷,或干脆抱在一起拳脚相加。听见敌人打洞,机智的中国官兵会爬上屋顶,掏洞向下扔手榴弹,24式手榴弹的100克TNT在十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凌空爆炸,日军尽数毙命。
  日军也是狠角色,其在对付中方隐蔽在废墟中的火力点时,常使用短促突击战术――先使用掷弹筒进行火力压制。图为在东南亚作战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使用掷弹筒(貌似摆拍)。
  日军掷弹筒是一种超轻型迫击炮,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至300米,射速每分钟30发,杀伤半径5米左右,威力相当于2颗手榴弹,由于可以曲射,对躲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目标杀伤效果较好。火力压制的同时,在机枪掩护下,日本步兵会端起刺刀快速冲锋,冲到30米左右再投掷手雷,争取一举突入中国军队防御点,用白刃解决战斗。
  面对凶残日军,中国军队则报之以大刀冲锋。日晚,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区域,中国军队为夺回阵地,组织多批敢死队手持大刀冲向日军阵地。在夜间贴身肉搏战中,日军根本不是中国勇士的对手。图为描绘台儿庄巷战期间中国大刀队与日寇激烈肉搏的画作。
  日军30式刺刀刃长40厘米,不及中国大刀90厘米的一半,其刀锷厚度也只有8毫米,面对势大力沉、利于劈砍的大刀片,日军叫苦不迭。此外,日军刺刀插在步枪上,加起来总长超过160厘米,在狭窄的街巷中只能进行刺杀动作,而中国军队的大刀则能恣意挥舞,砍瓜切菜。经过一夜血战,黎明时战场形势逆转,中国军队夺回失地。
  苏军的巷战进攻战术也可圈可点。在攻克柏林的战斗中,为消灭城中负隅顽抗的德军,崇尚“大炮兵主义”的红军将重达46吨的“红色重锤”――JS-2“斯大林”重型坦克和203毫米的B-4自行榴弹炮直接开上街头。这些大家伙在百米内对目标平射“点名”,如果需要远距离支援,B-4还可抬高炮管实施曲射。图为柏林战役中的苏军重型坦克。
  理论上讲,苏军一炮过去,再坚固的工事也得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但实际上,由于不熟悉地形,尽管把城内200多万栋建筑轰了个遍,苏军也没能完全压制住废墟中的敌方火力,“客场作战”红军官兵伤亡惨重。而那些笨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经常因在破碎的路面上行动受限,躲不及暗处德军燃烧瓶和“铁拳”火箭筒的围攻,而变成了钢铁棺材。图为柏林街头肩扛反坦克火箭的民兵。
  面对德军的困兽犹斗,苏军将领朱可夫迅速改变战术,打破常规的团-营-连-排编制,而将攻城部队分散编组为大批强击群。其战术要点为――进攻发起后,强击群首先派出由约20名老兵组成的敢死队,端着PPSh41式“波波沙”7.62毫米冲锋枪向前猛冲。在进入“波波沙”的100米有效射程后,即便苏军只有10人幸存,也能边跑边开火,在40秒内向德国守军密集倾泻700发子弹,足以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40秒跑完100米绰绰有余,到跟前再扔几颗手雷也没问题。图为柏林战役中勇猛冲锋的苏军强击群。
  一旦敢死队突入敌据点,其后的苏军30人加强队就会将12.7毫什卡机枪、M1938重型迫击炮等武器运到新占领阵地并布雷防御。最后是50人左右的预备队随时跟上补充损失的兵力,他们中的轻机枪手、反坦克手也会抢占制高点构筑火力网。
  发起攻击的遇到难啃的硬骨头,苏军火焰喷射兵就有了用武之地。ROKS-3型火焰喷射器装有10升燃油,喷射距离达35米,可以喷射6至8次。如果说枪弹是点杀伤,炮弹是面杀伤,那么这种喷火武器则堪称立体杀伤,隐蔽再好也要被无孔不入的油火引燃。苏军经常拿火焰喷射器朝着密闭的德军堡垒喷射烈焰,接下来,一群火人挣扎着跑出来变成了苏军步兵的活靶子。图为描绘苏军用喷火坦克攻击斯大林格粹守军据点的画作。
  除兵力阶梯配置外,各强击群还配有反坦克炮、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种混合编组战术使重武器和步兵彼此掩护,相得益彰――德国反坦克兵刚举起火箭筒,就会被警戒的苏军步兵射杀,而后者遇到敌火力拦阻,“斯大林”也会一炮摆平。图为柏林街头的苏军B-4自行榴弹炮。
  防御匠心独运
  巷战防御,东西方战场同样呈现很大差别。 以台儿庄大战的前奏――滕县保卫战为例,由川军122师为骨干的中国守军3000余人,在师长王铭章率领下坚守城池3天2夜(3月16至18日),最后大部壮烈牺牲。滕县建筑形制与台儿庄类似,外环城墙高10米,厚5米,外壕深5米,宽12米。城东北有座30米高高的喇嘛塔,从塔顶t望,腾县内外一览无余。图为修复后的台儿庄西门城楼,可以看到城外还环有护城河。这种传统的中国设防城镇对于攻坚能力不算很强的日军来说,难免要经历一场鏖战才可能突破。
  面对这种“固若金汤”的中国传统设防城镇,日军欲将其占领,首先要攻破城垣,打开突破口。川军装备虽差,所幸战前收到一车皮弹药,每个士兵分得1箱手榴弹(50枚)。事实证明,手榴弹真是攻防兼备的巷战利器――16日上午,日军用上万发炮弹轰开滕县东南角后,1天内连续发动6次连排级冲锋,但每回都被川军手榴弹揍得哭爹叫娘。由于大队日军拥挤在狭窄的突破口和街巷间,川军用200至300枚手榴弹,就能杀伤三五十名敌人。结果,日军打了1天,报销至少1个中队(日军战报伤亡148人),也没能攻进滕县。图为描绘川军浴血抗击日寇的群体雕塑。
  17日,日军出动3万精锐,在20余架飞机、70多门大炮、近50辆坦克掩护下再次猛攻滕县。截至下午17时,日军占领西、南2面城墙,王铭章命各部与敌巷战。在东关,川军先用集束手榴弹击毁2辆日军坦克,然后举起大刀与敌白刃格斗。在西门附近,王铭章及其随从遭日军机枪扫射,为国捐躯。此后,川军余部三四百人仍与敌彻夜激战,直到18日中午还在逐屋争夺,最后全部牺牲。图为台儿庄大战期间,在外围阵地抵挡日军进攻的中国机枪阵地。
  此役,中国守军3000官兵殉难,日军死伤也高达2000余人。战后日军总结教训称,川军依托稠密民居顽强抵抗,使其难以接近内城。好不容易靠近外壕,却因缺乏工兵架桥器材而受阻。攻进城后,又遭川军侧射火力和大量手榴弹压制,导致己方伤亡惨重,士气受挫。图为纪念川军将士英勇抗日的纪念碑雕塑。
  反观苏德两军巷战,双方为守住或夺取阵地,花心思最多的有时不在地面,而是地下。图为攻克柏林期间,苏军一辆T-34坦克坠入地铁进口处。
  1941年秋的敖德萨保卫战中,苏军在市区指挥部、弹药库和医院等建筑物下修建了长达6公里的地道,藉此与来犯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长期周旋。柏林战役中,德军也利用防空洞、地铁、地沟、排水沟、水管和暖气管线打起了地道战。德军的机枪手和反坦克兵经常组成破坏小组,从地道迂回到苏军背后发动突袭。
  不过,苏军也是地道战的老手了,他们很快便还以颜色。苏军94近卫步兵师286团在进攻贝地铁站时遭遇德军顽抗,该团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摸清地形后,派2个营沿地铁隧道步行400米迂回到车站背后,一举击溃守军。按每秒步行1.2米计算,苏军穿插敌后只需6分钟,而如果改为地面强攻,就算不惜代价也未必能这么快取胜。图为攻打柏林期间,苏军准备潜入一处地铁站搜索残余德军。
  实际上,由于纳粹守军死战不退,从日突入柏林市区到4月30日攻克国会大厦,苏军拿下城区半径仅15公里的柏林竟然用了5天时间,伤亡近30万人,平均每前进400米就要激战3小时,并付出8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图为进攻柏林的苏军从一名德军士兵的尸体旁冲过。
  在高层或废墟中火力也是巷战防御的惯用手段。1943年12月,在港口城市奥托纳,隶属英军的第2步兵旅与防守的1个德国空降营爆发激战,这是盟军在二战中首次尝到巷战的厉害。图为描绘奥托纳巷战中,加拿大军队在街头遭德军侧射火力袭击的画作。
  由于德军工程兵事先对市区建筑进行爆破,堆积如山的瓦砾使加军坦克和步兵寸步难行,而试图攀越这些路障又会将自己暴露在位于3楼或4楼严阵以待的德军机枪射界之内,废墟中也可能藏有德军火力点。
  加军甚至发现,德军颇费周折地将88毫米高炮搬上楼用于反坦克作战。德军88炮本是对空武器,但其使用穿甲弹时可击穿1830米外60度倾斜的86毫米匀质装甲。与此同时,巷战中坦克炮由于俯仰角的原因,只有射击距离大于目标所处位置高度的3倍时才能射击。
  换言之,如果德军88炮位于16米高的4楼,那么加军的M3坦克只有据目标50米开外才可能还手。但问题在于,巷战中90%以上的目标都在50米以内,M3坦克可怜的40毫米装甲在这么近的距离吃上一发88炮弹,只能是来一辆报废一辆,而且还窝囊得毫无还手之力。图为加军步坦协同,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狭窄的奥托纳街头。
  坦克遭狂虐的同时,加军士兵也一度被德军MG34机枪打得损失惨重。不过,加军还算训练有素,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开始采取低位姿势快速翻越矮墙,以免成为敌方射击目标。在通过拐角时,首先卧倒观察,确认没有危险再迅速起身通过。平均身高超过1米77的加军士兵艰难地匍匐通过窗口,以确保不被窗后的德军发现,如果是通过地下室窗口,他们就直接跳过去。图为奥托纳巷战中的加军狙击手。
  通过街道时,加军以班组为单位,兵分2路,一组在地面搜索,另一组则在建筑物高层交替掩护前进。突入建筑物时,先由一名士兵靠墙侧身向屋内投入手雷,并守在门口警戒,其余人则在爆炸结束后2秒内迅速突入扫荡残余敌军。在走楼梯搜索时,加军士兵们以楼梯为掩护向拐角投弹,爆炸后利用烟雾掩护向上突击。在占领敌方阵地后,加军会迅速布置兵力,修复工事,以此作为下一步进攻和防御的依托。这些战术要领大大减少了伤亡,但加军还是损失了2339人,足见巷战之残酷,而奥托纳之战也被西方称作“小斯大林格勒战役”。图为奥托纳巷战期间,加军小分队准备发起进攻。
  背后生死角力
  从战术上讲,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最好力避巷战,但若非打不可,则应当未雨绸缪,做足准备,努力将可能遇到的“难点”逐一克服。如果大家玩过战争游戏,对笼罩在敌方阵地上的黑雾肯定不会陌生。而在巷战的特殊环境下,这种难以预测敌方动向的“战争迷雾”现象还会成倍放大,只能靠加强战前和战时情报工作来化解。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很早就派出大批特务、汉奸在各大城市、战略要地绘制地图、搜集情报,并留下特殊记号。比如当时在中国许多城镇、乡村的街头墙上都粉刷着一幅旧式军人半身像的“仁丹”广告,其实这是日本侵略军的路标。它的奥秘就在军人的那两撇八字胡上:两撇胡子都上翘说明此路畅通,胡子左角下垂说明左转不通,右角下垂说明右转不通,当胡子两角都下垂则说明是死胡同。可想而知,侵华日军利用这种特殊路标实施巷战,就能有效克服地形不熟带来的困难。图为一处中国城镇入口处墙上涂刷的仁丹广告(红圈处)。
  当然,随着巷战趋于白热化,这类记号很快就会被炮弹炸得无影无踪。在大多数巷战中,情报的获取是极度困难的,因为双方战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换不定,犬牙交错,情报的时效性要求严苛。
  而且,二战时期的通信技术还不成熟,通信设备的列装率也不高,少量电话线也随时都可能被切断。无论东西方,连排指挥官向营指挥部报告战斗情况,大多只能靠传令兵来进行情报传递,而这些传令兵很容易成为狙击手的猎物,造成战场情报的延误甚至中断。图为描绘图为1942年夏在斯大林格勒作战的德军通信兵的画作。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是通信兵,他们还射杀军官、炮兵、机枪手、坦克手等高价值目标,而且枪枪毙命。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狙击手杀敌1人仅耗弹1.3发。巷战中,交战双方打的都是近战、遭遇战甚至肉搏战,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将Pak-38反坦克炮伪装成一堆破烂,但其恐怕仍难逃苏军狙击手的“点名”。
  但狙击手不一样,他们躲在暗处,用射、精度高的狙击步枪射击,“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能给敌方造成恐慌情绪,打击敌军士气。斯大林格勒巷战中射杀德军人数超过300的苏军狙击手就达23人之多。为了解除己方恐慌情绪,德国派来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来“救场”,但这位传奇人物在与苏军狙击英雄翁瓦西里?扎伊采夫对峙4天后还是难逃一死。图为描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的画作。
  事实上,苏军的作战理念还停留在一战,只重视600米以内近距离支援的狙击战术。相反,德军狙击手更擅长远距离射杀,甚至1200米外的目标也屡屡得手。但在巷战中,由于城市建筑和战火硝烟的遮挡,狙击手能够获得的最大通视距离不超过400米,导致德军和苏军狙击手的优劣势逆转。
  再加上苏军发明了小组狙击战术,1人负责搜寻目标,1人负责射击,再由观瞄手掩护射击并在主射手失误时进行补射,这种密切配合在地形复杂、隐蔽条件良好的巷战环境中显然胜过单枪匹马的德军狙击手。图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的苏军双狙小组。
  巷战中的后勤也是双方角力的关键。巷战本就是敌军破城之后进行的清剿作战,守军不是伤亡惨重就是弹尽粮绝,而这时他们又要面临敌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在这最艰苦卓绝的时候,后勤补给就像生命线一样,维系着一线部队的战斗力和军心士气。比如台儿庄大战前,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把青岛海军陆战队的一批军火存放在城中,后者在巷战时派上了大用场。另外,由于城南有浮桥与外界相连,后方援军得以由此进入以弥补因惨烈巷战造成的巨大人员、物资消耗。图为台儿庄大战期间,跑步通过浮桥支援城中守军的中国官兵。
  而斯大林格勒巷战中,苏军拼死守住伏尔加河渡口,保住了身后的水上运输线,不断将有生力量和弹药补给到城内。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保卫战就得益于伏尔加河上源源不断的补给,苏军仅靠6个人就坚守了58天之久!图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伏尔加河上的渡船被击沉后,船上的苏军士兵拼命向岸边游去。
  1942年9月初,苏军近卫13师强渡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9月底和10月初,苏军又有6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补充进来。刚刚入城的战士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只有72小时,但就是这样不计成本地“输血”才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图为苏军与德寇在斯大林格勒逐屋争夺,其中左左边的战士就是一名喷火兵,而右边这位穿戴者钢甲护胸的苏军步兵,应该是一名突击队员。
  等到苏军反攻时,蜷缩在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范围内的30万德军则几乎补给断绝。30万人每天至少需要750吨物资。但天寒路远,封锁严密,戈林承诺每天空投的500吨物资实际上每天只运到100吨。德军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小片面包,15个人分1公斤土豆,坦克因缺少燃料不能开动,火炮没有炮弹,士兵每天只领到30发子弹。这样的后勤让德军难以为继,无奈只好投降。而德军柏林战役的速败也与德军两线作战,失去战略大后方导致的后勤困难有关。图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士兵,他们在苏军重兵围困和严冬侵袭的双重打击下已斗志全无。
  在斯大林格勒,力战不退的苏军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等到1943年2月苏军发动反攻时,被巷战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寇溃不成军,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因此成为二战转折点。一场巷战竟然葬送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迷梦,这恐怕是敌我双方当年都意想不到的。
(责任编辑:HN016)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0攻城还要巷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