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打印出来有黑条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求教!

家电百科 产品:
> 松下复印机dp-8016p-pk开机复印一张就出现小板手显示检查打印机代码是e03-02打印也是一样,这个问题怎么
松下复印机dp-8016p-pk开机复印一张就出现小板手显示检查打印机代码是e03-02打印也是一样,这个问题怎么 常见问题
P/EF5模式程式设定50浓淡度模式设定0:无自动1:自动优先2:手动优先58影印动作0:停止(废粉满时) 1:可继续63 清除缺粉符号U13
0:按任何健清除
1:按复位键CA和自动曝光键清70扳手符号出现周期设定0:不设定1:00张3:000张5:1.5万张6:2万张7:3万张8:6万张9:12万张72 清硅油纸辊后 0:可印 1:不可印F6模式程式调整21墨粉灵活度调整(黑色)标=7.5V26墨粉补给准位(黑色)=2.5V31定影部温度调整62墨粉浓度修正23 显影剂计数显示26 定影清洁辊计数显示。43 鼓计数F8模式:操作调整09墨粉浓度感应器自动调整
更换载体时按复印键,调整约两分钟 把F6-21和26的内容写在备忘录上F9 电话号码输入
按复印键,输入电话号码,〈―〉复位键,空格=图片/自动键,
移动=向左淡,向右浓键 订影灯连接不正常;热敏电阻故障(位置不正确);定影温度低(调节6-31) 一开机就报代码E04-01用F9-06-05清出现1、YES,2、NO,按1后又回到F9-06状态,退出后开机又报代码E04-01 找一下LBP开头的一项清下就可以了在F9-06里定影预热温度的故障 再试一下 F9 - 06 - 04 - 1 功能-原稿尺寸-3-9-开始-6-开始-倍率向下按4下-1 进入维修模式后就先进如F9消第一第二第四还有第五项就可以了.你要保证定影部分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进行 纸型设置:功能+1+09+000选择纸盒及纸张类型 功能键,选择1 ,然后键9000,进入选择纸型 功能-1-9-开始-00-开始-000开始 功能+1+启动+9+000+启动+00 功能键,1键,9,然后000,进入找到你要的纸型这是我以前使用松下1515P的时候用到过的资料,看看对你有没有用吧。实话实说:松下机器我实在不敢恭维,动不动就出代码,动不动就出板手,那倒霉的板手最讨厌了!!!我的1515已经卖废品了。侍候不了它!!!
" tab="tab_0" >常见问题热点事件家电人物家电名词热门品牌
热门新品1234567891012345678910 123 4 5 6 7 8 9 10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复印机复印出来的文件是斜的那是哪的毛病啊
1086浏览 / 6回复
各位大师们,我的复印出来的纸张是斜的,大家能告诉我是哪的毛病吗?该怎么治理。还有就是复印机的墨粉复印出来有点淡,能怎么把它调深点吗?不是在墨粉浓度上调啊,有知道的大师们请赐教啊,我的机器是AR-f281的老式机器。
对 楼主 hongweiweiye 说:=========================扫瞄头坏了吧
我的个神啊,他就是往一边偏,偏了有大概5毫米的量,您看这是啥毛病啊,现在复印不能按照上边标注的位置,错位1公分左右呢,这玩意真急人啊
往里边错位了。着急啊
你先让纸走对位棍那里看看是不斜,如果斜就是纸盘或搓纸问题。
搓纸就斜了吧
哈哈 这个真不懂,学习中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这个复印机公司,曾经有机会比苹果和微软加起来还大_智能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智能这个复印机公司,曾经有机会比苹果和微软加起来还大
“如果施乐当时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找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它可以变成‘IBM+微软+施乐’。”——乔布斯
对于“施乐”这个名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依稀记得的打印机品牌,还是苹果发家史里面,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偷取施乐技术做个人电脑这一段?
就在两周前,长期经营不善的施乐在股东的促使下分拆成了两个公司,一个卖打印机影印机,另外一个卖企业服务。目前,除了开始裁员,他们还不排除会出售公司,“董事会会为股东利益负责,对所有的报价进行考虑”,施乐的 CEO Ursula Burns 被问到公司是否出售时这么回答到。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笔记本、手机,甚至是互联网,最初都是施乐公司研发的:
在 1973 年就做出了个人电脑,比苹果早 3 年;
最早研发出以太网,宽带的基础硬件;
最早研发图形界面,早于 Windows 和 Mac OS,在此之前计算机都是一行行文字;
施乐还是硅谷最早开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
因为施乐实验室,我们用上了激光打印机;
但今天,施乐公司的市值只有 98.4 亿美元。相比之下,苹果是 5445 亿美元,微软也有 4135 亿美元。
现在回过头来看,施乐本来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有机会比肩甚至超越苹果和微软。但它至今只是一个打印机公司。
让这个故事更添讽刺意味的是,施乐曾经被看作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
施乐的成功,是一次技术冒险的胜利
在复印机出现之前,学校、教堂和办公室大规模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复印纸的东西。现在我们还会时不时地看到这种自己具有复印功能的蓝色纸张,例如这样:
复写纸,现在你还会在小商家、银行或者快递单那儿见到这种产品。
在 1930 年代,当时在专利事务局写文书的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就经常用到这种复写纸,但因为容易出错,他想要做一种新的机器来实现这个功能。
1938 年,卡尔森研发了利用电来在碳素纸上做复印的电子图像复印技术,一直想要商用化却并不顺利,自己支撑了 5 年之后,才拿到一个非盈利机构巴尔特纪念研究院的资金继续研发。
因为当时“复印纸”这个产品已经是办公室的标配,不少商业公司认为,只要有了复印纸,复印机的存在也没有必要了。当时卡尔森的被拒绝名单里面,就有 IBM、通用还有美国无线电公司(RCA)。
切斯特·卡尔森
1946 年,一家叫做“哈罗伊德”(Haloid)公司看上了卡尔森的技术。哈罗伊德公司是一家主营电器的家族企业,1906 年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当时,公司的第二代继承人乔瑟夫·威尔逊认为电子图像复印机会成为以后的趋势,于是就将卡尔森的技术连带人一起买了过来。
被收购了之后,威尔逊也把电子图像复印技术改名为 xerography,其中词根 Xero 是古希腊语的“复制”的意思。
尽管已经研究了 8 年,卡尔森的技术还是相当不成熟。在 1947 到 1960 年之间,哈罗伊德公司在静电复印的研究上花费了近 7500 万美元,大约是它同期常规业务收入的两倍,导致公司不得不举债。当时,公司高管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或者抵押房产贷款,来支持科研项目。
但这持续了 13 年的巨额投入,在一年间就得到了回报。1960 年,哈罗伊德公司发布了第一代自动静电复印机施乐 914。
施乐 914,当时还是一台非常巨大的复印机
静电复印机比复印的效率要高出不少:复印纸还需要有一个母版,而且一次性复印 10 到 20 张,而静电复印机则完全不受母版和单次复制数量的限定。当时,施乐 914 在市场上并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而这一状况持续了将近 8 年。
除此以外,施乐的销售策略也配合得很好。当时,施乐 914 售价达到 2.7 万美元,用户还可以向施乐租用复印机,每月却只需支付 25 美元,但每复印一张纸支付 4 美分。用这种租赁方式,让很多办公室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尝试并且依赖了施乐的服务,也让施乐一下子卖掉了 2 多万台复印机。
施乐 914 最早的宣传海报
由于施乐 914 太受欢迎,威尔逊甚至直接把公司的名字也索性改成了施乐(Xerox)。
年这十年间,施乐赚了超过 10 亿美元,成了第一家在 10 年间只依赖一项技术赚取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第二家是苹果,当然这也是后话了)。那些早期购买施乐公司股票的人们,也因此成了百万富翁。
或许更重要的是,复印机,或者轻松地进行大规模复制任何文字和图片这种事情,成为了印刷时代之后的新趋势。复印,成了极大降低图书等文字产品的传播成本。
而 Xero 这个词语也跟现在的“百度“”滴滴“一样变成了动词,“去 Xerox 一下”也变成了美国 1960 年代办公室常用的语句。
施乐 PARC 成为推动个人电脑发展的一个基地
1968 年是施乐公司发展的转折点。首先是静电复印技术的发明者卡尔森去世了;然后,对施乐前景很有远大想法的威尔逊把 CEO 的位置交给了彼得·麦克卡隆(Peter McCollough)。
和威尔逊不一样,麦克卡隆是典型的销售人才。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他就投身了施乐公司,从施乐公司的第一线销售开始做起,后来管辖施乐公司的销售事宜。
在把公司交给麦克卡隆之前,威尔逊还给他嘱咐了一段话,大意是,现在的施乐做的只是复印机传递信息,但这个公司应该用技术做更多的事情,在即将到来的电脑时代,如果他们还想成为伟大的公司,就应该用数字处理信息。
麦克卡隆也的确按照威尔逊的指导去做了。
1973 年 IBM 正在推的高速打字机
1970 年,他接受了当时施乐的首席科学家雅各布·古德曼的建议,在离公司总部 4500 公里之外的加州帕罗奥图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 PARC)。为了给施乐公司找到下一个卡尔森,或者说下一台施乐 914,他们招收了全美国最顶尖研究员和工程师,还将研究的目标设定为比现有产品超前 10 年的科技产品。
“美国最优秀的 100 位电脑科学家,PARC 有 76 个。”这就是当时 PARC 的负责人罗伯特.泰勒(Bob Taylor)对于手下工程师的评价。只要技术好,PARC 对其他事情都很宽容——有人提着睡袋来上班,有人不爱穿鞋子,续着长头发和长胡须的程序员更是常见。
PARC 的豆袋会议室
PARC 还是现在硅谷科技公司办公环境的雏形:没有固定的工位,宽松自由,办公室和会议室四面都挂上了黑板,地上放着豆袋懒人沙发当坐垫。
PARC 的作风在当时十分前卫。因为 IBM 这样主流的科技公司,当时还在老老实实地做打字机和打孔机,而他们的工程师还需要穿着正装上班。别说 IBM 了,连在东岸的施乐公司总部也是老样子。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诞生的,它的名字叫阿尔托(Alto),有一个箱子的大小,还有一个屏幕,专门给个人使用,用户通过键盘的敲击,不用几毫秒就显示在了屏幕上。
阿尔托计算机的原型机
在 1973 年,阿尔托这样的个人计算机很不寻常。就在施乐 PARC 在研究这台领先当时 10 年的个人计算机时,比尔盖茨还在念大一,乔布斯正在印度学佛呢。
当时计算机普遍还有两三个冰箱那么大,还有很多专门用途的线和硬件连在一起,还是为多人使用准备的。
因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稀缺,当时的计算机运作就像飞机,一次运载 300 个乘客均摊成本,专门给一个人用太奢侈了——光是单个用户所必需的内存花费,就要花上 100 万美元,就像是一架只有 1 个乘客的专门包机。而且计算机的交互也不像现在那样有屏幕,人们要通过打孔卡、或者打字机才能进行交流,一次简单问答就需要好几天。
“那时候计算机的整体结构,就像是宗教战争的主战场一样,”约翰·艾伦比回忆到,“而施乐公司将这场战争推向了高潮。”
除了建造了阿尔托的硬件之外,PARC 的工程师们还想好了这个计算机里面要做点什么——他们开始开发一些文字编辑和图像处理软件,还建立了一个图形化的界面(GUI)而不是通过口令行这种极客的方式来操控计算机。个人电脑之所以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还是因为有了像 Windows 一样用鼠标操控的系统。
左边就是命令行 DOS 界面,右边是图形化的 Windows 3.2 界面,看看你想用哪个?
硬件方面,为了方便输入的键盘和能够滑动点按的鼠标。对了,还有一个可以联通其他计算机的局域网络,叫做以太网(Ethernet)。
在这个基础之上,时任 PARC 的工程师阿伦·凯(Alan Kay)还开始钻研做更小的便携式电脑 Notetaker。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雏形。
有了这一切之后,施乐的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就可以在这个人办公的环境里发挥作用了。先用以太网接收邮件,然后通过电脑屏幕处理文字和图片文件,最后把他们打印出来……这就是当时 PARC 工程师们打的如意算盘。
从现在看来,PARC 计算机科学家们提早了 20 年就描绘出大众数字生活的蓝图。
可惜的是,当时的施乐公司在意的,还是打印机本身。
为什么最后施乐还是一家打印机公司,而我们的生活却被苹果、微软和互联网改变了?
尽管乔布斯在 1979 的拜访让施乐公司的故事更添了戏剧色彩,但他只是施乐没做成个人电脑的导火索。
在乔布斯来访之前,施乐公司甚至已经没有办法守住核心的复印机业务。
PARC 的工作环境
在长期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施乐自己作了大部分:1970 年代,施乐的财富和公司的傲慢也累积到了顶峰。因为 Xerox 914
的型号太受欢迎,还有专利保护,公司的利润节节上升,管理人员不用发挥什么技能就能保持好业绩,施乐复印机的销售人员想要卖出产品也不用多费口舌,这个环境对于员工来说本来就很安逸。
也因为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施乐也在沿用他们复杂的租赁复印机的模式。而这个复印计件的系统实在太复杂,前 3 次复印可能是一个价格,而到 200 张的复印可能又是另外一个价格。到 1970 年代初,租用施乐公司的复印机还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情,因为前面还有几千种不同的计价方式等着你。
与此同时,价格更低、质量也不错的日本产品也在 1970 年代攻陷了美国——无论是汽车、钢铁还是芯片制造,甚至连复印机市场也是如此。安逸的施乐被当做了日本公司学习改进的头号目标,而在美国国内,IBM 和柯达也来加入战局。在 1971 年到 1978 年之间,美国市场上只有 77 种复印机在售,而在 1978 年到 1980 年这两年多间,美国市场新推出的复印机产品就有 70 种。
PARC 工程师的合影,最上排中间的第二排右二是后来 Adobe 公司的两位创始人 Academics Geschke 和 John Warnock。
而除了施乐 PARC 之外,当时的 CEO 麦克卡隆还将不少钱投入到计算机公司的收购和技术的研发当中,但他做的几次决定都出了问题。
因为收购做计算机的 SDS 公司,造成了公司 8440 万的损失,而当时花了 9000 万美元推动的“摩西”打印机研发计划,即将投入生产线的阶段,却发现柯达的同类产品比施乐自己做得更好更便宜,而不得不取消。
这也加剧了施乐公司内部本身的帮派之争。在东边的负责复印机生产和销售的施乐总部,被西部的 PARC 工程师看作是没有远见的老古董,而 PARC 太前沿又没法立刻用在施乐上的新技术,也让东边总部的人们难以理解。
到 1977 年,本来阿尔托的改进版第二代和第三代项目也已经走到了投产的阶段。当时太注重眼前利益的施乐公司,宁愿选择了投入一台新的“高速打印机”研发,而砍掉了阿尔托第三代的生产资金。阿尔托电脑项目最终流产。
“无论是在销售、设计、制造,还是决策上,我们都在走下坡路,我们对此毫无准备,我们急需的是公司改革。”时任施乐公司的高管彼得·克劳奇在 1977 年时说道。
施乐公司的改革,最后却变成了投资计算机企业。而当时因为苹果 2 电脑一炮而红的苹果公司,成了施乐高管的首选。听说乔布斯要来参观 PARC,并且可以给施乐一些苹果股票的稍低价格的收购权,施乐的高层就答应放行。
乔布斯在苹果 2 电脑发布的现场
在施乐看来,反正自己都不要做个人电脑了,那么让乔布斯看看也无妨。
1979 年,施乐居然给苹果团队开放了最高级别的保密级产品参观,而那些本来仰望着 PARC 研究员技术实力和想法的苹果工程师们,把图形界面(GUI)以及键盘和鼠标输入信息的整套产品学了回去。后来,比尔盖茨也根据施乐的技术,发布了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
多年之后,乔布斯起这次的到访时也为施乐公司感到惋惜。
“如果施乐当时真的知道自己有的是什么,找机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它可以变成‘IBM+微软+施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
但后面的故事,主角就再也不是“施乐”了。
1983 年,苹果发布了使用图形界面的 Lisa 个人电脑,采用了图形界面的设计;
1985 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个 Windows 操作系统,也是图形界面设计。后来,Windows 成了垄断全球 90% 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2007 年,苹果发布第一代智能手机 iPhone,2011 年,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5 年,全球连接上互联网上的总人口达到了 33 亿。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查看: 4093|回复: 9
佳能IR2520I打印出来出现这个情况!有规律的!前面淡!求大神指点
_0001.jpg (341.34 KB, 下载次数: 2)
17:57 上传
打印机新买的,因为我这边是小城镇,叫人上来维修不方便。之前没发现这个问题。现在才发现!
文件有一些字体会比较黑(其实黑才算正常)。有一些很淡,根本看不出是新机打印的感觉!求大神指点是否我设置出问题或者别的问题!
(341.34 KB, 下载次数: 18)
17:56 上传
这个是用这台机器彩色扫描出来的!还是很不错的!
强制补粉一次 如果还是不行鼓抽出来 小心轻拿轻放磕坏一点可是1千多奔两千大洋 鼓抽出来观察显影辊&&转印辊也要检查 。需要及时的帮助可以加2898038这个群&&群里聚集了各类高手&&不过需要300年费 那里学到才多
楼主建议你上整面文字的图片&&这个根本看不出你的效果& &新机安装应该做了调试的&&文字 大小 粗细 字体 在纸上显示出来都会不一样的
打印机没有问题是正常的。
这样看不出效果 弄个整张的文字看看
那就检查一下硒鼓组件。。
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你打印的这张图片,销售部这几个字是不是彩色的? 支持3楼,加群交年费,群里高手多多,分分钟给你解决难题
显影仓,跟粉是否受潮, 还有就是激光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品牌复印机问题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