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为什么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浑身的骨头会响

说句实话【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太极拳习练中保护好膝】 - 生活_【北京联盟】
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太极拳习练中保护好膝
/ 作者:admin
北京联盟摘要:说句实话【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太极拳习练中保护好膝】上一篇:
下一篇: 。说句实话,关于关节,不是太极 拳的问题,而是你练拳的问题。很多人质疑太极拳有问题,这是可笑的。方法不对,没有老师指导,那你练功肯定出问题的。不仅仅是你的膝盖疼的问题了。还有很多! 北京联盟 / 北京联盟 /
说句实话,关于关节,不是太极 拳的问题,而是你练拳的问题。很多人质疑太极拳有问题,这是可笑的。方法不对,没有老师指导,那你练功肯定出问题的。不仅仅是你的膝盖疼的问题了。还有很多!联盟 /北京联盟 /更多精彩关注太极堂微信号:taichitang 北京联盟 /1.注意热身,尤其是髋关节北京联盟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联接在一起的三个关节,髋关节没有足够活动的话,很多需要髋关节打开的体式中,就会给膝关节施加过度的压力,让膝关节不堪重负。北京联盟 /开始的时候,可以旋转髋部、脚踝,练习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来加强髋关节的拉伸。髋关节打开以后,盘坐等体式也就容易得多了。北京联盟 /2.体式的调整和构建从脚的放置开始北京联盟 /确信你的脚掌能够稳定地接触地面,脚掌的四个角点(前脚掌两侧两点,脚后跟两侧两点)要平稳分布在地面上,均匀用力。力量通过脚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脚趾努力张开、保持能够活动。北京联盟 /同时注意脚心通过脚弓向上提起。这样,膝盖两边的韧带力量均匀分布,髌骨能够自由,半月板就不容易被过度挤压。北京联盟 /3.在膝盖弯曲的体式中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北京联盟 /例如在战士式和侧角式中,首先让膝盖位于踝关节的正上方,五趾张开,弯曲膝盖后,髌骨的位置应该和第二个脚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倾,膝盖也不应该超过脚趾尖。同时注意脚背,不能让脚心往下掉。北京联盟 /4.避免膝盖向内过度伸展北京联盟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体式中,膝盖很容易向内过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双腿背部伸展式中,膝盖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内撇,这个时候膝盖周围的韧带力量就容易不平衡。北京联盟 /站立体式中,可以稍微弯曲膝盖,让脚掌均匀用力紧紧贴地。坐立体式中,可以在膝盖窝下方垫上一个小毛巾卷等。北京联盟 /5.注意膝盖细微的感受及时调整北京联盟 /膝盖的韧带和软骨以及半月板都是感觉不很敏锐的地方,如果你感到有疼痛,这个时候,伤害往往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应该仔细感受,一旦有一点点地不舒服,赶快调整,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果你从体式中出来感到有疼痛,那么实际上伤害已经造成了。北京联盟 /6.通过平衡体式来加强膝盖的防护北京联盟 /平衡体式中因为身体需要自我调整来找到最佳的位置,这个时候身体的智慧会合理利用膝盖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尤其是需要膝盖弯曲的站立平衡体式,例如鹰式,效用最好。北京联盟 /这种动态的平衡主要通过增强韧带的功能,而不仅仅是肌肉力量,所以还有助于预防将来的损伤。北京联盟 /练太极拳如何保护膝盖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太极拳在有着明显的调节人体气血延缓骨骼、肌肉以及脏腑器官衰老的良好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对膝关节压力较重,容易产生膝关节损伤的弊病。北京联盟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一直影响和苦恼着太极拳界的新老朋友们,只是每个人练习方法,练习强度不同而感受膝关节损伤的程度不同而已。北京联盟 /减少膝关节受损的方法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一、练习方法北京联盟 /第一步,首先是从站桩开始,在松、静、舒服的前提下静心养气。按照太极拳的动静相兼,以静为主,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原则,先静心,调气。北京联盟 /第二步,做热身运动,以从头、颈、肩、肘、腕的顺序开始,依次至胸、腰、胯、膝、踝关节。北京联盟 /我在多年的练习太极拳实践中摸索整理了一套松身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后,我们的学员们都有如果不做这些松身功,打拳就僵硬的体会。整套松身功是本着从头开始,节节松开,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北京联盟 /在做完松身功后,再做压、踢腿练习。接下来练习进步、退步、侧行步等基本步法。然后再练习太极拳的单势的基本动作。北京联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练习后,再进行太极拳套路的整套演练,这样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运动量,并且在练习各种动作中,遵循太极拳拳法的“外三合’的要求,将架势由高到低,随着自身腿力的增加来调整高度,使练习者能逐步适应。北京联盟 /但是,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一开始就学习各种套路,急于求成地想要展示太极拳的动态美,将拳架压低来练。因为柔韧性差,腿部力量不够,出现迈步不分虚实,膝尖过脚尖,膝尖、脚尖、肘尖不能相对。北京联盟 /既违背了太极拳的练习要求,也未顺应人的生理结构。并且长时间地将人体的全部重量负荷在双膝上,使原本僵硬的关节、肌肉再加上意识的紧张,就愈加别扭。北京联盟 /另外许多太极拳练习者年龄已经偏大,骨关节、肌肉、韧带自身的机理都开始逐步衰退,有的人本身就带有各种炎症,所以,长时间的负重屈蹲,自然让膝关节不堪重负而产生损伤。北京联盟 /如果人们在学习中能正确认识太极拳运动原理,顺应身体正常机能,在练习初期就按正确的训练方法,遵循从站桩开始,先静心,再通过辅助于段从颈,肩、肘、腕放松的顺序开始。北京联盟 /依次至胸、腰、胯、膝、最后到踝关节、这样从头到脚依次松开各个关节,然后进行正确的柔韧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练习单势的基本动作,待每项动作规范正确后再进入套路学习,这样对膝关节的损害就会小许多。北京联盟 /二、吃苦、忍耐精神北京联盟 /每一种运动都需要一种吃苦精神。太极拳是武术,武术实质上就是培养人的意志,磨炼的是精神、气度。中国的俗话说:“人老先老腿。”现代科学技术也有“腿是人的第二心脏”的说法。北京联盟 /太极拳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也就是针对腿部力量的要求,练的就是下肢的稳。太极拳的轻灵沉着、不飘不浮、绵绵悠长的韵味是要靠下肢稳,腿部有力量,以出脚轻来展示的、由于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运动方式,即使有教师的细心指点。北京联盟 /在每天的重复练习时也会出现例如:股薄肌、股外肌、股直肌、缝匠肌等大腿前后肌肉群的疼痛,更会出现膝关节的疼痛。这时,就需要有克服疼痛、忍受疼痛,并与之抗衡的精神,要有“假如我怕痛,痛就不怕我,而我不怕痛,痛就怕我”的思想。北京联盟 /有很多喜爱太极拳的朋友,在未学之前,认为太极拳很慢,容易学,一接触后觉得这样吃苦,往往在这一阶段怕字就当头,失去信心,与太极拳失之交臂,而造成遗憾。北京联盟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初期练得多的时候,上下楼梯异常困难,在上造成很多不便,但在精神、意志上毫不让步,挺过那一阶段走了过来。北京联盟 /我所教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学生也有同样的经历。当他(她)们忍耐一段时日后,疼痛感消失了,但在学习下一套新的套路时,又开始疼痛,而当他们咬牙挺过后,不仅不会疼痛,而且腿力、技术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有的还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得前三名。北京联盟 /有了荣誉感,对练拳更有信心,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对太极拳运动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北京联盟 /三、自我手段北京联盟 /有了正确的练习方法和吃苦忍耐的精神后,还更应有自我保健的手段。我们的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有髌骨、半月板、关节囊,有胫、腓侧副韧带和髌韧带。北京联盟 /腿、膝前后有足三阴(厥阴肝经、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和足三阳(阳明胃经、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6条经络通过。膝关节周围有阴、阳陵泉、委中、膝眼,外膝眼下三寸有足三里,内踝关节上三寸有三阴交等穴位。北京联盟 /我们每天练拳后,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缓解疼痛,晚上先用热水作温热敷,然后两脚平放采用掌揉法、拇指、四指揉法、从大腿根部起依次向下至足掌进行按摩,并对阴陵泉、阳陵泉、委中等穴位用拇指和四指作按、揉法。北京联盟 /手法由轻缓至点按,缓慢而轻,时间长久的手法有镇静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减少其损伤的概率。北京联盟 /这样可以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牵拉肌束,使之放松,而达到气血通畅,经络通顺,肌肉痉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等功效。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这样就起到了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北京联盟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秋、冬、舂、夏季节特别注意对膝关节的御寒保护。民间有“热不马上脱,冷不马上穿”的经验。北京联盟 /应该在寒冷季节和秋冬、春夏交替时加戴护膝,不要让寒风侵袭膝关节,也不要夏季在空调房里裸露膝关节,使之受凉,如果疼痛实在难忍,可以加用有针对性的外用药酒进行揉按,但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北京联盟 /如果人们的自身身体本身有骨关节病,更应遵循找准正确练习方法,适当控制练习高度和运动量,树立吃苦精神,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的思想。使之能与太极拳长此相伴,并能感受太极拳带给人们生理的和的愉悦。北京联盟 /保护膝盖方法北京联盟 /北京联盟 /第一,多活动与锻炼膝盖,不断增强膝盖的力量北京联盟 /应当经常通过负重、转动、按摩等方法进行锻炼。首先是站桩。拳谚:“百练不如一站。”站桩时,两腿弯曲.在增强腿部力量的同时,也增强膝盖的力量。多做转膝运动,如上下屈蹲、开合旋转、左右旋转、深度下蹲等.以增强膝盖的活力。北京联盟 /揉膝、按摩。起床后.睡觉前.以及压腿时都可以按摩、滚动膝盖。无论转动或按摩都要轻柔缓慢.顺其自然,不要太快或用力,以免造成损伤,经常这样做.就能使膝盖保持良好状态.不发生病变。北京联盟 /第二,在练拳时,注意合理,妥善的转动膝盖北京联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把握好练拳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之分,要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及健康状况,选择适当高度.以膝盖不觉太吃力为准。绝不要盲目模仿,追求低姿势。初学者更不宜屈腿过深,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下降。北京联盟 /一般腿的弯屈在20。~30。为宜。二是掌握好膝盖弯屈的方向。打太极拳时前进、后转、左顾、右盼,总要不断地改变方向,要在转换中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协调一致.立体旋转,而且保持同一方向,如同建筑用的旋转吊车。北京联盟 /做为身体一部分的膝盖自然也要与全身协调,随腰腿的转动而转动,而膝盖弯曲的方向总要保持与脚尖的方向一致.才能顺遂。这就要不断地、及时地摆脚、扣脚、碾脚.进行调整。而我们常见的情形却不是这样。北京联盟 /膝盖向正前方弓出,脚却斜向左右:腰腿已经扭转了方向,脚却依然不动。脚与膝盖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膝盖就会扭曲变形.时间长了,定生病变。三是在打拳过程中,膝盖要不停地转动,并在虚实变化中减轻压力。北京联盟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腰的带动下全身每个部位、每个关节都在不停地旋绕、缠裹.”一动无有不动”.像上了轴承一样:又如行云流水川流不息,一切都在动中。膝盖也应如此。北京联盟 /特别是在慢练时,相对静止的时间比较长,如果真静止不动,把膝盖死死压住,不但会加大膝盖压力,而且也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打拳要求。因此,不论快练慢练,都要保持膝盖的动态,而在不停的转动中,就会缓解压力,减轻负担。北京联盟 /太极拳的另一个特点是虚实分明.随着重心的不断转换.膝盖所受的压力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即由松到紧.由紧到松不停地变化。当实腿受力时,虚腿就要充分放松,让膝盖得到休息,反之亦然。北京联盟 /这样膝盖在轮换休息中,既受到了锻炼又不会负担过重,造成损伤。随着膝盖力量的不断增强,功能不断改善,也就不会再有疼痛的现象了。北京联盟 /第三,要注意对膝盖的保护北京联盟 /膝盖既处于关键部位,又十分脆弱。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缺钙.骨质疏松,更容易损伤.发生病变。所以除从积极方面加强锻炼、合理运转外.还要在平时倍加爱护。北京联盟 /膝盖有三十怕,怕冷、怕风、怕湿。冷、风、湿是膝盖生病的三大诱因,所以要尽量少着凉,少受风,少接触冷水。夏天出汗后和夜晚睡觉要防止冷风吹; 冬天温度低,要防止受寒,应及时加减衣服.可用护膝保护。北京联盟 /第四,要增加润滑液北京联盟 /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液对膝盖的保护。北京联盟 /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注意!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北京联盟 /第五,要增强腿部肌肉北京联盟 /很多损伤都是发生在体力不济的时候。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人走路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使膝受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北京联盟 /肌肉训练 发达的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北京联盟 /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说负重深蹲),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但无弯屈度不要超过90度,并应由教练指导。北京联盟 /老年人最好扎紧裤腿.以免受寒。总之.要锻炼与保护并举.小心呵护,保证膝盖健康。北京联盟 /综上所述,虽然太极拳对膝盖来说是把双刃剑.初练拳的人往往会膝盖疼痛,但如黝口强锻炼,注意保护,特别是合理运动,能大大减轻、缩短疼痛的时间。北京联盟 /而随着太极拳对锻炼膝盖积极作用的发挥,膝盖就会逐渐有力.更加健康,疼痛现象就会消失.最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北京联盟 /
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太极拳习练中保护好膝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_太极_爱学艺武术网
>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分享者:|更新: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下面我们讲解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太极拳如何放松?  放松是各式太极拳的基本习练要求,甚至练了很久的太极拳习练者,得到老师的指点,仍然被要求继续放松。为什么要放松?如何放松?不少太极拳友对此很是困惑。太极拳是“四两拨千斤”的艺术,说明太极拳很讲究经济用力。在习练过程中,只有放松才能“周身轻灵,节节贯串”而发力精准,只有练得松沉才能感知对方“来脉”,进而快速“转关”。拳谚云:“宁打一根棍不打一条绳。”放松在太极拳中的攻防意义重大。因此洪均生先生在《太极拳三字经》中指出:“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杨澄甫先生也要求“周身骨节均需自然松开”。  关于如何放松,我的体会是先学会用力,再把力卸掉就可放松。人们往往在一开始学拳的时候太僵,通过我这么多年教拳的体会,我是首先让学员用力。我们练拳的时候如何放松?肯定不是到处都放松,都放松了你就站不住,再松就躺在地上了。我是搞推手出身的,我教拳的时候讲求用劲,哪里用劲?你想让哪里放松你就先让它用劲,用劲以后才知道放松。怎么用劲?百会穴上顶,这个劲要顶起来先用力,一用劲明显升起来了,身体顶起来以后自然身体直了,直了以后你如果用劲,肯定气要向上浮,把这个劲顶住,就像用绳子把它悬起来,头颈顶起来以后从颈部往下一直放松,放松到两个脚腕。脚要有劲踩住地,感觉身体很直,顶天立地,柱子不能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全身而言,头顶不能因放松而下塌,相反需要“悬”起来,仿佛有一根绳子将头挂在空中,从脖子以下节节松开至脚即可。  有很多人练拳的时候手放松,如果要我讲,练太极拳手法非常多,讲求八法,手不能松手,一松劲就过不去了,所以手的型要保证,我们不是练指力,但是劲一定要让它过去,你的意识要达到梢节。  2.太极拳是否练气?  练气是我国传统养生的精髓,历来为道家所推崇。太极拳是以道家阴阳太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内家拳,讲究气运周身,“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但在练习方法上是有讲究的。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据洪均生先生讲,太极泰斗陈发科先生一贯主张自然呼吸,“只要外形做得顺遂,内气自然畅通”。所以,我们在习练太极拳中不宜刻意运气,要注重呼吸自然,久久为功。如果感觉力气不够,加大呼吸量即可。倘若有意识地运气,勉强以呼吸配合动作,弄不好反而憋气,不但无益于练拳,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3. 练太极拳要推手吗?  “拳是用来打的”。任何拳术的存在都是要有用,攻防价值是第一位的,强身健体只是它的副产品。现在我们练习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拳架,推手学的不多。洪均生先生讲,推手是检验练架子正确与否的一种功夫,老先生在八十多岁高龄时,仍然比较喜欢和人推推手。因此,如果想让自己的太极拳水平上台阶,就一定要练习推手,无论是平圆推手、立圆推手,还是四正推手等等,通过推手来体会对方的劲力,为太极拳的实际运用打下基础。你拳的内在功力是不一样的,练拳掤劲多大、如何衡量?你实战的方法,劲用多大?捋到什么程度?向里捋还是向外捋?这些都是在实战当中体悟规范出来的。  竞赛套路,是在规格上有规定的,那么传统拳如何规定?它是必须根据一个实战的方法才可以规定动作,否则练拳就变得空洞。不管你练的推手是真正的实战还是彼此交流,都能体现你的功夫。我们的功夫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一定非得把人打出去,能够真正地跟随对方,在太极拳中也很重要。练拳一定要学一点推手,反过来推手以后一定要练拳,它会充实你练拳的过程。  从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的角度讲,通过认真盘架子,练习推手,充分继承、发展太极拳的技法,是推动太极拳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太极拳沦为太极操的有效方法。我就要求我的学生,不论男生女生,一定要练习推手。  4.练架子和推手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前练架子都是觉得练了架子以后要推手,架子就是体用结合,练架子是为了保留一些基础的东西。我是这样理解的:前人把架子给我们留下,留下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么把拳架给我们留下?后人在教的时候教的是拳架,还有一部分叫拆招。你学的这个拳老师要给你拆,你才会有你的功夫、方法。只有能够拆拳,才能达到一定的功力。我们这次来的很多学员都练传统拳,我认为传统拳的拳法就像藏宝图一样,如果你要理解它,就要理解每个动作都有实用价值在。  传统推手和竞技推手的区别?  传统推手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模式?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推手大多数是不以胜败为目的,而是以交流为主,这种交流不会产生很多对抗、较力。我们大家应该有这样一个划分:传统推手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推手当中可以用拿法,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法、摔法,在竞技推手当中有些方法是不能用的。现在竞技推手和以前的竞技推手还不同,前面搞了竞技推手以后,大家争议很多,有人说像“顶牛”,有人说像“摔跤”,还有人说是“相扑”,看法不一。真正的竞技推手能不能把太极拳带起来?竞技推手如何与传统推手融合?竞技推手对太极拳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如果有这么个平台,太极拳就可以更加丰富,不会很单调,会成为一个又能健身又能竞技的拳种;提到太极拳时,人们就不会再误解它是一个老年人的拳种。竞技推手如果发展得好,绝对会把太极拳带起来。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交流就肯定能够促进技术提高。竞技推手一定会推动太极拳的发展,也一定会推动太极拳技术和实战技术的进步。  5.如何看待太极竞技推手的现状?  太极竞技推手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着力推广的一项运动,旨在传承国粹的同时,力争让太极拳进入奥运会,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我很幸运参与了太极竞技推手工作,主持和参加了规则制定、比赛设计等关键环节,并在今年带领北京体育大学推手队在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大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破解“顶牛”、不必要的损伤等难题,现行太极竞技推手设计了相应的比赛规则,例如手不允许插入对方腋下、被推出限定区域即为输掉等等。  从目前情况看,各方面的反映都很好,我们对太极竞技推手的明天充满信心,同时也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关心、关注太极竞技推手,共同为传承太极拳、弘扬太极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6.练太极拳如何保护膝关节,避免膝关节的损伤?  所有运动中,太极拳运动对膝盖的损伤是最小的。我们练太极拳大多是中老年开始,说句实在话,你就是不练太极拳也会膝疼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身体机能在退化。  如何保护膝盖,我有一些方法,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但是我自己十几年一直在用,方法既简单也很好,大家要是愿意我可以分享给大家。天冷的时候,应该保护膝盖,首先要多穿点衣服,然后就是训练中学会保护膝盖。我们大多数人练的时候从来不活动,来了就开始练,膝关节是凉的,应该先预热。把手搓热,敷在膝关节上,手上下搓,不要太过使劲,慢慢通过外力,把里面的滑膜预热,这样就不容易受伤了。  然后是要注意练拳姿势的正确,膝盖要与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并防止出现跪膝现象.即膝盖超出脚尖。  注意循序渐进练拳。不要一开始就把身法下得太低,特别是体弱、年长的习练者要先练高架,待身体健壮后再进行低身法练习。  膝关节如果磨损了,是不可修复的,所以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做绕环,或不做绕环的动作。
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猜你可能喜欢的
推荐太极专题
太极热门文章
太极最新内容太极,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进行调整,所以能够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打拳者的需要。因此太极在老年人群中也很受青睐。打太极的好处对老年人而言,简易的太极训练能够提高运动耐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举例来说,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受损,非常容易跌倒。有研究证实,练习太极可以改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摔跤的几率,故太极拳已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重要的康复锻炼项目之一。另外,太极也需要对肌肉的控制,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柔和轻松。这样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压、减肥、提高心肺功能等,都是有好处的。在许多慢性病患者中,太极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抑郁和焦虑症状。打太极会损伤关节吗?很多朋友反映,刚开始练习太极的时候,会感觉到膝关节酸痛。膝关节受力有着自身特点,站立时膝关节承担约一倍体重,随着身体的逐渐下蹲,膝关节屈曲角度变大,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可达到体重的数倍。练习太极拳需要膝关节全程屈曲,长期负重,的确对膝关节压力很大。膝关节作为人体主要承重关节,本身就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功能减退、骨密度降低、骨质增生等老化性的改变,所以大部分老年人都有着或轻或重的关节问题。当中老年人突然开始练习太极,原本已退变的膝盖忽然负担加重,可能会出现软骨和半月板的磨损加重等损伤,继而出现骨性关节炎或使已患有的骨性关节炎症状加重。某太极拳传人被确诊为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游离体,需要关节清理手术,摘除膝关节内的游离体的事件,的确是有真实发生的。其实,太极是否会损伤膝关节的问题,多个研究机构都曾做过探讨。2014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总结了几项研究的结果——总共 314 名膝关节炎患者参加了研究——结论是,太极可以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016 年美国研究者比较了每周 2 次的太极或理疗(膝关节炎的标准治疗的组成部分)对于膝关节炎的疗效。研究者招募了 204 名有症状的膝关节炎患者(平均 60 岁,一大半为女性,一半为白种人)。12 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好转,太极与理疗的效果相似。而太极的练习者抑郁症状和整体的生活质量优于理疗组。一年之后,疗效仍然持续。研究者们认为,太极会对膝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前提是正确合理地打太极。如何正确地打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有运动损伤很正常,它对身体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膝盖痛的情况,首先想想是不是因为动作不正确、运动时间太长或正处在膝关节炎的炎症发作期造成的。太极讲究随其自然、天人合一、身心合一,是冥想与缓慢轻柔的运动、深呼吸和放松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一套生硬的拳法。练习太极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下面几点,可以供朋友们在打太极拳时做参考。1. 膝关节屈曲角度(大腿跟小腿的夹角)大于 135°,这个角度支撑力比较合理。不要刻意追求动作的到位,下蹲多少度等,因为这些动作对于膝关节软骨不利。另外还要注意膝关节不要过度外展或内收,如果肌肉力量不足,也不要随意尝试单腿支撑的动作,避免因肌力不足造成膝盖左右摇晃不稳定,而造成扭伤。力所能及,这个度要会把握。上图这样的动作做不来的话,不要强求。下面这样的简单动作,一样可以有锻炼的效果。2. 老年人练习太极,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刚开始练习,一周两到三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就足够了。3. 如果发现膝关节疼痛,要科学分析原因,是动作不标准、是过于劳累还是膝关节炎犯了。及时调整,注意劳逸结合,就会慢慢恢复。关节做了手术还能打太极吗?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能打太极拳吗?可以,但还是之前提到的原则,不需刻意追求动作的规范以及下蹲的角度和练习的时间。对于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人,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稳定性。关节假体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学会正确的保养关节假体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减少假体的磨损。此外,太极拳可以锻炼肩关节的活动度,对于肩周炎患者也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关节功能的康复,缩短病程。需要强调的是,关节滑膜炎的患者,如果关节存在红肿热痛的症状,说明正在发病期,一定要终止锻炼,以免影响炎症的消退。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的耐受力量力而行,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以免因为锻炼加重或诱发基础疾病。正确地打拳是有益的综上,太极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强身健体的作用,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希望,太极这一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可以在太极爱好者和专业的康复理疗师的合力推动下,成为有有效的强身、健体、防病、康复之利器。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Li F, Harmer P, Fitzgerald K, Eckstrom E, Stock R, Galver J, Maddalozzo G,Batya SS. 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2 Feb 9;366(6):511-9.
Ye J, Cai S, Zhong W, Cai S, Zheng Q. Effects of tai chi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Phys Ther Sci. ):1133-7.
Wang C, Schmid CH, Iversen MD, Harvey WF, Fielding RA, Driban JB, Price LL,Wong JB, Reid KF, Rones R, McAlindon T.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ai Chi Versus Physical Therapy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6 May 17.
/Pages//32.shtml
责任编辑:
不只是科普 更是健康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