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入道教洞天福地的洞天仙境,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加入有什么要求,在哪里加入,如何成为道士?
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什么样的人适宜出家做道士?一般来讲,出家为僧道的人,多是命犯华盖者居多。此类群体之人心性多是孤傲,清高,不合群,多艺术天分,有特殊的感应能力。出家为道士者,在五行上多以“木行人”居多。这是以命理学上观点来看什么样的人适宜出家做道士。现在对要求出家做道士的人,除了要有虔诚的信仰外,还要经过父母的批准才可。一般的道观接受新出家道士,还要求出家者有身份证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据的证明,以证明出家者历史清白,没有犯罪记录才行。并且要...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才能加入道教
道教不太好入,要道协批准.
首先要熟读道教经典,了解道教思想
其次,皈依,受戒(找师傅)(先成居士)
跟着一段时间学习,要出师才能算道士.成为道士还要受戒.经道协考核合格后发道士证,由各派祖庭发度牒
现今道教分为两大派别.一是正一,二是全真
正一可以结婚.全真三教合一,独身修行.
给你个道教群吧,群主是正一清微散居道士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一、须有当地证明信;
二、有虔诚的道教信仰;
三、身体健康;
四、父母同意;
五、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上;
六、有一定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
七、须到小庙出家拜师,皈...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全真派道...
我觉得不应入道,入佛教也是不好的,悟人子弟
其实每个人都有悟性,应让自己在生活中渗透更多,多帮助别人,了解生命的愉悦
湖北的武当山可以收女道姑!
必须要带齐自己的身份证明,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身份证件!
但是,还要有一定的手续需要办理:
(1)先到你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开出介绍信...
如果你想要出家:那先要想好你是想当全真道,还是正一道.
全真道:清心寡欲,长期住庙
正一道:就是有一个修道的心,但是和平时上班的人差不多.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说法...
答: 你好,不要太迷信啦,怀双胞胎当然是比较好的,两个宝宝一起长大,而且模样长得一样,多可爱。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我想知道现在道教收人的条件。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想知道现在道教收人的条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家人同意【要成为居士不需要】。有初中以上文化。能无犯罪记录,经中国道教协会核定,由中国道教协会指导,蓄发、大领。
第十六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正一派道士和侨居国外的中国正一派道士在内地宫观受箓,参照本试行办法办理。
第十七条 本试行办法由中国道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试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升授八年后可申请加授,加授十二年后可申请加升。申请提升经箓品秩者,须通习相应品阶经书,由箓坛大师考察复核,凭道德功行依律循序晋级;
凡申请升授、加授,并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备案。
第四条 宫观对国外正一派道士举办授箓活动。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行传戒活动:
(3)有德高望重的方丈任传戒律师;
(4)有举行传戒科仪活动的能力;
(5)有传戒活动所需的殿堂、斋堂。
第十二条 受箓道士经传度合格后,须征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由该省级道教协会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后、经:
(1)皈依“道、监戒、保举、引请八大师、受戒三年以上。
第八条 申请受戒的全真派道士,须填写中国道教协会印制的申请表,依本规定第三条由中国道教协会审查合格后,方可入坛受戒,传戒宫观承办。
第四条 宫观举办传戒活动。
第十条 常住宫观多年而年老体弱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临坛的全真派道士,可以受方便戒,须经中国道教协会审核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能从事一般的斋醮仪典活动。
第六条 申请受箓程序。
第十五条 戒子应向举办传戒宫观交纳相应资费、五戒、十戒,诵《道德经》、《度人经》;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
第十四条 受箓道士严重违犯规戒,由举办授箓的宫观表奏除名;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清经。授箓申请表,由戒坛按仪轨办理。
第十二条 传戒以《初真戒》三皈。
第十六条 戒子放弃道教信仰或严重违规犯戒者;
(3)持戒精严,同时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举办授箓宫观提名的箓坛传度、监度;(2)已经领受三坛大戒,遵纪守法,威仪整洁,经中国道教协会确认后由举办授箓宫观礼聘、女真九戒为基础;
(4)了解道教科仪规范,《天仙戒》为备存戒条。
第十三条 净戒牒只作为全真派道士经过传戒(包括大戒和方便戒)传度的凭据,由中国道教协会制作,传戒戒坛颁发。
第八条 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在每年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举行:
(1)热爱道教;
(2)组织健全、演礼、纠仪,由当地道教协会收缴净戒牒,并报中国道教协会备案。
第十一条 全真派道士受方便戒,依照本规定第三条要求,向中国道教协会备案,应具备以下条件,这是道教的两大派,规定不太一样关于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试行办法( 日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修改通过,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
第一条 根据《宗教事务条例》。资费标准由中国道教协会核定,由中国道教协会审定,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对国外正一派道士授箓的道教宫观(以下简称宫观),由中国道教协会确定。
第三条 宫观对国外正一派道士举办授箓活动,应报授箓方案和申请授箓者的相关资料。由省级道教协会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不临坛的受戒道士,统称受方便戒,还须携带有效证件以及其所在地有关道教团体、宫观的介绍信;
(2)爱国爱教;
(4)必须持有身份证明和当地道教协会及所在宫观的推荐证明信,有道教传统师承法派。
第三条 全真派传戒活动。
第五条 国外正一派道士申请受箓,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第十四条 宫观传戒按传统程序进行,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天、生活设施;
(6)有颁发给受戒道士的法器和经典;
(7)有传戒活动必需的资费。
第六条 传戒宫观提名的戒坛证盟,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方可人坛受戒。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道教协会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受箓道士的法职道位依《天坛玉格》给凭。
第十条 受箓道士初授三年后可申请升授,纯正道风,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真派道士受戒具备的条件,能习诵《早晚功课经》,本人自愿、加升者,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指导。参照《中极戒》,持守规戒;
(2)皈依“道、经、师”三宝,须经中国道教协会确定后由传戒宫观礼聘。第七条 戒坛八大师应具备的条件:
(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授予箓牒。箓牒只作为正一派道士经过授箓传度和从事斋醮活动的凭证。 关于全真派道士传戒的规定( 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修改通过,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道教自身建设,继承道教全真派传戒仪轨,严持教义和规戒,具足正信、提科、登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通三洞经。
第十五条 违反本试行办法,授箓人数不超过200名,统称戒子。
第九条 全真派传戒分为授大戒和授方便戒两种。戒子亲临戒坛接受传度,经省级道教协会核准、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规定》,为满足国外正一派道士宗教信仰的需求,继承传统、印发戒牒的道教组织和宫观,其传戒活动及所发戒牒均无效,并追究道教组织和宫观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身心健康;
(3)年龄须在20岁以上,资费标准由中国道教协会核定;
(3)熟悉道教基本知识,报名授箓日期截止为每年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第七条 申请授箓道士在接到授箓书面通知报到后,经举办授箓宫观依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审核并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入坛受箓,未经批准,擅自对国外道士举行授箓活动、印发箓牒的宫观,其授箓活动及所发箓牒均无效,并追究宫观主要负责人责任,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五条 承办传戒的宫观,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过政府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拜师入道三年以上,身心健康。
第九条 经箓品秩分别为:
申请人填写一式三份申请表;
申请人所在国家或地区道教组织(或道教界知名人士(及本人度师保举推荐。举办授箓宫观审查并由省级道教协会报请中国道教协会核定,称为受大戒,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出家住观三年以上年满十八。
第十三条 举办授箓的宫观,可按传统向受箓道士收受相应的资费,熟悉道教传戒仪轨;
(4)通达典籍,能开导后学; {5}出家入道十年。时间一般为三天。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所在宫观推荐。怎样成为道士有份很全面的资料,您看看供您参考要看进正一还是全真、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
第十八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及国外全真派道士在内地宫观求戒,除具备本规定要求的受戒人员条件外,经所在宫观考察同意,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管理严谨,道风纯正,信仰纯正,品行端正、完善教制、提高道士素养、保举三大师、寮房等法务、箓牒,由中国道教协会印制,授箓箓坛颁发,通正一诸经,由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
采纳率:7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道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怎么加入道教,需要什么条件?拜托了各位 谢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怎么加入道教,需要什么条件?拜托了各位 谢谢
需要RMB吗?额非有Money的人诶.加分要答好点哦. 敷衍的绕道行走. OK
我有更好的答案
茹荤、饮酒,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传中华民族之本土信仰道教皈依问题 皈依是指什么?
答:皈依就是皈从依靠,勤持奉献,心胸开阔,可娶妻成家立业,齐家,治国、亲情和交流。继五千年一贯之优秀文化、问:我不来贵地道观怎么办理皈依仪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样可以皈依入道,均崇道尚德,请考虑选择? 答:认真完整的填写皈依申请表;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任意找一位道长拜师可以吗?
答:不行的。收徒道长必须有收皈依弟子资格:超亡度灵远离苦难和地狱,请问怎么皈依? 答,能不落邪见:皈依无上“经宝”,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经”,能得闻正法;第三,一般是当家道长,性别,民族、降邪驱鬼、超度亡灵为主要宗教活动。 注,简称居士。 信奉道教,敬重道教,可娶妻成家立业,爱好道教,或从事道教养生修炼,道学研究和道教工作等方面的人都可以。 皈依道教的人应该以严格的要求来给众人作出榜样,自炎黄立国,太上赐教,去情去欲,修心炼性,以修身、请问什么样的道长有收皈依弟子的资格,安定人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答: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工作:一、茹荤、饮酒,安下为民俗,平天下为己任。谨从师训,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该道长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皈依“无上师宝”,即皈依“玄中大法师”,可住观也可居家修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坤道三人以上。
9、问:正一派跟全真派有什么区别,俭朴,不偷盗,不抢劫,不霸道,修善积德?是不是他们都在道观里有职务,团结协作,努力维护和光大道教。振兴中华民族、问。本观皈依分皈依正一派和皈依全真派。 3。 2、问:我想皈依道教。 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净化无形空间,清静社会。 7、问:如何选择皈依师父,且所在道观必须是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有常住的乾道,按道教仪范举行皈依仪式: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后称道教居士?
8:选定师父,申请要求皈依、“独全其真”为宗旨,谓之“全真”。 二、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 5、问:皈依道教有什么要求?皈依一定要出家吗:皈依无上“道宝”,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能永脱轮回;第二:我是山东人,处上为君本,遵守道规,仁慈,请问我不到四川能否成为你们那里的皈依弟子?
答:可以的。 4? 答:一、全真派建立有传戒和丛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故名“全真”;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同时准备身份证复印件,一寸证件照3张,交纳相应拜师皈依功德费、证件工本费。本观皈依分皈依正一派和皈依全真派:加深理解,搞好修持。 6、问:皈依道教有什么作用? 答:安心立命。 二,道教讲究:第一,经同意后,填写皈依表文
采纳率:72%
有一定的根基,然后去寻师或师傅找你(一个字“缘”),你要对道家文化。另外就是你有道派中的亲戚,朋友,没人入道教可就难了、思想有一定的了解,熟悉道家经典典籍,现在这社会有人啥都好办可以考虑做居士。至于当道士的条件
现在的道教大多已经商业化。如果想真正修行的话,最好是去湖北武当山。如果是想传播道教文化,则可以去北京白云观。
做一名道士,只要履行以下手续即可:
(一):一份本人的自愿出家书,表示非他人、外力所迫,本人自愿出家;
(二):一份家属的同意书,即主要家庭成员不反对;
(三):一份无刑事、或其他严重的犯罪纪录证明书(如果你是本地出家,当地居委会、街道、村组织就可证明;如果你是异地出家,需要当地派出所或公安部门证明。)
其他事宜由你所出家的具体宫观决定。
有了以上三份证明后,其次就是看你能否适应道观生活,即考验期和观察期。一般1--2年。如果你经受住了考验,也觉得自己能适应道教生活。则可在考验期后,正式出家,蓄发、冠巾,学习道教礼仪、文化。
然后,就可以发扬道教文化与传统了。
当道士的条件 一、须有当地证明信; 二、有虔诚的道教信仰; 三、身体健康; 四、父母同意; 五、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上; 六、有一定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 七、须到小庙出家拜师,皈依三宝(即道、经、师)。
其实现在条件很宽松,只要有意愿,符合上面的要求,就可以成为道士了
至于生活 您看看以下连接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中有道道自在,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多数信士想入道教,只是想学一些道法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修道。正所谓道不失人,人却常失道,只要你心中有道才是真正的修道
要加入道教首先需要联系当地道观或者道教协会,然后详细事情可以询问他们。如果不想入道教,而只是对道家思想有兴趣,那么只能自己研究了,当然~对于,道德等经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去道观询问。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道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关于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的论文.doc 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关于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的论文
关于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道教山水悟道诗;道教哲学思想;洞天福地思想
  论文摘要: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神秘而不可言说。但人可以从天中感受“道”。道教“名山大川皆为仙境”的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在隋唐五代时期确立下来,它促使宗教徒走向山林,在登山临水中修炼与悟道。因此,天地山水在道教世界里有着与世俗社会截然不同的宗教意义和审美意义。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也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辨,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道、悟道,这类主题的诗歌即道教山水悟道诗。在中国历史上,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高林、古洞、薄雾、清流、湖山、晚照、野草、落花、青山、白云、斜风、细雨,竹林茅舍、溪桥野渡,大自然的一切风物都被修道者纳人其诗中。这些诗大多刻画山川草木、云烟光色中的生命律动和修道者在宇宙时空中对永恒与瞬间、无限和有限、生存与死亡等进行的宗教与审美的体验与反思。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思想观念所凝聚、所激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把对山水的审美观照推向了多维度、多层面的自觉通路。
“一个人不能凭空创造出新的东西。他的东西必须有一个环境。w这个环境给他提供文化熏陶以及各种刺激。”道教诗歌中的山水悟道诗当然也不能完全超越当时的社会环境,摆脱道教思想观念的浸染。它主要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
一、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
在道教美学中,“道”是最高的美学范畴,是一切众美的本原,是审美意识内部最高层次的宏观概括。就其审美特性来说,“道”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有着向无限未知伸展的审美倾向。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名象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在《道德经》的描述中,“道”先天地而生,它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并且是万物产生的本源。“道”如果要取名的话,我们可以勉强叫它为“大”,这样“大”就成了“道”的异名,成了与“道”有相同意义的最高本体。在本体论意义上,道即是大,大即是道。“道”产生万物,道是一切万物的最高范畴,于是,只有“与道合体”的美才是真正的、最高的美,也就是“道一美”、“大一美”。《道德经》曰:“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于无而处于虚,因此不可知、不可见、不可言、不可得。这种“与道合体”的“大美”应该怎样去把握、去领悟呢?
在《道德经》中,“道”常常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侧按照《道德经》的看法,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都有合乎自己本性的生存方式,这样一种合乎本性的存在方式就是“道”所要求的存在方式。从审美的角度讲,就是“大美”。《南华真经》继承和发展了《道德经》的这一观点,但又不囿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德经》中,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化生出来的,是宇宙的本源。而在《南华真经》中,宇宙万物不仅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其存在也是由道支撑的。没有道,现存的现象世界就会瓦解。《南华真经》曰:“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缕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臂’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在这里,“道”既是宇宙的最后根源,是崇高神圣而不可窥测的“道”又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它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甚至充盈于缕蚁、梯稗、瓦臂、屎溺之中。正因为任何事物归根到底都是“道”的存在,所以“道”是万物的本体而不是宇宙本源。本原在化生万物之后可以离开万物作为绝对的超念存在,而本体则居留于万物之中,须臾不离万物。因而,在《南华真经》中,“道”自然成了一种宇宙精神的载体。((南华真经》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南华真经》认为,“道”是神秘而不可言说的,但“大美”与“明法”、“成理”等都是道所创生的宇宙自然中的一种秩序、法则。既然是法则,就会有一种相同的道理在。人与天地在宇宙自然创生的秩序里有着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从而又可以互相感应交流与沟通的关系,这种关系正蕴涵了审美心理的萌芽。故而对人来说,天地即是最直接、最密切的大道,对“道一美”的感受,应从天地始。《南华真经》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修仙莫忘修德,道家如何看待神与仙
修仙莫忘修德,道家如何看待神与仙
编辑/ 临沂市道教协会
1神为“天”神 仙为仙“人”
我们都说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个概念。其实不然。《说文解字》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又曰:“僊,长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从人从山。”足见神为天神,是万物之主宰;而仙,则是人修炼长生,迁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称之为仙人。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长生不死为主要特点的宗教,如何长生不死?唯有与道合真。通过伏气、礼斗、存思、诵经、积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从而达到道的境界。“仙”,体现了道家逍遥放旷、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则不一样。
2鬼神与仙有什么不同
道教里面,除了修炼成仙的仙人之外,还有“神”。儒家常将鬼神并称,但是却不言仙。道教却神、仙、人、鬼都谈的。何为鬼神?宋儒云:“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周易》也说:“知鬼神之情状。”足见儒家是承认有鬼神存在的,否则你怎么“知鬼神之情状”?既然说“知鬼神之情状”,前提就是有鬼神。一般的人死之后,魂升而魄降,灵魂归于泰山,或言蒿里,或言酆都,或言北斗。但是有些忠孝之英灵,却不受这个规律, 不是成为鬼,而是成为神。鬼神,本是一炁,其屈则为鬼,伸则为神。也就是说同样是一个人,死了之后,既可以成为鬼,也可以成为神。而决定其升降之关键,在于这个人为国家和族类作的贡献。
3鬼神本是一炁
儒家把那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奉为神明,建立祠庙奉祀其灵。《礼记o祭法》云:“夫先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类,不在祀典。”抗战胜利之后,民国政府在南岳衡山建忠烈祠,奉祀护国将士之灵。早段时间,台湾当局从海外为远征军招魂,将远征军之英灵,安奉在台湾的忠烈祠中,进行春秋祭典,其实都是基于此种理念。
4儒家事鬼神颇具理性
这就是儒家的信仰体系,儒家信仰可以用天地君(国)亲师来概括。而儒家所崇奉的天神、地祇、君主、清官、忠臣,保家卫国的将帅,也多被道教认可并神化,供入了道教的殿堂。比如昊天上帝,道教奉为玉皇;后土,被奉为后土皇地祇;清官如海瑞之流,被奉为城隍;忠臣如颜真卿之辈,多成了天上仙官;忠义之将帅,如关羽被奉为神威远震天尊、三界伏魔大帝;岳飞也变成了武圣精忠报国岳元帅忠孝全义天尊。不仅岳飞成了神,就是岳武穆麾下的将卒也都成了神,详见《广成仪制》之《武穆正朝全集》。诸葛亮也成了天枢上相。也就是说道教完全继承了儒家的“神”道的观念,儒家所崇拜奉祀的神灵,也成了道教的神。而道教又将此神道观念发扬之,赋予了宗教的精神,从而产生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为什么这样说呢?儒家的祭祀还是很理性化的。《礼记o祭统》云:“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儒家说祭祀某忠臣武将,并非是祈求此鬼神之力,以保佑国家。儒生反对过分的佞事鬼神而荒废人事,而他们认为祭祀的意义,主要仍然是在于这个仪式,可以培养个体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也就是所谓的长幼之序、上下之际。褒奖忠臣,乃在于激励后人,奋勇卫国,培养个体的忠义精神。但是这也不是说儒家完全抛弃了神的概念,而是他更注重现实社会,也就是人道。而儒家所忽视的祀神之责,就由道教承担了。很多庙宇的祭祀,逢大节日是礼部儒生和道士一起参与,平时则是由道士去做。比如五岳庙、济渎庙和各地的城隍庙,平时是道士奉祀香火,逢特定节日,国家也会派官员去祭祀。这个也是儒道互补的一个方面,道不尽是道家,也含道教。
5道教既重神道 也重仙道
所以我认为道教里,既有神道,也有仙道。仙道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长生不死、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仙人境界。仙道是道家老庄精神的体现。神道是护国佑民、忠孝节烈,对于国家和族类有突出贡献的人,逝世之后,英灵昭著,或受朝廷册封,或受天庭褒奖,被奉为神灵。道教之神道,则是儒家精神之体现。一进一退,一入世一出世,一个追求的个体的解脱和自在,一个是对国家群体的认同和尊重。
这两种精神,纵横交错,互为影响,构成了道教精神的主体。道教的净明派极端的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忠孝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人能忠孝,就可净明,就可以入妙道之门,至于神仙之境界,不须修炼,自然道成。通过这种理论的宣扬,劝人归于忠孝之门。净明派的理论,将神与仙,合而为一。也是后世三教合一的一个趋势。
白玉蟾祖师说:“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隐遁。如何一手捉的两蛇?”做官就要有威严,有规矩;隐遁就要脱离世俗之规矩约束。一个道士,行法之事,差遣官将。静炼之时,伏气凝神。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儒一道。体现了道教修炼的儒道互补的特点,庄子说内圣外王,内圣是内在之修养,外王是外在之功业。内圣是道,外王是儒。道士既有乘云气、御飞龙、叱咤雷霆的一面;也有侣鱼虾而友麋鹿,在洞天仙境之悠然弈棋的一面。
6长生练养修仙 亦不可忽视神道
现在我们过分的强调道教的仙道,说长生炼养。却忽视了道教之神道,也就是忠孝节烈,护国佑民的一面。当今的道教研究,也多以唯物论为主导,否认神的存在,以此种既定之理念来解读道教,好比隔靴搔痒,难以深入其实质的内核。社科院的胡孚琛先生的《道学通论》里讲仙道、说内丹,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何为仙人?却也忽视了道教的神道思想。而这个神道思想,恰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现在所缺少的。人死了之后,并不是一了百了,杳无痕迹。他的灵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存在,或为鬼,或为神,或投胎转世,都缘于其在世的修行。
人死之后还是有灵的,也是有尊严的,只有认定了这一点,那些阵亡的将士,才能成为护国之英灵,他们的精神也将传之于后世,而具有神圣的意义。如果否认了这些,人们也就难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道教供奉的护国英雄,恰恰是对此种精神最核心的守护。对于忠烈之魂的祭祀,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有时候很模糊。仿佛这些忠魂就在左右,来享受祭祀,在天上守护着我们的国家一般。道教奉之为神,就是因为这些忠魂的豪气冲云天,在宇宙中不可磨灭。《道德经》云:“死而不亡者寿。”大概说的就是那些为国家民族正义而牺牲的人吧?
主办:临沂市道教协会
微信号 daoismtx
“道行天下”订阅号,由临沂市道教协会主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教义,以弘扬正统道教道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旨在道教文化能更好的弘扬与传播。
微信号:daoismtx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十大洞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