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在东线1.4通苏嘉西线和东线20172.0,东5000战9000轰,西1.8战,2000轰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西线调水——蒋皋:700亿东南藏水智解千年之渴百世之忧.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东线的战役+Mars+(完整)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东线的战役+Mars+(完整).doc
东线的战役+Mars+(完整).doc
东线的战役+Mars+(完整).doc
简介:本文档为《东线的战役+Mars+(完整)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主题内容包含东线的战役(全)东线的战役(全) 序 这个系列中我将向大家讲述1944~1945年间在东线的战役在开始以前我首先将花一些时间来讲一下1944年的苏军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620人已下载
用户评论(1)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很喜欢,又是免费的,感谢.
阿弥陀佛保佑您.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从数量来看,越方在东线部署有11个师另9个旅(团),在西线仅部署有4个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  从质量来看,三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有2支部署在东线,1支部署在西线;  从战果来看,东线全歼2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西线仅击溃1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而且东线攻克谅山可谓战绩辉煌----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从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来看,东线是1比0.57,西线是1比0.72,说东线比西线伤亡大,是只看绝对值不看对比率,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附录越军在越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及部分战况。  我东线(广西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越方部署有11个师另9个旅(团),成两线配置。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这些部队番号是325B师、338师、3师、473师、304师、346师,另外还有越军43团、244团、576团、49团等部队。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这些越军部队中有三支全部苏制装备劲旅:东线部署于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西线部署于沙巴地区的越军第316A师。  开战之初,越军"英雄团"即在同登被我军歼灭。日,我军强渡奇穷河,以8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谅山,全歼越军第3师主力。谅山为中越边境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日,我军以7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克越北重镇高平。越军主力346师被迫化整为零,采用分散作战的方法。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了撤军声明,越南政府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同日,我军基本全歼越军主力346师。师长黄扁山大校失踪,估计已被击毙。  越军316A师损失情况不详,只知道两个被证实的消息:  A、在岱乃阻击战中。有一次我军曾经数过越军拉走的其官兵尸体车辆,一共17卡车,后来的没有统计;B、柑塘被攻克后,我军一鼓作气又攻克了越南北方重镇沙巴,再次重创越军316A师,歼灭其逃跑的残部。在《中越战俘生活秘录》一书中,还介绍说,该师师长阮少雄的勤务兵被俘,据说他是准备和阮一起坐伏尔加逃跑时被一发车前10米处爆炸的加榴炮弹震昏后落单的。  【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的数据和分析,在跟贴时再贴出。】
楼主发言:84次 发图:49张 | 更多
  打仗还是需要毛泽东思想啊!不知道现在的茅台军三十年享乐惯了,还能打仗吗?  
  先贴一些对东线更有利的数据---  战斗结果:我军战果及敌我伤亡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在广西方向,突入越南纵深20-40千米,攻占了高平和凉山2座省会城市,以及河广和茶灵等11座县城,基本歼灭越军2个师、3个团和9个营,大部歼灭2个团和6个独立营,部分歼灭14个团和1个装甲旅,共计40671人。云南方向,突入越南纵深40千米,攻占了老街和柑瑭2个市,以及孟康、沙巴、坝洒、封土和保胜5座县城,前出郭参、铺楼、外波河、黄连山口、封土地区,共歼灭16481人(其中毙敌13524人,俘敌849人,伤敌2108人)。两个方向共歼敌57152人。年的轮战中,中国军队共歼灭越南人民军7000人以上。  在整个对越作战中,中国参战部队共毙伤俘越南人民军和其它武装人员64152人以上。 对越还击作战中,中国军队共消耗弹药2.38万吨,其中炮弹106万发,子弹5500万发。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战伤坦克战车268辆(被越军击毁48辆)。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约8100人(包括失踪955人(云南方向11人失踪,广西方向944人失踪),负伤约2.3万人,被俘238人,总计约31000人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还有2万被击毙。  ------------------------------------------------------------------------------------------------  广西方向共歼敌4067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6481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1  在后面我将贴出的数据中  广西方向共歼敌3633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7309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8  所以,为尽量公平起见,我在主贴中的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的数据,采用的是对西线相对有利的数据。
  1979年,以广州军区的主力(41军、42军、55军)担任东线战场——广西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武汉军区的43军和54军也投入东线作战(后又增加了武汉军区20军的58师和成都军区50军的主力)。负责东线指挥的是时任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  41军歼敌7032人,伤亡5132人,比率1:0.73  42军歼敌6901人,伤亡3915人,比率1:0.57  55军歼敌10509人,伤亡5114人,比率1:0.49  43军歼敌5269人,伤亡2559人,比率1:0.49  54军歼敌4433人,伤亡2116人,比率1:0.48  50军歼敌2187人,伤亡1871人,比率1:0.86  ....................................................  合计歼敌36331人,伤亡20707人,比率1:0.57  注:由于20军的58师歼敌与自身伤亡的数据不清楚,故忽略不计,对整个歼敌与自身伤亡数据统计的对比率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以成都军区的主力第13军和昆明军区的主力第14军(后增加了昆明军区的11军和成都军区的50军149师),担任西线战场——云南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并保障我东线主力的侧翼安全。负责西线指挥的是刚与王必成对调、时任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  合计歼敌15122人,伤亡20707人,比率1:0.70  14军和11军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接近1:1,怎能说打得漂亮?
  更正一下---  我原来统计时,误将50军歼敌与自身伤亡的数据列入西线统计,对比率产生了2%的误差----  正确: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  合计歼敌15122人,伤亡10564人,比率1:0.70  14军和11军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接近1:1,怎能说打得漂亮?  错误: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  合计歼敌17309人,伤亡12435人,比率1:0.72
  更正一下---  刚才图方便复制粘贴后忘记更改数据,将西线的【10564】误作东线的20707人---  正确:  1979年,以广州军区的主力(41军、42军、55军)担任东线战场——广西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武汉军区的43军和54军也投入东线作战(后又增加了武汉军区20军的58师和成都军区50军的主力)。负责东线指挥的是时任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  41军歼敌7032人,伤亡5132人,比率1:0.73  42军歼敌6901人,伤亡3915人,比率1:0.57  55军歼敌10509人,伤亡5114人,比率1:0.49  43军歼敌5269人,伤亡2559人,比率1:0.49  54军歼敌4433人,伤亡2116人,比率1:0.48  50军歼敌2187人,伤亡1871人,比率1:0.86  ....................................................  合计歼敌36331人,伤亡20707人,比率1:0.57  注:由于20军的58师歼敌与自身伤亡的数据不清楚,故忽略不计,对整个歼敌与自身伤亡数据统计的对比率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以成都军区的主力第13军和昆明军区的主力第14军(后增加了昆明军区的11军和成都军区的50军149师),担任西线战场——云南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并保障我东线主力的侧翼安全。负责西线指挥的是刚与王必成对调、时任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  合计歼敌15122人,伤亡【10564】人,比率1:0.70  14军和11军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接近1:1,怎能说打得漂亮?
  这个也要更正啊!----   一步错步步错,看来我坚决不做会计出纳这类工作,很有自知之明啊!!!----  作者:O花无悔O 回复日期: 13:33:30  回复
  先贴一些对东线更有利的数据---  战斗结果:我军战果及敌我伤亡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在广西方向,突入越南纵深20-40千米,攻占了高平和凉山2座省会城市,以及河广和茶灵等11座县城,基本歼灭越军2个师、3个团和9个营,大部歼灭2个团和6个独立营,部分歼灭14个团和1个装甲旅,共计40671人。云南方向,突入越南纵深40千米,攻占了老街和柑瑭2个市,以及孟康、沙巴、坝洒、封土和保胜5座县城,前出郭参、铺楼、外波河、黄连山口、封土地区,共歼灭16481人(其中毙敌13524人,俘敌849人,伤敌2108人)。两个方向共歼敌57152人。年的轮战中,中国军队共歼灭越南人民军7000人以上。  在整个对越作战中,中国参战部队共毙伤俘越南人民军和其它武装人员64152人以上。 对越还击作战中,中国军队共消耗弹药2.38万吨,其中炮弹106万发,子弹5500万发。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战伤坦克战车268辆(被越军击毁48辆)。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约8100人(包括失踪955人(云南方向11人失踪,广西方向944人失踪),负伤约2.3万人,被俘238人,总计约31000人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还有2万被击毙。  ------------------------------------------------------------------------------------------------  广西方向共歼敌4067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6481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1  在后面我将贴出的数据中  广西方向共歼敌3633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7309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8  所以,为尽量公平起见,我在主贴中的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的数据,采用的是对西线相对有利的数据。  -------------------------------------------------------------------------------------------------  错误:  广西方向共歼敌3633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7309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8  正确:  广西方向共歼敌36331人  云南方向共歼灭15122人  ----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2  还是略高于----即东线与西线之比是1:0.41  幸亏不影响我尽量公平起见的初衷----“所以,为尽量公平起见,我在主贴中的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的数据,采用的是对西线相对有利的数据。”
  敢对江青发狠的许和尚真不是盖的,它娘的还吹牛在中国过年的傻逼军队  
  作者:@我不是一棵小小草 回复日期: 13:23:23  回复
  打仗还是需要毛泽东思想啊!不知道现在的茅台军三十年享乐惯了,还能打仗吗?  -------------------------------------------------------------------------------------------------------  借贬低许世友来达到贬低毛泽东建军思想的目的,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这样的政客,这样的政风,怎能不毒害全军全党全国?  党风不正政风庸俗,难道没有原因吗???
  上梁不正下梁歪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总有一天,她会恢复自己的真相  使歪曲历史、编造历史、抹黑历史、粉饰历史的政客,暴露其跳梁小丑的真面目……
  更正一下---  我原来统计时,误将50军歼敌与自身伤亡的数据列入西线统计,对比率产生了2%的误差----  正确: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  合计歼敌15122人,伤亡10564人,比率1:0.70  14军和11军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接近1:1,怎能说打得漂亮?  错误:  13军歼敌8057人,伤亡3977人,比率1:0.49【含50军149师】  14军歼敌4146人,伤亡3843人,比率1:0.97  11军歼敌2901人,伤亡2744人,比率1:0.95  50军歼敌2187人,伤亡1871人,比率1:0.86【刚才又忘记列这个】  ........................................................  合计歼敌17309人,伤亡12435人,比率1:0.72
  歼敌与自身伤亡对比的数据,源于此贴----  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0周年[转贴]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作战30周年  30年来,我们不曾忘记1979年那场战斗,我们为那些血溅沙场的英烈们深深地祈祷,缅怀他们为祖国所做出的奉献毕生、洒尽热血之精神。  1979年,以广州军区的主力(41军、42军、55军)担任东线战场——广西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武汉军区的43军和54军也投入东线作战(后又增加了武汉军区20军的58师和成都军区50军的主力)。负责东线指挥的是时任广州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阶段,是集中41军、42军、43军的129师以及分散加强进来的54军兵员,采取大胆穿插、迂回包抄的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守敌346师及其地方部队。41军和42军除3个师和1个团分别进攻朔江、八姑岭、复和、七溪之外,其他力量分别从念井和布局进发,向高平实施穿插,然后关门包住高平,最后实施分割歼灭。  以成都军区的主力第13军和昆明军区的主力第14军(后增加了昆明军区的11军和成都军区的50军149师),担任西线战场——云南方向的主要突击任务,并保障我东线主力的侧翼安全。负责西线指挥的是刚与王必成对调、时任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  在东线作战的计划中,由第41军军长张序登和政委刘占荣直接担负指挥北翼突击的任务,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代表军区前指对这个方向的作战进行调度。决心以121师、123师(不含368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到位后形成对内和对外的正面攻势,切断高平之敌的退路,并阻击太原和原平方向之敌的增援,最后在42军的协同下,夺取高平。  2月17日4时40分,41军开始炮火准备,5时许,步兵开始发起冲击。工兵和民工同时抢修119号界碑至越南莫隆的5公里应急道路,以确保坦克和车辆的前进。121师363团2营(除6连搭乘军区独立坦克团5连的水陆坦克外)在副师长李培江(老战斗英雄)的率领下,搭乘军坦克团2营坦克于10时30分跨出国境,18时在通农下车,徒步开进。经过28小时的穿插,于次日14时30分攻下841高地,切断了原平通往高平的3号A公路,第一个穿插到位,行程达80公里。当日19时30分,363团主力进占朗金地区,次日6时30分攻占董赛地区,最早到达指定位置。至当日19日18时,121师基指率三个团(除362团3营、363团3连和6连)全部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完成了穿插作战的第一步任务。随后361团奉命北上安乐,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发起进攻,留下363团控制董赛地区,准备打击敌军的增援。  由于打出去后,部队比较分散,121师基指率362团22日进至扣屯后,就地实施防御,没有向高平方向进发。26日至28日,该师全部集中于扣屯地区建立起稳固的防御工事,并开始清剿残敌。3月6日至12日,对由纳隆进逼的越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出击,为部队和友军安全撤军回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实施大纵深穿插,在敌情不明、地形险要、四面受敌、远离后方、补给困难的条件下边打边走,途中遇敌大小袭扰100余次,伤亡较大,而且粮、弹供应不上,饥寒中还抬着伤员和烈士的遗体继续前进和穿插作战。  123师(不含368团)于进攻发起之后,随121师跟进,在通农分路,向东经安乐、河安,向扣屯方向穿插。367团2营在师政委王政的率领下,沿公路乘坦克开进47公里,沿乡村小路徒步开进43公里,于20日5时抵达扣屯西侧的312高地。团主力因为迷路,耽误时间近50个小时,未能到达扣屯地区,后改为参加河安地区的进攻战斗。  123师主力在河安的战斗,持续了3天才攻克目标,打通了公路,把在朔江、河安、扣屯、班庄等地作战的3个师连成了一片。随即,该师向位于那怀的越军346师师部展开进攻,27日攻占敌师部指挥坑道,河安地区进攻战斗结束,部队转入就地清剿和担任护路的任务。  令人可惜的是,41军这两个担任穿插突击的师,都没有能够完成攻占高平的预定任务,121师滞留在扣屯,停止了预定的进攻,123师苦战河安,前进受阻,耽误了继续前进的战机,结果,高平由42军攻占。  41军的122师担负从平孟、孟麻攻歼朔江守敌的任务。第一天战斗虽然突破了越军第一线连的防御阵地,突入纵深2、3公里,但伤亡较大,进展不顺。部队当晚停止进攻,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既得阵地,肃清残敌。次日,继续发起进攻,至19日傍晚,364团攻占大无名高地和墩张一线,366团攻占坂洋地区,切断了朔江之敌向高平撤逃的退路。365团进至一号榕树山、长白山、马利一线。20日开始围歼朔江地区之敌,由于协同不严密,364团主力由南向北实施侧后攻击时两次受挫。21日发起第三次攻击,3营于18时攻占了朔江。22日11时,364团3营主力与365团1营在大黑石山会合,完成围歼朔江之敌、打通平孟至朔江公路的战斗任务。从23日起至3月15日,122师主要执行清剿任务,并继续打通坂涯至安乐的两条公路,同时担任平孟至河安的护路任务。  122师原计划一天、最多两天,攻歼朔江守敌,但实际上却打了5天。战斗中多次出现复杂、困难的局面,但该师在坚决贯彻既定决策的同时,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实施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部队作风过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最终完成了军里下达的任务。  第41军作战28天,共歼灭越军7032名,本身伤亡5132人(含非战斗减员)。121师和123师没有完成预定作战任务。  在东线的作战计划中,第42军(代军长魏化杰,代政委勋励)担负南翼进攻任务,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代表军区前指对这个方向的作战加强指挥。决心集中主要兵力从布局方向突破越军的防御,先以126师迅速夺占东溪,尔后以124师组成摩托化穿插梯队,沿4号公路直取高平,与41军协同,歼灭高平地区之敌。如果先于41军打下高平,军主力则继续向茶灵方向发动进攻,歼灭高平东北及其以东之敌。另以125师从水口向复和,与配属该军的43军129师,从那花向七溪实施突击,配合军主力围歼高平之敌,并阻击谅山方向的敌增援,保障军主力的侧翼安全。  2月17日6时40分,42军开始炮火准备,15分钟后全线发起攻击。126师兵分两路,376团主力搭乘坦克沿简易公路开进,378团徒步沿小路出击,并肩突破了敌第一线防御后向东溪攻进。377团为预备队随后跟进。43军坦克团1营1连为尖兵连,不搭乘步兵,于进攻发起后2小时55分攻入东溪(2月17日上午9时55分),提前5分钟完成任务。坦克部队从布局突破,沿崎岖山路迅速进入东溪,完全出乎越军的意料。当日13时5分,378团1营主力进入东溪与43军坦克团1营会合,并于16时和17时,分别攻占615高地和661高地,控制了东溪附近的各要点,形成了对南北正面的攻势,打开了布局通往东溪的通路,保障了124师向高平实施的快速穿插。  124师利用126师打开的口子,于7时20分分成两个梯队进入突破口。12时20分进至班翁附近时,越军炸坝放水,造成长约800米、宽40米、深0.8-1.2米的泥泞地带。担任前卫的军坦克团2营和搭乘372团1、2营的军坦克团3、1营强行通过后,后续乘坐轮胎车辆的372团3营、师指、371团和炮兵则被阻于该处以东地区。为了争取时间把握战机,军即令124师乘汽车的部队改为徒步前进,同时全力抢修泥泞路段。19时,124师坦克快速梯队在东溪稍事休整后,既以坦克为先导,上4号公路向高平实施突击。18日8时05分,夺占嫩金山口,控制了弄梅隧道。
  越军发现我之企图后,匆忙调集851团8营、9营9连、特工第20营和一个“冰雹”火箭炮连,仓促抢占了高平以南的博山、526、490高地等关要,企图凭借有利地形,阻止我军的进攻。为此,我42军对部署进行了调整,令124师和126师分别从4号公路左右两侧,向高平并肩突击。当日19日傍晚,攻击部队攻占了博山和652高地等要点。20日继续扫清外围,21日15时对高平发起攻击,战斗进展顺利,于17时40分前,攻占了高平外围的诸要点。  此时,军区通报消息:越军852团从班庄退守高平,并集结有几十辆坦克,连同851团,高平之敌约有两个多团。因41军尚未到达,以42军一个多师单独发起攻击把握不大。42军受命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直至24日,42军通过对高平的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遂于当晚发起攻击,占领了高平。同一天,穿插纳隆的370团炸毁了太原至高平的3号B公路的咽喉——纳隆桥。占领高平之后,两个师继续向北进攻,先后攻占673高地、楠略、弄压、光头、茶灵、下琅等地。  从水口向复和进行正面攻击的42军125师,第一天进展不顺,没有能够打下复和县城,没有攻下平江渡口预定架桥区的制高点,373团甚至还退回了原进攻时出发的阵地。军区前指严令125师师长,亲自带375团拿下复和。当日19日5时5分,375团攻占复和县城,但该师的战斗仍然艰难。375团团指遭敌炮击,又误判被敌四面包围,搞得整个部队都相当紧张,造成指挥上的忙乱和部队的混乱,并向军区前指也错误地报告了情况,使军区前指感到该师情况非常严重,只得同意该师停止向广渊发展,改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公路沿线地域的残敌,并维护交通安全。同时,调战役预备队54军(不含162师)接替125师攻打复和、广渊的任务。  125师没能完成任务,好在2月26日375团以70分钟战斗攻占班占西侧长形高地,毙敌236人,俘敌1人,创造了一个加强营歼敌一个营的成功战例。  第42军在28天的对越作战中,歼敌6901名,本身伤亡3915人(含非战斗减员), 除125师外,出色完成了受领的任务。  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东线作战第一阶段主攻目标为高平地区之敌,同登、谅山方向为次要方向。  第55军(军长朱月华,政委阎寿湖) 在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用5天左右的时间,消灭同登、坂然地区的越军,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的作战,为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战役第二阶段,谅山则成为东线主攻的方向。163师(师长边贵祥)担任同登、谅山地区的主攻任务。  2月17日战役发起后,163师以488团迂回切断越军退路,并阻截越军的增援,以487团和489团对,同登实施正面攻击。当天即完成了对同登的合围,余敌退守339高地、探某和鬼屯炮台等核心阵地。489团7连经三次攻击,于21日17时25分,全部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炮台内之越军拒不投降,487团2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死打硬拼,于23日3时30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450余人。488团阻击分队在探垄粉碎了越军营以下规模的反击达13次,毙敌400余。  2月27日,谅山战役开始,487团攻克扣马山,488团攻占417高地。3月2日,488团和489团控制了谅山北市区西部。3月4日,489团2、3营打过奇穷河占领南市区。  164师在北山方向担负经坂然向谅山东面进攻的助攻任务。2月17日6时40分发起攻击,至11时15分基本歼灭坂然地区守敌,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  2月27日,163师分3路向谅山发起攻击。广州军区前指以50军148师的443、444团,加强163师的力量。490团于3月1日18时占领461高地,492团12时攻占445高地,491团于3月2日9时攻入谅山市区。3月4日上午,443团、444团各一部打过奇穷河,占领317、332、460等高地和那班等要点。165师从14号界碑至渠历西侧的无名高地地段突破,495团占领549、438高地。493团1营夺取那炸,控制了同登通往太原的公路,主力进至巴寨被越军火力所阻。494团进至伯良北侧遭越军火力拦阻,遂以2营就地转入防御,其余部队拂晓撤回。19日至23日,493团连续组织4次进攻,拿下了339高地。22日,494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歼灭了据守班庄的越军3师12团5营营部带两个连。  战役第二阶段,55军165师继续在163师右翼担任助攻,493团先后攻克555、520、559高地,并于4日越过奇穷河,占领627、413高地。494团巩固493团攻占之要点,组织防御。495团于28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并以一部分兵力清剿弄供、伯弄石山地域的残敌。3月6日拂晓,部队全部撤至奇穷河北岸。8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高地、扣当山一线。至3月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  第55军在整个对越作战歼敌10509名,本身伤亡5114人(含非战斗减员),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6%和18%,以上指标均位居参战部队的首位。出色完成了受领的任务。  武汉军区第43军(军长褚传禹,政委赵双选),奉中央军委日对越作战命令,加强广西方向的作战。按照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分别在两个方向上执行作战任务。军部率127师、128师、炮兵团、高炮团,在禄平、谅山方向;129师和坦克团配属42军,在七溪、东溪、高平、复和方向。  战役第一阶段:127师(师长张万年)攻歼支马、龙头地区之越军;128师攻歼540高地、长条山地区之越军,突破了越军的防御体系,打开了通往禄平的口子。
  越军发现我之企图后,匆忙调集851团8营、9营9连、特工第20营和一个“冰雹”火箭炮连,仓促抢占了高平以南的博山、526、490高地等关要,企图凭借有利地形,阻止我军的进攻。为此,我42军对部署进行了调整,令124师和126师分别从4号公路左右两侧,向高平并肩突击。当日19日傍晚,攻击部队攻占了博山和652高地等要点。20日继续扫清外围,21日15时对高平发起攻击,战斗进展顺利,于17时40分前,攻占了高平外围的诸要点。  此时,军区通报消息:越军852团从班庄退守高平,并集结有几十辆坦克,连同851团,高平之敌约有两个多团。因41军尚未到达,以42军一个多师单独发起攻击把握不大。42军受命就地控制要点,待41军到达后再行攻击。直至24日,42军通过对高平的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遂于当晚发起攻击,占领了高平。同一天,穿插纳隆的370团炸毁了太原至高平的3号B公路的咽喉——纳隆桥。占领高平之后,两个师继续向北进攻,先后攻占673高地、楠略、弄压、光头、茶灵、下琅等地。  从水口向复和进行正面攻击的42军125师,第一天进展不顺,没有能够打下复和县城,没有攻下平江渡口预定架桥区的制高点,373团甚至还退回了原进攻时出发的阵地。军区前指严令125师师长,亲自带375团拿下复和。当日19日5时5分,375团攻占复和县城,但该师的战斗仍然艰难。375团团指遭敌炮击,又误判被敌四面包围,搞得整个部队都相当紧张,造成指挥上的忙乱和部队的混乱,并向军区前指也错误地报告了情况,使军区前指感到该师情况非常严重,只得同意该师停止向广渊发展,改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公路沿线地域的残敌,并维护交通安全。同时,调战役预备队54军(不含162师)接替125师攻打复和、广渊的任务。  125师没能完成任务,好在2月26日375团以70分钟战斗攻占班占西侧长形高地,毙敌236人,俘敌1人,创造了一个加强营歼敌一个营的成功战例。  第42军在28天的对越作战中,歼敌6901名,本身伤亡3915人(含非战斗减员), 除125师外,出色完成了受领的任务。  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东线作战第一阶段主攻目标为高平地区之敌,同登、谅山方向为次要方向。  第55军(军长朱月华,政委阎寿湖) 在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用5天左右的时间,消灭同登、坂然地区的越军,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的作战,为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战役第二阶段,谅山则成为东线主攻的方向。163师(师长边贵祥)担任同登、谅山地区的主攻任务。  2月17日战役发起后,163师以488团迂回切断越军退路,并阻截越军的增援,以487团和489团对,同登实施正面攻击。当天即完成了对同登的合围,余敌退守339高地、探某和鬼屯炮台等核心阵地。489团7连经三次攻击,于21日17时25分,全部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炮台内之越军拒不投降,487团2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死打硬拼,于23日3时30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450余人。488团阻击分队在探垄粉碎了越军营以下规模的反击达13次,毙敌400余。  2月27日,谅山战役开始,487团攻克扣马山,488团攻占417高地。3月2日,488团和489团控制了谅山北市区西部。3月4日,489团2、3营打过奇穷河占领南市区。  164师在北山方向担负经坂然向谅山东面进攻的助攻任务。2月17日6时40分发起攻击,至11时15分基本歼灭坂然地区守敌,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  2月27日,163师分3路向谅山发起攻击。广州军区前指以50军148师的443、444团,加强163师的力量。490团于3月1日18时占领461高地,492团12时攻占445高地,491团于3月2日9时攻入谅山市区。3月4日上午,443团、444团各一部打过奇穷河,占领317、332、460等高地和那班等要点。165师从14号界碑至渠历西侧的无名高地地段突破,495团占领549、438高地。493团1营夺取那炸,控制了同登通往太原的公路,主力进至巴寨被越军火力所阻。494团进至伯良北侧遭越军火力拦阻,遂以2营就地转入防御,其余部队拂晓撤回。19日至23日,493团连续组织4次进攻,拿下了339高地。22日,494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歼灭了据守班庄的越军3师12团5营营部带两个连。  战役第二阶段,55军165师继续在163师右翼担任助攻,493团先后攻克555、520、559高地,并于4日越过奇穷河,占领627、413高地。494团巩固493团攻占之要点,组织防御。495团于28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并以一部分兵力清剿弄供、伯弄石山地域的残敌。3月6日拂晓,部队全部撤至奇穷河北岸。8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高地、扣当山一线。至3月12日6时前,全部撤回国内。  第55军在整个对越作战歼敌10509名,本身伤亡5114人(含非战斗减员),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16%和18%,以上指标均位居参战部队的首位。出色完成了受领的任务。  武汉军区第43军(军长褚传禹,政委赵双选),奉中央军委日对越作战命令,加强广西方向的作战。按照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分别在两个方向上执行作战任务。军部率127师、128师、炮兵团、高炮团,在禄平、谅山方向;129师和坦克团配属42军,在七溪、东溪、高平、复和方向。  战役第一阶段:127师(师长张万年)攻歼支马、龙头地区之越军;128师攻歼540高地、长条山地区之越军,突破了越军的防御体系,打开了通往禄平的口子。
  战役第二阶段:127师(加强了54军坦克团3营)和128师,于2月27日7时发起攻击,28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敌2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控制各要点,然后以主力巩固占领地区,抓紧肃清残敌。3月1日,128师以382团和383团3营,向公母山前进。于3日爬上米的公母山山脊,4日占领巴散,歼敌一部。3月3日根据军委和军区前指命令,127师380团和379团1营强渡奇穷河,准备攻占迷迈山,与55军一部共同造成进逼河内的态势。4日8时380团向迷迈山攻击,于11时25分占领主峰阵地。尔后在381团一部的协同下,对迷迈山周围的班茂、茹遨、遨诗等地进行了搜剿。5日12时30分,128师383团1营强行徒涉奇穷河,经过4个半小时的战斗,全歼班岗越军338师462团9营11连。3月6日,43军部队开始回撤。越军数次以营连规模的兵力组织反扑。127师、128师分别在390高地、休庆、班坑和612高地、柯来南侧高地、巴当东南侧高地,沉重打击了尾随追击的越军,先后共歼敌1000余人,受到军区前指的两次通电表扬。配属42军在七溪方向作战的129师,于战斗发起的当天,分别以386团3营和385团攻占靠茅山和班腮地区。从黄昏开始,该师以387团为前卫,向七溪以北地区穿插,在班牙和540高地地区突破越军的纵深防御。20日17时,387团按计划在七溪西北12公里隆派附近,截断了4号公路。次日12时前出抢占了703、608和330高地,构成了对外的正面防御,保障了42军主力向高平方向进攻的左翼安全,受到该军表扬。2月27日,386团和387团分两路对七溪实施钳形突击,当天攻占预定目标,随即转入清剿残敌、执行护路的阶段。3月3日386团2营曾奉军区前指命令,从那杭沿4号公路向南出至吊卡山口,准备配合161师进攻脱浪。因脱浪之敌已经被歼,该营于次日17时40分返回原阵地。3月3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和记者李启科写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43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通讯,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第43军在整个对越作战中,歼敌5269名,本身伤亡2559人(含非战斗减员)。  第54军(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根据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 赴广西方向接受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任务。广州军区前指指示该军,到一个师投入一个师作战,故54军下车后,即按照162师、160师、161师的顺序,先后于2月19日、23日、26日,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等方向出国,参加作战。  160师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任务。第一阶段攻歼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清剿高平至茶灵公路两侧残敌,守护该段公路并守卫高平。161师配属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为该军预备队。第一阶段攻歼540高地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攻占脱浪县城,保障了55军进攻谅山的右翼安全。162师在高平以东机动作战,第一步是2月19日接替125师进攻复和的任务,21日基本歼灭复和之敌,打通了水口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第二步与42军协同围歼高平之敌,攻克马诺;第三步以南北夹击手段奔袭广渊,打通广渊至复和公路;第四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第五步协同58师攻打重庆。其中,以162师表现最为出色,从2月19日水口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其在突变的情况下完成重大任务9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战斗纵深达80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广州军区前指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特别予以了表扬。但该师的484团3营在班姆南侧的高地遭敌阻击时,带队干部惊慌失措、放弃指挥,不仅不积极组织部队反击敌人,反而丢弃部队下令“各自突围”,以至造成伤亡101人的严重后果。  第54军在整个对越作战中,共歼敌4433名,本身伤亡2116人。  成都军区第13军曾长期驻守滇南,在地理、民情等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曾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战斗力较强,越军的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13军的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的心态,士气上有心理优势。因此,军委第一次作战命令即调13军南下,加强云南方向的作战力量,实际上是担负西线的主要突击任务.  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的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38师(不含114团)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37师攻克谷柳、保胜,39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至21日,13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昆明军区前指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向13军学习看齐”。22日,39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316A师的东援行动,歼敌900余名,有力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的行动。23日7时,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进,至25日15时,占领了该地。敌345师师长率残部逃过外波河。
  战役第二阶段:127师(加强了54军坦克团3营)和128师,于2月27日7时发起攻击,28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敌2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控制各要点,然后以主力巩固占领地区,抓紧肃清残敌。3月1日,128师以382团和383团3营,向公母山前进。于3日爬上米的公母山山脊,4日占领巴散,歼敌一部。3月3日根据军委和军区前指命令,127师380团和379团1营强渡奇穷河,准备攻占迷迈山,与55军一部共同造成进逼河内的态势。4日8时380团向迷迈山攻击,于11时25分占领主峰阵地。尔后在381团一部的协同下,对迷迈山周围的班茂、茹遨、遨诗等地进行了搜剿。5日12时30分,128师383团1营强行徒涉奇穷河,经过4个半小时的战斗,全歼班岗越军338师462团9营11连。3月6日,43军部队开始回撤。越军数次以营连规模的兵力组织反扑。127师、128师分别在390高地、休庆、班坑和612高地、柯来南侧高地、巴当东南侧高地,沉重打击了尾随追击的越军,先后共歼敌1000余人,受到军区前指的两次通电表扬。配属42军在七溪方向作战的129师,于战斗发起的当天,分别以386团3营和385团攻占靠茅山和班腮地区。从黄昏开始,该师以387团为前卫,向七溪以北地区穿插,在班牙和540高地地区突破越军的纵深防御。20日17时,387团按计划在七溪西北12公里隆派附近,截断了4号公路。次日12时前出抢占了703、608和330高地,构成了对外的正面防御,保障了42军主力向高平方向进攻的左翼安全,受到该军表扬。2月27日,386团和387团分两路对七溪实施钳形突击,当天攻占预定目标,随即转入清剿残敌、执行护路的阶段。3月3日386团2营曾奉军区前指命令,从那杭沿4号公路向南出至吊卡山口,准备配合161师进攻脱浪。因脱浪之敌已经被歼,该营于次日17时40分返回原阵地。3月3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和记者李启科写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43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通讯,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第43军在整个对越作战中,歼敌5269名,本身伤亡2559人(含非战斗减员)。  第54军(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根据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 赴广西方向接受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任务。广州军区前指指示该军,到一个师投入一个师作战,故54军下车后,即按照162师、160师、161师的顺序,先后于2月19日、23日、26日,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等方向出国,参加作战。  160师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任务。第一阶段攻歼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清剿高平至茶灵公路两侧残敌,守护该段公路并守卫高平。161师配属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为该军预备队。第一阶段攻歼540高地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攻占脱浪县城,保障了55军进攻谅山的右翼安全。162师在高平以东机动作战,第一步是2月19日接替125师进攻复和的任务,21日基本歼灭复和之敌,打通了水口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第二步与42军协同围歼高平之敌,攻克马诺;第三步以南北夹击手段奔袭广渊,打通广渊至复和公路;第四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第五步协同58师攻打重庆。其中,以162师表现最为出色,从2月19日水口出境到3月16日岳圩回国,其在突变的情况下完成重大任务9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战斗纵深达80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广州军区前指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特别予以了表扬。但该师的484团3营在班姆南侧的高地遭敌阻击时,带队干部惊慌失措、放弃指挥,不仅不积极组织部队反击敌人,反而丢弃部队下令“各自突围”,以至造成伤亡101人的严重后果。  第54军在整个对越作战中,共歼敌4433名,本身伤亡2116人。  成都军区第13军曾长期驻守滇南,在地理、民情等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曾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战斗力较强,越军的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13军的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的心态,士气上有心理优势。因此,军委第一次作战命令即调13军南下,加强云南方向的作战力量,实际上是担负西线的主要突击任务.  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的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38师(不含114团)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37师攻克谷柳、保胜,39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至21日,13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昆明军区前指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向13军学习看齐”。22日,39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316A师的东援行动,歼敌900余名,有力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的行动。23日7时,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进,至25日15时,占领了该地。敌345师师长率残部逃过外波河。
  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50军149师归13军指挥,并加强了32师95团等部队,担负攻占沙巴消灭敌316A师的任务。149师克服重重困难,一对一单挑敌一个师(1979年对越作战唯一一例),于3月5日完成任务。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进展,致使316A师一部分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  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 第13军共计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本身伤亡3977人(含非战斗减员,其中含50军149师伤亡数字)。  第14军(军长张景华,政委范新友) 同样经历过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的锻炼,有较好的丛林作战基础。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右岸和左岸履行各自的战斗任务。14军的任务是歼灭红河左岸的越军345师部队及地方部队。  在战斗实施阶段,40师攻克老街、班菲;41师占领发隆、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经过5天战斗,14军攻占越南边境全部越军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22日至3月5日为14军作战第二阶段,以42师为军预备队清剿半琴山地区残敌,40师、41师、32师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先后攻克铺楼、郭参,控制了朗洋铁路大桥和朗格姆渡口,切断了红河两岸越军的联系和左岸越军南逃退路。  第14军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歼敌4146名,其中俘虏271名,本身伤亡3843人(含非战斗减员)。  第11军(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按照军委命令,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在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任务。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总的来看,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比较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本身伤亡2744人(含非战斗减员)。  成都军区第50军(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奉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担负东西两线战役预备队任务。149师赴云南方向,军指挥机关和148、150师(并指挥20军58师)赴广西方向执行作战任务。  148师442团与炮团在板烂正面进行牵制性进攻,歼敌338师460团650人。443团与444团进至北山地区配属55军164师,为该师预备队,参加了谅山地区作战,打到奇穷河南岸。  149师为昆明军区战役预备队,原计划配属14军作战,后根据**指示改归13军指挥,担起了歼灭沙巴地区敌316A师的重担。149师以一个加强团实施穿插,迂回敌侧后,主力沿10号公路正面进攻。于3月3日攻克沙巴县城,清剿两天后回撤入境,共歼敌2338人,重创了越军316A师。  150师3月6日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清剿残敌、搜剿敌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3月13日,448团在回撤途中,由于军工作组指挥失误,遇伏部队干部惊慌失措处置不当,造成542人失散(被越军俘去后回归219名)。  武汉军区20军58师在54军162师协同下,于3月12日攻占重庆。  50军在此次作战中最大的特点是:部队相当分散,共在两个方向的五个地区作战。军前指没有指挥到自己所属的任何一个师,指挥的是从武汉军区调来的58师。共歼敌2187名(不含149师,含58师参战),本身伤亡计1876人(含非战斗减员,不含149师伤亡数字)。  除了上述9个陆军部队以外,广西军区、云南省军区、思茅军分区、炮72师12团、高炮65师、炮4师等单位,也奉命参战,全军各大单位也抽调了大批战斗骨干充实到前线作战部队。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军人,为了祖国,他们听从号令,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英勇无畏,勇敢战斗,甘洒热血,铸造青史,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战友心灵的深处,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宣传的结果
  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50军149师归13军指挥,并加强了32师95团等部队,担负攻占沙巴消灭敌316A师的任务。149师克服重重困难,一对一单挑敌一个师(1979年对越作战唯一一例),于3月5日完成任务。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进展,致使316A师一部分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  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 第13军共计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本身伤亡3977人(含非战斗减员,其中含50军149师伤亡数字)。  第14军(军长张景华,政委范新友) 同样经历过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的锻炼,有较好的丛林作战基础。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右岸和左岸履行各自的战斗任务。14军的任务是歼灭红河左岸的越军345师部队及地方部队。  在战斗实施阶段,40师攻克老街、班菲;41师占领发隆、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经过5天战斗,14军攻占越南边境全部越军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22日至3月5日为14军作战第二阶段,以42师为军预备队清剿半琴山地区残敌,40师、41师、32师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先后攻克铺楼、郭参,控制了朗洋铁路大桥和朗格姆渡口,切断了红河两岸越军的联系和左岸越军南逃退路。  第14军在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歼敌4146名,其中俘虏271名,本身伤亡3843人(含非战斗减员)。  第11军(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按照军委命令,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在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任务。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总的来看,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比较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本身伤亡2744人(含非战斗减员)。  成都军区第50军(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奉军委日扩大会议上决定,担负东西两线战役预备队任务。149师赴云南方向,军指挥机关和148、150师(并指挥20军58师)赴广西方向执行作战任务。  148师442团与炮团在板烂正面进行牵制性进攻,歼敌338师460团650人。443团与444团进至北山地区配属55军164师,为该师预备队,参加了谅山地区作战,打到奇穷河南岸。  149师为昆明军区战役预备队,原计划配属14军作战,后根据**指示改归13军指挥,担起了歼灭沙巴地区敌316A师的重担。149师以一个加强团实施穿插,迂回敌侧后,主力沿10号公路正面进攻。于3月3日攻克沙巴县城,清剿两天后回撤入境,共歼敌2338人,重创了越军316A师。  150师3月6日出境,归41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清剿残敌、搜剿敌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3月13日,448团在回撤途中,由于军工作组指挥失误,遇伏部队干部惊慌失措处置不当,造成542人失散(被越军俘去后回归219名)。  武汉军区20军58师在54军162师协同下,于3月12日攻占重庆。  50军在此次作战中最大的特点是:部队相当分散,共在两个方向的五个地区作战。军前指没有指挥到自己所属的任何一个师,指挥的是从武汉军区调来的58师。共歼敌2187名(不含149师,含58师参战),本身伤亡计1876人(含非战斗减员,不含149师伤亡数字)。  除了上述9个陆军部队以外,广西军区、云南省军区、思茅军分区、炮72师12团、高炮65师、炮4师等单位,也奉命参战,全军各大单位也抽调了大批战斗骨干充实到前线作战部队。  我们的部队、我们的军人,为了祖国,他们听从号令,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英勇无畏,勇敢战斗,甘洒热血,铸造青史,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战友心灵的深处,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原创]扫盲贴: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真相(3)   10:05:15
  七、对战后反思的看法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文章中对战后反思所说的基本是事实,但是其中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对“当时中国军队实际上只重视培养士兵,缺乏知识的士兵很难适应现代军官的指挥要求”的看法  我国兵役法规定的是适龄青年均有义务入伍,对应征公民的学历未做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征集的是具有高中学历的公民。实际上,由于中国教育体制和各地情况的不同等缘故,在很多地方,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城镇青年高中或初中毕业都能参军入伍,许多城镇青年都把参军当做曲线就业的途径。即便是高中毕业的士兵也往往不能及时掌握新装备,例如海军某舰艇部队装备新型雷达几个月后,首长上舰视察,看见雷达竟然蒙着布,感到奇怪,询问该部队长得到的回答是士兵都不会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埋怨人武部的同志没把好关,要根治这个问题就要对现有教育体制、退伍转业体制和干部体制等方面入手,这个问题就扯的比较大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实际上,从优秀士兵中选拔军官是国际通用的,也是验证过的有效做法,例如以色列陆军条令规定:任命一名军官之前,必须看他在作战部队是否当过班长。未当过班长的永远不能成为军官。目前建立士官制度,给予了士兵成为职业军人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病。  (二)对“开始摆脱文革时期僵硬的人民战理论”的看法  作者这话说的隐晦,但是意思是清楚的,无非是说人民战争理论不再适应当前形势了。人民战争理论并不排斥职业化军队建设,对理论中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进行新的内涵和形式阐述加以补充完善是对的,但是放弃人民战争理论则是错误的,与时俱进并不代表彻底抛弃原有的东西,人民战争理论是我国国防的重要思想,放在现在也是有其重大的积极意义。现代战争,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战场多维化、作战方式多样化、作战理论综合化的发展,军人和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不仅需要有效制约侵略的职业化现代化的军队,也需要强大的随时可以投入作战的后备军和不穿军装的军人。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战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不能削弱,而且需要大力加强。  八、我对1979年对越作战的一些看法  (一)越军与我军在战略战术素养上存在着的巨大差距  实际上,在1978年12月下旬,我军就封锁了边境,一直到日发起攻击起见,对面越军调兵遣将,始终是严阵以待,对我军的攻击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应对预案我军很难达成战役的突然性,部队一开始就是在强攻。而且我军一线作战部队合计25个师,对手是越军的正规部队15个师又9个旅(团)和大量的地方武装,除此之外,越军第一军,第二军作为战略预备队在河内地区布防,战争开始后还向越北地区增援了两个河内卫戍师。兵力对比最多是2:1,我军作为进攻一方并不占绝对优势。  但我军大兵团作战能力显然非越军能比肩。“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指挥员深谙此道,指挥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这样的作战思想指导下,我军每次攻击作战,均集中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志在必得。  反观越军的战略战术素养,实在乏善可陈,无可圈可点之处。越军在越南战争时期害怕美军的空中优势,很少进行师一级建制部队的作战,因此越军虽然久经沙场,但越军的指挥员普遍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另外,越南黎笋集团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南北统一,美军撤出以后,军事战略也迅速改变。黎笋集团不顾国家经济实力,疯狂的扩军备战、穷兵黩武,1978年,越南正规军竟达100余万人,1979年军费开支仍然保持抗美战争期间的水平。再加上前苏联的支持和越军在解放南越、入侵柬埔寨时的一连串的军事胜利,黎笋集团被冲昏了头脑,过高的估计了越军的作战能力。1978年底,黎笋在军委会上说,越南的“战略思想是进攻的思想”。“我们把战略进攻思想贯彻始终,在建立严密防御的基础上,要求在全国,包括陆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时期就要掌握主动”,越南的战略矛头直指中国。  黎笋集团狂妄至极,致使越军的整个战略思想是严重脱离实际。当越军遭遇真正的对手的时候,被彻底打回了原形。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越军先是叫嚣"一线取胜","边境取胜",在1347公里的边境线上处处设防,结果处处挨打!在2月17日开战后,在东起广西龙州,西至云南金平的边界上,我军14路大军同时推进,越军第一道防线仅3个小时即全面崩溃。国境防线失守后,越军并未集中兵力,反而在黎笋的严令之下固守一城一地的得失,屯重兵于危城,又犯了兵家之大忌!越军各部队均被我军牵制,兵力分散,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必救,越军守其所不能守,完全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战场态势一目了然!战??场战争犹如“小刀切黄油”还真是很贴切,很内行的评价。  (二)关于我军在此次战争中暴露出来后勤保障等问题的解读  我军后勤保障薄弱与当时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场环境有关。我军是人民子弟兵、国防军,不是世界警察。我国的国防战略开始是诱敌深入,层层削弱到现在的积极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两种战略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都是根据形势和国情出发的务实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场环境设定之下,强大的后勤力量并不是当时军队建设的重点突出问题,而且由于国力限制,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我军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理足够”,这就说明并不必要所有的部队都拥有强大的后勤力量,举例说明边防部队、守备部队、非主要方向的野战部队等等都不需要具备诸如机械化部队的后勤力量。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敌国境内作战,敌方几乎全民皆兵,热带山地丛林作战地域等综合因素促成,这是一场与我军以往战争都不相同的战争,也是第一次面对“人民战争”。  (也有评论说越军受我军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我军的“影子部队”,并由此推论出越军熟悉我军的战术,我军因此而伤亡惨重。这话乍一听很对头,但别忘了,硬币有两面,我军也可以说是越军的 “影子部队”,对越军的了解程度远非美军可比)。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次战争是完全在对方国土上进行的,有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地域因素,也有我军第一次面对“人民战争”(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的因素,导致我军很多战法和措施受到制约不能运用,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我军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不力,得不到当地民众支持,情报来源有限,等等。  比如高平之战,计划由41军一部在攻占朔江,42军主力攻占东溪,42军125师沿小路直取高平,形成对高平越军第346师的战役合围。但由于42军125师穿插迂回部队对敌情判断不准,情况处置不当,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42军主力(124师 、126师)到达高平时,正准备发起攻击,接到友邻指挥部通报,说敌除原有部队外,852团也退守高平,有几十辆坦克。前线指挥员判断敌有三个团兵力,仅以42军主力攻击没有取胜把握,因而推迟了攻击时间。导致在战役合围圈内,战术上没有达成合围分割,延误了歼敌时机。  另外我军受文革的影响也很明显,文革时期生产的许多有质量问题的武器弹药遗害无穷,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因此而壮烈牺牲)。但是我军最后重创越北地区的越军,攻克军事重镇谅山,达成了战役目的。并在战后认真总结反思,对今后的军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部分资料转自网友老参谋、士官长、老兵的文章  参考书目和资料 长篇纪实《中越战争秘录》、《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史讲义》、《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昆明军区后勤部)、《共和国空战纪实》、《舰船知识》杂志、越南《人民报》
  [原创]扫盲贴: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真相(3)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05505_1.html     10:05:15   四、对"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林冲兄弟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不谈协同作战中的步兵搭乘坦克战术。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的战术,是苏联、美国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有人提出步战车的问题来说步兵搭乘坦克战术已经落伍(但我军1988年才研制出步战车,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第38集团军),当时我军并未装备步战车,步兵搭乘坦克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状况差,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在高速颠簸行驶的坦克上,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为了达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以那样的装备,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枪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越南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我军在枪械的装备上是与越军相差无几,因为越南的枪械主要是中国援助的,其军事工业也是中国帮助建立的。其装备与我军相似是正常的。何况,文革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军当年总是把最好的装备援助给越南。因此,越南在枪械装备上不弱于我军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我军的武器质量是有问题,那是由于文革动乱造成的,前线将士没有责任,而且,正因如此,前线将士才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事实上,在装备对比上,越军与我军最大差距的是在火炮上,这是质的差距。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据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  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 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02~155毫米口径炮弹。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实际上,中国陆军延袭苏军“大炮兵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建设,其炮兵火力与苏美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华约其他国家。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 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我记得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我军前线的任何一个班长都可以随时呼叫炮火支援,而越军只有团级指挥员才??要原因。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一点,说这是 “意淫”,我做一个说明,信不信由你。在一个关于炮兵的专业刊物,我看到的资料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师一级建制部队的炮兵火力一次齐射投射的弹药总量确与当时的苏军相当,但火炮的质量要逊于苏军(可惜这本小册子找不到了)。
  [原创]扫盲贴: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真相(3)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05505_1.html     10:05:15   四、对"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林冲兄弟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不谈协同作战中的步兵搭乘坦克战术。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的战术,是苏联、美国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有人提出步战车的问题来说步兵搭乘坦克战术已经落伍(但我军1988年才研制出步战车,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第38集团军),当时我军并未装备步战车,步兵搭乘坦克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状况差,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在高速颠簸行驶的坦克上,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为了达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以那样的装备,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枪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越南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我军在枪械的装备上是与越军相差无几,因为越南的枪械主要是中国援助的,其军事工业也是中国帮助建立的。其装备与我军相似是正常的。何况,文革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军当年总是把最好的装备援助给越南。因此,越南在枪械装备上不弱于我军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我军的武器质量是有问题,那是由于文革动乱造成的,前线将士没有责任,而且,正因如此,前线将士才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事实上,在装备对比上,越军与我军最大差距的是在火炮上,这是质的差距。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据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  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 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02~155毫米口径炮弹。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实际上,中国陆军延袭苏军“大炮兵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建设,其炮兵火力与苏美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华约其他国家。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 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我记得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我军前线的任何一个班长都可以随时呼叫炮火支援,而越军只有团级指挥员才??要原因。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一点,说这是 “意淫”,我做一个说明,信不信由你。在一个关于炮兵的专业刊物,我看到的资料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师一级建制部队的炮兵火力一次齐射投射的弹药总量确与当时的苏军相当,但火炮的质量要逊于苏军(可惜这本小册子找不到了)。
  [原创]扫盲贴: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真相(3)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05505_1.html     10:05:15   四、对"背包带固定搭乘坦克的步兵"的看法  这个事例在网络上被广泛引用,影响较大,误导了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网友,认为我军不重视战士生命,缺乏训练和常识等等,林冲兄弟在此对此事例作一解读,希望可以对大家正确认识有所帮助。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到不谈协同作战中的步兵搭乘坦克战术。我军的装甲部队的组建和战术运用是沿袭苏联模式,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的战术,是苏联、美国等国军队的通用做法,即便是现在这个战术还是有效的。要知道苏联的装甲部队运用战术是战火中验证出来的,美国的也是,所以说步兵搭乘坦克协同作战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有人提出步战车的问题来说步兵搭乘坦克战术已经落伍(但我军1988年才研制出步战车,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第38集团军),当时我军并未装备步战车,步兵搭乘坦克作战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战场环境,是在南方热带山地丛林作战,道路状况差,随时都会被越军伏击,长途奔袭中,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车伴随进军,只有搭乘坦克进行协同作战。在高速颠簸行驶的坦克上,搭乘步兵也很难保持身体平衡,很容易被甩出去。是选择一不留神被甩下去摔压死伤、掉队(长途奔袭掉队不是被俘就是死亡),还是选择背包带绑在坦克上呢?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事实上,当时背包带绑着的多是体质较弱,训练较差,岁数较小的新兵,没全绑,干部、班长和战斗骨干是不绑的,尖刀车和前卫车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时准备下车消灭敌人反坦克火力点。  是战争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为了达成任务,不能不做必要的牺牲。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以那样的装备,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要我是当时带兵的干部和老兵,也只能这样选择。爱护战士生命,就必须尽早完成任务,多杀伤敌人。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烈士长已矣,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枪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越南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我军在枪械的装备上是与越军相差无几,因为越南的枪械主要是中国援助的,其军事工业也是中国帮助建立的。其装备与我军相似是正常的。何况,文革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我军当年总是把最好的装备援助给越南。因此,越南在枪械装备上不弱于我军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我军的武器质量是有问题,那是由于文革动乱造成的,前线将士没有责任,而且,正因如此,前线将士才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事实上,在装备对比上,越军与我军最大差距的是在火炮上,这是质的差距。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对中国军队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国陆军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据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美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国军队炮兵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  通常在师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 内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二至三次火力准备,投射七至八万发炮弹,其中近半为102~155毫米口径炮弹。70年的一次连进攻实兵演习一个月后,演习场区内原郁郁葱葱的满山树木,竟全部枯黄,死光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空军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说中国陆军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实际上,中国陆军延袭苏军“大炮兵主义”,高度重视炮兵建设,其炮兵火力与苏美不相上下,远强于北约华约其他国家。越军炮兵在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几年后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 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我记得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我军前线的任何一个班长都可以随时呼叫炮火支援,而越军只有团级指挥员才??要原因。  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一点,说这是 “意淫”,我做一个说明,信不信由你。在一个关于炮兵的专业刊物,我看到的资料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军师一级建制部队的炮兵火力一次齐射投射的弹药总量确与当时的苏军相当,但火炮的质量要逊于苏军(可惜这本小册子找不到了)。
  五、双方的武器装备对比的看法  我军的装备和敌人的对比也是许多人攻击我军的重点所在。许多人仅从当时我军枪械装备上就得出我军装备弱于越南装备的结论,并污蔑我军荒废军备建设。  -------------------------------------------------------------------------------------------------------  让大批军工项目下马的人污蔑搞两弹一星的人荒废军备建设!!!  要多么厚颜无耻,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这种谎言???
  许世友重病为何不赴京治疗:人多 吵架吵不赢  日07:58 健康必读 
  【核心提示】许世友所说的“他们”到底指谁,刘轩庭不好问穿。但许世友自己心里清楚,只是一时没有点破。任凭在宁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们怎么劝说,许世友就是不愿意作进一步的检查治疗。他固执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一步也不肯离开。  本文摘自《健康必读》2009年第1期 作者:佚名 原题为:许世友最后的日子  面对肝癌巨痛,他咬着牙一声不哼  1985年春节前夕,许世友感到腹部时时胀痛,他总是咬着牙忍着,没有当回事儿。不仅如此,他还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人知道,以免大家认为他“身体不行”。  “我不去北京!”许世友说。  “为什么不去呢,北京的条件好呀!”  “北京的路太窄。”许世友说。  “北京有长安街,路很宽啊。”  “人多啊……我吵架吵不过他们。”  许世友所说的“他们”到底指谁,刘轩庭不好问穿。但许世友自己心里清楚,只是一时没有点破。  任凭在宁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们怎么劝说,许世友就是不愿意作进一步的检查治疗。他固执地住在南京中山陵8号,一步也不肯离开。  1985年9月初,南京军区总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特别医疗小组进驻中山陵8号,对许世友实施系统性的监护治疗。然而,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肝癌所造成的巨大疼痛,残酷地折磨着许世友。一直陪在病榻前的他的一个儿媳妇说:“他疼起来,从来不叫疼。有一次疼得厉害,说要打针,还没来得及 打,又说不打了。自己咬着牙坚持,一声不哼,从发病到去世,我没有听到他哼过。他疼的时候,不让别人在他身边,房间里一个人都不能有,他内心不愿意别人看 到他疼痛的那副样子。”  一天午饭后,许世友要上卫生间,他要自己去。可是十多分钟过去仍不见他出来。护士有些不放心,便走过去看看。推开门一看,她一下惊呆了:许世友司令员正用头使劲地往卫生间墙壁上撞!  -------------------------------------------------------------------------------------------------  “为什么不去呢,北京的条件好呀!”  “北京的路太窄。”许世友说。  “北京有长安街,路很宽啊。”  “人多啊……我吵架吵不过他们。”  ----耐人寻味……  一天午饭后,许世友要上卫生间,他要自己去。可是十多分钟过去仍不见他出来。护士有些不放心,便走过去看看。推开门一看,她一下惊呆了:许世友司令员正用头使劲地往卫生间墙壁上撞!  ----和彭德怀的情形一模一样,难道许世友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不是,我相信彭德怀也不是,只不过彭德怀的情形有政治利用的价值而已!!!
  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典战例:东溪穿插(组图)   --------------------------------------------------------------------------------  http://jczs.sina.com.cn 日 09:10 《国际展望》杂志     我军62式轻型坦克通过渡河桥  20世纪90年代,中越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陆地边界得到有效划定,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却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东溪穿插战就是其中一次非常经典的多兵种合成进攻战例。堪称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的解放军传统穿插战术的崭新运用,因此在战后很长时期内广受关注,对中国军队多兵种合成进攻的理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侵略我边境的越南军队发起反击,以第4l、42、43、54、55军和50军(欠第149师)组成的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东线战斗第一步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第346师和谅山、同登地区的第3师。  2月27日,42军126师组成一支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特遣队,分东西两路执行向东溪穿插的任务。整个行动路线非常崎岖,路窄坡陡、弯多路急。平时只能通行牛车,一般路宽不过3米,很容易翻入四周悬崖,东溪东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线上最复杂的地形。  经过详细的侦察,我军当面之敌为石安县独立营(4个步兵连)、1个公安连及部分武装民兵共1000余人。越军依靠险要地势,建立了四道防线。在我军必经之路上,设有地雷、反坦克陷井等多种障碍物。  27日清晨5时,我东路分队秘密完成了战斗准备,6时,在强大的火炮掩护下,于6时55分左右通过布局关,进入了预定出击阵地。由于晨雾和硝烟,能见度不是很高,队形有点散乱,但很快被克服。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率领108号坦克走在最前头。  ◎路遇伏击  当前卫部队进入班波地区以后,领先的108号坦克掉进了越军预设的陷阱,林梦珠当机立断,命令后面的坦克将108号车撞入陷坑,后续坦克压着108号坦克的一侧履带、倚着山壁,通过陷坑继续前进。  由于一路没有越军拦截,部队有所松懈。有的战士甚至开始吃起东西,点着香烟聊天。上午8时30分,部队在一个峭壁突遭越军埋伏。由于部队松懈并且坦克搭载步兵数量太多,步兵又没有搭载经验,为防掉落用被包带将身体绑在坦克上,结果在越军射击时,很多战士无法及时解开而中弹牺牲。  越军在狭长的地形下,首先击毁了领头的坦克,接着最后的坦克也被击中起火。营长座车由于有4根天线更加是越军的首选目标,炮塔被掀翻,营长和全体乘员全部牺牲,整辆坦克掉入悬崖。  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前卫副营长及时调整火力,轰击山上越军坚固阵地,尖刀连也在指导员林梦珠的指挥下,用机枪连续消灭了越军4个火力点。一个身受重伤的步兵用手榴弹炸掉了挡住炮口的树,坦克迅速开火击毁了越军反坦克炮。林梦珠指导员奋不顾身的指挥后继坦克撞击前面被击毁的坦克,终于撞开了道路。  ◎争夺靠松山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敌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任务完成时间只剩下l小时15分。许世友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系战役全局的穿插部队,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  由于搭载的步兵伤亡殆尽,尖刀连已经没有步兵掩护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的坦克分队是非常危险的。尖刀连在连长的带领下,利用晨雾未散,采用单号车向左,双号车向右开火的战术(炮轰山腰,高射机枪压制越军),山上的越军显然没有想到我军来的这样快,很多还在帐篷中就被击毙。我军顺利攻上靠松山。前卫营利用尖刀连的战果迅速跟上,突破靠松山。并向东溪迅速推进。此战异常漂亮,我军尢一伤亡。  9时50分,我尖刀连率先进入了东溪,比预定时间早了5分钟。林梦珠指导员率 队冲在第一个,而东溪之敌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中国坦克从天而降。尖兵连接近东溪时,越民们还以为是越军的坦克,招手致意。省城高平至东溪的公共汽车也照常运行。直到坦克冲进镇里,一阵猛打后,东溪守敌才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后继部队到达以后,我军开始对越军靠松山主阵地发动攻击。我军士气高昂,  利用优势兵力和火力,经过1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克靠送山越军主阵地。  ◎高平“飞将军”  l0时10分,我军接到华侨送来的情报,越军1个师向东溪驰援。尖刀连受命于高平大桥狙击越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炸毁高平大桥,当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达到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也到达了大桥。此时尖刀连连长在高速驾驶的坦克中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但他也成为了越军坦克的主要目标。他的坦克连中3发炮弹,但是仍成功击毁了高平大桥!剩下的战士没有给越军任何机会,消灭了过桥的越军,把越军挡在了高平大桥的那边。之后尖刀连在那里一直守到了后继部队到来。战后,据被俘的越军供称:当我军l辆坦克冒著弹雨硝烟,发疯一样冲向高平大桥,在超远距离上,在剧烈颠颇的坦克里,连连发炮击中桥墩时。敌师长——有名的“中国通”黎猛中将惊得目瞪17呆,连声说:“汉军中有如此人物,真不亚于当年飞将军李广也!”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午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水深l米左右的泛滥区。阻挡了后继我军向东溪方向的推进。直到下午2时48分东路穿插部队126师378团终于到达东溪。我军开始在东溪布置防守,并向高平方向发展。  至此,激动人心的东溪战役结束。我军攻克东溪,切断了高平以西的铁路,完成了迂回任务,为前线我军主力围歼越军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态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线换西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