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用内置声卡改外置好还是外置好

130被浏览41119分享邀请回答.cn/s/blog_6603cfac0102wvnc.html
音频制作领域的自我舒适区域陷阱(草稿)
有关电脑啥的:(登录后才能看到图片)
1 电脑这事儿,其实很复杂
2 电脑配置 音乐工作站主机 参考配置清单
3 电脑配置 CPU&显卡 硬件性能天梯图
4 关于SSD固态硬盘,你不需要知道的
5 工匠的电脑主机减噪方法
6 关于钻石好莱坞的瓶颈
7 让电脑主板原生扩展更多USB,无需HUB
8 Mac Pro 2014 垃圾桶 可选配置及价格对照表
显示器与用眼环境(草稿)
顺带一提,可以先别管那么多,随手下载个 Reaper
耍起,22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6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团乐购专业的穿衣搭配网!> 揭秘:编曲是否需要声卡?
揭秘:编曲是否需要声卡?
编曲声卡是否需要 小编:对于编曲来说,不实录的话,完全可以不考虑声卡问题,当然考虑混音等等,这些就是必须的了。当然对于一个新手来讲,编曲根本跟设备没啥关系,只需要你有一台电脑,就能搞出能听的作品,等你学到一定程度,原创几十首之后,才考虑买个
编曲声卡是否需要
小编:对于编曲来说,不实录的话,完全可以不考虑声卡问题,当然考虑混音等等,这些就是必须的了。当然对于一个新手来讲,编曲根本跟设备没啥关系,只需要你有一台电脑,就能搞出能听的作品,等你学到一定程度,原创几十首之后,才考虑买个声卡和监听,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准。
误区1,所谓支持ASIO的声卡混音导出后有更好的音质。要证明这一点是错误的,我们首先得知道ASIO是个什么东西。ASIO其实是个嵌入到宿主中的COM组件,用于底层的驱动进行交互。说句大白话,就是把声卡底层的API从内核里blob出来的一个胶水组件而已。在Win平台上,DirectSound WINMM等等声音API都非常混乱,可以支持各种各类的音频格式输入。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音频应用程序开发简单,但是给内核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音频系统太过复杂,不能像普通PCM数据一样直接混音,需要格式转换,所以在内核的kmix组件上带来了很严重的延迟。ASIO驱动就是为了绕过kmix组件而设计的一套规范。具体这套规范在Steinberg的网站上有SDK。很容易看懂ASIO的实现
第二,ASIO4ALL会带来很严重的性能下降。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至少对于近5年的电脑)。所谓ASIO4ALL的实现方式,是依靠win内核中一个非标准API KernelStream实现的。ASIO4ALL组件直接访问内核中的Kernel Stream API。尽可能的操作声卡驱动的底层,而达到了较低的延迟。但是Kernel Stream接口是声卡WDM驱动提供的。不少板载声卡的驱动程序有不少附加的功能,这些额外的算法在较低的切片时间内会拖慢机器,但是并不会很严重。和某些高端声卡的dsp调音台相比,这点计算量还是很小的。所以对于近年的电脑,ASIO4ALL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这和所谓支持ASIO的声卡的ASIO组件是基本相同的。
第三,支持ASIO声卡上的DSP可以运行VSTi软音源和效果器。我都不想论述这个了。详见steinberg sdk有没有支持声卡DSP。不少声卡的确带了DSP。比如老的掉牙的YMF744/EMU10K1声卡。但是这些DSP上是没法跑软音源和软效果的,这些DSP当初是为了MIDI合成/卡啦OK效果使用的。就算装了KX驱动也不行。因为DSP使用的机器代码根本就和x86 CPU不一样。那些软效果器根本不支持。现在的ProTools之类的声卡也不行,但是PT和支持PT效果器的插件倒是可以运行在声卡上,而不是软音源/VST效果器。很抱歉入门级(3000)下的那些声卡,都是&软声卡&。不过现在CPU性能也够强大了,对声卡加速的需求越来越少。所以现在的声卡基本都软声卡咯。
我个人认为,独立声卡对集成声卡的优势是便于接话筒/舞台设备(平衡接口)。录音信噪比比较高。但是近年的板载卡,比如ALC892的信噪比实测也在98dB左右。要知道CD的动态范围也就是96dB,业余制作监听用完全够了。不过板载录音的确不太行,很多主板布线都不好。有的底噪大到-60dB左右,的确难以接受。对于要录音/电容话筒/接吉他的用途,还是得弄个独立声卡来用。另外,steinberg ur22实测信噪比也就是板载声卡水平,93左右(叉烧网的测试也是这个结果)。个人觉得独立声卡,环路信噪比要上100+才有意义。
------分隔线----------------------------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声卡内置和外置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