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83反舰导弹18是什么类型的导弹?专门用来针对什么武器?

军事科技前沿
美国智库如何评估鹰击-18反舰巡航导弹?
鹰击-18的性能特点
速度:据报道,鹰击-18的亚音速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大约600英里,或0.8马赫。媒体的报道称,当导弹距离目标还有大约20海里时,弹头会加速到超音速,据称可高达3.0马赫。鹰击-18在亚音速飞行阶段能节省更多的燃料,可使导弹的整体射程增大,而末段飞行阶段的超音速又压缩了敌方部队的拦截时间。
射程: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说法,鹰击-18的射程达290海里。而鹰击-18的前任、许多中国潜艇配备的鹰击-82的射程只有约20海里。
飞行路径:在接近目标过程中,鹰击-18最有可能采用掠海飞行路径。导弹在距海面只有几米的高度飞行,以躲避雷达探测,直至突破距目标16到18海里的雷达探测范围。
载荷:对于鹰击-18的体量尺寸,包括其常规弹头的大小,目前还看不到什么权威的公开信息。一些消息来源,包括简氏防务的报道,认为鹰击-18的弹头重量为300千克,而其他一些消息来源则认为其重量只有140千克。
目标定位:中国一直在着力打造可探测舰船和飞机的强大的C4ISR系统,以便为鹰击-18等反舰导弹提供目标定位数据。该系统由舰载和陆基雷达阵列(包括超视距雷达)、成像卫星星座,以及各种情报、监视与侦察飞机组成。不过,中国的C4ISR基础设施可能还不足以提供可发挥鹰击-18射程威力所需的目标定位信息。美国国防部认为,目前还无法确定中国是否有能力收集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并及时传送给发射平台,以便对第一岛链以外海域实施有效的(反舰导弹)打击。此外,中国C4ISR基础设施中的某些系统可能也易遭电磁战等手段的反制和干扰破坏,从而降低解放军探测、识别和跟踪敌舰并在紧要关头使用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能力。
导航:鹰击-18最有可能采用航点导航和雷达寻的技术进行目标导引。
(央视曝光的疑似鹰击-18发射画面)
鹰击-18的部署
据广泛报道,中国的商II级攻击核潜艇已经配备了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这可能表明这些潜艇已经搭载了鹰击-18。中国最终将把鹰击-18部署到元级AIP柴油攻击潜艇(目前数量12艘)、宋级柴油攻击潜艇(目前数量13艘)、以及商Ⅰ级和商II级攻击核潜艇(目前数量各2艘)上。而这些潜艇(可能不包括商II级核攻击潜艇)以往都搭载了亚音速的鹰击-82。中国极有可能也会将鹰击-18部署到目前仍处研制阶段的095型攻击核潜艇上。中国可搭载反舰巡航导弹的潜艇力量还包括8艘俄制“基洛”级柴电攻击潜艇,所携带的俄制SS - N - 27反舰巡航导弹具有和鹰击-18相似的超音速冲刺能力,射程达120 海里。中国还拥有3艘老旧的汉级核潜艇,也可发射鹰击-82,不过不太可能为此而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鹰击-18的广泛部署将降低导弹的生产成本,简化导弹的维护,增强许多作战平台和导弹部队的打击范围和火力。中国可能会部署鹰击-18的衍生型号,以替换解放军内使用的各种反舰巡航导弹。中国已在一些旅洋III级导弹驱逐舰上部署了一种鹰击-18的衍生型号,未来的055型导弹驱逐舰可能也会部署这种型号的鹰击-18。鹰击-18提高了旅洋III级导弹驱逐舰的打击范围和杀伤力,而旅洋III原本就已具备了先进的导弹攻击和导弹防御能力,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媒体所称的“中华神盾”。此外,中国还可能开发一种地面发射的鹰击-18衍生型号,以取代岸基导弹部队使用的亚音速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射程150 海里)。
(3艘配备鹰击-18的潜艇(图中红色标记)与3艘配备鹰击-82的潜艇(图中黄色标记)所构成的威胁范围比较示意图)
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军事行动的影响
鹰击-18的超音速、远射程,以及广泛部署于解放军海军的作战平台,会严重影响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在西太平洋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自由行动能力。
鹰击-18达290 海里的预估射程,可构成的威胁范围约264200平方海里,相比之下,鹰击-82的威胁范围只有约1250平方海里。这种威胁范围的扩大,将迫使美军对解放军海军潜艇活动进行必要监视的范围也会大大扩展。虽然解放军海军将要携带鹰击-18的许多潜艇静音性能相对欠佳,但光是探测和阻截这些潜艇的过程,就将使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防范巡航导弹攻击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鹰击-18的广泛部署和远射程,将增强中国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实施多向立体导弹攻击的能力。这种攻击将对舰载防御系统构成严峻的挑战,而且鹰击-18的超音速冲刺能力使得一些导弹最终会突破美国舰艇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还应当看到,中国拥有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可在近海及其以外海域具备多层反介入能力,而鹰击-18只是其中的一个型号。在美国的一些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看来,中国不断增强的反舰巡航导弹实力,也意味着突破美国海军防御体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美国海军正在探索先进的舰艇防御技术,如电磁轨道炮和定向能武器等,可以减轻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遭受超音速导弹打击的脆弱性。美国海军目前缺乏一种超音速反舰导弹,但已采购了掠海超音速靶标装置,以模拟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并开发针对类似导弹的防御手段。
中国近年来的潜艇远程部署,包括商级和元级潜艇部署到印度洋,表明中国携带鹰击-18的潜艇可能会阻碍航母战斗群向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推进,并对在西太平洋活动的航母战斗群构成切实的威胁。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著 现代国防与安全研究中心 编译)
[责任编辑: 秦艺丹]
潜艇,导弹,超音速鹰击18导弹成终极武器?军方人士揭开真相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的潜射反舰导弹鹰击-18可能对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在西太平洋自由行动的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可能会阻碍航母战斗群的推进。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今日关注》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言过其实,鹰击-18的确能够对水面舰艇构成巨大威胁,且迄今为止对类似导弹从未有过成功拦截的战例,但终极武器并不存在,反制武器一定会出现。
  近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提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潜射反舰导弹鹰击-18在接近目标时会加速到超音速,令敌方军舰上的官兵难以提防。该报告称,鹰击-18的射程约为290海里,远远超过之前的型号。其巡航速度大约为每小时600英里(约965公里),略低于音速,可在距离海面仅几米的高度掠海飞行,然后在距离目标约20海里(约37公里)时加速到3倍音速。
  “国防部发言人和总装备部发言人均未公布鹰击-18这一型号,姑且沿用美媒使用的这一名称。”尹卓指出,鹰击-18从潜艇发射后,上升至空中60米,然后马上转入距水面15-20米的超低空飞行,在距离舰艇30公里左右时,下降到5-7米,甚至是3-5米的高度,最后一个俯冲打到水线部位。这种弹道特征的导弹对舰艇的威胁非常大,针对末段三倍音速的导弹,在实战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也从未实施过拦截,哪怕是掠海飞行的亚音速导弹,迄今为止也未有成功拦截的战例。
  但针对美国媒体所称“对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在西太平洋自由行动的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尹卓认为言过其实。“这种说法认为超音速或亚音速结合的导弹会成为一种终极武器。实际上终极武器并不存在,一定会有反制的武器存在。比如用电子手段和假目标对其进行干扰,此外,一些硬杀伤的手段也可以对其进行反制。”
  尹卓表示,鹰击-18的确能对舰艇构成非常大的威胁,并且可潜载、机载、舰载等多种载体发射。此外,高超声速武器对航母等水面舰艇的威胁将更大。但即便如此,相应的反制武器很快就会被研制出来。
(责任编辑:沙洋波)
原标题:"鹰击-18是终极武器"言过其实 但尚无被拦截战例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外媒:鹰击18或克隆俄导弹 北斗制导可反舰可攻陆
10:30 &&来源:环球网&&&&
鹰击-18、鹰击-62和鹰击-12三种新型重型反舰导弹之前中国研制装备过的反舰导弹图谱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近日报道,中国网络出现了所谓的鹰击-18反舰导弹,安装在WS系列8x8轮运载车上,意味着这是航天科工集团的导弹产品。发射筒为菱形箱式,导弹外形无法识别,文章称,不能就此确认是新型反舰导弹或是还是长剑-10巡航导弹的改进型。
  文章称,这段导弹作为巡航导弹改进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发射车外形、导弹箱式结构可以看出,最新露面的导弹系统与长剑-10存在很大的区别。长剑-10也采用8x8轮WS系列发射车,但是从车轮的间距可以发现,新的导弹要比长剑-10长许多。两种导弹有一点倒是一致的,那就是一辆发射车都是三联装。假设真的是长剑-10的改良型,那么增加长度的结果是使导弹燃料箱的体积大大增加,射程会大大提高,在增加中段GPS或者北斗卫星诱导系统的情况下,配合末段制导系统,攻击的精度会大大提高。
  文章认为,中国的二炮、空军一直期待增加长剑-10的射程,实现攻击关岛(空中发射型)、全日本美军基地的目标。
  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新导弹的发射器、载运车的涂装为土灰色,通常岸对舰型导弹的涂装是海洋色彩,类似2009年在阅兵式上亮相的鹰击-62。从这一点判断,新导弹更有可能是装备二炮基地的改良型巡航导弹。如果长剑-10实现了公里射程的话,加长型的新导弹射程可能达到2000公里。
  实际上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巡航导弹,都不排除多用途的可能性,即极有可能实施对地攻击,还有可能实施反舰攻击,但是超过5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通常很难开发,美军就放弃了一度考虑用于反舰的战斧型巡航导弹。主要是无法解决如何对移动性的海上目标实施跟踪的问题。超远程巡航导弹的射速多数是亚音速的。
  关于鹰击-18反舰导弹,一则来自官方的新闻使本刊有理由相信中国已经克隆了俱乐部系列多用途反舰导弹。2013年4月份的官方报导介绍了一种新型反舰导弹设计师的活动,声称一种新型的反舰导弹已经定型,它实现了“水下发射、亚音速、超音速结合、系列化”的特点。
  文章称,俄罗斯方面强调当初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很大数量的俱乐部-S导弹,用于基洛636M级潜艇,超音速、亚音速结合的3M-54E在飞行的初中段采用亚音速,进入末段攻击的阶段,速度提升到超音速。而且俱乐部-S系列的全部导弹,当初首先是为潜艇设计的。中方取得了3M-54E的全部维修设备、很多的零部件。目前,中国不再进口3M-54E。
  众所周知,俱乐部-S导弹本身就是一个家族化的系统,具有水面舰发射、潜艇发射,反舰、打击陆地等特点,最大射程300公里,这只是出口型,实际上俄军自用的俱乐部系列不受这一限制。
  2005年以后,俄军还在俱乐部-S的基础上,发展了岸对舰发射的俱乐部-K型,使用集装箱或者载运车。因此不排除中国人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也发展岸对舰型的克隆俱乐部-K的可能性。俱乐部-K系列的发射箱长度为8.22米,3M-54E1的发射箱为6.2米(亚音速)。直径533毫米,主要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因此可以看出俱乐部岸对舰系列发射箱的最大特点是:细长。
  从长度上看,在网络上发现的中国新型导弹长度倒是至少在8米以上级别。假设这种新型导弹是俱乐部-S/K的克隆版的话,有可能发展类似3M-54E、3M-14E那样的反舰、对陆多用途型号,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多用途巡航导弹。
  文章认为,下一阶段,还可能在中国的水面舰上出现类似的俱乐部系列舰对舰导弹。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作战时,中国版的俱乐部发射出水之后可以率先由“北斗”卫星实施中段+惯性诱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诱导。射程也会超过300公里。
  文章预测,根据一系列的观察,中国人还迟早会克隆出完全超音速飞行的宝石多用途导弹。(知远 北风)
责编:彭洪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鹰击系列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