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绝地反击是昙花一现的意思还是筑底反转

大盘在3387点一线筑底反转的概率有所提高_网易财经
大盘在3387点一线筑底反转的概率有所提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过去两周企稳回升。未来两周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从周线图上我们看到,大盘过去两周企稳回升,再次收在帝法25X5均线之上。所以,大盘深度下跌的危险暂时解除,同时在3387点一线筑底的有所提高。大盘今后两周可能将再次冲击F5=4063点一线的压力区域。如果突破,它将向更高的帝法压力点位震荡攀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大盘目前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在重新站上帝法CD预测指标线之前,它在图中标出的各个帝法压力点位处仍存在结束反弹再次掉头下跌的危险:F3=4063、OP=4348、F5=4489、=4597和XOP=4849点。从日线图上看到,大盘上周立刻拉升重新收在MACD预测指标线之上,解除了破位深跌的危险。同时,依照上期的预测,它之后果然开始“大幅上升”,且在“再次冲击F5=4206”的过程中!大盘本周五在攀升到帝法压力点位XOP=3991点后遇阻不前,下周一有可能出现回撤。不过,大盘只要不再收在帝法MACD预测指标线之下,它就会继续在3387点一线的筑底反转过程。下周如果能突破F5=4206的话,大盘反转上升的概率将进一步提高,后市将攻击OP=4348~XOP=4414点,甚至周线COP=4597和月线COP=4689点一线的帝法强压力区域。从小时线图上看到,大盘上周在帝法关键汇聚区域F5=3683/COP=3601点处二次探底后震荡攀升,目前已经上升到了帝法目标点密集区XOP=3991~COP=4038点一线。大盘下周如果能强力突破这个压力区域的话,它很可能将走出一波大幅上升行情。但是,大盘下周如果在这里遇阻掉头,特别是跌破帝法叠加区域F3=0点的话,则有可能引发大盘日线和周线级别的下跌。
总的来说,上证指数过去两周守住了帝法重要支撑点位F5=3387点且站上了帝法25X5均线,所以它在这里震荡筑底的过程仍将继续。不过,大盘深度下跌的危险仍没有完全解除,在重新站上帝法MACD预测指标线之前,大盘依然可能在帝纳波利压力点位处再次掉头下跌。
本文来源: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城鎮化進程加速 大盤現絕地反擊
字號: T|T
新城鎮化進程加速 大盤現絕地反擊
策劃/《紅周刊》編輯部& 統籌/承承
  編者按:雖然下半年以來,指數出現了持續下跌並導致數萬億流通市值揮發,但近二三個月以來,經濟基本面的企穩、信貸總量與結構的持續改善,以及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迭創新低的背景下,產業資本增持力度明顯放大、QFII等資金加快抄底步伐等諸多因素讓投資者對2013年走勢充滿了期待。
  A股成功築底 行情仍待深化
  《紅周刊》作者 馬曼然
  &目前市場估值已經到位,股指開始上漲。金融股等股票大漲說明有規模資金已經進入,這些資金不是來自散戶而是來自中央有組織的救市資金。& 對於本周的放量逆轉,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這是一次有組織的救市資金入市。
  周三,大盤在最低探到1949點後出現大幅逆轉,其中以銀行為代表的權重股表現強勢,而城鎮化主題概念股既有大的政策背景支撐又符合基建、製造業基本面向上拐點而得到持續性的炒作。目前來看,這艘由2500多家上市公司組成的A股&航母&已行至熊市盡頭,開始大幅減速並調頭。
  多重因素合力構築1949&建國底&
  事實上,近期有諸多跡象透露A股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從經濟數據的持續向好、市場整體估值持續下滑並不斷創新低,到近一個多月產業資本增持明顯放量,以及近期外資在密集發布報告看好明年中國股市的同時,QFII等海外資金加快抄底A股步伐的動作看,12月5日的反彈應是情理中之事。多位基金經理透露在12月5日這一天或多或少加了點倉。
  一,超跌後的修複。從波浪形態上看,上證指數自2138點展開的下跌呈現5波下跌形態,1949點運行完畢,目前至少進入中期反彈周期。
  《紅周刊》特約作者李林之前曾提示下跌接近尾聲,&從周線上,上證指數MACD指標出現了1664點以來首次底背馳,同時,周線上做出來一個誘導結構,這是6124的下降以來的第三次。第一次是1664點,第二次是2319點之前的結構,這是第三次。未來1~2月將開始出現周線級別機會。&
  而就在本周,技術派投資大師、股市拐點指標創建者Market Studies公司總裁狄馬克也表示,上證綜合指數跌破1960點意味著中國A股已經探底,他預測A股未來9個月將出現大幅反彈,上證綜合指數最大反彈漲幅可能高達48%。狄馬克是當前技術分析領域兩位最有名的大師之一,他在20世紀70年代就發明了一套客觀的方法來推算趨勢衰竭的時機,很受技術分析界的推崇。
  二,經濟基本面與股市持續背離後的糾正。從8月份投資向上拐點的出現,到11月份官方PMI為50.6%創下近7個月新高,股市卻持續背離經濟走勢。市場人士認為,當前經濟基本面的轉好並不足以支撐A股走出向上行情,影響其走勢的關鍵因素在於貨幣政策並沒有實際性的寬鬆。
  美國銀行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給出了如下解釋:全球投資者最大的疑問在於,A股為什麼不對已然回暖的經濟數據做出回應?是否是這些宏觀數據質量太低、對投資者有誤導作用?我們並不這麼認為。通常,受投資情緒牽製的A股市場是中國投資者普遍心理的反映,而不是實際經濟狀況的反映。說得更細一點,國內的投資者有可能對金融改革的前景,尤其是對股市改革的前景越來越失望了。過去幾年中,大規模的幹預措施早已為當前的熊市埋下伏筆。如今有約100個IPO項目已獲批準,但還未上市,此外還有800多個公司在排隊。換句話說,股市並不是經濟,他更多地是反映出投資者心理。
  三,利好政策的累積以及外資增持的促進作用。比如A50ETF及認購權證在香港市場受到積極關注、再比如以港幣計價的深證B股遠強於其他指數,其中招商局B、萬科B上漲翻番,早已進入牛市周期,可見,外資做多中國股市的力量已經開始顯現。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末,QFII最近3個月的持股比例持續提高,從8月份至今已增長了8%。
  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集團即將推出旗下18年以來首只中國股票基金&鄧普頓中國機會基金&,至少70%總資產投向A股。該公司認為,由於市場氣氛開始好轉,加上估值低廉,新股數目減少將使資金更集中,預料A股將於年底前反彈。而瑞士信貸的亞太股票研究團隊近期報告則指出,對中國市場而言,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美國大型對衝基金堡壘投資集團近日也重新看多中國股市,表示已清空了在今年早些時候設立的與中國相關的空頭倉位,轉而做多。
  四,白酒、小盤股的全面補跌,意味著市場做空動力一個循環的釋放完畢。某量化投資基金經理華山表示:&酒類板塊屬於最近2年的強勢股,他們的補跌意味著底部就在眼前。&而同威資本CEO李馳也認為,大市值股票先後來到明顯的低估值區域,是本周指數上漲的最主要理由。茅台的大跌起到了2009年3月香港彙豐補跌的作用:強勢股補跌往往促成指數的最後一跌。
  銀行指數突破頭肩底頸線位
  對於後市的研判,機構對這次反彈的持續性較為樂觀。首先,這次反彈是銀行等權重股持續逆市帶動的最終反映;其次,反彈中量能充沛、熱點明確,不同於之前幾次短暫的反彈行情。更有甚者,一些投資者開始將這次的反彈與1664點啟動的大級別反彈行情相比較。見底之前市場估值都很低,都經曆了持續數月的大跌,強勢股也完成了最後的殺跌,而見底後的這次城鎮化投資邏輯與2008年底開始的基建投資熱點有相似之處,都是經濟複蘇初期的炒作邏輯。
  此外,大家目前都比較關心銀行股的走向,畢竟他們是決定股指趨勢的中流砥柱。附圖為銀行股指數,自日見低點,並以此形成大型頭肩底形態,周三指數首次放量攻擊頸線位。華山分析認為:自9月26日低點,銀行板塊形成大型頭肩底部,周三應該是銀行板塊首次放量攻擊頸線位,後面會帶著指數漲麼?也許未來某一天,當銀行股20倍市盈率的時候,某些人跟當年一樣後悔,當年在998點、1664點,問問為什麼沒有買入?曆史永遠是一面鏡子。銀行股指數可以看成中國經濟前景預期指數和中國股市紅利回報領先指標,銀行股還是郭氏紅利稅改革的最大和少數受益者。&
  而申銀萬國的判斷是:2132點為近期頸線位,該壓力在9、10、11月份已經顯現出來。總體來看,上證指數自78點以來的調整尚無完全結束的明顯信號,但已步入調整的後期。從周K線組合觀察,三年多來下降軌道的下軌線目前在1900點附近,過去三次接近該軌道時都引發可操作的上漲行情,2012年12月曾探至1949點,未來股指可能還有反複,歲末年初如果再現調整行情,可考慮逐步布局,為2013年的行情作點準備。
  新城鎮化主題或成未來行情主線
  某資深市場人士認為,這次由基建、水泥、機械等為首的城鎮化主題其實是在反映今年三季度投資拉動經濟開始回升的基本面因素,而經濟這次回升的力度將直接反映在該題材炒作的程度上來。
  市場普遍預期明年政府投資的方向將聚焦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上。事實上,政府高層今年以來的發言多次把城鎮化作為強調對象,可以預期的是,城鎮化將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源泉,而政府投資的亮點或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這將利好水泥等基建行業。
  職業投資者、經濟學博士揚韜認為,市場寄望於城鎮化能帶來新一輪投資熱潮。這種熱點能否持續和擴散開來,決定著未來的行情空間,在大趨勢未明朗之前,市場仍是局部行情。
  而華山則看好農業板塊,&城鎮化能推進的前提是農業產業化,目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少了,可以使得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同步推進。&
  此外,城鎮化之智慧城市試點推動,利於先進信息技術與先進的城市經營服務理念有效融合,為城市公共管理與服務提供嶄新的創新應用與服務模式。而基於智慧城市的城鎮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將成為我國&十二五&期間軟件行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新&城鎮化&催生結構性行情
  《紅周刊》作者 田江山
  新城鎮化的說法被各方重視始於&十八大&報告,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公開表示,未來幾十年中國最大發展潛力在城鎮化,把城鎮化放在了擴大內需最大動力,調整經濟結構重要依托的戰略位置。
  三條投資脈絡把握新城鎮化主題
  新城鎮化不僅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傳統行業,還將帶動綠色環保、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崛起。
  首先,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率先啟動。從國內外城鎮化經驗來看,在城鎮化初期,政府一般會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項目規劃,改善基礎設施,保障社會民生,因此,交通運輸、房地產、農田水利等傳統型行業將會成為此階段的投資的重點。而相比於一、二線城市和東部地區,我國三、四線的城市和中西部地區諸如交通運輸、水利等基礎設施等還不夠完善,政府財政會向此類地區傾斜。伴隨著人口快速增長和人民對城市生活標準的逐步提高,一線城市在軌道交通、排水係統等基礎建設將會對投資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而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城市外延不斷擴展,對城市間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擴張的要求也就更強烈。
  其次,消費崛起是新城鎮化的重要方向。新城鎮化是在我國進行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新城鎮的立足點和目標都離不開經濟轉型這個主題,相比於投資的&逆襲&,消費的崛起將是新城鎮化的更重要的影響方面。光大證券分析師徐彪把消費崛起分為兩類,其一是消費下沉,1,消費區域重心向中西部和二三線城市轉移;2,更多的農村人口納入到城鎮生活,這些人按照城市人生活方式消費,將帶來城市內部消費重心下沉;3,消費政策重心轉移,新城鎮化過程中,政府將製定進一步向民生和公平傾斜,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將會得到政策重點關照,從而新城鎮人也敢於&花錢&。其二是消費升級,經濟轉型的一項主要任務在於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一旦作為主力消費群體的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社會的消費也會相應地升級。而我國未來10年人口結構中中老年占比擴大,他們的財富和收入水平更高,對消費需求更高,會進一步推動消費升級。
  最後,新城鎮化加速推動智慧城市。新城鎮化不再是粗放式的發展,而是更為綠色環保、更為智慧的城鎮化,以保障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和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業內專家表示,新城鎮化和智慧城市都是城市發展的方向,二者相互促進,新型城鎮化將引領智慧城市的方向,豐富智慧城市的內涵,擴展智慧城市產業、帶動智慧城市的落地。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智慧城市&投資總規模有望達5000億元,以智能交通、節能建築、醫療信息、安防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智慧城市產業必定迎來一輪爆發增長期。
  掘金市場投資機會
  鑒於我國新城鎮化過程中各行業板塊受益時間先後、程度不同,並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狀況以及二級市場板塊輪動邏輯,水泥建材、軌道交通、房地產三個板塊有望在近期獲得資金的持續關注;而隨著城鎮化市場熱點的持續擴散和市場資金的進一步挖掘,消費升級和智慧城市將會在後續的板塊輪動中獲得機會。
  首先,水泥建材板塊最先發力,按照以往大規模投資啟動經驗看,水泥建材將是優先受益的板塊。新城鎮化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等對水泥建材具有較強的需求,而水泥行業具有供應半徑小,庫存少的特點,決定了區域性水泥行業龍頭較強的業績彈性。除了政策預期外,水泥行業估值偏低和近期水泥價格反彈也給市場資金帶來一定的炒作基礎。預期中西部將成為新城鎮化的重心,因此中西部地區的水泥建材龍頭值得重點關注,比如寧夏建材、天山股份等上市公司。
  其次,軌道交通先行,在城鎮化的進程中,隨著城市外延不斷擴展,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增加,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與之相適應,而發展軌道交通恰好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今年9月份,發改委集中批複了23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規劃,加上明年仍將有大量項目獲批,&十二五&期間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有望突破上升到4000公裏左右。這有望改變連續兩年的鐵路投資的低迷狀況,可重點關注軌道交通中工程建設龍頭中國鐵建、機車龍頭中國南車。
  最後,盡管國家對房地產調控仍未放鬆,但是城鎮化過程中,商品房和保障房是城鎮居民安居的保障,也是推動城鎮化的重要動力,房地產的重要作用仍不可忽視。這無疑將給二三線地產公司帶來投資機會,在二級市場上,那些土地儲備豐富,業績優異二三線上市地產公司將會獲得資金的持續關注,比如濱江集團、榮盛發展等。
  考慮到智慧城市是新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在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方面,智慧城市的前景大有可為。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尹沿技認為,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將引發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社會治安等一係列城市問題。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城市問題,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資源,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是建設和諧城市的有效途徑。在解決城鎮化中的交通、社會治安、重點區域防範等城市管理問題方面,智能安防將發揮重要作用,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保障。伴隨著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平安城市&的推進,國內各行業對安防監控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根據《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期實現產業規模翻一番的總體目標,年增長率達到20%左右,2015年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智慧城市將給安防行業的發展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可關注安防行業的龍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當然。對於智慧城市的其他領域,投資者也可根據市場具體情況予以關注(附圖2)。
  基金謹慎看待反彈&城鎮化&鑄就新機
  《紅周刊》作者 郝寧
  反彈Style難以持續
  《紅周刊》:如何看待本次大盤的突然爆發?
  於鑫:行情往往在極度悲觀時誕生,12月5日的強勢反彈為灰暗許久的A股市場帶來了一縷難得的亮色,對投資者信心有一定提振的作用。經過前面連續數月的下跌,滬指點位已逼近5年來最低點,A股市場風險也得到了較大幅度的釋放,估值修複行情正在醞釀中。但從目前來看,受製於巨額IPO融資預期、創業板和中小板解禁、資金面緊張、基本面未好轉等諸多因素壓製,估值修複還難以作為上漲推動力。因此,我認為12月5日的上漲更多的可以理解為技術上的超跌反彈。
  李冒餘:在前期維穩行情告一段落後,年末資金面預期趨緊,經濟雖有複蘇企穩跡象,但仍較為疲軟且中期預期也不明朗,因此資金選擇了在大市值個股及部分周期防禦類個股中尋找避風港,而中小市值和成長股則因估值相對過高且面臨資金面壓力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補跌。不過,隨著中小市值個股風險在近一階段的充分釋放,市場悲觀情緒也出現相對好轉,資金做多量能逐步積累。因此,我認為在2000點下方出現單日大幅反彈,更多地是市場結構轉換和投資情緒好轉共同作用的結果。
  《紅周刊》:市場是否就此迎來了轉機?
  於鑫:弱市中出現個別交易日的大幅反彈是很正常的,一天的表現還遠遠不能代表反轉信號的確認,仍有諸多因素製約A股大趨勢的扭轉。首先,宏觀經濟雖有企穩跡象,但並未帶來實質性改變,企業仍然沒有走出困境;其次,時下處於年底,正是機構收攏資金的時間點,釜底抽薪的效應難以避免;再次,股市長期低迷,財富效應貧弱,投資者信心還很難短期提振,場外資金的入場意願依然不強;而此時,外圍市場也是空大於多。綜合以上因素,我認為A股的轉機短期還很難到來,行情曇花一現的概率較大。
  吳雅楠:目前經濟數據的確給出一些經濟複蘇的信號,但複蘇的根基還不夠穩固。市場12月份解禁壓力較大,流動性在年底依然保持穩中偏緊的趨勢。在明年一季度政府人事和政策明朗化之前還將考驗市場信心,因此大盤仍會在底部區域弱勢震蕩。在尋找不到基本面趨好和政策確定性之前,市場很難走出好的形態,行情反轉仍有待經濟基本面和政策面雙重底的出現。
  基金暫不會大幅加倉
  《紅周刊》:目前點位,你們會加倉嗎?
  於鑫:我們會繼續保持謹慎態度,冷靜看待12月5日的反彈。基於對市場中短期的判斷,繼續維持倉位在較低的水平,暫時不會加倉。
  吳雅楠:在目前市場趨勢仍未明確的情況下,我認為暫不宜進行大幅加倉動作,但可以適度參與大盤反彈,把握市場熱點和結構性機會。
  《紅周刊》:接下來的行情會沿循怎樣的主線?
  沈楠:今年投資時鍾的反複意味著周期性與結構性的疊加,U型反複的底部更為可能。伴隨著產出缺口的收窄和通脹的穩定,股市明年整體更可能是在一個寬幅的區間中震蕩,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2月及明年三季度這幾段時間窗口值得關注。
  吳雅楠:預計後市將維持當前結構性分化的格局,經濟下滑背景下中小市值公司業績有不達預期的風險。因此,下一階段仍應回避市盈率較高、市值較小的股票,階段性地將配置重心向業績確定的超低估值藍籌股轉移,包括有色、煤炭、水泥、機械以及地產、醫藥等行業值得關注。
  李冒餘:目前來看,金融改革是體製限製最少,且最容易取得突破的改革方向,可以重點關注;在新領導班子履新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基建投資相關行業也是關注的重點。近期基建板塊走強,一方面源於年底新政府經濟會議上把城鎮化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政策預期,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基建投資自9月份後持續回升這個基本面因素。
  新&城鎮化&還需政策不斷強化
  《紅周刊》:你們多次談到&城鎮化&一詞,是否意味著這是未來行情的引領者?
  沈楠:新一屆政府上台之後,我們會發現執政思路有所變化。過去十年是黃金發展、高速增長的十年,但未來將會是經濟轉型、調整結構的十年。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有一定的企穩跡象,未來若想在根本上改變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下移的問題,最大的空間來自於供給端的改革。而城鎮化是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未來有望釋放新的增長潛力,因此這將是我們長期的投資關注方向。不過,未來城鎮化的推進有賴於製度的突破,因此熱點行情能否持續引領,還需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強化。
  吳雅楠:從宏觀方面來說,我們認為明年的GDP數據會好於今年,政策環境也將有所好轉,隨著新一屆領導人上台可能會有一定的政策紅利釋放。新城鎮化和改革將在市場投資邏輯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新城鎮化的提法將會為我國經濟未來發展提供驅動力。
  《紅周刊》:&城鎮化&機會會落在哪些行業上?
  吳雅楠:新城鎮化概念本身意味著投資增長模式的延續,機會將體現在權重板塊和金融、地產的估值修複上,這與經濟預期轉好背景下的估值修複沒有本質區別。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該主題板塊有望被市場深度挖掘,基建、服務業、新型製造裝備將是三個重要方向。
  沈楠:城鎮化意味著農村人口不斷進入城市,糧食安全必須得到保障,所以這就離不開農業現代化;加快城鎮化也需要房地產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城鎮化要促進創新和升級,提升工業生產效率,為服務業發展打開一定空間。因此,這些相關行業將是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投資者值得關注的領域。
  拿什麼拯救你,A股市場
  編者按: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總體保持穩定增長,但股票市場卻連年震蕩下跌,熊冠全球。中國股市究竟出路何在?股民如何脫離苦海?
  日前郭樹清提出監管層對股市下跌負有一定責任,並在&更加重視法治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一文中提出&進一步完善公開發行法律製度,實現發行價格真實反映公司價值&、&改革完善投資者保護法律製度&。鄧小平曾說過,有了好的製度,壞人也做不了壞事,製度不好,好人也要辦錯事。可見製度建設對A股市場長遠健康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本刊特別約請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專欄作者胡東輝、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共同建言如何有效解決當前股市的製度弊端,希望管理層能夠傾聽投資者的呼聲!
  解決股市製度弊端的六大建言
  《紅周刊》特約作者 長城證券 向威達
  市場之所以持續震蕩下跌,我個人認為,總體上可歸結為三大原因:一是股市本身的製度缺陷和監管不力,二是經濟波動引起的股價震蕩,三是人民對市場環境失去信心。探討股市的問題及其出路,主要目的就是探討如何完善製度設計,減少製度缺陷帶來的投資風險和不公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使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能代代相傳。一個製度設計比較健全、運作規範、監管得力即所謂公開公平公正的股市,其波動和走勢主要取決於經濟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變化。這樣的市場,股民當然要風險自擔。前者即市場的框架或者說遊戲規則是人力可以控製的,是政府的責任,各國股市概莫能外。因此,我先說說中國股市製度設計和監管方面的問題。
  1、新股詢價申購改為美國式招標
  去年下半年新一屆證監會領導人上任以來,一直大力推進新股發行製度改革,抑製新股定價過高,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完善上市公司退市製度,提升股市投資價值,倡導價值投資理念。但時至今日,許多根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其中最首要的問題是就是新股發行製度一直導致新股發行定價過高。根據Wind數據統計,過去20年新股發行市盈率經曆了3個大的階段:年6年市盈率只有10~14倍;年7年市盈率17~29倍;2009年起在新股發行急劇擴張的同時發行市盈率也在急速提高,年分別高達53、59和46倍左右,許多新股市盈率甚至高達上百倍。今年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雖明顯回落,但依然高達30倍以上。這樣高的市盈率轉嫁到二級市場,其直接後果就是二級市場只能靠持續震蕩下跌來消化這些風險。更嚴重的是,為了高價圈錢,不少新股發行都存在過度包裝甚至虛假信息和欺詐上市的問題,給二級市場帶來市盈率過高和業績虛高不真實疊加的雙重風險,嚴重坑害投資者。
  因此,要減少二級市場風險,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抑製新股定價過高。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在目前條件下只能由監管部門對新股定價進行幹預和限製,新股發行的市盈率不能超過二級市場同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打破教條主義的市場化崇拜。有人片面理解市場化,認為對新股定價不能幹預。我認為,市場化不是沒人監管的市場。現代公司製度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導致的委托代理製度,委托代理製度有兩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即信息不對稱和激勵評價問題。股票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的市場,不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而是一個信息極不對稱的市場。特別是新股發行,交易雙方的信息極不對等,權利極不對等,義務極不對等。在這樣一個市場強調市場化,只能是迂腐和不負責任。
  中國的新股發行定價過高,與現行的機構詢價申購製度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國現行的新股詢價申購類似於荷蘭式的招標,最後是按有效參與競拍的所有報價的平均價或最低價成交。所以有些機構為了保證自己能拿到股票常常虛報價格,結果對新股高價發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建議把現行的新股詢價申購製度改成美國式的招標,即高價申購就高價認購,這樣可以抑製新股詢價過程中的投機及其推高新股價格的現象。
  這裏面有一個障礙需要討論。我們過去的法律條款強調同一次發行新股要按照同一個價格。我認為,這個教條很有些似是而非,應盡快予以糾正。本來投資者對於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看法,我們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的價格都是千變萬化,為什麼非要讓新股申購過程中用同一個價格?
  2、嚴格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正因為證券市場是一個信息、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的市場,另一方面,信息又是投資者從事股票投資的主要依據,投資者買賣證券,實際上買賣的是各種證券背後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因此,我認為監管部門不僅不能取消或廢除對新股發行的審核,反而更要加強審核。但審核的重點不是上市公司業績的好壞,而是其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監管部門的全部職責和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審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和相應的查處措施。除了新股發行和再融資的信息審查外,監管部門還要做好對上市公司新股發行和再融資之後的日常的信息披露加強持續監管,監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真實、全面、及時,對違規行為和內幕交易堅決查處。因為很多新股發行和再融資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會暴露,只有事後持續的日常信息監管才可能發現當初新股發行和再融資時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3,全面引進做空製度,完善股票定價機製和退市製度
  中國股市已經有了融資融券和轉融通等信用交易製度,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是一個質的飛躍。但是,目前的融資融券對於融出證券的交易主體資格和融券的標的範圍限製太多。我讚成對融券主體和融券標的全面放開,全面引進做空製度,在融券期限和融券費率上給交易雙方更多的空間。其好處一是有利於活躍市場,使多空雙方對股價合理博弈。要特別規定新股上市首日起就可以做空,使上市公司和券商給新股定價的時候有所顧忌,使新股定價更加合理;二是投資者通過融券做空和股指期貨做空也可以在熊市中賺錢,為做空的投資者在持續震蕩下跌的熊市中開辟了新的出路,有利於化解投資者對股市持續震蕩下跌的怨氣。交易所或監管部門則可以根據市場氣氛從宏觀上調節融券標的和融券做空的條件。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在大熊市限製融券做空的時期也要保留新股上市當天做空不受限製。
  全面引進做空製度也有利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製度。對ST股等績差股或垃圾股允許融券做空,可以促使其現出原形,早日退市,有利於股市資源配置。
  4,盡快建立問責製度、集體訴訟和補償製度
  中國股民最大的悲哀之一是由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股民巨額損失,或上市公司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損害中小股民利益,都得不到應有的法律追究。本來投資者已經為上市公司的融資擴張作出了重大犧牲,由於上市公司高管或其大股東胡作非為導致公司破產或退市所釀下的這杯苦酒還要投資者喝下去,實在是非常不公平。因此,我一直呼籲在健全退市製度的同時必須盡快建立對上市公司高管、董事會及其大股東的問責追究製度和集體訴訟製度,盡快建立對投資者的補償製度。盡管對後者的認定和實施比較複雜,但這不能成為拒絕和否定補償製度的理由。
  5,徹底改造投資者保護基金
  有關方面經常強調保護投資者,但如上所述,令投資者悲哀的是,當投資者因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沒有一個機構出面替投資者伸張正義。我建議對投資者保護基金進行改造,其機構性質與監管部門等行政機構脫鉤,其人員構成應充分代表投資者,包括應有資深股民參加,真正成為完全代表投資者利益的第三方公法機構,並聘請專職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代表。這些專職律師(事務所)除了擔任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專職律師機構外,不接受其他任何上市公司或證券公司聘請,不從事任何與證券發行、上市及並購等相關的法律業務,以免產生利益衝突,影響其為投資者服務。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職能是代表投資者向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和券商等中介機構因其各種過錯、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害索賠,並有權代表投資者向上市公司的高管或其大股東、證券公司、會計公司、資產評估機構和法律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提起法律訴訟,有權向監管部門及其在各地的派出機構提起法律訴訟。
  基金的來源建議改為向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及會計公司)兩邊征收,而且應主要由上市公司繳納,征繳的依據和基數有3個,一是按上市公司每次融資金額的一定比例征繳,其征繳比例可與上市公司IPO或再融資的市盈率高低掛鉤;二是上市年費劃轉,如果上市公司當年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損害中小股民利益或在信息披露方面有違法違規行為,則第二年要視情節提高其向投資者保護基金征繳的年費,提高的幅度要體現懲罰性;三是上市公司股價每下跌30%即繳納一定比例的投資者保護基金。而券商和會計公司繳費的依據和基礎應由各券商的營業收入改為按各券商及會計公司從事投行承銷的收入和保薦上市的家數。如果某券商和會計公司保薦的上市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出了問題,該券商和會計公司還要視其責任大小向投資者保護基金追繳一定的費用,追繳的比例也要有懲罰性。
  我認為,投資者保護基金只能用於補償投資者損失及為了追究上市公司、券商等中介機構和監管部門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而發生的相關費用。
  為什麼要對現有的投資者保護基金作這樣的改造?目的就是切實提升上市公司和券商等中介機構及監管部門回報股民、保護投資者的意識,加強這些主體保護投資者的義務,提升市場保護投資者的能力和效率。為了真正體現對投資者的保護,基金不允許在較長時間保有較大規模的餘額。即基金必須在一定期限比如每3年按照結餘基金的一定比例和投資者的損失情況向投資者發放現金補償。
  要特別強調的是,投資者保護基金向股民的補償不能代替和取消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因其過錯或違法違規行為對投資者的賠償責任。
  6,加強監管,加大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再健全的法律製度,再嚴密的遊戲規則,如果缺乏監管,或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都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其市場秩序及由此產生的後果可想而知。我個人的感覺,當前相關法律責任條款過於粗糙,導致違法違規行為其法律責任很輕,得不到應有的法律懲處。如現行的證券法第11章法律責任所規定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多是罰款3萬到30萬元。證券法第11章第189條規定欺詐上市僅處以責任人3萬到30萬元的罰款。在證券市場通過欺詐上市騙取幾億甚至幾十億資金,或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巨額利潤卻僅僅罰款幾萬到幾十萬元,這樣的法律責任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縱容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犯罪。因此,強烈建議監管部門一方面對上市公司的董事會、高管人員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持續加強監管,有沒有虛假信息和過度包裝,有沒有欺詐上市;看看他們上市後在信息披露方面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挪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損害中小股民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盡快健全完善現行的法律條款,加大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使其真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不加大法律責任,加強監管就是一句空話。
  思路決定A股市場出路
  《紅周刊》作者 胡東輝
  A股市場發展到今天,走了不少彎路,付了不少學費。今後的路怎麼走?思路決定出路,如果仍然像以前那樣摸著石頭過河,那是沒有出路的。目前A股市場的困境,問題出在急功近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源是思路不清。過去幾年推出了一些錯誤的政策,當時看問題似乎不大,但日積月累,現在終於讓市場付出了巨大代價,而為此買單的就是廣大二級市場投資者。
  管住發行價格,放開發行數量
  新股發行製度是A股市場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現在A股市場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與此相關。新股發行中的核心問題是發行價格,從20倍市盈率定價到市場化定價,改革多次,均走不出過度投機的市場怪圈。為抑製新股過度投機,又派生出新的政策,比如增加網下配售比例,取消網下配售股份的限售期,甚至還醞釀讓大小限提前解禁流通。還有人提出要降低新股上市門檻,進一步擴大新股發行規模。顯而易見,所有這些辦法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原來的政策便難以為繼,再次需要改革。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新股發行製度的難點在於新股發行時處於股權分置的狀態,發行新股的數量只占總股本的一小部分,這就帶來了準確估值的困難。如果按照總股本估值,上市以後因為只有新發行部分實際流通,成為偽小盤股,按小盤股的估值就低了,所以新股上市以後被爆炒;如果按小盤股估值,估值就高了,上市以後破發概率大大增加。A股市場的新股定價一直在這兩個極端間跳來跳去,始終無法跳出這個怪圈。讓網下配售部分直接上市流通,實踐證明沒有任何效果,只是讓那些打新的機構投資者成為受益者。問題出在哪兒?
  仔細梳理新股發行政策演變的脈絡,發現存在這麼一個現象,盡管新股定價機製一直在變,但關於新股發行數量的規定卻一直沒變。新股定價可以從20倍市盈率到市場化定價再到參考H股市價不斷改變,但新股發行數量則根據公司總股本來確定,下限是總股本4億股以下不少於25%,總股本4億股以上不少於10%。這是法律上的規定,當然是不能變的,但新股發行數量的上限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限製,實際操作中一般離下限不遠,因為也不允許多發。這是造成偽小盤股泛濫的根源。
  現在擬上市公司在擬定IPO目標時,發行數量基本上早已確定,不確定的是發行價格。一些新股包裝業績,編造投資項目,目的無非是抬高發行價格,偽小盤股的現實也給這些新股抬高發行價創造了條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嚴格限定新股發行價格,如果需要募集的資金較多,可以增加新股發行數量以滿足需要。至於新股定價是按市盈率還是參照行業平均標準,這個可以再仔細研究。
  這實際上是將過去的新股發行政策來一個顛倒,就是定價保持一定,而發行數量成為變量。不要小看這個改變,這是一個顛覆性的重大改變,一箭三雕:一是可以有效抑製擬上市公司圈錢衝動,因為多圈錢就意味著增大新股發行數量,控股股東的股權比例就會大大稀釋,擬上市公司必須三思而後行;二是可以降低新股的估值,新股發行量越大,上市後的市場定位就越低;三是減少偽小盤股的數量,可以抑製新股過度投機。
  最近發行上市的浙江世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公司原定發行數量不超過650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5.1億元。當發行價確定參照H股市價為2.58元後,實際募集資金量將減少為1.67億元。假定原來的5.1億元募集資金項目是真實的,就應該滿足其募集資金需求,將其發行量擴大為近2億股,確保原定募集資金數額。但是這麼做的後果也是很明顯的,公司實際控製人的股權比例將被大大稀釋,由於總股本大幅擴大,公司盈利壓力也大大增加,同時因為新股發行數量成倍擴大,估值也將大幅下降,公司實際控製人的持股市值也將大大減低。事實證明了一切,最終浙江世寶選擇將新股發行數量大幅縮減為1500萬股,以偽小盤股的面目回歸A股市場,被二級市場市場爆炒,結果公司實際控製人的持股市值大幅飆升,成為最大的贏家,二級市場投資者成為最大的輸家,只能面對漫長的下跌周期。
  以新股發行股數作為監管的依據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A股市場的發展現狀了,今後應該以發行市值作為監管依據。以10元發行1000萬股和以2元發行5000萬股募集的資金數量是一樣的,但產生的後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殺傷性要遠遠大於後者,而後者對於擬上市公司實際控製人的製約性則遠遠大於前者。浙江世寶的例子證明,當擬上市公司只能選擇後者時,甚至可以放棄圈錢。如果浙江世寶的發行只能擴大新股發行數量,其甚至有可能放棄上市。
  如果是這樣就對了,這才應該是新股發行製度改革的方向。發行新股上市必須付出代價,這需要公司實際控製人全面考量,慎重決定是否發行新股上市。像現在這樣大家爭先恐後都要發行上市的現象肯定是不正常的,什麼時候大家覺得上市未必是一件好事,新股發行製度的改革也就大功告成了。
  新股發行製度改革的思路應該是:管住發行價格,放開發行數量!
  退市的前提是賠償投資者
  A股市場的退市製度形同虛設,問題不在於退市的條件是寬還是嚴,而在於始終沒有把賠償投資者作為重中之重,甚至根本就不考慮對投資者如何賠償。過去那些退市的案例,沒有一例曾經對投資者的損失作出過賠償安排。盡管監管部門常常把保護投資者放在嘴上,但思想深處仍然輕視投資者,認為投資者是需要教育的對象,甚至把退市損失看成是對投資者風險教育的鮮活案例,投資者的損失是咎由自取,是給投資者的一個教訓。這種指導思想如果不改變,無論退市製度定出多少條款,都是無法實施的,必然會受到投資者的強烈抵製。
  很多人在呼籲退市動真格的時候都沒有考慮到投資者的感受,投資者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很多投資者其實是無辜的。如果退市都是不分青紅皂白一退了之,投資者只能自認倒黴,必然會產生不滿情緒,從而導致社會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退市難。這是已經被A股市場的實踐多次證明了的事實。事到如今還在周而複始,這是讓人難以理解的。脫離了投資者的賠償問題來談退市問題,必然陷入空談。過去的退市難並不是監管部門心慈手軟,而是因為誰也無法面對成千上萬憤怒的投資者。
  解決了投資者賠償問題,退市問題就一點也不難。我們不妨來看看香港監管部門是如何處理洪良國際退市問題的。洪良國際於日以IPO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上市僅3個月,一位審計洪良國際IPO的畢馬威職員以郵件方式舉報上司及洪良國際的&中間人&賄賂事件,由此揭開了公司不為人知的冰山一角。香港證監會及廉政公署相繼介入該案的調查,查明公司存在披露虛假、誤導性資料或不完整資料,誘使他人買賣公司股份等問題,由此洪良國際&肆意&包裝財報、通過大幅虛構數十億收入和上億虛假利潤的惡劣造假行徑徹底敗露。最終,在法院的配合下,責令公司以停牌前每股2.06港元向大約7700名公眾股東回購獲配發或已買入的5億股股份,涉及的總金額高達10億多港元,超過洪良國際募資淨額。
  在賠償了投資者的損失之後,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於今年11月22日決定根據上市規則取消洪良國際上市資格,並允許公司於今年12月31日之前提供一份合理意見書,除非該意見書獲得采信,否則上市地位將不保。另外洪良國際的保薦機構也受到了嚴厲處罰。香港監管部門始終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投資者在此事件中沒有受到絲毫損失,因此洪良國際的退市也就順風順水,實在讓人佩服。
  如果洪良國際事件發生在A股市場會怎樣?最嚴厲的處罰當然是讓其退市,但投資者的利益呢?雖然監管部門也會對公司開出罰單,但罰款最終都進了國庫,這與投資者有什麼關係?投資者的損失只能自己去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實際上根本就得不到賠償。ST綠大地就是這樣,不賠償投資者,只能通過資產重組繼續保持上市地位,把損失轉嫁給二級市場其他投資者。這就是A股市場的現狀,把所有問題都推給二級市場,讓二級市場投資者來分擔損失,那些作奸犯科的上市公司卻沒有什麼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奢談什麼退市,有意義嗎?
  退市要動真格,必須先解決投資者賠償問題。
  解決一股獨大弊端 重塑股市改革新政
  《紅周刊》作者 郝豔輝
  1949!A股市場一片哀鴻遍野,再次成為全球跌幅之最。&A股怎麼了?&在經濟逐步回穩背景下,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拯救A股成了我們的話題。《紅周刊》編輯部就此問題特別邀請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探討股市發展大計。
  《紅周刊》:3年來A股一直跌跌不休的根源在哪裏?究竟有什麼邁不過的坎?
  劉紀鵬: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是資本市場監管製度的缺陷和漏洞還沒有彌補。其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二級市場大小非、大小限的問題;二是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的問題;第三是新股發行製度改革不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大盤沒有底線地下跌。以家族企業管理問題為例,對於家族企業來說,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是他們控製的,獨立董事也是他們招聘的,形不成製約,重組和利潤完全由家族控製和操縱,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治理存在很大的問題。當然,大小非和新股發行問題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從目前來看,監管層對新股發行製度的改革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紅周刊》:日前郭樹清在&更加重視法治推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一文中提出&進一步完善公開發行法律製度,實現發行價格真實反映公司價值&,如何看待新股高市盈率溢價發行問題。
  劉紀鵬:關於發行製度,其實最根本的根源在於一股獨大的問題沒能夠解決。這主要是因為現在上市的企業中90%都是中小板、創業板,而目前中小板、創業板已經或者等待上市的公司中,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的現象非常嚴重,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這些企業上市前大股東平均持股55%,即使發行完畢後上市前,持股也在42%左右,而他們的每股股權成本基本都是幾毛錢,然後他們利用現在發行製度的不合理高溢價發行,即便大盤跌到1800點,作為原始股東仍然有十倍甚至是幾十倍的利潤可賺,所以現在市場只要上漲他們就會拚命的減持,幾毛錢成本的股票,面對當前創業板平均25元左右的價位,下跌的空間仍然很大。
  《紅周刊》:您提到大小非減持問題,有何辦法減輕它們對市場的衝擊?
  劉紀鵬:我建議800多家待上市的企業都要解決一股獨大的問題後才能放行,第一大股東上市前的持股比例要降到33%以內,這樣就可以減少二級市場的壓力,減少財富分配和三高超募的不公平。管理層應對持股比例超過30%的大股東進行預設和重新定價,這個價格就是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找到一個讓股民充分肯定的價格,這個價格要對外公布,不在這個價格之上不能減持,只有把公司業績做上去才可以減持,進行資本套利。
  《紅周刊》:除了大小非,800多家等待上市的公司已經成了市場&甩不掉的負擔&,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劉紀鵬:對於等待上市的公司關鍵是讓他們的第一大股東包括家族股東(含關聯的),重新調整股權結構,將這一點作為硬性指標,調整不好就不能上市。關於新股發行,我的建議是&真實供求、打包發行、做實保薦、連帶券商&。打包發行的關鍵就是將一級市場的價格壓下來,給二級市場留出上漲空間。此外,實行保薦人負責製,當保薦的上市公司出現了問題對其要嚴懲,輕則警告吊銷執照,重則大刑伺候,永遠罰出場外,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券商都要加倍償還,我覺得這些製度才叫新政,中國股市才能抬頭。
  A股:四渡赤水 四般探究
  《紅周刊》作者 劉增祿
  11月27日,上證綜指年內第4次、月內第3次跌穿2000點整數關口。此前,上證綜指曾分別在9月26日、11月19日、11月21日盤中跌穿2000點,但均迅速收回,9月26日後甚至還走出過一波小反彈。可此次卻未能如之前般幸運,連續6天徘徊於&1時代&,12月4日,最低甚至一度下探至1949點。
  一探:估值
  我們以12月4日上證綜指創1949點低點之日統計當前A股的市場估值水平。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以三季度的淨利潤為基準,全部A股的動態市盈率為10.55倍,相較此前2008年10月創1664點、2010年7月創下2319點、2012年1月創下2132點時,目前A股的整體市盈率已經較各曆史底部明顯更為偏低(表1)。不過,這和被銀行股平滑有直接的關係。12月4日,A股市場銀行板塊的整體市盈率僅為5.05倍,相較1664點底部時下降了3.69倍,如果我們將銀行板塊剔除,12月4日非銀行A股的整體平均市盈率將上升至16.57倍。這從分市場的數據看也非常清晰,如表1中所示,目前上證A股和創業板公司相比之前幾次底部,市盈率整體水平均出現新低,但上證A股是被銀行股有效平滑,創業板則是上市初&妖氣衝天&的高市盈率、高發行價被現實&打回了原形&。而相比之下,深證主板和中小企業板整體則並沒有被嚴重低估的現象,以1949點市場數據統計,相比1664點時依然不能排除繼續回調的可能。
   此外,統計1949點A股市場的市淨率情況可以發現,全部A股同樣較之前幾次底部再創新低,整體市淨率僅為1.52倍。同時,分析顯示,銀行股目前的市淨率僅有1.08倍。不過,即使剔除銀行股的幹擾,1949點時的整體市淨率也不過1.58倍,依然處於曆史底部水平。其中,分板塊統計目前底部市淨率的情況,深證主板和中小企業板雖尚未降至曆史最低,但市淨率已經較1664點最低極值時相差甚微,分別為0.02倍、0.03倍(表2)。
   盡管從整體看,本次創下1949點低點較之前的曆史大底仍無法排除繼續下滑的可能。但從個股角度出發,不少公司的估值水平卻先於市場整體提前創出了曆史新低。統計顯示,目前兩市有252家公司12月4日動態市盈率已低於之前全部曆史低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這252家公司全部為2009年之前上市的老公司。從此類公司的基本面情況看,其中不乏一些年度業績大幅預增的個股,如果基本面成長能夠&夢想照進現實&,公司的估值水平很有望繼續下降,未來存在估值修複的可能(表3)。
  二探:破發
  今年以來,受累於宏觀經濟的不景氣,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基石&出了問題,股價自然也是順流直下,A股面臨著業績與股價的雙重考驗。12月4日,滬指創出近4年新低之時,以當日的複權收盤價統計,兩市2472只個股中,752只跌破了首發價格,占比高達30.42%(表4)。其中華銳風電的破發比例最為嚴重,日上市時,公司的首發價格為90元,而以1949點當日的複權價統計,股價已僅剩19.34元。與此同時,愛施德、龐大集團、海普瑞、京運通、森馬服飾、東方日升、吉鑫科技的破首發情況也十分嚴重,比例全部超過70%以上(表5)。
  從上市時間看,目前破發的個股絕大部分為2009年之後上市的公司。其中,103家為2012年內上市(年內合計155家公司上市)、238家為2011年內上市(年內合計282家公司上市)、283家為2010年內上市(年內合計349家公司上市)、59家為2009年內上市(年內合計99家公司上市),而A股成立以來至2008年,18年間跌破首發價格的個股才不過69家,最近4年的破首發比重高達90.84%。如果單獨從曆年的情況看,近兩年的破首發比重更是成為重中之重,2012年以來上市的公司中,跌破首發價格的占比66.45%、2011年內上市的公司中,跌破首發價格的比重高達84.4%。而從板塊看,目前創業板的破發尤為嚴重,板塊中355家公司中有268家跌破首發價格,比重高達75.49%。頭頂高成長光環的創業板,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如今業績整體非增反降,高成長預期破滅、整體估值偏高、源源不斷的解禁壓力都成為了壓垮創業板的&稻草&。
   & 除了跌破首發價格的公司,今年以來,兩市共有411家公司發布了增發預案。剔除停止實施和未通過的48家公司,再剔除6家未能給出明確增發價的公司,其餘357家公司中,以1949點時收盤價統計,249家不足增發價格或增發預案價格下限。如今年8月29日公告增發預案價格下限為22.7元/股,預計定向增發11100萬股的恒逸石化,12月4日收盤價僅剩9.47元;今年2月21日預案公布以9.55元/股定向增發9630.89萬股的東湖高新,1949點當日收盤價僅剩4.66元(表6)。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兩市已合計有132家A股完成了增發事項,但以12月4日收盤價統計,95家股價低於增發價,破發最嚴重的哈藥股份當日收盤價僅有5.57元,而其增發價格為18.1元(表7)。
  三探:破淨
  隨著市場重心的不斷下移,還有越來越多的個股加入了破淨的行列。經統計,1949點當日兩市共計有131只A股收盤價低於三季度每股淨資產。其中,破淨最嚴重的鞍鋼股份,當日收盤價為3.42元,而財務報表顯示,今年三季度公司的每股淨資產為6.58元。並且有31只A股動態市淨率不足0.8倍,鞍鋼股份、晨鳴紙業、華淩鋼鐵、河北鋼鐵、華泰股份動態市淨率更跌破0.6倍(表8)。
   && 與大批量的破發股遙相呼應,首批創業板的破淨股也伴隨著本次的&探底之旅&而誕生。12月4日,東方日升、天龍光電、佳士科技股價相繼跌破每股淨資產,即使其後市場整體出現反彈,12月6日,天龍光電和東方日升也始終沒能挽回其破淨的&窘境&。與破發股一樣,創業板個股破淨,很大程度上是業績下滑因素所致。破淨的3只創業板個股中,同屬於光伏產業的東方日升、天龍光電均為虧損股,在今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7892.64萬元和8531.48萬元。其中,東方日升11月26日成為創業板首只破淨股。盡管佳士科技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33元,尚未加入創業板虧損股的行列,不過,佳士科技破淨,同樣是因為業績因素遭&用腳投票&。三季報顯示,1~9月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15.43%,7~9月的淨利潤更是環比下降42.34%。而令人擔憂的是,首批創業板破淨股的出現,或許只是悲劇的開始。目前,國聯水產、大富科技、易世達等近10只個股均在1倍~1.1倍的破淨邊緣徘徊。
  從行業板塊看,鋼鐵、交通運輸、銀行三大板塊不幸淪為&破淨&重災區。相比之下,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相對更值得關注,穩增長舉措逐步落實,企業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需求有所回升,今年全年銀行業的盈利水平仍能夠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因此,從防禦角度來看更具價值。
  四探:增減持
  除了估值低企、破發、破淨,產業資本或大股東的增持往往也被市場看做底部的重要指標。2008年股市跌幅較大,從6124點的高位猛挫72.8%,一路跌至1664點,導致2008年重要股東增持時間早於股市見底時間,進場抄底資金從6月份就開始入場,7月份小幅下滑後在8、9月份達到高潮,隨後,股市在10月28日見底1664點(圖1)。
  2011年A股市場整體表現疲軟,在4月份小幅衝高以後,A股即開始了震蕩下跌的行情。在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和投資者情緒低迷的帶動下,上證綜指於日盤中以2132點再創2009年以來新低。但早在去年12月,隨著股市走低,大股東和高管增持即有加速的跡象。12月增持市值較11月增加3倍,達49.42億元,增持次數較11月增加2倍以上,創下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位(圖2)。
  數據顯示,11月27日大盤跌破2000點之後,A股股東增持鼓點驟然變得急促起來。截至12月6日,8個交易日A股市場重要股東二級市場交易累計107次,其中淨增持77次、淨減持27次、還有三次買賣股份數量持平,增持頻率明顯超越減持。從大盤跌破2000點之後股東增持行為密集出現來看,產業資本對於目前市場點位似乎並不悲觀,這種利多效應與其他因素形成共振,最終成為12月5日大盤反彈的重要推手。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股票的增持行為是由大股東完成的,這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當前增持行為的整體含金量。如中國聯通12月5日發布公告稱,其大股東聯通集團增持了公司股份2.13億股,增持金額高達9.02億元。除中國聯通外,羅頓發展、南京中商、武鋼股份也分別在11月29日至11月30日發布過大股東增持公告,其大股東增持額分別達到1.04億元、0.45億元和0.29億元。分析人士認為,股東增持概念已經初具號召力,這或許是二級市場信心回暖的一個先兆。
  底部或已確立
  《紅周刊》特約作者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文國慶
  今年六月以後,全球股市結束下跌,逐步進入上升通道,即使是飽受債務危機摧殘的&歐豬五國&股市也都無一例外地出現持續回升。受A股市場拖累,香港市場稍顯猶豫,但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也分別在6月4日和9月6日確立底部,開始了持續數月的上漲行情。從9月份以後,只有A股市場我行我素,持續下跌,在香港市場反轉之後依然持續下跌了3個月。
  多數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在全球&一枝獨枯&的走勢感到不解,從經濟、政治、製度和技術分析等各個角度來解讀中國股市的奇異現象,每一種解釋雖然從自身角度看都有道理,但是經橫向比較卻又無法自圓其說。從經濟增長角度自不必說,即使從金融穩定性、收入預期和企業利潤預期角度講,我們不會比希臘、西班牙更差,從老齡化角度看我們也不比日本更糟,但是股市就是一路下跌。本周四中央政治局會議結束後,市場放量大漲,投資者開始理出點頭緒。
  市場大漲當天,很多人莫名其妙,以為出了什麼重大利好消息,紛紛打聽,但什麼刺激性的消息都沒有,經過充分交流,還是理出來一些頭緒。
  1、反腐廉政效率提高。&十八大&以後,總書記多次強調廉政反腐,中央和地方處理幹部腐敗案件果斷、迅速,尤其是,在打擊腐敗的過程中,紀檢部門與社會輿論形成良性互動,極大地提高了媒體和大眾的參與意識,這是近十年中少見的。
  2、新領導班子作風樸實無華,得到社會普遍好評,民眾對高層的信任感顯著提升。
  3、黨政部門對社會輿論的反應速度加快,執政能力和工作效率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大的事件能夠得到高層的較快回應。
  4、政治局會議通過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切中時弊,深得人心,體現了一種清新的政治風氣和治國理念。
  5、2012年中國經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對未來信心不足,產業鏈各環節集中爆發&去庫存化&所致,經過一年的下跌,去庫存已至尾聲,只要新的一年政治上不出問題,社會基本穩定,就不會出現以前大家擔憂的&大規模的去產能化&。只要經濟企穩,企業利潤回升,市場估值水平上升,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6、中國股市今年的下跌確有過度之嫌。今年前三季度出現的是&戴維斯雙殺&,即企業利潤下降和市場估值水平同時出現,而此後出現的是&情緒性殺跌&,即由情緒因素導致的純粹的估值水平降低。
  7、鑒於中國投資者的情緒已經反轉,1949點將成為長期的市場底部,市場的估值中樞應該提升200點。
  應該說,我國經濟和社會運行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其面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艱巨、複雜,並沒有一個簡單的一勞永逸的辦法,大家也不能指望中央在近期就能拿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社會需要的是一種堅定的社會責任感和清新的政治風氣。顯然,&十八大&以後中央高層的一係列舉措,增強了社會的信心,隨著這種信心的逐步增強,到了某一臨界點之後,股票市場出現了一種共振效應,周四的行情就是在這種心理效應下的搶盤效應。
  對中國股市來說,市場的底部不是經濟學和技術分析算出來的,而是市場情緒激烈博弈中走出來的,但現在看來,一個曆史性底部可能已經出現了。
  這一輪上漲行情能夠持續多長時間?我的判斷至少三個月。這一輪行情的運作順序可能是:首先,大市值的股票企穩回升,進行估值修複;其次,是周期類股票按複蘇次序依次表現;第三,是科技股領漲;最後是消費類股票(高檔白酒除外)創曆史新高。可以想見,未來三個月的行情是精彩紛呈的,水泥和工程建築股在頭兩周表現最佳,重型機械次之,房地產是行情的中堅力量,大眾消費股長期看好。
  2013年經濟弱複蘇下周期股優勢明顯
  《紅周刊》作者 袁園
  本周,上證指數最低下探至1949點,反映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將逐漸下台階的擔心。券商普遍認為明年經濟複蘇動能較弱,上市公司會迎來短周期的盈利修複,在此格局下,明年上半年市場或迎來反彈時間窗口,具體配置上建議降低中小市值個股的上漲預期,關注周期行業在進攻端和防守端的優勢。
  流動性平穩 通脹溫和
  判斷政策鬆緊、經濟波動節奏,通脹是比較可靠的指標之一。海通證券認為2013年國內通脹呈現溫和的態勢。其宏觀分析師陳勇在其報告中指出,M1和M2走勢與通脹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預計M1增速企穩反彈,M1變動取決於M2增速的變化以及整體需求面的變化,中短期內信貸不會進一步緊縮,M2增長平穩,經濟需求趨穩,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杆壓力都沒有2012年大,M1增速從底部爬升的可能性較大,由此看通脹將是一個溫和回升的走勢。在中性假設下預計2013年的CPI為2.4%。
  無獨有偶,國泰君安也認為2013年中國通脹回升的壓力有限。其宏觀分析師姜超指出,債市擴張有助於通脹穩定。日本在全球滯脹的上世紀70年代後期通脹平穩回落,主要源於其貨幣增速的相對穩定。而貨幣增速的穩定在於其融資從貸款轉向債券,債券主要盤活了存量貨幣,其貨幣創造效應相對較小,有利於貨幣增速的穩定。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其貸款增速高導致貨幣增速居高不下,進而引發了嚴重的通脹,經濟陷入滯脹之中。而上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的融資主要轉向債券市場。與之對應的是80年代以後美國M2增速持續回落,並使得通脹預期顯著下降。2012年以來中國M2增速穩定在14%左右,這意味著通脹回升的壓力也非常有限,預測2013年CPI約為2.8%,2013年下半年CPI峰值最高在4%左右(見圖1)。
  展望2013年宏觀經濟其他方面,廣發證券預計:由於2012年秋季廣交會出口成交額出現了同比13%的下降,以及預期海外需求處於較低水平,預計季度出口增速可能回落到零附近。隨著外圍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在2013年下半年增速改善,出口增速有望出現明顯的反彈,全年出口增長大致持平在%左右的水平。投資增速方面,估計2013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左右,前高後低,年初可能略高於21%,年末略低於20%。企業盈利方面,按照之前對CPI和PPI等指標的預測,2013年企業盈餘將比2012年同比小幅上升1%,這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趨勢也比較吻合,估計2013年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上升2%左右。
  明年上半年或開啟反彈窗口
  對於明年A股市場的走勢,多家券商都提出了&明年上半年有一波基於盈利改善所帶來的反彈行情&。國泰君安分析師鍾華給出四點反彈的理由:其一,貸款擴張方式減弱,融資總量中信貸以外部分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在顯著上升。社會融資總量伴隨著企業債等其他方式逐步上升,有利於經濟增長穩定。其二,從2012年四季度開始,去庫存臨近尾聲,庫存波動時,PPI引導盈利大幅變化。與年初相比,現在又到了一個去庫存臨近尾聲的時刻。其三,庫存回補效應對明年上半年經濟形成支撐,同時,通脹對於毛利率的影響偏正面,企業的盈利狀況將出現緩慢回升。其四,三季報的亮點在於非銀行保險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淨額持續改善。改善的原因並不在於收入增長的恢複,而在於支出的大幅減少。2012年不斷地去庫存之後,企業原材料采購意願降低,資金價格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總之,在利潤開始回升的初始階段,現金流狀況也有望好轉,使得資金價格能夠穩定在現有位置。同時,鍾華也強調,此次機會是經濟短周期恢複中的最後一個階段,離真正意義上的緩慢、持續上升趨勢仍然遙遠,這意味著某個時間點的反彈或許就會結束,結束的標誌應該是在經濟有所回升而現有的資金弱平衡局面再度被打破,時間點可能是在2013下半年的某個特殊月份。
  與上述觀點稍有不同的是,華泰證券認為,除了明年一季度,預估三季度也存在反彈時間窗口。華泰證券在2013年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2013年二季度&兩會&部委換屆塵埃落定後新股可能集中放行,一方面已過會公司數量超過850家,亟須消化;另一方面,不論市場還是監管層都有新股發行市場化意向,換屆過後新股發行市場化隨即啟動概率增加。另外,對市場資金更具衝擊力的中小板、創業板解禁壓力高峰也落在一季度之後。三季度隨著產能釋放高峰逐步消解,要素價格回落有助於利潤企穩回升,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對經濟頂層設計的政治預期將有助於市場情緒上行。
  降低對中小市值股票的上漲預期
  2012年業績穩定增長和具有主題概念的消費、成長股受到追捧,截至12月5日,數據顯示,今年漲幅榜前50名個股中60%屬於中小板和創業板,然而對於2013年,多家券商同時降低了對中小市值個股的上漲幅度預期。至於對中小市值個股的操作策略,國泰君安和光大證券分別給出了兩條不同的選股邏輯。
  國泰君安在中小盤股2013年投資策略中指出,對於中小盤股相對於大盤股獲得的超額收益幅度不是很樂觀,具體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對宏觀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降低,經濟周期可能重新啟動,使得中小板和創業板相比大盤股短期業績彈性的預期不足;其次,從市盈率與預期增長率(PEG)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估值仍然偏高;另外,投資者擔憂大規模解禁、減持以及中小盤股換手率下降所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新三板擴容和業績地雷。基於需要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溢價,報告提出以一年之內面臨解禁的公司出現&收入拐點&+&大規模投資項目達產&作為對股票池的篩選指標,自上而下挑選出了總市值在500億~600億左右規模的、明年具有中期波動機會的標的(見附表)。
  光大證券通過梳理今年中小板、創業板漲幅居前的50只牛股的上漲邏輯,得出以下結論,第一,研究這些公司的歸屬領域,可以看到其構成主要為高毛利行業的新興領域、弱周期行業以及熱點主題;第二,漲幅居前公司除了包括毛利率、淨利率以及ROE等盈利能力指標顯著較高之外,今年前三季度還出現了ROE的大幅提升,這往往也意味著企業產能釋放或者產能利用率的大幅提升;第三,進一步研究公司上市時間,發現Top50中已上市2~3年的公司比例大幅高於全部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比例。由於3年的大非解禁因素影響,上市2~3年的公司有理由具備業績釋放的動力。通過以上邏輯,光大證券建議以盈利能力驅動為突破口,考慮主題與產業政策的投資路徑。盈利能力方面包括:景氣產品的產能釋放、重組、產業轉型後新產品或新產業具有壟斷性競爭優勢、受益於人力成本上升的高機械化產品、盈利性財務指標持續向好的企業、企業具備釋放業績的動力(包括大小非解禁、融資需求等)等。主題與產業政策方面關注新材料、新興產業、持續受益於城鎮化及政策的醫藥醫療、綠色環保與美麗中國的生態產業(見附表)。
  明年一季度周期股的優勢明顯
  針對2013年的行業配置,國金證券建議,2013年消費成長股面臨後周期景氣下滑、估值偏高、解禁壓力臨近、機構持倉過於集中等風險,在配置上應戰略收縮。景氣能夠維持的消費品仍可關注家電(受益於地產銷售回暖)、醫藥(與經濟周期無關)、旅遊(仍處在高速成長期);成長股關注win8、&雲端&、煤化工、環保等概念。周期行業在進攻端和防守端都更有優勢,2013年一季度周期行業的優勢更明顯,應提前布局經濟季節性波動引發的機會,重點推薦房地產、汽車和水泥。另外,鐵路、機場、高速公路、銀行等高分紅行業可加大配置力度。
  華泰證券認為,2013年投資者應關注三條投資主線(見圖2):1、在收入分配政策預期、需求企穩、估值切換背景下,關注地產、汽車、家電;2、在資源價格改革催化、業績好轉、產能供給較少的角度下關注公用事業;3、業績長期成長因素確定的醫藥。
  成交量還不足
  主持人 吳明
    溫故一九四九(點),一唱雄雞股市紅,大盤的奇幻飄流,讓人氣暫時恢複。這樣的時刻,才是真正考驗民間高手實力的時刻。& &&主持人
  成交量不足是硬傷
  主持人:反抽還算預料之內,但其力度是否超出了你的想象?
  泛舟:略有超出,主要是周五那根陽線。
  主持人:這有什麼意義麼?或者說,是不是會改變你對市場趨勢的判斷?
  泛舟:肯定不會!區別只是原來我認為市場會簡單重複9月7日之後的走勢,也就是橫盤一周後繼續震蕩下行,周五的陽線只是拖延了這一刻的到來,趨勢不是靠兩根七八百億成交金額的陽線可以改變的。周五的陽線雖然帶動指數創出這輪反抽的新高,但還是存在幾個問題,首先成交量不足,這個是硬傷。其次,熱點在周五出現散亂的跡象,如果周五滬指的成交金額為1500億的話,那麼我就會在這裏喊&趨勢轉折點已經到來&,實際多少量呢?再者銀行進入小跑加速階段,大家看看,北京、華夏、興業、招商、民生、平安等銀行股的走勢,短期乖離率對於權重股來說已經處於超買的階段,修正是必須的。最後,目前也就上證指數站上了五周均線,其他還處於明顯的下降通道中,當然這也符合我9月份至今的觀點,就是未來行情將處於&滬強小弱&的格局。
  主持人:你意思就是市場的量不行、熱點亂、銀行技術超買、權重股將繼續相對走強?
  泛舟:沒錯,你理解的非常到位,其中主要就是市場量不夠,惟一的好處就是讓市場人氣略微恢複,但這樣會更糟。
  主持人:此話怎講,帶給大家希望有什麼不好?
  泛舟:投資者為何會入市?因為市場給他們看到賺錢的希望!但他們中90%以上的人最終都會被市場傷得很深,光給希望是沒用的,特別是現在無成交量的希望,你如果忘記了我說的熊市操作原則,最終希望又會變成傷痛。
  主持人:難道說這次的反抽就沒有任何意義?
  泛舟:還是有意義的,下一個階段,小底部的成交金額不會變成250億以下了,280億~300億左右,我們就可以開始觀察是否存在反彈的跡象,這次能放點量總歸是好事,但每年的年底資金面都相對較緊,大家還是應該謹慎些,更何況市場下行的趨勢尚未改變,投資者在操作上可繼續關注以城鎮化為核心的一些行業,強勢股超跌反彈也是不錯的選擇,這輪不少品種出現再戰信號後走得非常強。如果未來滬指不再出現成交金額900億以上的中陽線,僅按照周三和周五的兩根陽線計算,此次反彈的高度應該只有2090點左右,時間周期可能在兩周以上。也就是說至少兩周內,指數不會出現單邊崩盤,即便下跌也會快速收回,因為在市場真正下跌&&空方是需要聚集能量的,指數會走出一個形態,比如去年8月和11月,都屬於下跌前的橫盤整理,當然只要指數能橫,就會存在個股的機會。
  主持人:這輪行情有沒有可能演變成趨勢性的呢?
  泛舟:那很簡單,下周起指數持續放量上,先過2175點,然後縮量回踩盤整數周,之後井噴可能隨時到來。如果真這樣,我們到時候會一步步分析的,現在條件尚不成熟,一切都太早。
  持續放量震蕩一短時間最好
  主持人:指數的轉變似乎比你預期的要早。
  驕陽:其實也不算意外。我之所以說1~2周後有變動,主要是觀察120日周期的量能壓縮情況,得出的結果是在1~2周後才會扣減500億下面的量能。對於本周的扣減來說還是600來億的量壓,但大盤偏偏放出了800億的量能,自然就能夠克服這個600億的壓力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期量壓越來越輕,這是大大的好事。等於告訴我們,時間周期到了,主力也開始行動了。
  主持人:那這種走勢算數嗎?你也很早之前就說,年底12月以後有大機會,現在的上漲是否理解為見底了。
  驕陽:相信本周的大漲,讓很多原來看空的人都開始轉多了吧。大多數股民看盤面都會看到什麼?我想一定是120天線吧,這個線是下行的,那麼大多數人就會想,中期均線這麼明顯的下行,咋可能上漲?這樣就會製約指數,即使連續上漲,即使強行要越過60天線,到了120天線也會被壓回,並且帶出賣盤,造成盤面的不穩定。所以這裏應該不會采取直接連續攻擊的模式,最應該做的就是上拉後展開有序震蕩,測試賣壓,測試承接,測試資金的介入是否連貫。賣壓和承接的測試,主要看指數的波動趨勢,只要波動在10和20天線之上,那麼就沒有問題,因為這2個時間周期是短線走強的基礎。這個基礎牢靠了,才能具有進一步的攻堅動作。
  在這裏展開震蕩,不僅可以消化套牢賣壓,又可以使得籌碼重新換手,只有交換過籌碼,市場的持股成本才會下降;成本下降了,自然支撐強了,壓力小了。那籌碼轉移怎麼進行呢?就是靠量。持續放量震蕩一短時間就好,按照量能理論的研究,超過10個交易日的持續增量,就可以對120日周期展開有效的攻擊,且沒有太大的不良影響。所以後面的發展就清晰了,想要完成這個底部,先來個短線的震蕩進行量能的積蓄和籌碼交換,然後再去進攻,對中期趨勢的改善是絕對有利的。
  主持人:個股怎麼看?
  驕陽:短線上漲後,能繼續承受賣壓就能繼續漲,承受不了就下去,從這點說,對於超跌反彈的品種,應首先站在賣出方來考慮。中線來說,有的股票提前指數上漲了,這樣逢低對一些120日線都已經助漲的品種進行回調介入也是對的。只不過這個過程最好采取滾動式的操作,就是低了接漲了賣,怕賣丟可以守著底倉。在指數120天線沒扭轉之前,必須給自己留條後路。至於觀望的,我覺得依然可以繼續觀望下去,直到找到自己滿意的品種,絕不能因為短期的上漲而盲目的急躁操作。指數只要不跌,個股每天都會有很多機會,也就是說,你只要耐心,肯定能找到安全穩健的機會。
  罕見的早春躁動
  主持人 梅明
  主持人:之前機構普遍悲觀,對12月的市場不抱希望。那本周的躁動怎麼解釋?會不會預判中的春季反彈提前了?
  百笑生:之前申萬等機構判斷躁動大約在明年1月,因為1月可能會發生幾件事導致市場還有風險。首先,數據幻覺會完全消失,1月份公布12月份的經濟數據,由於基數原因會開始下滑;其次,美國的財政懸崖會逐步發酵;其三,10月31日推遲的創業板解禁會逐步出來;其四,居民部門的資金需求增加,資金進一步緊張。雖說這四個因素沒有一個改觀,但此前眾多機構也有共識,那就是6月以來超額收益明顯的銀行股,是市場最後一跌的動力。隨著華夏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兜底的突發性事件的曝出,這個資金避險板塊的調整要早於預想,據說有不少資金看到銀行股大跌這個信號搶起了反彈。罕見的早春現象值得關注,顯示2000點下方還是有長線資金願意主動忍受煎熬的,但主要還是存量資金參與,持續性值得懷疑。
  主持人:那申萬對這周的反彈怎麼看?
  百笑生:靜觀其變。因為不曉得什麼因素導致市場大漲,還是願意等到明年1月再去享受所謂的春季躁動。9月以來市場有過兩次單日長陽,最終都沒有好的結果,大部分機構選擇多等等、再看看。當然,也有觀點相左者,某精準把握此次反彈的私募對我說,新股發行要到春節後才開閘,中間的幾個月有兩種情況,一是把大盤拉上去,春節後便於大規模融資;二是乘IPO沒來,搞一把反彈,存量來個勝利大逃亡。不管哪一種,他都看好這波反彈。
  主持人:大部分人願意等等,主要是因為此前的輪跌太慘,沒有贏家。那些躲進醫藥、白酒、銀行等大消費板塊的機構,更沒想到在往年的四季度旺季,損失會如此慘重。
  百笑生:盈利模式早已變化,熊市又讓人格外敏感。還是拿白酒舉例,以前的思維是白酒越陳越值錢,但塑化劑這個玩意出來後,你會害怕陳酒用塑料管的概率太高,塑化劑超標的話,囤貨價值會巨跌。這也是網友拿一瓶茅台去檢測,在資本市場中引起那麼大波瀾的原因。盡管不少專家認為,現在談做空有陰謀論的味道,但股指期貨交易活躍、持倉量明顯增加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想攻擊某個公司很簡單,幾個微博,雇些水軍,就能在盤面上引起很大的動蕩,茅台、華誼、華夏銀行,最近的黑天鵝公司中,明顯有網絡水軍的影子。企業很憤慨,幾十億市值灰飛煙滅,但就算找到了肇事者,很難進行法律追究不說,關鍵是為時已晚。
  主持人:買了假酒可以拎一瓶去自檢,買了假股找誰評理呢。我始終相信,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誰叫確實有這樣那樣的把柄給人抓呢。除了驚心動魄的年底排名戰外,機構現在還關心什麼?
  百笑生:現在不少券商組織宏觀、金融、策略、債券、理財產品等小組協作,研究影子銀行。核心觀點是影子銀行收益率對股票市場的表現有重大影響,如果收益率不能下行,那麼股票市場很難有大機會。也有些機構在組織學習十八大文件,邀請外部專家詳細講解,希望能為未來行業研究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引。公募基本延續前期的看法,並沒有非常激烈的轉變,基金公司認為現在還是以穩為主,只能扛,關鍵是不要犯太大的錯誤,主要是為明年的布局做準備。其他關心的就是去留和年終獎了。
  關注城鎮化量化版
  《紅周刊》作者 鄭捷
  前期觀點
  李永宏:
  熊市第三期,最好的情況是寬幅震蕩。
  路雷:
  小心黎明前的黑暗,尋找未來目標。
  扁蟲魚:
  隨行就市。
  最新觀點
  李永宏:
  大勢未改變,未來關注2150點壓力。
  路雷:
  底部確立,關注個股。
  扁蟲魚:
  量比較滿意,看高一線。
  主持人語:兩根放量陽線,又將大盤重新帶回到微妙的關鍵時點。本周三位嘉賓從各自角度談了自己觀點,分歧存在正代表行情的複雜。所以,其間的價值在於邏輯是否合理而非具體結論。
  底部區域確立
  《紅周刊》:經常聽你提到&盤處低位思其機會&,機會是不是來了?
  路雷:是的。兩個交易日放量上攻,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重要課題:這裏就是底部區域。上周提到我們自己在積極做準備,因為酒類、醫藥、券商已經補跌,本周一銀行指數又有一跌,短期看基本輪跌了一遍。在這樣的狀況下,大盤走出放量長陽,應該說在情在理。當然,沒有買股票的朋友也不用著急。因為從曆史上看,即便是大底,V型反轉的機率也很小,只有&5&19&一次。
  《紅周刊》:是什麼使盤面有這麼大變化?我看銀行的最後一跌並不明顯。
  路雷:銀行有最後一跌是最好,但也不是一定要跌多深。喜人的一面主要來自新一屆中央領導近期的一係列動作,比如反腐的力度。還有一些細節,比如領導在觀察&複興之路&時並沒有進行交通管製等。指數處於跌了3年的低位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好,此時如果又能有配合的外部條件就是大機會了。
  《紅周刊》:回到盤面,下跌一段時間後縮量明顯,&給量就反彈&的理論再次驗證了。
  路雷:是的。又跌了兩個月,本周看到的城鎮化概念股票還是遊資在主導,不同的是,指數點位越低,遊資做起來就會越有底氣。所以現在不用再過多擔心指數,反而應該重點關注個股了。
  《紅周刊》:關注什麼樣的?
  路雷:超跌反彈的品種肯定要漲,不過,對於我自己不會再過多盯短線品種,而是重點關注自己熟悉的、有業績支撐的品種,做中期的打算了。
  沙盤推演
  《紅周刊》:不用聊我也能知道,您會說&兩根陽線又迷糊了吧?&
  李永宏:是啊,陽線出來就有無數的人說底,還有說是鑽石尖的。市場是健忘的,9月7日的那根陽線以後的情形大家又都忘了。
  《紅周刊》:這次又是9月7日的翻版?
  李永宏:這是可能性之一。前面我們聊到現在是熊市第三期,也就是絕望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市場對於利好消息麻木,也就是說出任何利好市場都還是跌。這與上漲的最後階段正好相反。記得5000點以上,管理層不斷地出風險警示也沒人聽,指數反而一個勁的漲。當然,這裏的絕望指的是大多數公眾交易者的絕望,機構交易者則是等待好的機會入場。但這次不是這樣,本周的陽線是借著城鎮化的&利好&消息起來的。非官方的版本是10年40萬億。這個數字嚇得我一腦門子汗!記得當年的4萬億不?
  《紅周刊》:如果這個數字被官方證實了呢?
  李永宏:你這個說法是我們在等的,我們叫他&城鎮化的量化&,也就是政府到底準備出多少錢。如果明確給了多少錢,就像美國推QE一樣,量化的東西。此時只要郭主席再表態,如暫停IPO。好吧,我們會進場搶籌,與當年的&5&19&行情類似。我們之前就說過,市場根本不缺流動性。
  《紅周刊》:有城鎮化的量化版,再加證監會的積極表態,就確定會有一波行情,如果沒有就有可能重蹈9月7日覆轍?
  李永宏:多說兩句。1999年&5&19&行情,我們得到相關的信息大概是從1998年12月底。就是說前期準備了5個月左右的時間,只是5月19日那天發動的。現在的情況跟當年的區別還是很明顯。除了&5&19&式的上漲,或者類似9月7日的下跌外,還有另一種情況,即指數在2150點一線一直hold著,長期橫盤,靠橫盤震蕩震酥上面的籌碼。
  《紅周刊》:上漲,下跌,橫盤都考慮到了。看來上證2150點是個重要位置。
  李永宏:是的,可以再細化一下。假設周三的這條陽線是真的,我們要往上做,則需要將上面的籌碼細分為三個區域。是一區,是二區,之上是第三區。第三區是套牢的是大量公眾交易者,二區套牢的是去年貿然入市的券商、私募等,最近的一區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
  現在看一區很容易穿過,因為價值投資者不會輕易賣出股票,而區域的套牢都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沒有重大利好,則需要長期橫盤對換籌碼或是繼續向下打出空間。
  《紅周刊》:這下豁然開朗了。現在我最關心如果真的就直接向上,除了消息面,盤面需要關注什麼?
  李永宏:我們很早之前也說,如果這個位置直接拉起來,像民生銀行這樣的股票算是一個信號。長期橫盤起,目前已經突破大盤3478點對應的股價高點,如果回撤後再次帶量突起將來會有25%左右的河寬。另外還有一類潛伏底可以關注,類似上港集團這種,長期橫盤,漲跌幅控製的很小的股票。但這一類股票沒有成交量,只有當一個放量長陽拔起來後才能確認。另外還可以確認一點,如果在這個位置起,我們一定會動郭主席所說的藍籌,哇藍哇藍的。是否長期持有另說。
  量比較滿意
  《紅周刊》:再請小魚,你的即便要跌也應該先漲的想法,似乎只是晚了一周到來。
  小魚:這周的上漲主要還是來自於政策的刺激。我們還是回歸盤面來談。周一的時候指數走得還很惡劣,情況轉變發生在周二的尾盤。因為當時有足夠空下去的理由,結果不但沒有空下去,反而拉起來。現在回過頭來看總是有先知先覺的資金。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操作。當周三指數打過2138的關鍵位後,做多是很正常的思路,只是我沒想到指數會漲那麼猛。
  《紅周刊》:漲得猛不代表多頭強嗎?
  小魚:氣勢逼人是對的。但有的時候也可能是沒有底氣的表現。不過,這還需要觀察。觀察什麼?當然還是成交量。9月7日的成交量是1100億,上漲3.7%;本周三是850億2.87%。
  《紅周刊》:你是說這個成交量讓你心裏沒底?
  小魚:總歸不大好。當然,也可以這周單日放800億,後面再接著放900億、1000億這樣,整體的量上量。因為行情大一定需要有大量新資金入場。入場就要有換手,這是繞不過去的。我們現在也沒有必要選擇方向,因為現在做多還比較尷尬。但只要資金的水進來了,水深是25米也好,30米也好,總能找到大魚。否則,回到1.5米,你說有多大的魚,我也不可能信你。
  《紅周刊》:周五成交量放出來了,怎麼看?
  小魚:當然是看高一線,調整自己前期的觀點。
  重提&中策旋風&的爭論
  1992年,印尼商人黃鴻年,以其在香港上市的中策公司,斥資2025萬美元,同太原、杭州兩家橡膠廠合資,按照中國對外商合資資金可以分期到位的優惠政策,取得55%和51%的控股權,在百慕大注冊了&中國輪胎控股公司&,1993年以ADR方式在紐約上市,募集資金1.037億美元。隨即以所募資金收購了重慶、大連、銀川三家輪胎廠51%~52%的股權。在啤酒行業,也是預付收購並海外上市。短短1年4個月,並購了196家企業,被稱為&中策旋風&,激起了國內的強烈反響。批評為&空手套白狼&、廉價收購中國企業者有之,質疑中策的合資不利於中國經濟改革者有之,認為中策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者有之,一時&中策現象&成為國企改革爭論的焦點。其實,中策的成功,首先是把握了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時機,以及1992年國際資本市場&中國神話&最為流行的商機,同時用足了中國對外商合資的優惠政策,在合法性上並無瑕疵,在資本運作上符合國際慣例,運作得非常成功。
  問題在於,生活在封閉體製下的國有企業,只習慣於招商引資、合資經營,缺乏起碼的產權交易知識和經驗,對於企業上市而能募集上億美元的資金聞所未聞,難免驚詫到認為是侵犯了&國有利益&!與此同時,中信泰富和首鋼在香港的借殼上市,國內並未驚詫,為什麼惟獨對中策卻群起聲討?這又夾雜了多少對非公有經濟歧視的非理性的複雜情緒!
  但是,中策的合資及其海外上市,畢竟對於國有企業長期封閉的經營理念、企業治理模式,以及在產供銷人財物的管理體製上,帶來極大的衝擊,並起到很大的鞭策和樣板作用。
  (曹爾階)
  銀行、房地產是這輪反彈的主線
  《紅周刊》特約作者 民族證券 徐一釘
  不管1949點反彈能走多遠,銀行股、一線房地產股都值得投資者關注。一方面,銀行股、一線房地產股估值具有優勢,且預期今年業績不錯;另一方面,近三個月銀行股、一線房地產股的走勢一直強於大盤。最重要的是,銀行股、房地產股是主導這輪反彈資金的&主打品種&。由於多數中小板股、創業板股估值高高在上,再加上大小非進入解禁高峰期,一旦脈衝式反彈結束,巨大的解禁壓力必然拖累中小股票重心繼續下移。
  自3067點調整以來,A股市場出現&拉抽屜&式的下跌:每個整數關口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抵抗性反彈,並最大程度地把存量資金轉化為籌碼,然後再開始新的調整,進入一輪減倉的遊戲中,直到倉位減到一定程度,又開始玩增倉的遊戲,這樣的遊戲不斷循環至今。近日,市場跌破2000點後,看淡的機構越來越多,很多機構選擇降低倉位。一方面,存量資金開始逐漸增多,給孕育中的反彈做好了資金上的準備;另一方面,持續下跌後,大盤自身就存在著較強的技術性反彈動能。1949點讓大家有著無限的暢想,進而成為引發12月5日中陽線的導火索。
  其實,由於A股市場出現做空機製,目前滬深股市的盈利模式和以前已有了巨大差異,主力機構或采取&雙殺&的辦法獲取最大利益。典型的是,投資者不但可以賺多頭的錢,即持續下跌後低位買進,然後在反彈中兌現離場;也可以賺空頭的錢,即借助超跌反彈逼迫空頭(融券做空或期指做空)回補止損。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以來,只要在期指或融券上做空,理論上便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收益。跌破2000點後,市場更為一致性地看空,使得無論是期指空單、還是融券做空都處於單邊&優勢&,空方也把自己的弱點&完全&暴露。特別是,當做空成為一種習慣時,潛在的危險就將悄悄來臨。
  只要時機成熟,在持續下跌後市場自身孕育技術性反彈的情況下,主力機構可以借反彈之力先殺&空頭&。12月4日期指主力合約1212前20位多空持倉為淨空單10104張,12月5日大漲後,該合約淨空單減至6324張,單日多空持倉淨空單減少3780張。12月7日,上證綜指再拉中陽線後,期指1212合約前20位多空持倉為淨空單減至2955張,單日多空持倉淨空單減少3408張。同時,12月4日融券餘額為近期的巨量,特別是券商和銀行股的融券餘額。應該說,1949點反彈至2065點,主力機構殺空一仗幹得非常漂亮。這是個經典案列,類似的手法在以後的A股市場中還會反複上演。
  1949點以來的反彈能走多遠?我們認為並不取決於存量資金,而是由增量資金的多少來決定。最新數據顯示,上周A股交易結算資金淨流出115億元。今年4月以來,34個交易周A股交易結算資金累計淨流出2275億元。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也從最高時的8103億元,降低到上周末的5485億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昙花一现的反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