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赌博泄露个人隐私保护就能查到该人的身份?

ENTERPRISE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5元可查他人身份信息 律师称侵犯隐私属违法
律师称商业网站有偿出售个人信息属违法■记者 李梦君 阳光讯 近日,记者从网上获悉,在多家网站内,只要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码,支付5元钱,就可以查到身份证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及照片。就此事,多数市民表示侵犯了隐私权,不被接受。而律师表示,商业网站获取居民身份证信息后,应当予以保密;有偿向第三方或网民出售居民身份证信息的行为属违法行为。
5元钱,多家网站查他人身份证信息昨日,记者在名为“hao123”网站实用工具里面,在有身份证验证、信息查询一栏内,输入了身份证号码,立刻显示出了与身份证号对应的性别、出生日期、发证地信息。在这些信息的下面,记者发现有一段红字特别显眼——“点击这里查询验证身份证号码及照片的真实资料”,记者点击进入,显示的是“身份信息认证行业应用服务,身份网ID5提供服务”,提示信息为:请输入姓名,认证身份信息真伪,若认证一致有照片,可进一步比对身份照片;填写被认证人姓名、18位身份证号、认证人的手机号码,选择所属行业,服务费5元每次;可选短信认证、支付宝认证。在身份证号码解读基本发证地,出生日期、性别,18位身份证号,显示该结果仅为编码规则解读并非核查结果。还有根据已付订单号补查。记者在网页看到,这个信息查询是由身份网提供。同时记者了解,“绝牛网”等网站,支付5元查询费,也可以查询身份证相关信息。多数市民表示隐私权不被保护某医院护士金女士表示很气愤,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花5元钱就能查到,“这样让我感到很没安全感。”金女士告诉记者:“身份证,本来就是代表一个人的个人信息,是一个人的证明,就这样花5元钱,就可以被别人看见,那么人们的隐私权在哪里体现?”但与此相反,在银行工作的小姚倒觉得没什么,“就算别人知道了你这些信息又能对你怎么样。现在很多银行为了防止客户资料外泄,已经推出了机器办卡业务,业务员只有在办卡的时候才能看到你的信息。”发改委明确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收费标准 记者了解到,日,国家发改委网上发出了《关于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有关收费问题的通知》,通知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核定,查询中心对有关单位出示的公民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提供“一致”或“不一致”信息服务,可收取公民身份认证服务费。收费标准为:比对内容五项以下(含五项),每次5元;比对内容五项以上,每次10元等。按规定向国家机关、社会福利公益机构和公民提供上述服务不得收取费用。”公安部也曾于2001年成立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事业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身份信息核查、人口数据统计等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服务。◆律师观点有偿向第三方出售居民身份证信息属违法行为网站如果没有得到公安部门的授权,而进行收费查询,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又侵犯了市民的哪些权利?记者咨询了陕西瑞拓律师事务所潘峰律师。潘律师称,公民身份号码是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个人信息应予以保密。 商业网站获取居民身份证信息后,应当予以保密。有偿向第三方或网民出售居民身份证信息的行为当属违法行为。商业网站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为本身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如因出售行为导致公民财产权利受到损害,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权利。国家公安部门及互联网管理单位应当立即在责令上述网站停止相关业务,避免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xanewsa]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秦微博:广播 11963 条 听众 562372 人
网友最关注
点击排行评论排行
健康美食教育
最新精华贴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提供“开房查询”服务 网站侵犯隐私
法制晚报讯(实习记者 梅双) 新闻点击“输入姓名就能查到本人身份证、手机号以及开房记录”,去年底,一份名为“2000万开房数据”的资料被网友疯狂下载,全国许多连锁酒店
法制晚报讯(实习记者 梅双) 新闻点击来 自 西 陆 军 事 “输入姓名就能查到本人身份证、手机号以及开房记录”,去年底,一份名为“2000万开房数据”的资料被网友疯狂下载,全国许多连锁酒店的开房记录遭到泄露。该链接一度被屏蔽,如今又死灰复燃。记者登录该网站发现,网页上有“姓名”和“身份证号”两个登录框。记者输入3个朋友的姓名,都有入住连锁酒店的记录,查到了其中一人的个人信息和开房记录。查询过程十分“方便”,而且都是免费。每一条记录都含姓名、身份证号、生日、地址、手机、固话、电子邮箱、公司等11项内容。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表示,大部分酒店都在网上开设了预订系统,如果黑客突破酒店网络系统后台,就可以盗取客人的数据。网站提供开房记录是否涉嫌侵犯隐私?《法制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业律师。律师解读 个人身份信息 公安不能乱动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姚晓敏告诉记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各地治安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旅馆业工作人员应当对住宿的旅客进行实名身份登记。旅馆业工作人员在办理旅客入住登记后会通过登记系统将旅客的相关信息回传至所属公安机关。一般来讲,公安机关会保留该登记信息。旅客入住信息包含入住人的身份信息等个人信息。就涉及公民隐私的信息,公安机关内部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予以规定。任何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无论其职权如何,在非有明确指令和授权,且非基于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下,均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查询、使用或泄露公民的任何隐私信息,否则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隐私被侵犯 可诉讼索赔姚晓敏律师表示,对于在网络上擅自公开他人姓名、身份、家庭住址、照片等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可被认定为非法散布他人隐私。该网站将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侵权责任。同时,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他人隐私的,属于违法行为,可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公民发现自己隐私被他人非法泄露和散布。首先,可以直接与传播隐私的网络服务商联系告知侵犯隐私的情况,要求其撤除相关信息。其次,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同时,依照《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公民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散布隐私的个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注册“会员” 当谨慎登记姚晓敏律师称,如果网站涉及盗取或以其他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网站的经营实体将被判处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公民的身份等重要信息极易被泄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保留自己的重要信息,例如,身份信息、通讯方式、银行账号等。对于这些信息要设置较为安全的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另外,不要轻易地在网上、公共场所留下个人信息。比如,现在一些网站、商家要求顾客通过注册登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应当谨慎对待。在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维权,防止因隐私泄露而遭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文实习记者 梅双作者:梅双
标签:隐私开房公安机关
本栏目最新文章
栽在情妇手里的落马贪官,看来二奶翻脸才是反腐利器。...
热门关键词只需手机号就能查遍你的身份、财产等隐私信息,太可怕了!
近期,一些信息贩子在网络上公然叫卖: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查到他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而且范围覆盖全国。
对此,央视记者“卧底”贩卖信息的QQ群,证实买卖个人信息的黑市确实存在。叫卖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开房记录、身份信息、名下财产、居住地址、手机通话记录……甚至还有实时位置。
中央台:网上“黑市”个人信息随意买卖 只需提供手机号(提醒wifi下观看)
可以说,如果你的电话号码被不良居心的人获取,你就相当于一个透明人!几乎所有的个人隐私信息都能被精确查询出来,然后以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进行买卖。
据央视网,今天腾讯公司表示对报道中出现的相关QQ群已采取了永久封停措施,并针对涉嫌信息贩卖的QQ群扩展排查。
仅通过手机号就能查到这么多私人信息,太可怕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渠道可能泄露你的隐私信息?怎样才能让你不“裸奔”?
个人信息贩卖成完整产业链
在提供查询个人信息的服务商眼中,你的私密信息是一座富矿。
只需提供一项准确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便可以查询“身份证大轨迹”包括开房、租房、银行等项目的“神奇服务”。这表明,个人信息贩卖的产业链已达到十分完善的水平。
信息泄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手机号码、邮箱、生日、家庭住址到开房信息、通话记录,之前有不少案例被曝光。
在涉及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倒卖、实施犯罪的完整产业链条中,有人泄露、有人出售、有人加工、有人买入。
服务商藏身于微博、QQ群、腾讯微商店、淘宝等平台,有的服务商还会单独开发官网,以“商务专业调查”、“防人肉搜索”等为名提供“人肉搜索”服务,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手机通话记录,是网上信息黑市里的热卖品,价格也是最高的,一般在元之间。服务商提供的通话记录,详细记录着近几个月每次通话的来电与去电号码,通话时间、通话时长、以及每次通话的话费。
其中,实时位置是最近新增的“商品”。你想知道一个人现在在哪里?信息贩子声称只需要提供他的手机号,便可以实时定位3网(移动、联通、电信)手机用户的位置,并且声称误差在50米以内,每次定位的价格在750元到1100元之间。
有记者曾提供同事手机号码,付款半个多小时之后,对方发来了定位信息的图片,内含地图、经纬度信息(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与记者同事所在的位置完全一致。
这就意味着,被查询对象身上自带GPS定位,走哪儿都可以被准备追踪。更可怕的是,这个追踪你的人,可能完全是个陌生人,但他知道你的社交圈、履历等一切信息……
谁泄露了我们的隐私信息?
最受关注的问题便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
信息泄露的重要源头的是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客户信息的单位“内鬼”,分布广泛,主要“潜伏”在银行、教育、电信、快递、房产、交通等行业。
正如评论人士西坡所言,被泄露的信息精准指向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被统称为“身份证大轨迹”的各项隐私信息,出自不同的机构、部门,最后均被不法服务商们收入库中,变成敛财工具。
户籍信息、开房信息对应的是公安部门,通话记录对应的是电信运营商,网购收货地址对应的是电商,滴滴打车记录就更不用说了,航班信息则对应民航票务单位……
举例而言,湖北一银行职员就曾将800余条包含储户姓名、身份证、卡内金额、手机号的手抄信息每条50卖给同行,再被加价出售,获利4万多。当地检察院称,暂未造成储户被骗,社会危害较小,未对其批捕。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又有报道称银行行长泄露查询银行征信报告账号和密码,257万条银行个人信息被盗取。
电信单位方面,2011年轰动一时的北京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显示,黄伟帆等7名电信单位工作人员,将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
此次针对央视曝光的滴滴打车信息泄露,也是“内鬼”所为:滴滴回应,初步查明个别外包客服人员利用其权限,违规查询用户出行记录并从中非法牟利,平台已报警,涉案嫌疑人已被停止工作。
除了“内鬼”外,个人信息泄露的另外一个源头是黑客非法侵入。
去年8月19日,即将成为大学新生的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因为接了一个陌生电话,家人为她东拼西凑的9900元学费被骗光。在从派出所报案回家的路上,女孩心脏骤停,两天后离世。
经公安机关证实,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黑入”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用木马程序盗取了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大量考生信息。
曾为国庆60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G20杭州峰会提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范渊表示,黑客通过注入漏洞等方式将后端数据导出,不法分子再将数据进行整理和买卖。
同样,日前,肇庆被批捕的女黑客也是通过“黑入”有关系统盗取受害者银行卡背面的验证码然后进行盗刷的。
同时,国内网站在接到漏洞报告后,对漏洞的修复率不足,这也给黑客入侵和窃取大开了方便之门。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于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站安全漏洞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扫描发现网站高危漏洞480.8万次,较去年大幅增长80%。
然而面对激增的高危漏洞,网站漏洞的平均修复率仅为42.9%,超过半数的网站漏洞被置之不理,存在巨大的数据泄露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自己将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网购达人,常把快递的邮件包装随手丢弃,上面的个人姓名、地址、电话也随之泄露,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还有一些商家促销返利,在街头或者商场门口进行扫码、个人信息填写来获取奖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个人物品的遗失、也会造成个人信息的遗失。
信息泄露,后果不可估量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危害。
受到垃圾信息骚扰
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就相当于有了“导航仪”,想推销什么样的商品就找什么样的消费者,事半功倍,这也是个人信息频繁泄露的主要原因。
除了传统的短信群发器,有些公司还采用了一种方式——小区短信,小区短信就是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这一发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其中还有可能包括违法违规信息或含有病毒链接的信息。
成为诈骗活动的目标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也是个人信息泄露后比较常见的后果。日前告破的北京清华大学女教授被诈骗1800多万元人民币案件就是典型案例。
资金财产被盗
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被盗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一旦手机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泄露,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他们可利用从外部非法获取的用户信息,可能包括客户银行卡号、银行卡取款密码,及网银/手机银行登录密码等,通过碰撞方式登录客户手机银行盗刷客户资金。
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人身安全遭到威胁
不法分子在得知受害者个人信息后,还有可能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2012年初,广州发生犯罪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资料,冒充快递,直接上门抢劫,造成户主一死两伤的恶性案件。
个人名誉还有可能无端受毁,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可能归到你的名下。
总之,信息一旦落入电信诈骗或技术盗窃分子手中,受害者轻则会遭到垃圾信息骚扰、损失或多或少的财物,严重的话可能会对个人声誉甚至人身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另外还会有别的潜在、隐性危害存在。
如何才能不“裸奔”?
有人将个人信息的泄露归咎于实名制的施行。
对此,警方表示,手机实名制登记不仅不会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反而能提高了用户的信息安全。
因为,市民注册成为实名制客户以后,客户的重要隐私信息,如通话清单、消费信息等必须经由本人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才能查询,这进一步提高了客户信息保密等级。
“一直是实名,总是被骚扰!我能给你实名,你能给我安全吗?”仍然不乏网友这样质疑手机实名制。眼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是实名制推行后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该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
也有专家表示,不能对实名制的预防违法犯罪成效估计过高。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工作人员陈志刚在博文中表示,手机实名制“不能杜绝,但能减少”垃圾短信对普通用户的骚扰,只要发垃圾短信的利润大于违规的成本,就会有人去冒险。
手机实名制也不能杜绝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但是能提高违法的门槛。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使用户不再在实名制下“裸奔”?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公共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很多人的呼声。
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部法规和近200项部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大部分规定均采用了十分概括的表述。我们亟待解决的是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对滥用个人信息者如何制裁、由什么机构负责执法、将主题=体监督不力纳入刑法等。
同时,增强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形成重视公民个人信息的社会氛围,对从源头遏制违法犯罪有重要意义。
教你8招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微信不要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
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来源: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央视网等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浪财经、南方都市报、新闻晨报、现代快报、四川日报、北京商报、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法制网、中关村在线、正义网、新华网、法律快车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涌泉理财”APP,科学打理手中闲置资金,享受安稳收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 揭信息泄露乱象:手机号就能查个人身份财产>>正文
来源:百战网
揭信息泄露乱象:手机号就能查个人身份财产
[提要]您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刚购置新房,装修公司电话就来了;刚生完宝宝,影楼、母婴用品的电话便频繁骚扰 网络时代,随着信息存储与抓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购物、出行、消费记录等被完整保留在网络上,这就容易被
&  &您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刚购置新房,装修公司电话就来了;刚生完宝宝,影楼、母婴用品的电话便频繁骚扰&&
  网络时代,随着信息存储与抓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购物、出行、消费记录等被完整保留在网络上,这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导致隐私泄露。
  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把你的身份、财产查个遍?这事是真的,已经有人帮你测试过了!
  近日,有网友反映,有人在网上叫卖能查到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相关人员主要提供一个手机号码就行,范围覆盖全国。那么,真如网上有说的这么邪乎吗?真实情况如何?对此,央视记者进行了调查。
  直击贩卖个人信息乱象
  记者登录了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里面的群员多达1946名,非常活跃。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全国开房记录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种类之多让人惊讶。
  很快,记者就被多名信息贩子主动加为好友,随后又被拉进了10多个兜售个人信息的QQ群。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隐私被泄露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