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固态硬盘是谁发明的领域霸主

48被浏览1906分享邀请回答)无觅的个性化推荐技术有一两年的积累,加上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在国内各大网站上的普遍使用,积累了不少内容。推荐出来的文章质量还是比较好的。无觅的阅读发现就采取了类似于pin+board的方式。以瀑布流的方式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展示出来。这种方式可以节约用户的阅读成本,提高阅读效率。尤其是在看图片较多的文章时,也非常美观。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微信VS今日头条,谁才是内容领域霸主?
今日微信ios版静悄悄的更新了6.3.19版本,细心的朋友发现了新功能:朋友圈热文。这么新颖的功能,朋友圈也在狂晒。我就是要嘚瑟!后来很多人也拿自己的手机去尝试,却只能失望而归。
为什么?因为这个功能还没有完全开放啊,还在测试中,只有一部分微信有这个功能。而安卓版,还没有更新到6.3.19。从下图可以看的出,在之前“朋友圈”、“文章”、“公众号”三个栏目下又多了一个“朋友圈热文”选项。
下面就由微加()小编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我们打开后就会发现,在朋友圈热文中,微信会实时为你推荐各种热文内容,推荐的依据是什么还没有明确说法。但是根据内容上看,比如平时你经常阅读的公众号或者言情类等相关内容,它推荐的内容就会与言情类相关,就像下图的安与大叔。
喜欢看娱乐类型,也会根据你的爱好推送给你。然后估计会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再随机推送一些热度较高的内容。如果不断下拉刷新,还会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而不像有些新闻客户端多刷新几次就没有更新了,比如腾讯新闻客户端。
目前因为微信官方还没有具体通知和描述,更新介绍上也没有说明。所以不管是基于怎样的算法和标准向用户推荐内容。微信用户行为习惯的深入分析,根据用户爱好,习惯常用的选择,会优先推荐用户关注的公众号文章和好友阅读过的原创文章,同时也会精选推荐一些微信平台上的优质文章。
所以打开自己朋友圈热文,可以通过所展示出来的热文,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好友的爱好,喜欢阅读哪一类型了。
微信搜索中的朋友圈之前有“一周热门朋友圈”和“朋友分享音乐”这写两个功能都是自己朋友圈朋友分享所呈现的内容。而微信搜索文章功能里的两个小标签,比如科技互联网和金融财经,这两个功能都是根据用户常用关注的内容而呈现出来,都是些垂直领域的内容。
而“朋友圈热文”,更多是基于信息过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去更精准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优质内容。所以“朋友圈热文”的推出,目的是为用户迅速提供精准,又符合自己喜欢阅读的内容。这样可以节省用户搜索时间,对上千万微信公众号所产出的内容作出优化,提供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
从它战略考虑,更多像是在建立一个移动优质内容平台,抢占内容阅读媒体市场。依托社交圈用户阅读习惯的大数据来深化开发内容阅读市场。
那朋友圈热文的推出,给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做产品运营的公司都是在系统化根据用户反馈适应度上逐步优化推出更多辅助功能。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企鹅媒体等等媒体大平台,不断输出大量内容的同时,原创功能也逐步推出。
因此原创内容也变得更加普遍化。那么朋友圈热文的优质文章,除了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同时,也给平台上的原创作者,增加了更高的优质原创内容输出门槛。这样刺激作者生产出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从传播渠道上,为我们运营者发布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加精准的渠道。这样优质原创内容作者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从长远来看,为我们优质的原创内容在朋友圈传播的更广。
哪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内容出现在朋友圈热文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朋友圈转发量大,阅读量高,多出现在不同朋友圈里。这样微信的系统算法就会根据转发量阅读量进行推荐。而且将来也为精选优质内容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内容展示渠道。
总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根据表面现象进行的解析猜测。最终达到一个怎样的规模化,还要等正式开放后,市场验证,官方数据收集分析公布后,才能揭晓。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资讯,欢迎登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微加"-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发,专注微信企业号定制化开发!
"微加"-专注企业微信办公定制化开发!企业移动办公方案解决专家!
今日搜狐热点微信公众号
SSD固态硬盘何时才能在服务器领域真正应用
  如果这些技术或趋势现在就跟你息息相关,那么通过总结,你可以很好的梳理一下这些技术在2008年发展的全部脉络;如果这些技术或趋势暂时跟你没有太多关系,那也没有太大关系,你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将来所用。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项迟到30年的技术--固态硬盘技术。
  根据iSuppli的数据,固态硬盘市场在2007年只有1900万美元,而2008年则有望猛增至3.3亿美元,2012年可达87亿美元。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也自然吸引了众多存储厂商注意力。那么固态硬盘是何方神圣呢?为什么会在2008年吸引厂商和用户这么多的目光了?它会给传统磁盘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它又将给存储界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呢?各位IT专家网用户且往下看,笔者将逐个解答:
  固态硬盘--何方神圣?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泛指使用NAND闪存组成的通用存储系统,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两部分组成。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控制单元负责读取、写入数据。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机械结构,因而系统能够在低于1ms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操作。而且,固态硬盘也不存在机械硬盘的寻道问题。
  固态硬盘有两种方式:基于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和基于闪存的。和所有技术一样,固态硬盘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在同硬盘驱动器技术相对比的时候更是如此。在“优势”方面,固态驱动器启动更快(不需要旋转加速),读取和写入也很快,运行非常安静,消耗更少的电能,产生更少的热量,更可靠,而且能够提供稳定一致的能。而目前为止的“劣势”方面:固态驱动器要贵许多,容量更少,在突发性电源中断的情况下可能会非常脆弱,写入周期有限,写入速度也更低,存储密度也更低--虽然厂商们(包括诸如EMC这样的主要厂商和类似Pliant这样的新进入者)正在努力研究,进行弥补或者发明出全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采用FLASH存储介质,它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众所周知,一般硬盘的机械特性严重限制了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而固态硬盘在操作系统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盘符,用户可以完全把它作为存储介质来使用。固态硬盘主要有以下有点:第一,数据存取速度快。第二,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因为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所以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第三,固态硬盘工作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噪音产生。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较小的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SSD固态硬盘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第四,SSD固态硬盘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
  关于固态硬盘的问题,基于非常热的OLTP在线交易处理系统,以前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说它们将来会跟服务器有联系。有一些潜在的应用,如刀片服务器可靠的启动盘和其他小型数据应用,不过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大规模的OLTP。OLTP应用的随机I/O受限于具体任务,如电子商务系统、航空公司机票预订系统以及任何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诸如此类有频繁的存取应用,通常是在一个数据库上进行,而现在并不能预测今后的存取模式会是什么样。
  当为这些工作负载安排一台服务器时,关键标准就在于每秒的随机I/O。你需要添加内存来提高内存命中率并减少I/O次数,或者需要添加磁盘以支持应用程序所需的I/O速率。增加内存的问题在于其线性成本--最新的DIMM成本和最初的DIMM的是一样的,可价值却仅呈对数增长。由于工作量是随机的,增加内存仅能得到大约按照内存平方根比例减少的I/O。内存变的便宜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即便如此,增加内存随之而来的能耗会更大,费用也会随之增加。除了这个办法外,也可以增加磁盘数量,但每新增一块昂贵的15000转磁盘,每秒只能带来大约200个I/O。
  这一问题最近在一个图表中得以总结,它来自伯克利的Dave Patterson的一本书:《Latency Lags Bandwidth》。
  在此图表中,Dave追踪了过去20多年里带宽和延迟的整体趋势。磁盘带宽增长比DRAM及CPU的增长慢。我喜欢寻找不同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们会把我们引导到更基础的需要创新的问题。
  了解到磁盘带宽增长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磁盘的顺序带宽和随机I/O比率。在下面的图表中,我绘出了同一时期内,顺序带宽增长和随机带宽增长的对比图:
  虽然磁盘顺序带宽增长滞后于系统其他部分的增长。不过,该图显示,随机IOPS带宽的增长更加缓慢。纵观整个行业,有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图中的趋势线清楚的表明:单靠磁盘来解决这一问题将不符合成本效益。磁盘局限性问题上升到一个更详细的层面,为什么磁盘速度没有提升?
  磁盘显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扩大内存容量如何呢? 如果我们把它作为唯一的方案,线性增加的成本和对数(或更糟)增加的收益以及更高的功耗使得增加内存也不具成本效益。许多人过去几年一直主张固态硬盘是解决内存和磁盘随机IOPS率的好方法。Jim Gray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他认为:磁带已经死了,磁盘成为磁带,闪存盘成为磁盘,而随机存取内存是国王。
  第一代服务器级SSD随机写性能较慢,但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上增添了更多更好的产品--100,000 IOPS 和1,000,000 IOPS。不过这些具有卓越性能的产品的定价距离市场的接受度还很遥远。英特尔公司一直在SSD领域做出不懈努力,我个人很喜欢英特尔 X25-E Extreme SATA SSD,但它的定价还是高。总的来说SSD的性能相当不错,其性价比也在迅速改善,因为它是一种半导体元件,而不是机械的。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性能价格的交叉点?在什么价位SSD才能打败传统磁盘?这要看具体应用了。它取决于负载的I/O密度,每GB数据的I/O数量。Bob Fitzgerald分析了不同的负载,了解不同应用用来证明SSD所需的I/O heat(每GB的IOPS )水平是什么 。基于Fitz的工作,我进行了一个快速测试,你可以通过该测试发现,SSD将有多便宜。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磁盘有较大容量而缺乏IOPS,因此,随机IOPS密集型的工作负载中,随机IOPS就成为了采用传统磁盘的制约因素。而SSD擅长IOPS,但容量却较小,因此使用SSD的短板就在容量。当支持你的IOPS需求所需的磁盘成本大于能够支持该应用需求的SSD的费用时,固态硬盘更具成本效益。见下面的公式:
  目前硬盘×硬盘价格 & 所需容量×SSD价格/ SSD容量
  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几百台数据库服务器运行着高速运转的交易处理系统。每个系统有53块磁盘,其中40块用来存储数据,八块用来记录日志,还有少数是做管理的。之所以用磁介质来记录日志,是因为磁盘顺序带宽比SSD连续带宽更便宜。每台服务器上数据库大小是572GB 。此应用采用1英寸磁盘,每块价格在333美元左右。每台服务器的磁盘预算申请应该是是40 × 333=13320美元。如果换成SSD,我们需要几块盘呢?我们知道我们需要572GB,假设我们使用64 GB的SSD硬盘,572÷64=8.9,所以我们约需要9块SSD硬盘来支持该应用。
  磁盘预算13320美元除以固态盘数量9,得出我们最高可以支付的每块固态盘价格高达1480美元。如果64GB固态盘的成本低于1480美元,那么选择固态盘就更划算。该模型还忽略了固态盘可以省下的电能,通常SSD运行仅需要传统磁盘所需电能的五分之一。另外其他因素如服务费也忽略了。不过这只是一个看看是否值得考虑采用SSD的快速检验模型。
  我们还需要更多数据,如在高写入应用中SSD的寿命有多长。由于缺乏历史数据,再考虑购买前,请确保您的供应商可以完全担保他们的产品在您的应用中的使用寿命。
其他类似的新闻
● ● ● ● ● ● ● ● ● ●
其他相关的新闻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小伙伴最爱的新闻
小伙伴还关注了以下信息
小伙伴关注的焦点
小伙伴都在关注的热门词
Copyright (C) 2006-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孝感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说slc固态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