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腰椎不好怎么练腹肌可以练太极拳吗

谈谈我练习太极拳的松腰体会
我的图书馆
谈谈我练习太极拳的松腰体会
一、松腰的原因首先,因为我从小喜欢武术,知道“练武不松腰,到老艺不高”的道理。第二是出于养生的需要,以前我脾气不好,干保卫工作的时候跟人打交道会发生矛盾,甚至动拳头。自从听了老师的讲课后触动很大,老师说如果你脾气不好的话,将来功夫高了气足了,腰不松开心脑血管有可能出毛病。听了这话以后我就下定决心把腰松开。二、练功的内容和方法我刚到中心学习的时候,蹲墙时脚尖离墙2、3公分才能蹲下,后来慢慢练,穿鞋抵着墙跟也能蹲下。上师资班听老师讲课后,就加紧了对松腰的习练。主要是形神庄中的俯身拱腰和转腰涮胯,再一个就是站桩,第三是蹲墙,第四是凸腰强肾志。至于直腿坐松腰法,由于我上师资班时腰就松了,所以基本上没怎么练。松腰期间,我一边琢磨一边练。老师说腰椎松开后,胸椎基本上都要松。松的体相是什么样?就是椎体的每一节都能转动。在逐节转动这个问题上,我琢磨像俯身拱腰、转腰涮胯等动作都是腰椎前后运动,怎样把脊椎每一节都能够左右运转起来呢?通过锻炼和琢磨,我悟出了“玉龙搅海”。&“玉龙搅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行、住、坐、卧都要把意念放在腰这个地方,开始的时候用腰肌带动腰椎,在胯骨尖不动的情况下左右转动。一开始转动的时候不明显,转到后来是腰椎转动的同时带着腰肌转动。在师资班上课时,别的同学都在闭目养神听老师讲课,我听课是一边坐着(或站桩)一边让腰肌带着腰椎转动。因为我原来对气不是很敏感,所以我想先把形体松开,首先要把腰椎松开。我一天到晚都把意念放在腰上,不管是到食堂打饭,还是在坐公交车,都用意念指挥腰椎活动。这样集中精力训练了四、五个月,就能够使腰椎逐节转动。结业以后,我跟老师说了松腰的情况,老师作了仔细检查后说:“你的腰已经松开了,腰松开以后,你要记得往上或往下松。”听了老师的话以后,我回去就开始着重松胸椎和颈椎。在松脊柱上面的关节时,我经常练凸腰强肾志和蹲墙,尤其是蹲墙。松腰对于我来说不是气足后一下子冲开的,象咱们结了婚的人不容易气足冲开,我的感觉是零打碎敲。怎么零打碎敲呢?就是转腰涮胯、俯身拱腰、蹲墙、站桩和玉龙搅海。这样每天都在练,意念总是注在那个地方。老师讲直腿坐松腰法时就讲过,要把意念放在腰上,“命意源头在腰隙”。意念总在那儿,意到气到,气到以后一冲就开了。后来为生计奔波,有两年时间中断了练功,等到生活稳定了,我就把练功提到议事日程中来,到各地走访了好多功门功派,尤其是以站桩为主的大成拳。回来后我每天站桩两小时,通过站桩,腰椎、胸椎、胸骨比原来更加松动,松腰非常彻底。彻底松腰以后感受下肢好象和腰以上的关节脱开了一样,非常灵活,气非常充足,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老师在讲直腿坐松腰法时也说过:腰松了,你的身体和气质就会发生变化。&三、练功的时间在练功时间上,我的体会是要有专门的练功时间。早上或晚上要固定一个时间,到了时间就要练,关键是要形成习惯,象刷牙、吃饭一样,每天都要坚持,这样才能出成绩。不能说我今天练二、三个小时,过两天就不练了,这样功夫很难上进。只有练习,意识才能连上形体,一天不练花费十天也补不上。因此要有专门的练功时间,那怕特别忙,每天也要抽出半小时、一小时去锻炼。另外,要做到松腰生活化,行住坐卧都要把意念注到腰椎上。坐着可以转腰,站着也可以转腰,坐车时还可以随着车的贯性做腰的前后左右运动。这就是松腰生活化,行住坐卧意念都不离开腰椎。在这种情况下,腰会随着意念起变化,从量变到质量,到腰彻底松开。这是关于松腰的时间问题,第一要有专门的练功时间,第二要经常注意腰部。&四、松腰的感受腰松开后,老师说呼吸时肚子和腰椎可以同时往外鼓,这只是松腰的一个体相。松腰的关键是腰椎能够逐节转动,腰椎的逐节转动是可以摸得到的。如果腰椎只会往后鼓动而不会转动,说明腰松得还是不彻底。我看过一些视频上的松腰演示,那是腰椎间隙拉大了,腰肌、背肌松动的比较好,但是真正的腰椎没有松开。真正松开以后,我感觉脊柱和两侧肌肉象脱骨一样,椎体和肌肉非常清晰。腰椎松开以后,可以沿脊柱往上松,直致每一节颈椎都会转动。然后就要对尾闾下功夫,尾闾怎么解决呢?我的练法是一开始收缩会阴,通过收缩会阴的肌肉,让尾闾逐渐松动。松尾闾和松腰椎一样,先是肌肉带动椎体转动,到后来是椎体带动肌肉转动。具体来说是通过提会阴,把尾闾练得松动,松动到一定程度就变成尾闾转动带着周围的肌肉组织转动。这样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用手可以感触到。有时候坐在椅子上想尾闾,让尾闾动的一瞬间,可以听到尾闾和骶椎交界处“咔吧”一声,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尾闾基本就松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论站桩还是坐着,都可以让尾闾转动,但注意要把意念放在头顶上,否则老这么活动,精气容易下泄,晚上容易梦遗。“尾闾转动神贯顶”就是这个意思。五、松腰的作用在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浦先生口述、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一文中,松腰是作为很重要的一点来阐述的:“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腰部通过训练,能松动如弹簧、灵活如柳条、通畅如江河,如是则肾的功能就会增强,人的精力就会旺盛。腰主宰一身活动之职能也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太极运动真正实现“气遍周身不稍滞。”他是从武功上讲的,如果腰不松的话,打太极拳就跟做广播体操一样,练不出整体性。这是从形上讲的。老师说松腰时要把命门松开,让它自己会前后动。这个前后动说的主要是腰椎前后动,还说脊柱不仅要前后动还要转着动。所以松腰能真正起到强化周身气的作用。松腰后脊椎能够逐节转动,这个逐节转动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不能逐节转动,就说明腰和脊柱还没有松开。像舞蹈、杂技的动作做的幅度非常大,但是腰椎和肌肉是连在一块的,意识不能指挥它逐节转动,因此两者是有区别的。一个朋友说:“松腰后,气机变化非常快,身体素质也会迅速提高。不仅脊椎会松开,腰两侧的肌肉、两个腰眼、腰椎和骶椎的连接部分也会松开,整个背部的肌肉、肌腱、韧带也会像冰融化一样松开。”这个我是非常有体会的,腰松开以后,气就比较足了,气足了抗打的能力就提高了。老师讲处处是丹田,当你气足松开以后你就有体会了。对于我来说,没松腰之前,走路走上一段时间就很累,松腰后长时间走路都没有疲劳感。腰部不能放松的弊病我就不多说了,老师说:“松腰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练功的根本内容。太极拳自始至终都很注重腰,除非它超出武道到了仙道。松腰后从外在的形体到内在的气机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太好表述,因为水的冷暖只有自己亲口尝一尝才能知道,很难用语言表达。老师说腰松开以后,“气往脊骨里边走,甚至在脊骨前边走,脊骨里边的气会和四肢连起来,意念一动,四肢当中一个气会往回走,这种情形近似中脉的影子。”我的体会是当安静下来以后,可以好长时间没有呼吸。我记得老师也谈过,松了腰后就可以练体呼吸了。有时我感觉长时间没有呼吸,念头一动,呼吸又来了,全身都处在一种周身融融的状态。有时候站完桩拉拉气,感觉周围的气和自己的身体连为一体,能感受到气的鼓荡。腰不松,其他地方也不大好松。老师说的很明白:“腰松开后,慢慢要往周身各个地方去松。”腰松开以后往上松,松到胸椎有一个身柱穴,身柱穴松开后,两个肩关节才好松。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边是胯关节,一节节往下松。松动了之后,关节才能象做通臂动作那样咔咔作响,这是基本松开了,气足后再做动作就没有声音了。松开后腕、膝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响声都不一样。松腰的这种状态只能在相互感受时才能体会,不摸一摸,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到底松开没松开。如果老师不给我印证,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松腰了。我感觉松腰以后,从武功上来说整体性强了,整劲有了。老师说从气到劲,不要俗自然劲,要灵劲。站桩对松腰是非常关键的,站桩能让身体有整体性,要练整劲,非站桩不可。我体会蹲墙是松大关节的,不单单是腰关节,象腕关节、膝关节也能松。解决脊柱的逐节转动,主要用我体会出来的“玉龙搅海”,一开始是肌肉带着腰椎转动,松开后,是腰椎带着周围肌肉转动。练俯身拱腰、转腰涮胯、扣翘尾闾、蹲墙、凸腰强肾志时都可以体会。形体通透到一定程度后,意识要变。如果意识不变,还受原来的参照系影响,情绪一动对身体影响就非常大。意识一变形体会跟着变,气也足了,别人在你身边会感觉舒服,愿意跟你交流,这个非得从意识上下功夫不可。原来我主要注重形体,形体练的非常刻苦,不太重视修养意识。这段时间我主要看老师的书和听老师的讲课录音,注重修养意识以后,意元体、参照系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松腰就说这么多,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同道给予指正。文太极&公众号:wentaijicom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练杨式太极拳的松腰功法-跟谁学经验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英语”搜索无锡
>经验>体育运动>如何练杨式太极拳的松腰功法如何练杨式太极拳的松腰功法杨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武术中的一大门派,其结合了各个门派的养生功效,成立了自身的养生法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杨式太极拳的松腰功法。欢迎阅读!方法/步骤1如何练杨式太极拳的三大松腰功法1、杨式太极拳的松腰功法是每个习武者都必须要掌握的身法,腰在练习太极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重视的是用腰带动四肢,若腰部练不好,动作会很僵硬。2一、松腰下坠功法1、着重练松腰椎、尾闾、臀部的骨肉,腰椎、尾闾、臀部节节贯穿的松开之后,上身放松的大部分重量,通过骨盆的左右股骨尖沉淀淀的压在凳子上面。2、对此也有左虚右实(左骨尖较轻、右骨尖较重的压在凳子上)和右虚左实(右骨尖较轻、左骨尖较重的压在凳子上)的练法。拳式中弓步、马步、开立步等步型都要松腰塌胯之势,练习时先松腰后塌胯。3、如有松腰下坠的坐凳之势,就会做到松腰塌胯和尾闾下坠,这是松腰功中最基本的学习方法。4、尾闾下坠是比松腰塌胯更深层次的练法。尾闾穴位于腰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所在部位恰人体的上下的中点。5、练习时自然放松的尾椎在松腰塌胯的状态使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向前托起小腹的丹田。这样就使尾闾中正的往下垂、向前扣,要恰到好处才行,不要下垂过多,也不要前扣过多。3二、松腰出脚功法1、这个步骤重点在于以腰带动虚脚迈出去,实腿膝部稍微弯曲,膝盖后面为承力点,这样膝盖受力较小。2、虚腿的腰椎以下部位往前面斜下方向松出去,轻轻的脚跟落地;接着放松踝关节,脚掌、脚掌相应贴地。同时胸椎、颈椎以上部位往上松。是上下对拉松开之势。4三、松腰沉提功法1、着重练整杆腰上下对拉拔长的松开。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两脚相距一拳之宽,实腿这边身虚领顶劲、松腰塌胯,垂臀,尾闾下坠,松膝,松踝关节的沉到脚跟,髋骨、股骨、胫骨与脚跟贯通似打桩的立于地下。2、实腿松沉的同时带动虚腿脚跟、脚掌提起离地,尾闾借助沉到实脚底的地面反座弹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翘,通过股骨的杠杆发力撬动虚腿之膝弓出去。实腿下沉一点,虚腿相应上提一点,虚腿之膝相应弓出一点。3、后实腿的胯托住前虚腿的胯,骶椎呈后凸弓状。腰脊、胸部在头部、颈部的引领往前松,托胯时腰椎和腰脊呈弯弓的形状。松沉时实腿膝部有弹性的微曲,不能有懈跪的膝部弯曲。5如何做到松腰松髋1、杨式太极拳动作要领之一就是“松腰松髋”,这也是身体重心沉下来的根本。2、要想做到腰髋的松沉,首先要明白主力腿的膝关节是挺直,还是微屈。3、譬如左弓步,左腿屈膝前弓,主力腿(右腿)蹬直,膝关节向正前方。4、既然是蹬直,既然是膝关节向前方,则此时右腿股骨与髋关节是顶髋、僵直状态,必然产生右膝关节挺直,右踝关节紧张的现象。5、因而出现向后突臀、向前俯身、左右歪髋的现象,不可能达到松沉的要求。6、同样是左弓步,如果左腿屈膝前弓,主力腿(右腿)自然蹬直,膝关节微屈,膝关节不是向正前方,而是微外撑,与右脚尖在同一45°方向,符合杨式太极拳开裆圆胯的动作要领。7、此时,右腿股骨与髋关节是和顺、自然状态,从根本上保证了柔韧性和灵活性,避免了僵硬死板。8、这时,做到腰髋松沉就较为容易,身体重心就可轻松地沉下来。9、达到呼吸沉下来,重心稳下来,心态平和的效果。6杨式太极拳十要介绍1、松腰2、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3、分虚实4、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5、虚灵顶劲6、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7、含胸拔背8、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9、沉肩坠肘10、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11、上下相随12、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13、内外相合14、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15、相连不断16、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17、动中求静18、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19、用意不用力20、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END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相关经验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腰间盘突出可以练太极拳吗?_百度知道
来自热心网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 腰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