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的两个lte 内部邻区切换失败成功率只有30%为什么

SRVCC切换成功率优化报告
SRVCC工作综述
中国移动Vo百日会战网络指标中,SRVCC成功率要求大于97%,SRVCC用户面中断时延要求低于350ms。Vo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完成SRVCC邻区优化、SRVCC参数策略试点、SRVCC邻区策略试点、SRVCC时延测试等工作,截至日,宁波诺基亚区域SRVCC成功率达到97.23%,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各场景均值为221ms,满足VoLTE百日会战网络指标要求。
1、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取数时间为日至日,97.23%为全部七天求均值。
2、以上指标采用各厂商按华为算法统一后得出,原各设备厂家SRVCC切换成功率算法差异性见2.5节,本文2.2、2.3、2.4节皆采用诺基亚自有算法,不再赘述。
SRVCC邻区优化
LTE异系统邻区是SRVCC切换的必要条件,因此SRVCC邻区优化对提升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至关重要。VoLTE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完成多轮SRVCC邻区优化,SRVCC切换成功率由91.51%提升为95.32%,指标改善明显。
SRVCC切换成功率
SRVCC切换成功率
优化前均值
优化后均值
主要涉及工作如下:
1、省公司SRVCC四维邻区精细核查;
2、基于路损的SRVCC邻区规划;
3、SRVCC邻区工参一致性核查(BCCH、BISC、LAC核查);
4、SRVCC邻区合理性核查(删除同频同BISC邻区、删除过远邻区);
5、SRVCC TOPN质差小区处理;
本次邻区优化首先在宁波余姚区域进行试点,后续进行全网推广,具体情况见下文。
宁波余姚区域邻区优化试点:
浙江省公司下发《浙江SRVCC邻区四维精细核查规则》,宁波VoLTE专项优化组选取余姚片区进行方案试点,经过两轮邻区优化,SRVCC切换成功率由92.00%提升为95.04%,VoLTE掉线率由0.32%改善为0.26%,指标提升非常明显。
3月17日宁波VoLTE专项优化组按照《浙江SRVCC邻区四维精细核查规则》对余姚片区进行第一轮SRVCC邻区优化,涉及小区3124个。
第一轮邻区优化前后总体指标:
余姚第一轮邻区优化前后指标对比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优化前平均
优化后平均
整体指标上看,SRVCC切换成功率由92.00%提升为93.55%,说明第一轮邻区优化已见成效,但VoLTE掉线率由0.32%恶化为0.36%,怀疑与质差小区有关,专项组针对这些小区将启动第二轮邻区优化工作。
第一轮邻区优化后各维度统计:
余姚第一轮邻区优化后按频点个数统计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余姚第一轮邻区优化后按邻区个数统计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余姚第一轮邻区优化后按邻区距离统计
SRVCC成功率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从频点个数、邻区个数、邻区距离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过多、过少、过远的邻区都会影响SRVCC切换成功率,因此第二轮邻区优化工作以处理质差小区,增补过少邻区、删除过远邻区。
3月27日宁波VoLTE专项优化组启动余姚第二轮邻区优化,增补邻区2040个,涉及TOPN质差小区215个,删除超远邻区662个。
第二轮邻区优化前后总体指标:
余姚第二轮邻区优化前后指标对比(全部小区)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优化前平均
优化后平均
余姚第二轮邻区优化前后指标对比(215个TOPN质差小区)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优化前平均
优化后平均
整体指标上看,SRVCC切换成功率由93.55%提升为94.99%,VoLTE掉线率由0.36%恶化为0.26%;以215个TOPN质差小区的指标看,SRVCC切换成功率由84.51%提升为95.04%,VoLTE掉线率由2.32%改善为0.39%。无论从整体指标还是质差小区上看,第二轮邻区优化效果非常显著。
本次余姚邻区优化试点情况看,首先根据《浙江SRVCC邻区四维精细核查规则》进行全面的邻区增补优化,再过滤TOPN质差小区,对过多、过少、过远的邻区进行优化,能够改善SRVCC切换成功率和VoLTE掉线率。宁波VoLTE专项优化组将采用此方案,对宁波全网进行SRVCC切换成功率优化。
宁波全网邻区优化推广:
VoLTE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完成多轮SRVCC邻区优化,合计增补邻区125607对,删除过远邻区662对,优化邻区工参16381对,全网SRVCC切换成功率由91.51%提升为95.32%,详情见下文:
增补邻区、删除邻区优化一览表:
涉及小区数
增补邻区数
删除邻区数
余姚片区四维邻区精细核查方案试点?
余姚片区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
主城区四维邻区优化
全网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第一轮?
全网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第二轮?
全网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第三轮?
全网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第四轮?
全网TOPN质差小区邻区优化第五轮?
优化邻区工参一览表:
涉及目标小区数
调整邻区数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
1、EXGCE、LNADNG、LNHOG、LNRELG为诺基亚设备异系统邻区参数配置,本文只统计涉及的目标小区数及调整邻区数,不对各维度邻区参数配置进行单独统计。
2、EXGCE、LNADNG、LNHOG、LNRELG工参一致性核查为日常优化工作,因此未单独对每次优化前后的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进行评估。
SRVCC参数策略试点
VoLTE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对SRVCC切换参数进行试验,确认不同参数配置情况下网管指标情况,判断哪种参数配置更优。
B2本系统门限试点:
试点区域:
主城区网格16
配置方案:
将B2本系统门限分别设置为-115、-112、-110、-118,B2异系统门限和B2切换触发时间保持不变。
B2本系统门限
B2异系统门限
B2切换触发时间
指标对比:
网格16 B2本系统门限调整前后指标情况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配置1(-115)
配置2(-112)
配置3(-110)
配置4(-118)
配置1(-115)均值
配置2(-112)均值
配置3(-110)均值
配置4(-118)均值
通过上表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随着B2本系统门限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可能性增加,因此SRVCC比率由2.98%提升为9.29%,符合预期,说明参数调整生效。
2、SRVCC切换成功率/VoLTE掉线率与B2本系统门限未呈相关特性,当B2本系统门限为-115时,SRVCC切换成功率最优,当B2本系统门限为-115/-118时,VoLTE掉线率最优,不符合预期。根据前期测试经验,B2本系统门限设置越大,SRVCC切换成功率越高,VoLTE掉线率越低,由此初步判断,B2本系统门限不是SRVCC网管切换成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即边缘场景中LTE信号质差不是SRVCC网管切换成功率提升的受限因素。
B2异系统门限试点:
试点区域:
主城区网格3、4,余姚城区
配置方案:
将B2异系统门限分别设置为-90、-85、-95,B2本系统门限和B2切换触发时间保持不变。
B2本系统门限
B2异系统门限
B2切换触发时间
指标对比:
网格3、4 B2异系统门限调整前后指标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配置3(-95)
配置1(-90)
配置2(-85)
改回配置1(-90)
配置3(-95)均值
配置1(-90)均值
配置2(-85)均值
改回配置1(-90)均值
通过上表网格3、4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随着B2异系统门限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可能性降低,SRVCC比率由4.77%下降为3.83%,符合预期,说明参数调整生效。
2、随着B2异系统门限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成功率呈上升态势,VoLTE掉线率指标波动不大,当B2异系统门限设置为-85时,指标最优,说明目标小区信号质量对SRVCC切换成功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余姚城区B2异系统门限调整前后指标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配置1(-90)
配置2(-85)
配置3(-95)
改回配置1(-90)
配置1(-90)均值
配置2(-85)均值
配置3(-95)均值
改回配置1(-90)均值
通过上表余姚城区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随着B2异系统门限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可能性降低,SRVCC比率由5.45%下降为3.88%,符合预期,说明参数调整生效。
2、SRVCC切换成功率/VoLTE掉线率与B2本系统门限未呈相关特性,当B2异系统门限设置为-90时,指标最优,不符合预期。此结果与网格3、4试点结论也不一致,初步推测与场景差异有关。网格3、4属密集城区场景,整体干扰较大,因此随着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增大,信号质量呈上升态势,因此B2异系统门限越大,SRVCC切换成功率越高,余姚城区属一般城区场景,整体干扰适中,GSM信号强度为-90或-85时,信号质量差异不大,因此SRVCC切换成功率受B2异系统门限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GSM干扰较大场景(一般为密集城区),可将B2异系统门限由-90调整为-85,以改善SRVCC切换成功率。
B2切换触发时间试点:
试点区域:
主城区网格12、余姚郊区
配置方案:
将B2切换触发时间分别设置为320、128、640、1024,B2本系统门限和B2异系统门限保持不变。
B2本系统门限
B2异系统门限
B2切换触发时间
指标对比:
网格12 B2切换触发时间调整前后指标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配置1(320)
配置3(640)
配置2(128)
配置1(320)均值
配置3(640)均值
配置2(128)均值
通过上表网格12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随着B2切换触发时间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可能性降低,SRVCC比率由4.03%下降为3.25%,符合预期,说明参数调整生效。
2、SRVCC切换成功率/VoLTE掉线率与B2切换触发时间未呈相关特性,当B2切换触发时间设置为640或128时,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最优,当B2切换触发时间设置为128或320时,VoLTE掉线率指标最优,因此判断,调整B2切换触发时间对整体指标改善不大。
余姚郊区B2切换触发时间调整前后指标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配置1(320)
配置2(128)
配置3(640)
配置4(1024)
配置1(320)均值
配置2(128)均值
配置3(640)均值
配置4(1024)均值
通过上表余姚郊区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随着B2切换触发时间的逐步提高,SRVCC切换可能性降低,SRVCC比率由3.83%下降为2.69%,符合预期,说明参数调整生效。
2、SRVCC切换成功率/VoLTE掉线率与B2切换触发时间未呈相关特性,当B2切换触发时间设置为320或1024时,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最优,当B2切换触发时间设置为640时,VoLTE掉线率指标最优,因此判断,调整B2切换触发时间对整体指标改善不大。
综上所述,B2切换触发时间对整体指标改善不大,暂不建议进行调整,以集团规范设置为准。
SRVCC参数试点最终结论:
通过以上参数试点结果归纳如下,LTE覆盖边缘场景下,SRVCC切换成功率网管指标主要与目标GSM信号质量相关,与LTE信号质量关系不大。由于目前诺基亚设备不支持基于质量的SRVCC切换,因此SRVCC切换成功率的优化工作,建议以提升目标GSM信号质量为导向,通过增大B2异系统门限,增补漏配邻区,删除GSM质差邻区,增大GSM 1800切换比例等手段,以提升SRVCC切换成功率,降低VoLTE掉线率。
SRVCC邻区策略试点
VoLTE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进行SRVCC邻区策略试验,分别验证GSM 900邻区优先和GSM 1800邻区优先两种方案,判断哪种邻区策略最优。
SRVCC邻区策略说明:
由于900频段和1800频段信号传播特性不同,同站GSM 900小区边缘场强高于GSM 1800小区,当考虑此因素时,将GSM 900小区作为SRVCC切换优先目标邻区是可行的;但GSM 1800小区总体数量小于GSM 900小区,频率复用度相对较低,因此信号质量比GSM 900小区略好,当考虑此因素时,将GSM 1800小区作为SRVCC切换优先目标邻区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SRVCC切换优先目标邻区是以GSM 900优先,还是以GSM 1800优先,本文将通过网管统计数据进行说明。
宁波市区网格邻区策略试点:
试点区域:
主城区网格7、9
配置方案:
本次试验通过VBA邻区规划工具,针对同一区域(网格7、9),输出两套邻区规划方案,具体方案详情如下:
&&GSM 900邻区优先方案&&:
考虑到共站GSM 900和1800小区覆盖区域相似度较高,因此将共站GSM 900和非共站GSM 1800作为SRVCC目标邻区,删除共站GSM 1800。
&&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
考虑到共站GSM 900和1800小区覆盖区域相似度较高,因此将共站GSM 1800和非共站GSM 900作为SRVCC目标邻区,删除共站GSM 900。
不同策略下的邻区规划方案示例图:
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
GSM 900邻区优先方案
GSM共站情况
网格7、9规划方案详情:
总邻区个数
GSM 900邻区个数
GSM 1800邻区个数
GSM 900邻区占比
GSM 1800邻区占比
GSM 1800邻区优先
GSM 900邻区优先
网格7、9试点方案:
为保证最终试点结论的有效性,避免网管指标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人为误判,日晚将网格7、9由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调整为GSM 900邻区优先方案,日晚再改回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
规划方案类型
GSM 1800邻区优先
GSM 900邻区优先
GSM 1800邻区优先
指标对比:
网格7、9 邻区方案调整前后指标
VoLTE掉线率
SRVCC成功率
掉线率分子
掉线率分母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SRVCC频段占比(1800)
初始1800邻区优先方案
调整为900邻区优先方案
改回1800邻区优先方案
初始1800邻区优先方案均值
调整为900邻区优先方案均值
改回1800邻区优先方案均值
公式说明:SRVCC频段占比(1800)= 【SRVCC成功率分母(1800)】/ 【SRVCC成功率分母(1800)+ SRVCC成功率分母(900)】
通过上表统计数据,可看出以下几点:
1、将网格7、9由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调整为GSM 900邻区优先方案后,SRVCC频段占比(1800)大幅度降低,由51.37%下降为6.90%,符合预期,说明邻区方案调整生效。
2、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下,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更优,方案增益约为0.5%-0.8%,VoLTE掉线率指标略优,说明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好于GSM 900邻区优先方案。
目标小区为GSM 900
目标小区为GSM 1800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SRVCC成功率
SRVCC频段占比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SRVCC成功率
SRVCC频段占比
初始1800邻区优先方案
调整为900邻区优先方案
改回1800邻区优先方案
通过上表SRVCC分场景统计数据可知,当策略为GSM 1800邻区优先时,以GSM 1800为目标邻区时的SRVCC切换成功率优于GSM 900为目标邻区的情况,说明方案增益主要来自GSM 1800切入性能更优,以及GSM 1800切入占比提升。
全网SRVCC成功率分场景统计:
上文通过方案试点统计数据说明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更具优势,那么在全网范围内,比较GSM 900切入性能和GSM 1800切入性能,哪种方案更优呢,详见下表统计数据。
目标小区为GSM900
目标小区为GSM1800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SRVCC成功率
SRVCC频段占比
SRVCC成功率分子
SRVCC成功率分母
SRVCC成功率
SRVCC频段占比
通过上表SRVCC分场景统计数据可知:
1、城区场景下,GSM 1800切入成功率指标更优,比GSM 900切入成功率高0.36个百分点,但SRVCC频段占比仅有14.68%,说明GSM 900小区的深度覆盖性能更优,但信号质量较差,因此提升SRVCC频段占比(1800)能够有效提升SRVCC切换成功率。
2、郊区场景下,GSM 900切入成功率指标更优,且SRVCC频段占比较高,说明GSM 900小区无论从覆盖还是质量,都比GSM 1800小区更具优势。
SRVCC邻区策略试点最终结论:
城区场景下,采用GSM 1800邻区优先方案,提升SRVCC频段占比(1800),能够有效改善SRVCC切换成功率。
SRVCC各厂家算法差异性
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调研发现,各设备厂家SRVCC切换成功率指标计算方法有差异,目前存在两种计算方法,为了方便说明,本文姑且称为"华为算法"、"诺基亚算法",具体情况如下:
各主设备厂家算法情况汇总:
基站设备厂家
SRVCC切换成功率算法调研
诺基亚算法
诺基亚算法
诺基亚算法
诺基亚算法:
以"基站收到UE上下文释放命令,且内含原因值为SuccessfulHandover"作为SRVCC切换成功率分子。
华为算法:
以"基站收到UE上下文释放命令"作为SRVCC切换成功率分子。
由于基站收到UE上下文释放命令中的内含原因值不仅限于SuccessfulHandover,因此相比而言,华为算法下的SRVCC切换成功率应该高于诺基亚算法下的SRVCC切换成功率。
那么两种算法具体指标差异是多少呢,下面以宁波诺基亚区域进行说明:
SRVCC切换成功率-诺基亚算法
SRVCC切换成功率-华为算法
以日至日指标看,诺基亚算法下的SRVCC切换成功率为95.32%,但当采用华为算法时,SRVCC切换成功率达到97.23%,指标差异为1.91%,因此可以判断,华为算法下的SRVCC切换成功率比诺基亚算法下的高约2个百分点。
在宁波诺基亚获批准后,5月底,宁波调整SRVCC切换成功率北向映射算法,从诺基亚算法调整为华为算法。目前宁波NOKIA区域的SRVCC切换成功率平均为97.4%。
SRVCC切换时延测试
VoLTE百日会战期间,宁波诺基亚VoLTE专项组选取三大SRVCC典型场景(楼道、地下车库、电梯)进行测试,对SRVCC切换时延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测试结果看,宁波诺基亚区域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各场景均值为221ms,满足低于350ms的指标要求,但指标波动较大,这与测试终端的包发送行为有关,详细见下文分析。
测试结果:
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
滨湖晴园西
滨湖晴园西
从测试结果看,宁波诺基亚区域各场景下,SRVCC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均值为87ms,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均值为221ms,满足低于350ms的指标要求
。但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指标波动较大,最大值为2181ms,最小值0ms,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测试指标分析:
1、切换时延指标分布:
对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进行20ms区间分段统计,样本分布相对离散,但从SRVCC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来看,样本分布较为集中,全部在70-100ms间,收敛性较好,说明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指标波动,与控制面中断时延无明显关联。
2、TOP/Bottom 5样本指标统计:
LTE侧时延(s)
GSM侧时延(s)
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s)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s)
报表指标说明: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终端在4G收到的最后一个下行包-&终端在2G发出的第一个上行语音包。
LTE侧时延:终端在4G收到的最后一个下行包-&终端收到SRVCC切换命令。
GSM侧时延:终端收到SRVCC切换命令-&终端在2G发出的第一个上行语音包。
选取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的TOP5和Bottom5样本,对切换前后LTE/GSM信号质量进行统计,数据表明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的大小,与SRVCC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无直接关系,与切换前后LTE/GSM信号质量也无明显的相关特性。
以切换命令下发的时间点为节点,分别统计LTE侧时延和GSM侧时延,发现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与LTE侧时延存在明显相关性,下文将通过具体样本进行详细分析。
3、序号为73的样本数据分析:
LTE侧时延(s)
GSM侧时延(s)
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s)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s)
通过上图可知,终端收到SRVCC切换命令发生在上发BYE消息之后,此时终端不接收或发送包是正常的,因此无法统计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指标,统计报表中将73号样本的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统计为0,也算是合理的。
4、序号为65的样本数据分析:
LTE侧时延(s)
GSM侧时延(s)
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s)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s)
由上图可知,主叫的LTE侧时延(最后一个下行RTP包-&收到切换命令)为2024ms,期间未收到其他下行RTP包的原因为,对端(被叫)未发送上行RTP包,这主要与被叫提前挂机有关。
5、序号为10的样本数据分析:
LTE侧时延(s)
GSM侧时延(s)
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s)
切换用户面下上行中断时延(s)
由上图可知,主叫的LTE侧时延(最后一个下行RTP包-&收到切换命令)为114ms,期间未收到其他下行RTP包的原因为,对端(被叫)未发送上行RTP包。
通过被叫UE时间可以看出,两个上行RTP包间隔为160ms,与语音静默包发送周期相当,说明被叫侧此时无有效的上行语音包要发送。基于以上分析,10号样本的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相对较高(277ms),与对端(被叫)发送上行RTP包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那么对端发送上行RTP包行为,对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指标波动有多大影响呢。考虑极端情况,对端上行RTP包发送周期为160ms,那么本端LTE侧时延(最后一个下行RTP包-&收到切换命令)为0到160ms,由于本端GSM侧时延相对稳定(终端在2G发出的第一个上行语音包的时间与SRVCC切换控制面中断时延直接相关),上下波动不超过30ms,因此排除异常情况(类似65、73的样本),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波动为0到190ms,与本次测试中77个样本(排除65、73号样本)数据相吻合。
测试结论:
宁波诺基亚区域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各场景均值为221ms,满足低于350ms的指标要求,但指标波动较大,通过上文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主被叫挂机行为,不发送或接收RTP包;
2、对端无有效语音数据传输,上行RTP包发送间隔大(160ms);
这两点原因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就是RTP包发送行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SRVCC切换用户面中断时延指标波动与RTP包发送行为有关。
0 个人已赞lte切换成功率公式|LTE站内切换成功率低站间切换正常是什么原因_常识大全_路飞网
| |提醒您:本站内容帮助到您,麻烦帮忙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谢谢支持!!
11-0111-0111-0111-0111-0111-0111-0111-01
11-01 11-01 11-01 11-01 11-01 11-01 11-01 11-01切换成功率优化手册-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切换成功率优化手册
导读:3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BSC间\\MSC间切换失败,4切换成功率分析流程和优化措施,盖较好的情况下如何去解决一些切换问题,4.1切换问题的分析流程,切换一般存在如下几类问题:不发生切换引起掉话,频繁(乒乓)切换,切换慢导致下行质量差,因此有必要提炼出一套快速甚至自动优化切换成功率的方法来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受,4.1.1通用切换问题定位流程,一般切换问题的定位方法3 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 根据现网处理该问题的案例和现网实施的经验,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硬件传输故障类; 数据配置类; 拥塞类;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干扰; 时钟问题; BSC间\\MSC间切换失败; 这些因素在第3章第2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4 切换成功率分析流程和优化措施 本章的重点在于给出在数据配置基本遵循参数基线的建议,工程质量没有任何问题,覆盖较好的情况下如何去解决一些切换问题。 4.1 切换问题的分析流程 切换一般存在如下几类问题:不发生切换引起掉话,切换失败,频繁(乒乓)切换,切换慢导致下行质量差;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终端用户主观感受差,容易引起投诉,因此有必要提炼出一套快速甚至自动优化切换成功率的方法来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感受。 4.1.1 通用切换问题定位流程 一般切换问题的定位方法如下,通用流程:
7 切换成功率低 否 检查切换的门限是是否为部分小区 否偏离默认值,A口电路BSC时钟 是 是 硬件传输故障 解决硬件传输问题
否 数据配置不当 是 修改数据配置 否 是 检查是否由于trx坏,信目标小区拥塞 道坏,每线话务高则调整全半门限,扩容解决 否 是 时钟问题 消除时钟告警并替换相应的硬件解决 否 是 干扰问题 RF优化解决 否 是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平衡 RF优化解决 否 是 检查共有硬件,MSC共BSC/MSC 和BSC间切换数据配置,小区CGI等 否 自动邻区优化 结束 8
4.2 切换问题的优化方法介绍 切换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小区的关系可能是BSC内不同基站间、BSC内相同基站间、BSC间等等。因此只要掌握如何对两个小区的切换问题进行定位和优化,就可以以点及面,解决一个大网的切换问题。 切换问题的可能原因大概分为如下几条: 硬件传输故障(载频坏、合路天馈问题); 数据配置不合理; 拥塞问题; 时钟问题; 干扰问题;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当出现切换成功率低的问题时,首先按照切换问题分类,了解切换问题的范围,然后根据硬件、数据配置、拥塞、时钟、干扰、覆盖等方面入手逐一排查解决,排除这些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客观因素,然后根据自动邻区优化提升切换成功率。
4.2.1 切换问题分类 4.2.1.1 分类说明 切换分类需要在分析切换成功率问题之前确定如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通过话统分析确定切换失败的范围,如果是所有小区切换成功率低,要从切换特性参数、A口电路、BSC时钟来检查问题; 其次,其他情况则过滤得出TOPN最差小区,针对小区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排查问题。 再次,可以通过切换成功率和无线切换成功率的差异来区分是否存在无线接口的问题。无线切换成功率大于等于切换成功率。如果切换成功率比无线切换成功率低很多,就要分析地面链路、容量方面的问题。如果两者差别不大要考虑覆盖,干扰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查询切换性能测量中的出小区切换和入小区切换成功率,来分析是切出失败还是切入失败。再分析问题小区的出小区和入小区切换性能测量,从出小区性能测量中找出是往哪些小区切换失败,分析所有这些切入失败的小区“入小区切换失败次数(由于拥塞)”和 9 “TCH话务量(业务信道)”和“TCH拥塞率(占用遇全忙)”,确认是否目标小区拥塞导致切换失败。 第五,查询目标小区TRX完好率,TCH可用率等指标来确认是否又设备故障。 第六,查询TCH占用时A接口失败次数和地面链路断链次数来分析是否又地面链路设备的故障。 4.2.1.2 话统分析 登记如下指标,通过以下指标的分析,基本可以确认切换问题的范围和基本的切换失败的原因。 小区级 BSC内入小区切换测量 BSC内出小区切换测量 BSC间入小区切换测量 BSC间出小区切换测量 入小区切换测量 出小区切换测量 测量报告切换触发测量 信道分配遇全忙测量 TCH话务量(业务信道)
4.2.2 硬件和传输故障 硬件故障的现象表现为:告警系统上报相应的告警信息。首先要排除这些硬件故障告警,若硬件故障告警恢复,则查看话务统计信息和分析切换指标。 硬件故障的情形如下: ? BTS 传输管理单元; ? BTS 载频故障; ? BTS 合分路单元; ? BTS 天馈故障; 4.2.2.1 处理过程 首先检查硬件数据配置,如果出现故障的小区及其相邻小区的数据配置在近期没有修改,突然出现切换问题,则应首先考虑是否BTS 硬件故障造成。 若该BTS 下只有一个小区出现切换问题,则考虑是否由该小区本身的硬件故障造成,如部分载频损坏,引起呼叫切换到该载频时失败。
10 若该小区的共站址邻区也有类似问题,则考虑是否由各小区的共有硬件故障造成,如TMU 是否故障。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闭塞部分载频的方式来验证。若闭塞某个载频后,切换成功率恢复正常,则可以查看是否该载频故障,或与该载频相关的CDU 或天馈故障。 若某载频的上下行信号严重不平衡,则会经常造成切换问题,如频繁切换、切换成功率下降等。 其次,采用跟踪Abis 接口的方式,观察该小区的信令是否正常,包括测量报告中的上下行接收质量是否良好,具体操作请参见《M900&M1800基站子系统 信令分析手册》。 如果测量报告中的半速率信道接收电平质量或全速率信道接收电平质量较差,则该小区的硬件有故障,或存在严重干扰,信令不能正常交互,从而产生切换问题。 4.2.2.2 话统分析 略。 4.2.2.3 告警分析 观察告警,是否有如下ID的告警上报,如果有如下告警,请参考《BSS系统告警帮助》进行处理。 告警ID和名称 4102 LAPD告警 4104 载频配置告警 4108 无线链路严重告警 4114 内部收发通道告警 4136 载频硬件告警 4144 载频驻波告警 4192 载频单板通信告警 4714 E1本地告警 5286 CDU驻波一级告警 5284 CDU驻波二级告警 5326 一级驻波告警 5328 二级驻波告警
4.2.3 数据配置不当 4.2.3.1 处理过程 数据配置不当导致的故障现象表现为:MS 不发起切换或过多的发起切换,从而影响切换成功率。
11 包含总结汇报、计划方案、党团工作、表格模板、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经管营销以及切换成功率优化手册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srvcc切换成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