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ThinkPad兰蔻小黑瓶怎么使用超过十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1986年:IBM PC convertible 5140    小黑是IBM迷们对IBM的爱称,的来历也许鲜为人知,但这个名字已经是家喻户晓,也许更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的确切含义,只知道这个名字代表着最优秀、最强劲的笔记本,ThinkPad俨然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永恒。   现如今,已经归属旗下的ThinkPad以其高性能的一贯优势和宽屏的突出创新亮点为ThinkPad笔记本的高端系列翻开了新的篇章。现在,不妨跟随我们穿越时空,向前回顾ThinkPad漫长发展史上每一个特别的历程,盘点我们记忆中的那些小黑。
1986年:IBM PC convertible 5140  convertible 5140 图片来自网络   诞生于1986年名为IBM PC convertible 5140虽然是IBM第一台,但5140却只拥有9.5Kg的惊人重量,它采用了低功耗8080处理器、拥有4.77MHz主频,256kb内存(可扩充至512k),两个3.5英寸软驱,可附加LCD显示器。虽然现在看来,上面的配置根本无法想象,但在当时,5140的确称得上是一款采用最强配置、性能强劲的便携。 1988年:IBM PS/2 Model P70 IBM PS/2 Model P70 图片来自网络   IBM位于日本大和实验室是IBM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验室,历代的IBM Thinkpad笔记本都是由这个实验室负责研发的,而这个具备雄厚研发实力的实验室所研发的第一台笔记本就是这款PS/2 Model P70。这是位于日本的Yamato实验室成为IBM移动计算的主要研发机构之后,通过洲际合作开发出的第一款便携式PC。它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PC Computing》A级产品、《PC World》最佳购买奖、《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Portable Computing》技术卓越奖等。由于它采用的是IBM的微通道技术,其他硬件制造商无法与之兼容。   可以说,这款IBM PS/2 Model P70在当时来说是一款相当优秀的笔记本,当年它接连获得了包括《PC Computing》A级产品、《PC World》最佳购买奖、《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Portable Computing》技术卓越奖等,显示出大和实验室强大的研发力量,而IBM笔记本也逐渐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领跑者。  21992年:Think 700C 小红点诞生1992年:ThinkPad 700C
  在1992年,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ThinkPad 700C诞生于日本大和实验室,从此开始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程。它装配有黑白液晶显示屏(LCD)、替代硬盘器的40 MB闪存( Memory)、基于Go的PenPoint OS操作系统和IBM研发的笔迹识别系统。而它其实是一个平板电脑。      据称ThinkPad的设计理念来自日本饭盒。采用了黑色外观和红点(TrackPoint)设计,两大标志从此成为ThinkPad的独特象征。ThinkPad 700C在推出后获得好评,获得《PC Magazine》1992年技术卓越奖和最佳系统、《商业周刊》1992年最佳产品、《PC Computing》1992年最有价值产品奖和最佳等奖项。    IBM随后又发布了预装Microsoft Windows 3.1且带有键盘的ThinkPad 700C,该机基于25MHz Intel 486SLC处理器,具有4MB内存,可选择80MB硬盘或120MB硬盘,屏幕为9.5英寸。而700C屏幕的尺寸为10.4英寸,处理器与ThinkPad 700相同,可移取的120MB硬盘作为标准配置(用户也可选择4MB、8MB或16MB容量)。   这两款机器都采用了镍氢电池,可进行4个小时的工作,ThinkPad 700的重量为3千克,ThinkPad 700C的重量为3.5千克,售价在4350美元左右。80MB硬盘的ThinkPad 700售价为2750美元,120MB版本的ThinkPad 700售价为2950美元,如此高的价格在当时的确很吓人。   整体而言,ThinkPad 700C和700产品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首次在G和H键之间加入了操作杆设计,一直延续到今天(G和H键之间的红色小按钮)。两款产品都可与IBM 3550扩展站连接,这样便可与SCSI设备连接,并提供了VGA、键盘、鼠标接口,还有串口和并口连接器。 ThinkPad 700C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IBM推出了ThinkPad 300,该产品实际上Zenith Data Systems公司生产的。ThinkPad 300采用了25MHz 386SL处理器,带有640*480分辨率的显示屏,具有4MB内存,可选择80MB或120MB硬盘,带有以太网口。   ThinkPad 700的卖点是性能,而ThinkPad 300的卖点是电池续航能力,IBM官方称可以工作10个小时,即使今天来看都很不可思议。ThinkPad 300的建议零售价为2375美元,120MB版本的售价为2575美元。     真正属于IBM公司的ThinkPad是“IBM ThinkPad 2521”,当时被称之为“The ThinkPad”,一款使用笔操作的便携设备,我们现在热捧的固态硬盘实际在当时的IBM ThinkPad 2521上便已采用(容量为20MB),装配的是Go公司以平板操作为导向的PenPoint操作系统。   日,IBM公司把ThinkPad 2521产品命名为“ThinkPad 700T”,与ThinkPad 300、700、700C成为同一产品线,设计方面也进行了略微的改动。  31995年:IBM 701C3 绰号“蝴蝶”1993年:ThinkPad 750cs
  1993年,ThinkPad 750C以历史性的创举确立了ThinkPad品牌在领域的领袖地位,服务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随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个人电脑。在美国“奋进”号(Space Shuttle Endeavor)航天飞机执行清洁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任务过程中,一台 IBM ThinkPad 750C 随同前往,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电脑。这台 ThinkPad 750C 的主要任务是运行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个测试程序,以确定太空环境下的宇宙射线是否会导致笔记本电脑的存储异常或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ThinkPad 750C获得的荣誉包括《PC Computing》1993年最有价值产品奖和最佳笔记本、《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等。同年还推出了ThinkPad 220,IBM第一款A5尺寸的笔记本电脑,超轻的可携带笔记本电脑,仅重1Kg,单三碱性干电池的笔记本电脑,采用镁铝液晶外壳,拥有坚固型更实现轻量化。曾获得《PC Magazine》1993年度PC和最佳笔记本电脑等奖项。   ThinkPad 220是面向亚洲用户推出的产品,外形大小为22.6 x 16.6 x 3.2厘米,带有PCMCIA槽,采用了7.7英寸的显示屏,配置了16MHz的386SL处理器、2MB内存、80MB硬盘, 使用6节AA电池供电。 1994年:IBM ThinkPad 755cd    IBM ThinkPad 755cd笔记本在1994年推出,它是世界上首台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光驱的使用大大地提升了笔记本电脑的可用性。 1995年:701C3     绰号“蝴蝶”(Butterfly)的ThinkPad 701C诞生于1995年。ThinkPad 701C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为了能够塞进较细小的空间而分成两部份,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当它收藏时,会上、下移开塞进电脑内,到打开时又会左、右展开,就像蝴蝶展翅一样。这款机型造型优雅,构思精妙,充分表明高科技产品同样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因而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永久收藏。 ThinkPad 蝴蝶机 图片来自网络1997年:ThinkPad 770   ThinkPad 770的推出不仅在尺寸和性能上标志了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同时,DVD光驱进驻笔记本行列又让存储与数据交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当时,CD标准盛行,但是其容量和表现比起DVD势必是有着很大差距,而DVD存储高清晰度的视频的能力,无疑将笔记本电脑家庭影院的功能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为用户带来更高的视听享受。ThinkPad 770的续航能力为3.5-4小时,整体重量为3.5公斤,片面追求了功能而导致了移动性不强,但它的出现无疑标志着ThinkPad的一个新方向,那就是功能强大的台式机替代机型以及移动工作站的萌芽。  多媒体功能的极为强大和技术领先,全球率先配备的14.1寸彩色液晶以及内置DVD驱动器,在通讯、存储、TrackPoint上进行的高度创新,种种优异表现使得它囊获了包括《PC Computing》1997年最有价值产品奖、《PC Magazine》技术卓越奖、编辑选择奖和1997年最佳高端笔记本电脑等多个奖项,成绩斐然。   41998年:Think 600 进入消费市场1998年:ThinkPad 600
    1998年推出的ThinkPad 600是ThinkPad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机型,总销量超过200万台。这款机型首次在36.5mm的机身内置了CD-ROM器,完美演绎了性能与重量之间的平衡。手感极佳的键盘和抽屉式的互换光驱设计,将“超级便携”推到了一个新的技术高峰。按键结构从早期的“X”型支架到后来的“又”字型支架,触感平稳,按键柔和度和弹性的设计都恰到好处。600受到了各种类型的市场和用户的一致欢迎,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商业周刊》年度最佳产品设计、《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PC Computing》最佳超级便携产品、《Mobile Insights》最佳移动性能奖和最佳轻便型产品等。       同年推出的IBM ThinkPad 390是一款面向中小企业商务应用的全内置机型,它在易用性和易管理性方面考虑周到,获得的荣誉包括《Computer World》最佳预算奖、《Smart Computing》最有价值奖、《Windows Magazine》赢家名单奖等。 IBM ThinkPad 560笔记本 图片来自网络   IBM ThinkPad 560的问世开创了的新典范,它的机身厚度最薄处只有1.2英寸,重量为1.9千克。从此,“超级便携”成为笔记本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和700C一样,560获得过业界的几乎所有荣誉,包括《BYTE》COMDEX最佳产品、《Info World》“头等的头等”奖、《PC Magazine》技术卓越奖、《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PC Computing》1996年最有价值产品奖和最佳轻便型便携机奖等。     1998年推出的IBM ThinkPad i 1400是IBM第一款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它把ThinkPad的优良品质、网络应用功能和用户个性化特征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业界第一台装载整合式键盘照明灯的笔记本电脑。开会期间、飞机内或车中等,可清楚看见键盘使黑暗中使用电脑工作成为可能。。它获得的荣誉包括《PC Computing》年度最有价值产品奖和台式机最佳替代品奖、《Mobile Insights》1999年最佳移动性奖和最佳入门级笔记本电脑及最佳消费类/小企业便携机等。   1998年,IBM ThinkPad i 1400问世这是IBM第一款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它把ThinkPad的优良品质、网络应用功能和用户个性化特征融为一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51999年:IBM 240 外号“变形金刚”1999年:ThinkPad 240     ThinkPad 240虽然是10.4英寸,但仅重1.32kg的轻巧型电脑,却搭载着全尺寸键盘。DVD和FDD都设计成业界标准外接式设备。     1999年4月面世的ThinkPad 570,外号“变形金刚”,其重大突破是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扩展底座设计,其承载的Ultrabase概念允许用户在保持整机不变的情况下,添加各种外围设备来提升或者扩展笔记本计算机的性能,包括软驱、光盘器、第二颗硬盘、驱动器、第二块电池等。ThinkPad 570在移动时能脱离底座而保持极度的轻便,而通过扩展坞又瞬间完成大量外围设备的接驳。此外,新型材料和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的最新成果也在570上被大量采用。 在它获得的大量荣誉中包括《PC Magazine》编辑选择奖、《PC Computing》A级产品、《PC Magazine》1999年度最佳产品等。     IBM ThinkPad 240这款轻若无物的笔记本电脑满足了那些极度追求轻便的用户的需求,被誉为具有最佳移动性的计算机。从体积上看,240甚至接近于亚笔记本,但性能属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它获得的荣誉包括《PC Computing》A级产品和年度最有价值产品奖、《PC World》世界级最佳亚笔记本奖等。2002年:ThinkPad A31P   当ThinkPad在发布了X、T、i系列的同时,A系列也孕育而生,其中A为All in one,desktop alternative, 即为全内置,它是台式机的理想取代品。ThinkPad A系列取代了以前的770系列和390系列的全内置机型,综合两者的优点,机身变得更加富有时尚气息,同时增大机身体积,而将厚度减少。早在第一款A系列笔记本为A20P,身为高端机型,拥有着超强处理性能,高达的显示分辨率(SXGA+)的15.1英寸显示器,而先进的ATI Mobility Rage 128显示芯片、16M大容量显存和视频端口使之成为一个移动的图形工作站。 ThinkPad 图片来自网络   经历了A系列的诞生以及A21P、A22P、A30P的优秀表现,在人们眼中,以P结尾的A系列便因为拥有最顶级的硬件配置而成为ThinkPad最具有移动工作站气质的一个系列,而终极之作A31p作为ThinkPad首次以移动工作站级名义发布的笔记本,在推出后凭借强大的性能、丰富的外设支持并辅之以突出的多媒体特性,迅速成为移动工作站的代名词,并将其他品牌笔记本的移动工作站压得透不过气来。在ThinkPad A31系列产品中,ThinkPad几乎用上了所有能加上去的功能,像是UltraPort 2000与Ultraport Plus接头、ThinkPad FlexView Display 170度视角、选购的嵌入式保全子系统(Embedded Security Subsystem),支持新型数字键和Palm底座的Ultrabay Plus、ThinkLight键盘灯功能、内建802.11b无线网络功能(屏幕两旁都有内建天线)、选购的蓝牙支持,以及搭配64M DDR内存的新ATI Mobility FireGL 7800显示芯片。过去这些功能都分散在不同型号的机种当中,不过这倒是第一次ThinkPad把所有功能都作在同一台机器上。   ThinkPad在当时曾经表示,A31p的典型用户,是需要处理大量多媒体资料,展示复杂演示文稿,管理大型企划案,并且还需要执行工程用的用户。借着本机种所提供的许多网络连接方式,用户可自行挑选适合的联机方式。ThinkPad在A31p上做了许多努力,让它能够迎合此类用户的需要。因为A31p强大的配置,被许多ThinkPad笔记本的爱好者称为"梦幻机型",这也让它一度登上了ThinkPad "机王"的宝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ThinkPad最终结束A系列的继续研发,而A31p作为ThinkPad A系列最后一款产品,不但为曾经名噪一时的A系列画上了一个完满句号,更成就了A系列最后一个辉煌。  62003年:IBM T40 移动计算里程碑2003年:ThinkPad T40  2003年,IBM ThinkPad T40笔记本问世,成为移动计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不仅仅因为它全面采用了Intel Centrino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2002年IBM Think战略指导下的第一款产品,即将打破笔记本电脑的诸多极限。   其实ThinkPad发展史上的经典远不止这些,如果全部罗列,本文将会成为ThinkPad系列的经典介绍。在2005年被联想收购 后,ThinkPad品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ThinkPad Edge和x100e首次突破黑色外观限制,加入彩色,并出现上网本版。 IBM ThinkPad T40笔记本 图片来自网络  IBM T40秉承IBM的一贯风格,气质沉稳庄重,犹如成功人士中意选择奔驰汽车一样,有王者之风,大气派。配备的14.1寸XGA LCD显示屏能提供的分辨率,屏幕可视角度大。结构成熟可靠、性能稳定卓越是IBM I40的最大买点。T40机型有1.3GHz、1.4、1.5GHz等机型。  T40低端型号采用4500转的硬盘,在一些高端机型当中,采用5400转的硬盘,在更高端的T41系列中的代表机型T41p上,则使用了7200转的高速硬盘。该款机器普遍采ATI MOBILITY RADEON 7500的显卡和32M独立显存,声色表现优良。T40采用全尺寸键盘,键程较大,键帽也不小,打字非常舒服。其指点杆帽接触面积更大、手感更舒适,着意为用户带来在笔记本上完美的输入感受。此外,该款机器屏幕可视角度较大,视觉舒服。  IBM ThinkPad--这是一个让无数人痴迷至疯狂的LOGO!!13年来,如果拥有“小黑”的每个人都会感到幸运和骄傲。它稳重大方的外表,卓越稳定的性能,舒适体贴的设计,精湛细致的做工征服了所有使用过它的每一个人。所以ThinkPad笔记本在用户心目中已成为“可靠”和“专业”的代名词,所以IBM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后来者无法超越的颠峰,所以IBM的每一个产品都能成为传世经典。直至今日,我们来体验ThinkPad时候,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喜欢,更多的是对ThinkPad的品味和对文化的思考,对商务艺术的诠释。72004年:Think T42P 移动工作站2004年:ThinkPad T42P   ThinkPad A系列退出历史舞台后,市场空白本应由G系列填补,但外形 "威猛"的G系列却没能延续A系列的辉煌,上市之后,饱受业界争议。现实残酷,最终事实证明,至少在人们心目中让G系列取代A系列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正因为这样,ThinkPad代替台式机的笔记本产品一度出现了尴尬的空白,于是希望寄托在了T系列的身上。   T系列的诞生的确造就了一个不灭的经典,即便对于ThinkPad自己来讲也是一个始料不及神话。但是T系列诞生后的定位却并不是移动工作站或者台式机替代品,虽然强大优秀,但是比起A31时代的造诣却显得不够恢宏,很大原因是受限在于它的外形,因为就连名字采用P结尾的T40P/T41P也都是采用14寸屏幕和轻薄设计,这无疑使得它没有空间去蕴涵过多的能量与潜能,单单14寸这个屏幕规格无法采用无数人梦寐的ThinkPad FlexView(FlexView液晶面板只有15寸规格)这一点,就使得T40P/T41P面对A31P的辉煌而无法企及,而采用15寸显示器的T42P的出现则带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ThinkPad 图片来自网络    2004年6月,ThinkPad全球发布了其产品系列中的最高端型号T42P,于A31P之后,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人们终于再次见到了一款不折不扣的移动工作站。T42P比起前代产品T40P/T41P最大改变要数采用了15英寸的大液晶屏幕,虽然体积要略大于原有的T系列产品但也因此同时拥有更多"发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15寸的规格让它再次拥有了采用FlexView面板的"权利",的确另所有曾经因为去失FlexView而失望的人兴奋不已。T42P的改变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它变大变胖,但它却集成T系列的高贵并找回了当年A31P的王者风范,也正因如此,而后升级为SONOMA架构的T43也延续了15寸的规格,继承了T42P机王的宝座,直至宽屏Z60m的出世。  2006年:ThinkPad T60     2006年推出了ThinkPad T60,该机采用“镁制防滚架”(Roll Cage)技术,一体化成型,将内部组件牢牢固定住,将物理安全提升到了整机保护的高度。其设计原理来自于赛车的防滚架,经过测试表明,这种全新设计使内部部件所受冲击力减少30%,为内部组件形成金钟罩般的防护,提高系统稳定性;材质采用轻巧的镁合金,强韧性/重量比是一般结构性金属中最优异的。  82007年:ThinkPad T61 镁制防滚架2007年:ThinkPad T61
    2007年,ThinkPad T61创造性的将镁制防滚架应用于显示屏中。这一领先设计,不仅构筑了坚固的屏幕,更可屏蔽干扰,增强了的无线通讯性能。双重捍卫无价数据的同时令你的思考再无断点。双重镁制防滚架,T系列专享服务,鹰翼散热系统,三重硬盘保护,APS主动硬盘保护技术,生物指纹识别技术,应急与恢复系统(Rescue and Recovery/R&R),网络自适应,防泼溅键盘(Spill Resistant Keyboard)。     同年,ThinkPad X61s 成为ThinkPad历史上的又一突破力作。1.24公斤的轻盈身形不为外力所限,12.5小时的超长电池续航能力,配合个性化电池管理,突破时间的局限,随时随地总有灵感相伴。涡轮式散热系统,生物指纹识别,APS硬盘保护技术,硬盘防震导轨,镁合金外壳,全尺寸键盘,网络自适应软件,客户端安全解决方案,应急与恢复系统。 2008年:ThinkPad W700      作为ThinkPad家族全新设计平台的新成员ThinkPad W700,ThinkPad W700首次采用NVIDIA® Quadro® FX3700M 1GB独立显卡(适用于部分型号)。运行速度快、性能强。可快速传输及处理3D图像纹理,进一步提高庞大数据集的互动可视化程度。令前人难以涉及的创想成为可能。并内置手写板,集成色彩校正器,数字小键盘等特定图形处理行业应用特点的专业笔记本,在笔记本上实现双硬盘RAID技术。     2008年,联想推出预装SUSE Linux(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操作系统的ThinkPad,首创双重镁制防滚架,实现全新宽屏应用,具有出色的无线上网功能,采用最新型Ultra Connect II无线设计,提高了WLAN的性能,消除了镁/碳纤维符合材料/铝导电材料的影响及 LCD 噪声,具有最冷静且最安静的系统,更符合现代数字化需求。     2008年,X300开创13"内置光驱轻薄机型新纪元,这款是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以来首次改变了ThinkPad电脑长期的命名规则, ThinkPad X300采用之前从未用过的13英寸显示屏,采用SSD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即闪存硬盘,速度和寿命都优于普通硬盘)和DVD光驱,仅重1.33公斤,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电池使用时间可以由4.3个小时延长到10小时,让思考不受时间所限。 小结:   时光倒流,ThinkPad追根溯源的历程在1986年convertible 5140这一刻止步。再次回顾剪辑这二十年的漫长历程,从第一台PC convertible 5140到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ThinkPad对性能不懈的追求和应用的不断突破,ThinkPad的历史就是在适应人们变化的需求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过程,ThinkPad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  延伸阅读:《》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48995¥65886¥339997¥62998¥47999¥649910¥5299使用ThinkPad小黑十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使用ThinkPad小黑十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文:一个小黑粉前前后后大概写了快12年代码了,从最开始的java/php,到现在Hibernate/Matlab。已经在码农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赚的越来越多,头发却越来越少,肚腩也越来越大,颜值就越来越低…都说人到中年就开始喜欢回忆,想必最近大家也都发现了。我最近码的几篇文字也都和回忆有关。前几天,上班摸鱼逛贴吧。在ThinkPad贴吧看到了一篇关于回忆的帖子。作为一名吧龄13年的资深潜水党,看到吧友与小黑之间的故事,勾起了我的一点回忆。想想自己也用了小黑差不多10年了。从最初的那台二手T43到现在手里2015版的X1 carbon ,十年的时间早已让我从码畜变成码皇,每一台用过的小黑都有许多许多的回忆。第一次接触ThinkPad是在小学的电脑课上,当时的那位老师就是用一台与我们的所用的大脑袋台式机完全不一样的ThinkPad教我们画小海龟(也就是E-logo语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震惊:原来电脑也可以如此小!相信不光是我,班级里绝大部分同学都对那台ThinkPad两眼放光,但在那个年代,别说笔记本就是台式机也是奢侈品,能有一台自己的PC都是地主家的孩子。当时潜意识里大概已经把敲代码和笔记本结合在了一起,现在想了想也许真的是那台ThinkPad和那位老师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走上程序员的道路。等到我拥有第一台属于自己的ThinkPad时已经是2007年了。在当时大学生也不像现在一样,入学即笔记本手机平板三件套。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穷小子们来说,笔记本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作为一个当时一心想成为码农想要改变世界的我,是十分渴望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的,这样就不用在机房里用那批非常卡又经常死机的清华同方去调试代码。不过好在07年那个时候也就是我大二那年,赶上了PHP语言非常火爆,简单易学而又功能强大,基于PHP语言的论坛,网店,cms,个人blog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猪八戒之类的威客网站PHP方面上私活的机会也特别多。当时的我们抱着存钱买本子的动力在网上不停的接单,没日没夜的调试。于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学交完学费后,我突然意识到手里也有大几千闲钱的我也是个经济自由的人了,买本子也提上了日程。没有什么犹豫,我买了一台寄售的二手ThinkPad T43,所以虽然那台T43成色很差,键盘打油很严重,,但我还是将他带了回去,时隔多年也算圆了当初的ThinkPad梦,而且是通过自己的第一桶金去圆的梦。那感觉,别提多爽了。关于那台T43有一件有趣的事,大概大四那年大家都在写毕业论文,当时隔壁工业工程专业的一哥们找我来换电脑,拿他的Sony VAIO换我那台破破的T43,原因是要写一篇关于小红点与人因工程的毕设,大概意思是小红点的交互模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以减少手臂的移动提高工作效率。那篇论文写完,这个做IE的哥们也成功被我洗脑成小黑粉。偶尔想想,没有小红点我还会使用ThinkPad么,也许不会吧。不过没有小红点的ThinkPad也就不是ThinkPad了。现在想了想,那台 T43真是让我又爱又恨,恨的是配置实在是很差,兴致冲冲的下了一天一宿的WOW却发现只能跑2-3帧,就想看幻灯片一样,只能勉强在寝室里玩下CS,Dota之类的游戏,最后我练成了用小红点打CS的神功...除此之外对它的就全是爱了,那台T43陪我渡过了剩余的大学生涯以及步入社会的前几年时光,在不长不短的五年的时间里,我用它敲了数十万行代码,做了无数PPT,以及无数难忘的经历。第一次通宵敲代码,第一次与出差,第一次在飞机上处理文件,第一次加班……最终他退役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性能跟不上时代了。在那几年里,我给T43换了SSD,加了内存条,换过六芯锂电。无论是学校没有空调的寝室抑或北京闷热潮湿的地下室,那台T43永远不需要散热器,即使温度再高也永远安静。哪怕WiFI信道再拥堵,相对于其他的本子,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T43信号永远是最好的。而且虽然短暂使用过其他本子,但T43的键盘手感绝对是最好的。现在想想,小黑不需要太care,又永远安全可靠的印象大概就是从那台T43开始的吧~工作2年后,手里那台T43越来越不能满足日常工作要求了,多(摸)开(鱼)虚(刷)拟(论)机(坛)十分吃力。所以没有太多纠结直接入手了一台X201,其实当时选择X201的原因非常简单:轻薄一点(背着5公斤的电脑包通勤2个小时是怎样一种体验?),而且一定要有小红点。习惯了小红点简单的操作方式后,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了。跟很多朋友说的一样,使用轻薄本尤其是X系列是很容易上瘾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选择X1 carbon的原因。X系列与T系列是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X201整机重量非常轻,轻到让曾经每天负重接近10斤的我腰杆都直了!我可以将X201与书一起放到书包内,也可以直接夹着走,小巧的布局无论使用空间多么狭小也可以轻松使用。同时X201在轻量化的设计下又保持了相当好的键盘手感,虽然比上不足,但还是可以秒杀同类的所有键盘。不过有得必有失吧,X201造型实在是谈不上好看,而且依然不适合玩游戏,价格也是贵的离谱,贵到现在我都拒绝吃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T43陪我渡过了5年,X201虽然没有那么长时间,不过去年我将这台X201翻出来简单收拾一下后,挂了花生壳用作爬虫服务器,24小时开机,偶尔重启,时至今日X201依然十分稳定,十年过去了,手头吃饭的家伙也从最早的T43换到X201到如今的x1 carbon,期间考虑过Surface考虑过MacBook,但让我坚持ThinkPad除了情怀及多年使用小红点的习惯外,更多的就是ThinkPad一如既往的优秀品质了,这么多年似乎小黑从来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虽然ThinkPad的内置铝镁合金防滚架、用户从外观上看不到,虽然碳纤维材质机身并没有苹果的金属外壳那么讨喜,虽然ThinkPad的黑色永远显得那么沉闷,但小黑就是小黑呀。去年曾经有幸作为粉丝代表参观过ThinkPad在日本的大和实验室,见到了被大家成为“ThinkPad之父”的内藤在正先生。表面上来看各个品牌的测试类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大和实验室最与众不同的点在于人,大和实验室内的工程师除了常说的匠人精神的一生授业外,日复一日的测试更多的是一种不妥协:ThinkPad永远有可以改进、可以进步的空间,这让的每一代ThinkPad都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就像曾经的小红点、蝴蝶机、鹰翼风扇,也许一次不经意的改变就足以改变世界。现在主方向大数据的我,又到了该换本子的时候了,作为一个ThinkPad粉尤其是X1 carbon粉,今年的X1 Carbon 2017确实跟我带来很大惊喜,除了配置上的更新换代外,更窄的边框,13寸内的14寸屏幕,体积重量虽然减少但电池容量续航却大幅度增加的黑科技,都将是我继续使用小黑的原因,你永远都想不出ThinkPad背后这群人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惊喜。几年前我在ThinkPad官微上看到过几张愚人节的海报,我觉得这几张海报很能表达think所代表的的精神。像愚人一样THINK!有些愚人 是大智若愚 他们敢于蔑视成规、打破常识 用颠覆式的思维去想点新的。起初,人们会嘲笑他们“愚蠢” 之后,他们却用自己的创新发明、理念、设计…… 改变了世界就如同大和实验室里的那些工程师一样。永远怀着创新的心。十年时间,无数愚人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早已改变了世界。当初被视为铁律的摩尔定律周期也早已经大幅度缩短。当初那个用二指禅控制小乌龟画图的小屁孩也变成了项目经理。小黑,希望下一个十年的回忆里仍然有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创业服务平台,让路不再迷茫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黑瓶肌底液使用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