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怎么治疗?有没有这类的沙盘游戏治疗师课程案例分析?

沙盘游戏治疗沙盘游戏治疗一沙一世界关注专栏更多沙盘{&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专业好文】沙盘游戏“个案督导”示例 | 李北容&,&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专业好文】沙盘游戏“个案督导”示例 | 李北容\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原创
李北容 关注订阅号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游戏个案督导\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李北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作者简介\u003C\u002Fstrong\u003E: 李北容,华南师大心理分析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中国发展组织成员,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认证的A级沙盘游戏治疗师。译著:《荣格文集》之《荣格论情结与阴影》、《内在修炼——梦与积极想象心理分析促进个人心灵成长》\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什么是个案督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以下从略)将自己与某来访者进行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下从略)工作的过程、状态及遇到的困惑等情况进行整理,与资深的或同辈的其他心理咨询师一同回顾和交流讨论,从中获得指导或建议,从而在接下来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可以做得更好。个案督导是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工作效果。\u003Cbr\u003E\u003Cimg src=\&18c54c7cd088bd520329.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二、个案督导的必要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个案督导是心理咨询师必修课。在我看来,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如同五笔打字法,照着做反复练就行。心理咨询工作是很难有一般规律可循的,正如荣格所说,当你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就要把所学所知的理论技术全都抛出窗外,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理解。\u003Cbr\u003E面对这种变化多端、难以简明完成的工作,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加以指导,甚至需要多位老师的“会诊”,从更多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督导师好像是师傅,督导如同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徒弟可以获得师傅手把手的、深入细致的具体指导,这种训练方式非常适合心理咨询的学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沙盘游戏个案督导何时需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工作的从始至终期间,咨询师都可以督导。一般来说,如果是初学者或经验不多的咨询师,就需尽早督导,甚至工作进行一两次之时就要督导了。也有很多经验丰富、工作较为顺畅的咨询师,常常在个案已经结束才督导。\u003Cbr\u003E我建议,实践经验不太少的一般的沙盘游戏咨询师,不必在心理咨询工作起初也不要在结束后督导,而是在工作进行期间,比如6次、12次左右的时候。当然,督导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视咨询师对咨询工作的感受、认识和把握程度而定,尤其是当咨询师有所困惑、难于把握、工作进程受到影响的时候,就需要督导。\u003Cbr\u003E\u003Cimg src=\&c8a0fba925edfa.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四、沙盘游戏个案督导操作原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获得来访者同意\u003C\u002Fstrong\u003E:要个案督导,应获得来访者本人同意,口头和书面均可,看需要而定。\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强调信息保密\u003C\u002Fstrong\u003E:涉及来访者隐私的内容必须加以遮蔽处理,例如名字要化名,单位、住址等信息略去或修改。如果是团体督导,一定要强调让团体督导的组员以及旁听者必须保密,不可录像、拍照、录音,除非特殊情况需要,尽量不要做这些记录。有人认为只要来访者本人同意就可以随意发布流传。我认为,不要随意流传,因为无意识也许仍是不愿意被如此公开的,其中的恐惧、羞耻或创伤需要我们共同保护。\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只针对工作本身\u003C\u002Fstrong\u003E:督导师针对个案工作情况给出建议和指导,应谨慎自己的思路和措辞是否针对了咨询师本人,如果是对咨询师本人心理状态或问题给出评论就极为不当了。尤其是当团体督导的时候,虽然督导师能够把握分寸,可参加的组员往往比较兴奋,经常谈论过多咨询师本人的方面,甚至带有攻击性。督导师需要警惕这一点,及时制止和协调,提醒大家督导的针对性原则。\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4、\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如实\u003C\u002Fstrong\u003E:有些咨询师在个案督导中报告的工作内容有不实之处,是经过了咨询师修改过的,比如,咨询师明知道咨访关系要单纯,但实际情况是,咨询师与来访者是朋友,于是咨询师在督导的时候不想被他人知道这个违规操作行为,就没讲出来。\u003Cbr\u003E再比如,咨询师如实呈现了沙盘图片,但在报告该次工作的时候隐去了操作不当之处——如引导、暗示甚至命题来访者进行沙盘创作。类似情况有很多,由于种种原因,咨询师未能如实报告工作情况,那么,督导师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判断,所以大大影响督导效果。 \u003Cimg src=\&dcdca8c8dbbe.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9\&\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五、被督导的咨询师需要做哪些准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一般来说,咨询师需要把沙盘游戏个案工作整理好,做成PPT或word文档。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部分:\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初始访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①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初始印象②来访者咨询问题③个案背景④个案心理史⑤对个案的心理评估及诊断:根据DSM-IV、心理测验等,以及基于精神分析等理论所做的心理分析。 \u003Cstrong\u003E2、初始沙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对初始沙盘的分析可与对来访者的心理评估及诊断相结合 \u003Cstrong\u003E3、沙盘游戏过程分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①其中应涉及“关系的建立”、“移情”、“涌现的主题”等②个案工作效果的发现等③对每一次沙盘中的沙具进行象征性的心理分析式解读。可以详略处理,并非要求对每一个沙具逐一解读。 \u003Cstrong\u003E4、沙盘游戏的效果与评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①可侧重来访者问题的解决或变化②对系列沙盘的对比与分析③来访者现实生活的相应变化④基于沙盘游戏治疗前后临床诊断、心理测验、心理分析所体现出的效果 \u003Cstrong\u003E5、沙盘游戏的结束与总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①工作是如何结束的②对工作的反思及需要督导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六、督导师要做些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督导师需要全面仔细地了解被督导的咨询工作,应提醒咨询师详细讲述相关情况。就沙盘游戏个案工作而言,督导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咨询师提出建议或指导: 1、尽量全面了解来访者背景情况和成长史,以便对来访者有更准确地理解;2、应注重咨访关系方面的分析,帮助咨询师更好地处理移情、反移情等方面的问题;3、宏观上,尽量帮助咨询师把系列沙盘、整体工作的脉络理出来,使其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4、微观上,对沙盘中各个沙具意象的象征分析也是重点,比如多次反复出现的沙具,提醒咨询师进一步查阅资料,深入理解;5、如果发现咨询师个人的心理问题等因素影响了工作进程,应建议咨询师进行个人心理分析;6、需要的话,督导师可以推荐咨询师一些参考资料,引导其进一步学习;7、针对咨询师提出的督导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出针对性的建议。\u003Cbr\u003E\u003Cimg src=\&b1da8d3cde25edbb2c21aa2.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1\&\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七、沙盘游戏个案督导操作步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就我个人的督导和被督导经验来说,我觉得沙盘游戏个案督导需要有一定的步骤,以便全面、逐步、由浅入深地分析和探索。否则,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督导师、咨询师和团体督导参与者,总是被美轮美奂的沙盘意象所吸引,兴奋地谈论着,却忘记关注来访者本人的内心世界;或者咨询师讲述个案工作时信息零散、毫无条理,还要常常打断思路跳回去补充说明,甚至把不同来访者的信息搞混淆了(这也可见咨询师整理个案的必要性以及其重视程度和专业素质);况且,督导也是有时间设置的,是要付费的,所以要尽量在设置之下高效一些为好。更重要的是,督导师需要基于咨询师的介绍,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逐步勾画出对来访者内心世界和整个个案工作的理解和分析,如果咨询师的介绍太混乱,会影响督导师的分析。\u003Cbr\u003E所以,建议督导的时候有如下思路和进程。(当然,行云流水也有优势,甚至可以用默契、感应、积极想象来督导。具体情况依督导师和咨询师及参与者的功力而定。) 1、咨询师将个案内容整理好,能够做到自己对个案工作清晰明了;2、咨询师讲述个案来源、工作的目前状态、大体进程和所要督导的问题;3、咨询师讲述来访者背景信息、成长史等;4、咨询师讲述初始访谈的大致工作过程,如果做了心理测验等,更需详细介绍;5、咨询师讲述初始沙盘的工作过程;6、督导师对初始沙盘的部分重点理解,充分讨论;7、深入系列沙盘工作过程,充分讨论,但要详略处理(考虑时间设置),关注沙具意象的象征分析;8、对咨访关系的建立、互动和结束等方面进行讨论;9、针对咨询师提出的督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0、督导师对督导内容和个案工作做简要总结,帮助咨询师提纲挈领;咨询师简要反馈;督导结束。 个案督导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过程,上述概括勉为其难,还需要充实完善,欢迎大家多多交流。\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参考文献:\u003C\u002Fstrong\u003E(瑞士)卡尔夫(Kalff, D.)著,高璇译. (2015). 沙游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申荷永,高岚. (2012). 心灵花园:沙盘游戏与艺术心理治疗丛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申荷永. (2004).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上海:三联书店.&,&updated&:new Date(&T10:20: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20:5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沙盘中“心象”的各种型态&,&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盘中“心象”的各种型态\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心象的各种型态\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Barbara Boik,E. Goodwin\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这种症状的患者并无特定型态的沙盘,但从经验中可看到几个类型。河合曾提过患者用栏杆沿著箱子的周围再围一圈(这也是中井的LMT画框法之灵感来源)。沙漠或是茂密的森林里只出现一座城堡,水浅又少且没有桥。这个沙盘虽带宗教性,可是呈现的是死寂的意象。在这里介绍两个案例。\u003Cbr\u003E\u003Cimg src=\&45ac63ad65fc.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0\&\u003E\u003Cbr\u003E个案A,十八岁男性,治疗约半年后和治疗者开始产生信赖关系,这是于该时期所做的沙盘。这个作品的特征是栏杆沿著箱子的周围再围一圈,栏杆中有草皮(不直接摸沙,这是没有呈现在表面上的强迫性防卫之讯息)。中央放着一位手持壶的异教神像,壶中躲着一只白兔。在神像的前面有骨骸,四个角落有贝壳。其他还有三棵枯树,只有右下角有一棵绿树。在围栏外面有恐龙、蛇、蜥蜴等令人讨厌的动物。笔者认为仅存的绿树与躲在壶中的白兔是希望的联结,白兔就如同个案的自我形象,除了逃命的快脚外没有其他的武器,也常竖起耳朵注意周遭的状态,这正是精神分裂症者的最佳写照。\u003Cbr\u003E另一位个案B,二十三岁女性。她的沙盘未出现围栏,但有著非常茂密的树木所形成的森林,在树林中有一座被树枝遮掩住的城堡。她说:“如果有西洋中世纪的城堡,我一定会放。”她的妄想是“自己出身于丹麦的皇室,因为某种错误,被日本人的家族给带走了”,这个症状与沙盘的对应真是耐人寻味。\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忧郁症(depression)\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忧郁症在临床上的特征是压抑的存在。外显的特征有思考、行动及意欲的停滞等,在停滞的严重期间,大多无法制作沙盘。即使做了也会因为能量低的关系,使用的小物件的数量偏少,也很难做出具独创性的东西,多以某种模样或模仿的呈现。有时也会出现黑暗寂寞的清楚意象,或僵硬、宗教性的意象。\u003Cbr\u003E\u003Cimg src=\&ac6fabb1bc443fea536dfb2d538e26cc.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1\&\u003E\u003Cbr\u003E个案C,二十二岁男性。与其说他是忧郁症,不如说是青春期的忧郁倾向来得更贴切一些。沙盘中央稍微凸起,放了镜子,在镜子的前面站著一位阿拉伯风的男子及鬼,在他们前面放著灯笼和土地公。四个角落各有一棵树对称地摆著。这个作品有着诡异的气氛,但也同时感受到宗教性,这可能意味著青春期自我认同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饮食性疾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eating disorder, disorexia)\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饮食性疾患的患者无一定的沙盘图像,依笔者的经验,常见将自我形象投射在沙盘上。例如厌食症(anorexia)患者正向的身体形象常以长颈鹿、鹤、红鹤等瘦高的动物呈现,负向的则以鸵鸟、骆驼等动物呈现。实例个案D有不断反复拒食与暴食的行为,她将自我形象投射于睡在床上的猪。\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边缘性人格疾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先前已经提过边缘性人格的个案不适合导入沙游治疗,因为那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退化行为,导致陷入轻精神病(minor psychosis)的状态。但若与治疗师的信赖关系稳固,有可能使用于个案面临对决与变化的时期。在这里举的个案E是青春期女生的例子,除了边缘性人格,也伴随饮食障碍的症状。在右上角窝在沙发上的狗是一大特色。牛奶洒在钢琴上,专注于求学问的祖父等,诡异的是魔女、鬼、恶魔、灵魂等出没在日常空间里,这正是界线不清的写照,此个案并不适合导入沙游治疗。这名个案只做了这一个沙盘,于两年后自杀身亡。\u003Cbr\u003E\u003Cimg src=\&2e0effe28.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强迫性疾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对于强迫症病患而言,摆沙盘是有点困难的,他们会很在意小物件的大小比例,因为完美的特性,所以很难做出不完美(比例不符)的东西。且一旦开始做了,也可能出现“牵一发则动全局”的情形,他们会因为移动了一个小物件而重新布局其他的小物件。所以从观察制作沙盘的态度也可诊断出强迫症。至于沙盘图像方面,则易呈现出不留任何空隙的填满空间、左右对称、排列整齐、符合大小比例等强迫性行为的特征。个案F是十三岁的男孩,中间用石子铺成的道路对称地排成两列,对于房子、玻璃珠的数量也一边排一边计算。最后摆上的双方士兵正准备开始打战,这使得下一次的变化令人期待。\u003Cbr\u003E\u003Cimg src=\&7fceb110ca5bfdd036ea4f.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00\&\u003E\u003Cbr\u003E个案G,十七岁男性,是一个超级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总是彻底地追究,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做一个科目的笔记(强迫性症状),因为这样,使得他一天无法应付所有的功课,导致开始缺课,进而成为长期缺课。但是只有放学后及暑假的篮球队训练他照常参加。\u003Cbr\u003E有一天邀请他做沙盘,他屏气凝神地用手指将中央的沙推开,做了一个像曼荼罗的图样,接著将太阳放在中央,正面放了佛陀,两侧各有一只猫头鹰,将贝壳放在四个方位,另外四个角落里有著异教的神像,另外还有两只乌龟。笔者在这个作品中看见了“救赎”,这个想法并非来自于神像,而是那两只“乌龟”。虽然很缓慢,但可以看到他已经确实地前进著。另一个是象徵夜晚的猫头鹰,像是要看清潜意识的黑暗(需要太阳可能是这个原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虑病症(hypochondriasi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虑病症或是身体型疾患症者等“身体”成为问题的个案,他们的沙盘常出现使用“直立”(vertical)的制作方式,而且令人觉得有趣的是它常与身体类似,也就是说最上方是头部、中央是胸部等类似的位置对应情形很常见。个案H是一位患虑病症的老婆婆,她形容从胸部到腹部“就像是在洗衣机里面一样”,一直觉得胸部有严重的转动感。这个大象大迁移的作品隐喻了那顽固的症状将好转的前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抽动性疾患(tic disorder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抽动性疾患患者的沙盘中常出现大量的动物,或是战斗的场面,这或许是因为抽动性的心身特性,所以用动物象徵、攻击、战斗等方式表现出囤积在肌肉里过剩的能量。个案I,八岁的男孩,他使用大量的动物,有的已经开始战斗,有的开始移动。\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心因性学习疾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psychogenic learning disorder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没有任何问题的生理问题,也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但成绩持续退步,或无法进步等,这样的儿童在DSM-IV常被诊断为“其他型学习障碍”。日本最早的例子於1968年被发表。个案J是小学二年级的女孩,由母亲带来,来晤谈时母亲问:“我的孩子是智障吗?”邀请个案做沙盘,未料竟花了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制作。沙盘的内容是“有一个小孩被车子撞到,救护车虽然来了,可是陷在庙会的游行中,结果还是无法救那个孩子”。\u003Cbr\u003E事实上这名个案的母亲是家长会的会长,个案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哥哥,哥哥是一个全能的孩子,所有的成绩都得A,而个案常被与哥哥比较,总是被认为“不行”,所以相当地压抑。或许因为如此,所以她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因此考试时时间总是不够,结果都是E的成绩。她的母亲与哥哥站在同一阵线,以学业成绩决定了她的价值,而忽略了她的“心灵”、“灵魂”的危机。可是从她纤细的思维与精细的作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具潜能的小孩。\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拒学症(school refusal)\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笔者认为拒学是属於神经症的范畴,当中有一群人有长期化的倾向,我称其为“封闭型神经症”(seclusive neurosis)。“seclusion”是“锁国”的意思,在日本江户时代,为了防范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外来文化侵入而采取此政策。虽然因此延缓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但也造就了元禄文化与文化文政等日本固有的文化发展,同时也孕育出在明治维新短期间内吸收、消化西方文明的能力。\u003Cbr\u003E以这个观点来看,在个人史上,我们也可同样地说在成为“心”之中心的东西还未形成前,会停止对外界的适应(包含了上学这样的日常适应),而采取专注于内在世界的态度,最后会因为成就自己的自我认同(identity),进而进入封闭的状态。这就像是蝴蝶的“蛹”、蚕的“茧”等时期,所以不该随便动它或强行将它拉出,只有默默守护它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封闭型神经症”这样的名称,在治疗的意义上可能比“拒学症\&、\&惧学症\&(school phobia)积极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个案K,十四岁男孩,从暑假结束後开始不上学,整天关在家中,平常只看电视,只有偶尔在假日天气好时外出钓鱼。在他的沙盘中,自我之投射的大佛像被两层屏风围住,从中可窥见其内在深层“封闭”的状态。其他也可见到城堡、塔、土地公等防卫性与宗教性的表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智能不足(mental retardation, MR)\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智能不足的智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别,这名个案L是患唐氏症的十四岁女孩。唐氏症是第二十一对染色体异常所造成的,平均IQ在32±5的中度智能,发展迟钝,她特有的脸型特徵在诊断上可一目了然。唐氏症者拥有纯真、随和、具魅力的性格,她也是如此,同时也擅长唱流行歌曲。刚好处在青春期的她,将每个小物件放在挖得很深的洞里,分离、孤立地摆放令人印象深刻。以她的IQ而言,要摆出一个有统整主题的作品是困难的。每个小物件间最多只有两个关联性,使用三个以上的小物件时,其关联性就会消失。\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焦虑症的治愈标准会因治疗理论而异,但不管任何理论,他们共通的点是“症状的消失”,或是再加上“觉察”、“积极地回归现实”、“自我实现”等,它们常在沙游疗法里呈现为“大团圆”的心象,这可称为是此症状患者的“治愈象”。在这里提出的个案作品,就是其中之一的“中心化”或所谓的“动态的曼荼罗”图像。个案M,二十一岁女性,焦虑症患者,在约一年半的治疗历程中,笔者见到的治愈象。在中央有著象徵人类原罪的根源或人性发源的象徵:“亚当与夏娃的原罪之树(苹果树)”,马在它的周围巡礼,形成一个旋转木马。接著在那周围有著天使、乐队在演奏音乐,俨然就像个“大团圆”的形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结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沙游疗法是一种治疗的工具,不应将它做为诊断工具使用。因此它的历程,也就是专心地守护及跟随著“心象的流动”,是最重要的。&,&updated&:new Date(&T13:09:5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09:5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沙盘游戏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两大功用&,&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盘游戏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两大功用\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原创
钟向阳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游戏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两大功用\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钟向阳\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人格理解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心理诊断与治疗,而且可以用来游戏与娱乐。当然,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划分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u003Cbr\u003E\u003Cimg src=\&14b8ecb4e9a07eed3a3f28.jpg\&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398\&\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一)治疗功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一般而言,有些游戏具有心理治疗的要素,但很少能反映儿童心理深层的东西。沙盘戏的沙景具有象征的意义,既投射了儿童活动的轨迹,又表现了心灵深处的“情结”和人格特征,通过象征这种特殊的形式,游戏将内心的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表达出来,达到儿童自我治疗与人格整合的作用,而且还便于客观记录与诊断分析。这种诊断和治疗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 儿童——母亲环境的营造,有利于消极情绪的表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沙的特点使人充满童趣的遐想,解除了心底的防线,游戏者可以白由自在地进行想象中的游戏,充分地体验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特别是积压的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怖、愤怒等)在一个支持和理解,安全而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得以自然地表露。\u003Cbr\u003E\u003Cimg src=\&a08ca761c5cde7b181f394.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4\&\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 象征—现实内在的交流,有利于人格呈现与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通过沙盘的象征意义可以投射游戏者的人格倾向和内心欲求,使得治疗师能够客观加以捕捉;同时,游戏者在整个过程中,逐步体验到心灵的运动,体验到人格不和谐的部分(缺陷),使导致人格缺陷潜伏的“情结”逐渐明朗化和意识化,最后加以控制与转化,使人格得以健康的发展。 \u003Cstrong\u003E3. 情景性外在行为与互动,有利于治疗师对游戏者的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 情景性外在行为包括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态度表现、持久性、耐心,这些行为表现非沙盘操作的结果。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为理解游戏者的行为和人格提供辅助的资料。如游戏者在游戏时恐怖、紧张的表情,以及行为反应和自言自语:游戏者对沙盘的喜好程度;游戏者对治疗师的行为表现和变化等等。 \u003Cimg src=\&0f64aed90abde4fc339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1\&\u003E\u003Cbr\u003E在沙盘游戏疗法中,及时准确地捕捉心灵时所运用的客观指标,有利于理解游戏者的心理与行为,促进游戏者与治疗师更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在诊断中,沙盘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诊断主要依据沙境的特点来进行,一般以级别计算,级别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在观察主题特征时,诊断特征主要的指标可以分三个方面,即攻击性、空虚性和歪曲性(封闭性、无序性和机械性)。 如攻击性(A)可诊断儿童的内心冲突和攻击性行为。A1级:沙盘中出现军队的战争场面,说明当事人内心有攻击性。A2级:沙盘:有动物厮咬的场面,尤指野生动物。A3级:沙盘中有火灾、社会重大冲突、杀人、抢劫、坟墓等。“正常儿童、问题儿童与弱智儿童三者的特征如攻击性是三种儿童共同具有的,在问题儿童身上,表现为动物的厮杀、争斗等,在正常的儿童身上则表现为军队、故事或灾祸等;情绪障碍儿童的攻击性最强。” 沙盘的制作时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一次沙盘游戏的时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根据瑞士和日本的调查,通常一次沙疗的时间为20~40分钟,当然,也有时更短,有时更长。一般认为越是有心理障碍的,制作速度越快,大约只有16~17分钟。而且,我们认为如果沙盘游戏制作时间的长短反映了游戏者的健康状况,那么整个个体沙盘游戏系列的制作时间的变化则会反映游戏者在沙疗不同的阶段的变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游戏功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游戏形式,赋予其独特的游戏功能。儿童在沙盘中配置的玩具的适当性代表了儿童的组合力、感觉统合能力和协调性。因此可以根据玩具的选择与摆设判断儿童的空间感觉能力。而且,沙盘游戏借助视觉和触觉来进行沙盘制作,加之沙的平滑和可塑的特性,触摸沙盘里的沙会使人产生童趣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彻底的放松。\u003Cbr\u003E对沙子的挖掘和堆砌可以在激发一个人的童心与纯真感的同时,发展儿童的视觉和触觉运用能力:这种既可挖又可堆的极强可塑性,也可以训练儿童思维的柔性,特别是主题,即沙境(sand-picture)的构成形式,充分地展现了儿童在想象力方面的天性,发展了其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u003Cbr\u003E\u003Cimg src=\&c27d8fd1e43af88d59f4da7f4363ce94.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u003E\u003Cbr\u003E同时,儿童也能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和成熟感。所以,当儿童完成沙盘游戏后,眼睛会放出光芒,这是发自内心的对美的感受和满足,治疗师如果在治疗的后期适当引导儿童欣赏其自己的作品,让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也会获得无比的成功感。\u003Cbr\u003E总之,沙盘游戏可以发挥游戏的作用,适应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规律,并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适合健康儿童的游戏工具。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触觉与视觉,有利于手指的灵活与协调的发展;有利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发展。\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注意事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沙盘游戏疗法原先用于治疗学校不适应儿童和情绪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后来,它被扩展成为一种适应于各种神经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在其精神康复期间才使用。同时对器质性病变和慢性障碍者也同样不适用。 根据沙盘游戏疗法做心理诊断时,应适当地结合当事人的个人生活史。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儿童更要关注其在家里和学校中的表现,结合家庭的动力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沙盘游戏的主题所投射的极可能与其成长历程中的创伤事件紧密相关联。特别是在幼儿的心理教育中,我们认为在运用沙盘游戏疗法时,结合家庭动力系统的分析也是更为重要的。&,&updated&:new Date(&T14:35:0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35:0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沙游预习系列】学习前你要了解的5篇精华|(一)卡尔夫与沙盘游戏的创立&,&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游预习系列】学习前你要了解的5篇精华|(一)卡尔夫与沙盘游戏的创立\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
东方心理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卡尔夫与沙盘游戏的诞生\u003C\u002Fstrong\u003E文字整理 | 朱琦编辑 | 贾子莹\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推荐语\u003C\u002Fstrong\u003E理解沙盘游戏,必然要了解其发展历史,及其与创立者之间的不解之缘。沙盘游戏犹如一个有生命、有心理类型的个体,其诞生过程蕴藏着其未来的发展路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多拉·卡尔夫(Dora Maria Kalff)是荣格分析心理学取向沙盘游戏疗法的创立者。如果说沙盘游戏的妈妈是卡尔夫,那么,孩子的性格像妈妈很正常。而\u003Cstrong\u003E如果沙盘游戏有心理类型,那么,她的类型可能是内倾情感——卡尔夫也是这种类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沙盘游戏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面谈技术(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它是一个活体、个体,有其独立性、自主性、自发性。于是,她可以跟来访者互动,介入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她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治疗进程。\u003Cbr\u003E沙盘游戏是一种游戏疗法。一般的游戏疗法都显得活泼、开朗,似乎是外向型个性,而沙盘游戏的本质已经从外向型的游戏变作为内向型的探索之旅。\u003Cbr\u003E进一步假设,如果说一般性的儿童游戏较少理论构念和较浅思想内涵,沙盘游戏则融汇了更深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原理。那么,\u003Cstrong\u003E这似乎是从一个从感知到判断的变化过程。或许,卡尔夫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3e426e45eedcec.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7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卡尔夫的成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日,卡尔夫出生于瑞士,在距离苏黎世湖大概20公里的里希特斯维尔小山村长大。卡尔夫家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她排行老三。\u003Cbr\u003E卡尔夫的父亲奥盖斯特是个很传统的家长,卡尔夫很敬重他,与他保持着紧密的连结。父亲深深地爱着他四个孩子。卡尔夫记得,父亲给人的印象是很严厉,但也很公平、慷慨。他是一个纺织品商人,也是瑞士重要的政治家之一,还曾被选举为国家顾问(相当于美国参议员或国会代表)。二战期间,他强烈对抗纳粹,因而被列入了黑名单,成了要被铲除的目标。由于他影响力很大,而且能够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纺织品商人保持良好的联系,所以,二战期间他能够为瑞士提供纺织品。\u003Cbr\u003E卡尔夫的妈妈莉莉也是瑞士人,她的家族是世代居于里希特斯维尔的大家族。卡尔夫回忆,母亲是一位温和、优雅,很有支持性的人,她喜欢音乐、艺术、绘画,她还在这些方面充分培养四个孩子。莉莉充满了温暖、慈爱和接纳,她的这些母性特质也被家族之外的人所认可,因为她被选作这个镇子里32个孩子的教母。\u003Cstrong\u003E我们可以联想,卡尔夫强调沙盘游戏需要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可能正是因为,卡尔夫体验到了母亲天然地给予人的这种母爱般的支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瑞士风光)\u003Cimg src=\&v2-d93c27c38bbfffe180de8e.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48\&\u003E\u003Cbr\u003E卡尔夫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身体纤弱,疾病缠绵,无法参加许多体育活动,因而助长了她与生俱来的内向性格,而这种性格使她发展了内在丰富的世界。幸运的是,她的健康问题并没有影响她整个一生,在她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她身体都很好。\u003Cbr\u003E1923年,卡尔夫从人文中学毕业,学校一位老师发现卡尔夫很有天赋,就鼓励卡尔夫致力于神秘主义领域的深奥研究和外国语的学习。于是,卡尔夫学习了\u003Cstrong\u003E拉丁语、罗马语和梵语\u003C\u002Fstrong\u003E;由于也对\u003Cstrong\u003E东方思想文化和神秘主义\u003C\u002Fstrong\u003E充满兴趣,卡尔夫也热情地探索着。\u003Cstrong\u003E这些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注定对她日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之后,她进入伦敦西域大学\u003Cstrong\u003E哲学\u003C\u002Fstrong\u003E专业,追求自己在教育、艺术和宗教方面的兴趣(这是当时那个年代和社会阶层的女性们传统的选择)。后来,由于她在音乐上的天赋,她前往法国,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罗伯特·卡萨德修(Robert Casadesus)学习音乐,并获得了\u003Cstrong\u003E交响乐专业\u003C\u002Fstrong\u003E的文凭。\u003Cbr\u003E再后来,卡尔夫受其创造性引导,去意大利学习\u003Cstrong\u003E艺术装订\u003C\u002Fstrong\u003E。她与一个意大利人相遇并很快坠入爱河,但由于宗教不同(卡尔夫家信奉新教, 而他信奉天主教),受到卡尔夫父亲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卡尔夫回到瑞士。她非常受伤、失望,于是跟随姐姐进入女子修道院修行。然而,这并不是她的命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婚姻与家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卡尔夫的姐姐为她安排了很多社交机会,于是卡尔夫认识了奥盖斯特·卡尔夫(August Kalff),一个银行家的儿子。他们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都对东方思想文化充满兴趣。1934年,卡尔夫嫁给了他,并随他来到荷兰,过着闲适的生活。\u003Cbr\u003E1939年,卡尔夫由于生第一个孩子彼得回到瑞士。之后,她再次回到荷兰,但是不过半年,纳粹入侵,加上彼得生病,所以卡尔夫又回到瑞士。可是,她的丈夫留在了荷兰。当母子乘坐的火车拉响汽笛的那一刻,荷兰陷入了战争。\u003Cbr\u003E虽然回到家乡,但因为属于战争期间,卡尔夫与外国人结婚了,所以她被家乡视为外国人,不能得到食品供给和其他优惠条件。而纳粹掠夺了他们家在荷兰的产业和账户,于是,卡尔夫丧失了优越的生活。虽然卡尔夫的父亲多次要帮助她,她都拒绝了,始终独立坚持。\u003Cstrong\u003E这时,卡尔夫认识到:“一切都有赖于我,一切都在我的肩上。我要为一切负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944年,卡尔夫搬到了一个叫做帕潘的小村子。在这里,儿子彼得很容易就交了很多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在卡尔夫家玩。\u003Cstrong\u003E有一天,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卡尔夫打电话,希望聚一聚。因为她观察到,每次自己的孩子从卡尔夫家玩耍回去,都非常放松和开心。她对卡尔夫非常好奇:究竟她有什么魔法,能为孩子们提供如此积极的氛围?\u003C\u002Fstrong\u003E这次相见点燃了她们一生的友谊,也为卡尔夫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页:\u003Cstrong\u003E这个好奇的妈妈就是荣格的女儿格莱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音乐之声》剧照\u003Cimg src=\&v2-fa944b67e211415cee44ce61946b9dbf.jp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295\&\u003E\u003Cbr\u003E1948年,卡尔夫的父亲已经去世。由于战争期间他的奉献和付出,他只留下了很少的遗产,仅够支持卡尔夫求学一种爱好。格莱特建议,既然卡尔夫对与孩子的交流这么有天赋,就学心理学吧。格莱特把卡尔夫引荐给荣格,荣格也很认可卡尔夫跟孩子之间天然的连结能力。这一会面开启了卡尔夫的心理学生涯。\u003Cbr\u003E战争结束后,卡尔夫的丈夫多次来瑞士,并且他们有了第二个儿子马丁。然而,他们的婚姻终究没能敌得过战争的侵蚀,1949年,他们离婚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整合与创造——沙盘游戏的诞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949年,卡尔夫开始在\u003Cstrong\u003E荣格苏黎世研究所\u003C\u002Fstrong\u003E进行为期6年的学习。\u003Cbr\u003E1950年,为了学习方便,卡尔夫想在研究所附近住,于是买下了昭里孔(Zollikon)的一所农房。这所房子建成于1485年,墙壁有2-3英尺厚,庭院里还有一个喷泉。卡尔夫请荣格的儿子弗朗茨为这所房子装修。完工后,荣格非常喜欢这所房子,甚至开玩笑说,干脆他们买下这个房子,反正也是弗朗茨装修的。\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28fa7066113bbdb11138.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9\&\u003E\u003Cbr\u003E1954年,卡尔夫继续在\u003Cstrong\u003E荣格瑞士研究所\u003C\u002Fstrong\u003E学习,她参加了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在苏黎世的一个讲座。卡尔夫被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术深深吸引了,萌发了要继续学习的热情,卡尔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格。荣格也记得,1937年,他在法国听过洛温菲尔德的讲座,他也觉得很不错。荣格鼓励卡尔夫继续学习世界技术,他认识到,这个世界技术很可能会成为适合孩子心理分析的象征性方法。\u003Cbr\u003E1956年,卡尔夫完成了成为荣格心理分析师所要求的全部学习任务,包括与荣格太太艾玛所做的个人分析。但是,在获得文凭前的最后一个访谈中,她非常震惊地知道:\u003Cstrong\u003E因为没有传统大学的学业文凭,所以她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师的资格!\u003C\u002Fstrong\u003E这是一项新的规定,她入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在她学习期间也没听说过。虽然荣格和艾玛都帮她争取,但是没有成功。卡尔夫非常失望,但她仍然淡然面对事实,她坚信,即使拿不到文凭,也不会阻挡她继续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儿童工作。\u003Cstrong\u003E多年之后,因为卡尔夫的卓越贡献,她被破格授予荣格心理分析师资格,成为了国际心理分析学会(IAAP,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nalytical Psychology)成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与被瑞士荣格研究所拒绝授予文凭几乎同时,一条新的道路呈现在卡尔夫眼前。当卡尔夫联系上\u003Cstrong\u003E洛温菲尔德\u003C\u002Fstrong\u003E,表示想要与她一起工作的时候,洛温菲尔德也很欢迎,她说,如果卡尔夫感兴趣的话,就来伦敦跟她在诊所里学习三年。当得知卡尔夫已经跟荣格学习了很久,所以三年的学期可以减少很多。1956年,卡尔夫来到伦敦学习了一年。\u003Cbr\u003E应艾玛的要求,\u003Cstrong\u003E米歇尔·福德汉姆\u003C\u002Fstrong\u003E(Michael Fordham)成为卡尔夫在伦敦的导师,福德汉姆是第一位英国的荣格儿童治疗师。此外,卡尔夫还跟随\u003Cstrong\u003E温尼科特\u003C\u002Fstrong\u003E学习。卡尔夫在伦敦的学习和经历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些宝贵的支持都直接对她日后在沙盘游戏上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u003Cbr\u003E回到瑞士后,卡尔夫开始尝试将自己的荣格心理学理论基础与洛温菲尔德的技术结合起来。那时,她专心酝酿和提炼自己的想法,而绝少与洛温菲尔德或其他瑞士心理学界的人联系。\u003Cstrong\u003E当时,卡尔夫是瑞士唯一一位荣格派儿童心理治疗师,荣格也非常愿意聆听和支持她的工作,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建议和友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本人曾亲身经历了孤独和痛苦,所以他知道游戏对于心灵的治愈是非常有用的,他自己就是靠着玩建筑游戏而获得了重要的力量,帮助他进行了自我分析。这些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中,都有生动的描述。\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7a8fde3bb8dca258ea056e2e.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561\&\u003E\u003Cbr\u003E卡尔夫开始整合她自己的理论思想,将自己多年来的荣格心理分析训练和对世界技术的思考结合起来。卡尔夫将其发展的方法命名为“沙盘游戏(Sandplay)”。\u003Cbr\u003E卡尔夫发展沙盘游戏作为心理分析方法的兴趣还与她长期以来对\u003Cstrong\u003E东方哲学\u003C\u002Fstrong\u003E的兴趣密不可分。在她改变和重新寻找方向的那段岁月,卡尔夫对东方的兴趣带给她两个具有清晰指引意义的梦。\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个梦是在西藏做的。梦中,她在西藏,两个喇嘛给她一个金制的矩形工具,她摇动这个工具,当她摇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一道裂缝,裂缝将世界分开东西两方,她看见西方世界里有一道阳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后来,荣格解析这个梦时说,通过她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她也许可以帮助到西方人。\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卡尔夫的第二个意义深刻的梦是荣格去世的那天晚上做的。梦中,荣格邀请卡尔夫吃饭,在饭桌的正中央,是一堆大米,他指着这些大米但没有说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不过,荣格的意思是很明显的,他是告诉卡尔夫,她应该继续对东方文化的探索。\u003Cbr\u003E卡尔夫还认识一位藏传佛教修行者\u003Cstrong\u003E铃木大拙\u003C\u002Fstrong\u003E。在一次爱诺思(Eranos)圆桌会后,卡尔夫去日本见了他。卡尔夫谈了自己对于沙盘游戏治疗中“延迟解释”的看法,铃木大拙说,这与藏传佛教里的做法是一致的。在藏传佛教里,弟子请教师父问题,师父不会直接给弟子一个答案,而是拒之千里,让他们自己在想象中和自己的内在资源中去获得答案。这次会面之后,卡尔夫更加坚信她的方法是对的,是具有普适性基础的。\u003Cbr\u003E卡尔夫与铃木大拙的联系,以及她与日本荣格心理学界的联系,使她有机会在日本教授沙盘游戏。对此,荣格分析心理学者\u003Cstrong\u003E河合凖雄\u003C\u002Fstrong\u003E的贡献非常大。\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1c36aa5ac47fb74b0c0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407\&\u003E\u003Cbr\u003E卡尔夫的工作和授课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认可,这与卡尔夫本人的特色有关。\u003Cstrong\u003E卡尔夫会讲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荷兰语和英语,这使她能够与来自众多西方国家的人用其母语交流。卡尔夫将其工作的精神实质和理念用一种最为个人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能够点燃听众的想象力并激发意象,将沙盘游戏体验的故事和意象生动地传达给听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传统心理治疗都以语言为主,而沙盘游戏则是运用非语言的方式。事实上,\u003Cstrong\u003E世界各地很多治疗师都在寻找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心灵均衡的表达,因为心灵既需要语言,也需要非语言。这种要求在卡尔夫的沙盘游戏上获得了满足。\u003C\u002Fstrong\u003E于是,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师和荣格心理分析师开始将沙盘游戏融入到自己的心理治疗工作中,欧洲、北美等地很快就掀起了沙盘游戏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四)暮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日,卡尔夫在昭里孔的家中去世。在这几个月之前,她在家中做了一个三天的小型工作坊。但之后没几天,她就患了中风,身体不能动,但心智还非常灵活。\u003Cbr\u003E去世之前的几个月里,她与无意识的强烈连结对她起到了引导作用,好像在为她未来的旅程做准备。她的儿子马丁这样描写她这段时期的情况:在她去世前大概一个月,她谈论起她的死亡,虽然说话已经变得很费劲了,但某些时刻,她的言语又变得清晰可懂,于是她讲述了她即将去经历的旅程。\u003Cbr\u003E虽然她觉得这趟旅行是要坐船的,但她也说,这是一次进入另一种生命的旅程。对于她来说,这是真实的。有一次她对我说:“我要去穿过某种隧道,你没有感觉到吗?”有一天早上,她看起来非常兴奋,说:“真是太奇怪了,这个房间的墙壁不见了。”在她的感觉中,房间已经打开了,转变到另一种维度的时空之中。当谈论这些时,她看起来是喜悦而欢乐的。\u003Cbr\u003E卡尔夫去世后10天,人们在昭里孔的一个教堂里举行了悼念活动。悼念活动在全世界很多地区也纷纷举行,以此纪念她的贡献。其中比较大型的悼念活动在波德加湾(Bodega Bay)、加利福尼亚和西藏。&,&updated&:new Date(&T16:19: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19:2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沙盘游戏预习必读】(二)除了创始人卡尔夫,你还需读一读诺伊曼&,&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盘游戏预习必读】(二)除了创始人卡尔夫,你还需读一读诺伊曼\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原创
Barbara A.Turner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诺伊曼儿童心理理论与沙盘\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Barbara A. Turner\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推荐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诺伊曼是荣格学生中最具原创性的学者之一,《儿童:早期人格的结构与动力》是他的晚期作品,也被视为他的巅峰之作。卡尔夫的沙盘游戏理论受到了诺伊曼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影响。学习沙盘,学习儿童,诺伊曼是一位可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我们不应该忽略的学者。\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 理论是实践的精髓,也是实践的眼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诺伊曼是荣格学生中最具原创性的学者之一,《儿童:早期人格的结构与动力》是他的晚期作品之一,也被视为他的巅峰之作。\u003Cbr\u003E荣格的著作主要关注成年个体,诺伊曼则详细阐述了“自我-自性”关系出现之前的早期心理基础。\u003Cstrong\u003E《儿童》一书中,诺伊曼将弗洛伊德、克莱因、列维-布留尔、皮亚杰等学者的理论与荣格内在心灵的概念框架相融合,对早期心理发展进行了详尽论述。\u003C\u002Fstrong\u003E熟悉\u003Cstrong\u003E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u003C\u002Fstrong\u003E的读者一定也可以发现它们与诺伊曼理论的相似之处。\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2fec61904f.jp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279\&\u003E\u003Cbr\u003E诺伊曼的理论可以\u003Cstrong\u003E为我们理解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特点、理解成年人自性化过程中的内在运作特点,以及开展沙盘游戏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u003C\u002Fstrong\u003E。通常,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会使他退回到早期阶段,于是,他们需要重建心灵基础,从而形成更健康、更健全的人格。\u003Cbr\u003E诺伊曼认识到,个体每一次有意识地扩展自己的觉察范围,其\u003Cstrong\u003E心灵都会经历一次从头开始的发展过程。每一次内心发生转化,自我都会消亡并重生,并且与自性建立越来越有意识的联结。\u003C\u002Fstrong\u003E当我们考察心灵的发展过程时,我们会看到三个维度的变化:\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
儿童心灵的最初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2.
心灵内部创伤与阻碍的疗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3.
整个生命历程中每一次有意识觉察扩展的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我们一起看看诺伊曼在《儿童》中提出的早期心理发展理论,并把它应用到沙盘游戏中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早期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与母亲的原始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诺伊曼的心理发展理论建立在“自性”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u003Cstrong\u003E自性是先天的,在生命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展开。自性是生命与发展的源头,是发展的指导中心,也是生命本身的终极目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诺伊曼把第一阶段称为“原始关系”,卡尔夫则称之为“母子一体性”。下面我们会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孩子出生后,母子一体性是一个神秘参与的过程,\u003Cstrong\u003E孩子与母亲共享彼此的潜意\u003C\u002Fstrong\u003E识。孩子与母亲仿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孩子还无法感知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最初的安全感构成了个体今后在所有人、事之间建立情感关系的基础。\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大母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母子一体性的关系产生于儿童的自觉察形成之前。\u003Cstrong\u003E由于前自我具有原型本质,在这个阶段,婴儿将母亲视为大母神或原型母亲的现实人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这时,儿童的体验是一种“身体-自性”的过程,儿童通过皮肤来体验外部世界,通过消化来感知内在世界。\u003C\u002Fstrong\u003E通过与母亲不断接触,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的存在。\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原始关系\u002F母子一体性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母子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个体所有关系的质量。包括:\u003Cstrong\u003E(1)个体与他人、事物和世界的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2)个体与自己心灵内在体验的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个体的自信基本上完全取决于与母亲的原始关系。诺伊曼发现,\u003Cstrong\u003E由于儿童对母亲的早期体验是原型性的,所以,婴儿也会受到其他积极的、母性原型的影响\u003C\u002Fstrong\u003E。即使有时候母子关系不那么理想,儿童也能被诸如\u003Cstrong\u003E大树、花园这类具有母性原型特质的事物\u003C\u002Fstrong\u003E积极影响。\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如果孩子能在母子关系中体验到爱的联结,那么,孩子也能把自己的能量以一种协调有序、有意义的方式投入到生活之中。稳定安全的母子关系还能帮助个体具有承受丧失或伤害的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稳定安全的母子关系中,母亲充当了孩子的自性,她以一种补偿的形式来调整婴儿受到的内在、外在创伤性经历,并且保证不让这些消极内容主导孩子的内心体验。以此,母亲推动了孩子承受痛苦与困难的能力的成长。随着孩子进一步长大与发展,母子分离,存在于母子之间的爱也不断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孩子抗压、抗挫能力的发展。\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76f5a33a0f24563ec66cea56bf69c8f0.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447\&\u003E\u003Cbr\u003E如果没有在童年早期形成这些心理能力,个体将可能遭受潜意识内容的不断折磨。这可能导致在潜意识冲动下产生不当行为;或者,产生僵硬死板的人格结构以抵制潜意识冲动。\u003Cstrong\u003E无论哪种情况,都切断了个体内心与外在世界的真实联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早期母子一体性的缺失会对个体的自我保护以及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能力带来根本性的损伤。在这个阶段,孩子以原型化的方式感知来自母亲的拒绝或责备。\u003Cstrong\u003E因为孩子是通过身体来体验自性的,所以,对身体的接纳或拒绝也就等同于母亲对自己的接纳或拒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儿童身体的疾病或不舒服(如疝气),也可能对儿童的舒适感、安全感以及母子一体性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儿童尚未体验到自己的身体与母亲的身体是彼此独立的,也许,他会将自己身体的紊乱等同于母亲的缺失。\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攻击性、负罪感、自恋与心理发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原始关系中,当儿童感到饥饿、疼痛、恐惧,他可能变得具有攻击性。这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手段,或者,我们可以看作“向母亲传递自身困境的警示信号”。如果母亲予以恰当回应,孩子会整合自己的攻击性,并能够疏导和接纳自身这种有力量的感觉。在原型性体验中,儿童感受到了大母神提供的安全感。\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攻击性也会在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之时自然而然地出现。\u003C\u002Fstrong\u003E任何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原有的舒适感都会受到“改变”的干扰。不论是在童年早期,还是在后续成长中,改变引起的主观体验令人惊慌,与生命早期受环境影响所引发的感受相同。\u003Cstrong\u003E在沙盘游戏中,关注攻击性主题沙盘与新阶段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u003C\u002Fstrong\u003E 诺伊曼区分了弥散性的负罪感与个体正常成长转化中短暂出现的负罪感。\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弥散性的负罪感是母子一体性失调的反应。\u003C\u002Fstrong\u003E母亲的缺失会导致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神话虚构式心灵体验中将自己看作是糟糕的母亲,也会导致儿童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被指责的、不正常的、令人讨厌的。\u003Cstrong\u003E由于孩子在这一阶段是以更高的原型性评判来体验这些指责,所以,负罪感变得无所不在。在心灵的原型层面,孩子感受到这是来自神灵的谴责。\u003C\u002Fstrong\u003E诺伊曼的这一论述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u003Cstrong\u003E包容与接纳\u003C\u002Fstrong\u003E来访者在疗愈与转化过程中这种原始关系的特质。\u003Cbr\u003E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心灵会放弃先前高度重视的内容,转而有意识地赞同和忠实于新的心理内容。这时会伴有负罪感和迷失的感觉,还有一种对所失去的旧的心理内容的哀悼与感伤。 \u003Cstrong\u003E在极端情况下,母子关系的严重失调会导致儿童产生自己根本不被人爱的主观感受。这一生命核心基础的缺失会调动起永不满足的渴望,来不断补偿爱的缺失。\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一缺失会产生自恋,也就是诺伊曼说的“被否定的自我”。\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被否定的自我”\u003C\u002Fstrong\u003E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这种孤立会增加个体不安全和被遗弃的主观体验。反过来,又会导致固执僵化、攻击和消极的恶性循环,并与自卑、忧伤的感受交替出现。\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游戏中的母子一体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儿童的原型性的统觉中,体验到舒适就像在天堂;感到到悲伤、焦虑,则仿佛置身地狱。尽管我们不能刻板地赋予沙盘中的沙具某些固定具体的意义,但是\u003Cstrong\u003E当心灵发展到母子一体性的水平时,在一开始,沙盘中通常会呈现出纯净、安宁的氛围,充分地容纳支撑着新涌现出来的心理元素\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沙盘游戏中,母子一体性的象征通常以田园风光的场景呈现,里面有成对的母子,可能是动物妈妈与幼崽,也可能是人类母亲与孩子。\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f63ae225f3d30870eca000b3d1f4f176.jp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279\&\u003E\u003Cbr\u003E由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婴儿还无法区分自我与潜意识,只能通过身体来体验一切。诺伊曼认为,对于非常年幼的孩子,所有的心理、环境因素都是神话虚构式的,并以一种滋养的象征形式被幼儿体验着。\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母子一体性在沙盘中的特征是喂养或滋养等象征性主题。\u003C\u002Fstrong\u003E当我们看到沙盘中这样的主题时,可能意味着来访者原始的心灵正被滋养着。与实际年龄无关,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可能来访者的心灵犹如新生婴儿般退回发展之初,他在沙盘中进入到一个完全滋养与支持性的时空。\u003Cbr\u003E诺伊曼认为,儿童自然的吸收与排泄的消化过程就如同是创造与转化的过程。儿童的优势在于,他们每天都在发生创造与转化。转化阶段的早期,自我对现实的控制开始瓦解,来访者会产生悲伤、焦虑,如同婴儿发现自己的整个世界受到威胁一样。\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在沙盘中,任意阶段的改变与转化带来的心灵内部压力都可能导致饥饿、吞噬等象征性内容的出现。\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沙盘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吞噬性的危险,比如危险的鲨鱼或怪物出现。同样的,带有许多吞噬性吸盘的爪子的章鱼,也代表着这类威胁。\u003Cstrong\u003E在区分吞噬性吞咽与喂养滋养主题时,我们需要仔细考察所使用的沙具,以及作品中的情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早期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与父母的分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儿童接近一岁时,其心灵开始与母亲的心灵分离,诺伊曼把这个阶段称作“与父母的分离”,卡尔夫则称之为“与母亲建立关系”。\u003Cbr\u003E这时,儿童的觉察开始转向外部世界,渴望探索与学习。\u003Cstrong\u003E孩子的心灵不再包裹在母亲的心灵之中,他们的心灵的开始把世界分化为两极。起初,这种对立是简单的好与坏,后来,随着孩子变得更加成熟,这种对立变得复杂,不只是非黑即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早期发展阶段中的女性能量、男性能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从荣格分析心理学来看,孩子的早期经历处在女性能量中。诺伊曼、卡尔夫把心灵的这一维度叫做“母系的”,其特点是:混沌无序、黑暗、未知,以感觉为导向,是潜意识的领域范围。\u003Cbr\u003E随着自我的发展,进化出男性能量,其特点是:清晰明确、界限分明、理性和有意识的觉察。\u003Cbr\u003E对整体女性能量的打破开启了男性能量的产生。这种搅扰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消极的。诺伊曼认为,孩子能够区分它们,并且把积极的体验归因于好妈妈,把消极的体验归因于坏妈妈。随着后来自我的发展,男性能量聚焦起来和变得清晰。但是,\u003Cstrong\u003E在母子关系中,所有的体验都被认为来自母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游戏中的与父母分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这个阶段,\u003Cstrong\u003E新浮现的心灵成长在沙盘里以成对的沙具出现。沙具可能是成群的一对一对,仿佛在引起对他们到来的关注。\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路径以两种颜色交替排布。象征性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但\u003Cstrong\u003E这个阶段的心灵成长主题就是:新出现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新的心理产物开始涌现和得到承认——在咨询师的见证下,这些产物的内容与存在得到确认。\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在这个阶段,可能呈现出新生与成长的对立面——死亡与丧失。\u003C\u002Fstrong\u003E创伤与丧失可能会以邪恶的、抛弃子女的母亲和巫女的形式呈现出来。\u003Cstrong\u003E不管怎样,阴暗面的出现代表着对它的承认。虽然可能伴随着深深的悲伤,但是,通过对阴暗面的认可,这些内容都成为成长与发展过程的一部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img src=\&v2-42b2c3d9ca.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284\&\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早期心理发展的第三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趋中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下,三岁左右孩子的心灵会开始经历一个中心化的自然过程。\u003Cstrong\u003E通过母子一体性关系,孩子心灵的整合性火花被点燃,激发着他自性的出现。\u003C\u002Fstrong\u003E诺伊曼把这个阶段称作“趋中性”,卡尔夫则称作“自性的群集”。\u003Cbr\u003E随着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展,儿童的心灵脱离母亲的心灵,进入到自主整合和自性原型指引的阶段中。\u003Cstrong\u003E儿童会经历深刻的中心化内在体验,并在主观上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当然,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还没有形成反思自身经历的自我结构,他们对自性的主观体验是笼统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沙盘游戏中的与父母分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沙盘游戏中,心理前自我阶段的发展顶点就是自性的群集。新涌现的心理品质已被充分接纳、滋养和认可,并在这个阶段被带入到心灵的核心之中。\u003Cstrong\u003E对于因为早期创伤而损害了自性群集的个体,沙盘游戏中自性的中心化可以恢复其生命的内在秩序。随着自性的中心化,来访者会放下一切对生命归属与目标的疑虑。\u003C\u002Fstrong\u003E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彻底开悟,但这唤醒了个体对心灵中心、核心与目标的深刻觉察,这个过程可能会被原型化地体验为神灵的永恒存在。\u003Cstrong\u003E对自性更加有意识的觉察发展,依赖于个体对自我与自性之间关系的持续关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沙盘游戏中,自性展现并不遵循特定形式,但是,鉴于自性作为中心的原型特征,它经常会以曼陀罗的形式出现。但是,并非所有曼陀罗都代表自性,也并非所有自性都以曼陀罗为呈现形式。卡尔夫说认为,沙盘中自性的呈现主要由其神圣的能量来体现。\u003Cbr\u003E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说什么“是”或“不是”自性的呈现。毕竟,\u003Cstrong\u003E沙盘中的所有内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性的反映。由于自性是一切的源头,当来访者开始恢复与重整自己心灵的秩序时,即使是最严重的创伤与失调,也是被自性容纳、把控着的。\u003C\u002Fstrong\u003E带着这样的觉察来抱持沙盘游戏作品,是一种更加尊重来访者与沙盘游戏疗法本身的态度。\u003Cstrong\u003E如果沙盘中呈现出来的内容是神圣的,那它就是神圣的;如果不是神圣的氛围,那也是合理的内容,它也依然以自性为源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卡尔夫授课时所用的个案里展示了大量的自性群集,我们不知道这是她特意挑选的,或者是她的个人特质容易吸引某一类来访者。我和我的同事的经验是,尽管沙盘中常常触及自性,但是自性的群集并不常见。尽管如此,疗愈与转化还是在发生。对此,我会在关于\u003Cstrong\u003E《宇宙树》神话\u003C\u002Fstrong\u003E的讨论中进行阐述。\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ec49ceaad.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415\&\u003E(北欧神话宇宙树)\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自我的发展:意识功能的形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诺伊曼认为,当孩子还处于与好母亲同为一体的时候,自我就在开始形成。慢慢地,自我成为了诺伊曼所说的“自我-自性”轴的一极。趋中性不仅为自性的中心化提供了可能,也为作为意识中心的自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在你的沙盘游戏咨询实践中\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有哪些你喜欢和认为重要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理论、概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哪些你想要感谢的学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哪些令人振奋的的理论学习体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说来听听吧!(\u003Cstrong\u003E请在文章下方留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选自《沙盘游戏疗法手册》,Barbara A. Turner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文字略有删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转载请注明出处及转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pdated&:new Date(&T11:43:1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43:1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沙盘游戏预习必读】(三)儿童沙盘游戏的典型构成与内容&,&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盘游戏预习必读】(三)儿童沙盘游戏的典型构成与内容\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原创
Barbara A.Turner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儿童沙盘游戏的典型构成与内容\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Barbara A. Turner\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尽管沙盘游戏疗法本身在许多内容上不是绝对的,但沙盘中确实会有偏离常态或偏离典型的内容出现。\u003Cstrong\u003E为了正确地包容和接纳沙盘作品,作为治疗师的我们必须要了解年幼和年长儿童在沙盘构成与内容上的不同,了解这些典型沙盘作品的特点。这可以帮助我们在与较大的孩子和成年来访者一起工作时,通过他们的沙盘内容判断出他们发展受阻或发展停滞在哪个年龄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 Bowyer的儿童沙盘发展范式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a489d2abeebcc.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26\&\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5b34f0d0a49a2a6be0de.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43\&\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e4957cfe038b69f9cd1883.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17\&\u003E\u003Cbr\u003EBowyer对儿童沙盘的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并得到了当代研究的支持。尽管她的大部分工作是将沙盘作为一种临床诊断的工具,但其发展范式为沙盘游戏治疗师提供了实质性的指导。\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儿童在沙盘游戏中的互动游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3-5岁的儿童经常会进行“互动游戏”。这是一种自发的游戏状态,儿童会用沙具表演出主题与场景,而不是乖乖地把沙具摆放在沙盘里。\u003Cstrong\u003E在互动游戏中,儿童会拿着猫的沙具,放向空盘子同时喊着“喵,喵!我饿了”,接着就会把猫放在空碗边上,因为它“饿”了。\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些游戏中的变化源于儿童逐步发展的认知能力。\u003Cbr\u003E由于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这种互动游戏非常普遍,所以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现象。 在1940年初,发展心理学家Heinz Werner(73)开始研究他所说的童年“相面期”(physiognomic period),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体验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的高度融合。Werner发现,\u003Cstrong\u003E3-6岁的儿童主要是通过运动和情感来体验周围的世界。在这一发展阶段,心理没有边界来区分和分离主体与客体。\u003C\u002Fstrong\u003EWerner认为,处于相面认识模式的幼儿把所有事物都感知为是有生命的。对于他们来说,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觉、有意图、有愿望的。\u003Cbr\u003E幼儿的这种相面认识导致其\u003Cstrong\u003E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无法将自己与客体分离。幼儿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通过身体产生强烈的体验。\u003C\u002Fstrong\u003E在幼儿早期,大约18-45个月之间,儿童的游戏就是将自己的心理体验移情至游戏客体上的过程。\u003Cbr\u003E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心体验真实移情到玩具上的过程逐渐被虚构的、“拟人化游戏”所取代。总的来所,Werner提出,\u003Cstrong\u003E在3-4岁时,儿童的相面认知明显减少,儿童对玩具的相面体验转变为拟人化的游戏。在拟人化、虚构的游戏中,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在假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063dea327f40a166815acfee4255bd85.jpg\&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413\&\u003E\u003Cbr\u003E拟人化的游戏保持着儿童对游戏客体身份的高度认同,随着他的意识继续发展,他会知道,玩具躺下也并不是真的病了。这种变化是逐渐发生的,而且两种类型的游戏之间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u003Cstrong\u003E尽管稍大的儿童知道沙具中的闪电根本不是他昨晚在暴风雨中所见到的恐怖闪电,但这一沙具的确在游戏中承载着相同的恐惧与力量。\u003C\u002Fstrong\u003EWerner的研究显示,从18个月开始,拟人化的游戏会一直贯穿整个儿童早期,大约在6岁时会逐渐停止。在Werner的著作中引用了Charlotte Buhler的一个图表,介绍了儿童从18个月到6岁期间拟人化游戏的渐进过程。\u003Cstrong\u003EBuhler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物理实体的拟人化逐渐减少,对动植物的拟人化游戏逐渐增多,而对自然事件的拟人化有起伏,在3岁半时达到顶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谈到儿童的绘画,Werner发现:\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儿童绘画表达的不仅仅是视觉所见,而应该说,是对所画客体相面感知的浓缩表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这一感知方式中,任何动作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者是有意图的行为和姿态。\u003Cstrong\u003E在沙盘游戏历程中,儿童互动游戏中拿着沙具的所有动作都饱含着他们的情感、情绪和内心体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cee2bd887a7c2568acfab3af.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302\&\u003E\u003Cbr\u003EWerner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客体的相面体验与他从客体获得满足的心理需求,二者相结合引发了儿童拟人化能力的逐步发展。Werner说道:\u003Cbr\u003E一旦有了心理需要,事物就变成了人。\u003Cbr\u003E这一感知体现在沙盘游戏中,就是幼儿情感和心灵的需要导致了儿童对具体沙具的选择,并在沙盘的互动游戏中赋予了沙具生命。基于儿童疗愈的心理需要,心灵内在疗愈与发展的力量激发了儿童对沙具的选择。而通过所选择的沙具,儿童自发积极地面对并修复创伤,从而实现疗愈。\u003Cbr\u003E除了稍微年长一些、处于性萌芽期的男孩会在战斗场景中模拟炮火隆隆和枪声,通常儿童赋予沙具生命、与沙具之间的互动游戏会在6岁时减退。\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在你的沙盘游戏咨询实践中\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有哪些你喜欢和认为重要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理论、概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哪些你想要感谢的学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哪些令人振奋的的理论学习体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说来听听吧!(\u003Cstrong\u003E请在文章下方留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选自《沙盘游戏疗法手册》,Barbara A. Turner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文字略有删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转载请注明出处及转自微信公众号: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pdated&:new Date(&T13:11:3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11:3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沙盘游戏学习必读】你要了解的5篇精华|(四)沙游咨询中常见的九个来访者经典问题&,&author&:&psyheartandculture&,&content&:&\u003Ch2\u003E【沙盘游戏学习必读】你要了解的5篇精华|(四)沙游咨询中常见的九个来访者经典问题\u003C\u002Fh2\u003E\u003Ch2\u003E原创
东方心理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从儿童到成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你一定会遇到的来访者的九个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文 | 东方心理\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儿童来访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01 儿童:“老师,我想让妈妈看我的沙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江雪华:\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个问题很常见。一方面,我们要和妈妈说保密原则,让妈妈理解;另一方面,我们直接跟孩子交流,我们跟他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保密的。\u003Cbr\u003E如果孩子还是要妈妈看,我们就要看,是否孩子与妈妈无法分离,希望联合得很紧密。也要看孩子与妈妈的交流模式、孩子与咨询师的移情阶段。如果孩子不能对咨询师产生正向移情,那么,咨询效果可能不会很好。能够全然投入到沙盘中,对孩子(来访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u003Cstrong\u003E冯建国:\u003C\u002Fstrong\u003E首先,我的态度是不主张给父母看。开始跟孩子做沙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约定,比如说:“我们(咨询师和孩子)在沙盘室里做沙盘是我们两个人的事,只有当我们两个人都同意给父母看的时候,才可以给他们看。两个人要一致。”\u003Cbr\u003E原因是:沙盘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就像炼丹一样,需要封闭、密闭的环境;又好像焖米饭,中间时不时打开锅看看怎样了、熟没熟,这样做出的米饭可能就夹生了。沙盘是心灵的工作,需要遵循心灵的节奏。我们是沙盘工作的守护者,要守护好孩子心灵成长的节奏。\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f56a7d29bc21d.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65\&\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02 操心的家长:“老师,我想知道你跟孩子在沙盘室做了什么?”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许浚:\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个问题很重要。作为咨询师,我总是希望给家长建立一个准确的印象,以帮助家长排除狐疑。\u003Cbr\u003E首先,当家长来做沙盘游戏预约时,我们的助理就会让家长上网了解沙盘游戏的定义,了解这个疗法,了解我们能够帮助他的孩子做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在聊的过程中的相互试探与被试探,希望我们能够更快地达成共识。\u003Cbr\u003E第二,我们会邀请初进入工作的家长参加一些沙龙,比如,我们会讲:沙盘游戏是什么,我们的沙盘游戏是怎样与孩子工作的,沙盘游戏师是如何看待儿童问题的,沙盘游戏师想要如何与家长一起合作,等等。如果你的工作室只有两个人,我就建议你在访谈的时候或宣传的时候,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u003Cbr\u003E家长可能会问你:“我可以在多久之后看到我的孩子的变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孩子发展非常缓慢,我该如何信任你?”通常,我的做法是,在与孩子工作了4-8节时,我会与家长做一个面谈。面谈内容不是沙盘内容(沙画),而是依据沙盘的过程,依据我根据工作过程看到的孩子的心理资源、心理类型、问题,以及孩子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希望有怎样的父母,以及父母能为他做什么。这样,家长就会信任咨询师,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主动,让家长知情和信任我们,把他们纳入治疗联盟,而不能只是简单回应。\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03 大条的家长:“老师,你带我的孩子做沙盘就好。我最近没空与你约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王桓:\u003C\u002Fstrong\u003E家长访谈的最重要目的是发展家长对咨询师的信任关系,让咨询师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与孩子进行工作。这时,你要了解家长不愿意过来的原因,有的家长可能觉得“我很忙,我已经花钱找你了”,这时,你就很难激发家长的动机,就没办法了。面对这种家长,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他有时间,他可以约你。\u003Cbr\u003E大家一定要记住:家长访谈的目的不是改变家长,而是处理家长的焦虑,让家长信任咨询师,愿意让咨询继续下去。如果家长有比较好的治疗意愿,那就没必要一定做家长访谈。\u003Cimg src=\&v2-ee80d0cbd88c31bd4967bd.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9\&\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04 儿童:做沙盘呀做沙盘,在地板上玩玩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咨询师内心独白:可以?不可以?可以?不可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江雪华:\u003C\u002Fstrong\u003E这也是挺容易遇到的问题,我觉得它挺考验每个人的承受能力的。有的人会觉得,他只能在沙盘玩,如果摆在地上,我就不舒服。有的人就觉得没关系,哪里都可以玩。所以,处理上会带有个人特点。如果你是一个很有边界的人,你不舒服了,就不好工作,那你就要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和规则。\u003Cbr\u003E我觉得没有绝对的标准,咨询师要遵循自己的感受,以我们的舒服为度,成为抱持的基础。\u003Cbr\u003E如果孩子真的不能在有限的空间玩耍,一是他可能真的需要大的空间,二是他可能退行了。如果我们专门做儿童咨询师的话,要有蹲下身子与孩子玩的能力。有的孩子真的需要从地板上开始,慢慢才玩到能在沙盘里玩,之后才能直接与我们谈他们的感受。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不需要沙盘,尤其是长程工作的后期。\u003Cbr\u003E很多年前我会想:孩子的家长是付了钱过来的,我与孩子在地上打弹珠,如果家长推门进来,他会怎么想?现在我会很淡定,因为:就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很焦虑、很忙碌,甚至很忽略,没办法与孩子这样玩,所以他们只能花钱让我们和孩子这样玩。我们越安然、越淡定,孩子就会越放松,早期没有满足的感觉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这个,大家可以慢慢体会。
\u003Cstrong\u003E05 儿童:卖东西呀卖东西,每次做沙盘我都喜欢卖东西。\u003C\u002Fstrong\u003E(咨询师内心独白:督导师,你在哪里,我快HOLD不住啦!) \u003Cstrong\u003E江雪华:\u003C\u002Fstrong\u003E有不少孩子会玩卖东西的游戏,我们要感受一下卖东西有什么意义。买卖也是一种建立关系的方式,交换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平等、建立规则的感觉。对于孩子在沙盘中出现的各种行为,我们都要尝试理解其意义。为什么重复出现这样的行为?因为还不够么?够了,才会进入新的状态,满足了,才会出现新的阶段。 \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青少年来访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06 青少年:“刚好十分钟,我做完了,我想出去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盘游戏治疗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