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层旧楼加装电梯多少钱放在哪里

  大热天拎着十几斤重的大西瓜、下雨天抱着几十斤重的米和油、生病时拖着疲惫的双腿
&&当面临类似的情况时,年迈的居民内心对于自家的楼房能装上电梯的渴望被无限放大。
如今,申城也对老住宅加装电梯给予了力度不小的财政补贴,单笔最高可获24万元。然而,
记者采访后发现,虽然优惠政策不少,但受阻于手续繁琐、审核步骤多、熟悉度不高等因素
的影响,最终成功安装的小区寥寥无几。
  半数以上小区没有电梯
  上午时分,60岁的倪毓波回到位于水城路468弄的五洲大厦小区3号楼,从皮夹中掏出一
张类似信用卡的卡片,在电梯指定位置轻轻一刷,按下了5层楼按钮。十几秒的时间,电梯
就从一楼将她送到了五楼的家。而在两年前,她还不得不依靠双腿一台阶一台阶地爬楼梯。
变化,是从今年6月10日居民楼加装电梯开始的。
  五洲大厦小区位于水城路茅台路,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小区共有5栋住宅楼,3
栋为13层的高层住宅,另外2栋为6层的多层房,一梯三户,3号楼也在其中。在2014年8月,
小区居民从报纸上看到,静安区有一个居民小区成功加装了一部电梯,于是,3号楼内10多
户居民也动了心。
  501室的倪毓波和602室的丁秀芝牵头,与业委会主任、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等一起,
组成了加装电梯工作小组。在经过征询、协商、走访、申请、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后,这部电
梯终于&落户&。最终,3号楼内共有12户居民,根据不同楼层的比例递增,分摊加装电梯
需要的63.5万元,最多的6楼居民出资7万余元。如今,区房管局还在为其申请财政补贴,最
高补贴可享受24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1.2万个住宅小区中,有电梯的住宅小区仅4500个,电梯总数6.6万
台,这其中又有5000台电梯已经超过15年的使用年限。许多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
建造的多层建筑没有电梯,有的甚至九楼都没有电梯。随着老龄化加剧,有些市民面临上楼
难下楼更难的境地,若真的可以成功加装电梯,无疑为老百姓生活、出行增添了许多便利。
  22个月里盖了40多个章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就在3号楼居民前往静安区某小区&取经&时,这个已经成
功安装电梯的小区负责人还曾好心劝说:&不要做,太难了、太烦了&&&
  如今回想起一路走来的22个月,参与的业委会委员倪毓波感慨万千。虽然,楼内居民的
征询同意率和全体业主的意见征询通过率都符合要求,但在倪毓波看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
一步。&光买图纸就来来回回跑了6次。&倪毓波说。
  造成反复奔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熟悉&,&别说我们老百姓是这辈子头一次,就连
有些政府部门也是第一回办。&倪毓波说。于是,从开始申请到成功安装,22个月的时间里,
先后要在申请单上盖超过40个公章。
  作为工作小组里的&润滑剂&,小区所在的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也直言:&不
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他坦言,申请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琐碎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
让这事泡汤。
  &上上下下享受&不容易
  其实,市政府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给予大力支持。市房管局、规土局等部门先后制订
了《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2011年)、《关于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
电梯的指导意见》(2012年)、《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规划管理意见》(2014年)。
根据规定,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还能享受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最高不超过24万元/台。
  然而,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要实现&上上下下的享受&并非易事,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区至今成功加装电梯的旧小区数量还不到10个。
  不少居民坦言,老房安装电梯最难是前期工作,即业主间的协商、确定资金分摊比例等。
有些居民就显得颇为无奈:&都七八十的人了,哪有这个精力折腾?&此外,相关部门能否
&推一把&也至关重要。以长宁区五洲大厦3号楼顺利安装电梯为例,区房管部门在政策宣
传、实地查勘加梯条件、指导业委会制定方案、完成居民征询、受理立项等方面做了很多指
导工作。区房管局工作人员田瑞华就被居民们一直挂在嘴边,有了她的耐心指导和政策解释,
少跑了不少冤枉路。
  加之再有街道、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家生的从中调和,也让小区矛盾减少了不少,从而
推动了电梯的安装速度。可以说,这些天时地利人和,才促成了五洲大厦3号楼电梯的顺利
  在这个不断前行的老龄化城市中,我们也希望能够多听到一些这样的好消息,有朝一日,
当老住宅加装电梯不再成为新闻时,才是政策真正落地造福百姓之时。当前的位置:
旧楼加装电梯难点在哪儿
旧楼加装电梯难点在哪儿
时间:: 13:24:30
来源:中国电梯资讯网
  近日,钱江晚报报道了《关于开展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增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在征询意见中,这个《实施意见》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华家池34号的老教师们,早日装上电梯更有盼头了。
  的确,在全国步入化的今天,白发人口日益增加,很多老人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多层楼房里,行动不便,连出个门买个菜都成问题,这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目前许多城市都在推进老小区加装电梯的政策指导,杭州是其中走在前面的城市之一。果真能解决这一难题,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我们要看到,并不是出台了政策,老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就能顺风顺水、一揽子解决了,甚至在出台政策之后,依然可能是举步维艰。对此,社会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这是事情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首先,加装电梯关系到各方物业私权的复杂关系。的确,装了电梯,对于三楼及以上的老人来说,是大利好,上下楼梯这个大问题解决了,甚至房产也增值了。但是对于住在一二层的居民来说,却未必。电梯是后来加装而非原发的,必然外置凸出于外立面。电梯运行的噪音会不会影响一二层的居民?其次,外置的电梯还会对他们本来就不好的采光造成影响。这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应有权利,还会对他们的房产价值造成影响。因此,作为受益方是否应当对一二层的受损失方做出一定的补偿?而作为《实施意见》,也应当事先对此做出指导意见,以免在实施过程中纠葛不断。还要考虑到一点,即便受益方开出较高的补偿条件而一二层的居民哪怕只有一户不接受,这也是无法用少数服从多数的道德说教来强求的。因为你有加装的理由而他也有拒绝的权利,这是法律所赋予的私权的复杂性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各地加装电梯成功寥寥的原因所在。比如上海的指导意见出台好几年了,政府甚至给每台电梯补贴24万元,结果却依然只装了3台。
  其次,即便冲破千难万阻全楼道都同意加装了,那也要对以后可能潜在的矛盾先做预案。电费怎么分摊?维修费用哪里出?这些自然是要事先厘清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同小区其他没有加装电梯的居民的意见。比如,老小区每幢间距比较窄,加装的电梯对于车辆进出有没妨碍?如何避免?对小区外观的整体协调性有无影响?台风天,外置电梯安全性如何?都应当对相关邻居做出解释并给予肯定的答复。谨慎是应该的,这关系到整个小区的和谐。
  所以,鉴于加装电梯的先天不足,它必然是件费尽周折的事。有关部门的指导方针一定要细致入微,周到全面,从全局的和谐角度来解决问题。对于老小区加装电梯,我们是乐见其成,而应谨慎行事。
本站部分文章属于原创,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电梯资讯网
上一篇:&&&下一篇:
日,日立电梯(中国)有
日,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
最新加入企业
Copyright (C)2001- All Rights Reser
中国电梯资讯网 版权所有
Elevator 皖ICP备号-1老旧楼加装电梯难点在哪? - 土巴兔新闻中心
老旧楼加装电梯难点在哪?
浏览数:137144
17:43:35&&来源:北京日报
  居民自筹资金安装、社区牵头试点、街道无偿推广……近年来,为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呼声不断,但真正成功者寥寥。  今年本市将在城六区选取老旧小区的100个试点,相关工作的财政资金已拨付到各区,力争年底完工。据统计,目前本市在无电梯老楼中3层至6层居住的老年人至少有100万户,他们中许多人因上下楼不便而长期困守家中。  截至目前,加装电梯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新兴的简易电梯又能否经得住推敲?近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发现出资难、共识难,成为挡在小区电梯改造前的拦路虎。  一分钟上一层楼的“幸运户”  坐上,系上安全带,轻轻将右侧扶手的向右一掰,座椅便平缓沿上升。昨天,记者在和平里七区38号楼3单元体验了一把座椅式电梯。  这种升降座椅式电梯每上一层楼大约一分钟。发起人吴女士介绍,这部可载重135公斤的座椅式电梯由该单元三四层楼的三户居民筹款16万元安装,“用的是800多元一块的可充电,耗电很少,两年左右换一次就行。”  “以前腿脚不好,赶上买的东西多,一上楼就犯怵。现在虽然速度有点儿慢,坐上电梯就直接舒舒服服上楼了。”住在四楼的一位老人说,电梯安好后,更愿意出门活动了。  为解决老年住户“上下楼难题”,去年2月本市首部自筹座椅式电梯在东花市北里西区12号楼3单元建成,在分摊费用上,以二楼为基数点,每高一层增加一个基数,平均每个基数是12300元。  这些小区的电梯能够顺利安装并良好运行,与几十年间和谐的邻里交往不无关系。老楼楼道较窄,这部座椅式电梯虽然已经很小,但运行时其他人也必须得让道。而东花市北里除5户居民掏钱安装,其余住户都不反对;和平里七区的吴女士也说,低层、住户都对安电梯没意见。  外挂梯工程不难共识难  并非所有小区都如此幸运。直至昨天,慧忠北里114号楼1单元门口,犹如一块“补丁”的钢板仍横在上,遮住了5年前为加装电梯所挖的电梯井。据了解,该楼与小区115号楼3单元两栋6层楼的24户住户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离退休和在职职工。早在2009年,曾计划由单位出资90万元、住户筹集10万元,在两个单元楼外分别加装一部外挂式电梯。但一直有居民反对,导致项目胎死腹中。  “家里有老人的就搬家吧,没辙。”从114号楼走出的住户高女士称,低层居民认为加装电梯后影响屋内采光,又有噪音。  “工程不难,100%达成共识难。”知名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认为,从目前中国建筑物的结构看,外挂垂直式电梯是最合理的机械设计。而做老旧小区住房改造的筑福集团项目负责人黄先生说,老楼加了电梯,高层房屋会增值。但一层住户既无需求也不受益,往往反对加装。  慧忠北里就是老旧小区“加电梯难”的典型写照。2010年,本市多部门下发了《关于北京市既有增设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按规定,老楼加装电梯需征得全部业主同意,“一票否决”屡屡成为加梯的拦路虎,以至于后来北京一些成功加装电梯的都是央企和机关单位宿舍楼。  简易电梯难成加装主力  为缓解出行难,也有老旧小区投入使用了智能代步电梯或简易爬楼机,这些机器推行效果又如何?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3个月前已在德鑫嘉园17号楼1单元进行最后测试的一部代步电梯,至今仍安静地贴合在楼道扶手处安置的金属轨道上,部分楼层的电梯踏板还被用绑起。  “安好后就没启动过,也没。”1单元多家住户均称并不清楚电梯何时正式启用,只常见维修工来修理。曾试用过的王女士说,这座分段接力式电梯对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的老人来说比较难用,“踏板只能载人走一段,中间楼道平台还要走下来换乘,不方便。”  记者联系上代步电梯安装公司安道利佳智能科技公司,“产品还属于试安装,先让居民免费体验一下,把意见告诉现场维修师傅,汇总后公司才推出最终产品。”工作人员说,目前已经接到了建成加安全带和护栏的反馈。  2014年由东高地街道办出资购置的两台电动爬楼机,时隔两年后也遭遇“并不实用”的尴尬评价。记者多方走访,最后在街道办一间放置杂物的里看到了这部尚未通电的爬楼机。  “考虑到预算经费过高,邻里间又难协调,就没安装座椅式电梯。谁想后来借用爬楼机的居民也越来越少,到现在都没人跟我们签过长期借用安全协议。”该街道民政科负责人庞先生介绍,爬楼机上可安置,底部有80厘米长的履带板和左右两个轮胎,上下楼时,按下启动按钮,爬楼机可在履带作用下行进。“在使用安全上没问题,唯一不足就是履带板前部太长,从楼梯过渡到楼道拐角处时,履带板不容易拐过去,老人的腿在此过程中有可能被碰到。要是上五六层楼需转好几回弯儿,一到转弯处就折腾半天,还是不方便。”庞先生坦言,也有过其他街道办人员前来“取经”打算购置,都被他们劝回去了。  最近,牛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了无障碍电动爬楼车。从外观看,这款爬楼车没有过长的履带板,体验者脚部也有固定踩踏的地方,使用起来会相对方便些。  “‘加梯难’仍卡在找人出资建造维护、改造得不到所有人共识两大问题上。”筑福集团负责人黄先生说,他们前期在北京多栋老楼做过加装电梯调研,结论是只能主推外挂式电梯。“无论是座椅式、代步电梯或爬楼车,使用起来都会给楼内通行造成影响,对乘梯者和他人都不方便,也不好报消防审批。”原标题:爬楼难&老楼加个电梯更难
土巴兔新闻官方微信关注后天天有料
土巴兔微信服务号让装修,快捷、方便、贴心
输入手机号码,获取报价结果
中国装修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楼改造电梯装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