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和英伟达和英特尔哪个好????

当前位置:
芯片巨头PK:英伟达VS英特尔 自动驾驶战谁称王?
丰田研究院TRI牵手英伟达可谓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小编在之前的文章就预测,两家公司未来有可能在一起玩耍,毕竟英伟达CO-PILOT和丰田「驾驶卫士Guardian」的理念太相似了。
所以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丰田的加入,英伟达已经拥有奥迪、戴姆勒、大众、丰田四家主机厂合作伙伴,还和沃尔沃、特斯拉以及蔚来汽车有相当程度的合作。此外,博世和采埃孚这两大Tier 1供应商已经联合英伟达推出了基于Drive PX的可量产自动驾驶系统。▲英伟达目前汽车相关合作伙伴的不完全名录英特尔坐如针毡?在这场日益发酵、火药味儿越来越浓的平台化之战中,英伟达和英特尔是两大主力选手。当然,目前整个汽车行业仍处于L4/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非常初期的开发阶段,形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涌现中,因此还不能断言哪家平台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不知是不是不甘落后,英特尔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ADG总经理凯蒂·温特上周三发表声明,一直重申“英特尔作为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自动驾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她的描述,90分钟的路程产生的数据容量高达4TB,而英特尔是目前唯一一家为OEM主机厂和Tier 1供应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芯片供应商。这套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处理各种各样混杂的数据,包括车内、联网系统及云端服务器。尽管英特尔此前并未公布其自动驾驶平台相关产品的架构细节,但温特指出,“英特尔的CPU、FPGA,人工智能平台和软件解决方案都已经根据汽车领域合作伙伴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调校,目的是尽快将高度自动化甚至是无人驾驶汽车带向消费市场”。据车云菌了解,英特尔除了已经收入麾下的Mobileye,其他合作伙伴还包括百度、宝马和德尔福。不过温特暗示还有很多不能透露名字的合作伙伴,她还鼓励大家掀开那些已经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后备箱,找找里面到底有多少英特尔芯片的身影。但是近一两年来,可能是英特尔/Mobileye提供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采取了较封闭的解决方案,导致OEM主机厂和开发人员直接被挡在了门外。相比之下,越来越多的Tier 1供应商和车企开始使用Drive PX来搭建自动驾驶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完成对Mobileye的收购肯定还得几个月的时间,目前还没有哪家芯片公司能够提供像Drive PX一样的平台产品,用来进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而且Mobileye-Intel未来是否有可能推出开放程度类似CUDA-DNN、Drive PX一样的平台,车云菌表示怀疑。至于宝马、英特尔、Mobileye三方合作开发的平台,只能说解决方案的方向和英伟达的产品类似,但平台架构并不相同。
&&&&&&&&&&
责任编辑:LGM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同是利润增长,为何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股价却大相径庭?_凤凰资讯
同是利润增长,为何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股价却大相径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同是利润增长,为何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股价却大相径庭?
日前,以CPU为主的英特尔和GPU为主的英伟达先后发布了自己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双方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45%和48%,按理说双方利润的增长都相当可观,尤其是对于英特尔,在当季PC市场依然下滑之时,仍以PC芯片为主的英特尔能够实现如此的利润增长实属可贵,但事实远没有看起来那般简单。
反映在资本市场中,英特尔在取得了看似不错的财报后,其股价不涨反跌,跌幅高达6%左右,相比之下,英伟达的股价则大幅上扬了14%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同是利润增长,且增长幅度几乎相同,但双方在股价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呢?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又预示着芯片产业怎样的趋势?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双方的财报和业内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缘由。由于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对于芯片的需求非常旺盛,英伟达第一财季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4.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轻松击败了分析师预期的3.182亿美元。与之相比,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DCG)收入为42亿美元,尽管增长了6%,但因不及预期,导致英特尔股价大跌3%。也就是说双方在数据中心(芯片)市场的表现才是决定股价的关键。
如果说上述是因为外部(主要来自英伟达)竞争压力导致英特尔股价下跌的话,英特尔内部业务的表现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从构成英特尔营收和利润的两大主力业务看,据英特尔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以PC芯片为主的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的运营利润为30.31亿美元,同比增长60%,而以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为主DCG运营利润则同比下降了16%至14.87亿美元。
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CCG业务所在的PC产业日渐走低,以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为主DCG业务才是英特尔现在和未来增长的动力,这已是业内(包括英特尔自己)的共识。更何况本季度CCG业务的运营利润增长并不具备可持续性,这点从PC市场依然下滑,英特尔CEO科再奇在财报发布上的今年全年,这一业务仍然会出现个位数下滑的预测可见一斑,也进而再次证明了以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为主DCG业务表现对于英特尔的重要性。
实际上,分析师对本季度英特尔的DCG业务运营利润下滑均感到不解,纷纷在电话会议期间进行询问。而英特尔给出的原因是把未来制程节点作为了首选,成本较高所致。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在,全世界各大互联网和云服务提供商都在使用英伟达的GPU芯片。”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财报电话会议结束后说。不知业内看到这句话有何感想?我们看到的是,克雷斯说的这些大公司包括社交网络Facebook、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IBM、微软和阿里巴巴集团。甚至连亚马逊AWS云服务都在使用英伟达的芯片。而这些公司其实也是英特尔DCG业务的主要客户。
在此,也许有人会质疑,在目前占有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的英特尔,英伟达的冲击真的会对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吗?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英伟达的GPU在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表现。
以其去年发布的Tesla P100为例,由8块Tesla P100搭建的DGX-1,其GPU吞吐量相当于 250台传统服务器的水平。除此之外,DGX-1系统还包含一套深度学习软件,即深度学习GPU训练系统 (DIGITS(TM)),可用于设计深度神经网络 (DNN)。
据了解DGX-1可以将深度学习的培训速度加快75倍,将CPU性能提升56倍,即英特尔双路至强系统需要250多个节点和150个小时来训练Alexnet,而DGX-1只需要一个节点2个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谷歌大脑项目中,3台机器中配置了12颗GPU,性能就达到了包含1000个节点的CPU簇的水平。
进入到今年,英伟达推出了新的Tesla V100,这款AI芯片有210亿个晶体管,比一年前的Tesla P100还要强大,同时Tesla V100具有5120个CUDA处理内核。对此,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这种芯片的能力和能源效率有助于云服务供应商大幅提升其使用AI的能力(云服务和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能力提高15倍,替代400台传统CPU的服务器,甚至无需建立新的数据中心。
看到这里想必业内应该清楚英伟达对于英特尔的影响了吧,即现在和未来,英伟达主打AI领域的GPU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冲击英特尔在数据中心芯片市场CPU的销量、营收和利润。其实这种冲击在本季度就应该有所显现,只是英特尔以未来制程节点作为了首选,成本较高所致其运营利润下滑,避重就轻罢了。
更让业内担心的是,在日前英伟达主办的GTC 2017上,英伟达宣布GTC参加人数在五年内上升了三倍,今年达到7000人,GPU开发者增长了11倍达到50多万,CUDA驱动程序和SDK的下载量也超过了百万。此外,英伟达还推出GPU云平台和开源Xavier DLA,我们看到的是英伟达不仅在GPU本身,而是以此为基础正在打造以满足AI需求的未来数据中心的新生态,这才是让英特尔细思极恐之处,毕竟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市场,英特尔最大的护城河也是其围绕x86架构建立的CPU生态。
针对上述云服务和数据中心提供商,基于自身和提供具有AI功能业务需求的转变及英伟达的快速发展,英特尔并非没有意识和动作。但英伟达早在2011年左右就开始AI芯片的研究和布局不同,后知后觉的英特尔采用的是“买买买”的并购方式:去年5月,收购计算视觉软件公司Itseez;6月收购FPGA制造商Altera;8月收购深度学习初创公司Nervana Systems;9月收购机器视觉初创公司Movidius等,一系列集中爆发的并购都与AI有关。
从理论上讲,英特尔并购的上述企业在AI芯片方面都具有自己的优势,例如虽然GPU相比CPU有一定的优势,但与Altera的FPGA相比依然逊色不少(有研究人员测试,相比GPU,FPGA的架构更灵活,单位能耗下性能更强),深度学习算法在FPGA上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运行,而且功耗也能做到更低;Nervana Systems研究的深度学习芯片,其性价比高于GPU,处理速度是GPU的10倍等特点。
对于英特尔上述在AI芯片的种种布局,黄仁勋则代表英伟达表示质疑:如果说至强融核(Xeon Phi)处理器(英特尔去年发布的所谓AI服务器芯片,并因此引发过与英伟达GPU相比,谁优谁劣的评测口水战)对于AI非常适用,那为什么要收购Altera?既然买了Altera,Altera又非常适合AI的话,为什么要买Nervada Systems?如果Nervada Systems才是真正的AI方面的技术,要进行开发和产品推出的话,那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又怎么办?如果说这三个都适合AI,那是不是意味着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就不适合AI呢?
尽管上述言论不排除黄仁勋偏袒自家AI芯片之嫌,但也间接说明英特尔目前在AI领域尚处于选择路径和整合的阶段,且行动缓慢,尚需最终的产品和市场来证明。这也解释了为何同是利润增长,英伟达股价暴涨而英特尔股价下跌的真正原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11945
播放数:254482
播放数:876471
播放数:5808920英特尔cpu是不是配英伟达显卡更好点,都姓英? - 知乎4被浏览36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秒英特尔 u秒英伟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