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拍照,内存扩展,是买金立s10拍照评测 10还是买一加五手机?

如何评价一加手机 5? - 知乎2429被浏览1480108分享邀请回答3601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4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2 个回答被折叠()&&中关村在线消息:前不久,《Stuff》评选出了全球用户可买到的“十佳智能”,在海外市场颇受好评的5位居第二,可以说是国产手机品牌中排名最高的手机。第一名则被颜值称霸的三星拿下,位居第三名。一加手机5&&而在&Plus之后的则是,也上榜,拿下了第六名的不错成绩。随着第七名&7之后的则是广受好评的&Pro,也就是我们国内所说。全球十佳智能手机出炉(图片引自微博)&&除此之外,和谷歌Pixel也纷纷进入了前十名的排行,第十名则被英国智能手机厂商的Wileyfox&Swift&2X摘得。在国内人气颇高的却意外的被挤出了前十名的位置。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cn/646/6462615.html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主屏尺寸 4G网络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10暂无报价
最新科技资讯下载ZOL APP重重谎言构建的迷宫————一加DASH/OPPO VOOC闪冲技术&br&&br&知乎现在已然成为互联网品牌口碑营销的重要阵地了,而且某些人也抓住了某些趋势,毕竟知乎也不是人人全知全能,只要你音量够大面子够大,有问题也可以糊弄过去,大家都懂的。&br&&br&只不过,世界上还有我这种蛋疼的人。&br&&br&先放&b&结论&/b&:&br&&ul&&li&&b&VOOC/DASH闪充并没有比高压充电更安全,纯属虚假宣传&/b&&/li&&li&&b&一加/OPPO机型存在使用和充电时的电量造假行为&/b&&/li&&li&&b&高压充电的效率并没有那么不堪,发热跟具体机型设计有关&/b&&/li&&li&&b&VOOC/DASH闪充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被刻意淡化,能做兼容的情况下刻意不兼容,这是什么态度?&/b&&br&&/li&&/ul&&br&&br&&br&1.&b&恐吓式营销,DASH/VOOC闪冲是否更安全&/b&&br&&br&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一加3的DASH闪冲就是OPPO VOOC闪冲的马甲(忍不住吐槽下,谁家快充技术没MCU啊),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换了数据线和手机底座的接头,从Micro—B换成了Type—C。&br&&img src=&/1aba848d3bdcc4efe200d_b.jpg& data-rawwidth=&1976&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6& data-original=&/1aba848d3bdcc4efe200d_r.jpg&&&br&从OPPO VOOC诞生起,「韩国大厂」就一直宣称这种技术更安全,因为低电压啦blabla,不仅在官网大肆宣称,更在线上线下的营销引导中大放厥词。&br&&img src=&/dfa5a38bc64_b.jpg& data-rawwidth=&3384& data-rawheight=&2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84& data-original=&/dfa5a38bc64_r.jpg&&&br&然而事实果真如此?&br&&br&一项消费类电子产品要想上市,是需要通过层层把关的,在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3C认证。&br&&img src=&/1739bd5fae545e3c4dce5d366afde570_b.jpg& data-rawwidth=&1063&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3& data-original=&/1739bd5fae545e3c4dce5d366afde570_r.jpg&&&br&没错,就是现在与工信部入网认证合称两大爆料狂魔的3C认证~~&br&&br&3C认证有着严格完备的准入机制,尤其是对电源这种事关安全的重要指标;而且鉴于手机充电功率长期停滞不前,在可以预见的10年间,我想3C标准对其安全性的验证也不会过时,毕竟人家几千瓦都有验证嘛~~&br&&br&更何况,从原理上说,做过电源的朋友都知道,在弱电项目中,宁可提升一点电压都要减少一点电流;大部分安全事故或者说隐患,都是出现了电流泄露造成的。例如很多所谓手机电死人,都是自己买了垃圾配件导致的。&br&&br&常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持续安全接触电压是24V,比起现在最高12V的高压快充技术来说,你懂得......然而安全电流是多少呢?——蛐蛐10mA,也就是0.01A。当然了,其实因为人体电阻,手机充电器不管是12V=2A还是5V=4A都电不死人。&br&&img src=&/e9be6fd4cc3206_b.jp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1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br&所以我真的很想问下OPPO/一加的朋友们,你们是如何扭曲物理学常识,得出在手机充电时,大电流比大电压更安全的结论?&br&&img src=&/b08dbd806dbe2cc9dc6ec218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b08dbd806dbe2cc9dc6ec218_r.png&&&br&哦,你们会说「我们安全措施做得更到位啊!」我觉得真是挺可笑的,也许糊弄外行可以,但是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你就算是用货架产品完全不研发,从数据线到主板参考设计都自带几十项安全措施;尤其手机接口进化到Type—C之后,数据线端的安全验证更为严格,对端口保护苛刻到了电流通过能力3A以上数据线需要加入E-Mark电子芯片验证的地步。&br&&br&如果你们不服气,那么所谓更安全的结论,有可靠地数据支撑吗?请问是哪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依据什么相关规范和标准,给你们做了这样的检测报告呢?&br&&br&请注意,「这里一共3个问题哦」&br&&br&而且VOOC整体技术能保证万无一失?呵呵&br&&img src=&/76fa0aa69a0_b.jpg& data-rawwidth=&2328& data-rawheight=&2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28& data-original=&/76fa0aa69a0_r.jpg&&&img src=&/5fdc1ddcbe27eb73cb9d4_b.jpg& data-rawwidth=&2372& data-rawheight=&2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72& data-original=&/5fdc1ddcbe27eb73cb9d4_r.jpg&&&br&忍不住再戳一加的伤疤,参见我以前写作的的文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a href=&///?target=http%3A///p/%3Fmod%3Dzwenzha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加2阉割快充看一加的无耻&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54fa128be5ccd308fffa108ebfeff293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54fa128be5ccd308fffa108ebfeff293_r.jpg&&&br&一加2的Type—C数据线出现了严重的设计缺陷——没办法过3A的大电流,但是错误设计的电阻会让充电器认为能过3A!&br&&blockquote&&p&在产品设计和定型过程中,居然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是完全无法容忍!USB Type C 1.1 版规范在2015年4月份就已经出来,作为使用Type C的厂家,一加不可能没有阅读过此规范!&/p&&p&从设计到测试再到最终量产,一加居然都没能发现这个严重而低级的可笑的质量问题,其内部管理之混乱,研发、测试实力之低劣可见一斑!&/p&&/blockquote&上面的文字到今天我都觉得不为过,然而时至今日,我都没有看到一加对国内一加2用户做大规模召回处理,倒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一加PR把我拉黑了,手动滑稽。&br&&br&再来看实际产品,对比下200块钱的贝尔金USB 3.1 Type—C数据线,从线径看我没觉得一加3这个达到了Type—C定义中最高端的5A啊,再看看保护措施集中的USB两端,我也没觉得你这个保护措施就好到哪里去啊?&br&&img src=&/ba6b2a8f6e2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a6b2a8f6e26_r.jpg&&&br&&br&再来看大家关心的&b&电池寿命&/b&。&br&&br&OPPO微博前两天吹VOOC的时候,突然把电池寿命从500次大幅拉升到了900次(指的是次数完结,电池依然有80%剩余容量),我心中一惊——难道真有黑科技?&br&&img src=&/deafbf44cae8d_b.jpg& data-rawwidth=&2332&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32& data-original=&/deafbf44cae8d_r.jpg&&&img src=&/10d38edc2fe351b41c7ed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10d38edc2fe351b41c7ed_r.jpg&&&br&直到我去参加了617那天的快充技术会议........&br&&img src=&/914f1f5ac6ed3632badd6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914f1f5ac6ed3632badd6d_r.jpg&&&br&原来是电池供应商——ATL自己把牛逼吹上了天,800次你怕不怕!而一般来讲,中间100次循环寿命测试,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就算是一般的测试机构都没那个时间和能力检测出来的,自然OPPO可以大吹特吹。&br&&br&不管是低电压DASH/VOOC还是高电压的QC/PEP/PD/FCP,实际上进电池的电流都是一样的电压;在大家都用CC-CV充电法,电池寿命完全看电池厂技术的时候,我倒想知道VOOC/DASH到底有什么超牛逼算法能突破物理学定律。&br&&br&我在此呼吁知乎诸位手机厂商的营销人员,请与你们的供应商密切沟通,看看官网电池寿命文案要刷新到什么数值,要大力学习人家这种蜂拥而上的吹牛Bee精神!&br&&br&有人说,安全问题你就BB这么多,有什么意思啊?&br&&br&当然很有意思!你国巫蛊之风盛行多年,什么科学技术都要附会点东西——手机辐射啊,WIFI辐射啊........老百姓啥也不懂,商家就开始疯狂利用人性弱点——恐惧、害怕等等负面情绪进行营销。&br&&br&远了点说,就是CDMA技术进入中国,前主子联通、后主子电信,在推广的时候总喜欢吹逼说CDMA绿色辐射低啊,GSM辐射就是大。所以中国移动不安全不健康blabla~~~&br&&img src=&/b48b829b30d08b4f7bfd9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48b829b30d08b4f7bfd99_r.jpg&&&br&结果呢?你国老百姓真是疯了一样信了这些鬼话,但是按照「宁可信其有」的原则,老百姓们干脆认为一切发射信号的玩意都是有害的辐射,各种居民私自捣毁基站的新闻层出不穷,我爹妈至今睡觉之前都要把路由器关了......&br&&br&如此反智主义,遗毒无穷!&br&&br&诸位知乎的精英、成功人士、体面人士,大概没有兴趣去三四线城市的OPPO专卖店瞎逛。但是我去过,经过精心培训的疯狂促销员们,一谈起其他的快充方案,立马跟安拉胡阿克巴一样恐吓你「这不安全!」,言之凿凿别家的快充发热巨大可能导致烧毁乃至爆炸;在高额返点的驱使下,他们看起来信仰VOOC安全犹如某教徒信仰「咖啡乐都要下火狱」一般虔诚。&br&&br&好玩吗?这一点都不好玩!作为第一充电KOL,每天我都接到无数的微博私信,内容大致类似「请问下是不是除了VOOC之外的快充都不安全啊」,你说我什么心情?!民智未开,这本来也并不是一个透明的方面,居然活生生被整成了利用人性恐惧的弱点进行营销,一直致力于推广快充的我,对OPPO/一加这种邪教作为当然是十二分的愤慨。&br&&br&&br&&b&2.弄虚作假的电量,DASH/VOOC真的快吗?&/b&&br&&br&讲过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谈谈速度。&br&&br&手机充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不是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一般来说都会留出1-2W的安全空间。&br&&br&实际测量中,虽然DASH/VOOC是采用了跟QC一样的D+D-识别模式,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私有协议,直接用USB电流计无法激活快充模式。&br&&br&没办法,只能用插座式功率计推算,实测USB输出5V 1.5A左右的时候,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9.3W,推算得充电器效率大约81%;全功率给一加3输出时,充电器消耗功率大约19.5W,推算得实际一加3 DASH闪冲USB输出功率为15.9W......&br&&br&注:这里说的是从充电器USB端口输出的功率,而非实际进电池的功率,具体能进电池多少,请看我对IC转换效率分析的那段。&br&&br&&img src=&/bd22f81bfc522db4ec3a_b.jpg& data-rawwidth=&1304& data-rawheight=&19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4& data-original=&/bd22f81bfc522db4ec3a_r.jpg&&&br&这是什么水平呢?也就是说实际输入手机的功率,比小米5/三星S7 edge高大约2W,比魅族PRO 5/乐视MAX 2少大约6~7W。&br&&br&然而神奇的是,一加3在低电量全速补电的时候,电量百分比跑的比西方记者都要快,Excited!就算扣除刘作虎先生所谓「高压充电损失2W」,也不应该这么快啊。&br&&br&答案就在手机源代码之中~~&br&&img src=&/7eb385bbe516b5c0edfdfc3_b.jpg& data-rawwidth=&2340& data-rawheight=&1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40& data-original=&/7eb385bbe516b5c0edfdfc3_r.jpg&&&br&我们可以看到,一加3的源代码设定手机充电截止电压为4.32V,按照目前普遍的4.4V电池来看的话,也就是说电池冲到98%系统直接显示充满了~~&br&&br&追加下基友蛋丁的一加3代码分析:&a href=&///?target=http%3A///ttarticle/p/show%3Fi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SH闪充技术驱动程序分析&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b&只要系统认为在DASH闪充,电量就会自己一直快速增加&/b&&/blockquote&&br&所以这并不只是最后2%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用户使用时的掉电显示,不然「冲的快」就会演变成「掉电成狗」;所以实际上OPPO/一加的所有手机,其电压/电量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已经全部变掉了,其电量百分比与实际电池电量脱节异常严重。&br&&br&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充电异常的快,毕竟98%到100%基本上占据了所有手机将近20~30分钟的涓流时间,而且变动百分比也能让前期充电看起来跑得更快,对中国这些只会看电量百分比吹逼充电速度的媒体们来说,已经足够糊弄了;但是你再怎么「优化」,实际电量还是少了2%,结果就是不如人家耐用。&br&&br&啊,有人又要说了「只是2%而已啊,反正无所谓,优化用户体验!」。照这么说,整个行业为了优化涓流时间,提升电池快充体验的那一大帮人都是傻逼?别人辛辛苦苦做一辈子的科研,你软件代码写一行就「优化用户体验」了?那你参数页倒是把电池容量乘个98%啊!&br&&br&最可怕的是,这种事成为常态之后,OPPO已经越发丧心病狂。在MWC 2016展示的Super VOOC技术中,OPPO吹牛逼的一张展示图露了马脚:2500mAh的电池,15分钟充满,然而充电曲线却没有涓流模式......&br&&img src=&/dcbb92ea2a4f14e786bc28cac75eb22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cbb92ea2a4f14e786bc28cac75eb22c_r.jpg&&&br&这意味着,大约10%~20%的电池容量没有得到利用,你压根就没有充满!&br&&br&关于技术参数:这款技术展示机,采用的是ATL在MWC之前特地赶工的5C电池,连循环寿命测试都没来得及做,OPPO用的是5V 16A输入。&br&&br&涓流过程存在的必要性有二:&br&A、低电流保养电池,毕竟充放电是个复杂化学过程,虽然涓流有些玄学成分,但是我也没看见电池厂明确说可以不要这个过程。&br&B、保证容量,毕竟手机根本就在电池上,今天你隐藏2%明天他隐藏5%,那么消费者再过几年买的手机,到底有多少容量是实际能使用的?买个3000mAh的手机,实际只给你用2500mAh,这种花钱买来的缩水续航你能接受?&br&&br&弄虚作假实在可恶,如果都不要涓流模式,不要说你弄个5C电池,就拿明年大家都会商用的3C电池来说,ATL官方规格白皮书明确可以做到「17分钟80%」,大家都17分钟之后不充电就好了嘛~~(限于商业机密,就不贴出图了)&br&&br&&br&&b&3.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高电压充电方案效率真的那么差吗?&/b&&br&&br&&blockquote&QC2.0或者QC3.0的原理简单说是高压充电,适配器输出9伏,电流2安培,到了手机需要转换成电池电压(比如4.0伏),输入到电池的电流可能也只是4安培。这个时候电池接收到的功率同样是4.0*4=16瓦,但适配器输出的功率是9伏*2安培=18瓦。另外18-16=2瓦的功率全部在高压转换成低压的工程中变成了热量。&br&但这个时候关键问题就来了。损失的2瓦的功率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2瓦的功率变成了热量,导致机身会非常热。机身过热时,对机器和正在充电的电池都很危险。所以一般机器发热严重时,就会降低充电功率。充电功率降低,转换时的功耗损失也会降低,机身温度就会降下来。&br&&br&&br&作者:刘作虎&br&链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加3的快充技术到底怎么样?是否有隐患? - 刘作虎的回答&/a&&br&来源:知乎&br&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lockquote&&br&刘总的回答看来是照搬了工程师给的口径。&br&&br&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主流的高电压快充方案:高通QC、MTK PEP、华为FCP。&br&&br&从软件上来看,这几种充电方案都是经过识别——释放高电压过程的,电压升高之后充电过程与5V无异。&br&&img src=&/0cbb81a25c39adfa5d3e_b.jpg& data-rawwidth=&2732& data-rawheight=&1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2& data-original=&/0cbb81a25c39adfa5d3e_r.jpg&&&br&但是从硬件实现上来看,还是有很多差别的。&br&&br&高通的QC 2.0/3.0,基本上都是通过骁龙芯片组打包的PMI电源管理芯片和SMB电量计芯片实现快充。&br&&img src=&/dcb15cdf2a44037f3dbef135_b.jpg& data-rawwidth=&2280& data-rawheight=&1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80& data-original=&/dcb15cdf2a44037f3dbef135_r.jpg&&&img src=&/d0ed9e1c561de646278aaec_b.jpg& data-rawwidth=&2296& data-rawheight=&1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96& data-original=&/d0ed9e1c561de646278aaec_r.jpg&&&br&因为高通这方面也没有开源,而且地主老财的作风大家都懂,所以没有太多技术资料可循,只知道效率确实不咋地,不过反正打包送了,你还要什么自行车?!&br&&br&而MTK PEP技术,因为收购的立琦电子还需要时间整合,所以直到2016下半年的P20「MT 6757」平台才会打包快充IC。因此,之前MTK平台手机要想实现快充,必须采用第三方的充电IC芯片。&br&&br&华为FCP技术也是如此,目前海思尚未有能力提供快充IC,所以也得用第三方;三星平台手机亦如是,基本上三星非高通平台手机,和魅族,都得自力更生。&br&&br&典型如同魅族这几代产品——MX 5/PRO 5/PRO 6,分别为MT 6795/三星7420/MT 6797平台,都是采用德州仪器「Ti」的BQ 25892系列IC;华为荣耀7/Mate 8/P9等也是采用这颗IC;乐视1S/2等产品,虽然是QC协议,但是MTK平台,所以也是德仪大客户。算起来真是「德仪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就是基础IC巨头的霸气。&br&&img src=&/dc2cfd092c5f193ee338902_b.jpg& data-rawwidth=&3936& data-rawheight=&1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36& data-original=&/dc2cfd092c5f193ee338902_r.jpg&&&br&扯远了......回到正题,根据德仪公布的相关资料,目前主流9/12V电压下,单颗BQ 25892降压效率大约是90~91%,比如华为那一波旗舰。&br&&br&但是德仪还有个大招——双IC并行充电,专门为高功率快充准备,魅族乐视就用的这个,最高实现12V=2A,大约24W的充电功率。一颗BQ 25892搭配一颗BQ 2去识别协议版本),12V下效率大约可以提升到93%。&br&&img src=&/7ccae0d431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7ccae0d431_r.jpg&&&br&除了IC本身的效率之外,机身散热也会影响快充温度,比如小米5这样的玻璃机身和MOTO的大塑料,都对散热产生负面影响;还有HTC这样故步自封的厂家,虽然全金属机身材质,但是落后的三明治结构用到今天。这些不良设计导致散热不佳,积聚的热量反过来又降低了IC的效率&br&&img src=&/4dee51fad708dba91d373d1f632fd118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4dee51fad708dba91d373d1f632fd118_r.jpg&&
▲HTC 10拉稀摆带的内部结构&br&&br&根据MTK最新PEP 3.0技术的演进,在产业链的推动下,PEP 3.0做到5V=6A有望实现95%左右的效率。&br&&br&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使用Ti的IC芯片,OPPO/一加有能力超越95%的效率吗?从数年的产业观察来看,我并不认为OPPO的研发能力以及我国的产业链能够实现这样的奇迹。然而人家就是敢吹一点效率损失都没有呢,真是佩服。&br&&br&抛开功率谈发热是耍流氓,VOOC/DASH肯定比绝大多数的高压快充方案发热低,因为其他这些货:A.用的是高通打包的IC。B.结构设计和机身散热问题。C.金属机身且功率低但是只用了一颗25892。D.虽然双Ti芯片,但是功率实在太高。&br&&br&我们抽取两个典型产品:三星S7 edge和魅族PRO 5。&br&&br&三星S7 edge国行版用的是高通820,Charge IC自然是PMI 8996+SMB 1351。实际USB端口输入功率也就14、15W,为什么比VOOC热呢?&br&&br&我们看拆解,三星后背做了个无线充电线圈,因此机身材质必须选择塑料或者玻璃,三星选了双面玻璃,材质+结构无疑大大影响了整体散热效率;高通两个IC做QC 2.0的效率又不咋地,金属中框在快充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到快速导热的。&br&&img src=&/5cebf5cd74_b.jpg& data-rawwidth=&2112& data-rawheight=&1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12& data-original=&/5cebf5cd74_r.jpg&&&br&结果就是三星S7 edge快充很烫。&br&&br&再来看魅族PRO 5,PRO 5的机身设计比三星S7 edge好太多:全金属+大主板,散热条件很好;两颗德仪BQ系列Charge IC也比高通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br&&img src=&/8e13eae8eeb47d815ba4_b.jpg& data-rawwidth=&3200& data-rawheight=&21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00& data-original=&/8e13eae8eeb47d815ba4_r.jpg&&&br&但是PRO 5的充电功率实在太高:峰值已经逼近充电器24W的额定值了。这么高的功率,就算是7%的发热损耗都是很不得了的事情。&br&&img src=&/4bdea9babb1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4bdea9babb1b_r.jpg&&&br&不过反过头来看,PRO 5的充电功率大约是三星S7 edge的164%,大约是一加3的143%,实际体验来看,PRO 5温升并没有充电功率提升的那么恐怖。如果按照三星S7 edge的那个温度,PRO 5岂不是能烧开水?&br&&br&所以,所谓高压快充方案发热高,并不只是Charge IC的效率或者充电方案的问题,也是其他厂商对机身材质和结构的不同选择造成的;更不能说抛弃功率去谈发热,&b&你一个电量造假的16W去跟人家真材实料的23W比发热?&/b&有本事别造假啊。&br&&br&PRO 5这样的机器,70%往后功率下降的时候,温度能比你高多少?&br&&br&如果VOOC技术真那么牛逼,为什么做到今天从4.5A到5A又倒退回了4A,实际功率才16W?OPPO也没信心在高功率下控制发热呗。&br&&br&再举两个极端的例子:ZUK Z2/Z2 PRO和NEXUS 5X/6P,这几个货前2者是QC 3.0,后2者是PD协议;ZUK这两货控制了充电功率,最高不到12W......NEXUS两兄弟是5V 3A,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这4个都不发热......&br&&img src=&/722f6b2fb1_b.jpg& data-rawwidth=&2388& data-rawheight=&1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8& data-original=&/722f6b2fb1_r.jpg&&&br&所以发热不发热,牵扯到了太多因素,单从IC效率来看低压效率更高,但是IC转换率都在那摆着;而且抛开实际功率谈发热简直耍流氓,随随便便就说高压方案有2W以上损失,不知道这结论从何而来。&br&&br&PS :QC 3.0已经降低了电压,从QC 2.0的9/12V直接降到6V,效率提升很明显;未来MTK PEP 3.0直接上5V 6A;PD协议直接可以做5V 5A。其他快充方案早就不是单纯的高电压了,而是大电压大电流两个方向都在走,希望一加市场营销部及时更新大脑里的知识。我也没见OPPO敢舔着脸说USB 组织做PD协议抄袭了VOOC啊?&br&&br&&b&4.兼容性问题,私有协议就该死光光。&/b&&br&&br&VOOC和DASH的唯一不同在于,DASH上了Type C端口;于是我试着用别的Type C数据线进行充电,结果发现——不行;哪怕这根价值200RMB的贝尔金Type C数据线是目前能够买到最好的:明确支持USB 3.1和3A大电流。&br&&br&如果说VOOC因为使用Micro B接口,不得不自己扩充两个充电触点,所以非原装线统统不能快充还情有可原;那么一加这种不兼容其他Type C数据线的态度无疑让我感到愤怒。&br&&br&之前我写过《&a href=&///?target=http%3A///ttarticle/p/show%3Fid%3D%26mod%3Dzwenzha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ype C 崛起,VOOC 落幕!2016 手机快充技术展望&i class=&icon-external&&&/i&&/a&》,其中提到&br&&blockquote& USB Type C C 协议修订了数据线规范,一举将手机数据线从 2A 提到了 3A / 5A 两个级别,其中 5A 线材强制加入 E-Mark 电子标记芯片,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从设计角度来讲,光是电流承载方面,Type C 就爆了苹果 Lighting 不知道多少个太阳系。&br&&/blockquote&目前零售的Type C数据线已经完全可以做到支撑3~4A电流了,但是一加告诉你:我就是不兼容!&br&&br&当然,他们会告诉你无数的理由,比如我们担心零售线的质量啦blabla。&br&&br&但是,我们先来看原装线的质量。从线径和USB两端的长度来看,一加3原装线并没有体现出比贝尔金/魅族PRO 6原装线强在那里,&b&我甚至怀疑一加3这根线就是按照3A电流通过标准设计的&/b&。&br&&img src=&/936c28fa40405cd0badca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36c28fa40405cd0badca_r.jpg&&▲从上至下3根线,分别为:贝尔金数据线(USB 3.1+3A)、魅族PRO 6原装线(USB 3.1+3A)、一加3原装线(USB 2.0+?A)。&br&&br&再一个,手机充电发展到今天,通过手机端和充电器沟通数据,计算数据线线阻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做到:手机充电时检测数据线电流通过能力,增加/减少电流。但是一加却玩了一刀切的懒政——非原装线统统干掉,要想支持快充,除了原包装附带,只能买159的快充套装。&br&&img src=&/2cfd83d8bd3de9dbec7c8ca_b.jpg& data-rawwidth=&2400& data-rawheight=&1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00& data-original=&/2cfd83d8bd3de9dbec7c8ca_r.jpg&&&br&兼容性是个普世价值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时时带着原装的东西。人类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发明了标准化。细化到接口上,出现了USB标准组织,到现在大一统的Type C接口。&br&&br&标准化的好处有三:&br&1.降低成本&br&大批企业都用一个标准,可以大大降低零售成本;体现在工业上就是Type C数据线出现的比苹果Lightning晚,现在的平均价格却已经大大低于苹果这个封闭接口。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无需付出额外的money。&br&&br&2.强力推动新技术扩散&br&例如建立在Type C接口上的新技术就有很多:PD双向充电协议、整合音视频高清输出、更高标准的安全策略等;对于非标准协议来说,产业链支持的力度和速度都远比不上统一标准。&br&&br&3.足够的冗余度&br&还是苹果Lightning VS Type C接口,从iPhone 5到现在才几年,Lightning的潜力基本被挖掘干净了,供电能力、传输能力都成了瓶颈。而Type C方兴未艾,除了4K、8K的超高速视频输出和RJ 45网线口外,Type C有望统一消费类电子的一切接口。&br&&br&说得难听点,就一个公司的几十百把号工程师,也配跟全世界以万计的集体智慧相抗衡?&br&&br&体现在一加DASH上,这种做在标准化产品里的私有协议,实在令人厌恶。VOOC改造Micro B数据线可以说没有办法,那时候Type C还早得很,零售Micro B数据线没有一条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现在Type C开始普及了,零售产品不比你原装的差,你还自己定义一个恶心的识别协议从中作梗,明明可以兼容却就是不兼容,这就是企业价值观问题了。&br&&br&你说你们天天黑QC/PEP,好歹人家对数据线没啥要求啊,2A的数据线随便玩;MTK/高通也在推动产业链上下了大力气,高压快充的IC、充电器、移动电源满天飞,零售价格也平民化,各种充电器基本实现通用。&br&&br&好了,换成你一加/OPPO,啥都不通用,什么都要用你们这一套;实际效果16W的充电套装要159的价格,我配一套24W双协议充电器+3A线(魅族UP0830/乐视EQ-24BCN+ZUK数据线)才100左右,我只想说——凭什么啊?!&br&&br&然后说好开源,又说VOOC/DASH的代码不能开源,第三方ROM就没有快充了,以后会放文件支持;好吧,我就承认VOOC是你们牛逼的核心技术决不可外泄,但是软件代码也是不可解决的吗?&br&&img src=&/10effddc6f7_b.jpg& data-rawwidth=&2268&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68& data-original=&/10effddc6f7_r.jpg&&&br&并非如此,伴随Type C出现的,还有PD充电协议,为什么不用?!&br&&br&PD能快充吗?该协议目前最高定义100W(20V=5A)的功率,在0-20V和0-5A之前都能支持,要实现5V=4A简直易如反掌。&br&&br&PD要钱吗?PD协议完全免费开放,无需授权费用,代码早公开了。&br&&br&PD成熟吗?PD协议可以纯软件实现,魅族MX 5/PRO 5/PRO 6/乐视MAX 2/NEXUS 5X/NEXUS 6P/苹果12.9寸 iPad Pro.......都兼容PD协议,不管你是什么平台什么IC都可以做PD,只需要充电器改动一点,加入支持就行。&br&&br&而且之前PD需要双头Type C接口,但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友商们已经摸索出了USB 3.1 Type A to C的PD实现方式......&br&&br&一加完全可以付出多一点点时间,多一点点成本,给VOOC加入PD握手协议,但是没有做;他们选择了一刀切的懒政,选择了&b&明明可以兼容却不兼容&/b&,就为了让你多掏那几个钱、给你添点堵。&br&&br&不将就?呵呵。&br&&br&&b&用安全性问题抹黑友商,恐吓用户,这是不将就?&/b&&br&&b&电量百分比弄虚作假,代码级作弊,这是不将就?&/b&&br&&b&捏造数据狂黑其他技术,欺骗消费者,这是不将就?&/b&&br&&b&明明可以做到兼容,却要用户付出多余的成本和精力,这是不将就?&/b&&br&&br&&br&&i&&b&利益相关&/b&&/i&:OPPO/一加黑&br&&br&当一加2出来的时候,当一加产品经理嘲讽我的时候,当我的朋友被线下OPPO专卖店坑的时候,当OPPO的营销招呼都不打就用我的文章的时候,我成了一个OPPO/一加黑。&br&&br&我没想讲什么客观中立,只是写了一点真实的东西,希望动摇大家的想法。我就是看你们在知乎、微博等渠道装的白莲花一样的营销不爽,都是出来卖的立什么牌坊?一加PR们,有本事来打我啊。
重重谎言构建的迷宫————一加DASH/OPPO VOOC闪冲技术 知乎现在已然成为互联网品牌口碑营销的重要阵地了,而且某些人也抓住了某些趋势,毕竟知乎也不是人人全知全能,只要你音量够大面子够大,有问题也可以糊弄过去,大家都懂的。 只不过,世界上还有我这…
&p&出于众所周知(并不)的原因,我最近认真了解了一下6GB内存到底有没有用。所以今天,我这个不务正业以抖机灵为生的机构号终于要输出干货了。&/p&&p&这个问题是2016年提的,那个时候确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当时配备6GB内存的手机相当少,&b&整个生态环境没有跟上,大内存显示出优势的场景非常有限。但是在2017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b&因为内存这个东西,不像处理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存在“过剩”这个问题的。&b&只要产业链开始铺货新的规格,软件对内存的需求一定会迅速跟上,水涨船高。&/b&&/p&&p&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微信举例,从2.3版本到6.5版本的迭代中,随着手机主流内存规格的不断上涨,&b&微信的内存占用也从30M增加到了227M,足足增加了6倍多&/b&。&/p&&img src=&/v2-2e1c8a681e973f5a7673_b.png& data-rawwidth=&1241&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1& data-original=&/v2-2e1c8a681e973f5a7673_r.png&&&p&&i&(数据通过下载安智市场微信各历史版本实测得到,原谅我的渣作图)&/i&&/p&&p&处理器现在显得过剩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那么高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池技术迟迟难以突破,压在上面,限制着手机的整体功耗。&b&所以虽然有了高性能处理器,但是大多数应用对性能的需求不会跟着成比例的涨。&/b&&/p&&p&而内存不同,一旦硬件上的技术和成本开始可以支持更大的内存,应用对内存的开销一定会跟上。&b&因为在现阶段,占用更多的内存确实可以换取更好的性能,更多的功能,或者更短的开发时间,&/b&对续航也没太大影响。也就是说&b&,整个生态环境对内存的需求一定会增长并适应新的主流内存大小。&/b&毕竟,硬件环境已经有了,也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为什么不呢?&/p&&p&这就是为什么我说2016年的 6GB 优势场景或许不多,而2017 年的 6GB 对提升体验已经非常实用的原因了。&b&因为随着今年 6GB 内存的普及,应用在开发的时候,也会适应新的硬件环境,增大内存开销,获取更好的体验。&/b&如果相应的手机配置不跟进的话,一定会在某些环境下捉襟见肘。 &/p&&p&其实安卓生态本身的变化史就是一部内存开销的增长史。不说别的,就说安卓系统本身,从07年安卓Beta版首次发布至今,将近10年时间里,从当初1.0原生系统仅占用100M内存,到现在6.0、7. 0系统开机就会吃掉近2GB的内存,&b&足足翻了20倍!&/b&&/p&&img src=&/v2-1ac4dc4517a_b.png& data-rawwidth=&1236&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6& data-original=&/v2-1ac4dc4517a_r.png&&&p&上图是实测的现在安卓手机常用app的内存占用量。以4GB手机为例,系统占用内存在1.8G左右,倘若再挂着微信微博QQ,听着歌一边刷网页一边刷知乎,这内存就差不多到头了,再开应用有些后台就会被杀掉。&b&其实4GB的内存真的已经没有那么宽裕了。&/b& &/p&&p&&b&所以随着工业界量产内存规格的增长,系统和程序体量也会水涨船高。而越来越大的系统和应用,会倒逼手机厂商在新生产的手机中配备更高的内存,这是一个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过程。&/b&2017年如果还想在使用手机时不会因为运存不够而感到掣肘,确实是需要配备 6GB了。(好吧,起码我厂是这么想的。)&/p&&p&最后给大家科普两个我这两天研究内存问题学到的tips:&/p&&p&一、&b&当系统运存小于等于一定值(这个定值大于0,在我们的手机里大概是300M)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根据应用程序的重要程度(ADJ值),由轻往重逐级去杀,直至留出足够的运行内存。&/b&这种资源回收的机制是安卓系统所规定的,留出的这个定值是给电话这种手机基础功能和开启新的应用准备的。&/p&&p&在关闭进程的时候,不同应用的重要层次结构可以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空进程、后台进程、服务进程、可见进程和前台进程,这里面第一个重量级最低,往往会被首先回收,越往后越重要。(更详细的分级介绍可参考&a href=&///?target=https%3A///guide/components/processes-and-thread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g&/span&&span class=&invisible&&uide/components/processes-and-thread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在我上面举例的情况中,网页就会首先被杀掉。&/p&&p&二、很多人都经历过:&b&“我内存很大,明明只开了几个程序,还有1GB多的RAM,为什么放后台还是被杀死了呢?”&/b&&/p&&p&其实你的后台很有可能不是被杀死,而是被&b&“开屏”&/b&了。导致你误以为程序被杀死以至于应用重启。&/p&&p&很多情况下,程序是需要连接服务器来加载一些数据,例如淘宝的商品推荐,饿了么的外卖店家,微博等等。数据越大,加载的时间就得越久,而当数据还没被加载出来的时候,会非常影响当前画面的展示,致使用户体验变差,就像这样。&/p&&img src=&/v2-b77b1f45e23e9d2dbd40c_b.png& data-rawwidth=&216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v2-b77b1f45e23e9d2dbd40c_r.png&&&p&于是乎,&b&很多应用会选择在数据加载完成之前,“盖”上一张开屏图来掩饰部分板块的空白,这就造成了程序重启的假象&/b&,实则是程序依旧在后台运行。正如很多人切换回微博的时候,也会弹出开屏图,可一旦进去后就会发现页面依旧停留在当初浏览的地方,这就是一个拿开屏图“盖”主页面的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b&但是这个真的不是内存的锅,再大的内存都会这样,更多的是网速和应用优化的问题。&/b& &/p&&img src=&/v2-f6aab66694dddf7d46da517bc20e80ed_b.png& data-rawwidth=&432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0& data-original=&/v2-f6aab66694dddf7d46da517bc20e80ed_r.png&&&br&&br&&p&&b&感谢阅读。&/b&&/p&
出于众所周知(并不)的原因,我最近认真了解了一下6GB内存到底有没有用。所以今天,我这个不务正业以抖机灵为生的机构号终于要输出干货了。这个问题是2016年提的,那个时候确实是有意义的,因为当时配备6GB内存的手机相当少,整个生态环境没有跟上,大内存…
&img src=&/d8808f46bbd84e53ea6e3d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8808f46bbd84e53ea6e3d_r.jpg&&底下一群英语都没及格的。
底下一群英语都没及格的。
&p&一加3那块1080P的A屏,像素级抄袭iPhone的外观ID设计,没OIS,跑分作弊,2999元起的售价。在已经卖了两个月的小米6面前,我不知道更加昂贵的一加5手机,还有什么值得购买的价值。&/p&&br&&img src=&/v2-e71bac9f45ef263f0dad8fbdb9c35b6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e71bac9f45ef263f0dad8fbdb9c35b6b_r.jpg&&&br&&p&值得一提的是,一加5海外口碑惨的一塌糊涂。&/p&&p&本来想找外媒评测刷逼格,结果被人家指着鼻子骂。一边虎哥在那开着发布会,一边外媒网站上稿子狂喷,心疼一加的公关经理1s。&/p&&img src=&/v2-b7e87fd9f5b753ef814e512eec01c8a5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b7e87fd9f5b753ef814e512eec01c8a5_r.jpg&&&br&&p&TheVerge把一加5黑出翔,参见这句:&/p&&p&&b&【“How do you feel about plagiarism? ”你对剽窃的感觉如何?】&/b&&/p&&p&就这几乎和iPhone原封不动一模一样的造型设计,你好意思说自己是极客风?好意思说自己不将就?&/p&&p&相机没OIS,气的外媒狂喷&b&“Dual-camera system is a failure”。&/b&&/p&&p&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家自己看吧:&/p&&p&&b&这实在太像是小尺寸版本的iPhone 7 plus了。一加5的设计和上几代缺乏连贯性。就像是把一加3塞进了iPhone 7里面。It now looks like a OnePlus 3 that’s put on an iPhone 7 Plus costume。&/b&&/p&&p&&b&这种相似让我有些不安It’s more than a passing resemblance, and it frankly makes me uneasy.。&/b&&/p&&p&&b&我不想被人看到拿着一个酷似iPhone的安卓手机。I don’t want to be seen carrying an iPhone-wannabe phone. I did enough of that as a kid having to wear Reebuk sneakers. The look of the OnePlus 5 is, in a word, inauthentic.&/b&&/p&&p&还有这一段:&/p&&p&&b&Without the unique selling point of massively undercutting everyone, and with the baggage of looking like a cynical iPhone rip-off, can the OnePlus 5 retain the small-company charm that’s made its maker popular all around the world? I’m not so sure.&/b&&/p&&br&&p&&b&接下来是XDA的评测。&/b&&/p&&p&一加5跑分作弊,被XDA挂城墙上首页了。&/p&&br&&img src=&/v2-84aa33ed029be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84aa33ed029be_r.png&&&br&&img src=&/v2-7a2f38e59ce7cdb28ca53ccc4abba638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v2-7a2f38e59ce7cdb28ca53ccc4abba638_r.png&&&p&Fool me Once, Shame on Me; Fool me Twice, Shame on You&/p&&p&欺骗我一次,是在羞辱我;欺骗我两次,是在羞辱你自己!&/p&&p&看看XDA骂一加5的这个标题,简直是往死里踩啊。MMP,想来下一次一加发布新手机,不会再给XDA寄送样机了。。。。。&/p&
一加3那块1080P的A屏,像素级抄袭iPhone的外观ID设计,没OIS,跑分作弊,2999元起的售价。在已经卖了两个月的小米6面前,我不知道更加昂贵的一加5手机,还有什么值得购买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一加5海外口碑惨的一塌糊涂。本来想找外媒评测刷逼格,结果被…
不是搞手机的,但参与过LED专利池协议,也和印度律师打过交道,谈点个人的看法。 &br&&br&专利,初看是个技术问题,再看是个法律问题,最终是一个商业问题。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将会是中国企业的日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大量的法学院学生,将来的归宿都不在律所,而是在这些科技企业。 &br&&br&对于题干问题,一方面可以用高通的专利反授权来解释;另一方面我看已经有很多人想到了,是因为出货量还小。所谓要把羊养肥了再杀,这话说对了一半。我认为更好的比喻是剪羊毛而不是宰羊。宰羊只能吃一次,羊毛可以一直剪。所以让羊继续活着、活好,其实更符合权利人双方的利益。 &br&&br&如果产品销售规模不大,专利持有人的律师确实懒得管。然而从去年开始,全球出货量前十名的手机厂商里中国突然占了六席,像一加这种在国外迅速打开局面的企业,要是被盯上是很自然的。像小米去年就被爱立信在印度告了,说侵犯了和3G有关的8项专利,诉到德里高等法院。 &br&&br&爱立信这个公司很有意思,说是科技公司,不如说已经是半个律师事务所,诉讼是其主营业务之一。爱立信的知识产权部门现在已经是爱立信的核心盈利部门,官司打遍全世界,三分之二净利润都来自于手机厂商的授权费,堪称其最赚钱的业务。以前老说那些无实体业务,专靠买专利、告专利赚钱的,叫patent Troll。爱立信有向patent Troll靠拢的趋势,当然,区别是它还是有研发部门的。 &br&&br&现在专利诉讼已经成为手机行业市场竞争的一个日常手段,手机制造涉及几万项专利技术,只要市场稍微一热,专利诉讼必定爆发。一年365天,恨不能天天在打官司,今天我告你,明天你告我,两边律师都熟的跟同事一样。高科技领域尤其是重灾区,今年上半年美国90%的专利官司都是patent Troll发起的: &br&&img src=&/b92b5c105e6feaffcece9ad6f9c6ef67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b92b5c105e6feaffcece9ad6f9c6ef67_r.jpg&&(NPE &non-practising entity& 其实就是专利流氓的委婉写法)&br&&br&打专利战怎样获得最大利益都是有策略的。这种诉讼战已经是全球布局,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外国的厂商知道中国的法院必须听从指示,必须服务于中国的产业政策,就算胜诉金额也小的可怜,还不一定能执行,所以现在很少能看到他们选择在中国起诉。 &br&&br&所以最近十年海外专利诉讼剧增,是件特别必然的事情。国外对中国企业&Dawn Raid& 的执法模式已经非常熟练。Raid的人一般是法院指定的几个专家,加上几名对家派来的律师、和法警组成。有时没有事先通告突然袭击,冲进来之后先一顿咔咔猛拍,再抢走一些样品作为证据,在场的专家写一个Expert Opinion作为法庭证据使用,气势上很吓人。 &br&&br&但因为这类官司因为技术复杂,专家举证程序实在冗长,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略有点纸老虎。聘来当地最顶级的诉讼律师,在诉讼程序上找一些卡bug的打法,用时间换空间,也不是不可能。就小米那个案子为例,虽然被爱立信在印度搞了一下,但律师充分利用了诉讼程序,很快就让印度法院授予了临时销售许可,只要每台设备预缴100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就可以继续在印度销售。 &br&&br&100卢比才几个钱? 9块多人民币而已,和手机贴个膜也差不多。就算最后败诉,之前的销售早就回笼了。以现在知识产权诉讼的技术复杂程度,苹果在中国的的确权诉讼都拖将近两年,按照印度法院那个蜗牛审理速度,等到这个案子判下来几年都过去了,人家产品都更新好几代了,早就赚的盆满钵满。 &br&&br&过去中国那些100多美元低端安卓机利润率极低,就是交百分之一的专利费,利润就快没了。但现在国产手机在价值链上早已今非昔比,像一加这样的公司,如果运营利润率能超过5%,就算支付专利费,也完全可以承受。 &br&&br&现在关税壁垒和一般性非关税壁垒已经大大削弱,全球贸易壁垒的80%都是技术贸易壁垒。中国以前经验不足,10几年前DVD行业整体被巨额专利费整一次,国产 DVD机的出口基本被废了,广东这边倒了一批代工厂。在这一仗之后,中国政府就意识到了专利权诉讼是可以拿来当枪用的。现在,中国智能手机算是我们国家制造业唯一几个还有亮点的地方,国家绝不可能看着DVD产业那一幕重演。各种刁难外企的产业政策、行政审查手段和国际商贸规则,其实就是在为我国企业争取bargain的空间,这叫“气势上不能输”。 &br&&br&企业也不是低情商的傻逼。比如爱立信这样的公司,必然会考虑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市场,而这几年是中国4G建设的高峰期。不会和中国政府撕破脸,所以通常这种海外诉讼官司往往不会打到见血致命的程度,大部分最后都会调解结束。 &br&&br&应对专利权诉讼,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合作或者并购方式取得一些专利库,比如谷歌收购 MOTO 也是为了躲避专利陷阱,HTC跑到美国买了好几个公司,一个公司就等于两三百个专利,自己弹药足了,对撕也更带劲。反正现在国内资本市场钱多,欧洲那些企业去买几个储备着将来当王炸,专利数量自然就上来了。 &br&&br& 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天朝的司法管辖权起诉这些外国公司,中兴就和爱立信这样来过一次。毕竟中国是自己的地盘,还是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无论是弹药库,还是交叉诉讼,实质都是在增加和解的筹码。 不仅如此,企业间还可以搞联盟,华为中兴这种专利多的企业就搞交叉许可。单个厂商的实力有限就抱团,国内虽然撕的惨,但未必到了国外就不能化敌为友。三星、中兴甚至都和爱立信达成全球和解了,其实什么都是可以坐下来谈的。 &br&&br&专利持有人也不是真要干掉这些厂商,毕竟要一直活着才能长期剪羊毛。只是他们很擅长“打着宰羊的旗号剪羊毛”来营造声威,造成不得不坐回谈判桌的局面。所谓和平解决,就是要你花钱消灾。那就花呗,花钱可以买时间,花钱还可以买太平。 钱要大家一起赚,杜月笙老师早就教过了。&br&&br&像小米这种在通信核心专利储备上几乎为零,只有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都敢走出去还大卖,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企业家永远是能把风险变成数字考虑的。个人感觉一加比小米在海外走的更深,去年在海外销量就占了全部销量的60%,其中欧美市场能占一半,有三四十万台,是非常罕见的海外表现超过国内的手机。不可能仅仅因为专利权风险就放弃这块蛋糕。 &br&&br&现在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已然白热化,不出去开分矿,只有死路一条。况且国外竞争真的没有国内这么惨烈,出去的现在海外媒体风评都很好,国产手机看来真的是要开始横扫了。 &br&&br&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专利权诉讼再多,也阻止不了开疆拓土的发财决心。
不是搞手机的,但参与过LED专利池协议,也和印度律师打过交道,谈点个人的看法。 专利,初看是个技术问题,再看是个法律问题,最终是一个商业问题。海外知识产权诉讼将会是中国企业的日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大量的法学院学生,将来的归宿都不在律所,而是…
&p&一加5来到旗舰店,所有XDA的机友和知友们,便全都冲着他笑。&/p&&br&&p&有的人高喊:“一加5,你又玩弄雷总,在安兔兔里作弊!四小核强锁1.9Ghz,比别人高6.5% ,机皇没当成,倒是快把Soc,给烧坏啦!&/p&&br&&p&官超(官方超频)假男人,实测真阳痿。偷偷在代码里吃伟哥,又被XDA的管理员,从配置文件里,给揪出来了。最后被挂在首页,轮播一周,吊♂着打!”&/p&&br&&img src=&/v2-b4a76db6c703b05fd8a21b1_b.pn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v2-b4a76db6c703b05fd8a21b1_r.png&&&br&&p&有的人叫道:“一加5,你又抄 iPhone 7 Plus 后壳了,跟你大哥OPPO R11 一样像,侧边‘白带异常’。&/p&&br&&br&&p&抠了logo,库克爷爷才不认你们俩孙子呢!三款一起掉到湖里,河神大人都傻傻分不清楚。”&/p&&br&&img src=&/v2-abbb4b6aca28bed6716bfc_b.png& data-rawwidth=&1125&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5& data-original=&/v2-abbb4b6aca28bed6716bfc_r.png&&&br&&p&他不作答,扭头对掌柜的说:&/p&&br&&p&“预定个美国的发布会,来一发双摄,不带光学防抖的;再来一枚,全东西半球,最快的前置指纹识别。&/p&&br&&p&哦,对了,再给我来一片,UFS 2.1 128G 的大闪存。”&/p&&br&&p&说罢,便从一封,薄荷金色的 PPT 里,排出3499块大洋。&/p&&br&&p&周围人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用了上一代的1080P 乐视A屏!”&/p&&br&&p&一加5瞪大眼睛说:“你们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p&&br&&p&“什么清白?我前两天,亲眼看见,你连亮度调节驱动都没换,晚上开 ‘ 护眼模式 ’ ,闪瞎狗眼。”&/p&&br&&p&“还有,我找三星店里的伙计问了,你偷偷摸摸,又打磨了一遍S6E3FA5面板,实际上跟你堂兄一加3/3T,是一批货。”&/p&&br&&img src=&/v2-9f86dcfc32dbee7be2d2739_b.pn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v2-9f86dcfc32dbee7be2d2739_r.png&&&br&&img src=&/v2-679ff5a49c73dfac6d567a7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679ff5a49c73dfac6d567a7_r.png&&&br&&br&&p&一加5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紧握双拳,争辩道:&/p&&br&&p&“色域有提高,不能算上一代……DCI-P3 广色域!iPhone都在用的,今年新采购的屏幕,能算上一代吗?”&/p&&br&&p&接下来,便是各种难懂的话:&/p&&br&&p&什么“RGB Ambient sensor”、“Optic 1080p AMOLED”、“色温调教”、“电纸书模式”、“f/1.7大光圈”;&/p&&br&&p&还有什么“无 OIS 不影响拍照体验”、“氢 OS 3.5”、“最流畅的安卓”、“变态追求”、“不将就”、“手感真他妈爽”之类的 ~~&/p&&br&&p&一加5的呓语,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里店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p&&img src=&/v2-64e6c8c254a58c0f191a_b.jpg& data-rawwidth=&198& data-rawheight=&1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8&&&p&到了秋天,我好久没见到一加5再过来了,玩机的人依然还有,听旁人道:&/p&&br&&p&“就三星那破10nm,835功耗太高,听说他还作死,追求 ‘ 轻薄 ’ ,为了留耳机孔,减了100mAh电池,优化做得又很华为(laji),续航尿崩;&/p&&br&&p&DASH闪充,依然不兼容其他友商的,一套线+头要149,又被死忠粉们,给吊起来♂揍。”&/p&&br&&p&“刚备了80万货,很快就 ‘ 售罄 ’ 了,销量、跑分作假;官方保护壳的缝隙太大,手感真他妈差;&/p&&br&&p&XDA上的名声,早就臭了,也没大神帮做ROM,连“刘爸爸”也弃了,基本无缘Android 8了。”&/p&&br&&p&我仍旧记着账,不说话。&/p&&br&&p&天气变得更凉了,老板嘟囔道:&/p&&br&&p&“一加5T都来过了,一加5他那 LPDDR4X 零件的尾款,还没还呢~~”&/p&&br&&p&后来,我才晓得,第一批8GB手机内存的出货价格,好贵好贵的~~&/p&&br&&p&再后来,天,下起了小雪。&/p&&br&&p&店里装了空调,大家都不用特意打开跑分,来“取暖”了。&/p&&br&&p&一遍遍地向窗外张望,我也没看到,走在大街上,裹着报纸,颤颤发抖的,孤单的一加5。&/p&&br&&p&大约一加5的确是,提前下架了吧~~&/p&
一加5来到旗舰店,所有XDA的机友和知友们,便全都冲着他笑。 有的人高喊:“一加5,你又玩弄雷总,在安兔兔里作弊!四小核强锁1.9Ghz,比别人高6.5% ,机皇没当成,倒是快把Soc,给烧坏啦! 官超(官方超频)假男人,实测真阳痿。偷偷在代码里吃伟哥,又被X…
小更新:&br&竟然还有童鞋对一加对810的优化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我就多说两句“关核降频大法”吧。这可是好几个手机厂商的武林秘籍。&br&关核降频大法有很多个名字,小米家的叫做“&b&V2.1版烧龙810+高通小米几个月的联合研发+五项散热专利+特殊散热材料&/b&”,一加刘作虎家叫做“&b&给你一颗不发热的810+软硬结合的顶级散热技术+&/b&&strong&H-Cube多核调度专利技术&/strong&”,是不是听起来很高大上?国产手机真的扬眉吐气了,高通和国外手机厂商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硬是被小米一加解决了哈……&br&实际上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秘。要解决烧龙810的发热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关核降频大法。关核降频就是把4个A57电老虎关掉两个,剩下的两个放点血降频,不就做不成电老虎了嘛……剩下的4个A53小核是打下手的,虽然力气不大但是吃得也不多,拿来完成日常任务绰绰有余。这不,四只放过血的电老虎轮流上岗轮流休息,关键时刻再一起上,火龙810的发热问题就这么解决了。GPU耗电相比之下并不严重,于是就成了不会哭的孩子一直干活。又可以申请专利了哈……&br&一加2的所谓&strong&H-Cube多核调度专利技术,看样子应该也是如此了。&/strong&&br&这是一加手机百度贴吧的吧友去一加体验店拍的照片,我把它拼在一起了:&br&&img src=&/ed0f56d02a88dbeba0f574c3c04a65c9_b.jp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ed0f56d02a88dbeba0f574c3c04a65c9_r.jpg&&&br&注意看右边CPU5和7,是不是被关闭了?放心,过一会儿它俩会复活,换下CPU4和6……&br&发热和功耗一举解决啦!唯一的问题就是假如没把安兔兔加入白名单的话,那么跑分时电老虎也不能满血地八核一起上,分数就不那么好看了哟……&br&看看左边的跑分,这可是810哦,你就会深刻理解虎哥这句话的后半句诚不欺我也:&br&&blockquote&&strong&810的性能、801的温度&/strong&&/blockquote&810跑出了801的分数,温度当然也是801的啰。&br&关核降频大手术之后,它怎么热的起来呀它,嘿嘿……&br&————————————————————————————————————————&br&平常有个习惯,Timeline上看到一加手机的问题,我总要点进去看看。&br&对这个品牌挺有好感,毕竟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认真做一款精品,不和友商撕逼,这样的态度已经让人足够欣赏。(这里点名黑一下魅族,现在的魅族不仅仅机海战术,营销更是处处挑战底线和节操,很让人失望。)&br&一加手机2终于在460天后登场,接替one plus one,单是这件事本身就值得骄傲。14年4月发布的产品,一直到现在仍旧拿得出手,这就叫精品。&br&&img src=&/083b6d095d5ac2a1adcb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083b6d095d5ac2a1adcb_r.png&&&br&一加是怎么做到一款手机可以坚持一年多的生命周期的呢?&br&答:因为这个:(图片来源:高通中国网站)&img src=&/71099cc20abd738cc5cf6f7bef797903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1099cc20abd738cc5cf6f7bef797903_r.png&&&br&2014年初到现在为止,注意,是到现在为止,骁龙801仍然不落伍,性能领先,功耗可以接受。&br&所以说,一加手机1代作为“2014年度旗舰”,能一直持续到2015年。&br&这样的成功起于偶然,就意味着很难复制。&br&然而一加2代用了骁龙810,还想做2016年度旗舰,就非常难了。&br&&img src=&/2b86dda05c566eff53528_b.pn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2b86dda05c566eff53528_r.png&&不是说骁龙810不好——实际上,这款处理器所谓“过热”,大部分是媒体吹出来的,尤其是三星exynos7420出来之后,大家一起黑烧龙810都成乐趣了。有人担心骁龙810,这是对的,但是应该担心的不是功耗发热 ,而是产品周期。&br&仅仅说我自己知道的,nubia Z9和小米note顶配版发热和功耗并没有那么夸张,只要不玩大型游戏机身还真不怎么发热,看视频时温温热而已。即使是压力最大的大型3D游戏,骁龙810和跟801的发热并没有多大区别。(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2015-05/ART-.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米Note顶配版成小火炉?高通骁龙810芯片三机发热测试&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917c3f63c493c854aac0beaef172425_b.png& data-rawwidth=&499&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9& data-original=&/b917c3f63c493c854aac0beaef172425_r.png&&什么V2.1版本之类的也不用纠结了,无论是高通还是厂商自己的命名,然并卵,只要不过分耗电发热不就好了,不是吗?厂商所谓的调教优化神马的,说到底不外乎就是关核降频嘛,烧龙810虽然槽点满满,然而日常使用还真是卡不住它。再说一加很明智地没有用2K屏,那就更不用担心了。&br&中兴刚刚发布的AXON已经基本解决了发热问题。相信一加也解决了,功耗发热完全不用担心。&br&———————————————————————————————————————————&br&上文已经说了,最需要担心的问题在于骁龙810的生命周期。&br&按照高通的产品规划,今年底或明年初,这款SOC就要登场了。高通和一众手机厂商对骁龙820充满渴望,我猜小米早已经望眼欲穿了呵呵。&br&&img src=&/50da8b353c520aac02c9f81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da8b353c520aac02c9f81_r.png&&不仅仅高通,三星已经上了14nm,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据说年底也要上16nm FF+。在这个性能提升只能靠超频、功耗下降只能靠工艺的年代,14nm就是最大的救星和亮点。&br&骁龙810的生命周期显然不可能太长,越长高通越受不了。那么,等到年底14nm产品上市的时候,一加手机2就明显落伍了。如果市面上的旗舰机都进入了10+nm时代,一加2想要做2016年的年度旗舰难度就非常高。&br&很难想象,到了2016年,20nm的骁龙810还能有什么优势,消费者还会主动选择这样一款充满争议的产品。这就是一加最大的难题。&br&&b&骁龙820上市之日,应当就是一加发布新产品之时。&/b&&br&——————————————————————————————————————————&br&发布售价的时候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样的硬件做到这样的价格,特别是64G高配版,对小米note顶配版基本等于将军了。&br&不过……联想到一加官方人员 &a data-hash=&ac14eff0cd38c59b6386& href=&///people/ac14eff0cd38c59b638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遛猫& data-hovercard=&p$b$ac14eff0cd38c59b6386&&@梁遛猫&/a&说的:“&b&硬件盈利,小米主要也是靠硬件盈利。&/b&”我总有种阴暗的想法——&b&所谓的硬件盈利,也就是暗中缩水吧?&/b&&br&&br&1、以小米单款产品上千万级别的销量,米4从1999降价到1499也是经历了10个月的时间,内存和摄像头还缩水了,足见硬件盈利的压力有多大。华为荣耀这样自产处理器而且各种零件处处缩水的手机,荣耀6销量少说也有几百万台,1499也是价格底线了。一加手机一年多来的销量只有100多万台,这样的情况下供应链成本能降多少?一加手机发布一年多都没能降价销售,降价也只能降300元,足见成本高企,盈利艰难。&br&&br&2、小米note顶配版原本定价3299,据雷军(又称雷大善人,因为他声称自己亏本卖手机,一台亏300……)说发布之前狠下心才降价300定价2999。如果小米果真是按照成本定价,那一加手机2就是一台亏600的节奏了。更何况一加2还有指纹识别,还有 Type-C接口,还有诸多“全球最好”的元器件,难道说一加的成本控制比小米还厉害?&br&(当然,小米note顶配版拥有一加2没有的HIFI,目测成本不低。不过到现在为止小米note顶配版也没有降价的打算来看,估计小米在顶配版上没有多少溢价空间。)&br&&br&3、再拿赤裸裸打价格战的努比亚和乐视来对比一下。&br&这是乐视自己说的乐1pro的成本。64GB版定价2699。&br&即使把乐视这个BOM价再减掉400元,也比一加2最终定价还高。&br&&img src=&/ef8b04a078eb9c09ddc440b833b88eb5_b.pn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ef8b04a078eb9c09ddc440b833b88eb5_r.png&&努比亚也算是价格杀手级别的,Z9 MAX硬件与一加2各有所长,定价2499。&br&如果说靠大规模走量之后,BOM成本会降低很多,那么从销量预期来看,一加2预计全球200到300万台的销量,能有多大的成本下降空间?真的能比小米、乐视、努比亚这样竞争激烈的厂商议价空间更大?&br&很难想象。&br&&br&那么,供应链成本下不去,怎么赚钱?简单啊,钱可以省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方。随便举几个我知道的吧。&br&——————————————————————————————————————————&br&不谈硬件配置,只谈使用感受。&br&1、一加手机1,发布会上刘作虎说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屏幕。&br&然而估计用户还真是不这么想。前期拿到新机普遍底部局部偏黄,这个问题可不是我杜撰的吧?一加社区和贴吧里处处都是这样的帖子。&br&结果后期官方更绝,把屏幕色温调得超高,用严重的冷色温来掩盖偏黄的屏幕效果。这样的结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ZEALER测一加的屏幕的时候说得比较委婉,说屏幕有点偏蓝,色温较高。&br&实际上哪里是较高,是严重偏高。评测机构测出来是近8000K,个人感觉其实更高。&img src=&/015b0ceedd4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015b0ceedd4_r.png&&&br&即使按照7000K作为宽松标准,一加的这款屏幕也偏色太严重了。&br&数据看不出来什么,用了就知道了,一加后期的量产版屏幕都是严重偏蓝,因为色温太高(色温比标准低,就会偏黄;比标准高就会偏蓝。标准色温有6500K和7000K的争论,影响不大)。这不仅仅是影响观感这么简单,色温太高是会影响视力的,看得长了眼睛会不舒服,这一点真是谁用谁知道……&br&&img src=&/f39cc3bad4f8a74f276dee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39cc3bad4f8a74f276dee8_r.jpg&&&br&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去看看一加官方论坛,里面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刷带COLOR舒适显示功能的ROM,要么自己刷内核改三原色伽马值——然而,真是然并卵,麻烦不说,修改过后的屏幕色温倒是正常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下面讲。——————————————————————————————————————————&br&&br&2、屏幕这种东西,自己用着没感觉,但是就怕对比。这跟手机拍摄效果一样,自己看着好像各种好,样片拿出来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刚刚拿到一加手机的时候,外观——赞赞赞!手感——真TM爽!开机一看——卧槽,这屏幕也太差了吧。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色温太高,于是各种折腾后终于把色温调好了,然而发现这块屏幕的色域也太低了。&br&我之前曾见识过某千元顶配6752的山寨神机,那严重偏色而又苍白的屏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想到一见到一加我就几乎可以肯定这俩用的就是一块屏幕了。同样的JDI的5.5寸1080P屏幕,同样在阳光下可以看到屏幕有规则横纹。呵呵哒……&br&官方给的数据是100%SRGB,这跟iPhone的色域一致,然而实际效果嘛,就是天壤之别了。怎么说呢,一加1的屏幕,显示的各种颜色,都不讨好眼球——这已经是委婉的说法了。不客气的说,这块屏幕的观感,就是千元机水平,根本比不上同价位的米4、荣耀6、MX4。拿魅族MX4的屏幕来对比一加简直是太欺负一加了,就是这种感觉。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我用的就是一加,妹纸用的是魅族,那屏幕对比完全不忍直视。引用凤凰数码的图片:&a href=&///?target=http%3A///special/duishou0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魅族MX4对比一加手机&i class=&icon-external&&&/i&&/a&仔细看,一加的屏幕是不是泛白,不够鲜艳?&img src=&/5a712effc80b01c4af6ffb5925ebb163_b.pn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5a712effc80b01c4af6ffb5925ebb163_r.png&&&br&&b&我敢说,一加手机一代用的就是JDI低端的显示面板,在屏幕上肯定省了钱。&/b&OPPO FIND7系列几乎遇上了同样的问题,联想到一加和OPPO的关系,有理由认为OPPO和一加都是选用了JDI的这块低端面板。&br&当然,更有趣的是一加不仅仅面板选了省钱货,连触控IC貌似也有猫腻。到现在还有诸多用户在吐槽一加的触控不好,论坛上触屏驱动等关键词能搜出来一大堆帖子。虽然我并没有感受到触控有什么问题,然而在群里交流的时候几乎众口一词都说触控渣,这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br&————————————————————————————————————————&br&3、EMMC5.0&br&呵呵,这又是一个暗中缩水的地方了。&br&&img src=&/fc0f82dfafd76af74f82b_b.pn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fc0f82dfafd76af74f82b_r.png&&&br&一加的发布会上明确说用的是EMMC5.0,刘作虎还发了个帖子说市面上的EMMC5.0都被一加抢光了。看样子估计还真是,非但抢光了,而且还不够用,后期一加就悄悄地把64G版的闪存从东芝的换成了三星的MCG8GC。理论上说三星的闪存同样是EMMC5.0,当然啦,速度相比东芝的要差一点。&br&杀价帮在评测一加的时候曾说要将一加一军,希望一加一直用EMMC5.0,不要缩水。一加确实没有缩水,更换元器件本来就是厂商权利,反正都是5.0嘛,速度变了而已,大家感受一下……&br&———————————————————————————————————————————&br&4、当然啦,一加还吹过挺多牛——&br&&ul&&li&“白平衡好的发抖”——结果拍照最大的问题就是白平衡。我都不说什么“仅次于苹果”了&/li&&li&“5英寸水平的机身里放入了5.5英寸的屏幕”——实际上就是5.5寸的机身放了5.5寸的屏幕&/li&&li&“整个手机续航体验,都堪称革命”——一天一冲是必要的,革不了谁的命。&/li&&li&“提取自腰果的涂料,婴儿般的手感,babyskin”——这种后盖材质其实早就有厂商用了。&/li&&li&“用上世界最好的ROM:CM,还将适配锤子ROM和MIUI”——和CM已经停止合作了,锤子ROM和MIUI都是加油自己适配的。&/li&&li&然后看发布会看到了这个……联想到一代那块星球最好屏幕,对此最多也只能谨慎乐观了。&/li&&img src=&/5c191b38b330aab6f022_b.pn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5c191b38b330aab6f022_r.png&&&br&来看看这块屏幕究竟如何,假如FVIEW的数据可靠的话:&br&&img src=&/4ca28b2f2db436c23d5e_b.pn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4ca28b2f2db436c23d5e_r.png&&&br&色温终于不至于过高了,亮度偏低,色域依然低——还是等着看真机吧。&/ul&——————————————————————————————————————————&br&5、更大的一个黑点我不打算多讲了,关于ROM。&br&COLOR已经停止对一加的支持了,CM也闹崩了。关键问题是,虽然号称刷机小王子,却很难找到一款能用的ROM。不是传感器有问题,就是自带的音效不能移植,要么就是拍照效果又要大打折扣。总之,你很难找到一款完美均衡的系统。&br&最新版的COLOR2.0还是个耗电大户,把续航都给毁了。CM有续航没有相机,MIUI卡顿,不卡的那个耗电又太厉害,锤子倒是好看流畅可是又BUG多多,唉……官方的氢OS又屡屡跳票,刷了内测版一看完成度太低,很难对它抱以期望。到现在为止还在内测,好吧。&br&&img src=&/7c5f6d29ff2d_b.pn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7c5f6d29ff2d_r.png&&&br&没有一个好用的系统,什么都是白搭。这就是我最终选择放弃使用一加一代的原因。&br&——————————————————————————————————————————&br&小结:不是说一加手机不好,而是不能过分相信它的营销。&br&就像屏幕,只看参数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真机。&br&&u&假如一加真的是依靠硬件盈利,一加2代这样的配置这样的价格还想要盈利的话,我真是很难想象又会在哪里缩水。&/u&&br&&br&1、比如啊,我仅仅是猜测,不知道一加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将摄像头换成了OV的13860?一代的IMX214备受好评,二代却用了OV的产品(OV的摄像头一般用在千元机上,旗舰机基本不用),到底是因为13860素质非常好呢,还是别的原因?为什么不用imx230?&br&更新:感谢一些知友的质疑,那我就把话说得更直接一点:目前安卓阵营拍照公认一流的是三星和LG的旗舰,他们的摄像头一直用索尼;拍照效果第一梯队的手机里,不知道哪一款是采用OV方案作为后置摄像头的?或者说,有哪一款OV后置摄像头的手机拍照公认不错的?&br&&br&2、再比如,同价位的荣耀7和魅族MX5都在大力宣传快速充电方案。一加2却依然采用5V/2A快速充电,相比一代并没有提升。2小时11分充满的成绩,相比魅族荣耀半小时冲50%,也并不十分拿得出手。&br&&br&3、再比如,HIFI这么好宣传的亮点,这么旗舰标配的东西,一加2也没有上。如果是成本原因倒也可以理解了。只不过没有HIFI要想在2016年还保持竞争力,比较难。&br&&br&&b&受限于成本压力,选择廉价元器件,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b&&br&&b&参数看着好看,用起来槽点满满。&/b&——这是我对一加手机的感受,一加2估计也是这个样子。&br&未完待续。
小更新: 竟然还有童鞋对一加对810的优化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我就多说两句“关核降频大法”吧。这可是好几个手机厂商的武林秘籍。 关核降频大法有很多个名字,小米家的叫做“V2.1版烧龙810+高通小米几个月的联合研发+五项散热专利+特殊散热材料”,一加刘…
库克:谢谢大家!&br&今年的iphone 7 plus有三款 :&br&一,低配版,soc是高通660&br&二,中配版,soc是高通835&br&三,顶配版,soc是我们自己的A系列&br&&br&刘作虎:&br&一加手机5是一加手机历史上研发费用最多、研发时间最长的手机,金属手板超过100款。
库克:谢谢大家! 今年的iphone 7 plus有三款 : 一,低配版,soc是高通660 二,中配版,soc是高通835 三,顶配版,soc是我们自己的A系列 刘作虎: 一加手机5是一加手机历史上研发费用最多、研发时间最长的手机,金属手板超过100款。
&p&题主啊,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干什么都有个思路的啦..&/p&&p&别信只看一加3吹啊...数据谁不会吹啊....&/p&&p&&b&分析一个手机值不值得你买,是有套路的..&/b&&/p&&p&&b&这个套路可以扩展到大量电子产品购物上去..&/b&&/p&&br&&p&&b& 基本上分析内容:&/b&&/p&&p&&b&1分析实际需求 &/b&&/p&&p&&b&2过滤需求选择&/b&&/p&&p&&b&3 情怀另算 我也愿意为情怀掏钱&/b&&/p&&p&你问的一加3,好像不在情怀领域...应该你也不是这个需求向..&/p&&br&&p&那么根据你实际需求来吧:&/p&&p&我通常所见到的就是给各种参数,然后对比,硬生生的把一个2-3K档次的手机去跟苹果比,也许真的有所一些参数是在苹果之上,但是人家是苹果啊..&/p&&p&饶恕我三观不正,为什么国产手机总要去跟苹果一比高下,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p&&p&值得不值得购买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是否合适 ,如果对手机有情怀另说,比如锤子手机..&/p&&p&这个道理很好懂,组装过电脑都知道,我要是编程,我安装个专业图形显卡干嘛..?&/p&&p&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觉得某个手机值得买,什么好好好,列出一堆对比参数.. 老子什么都好,真不觉得虚的慌吗?&/p&&br&&p&所以本来根本不关心一加3这个手机的....&/p&&p&对国产的偏见一时没改过来,但是我京东逛了一圈..好像就这手机适合我的需。&/p&&p&现在是华为荣耀7。&/p&&p&(好用,但是屏幕买了一周就被我摔坏了,然后就这么一条大裂缝用了一年到现在..还好着呢,真给荣耀7 32个赞..)&/p&&br&&p&&b&等下什么是我的实际合适的需求?&/b&&/p&&p&&b&基础刚需:&/b&&/p&&p&1.安卓 &/p&&p&(我对苹果没意见,有过一个5S,但是确实不是很来电..,安卓符合我对WINDOWS的使用习惯)&/p&&p&2. 双卡双待 ,而且要都4G&/p&&p&(我有两张4G卡.)&/p&&p&3.价位2k-3k&/p&&p&(我对于手机的心里价位范围)&/p&&p&&b&重要影响:&/b&&/p&&p&1. 电池容量大 &/p&&p&2. 充电要快&/p&&p&(我出门不带备用电池,而且总玩手机)&/p&&p&3.
RAM要大,CPU跑的要快!&/p&&p&(急性子嫌卡,卡有多烦多讨厌大家懂得...)&/p&&p&&b&次要影响:&/b&&/p&&p&4.拍照OK的前提以下,储存要大。&/p&&p&(我也不求多厉害..我羞耻的承认目前买过的手机..尤其旗舰机,都能满足我拍照....记录瞬间的时候远远多于刻意对比参数去拍..)&/p&&p&5.大小要合适,很重要!大概5-5.5寸&/p&&p&(我买过1520 6寸!当时就没管这点,后来我就呵呵了各种神烦,再后来还成华为荣耀7 我的世界清静了..)&/p&&br&&p&&b&列出自己通常使用的APP与情况:&/b&&/p&&p&(这时候你可以列出你的常用频率,频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实际效率使用)&/p&&p&1. 社交APP&/p&&p&2. 拍照&/p&&p&3. 听歌&/p&&p&4. 常见APP可能杂一点但是都是大众的例如知乎&/p&&p&而我最不需要功能:&/p&&p&1. 美颜相机.. (我一个大男人....)&/p&&p&2. 用手机装逼.....(我一个大男人....)&/p&&p&以上,就是基于一个上班族的男性的最多的需求...应该广大男性同胞还是比较有共同点的...&/p&&br&&br&&p&于是身为钻石会员的我就上京东去看去了..&/p&&p&价位区间:&/p&&p&荣耀 oppo 小米5
vivo 华为荣耀7 mate8 魅族 PRO6
酷派&/p&&p& 呵呵 题主你考虑的 一加3 对手不少嘛&/p&&img src=&/514f9f2743dfada4653e6dc_b.png& data-rawwidth=&1416&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6& data-original=&/514f9f2743dfada4653e6dc_r.png&&&br&&br&&p&三星直接没看..其实是很烦它的系统...开个机一半内存没了...实在是....&/p&&p&颜值高的S7 edge 另说哈哈我也口水过但是6000我就算了拉倒。(好看喜欢...)&/p&&br&&p&现在这是过滤后的按销量的:&/p&&p&(通常群众说好的,就是卖的多,大家不傻的..)&/p&&img src=&/323c28f715872cfb319d5_b.png& data-rawwidth=&1287& data-rawheight=&8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7& data-original=&/323c28f715872cfb319d5_r.png&&&br&&p&等等..大概主流这些牌子构成。&br&&/p&&br&&br&&p&&b&那么进入重要影响需求,电池很重要,包括充电..&/b&&/p&&p&&b&(当然你也可以调整需求权重)&/b&&/p&&p&以下电池容量:&/p&&p& 一加3 3000&/p&&p&魅族pro6 2560&/p&&p&金立s8.... (我直接没看...,金立多年前的大金壳子商务成功人士的概念太深入我心了..)&/p&&p&小米Max 4760&/p&&p&酷派max 2800&/p&&p&荣耀v8 3400&/p&&p&华为p8 2860 &/p&&p&华为 mate7 4100&/p&&p&我个人实际应该需要在3000的。&/p&&br&&p&如果你低于这个电池量,电池这个经常影响到你心情的数据..尤其在重要时候&/p&&p&跟女神聊天聊的挺开心的..电池快没电了..&/p&&p&“诶honey,我电池快没电了,我回去充电了给你说啊..“&/p&&p&“好的你稍等啊..我快没电了..等我下..我马上到了就能充电了&&/p&&p& 然后一路奔回去,啊没错干这事多次的是我....&/p&&p&3000下的我直接PASS了,我太知道什么滋味了。&/p&&br&&p&&b&对于安卓重要需求里,有一个直观感受是CPU和RAM:&/b&&/p&&p&大家都用电脑的..好的cpu加大内存是一种什么体验,就是流畅啊,不卡。&/p&&p&&b&尤其对于安卓机,高CPU和高内存影响尤为明显。&/b&&/p&&br&&p&这里的2500左右的手机cpu用..&/p&&p&联发科(MTK)的...&/p&&p&海思的...&/p&&p&这两个cpu性能水平如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p&&p&然后我基本这个价位都点开看了下,居然就剩下小米5
和一加3 用的骁龙...&/p&&p&(让我小意外)&/p&&p&若有遗漏欢迎补充,我基本翻了一下。&/p&&p&建议大家看看CPU类型与型号。当然我也不是说其他CPU不好。&/p&&p&例如在组装电脑里,AMD和INTEL都是CPU,但是用起来体验就明显不同了。&/p&&br&&p&继续列需求,你考虑的一加3:&/p&&p&用的骁龙820&/p&&p&运行内存 6G..&/p&&p&还有3000mh ..和极速充电..&/p&&p&拍照什么的..SONY IMX298 &/p&&p&..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还比个蛋蛋啊..&/p&&p&我还以为有很长的对比的路呢...&/p&&p&这个价位里,对于买一加3,题主我也要买 ..笑哭脸…&/p&&br&&p&&b&如果跟我不是一个使用风格需求,可以按着这个方式去分析一个手机是否符合你需要:&/b&&/p&&p&&b&1. 哪个系统 (苹果就直接结束了)&/b&&/p&&p&2. 如果是安卓,哪些是无法软件改变,重要的指标:&/p&&p&
双卡?价位?电池量?&/p&&p&&b&3. 使用体验哪些是对我影响最重要的:(决定于频率)&/b&&/p&&p&
运行速度?内存大小?相机像素?&/p&&p&&b&4. 使用体验哪些是稍微次要的:(差别细微感受不到区别)&/b&&/p&&p&
是否美颜?像素差个几百万?&/p&&p&&b&5.
等待发售后,等几天,看看用户体验,做工和发热问题&/b&&/p&&br&&br&&p&&b&但是也有但是,你可以等其他人买了,不做小白鼠;&/b&&/p&&p&有两个要看到时候别人怎么说:&/p&&p&&b&1.看看工艺细节&/b&..会不会粗糙,总有人会用段时间说一下感受的,比如当时的T1指纹收集器真的挺毁的..&/p&&p&&b&2.机器是否发热&/b&,再大的电池都耐不住这个..(我诺基亚1520发热严重,荣耀7就很OK)&/p&&p&以上基本上就很清楚了,你选下来就很清晰了,也别费神了... 这个套路用在买笔记本上极为合适,我笔记本有8,9台,台式机我组装过7,8台,都是我自己用过的。对,我就有这么多的电脑...所以电子产品的购买思路经验是相通的啦.&br&&br&&/p&&p&&b&如果这两个OK,加上你需求列跟我一样或者类似。&/b&&/p&&p&&b&在这个价位里,对我而言,一加3确实是值得一买.&/b&&/p&&p&&b&如果不在你需求里,你可以参考这个思路过程,也可以帮助你选择出合适心仪的手机..&/b&&/p&&br&&p&&b&如何选择思路我也给出来了,可以应用到其他更多电子产品里帮助你分析是否值得购买。&/b&&/p&&p&&b&对于这个道题目的例子而言,你可以借鉴这类思路。&/b&&/p&&p&&b&最后选择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你自己的啦:)&/b&&/p&
题主啊,值不值得买这个问题,干什么都有个思路的啦..别信只看一加3吹啊...数据谁不会吹啊....分析一个手机值不值得你买,是有套路的..这个套路可以扩展到大量电子产品购物上去..
基本上分析内容:1分析实际需求 2过滤需求选择3 情怀另算 我也愿意为情怀掏钱…
看回答前先正一下三观!&br&到底什么才叫黑?&br&这几天总有某品牌粉丝(虽然他们有些自称是看不去的路人,呵呵呵)来跟我说,哎呀,你是专业黑子吧,嘤嘤嘤,别顺带黑我们成吗?等等&br&我实在是不解这些人的三观&br&编造数据,图片,使用经历来对产品进行恶意诋毁才叫黑吧?&br&我的答案里,到底哪些是臆想的,哪张图片是P的,请指出来。&br&有错漏我愿意标识并改正,但是摆几张截图,然后让看官自我判断,这年头也叫黑了?&br&&br&说实在话,你们这牌子我还真懒得花时间编造资料来黑。&br&&br&----------------------------正文-----------------------------------------------&br&&br& 有人说一加海外的关注和口碑都是买水军吹的,也有人说,因为一加2搞砸了,所以一加已经混不下去了。这是一加发布当天,几大国外科技网站首页:&br&&img src=&/cabd01a4bd8fcf7ddeb07_b.png& data-rawwidth=&1258&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8& data-original=&/cabd01a4bd8fcf7ddeb07_r.png&&&br&&img src=&/a70cd97cec451c30d484bbca4bad8027_b.png& data-rawwidth=&1155&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5& data-original=&/a70cd97cec451c30d484bbca4bad8027_r.png&&&img src=&/c0fa5a1b824d8e056ac46147_b.pn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c0fa5a1b824d8e056ac46147_r.png&&&img src=&/f43b0eeb5fef9c63ea4c09_b.png& data-rawwidth=&1066&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6& data-original=&/f43b0eeb5fef9c63ea4c09_r.png&&&br&同时买通那么多大网站,这刘作虎怎么在国内营销那么不给力呢?&br&&br&印度亚马逊(“失败”的一加2和和米4印度版对比,看打分和评论数)&br&&img src=&/fc2fe6daf_b.png& data-rawwidth=&1229&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立s10 3d拍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