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4.0工业革命工业4.0的核心是数据吗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4.0的核心驱动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1:53:40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利用大数据,快速而精确地决策以提高生产力。追溯过去,整个制造业看的是生产力需求。今天我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如何理解工业4.0的核心驱动
&&&&工业发展的早期为支持生产流程而采用简单的机械系统,这是制造端的生产力需求。而随着工业4.0的出现、互联网等科技新生态的飞速全面化,消费者对产品创新、质量、品种以及交付速度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市场个性化需求的根本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为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而采用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等新科技,其核心驱动来自消费端。因此,现代制造设备必须具备自我意识、自我预测、自适应对比、自主重配置以及自主维修等工业智能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全面个性化与创新的发展。
&&&&在工业化不同价值链的体系下,除了从生产端前移到消费端外,也同时从上游往下游突破。从用户的最终价值出发,要实现工业产品的服务与个性化,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融合与协同优化是必然之路。
&&&&美国人之所以认为未来智能工业的发展从生产制造端到消费端的转变是必然,并且提出工业互联网的理念,是因为美国强调的是互联网与商业模式创新力。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关注的方向是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智能服务。
&&&&德国在制造业的核心优势是装备制造业以及生产线自动化,所以德国的工业4.0实践关注销售、服务能力的提升。因而德国提出的是信息物理产品系统加物联网IOT为中心的管理革命战略。
&&&&如何理解工业大数据
&&&&大数据的理念已经广为大众所接受,其核心都强调价值。目前,除了大数据的基础建设之外,从数据到信息的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社交或商业数据挖掘上。例如,销售预测、用户关系挖掘与聚类、推荐系统、观点挖掘等。这些研究都非常重要,也极具创新意义,特别是对拉动消费很有帮助。但是,这些实践都只关注了“人为数据或与人相关的数据”,而忽略了“机器数据或工业数据”,如设备控制器、传感器、制造系统等。
&&&&产品做出来之后,到底如何使用它?以前关心的是如何生产最好的产品,现在关心的是产品怎么去用,消费体验在哪里?第一,我们现在对工业价值的认知必须从后往前移,从消费端走到生产价值链前端。第二,从关注机器与机器的数据或工业环境数据,到全面协同优化,关注这个价值体系,实现我们对工业4.0的完整理解。
&&&&工业大数据的核心支撑力
&&&&在工业大数据的实践中,宏观与微观、规模与定制、个性与共性必然成为主要的几个矛盾。在这三大矛盾的背后,我们要通过工业大数据看到我们以前看不到的因素,处理好这些数据,就像Jay&Lee教授讲的,让数据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工业4.0的五个支撑力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来源于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材料与工艺之间、流程之间,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消耗、浪费。二是制造工业环保与安全。没有碳排放是不现实的,但排放怎么转移,怎么去消费它是问题。三是根据生产状况,实现系统自我调整。在工业大数据里,我们称之为自适应。整个工业4.0讲的就是自适应、自感应、自调理。大数据分析到最后有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工智能,指的是自适应能力的强弱,机器自我学习能力的强弱。四是实现制造业的价值化。五是实现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的配合。
&&&&这五大支柱的焦点就是显性因素和非显性因素。我们曾经关心的是产品的制造、产品的制造工艺、产品本身的质量等显性因素。考虑的点都是可触摸的或可量化的。在工业大数据里,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那些非显性因素。
&&&&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看不到。对于未来的智能工业来说,想要达到零宕机、零排放、零维修等目的,必须突破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关注相关的隐形因素,做好量化与数据交叉关联分析。
&&&&工业4.0到底会带来什么
&&&&智能分析和网络物理系统的出现,为我们实现生产管理和工厂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今天卖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产品,卖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这里包含三方面:
&&&&管理优化的综合价值链:管理是一门艺术,一定是融合的产物。综合价值链体现于信息自动性和主动性到一定的量化后,帮助管理者自动形成生产系统的决策,需要大量的数据交叉模型分析,同时需要全方位地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数字化:数字化是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合作的一种新纬度,这是信息物理系统框架的信息虚拟空间的体现。粗放式制造管理的主要表现是订单式的管理。订单多了,我就生产;订单没有,就假设下个季度它会继续有,继续生产。结果发现产品更新换代了,市场已经对所生产的产品不感兴趣了,企业倒闭的风险就骤然升高。所以工业大数据对工业链的管理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数字化就是如何把物理空间全面对应到数字虚拟空间,把整个产业链目前的状态通过数字描述出来,知道消费者在干什么,厂商在干什么,客户心态又是什么样子,甚至可能早于供应商、原厂商掌握这些数字,从而改变产品的设计。
&&&&颠覆性商业模式:应该关注商业模式,尤其是商业模式引导下的服务价值体系创新。德国的战略就是要改变只卖一次设备、挣到一笔钱的现状。通过产品的服务,可以一直跟随着消费者。在全产业环节中,做好做强产品的服务升级换代,能享受更多的服务利润。
&&&&今天工业数据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竞争力,因为数据本身没有竞争力。&要实现数据竞争力,系统自我学习能力很重要,数学模型就是不断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产物。大数据给数据打上标签就是一个行业模式的数字化体现,标签是跟着管理思路走而不是数据。如何形成全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映射,然后做分析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版权所有(2011)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您的位置: &
工业大数据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驱动
优质期刊推荐  德国不走美国互联网的路径,而是根据自身在制造研发领域的优势,力图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点恐怕是中国企业在学习工业4.0时要特别注意的。下面这三段视频直观的告诉我们,德国的工业4.0发展到怎样的地步!  视频一:乒乓球世界冠军波尔对战库卡机器
  德国不走美国互联网的路径,而是根据自身在制造研发领域的优势,力图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点恐怕是中国企业在学习工业4.0时要特别注意的。下面这三段视频直观的告诉我们,德国的工业4.0发展到怎样的地步!  视频一:乒乓球世界冠军波尔对战库卡机器人手臂  设想某日,你突然想要一辆汽车。你拿出手机,点开APP,输入你的定制化要求,就只需坐等工厂安排生产、组装和配送。  这样的定制化智能生产,可能并不遥远。在工业4.0时代,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生产。但这远非全貌,那时物联网的存在将进一步改造人类的生活方式。  比如你家里的冰箱能够自动感知牛奶缺少,自动向工厂发送送奶信息,工厂则针对你的口味定制生产牛奶,甚至标有你的名字。之后牛奶就会被及时送到你的家里。  上述科幻化的“万物互联”场景,是德国政府和企业界正在试图实现的工业4.0。  德国为什么要提出工业4.0,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中国企业真的可以学习吗?记者近日探访主要“策源地”德国,试图揭示工业4.0的前世今生。  一、德国的野心  工业4.0战略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此后,工业4.0概念逐渐引人注目。  之所以被称为工业4.0,主要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言:工业1.0指的是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依靠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工业3.0则为现代人所熟悉,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依靠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  过去20年来,美国引领的互联网革命深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他国家纷纷仿效。有分析认为,为了与工业3.0时代的集大成者美国竞争,德国迫切希望阻止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配,进而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成为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德国有着和美国不一样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德国制造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优秀的代名词。德国70%左右的制造业产品都用于出口到世界各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德国经济才能保持强劲的稳定性,和美国、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一背景下,结合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德国最终在国家层面推出了工业4.0战略,并由总理默克尔出面背书。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德国工程院院长孔翰宁(HenningKagermann)表示,工业4.0为德国提供了一个机会,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和IT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4.0是德国针对自身特点推出的超越计划。他们不走美国互联网的路径,而是根据自身在制造研发领域的优势,力图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点恐怕是中国企业在学习工业4.0时要特别注意的。  有着浓厚德国特色的工业4.0其实是个庞大工程。根据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官网的介绍,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通过嵌入式的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把设备、产品、原材料、软件联系在一起,使得产品和不同的生产设备能够互联互通并交换命令。  换句话说,未来工厂能够自行优化并控制生产过程。而根据业界进一步的设想,除了产品和机器的互联外,工业4.0还将在未来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最终实现万物互联,从而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德国的制造业基础来说,很多条件已经具备,缺得就是如何实现智慧联接。  二、三大隐患  在两年时间内,工业4.0概念的突然爆红,也引发了德国业界一定的忧虑。  考虑到这一概念更多还停留在理想阶段,没人能够预测潜在的风险。但在业界人士看来,至少有三点值得重视,包括数据安全、标准化的缺失、中小企业积极性。  首先是对智能制造背后大数据控制权的担忧,包括人们获取的数据必须是可信的,以及这些数据必须受到保护,免遭黑客攻击和间谍窃取。  另一方面,联接系统标准化的缺失是工业4.0推行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因为这将妨碍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对接,进而阻碍互联互通的实现。  默克尔认为,德国可以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全球推行这些标准。不过截至目前,关于这些标准的细节问题仍然缺乏公开资料。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探索类似的标准。  本公号原创内容欢迎转发且无需授权!同时我们尊重原创内容的版权,如转发内容的作者及媒体不同意分享传播时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责任编辑:lp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工业4.0是数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