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想找个专业地方练习竞技武术,还可以吗?

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对武术专业教学影响探究_小宗师专辑:摘要: 本文从现代竞技武术竞赛规则评判内容细化,突出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可操纵性提高,降低评判的难度三方面来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特点进行分析,并从侧重身体素质训练、突出动作的实用性、强化动作的艺术性三方面来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对武术专业教学影响。关键词: 现代竞技武术竞赛规则 武术专业教学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瑰宝——武术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作为武术推广中占主体地位的武术教学随之也应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并将其贯穿于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发展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结合专项技术的要求,加大对武术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广大武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武术教师要为促进武术全面发展、与世界接轨作出贡献。1.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特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更加细化,评价更加科学化,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竞赛规则的改变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较为简练,注重突出难度,动作其次。竞技武术套路演练追求动作演练的艺术美感,给观众、评委视觉上美的享受。优雅的音乐、华丽的服饰与武术套路动作演练的无限美感,增强了武术套路表演的效果。1.1现代竞技武术竞赛规则评判内容细化现代竞赛规则将套路评判分为动作演练的质量、动作演练的水平、动作难度评判三个组成部分。裁判员的工作也相应地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评判工作。裁判组设有两名副裁判长,裁判长参与B组裁判员的评分,第一副裁判长参与A组评分,第二裁判长参与C组评判评判工作。A组裁判一般由3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动作演练的质量和错误动作规格扣分。B组裁判一般由3-5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整套动作演练水平的评分。C组裁判由3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难度动作的加分[1]。裁判分工的细化使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判更加科学化。1.2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突出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在现代竞赛规则内容中提高了难度动作在评分中的比重,因此,难度动作的演练水平和完成的质量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难度动作在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比例中占的比重加大。新的竞赛规则将难度动作分为A、B、C三个等级,又将连接难度分为4个分数段[2],设置了难度动作加分(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以及器械抛接难度),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量化,确定了难度等级和分值,制定了相应的难度动作难度等级记分值确定表。1.3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现代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评判标准进行了细化。竞赛的评判标准的可执行性增强了。这样使评判的内容更加清晰,降低了评判的难度。其次由于难度动作的分数提高了,武术比赛更有层次感,区分度更高。比赛过程中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往往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难度动作分数量化使武术竞赛评判更加科学化。总的来说新的武术竞赛规则降低了评判的难度,使竞赛评判的可操纵性增强了。2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对武术专业教学影响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项目,就套路而言,其内容丰富,动作结构复杂,形式上有单练、对练、徒手、器械等,都表现出较强的个体性。但对于武术教学而言,教师面对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与专业武术运动员有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及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素质训练手段和方法,坚持专业化、强度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全面提高和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直接促进技术的掌握和发挥,从而提高学生武术套路技术水平。2.1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更加侧重身体素质训练由于竞赛规则中提高了难度动作的评判分值,所以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编排上注重突出难度动作,一般1、2两段会堆积大量的难度动作。由于难度动作数量的增加,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上趋向于简练,但对演练者身体素质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无论是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等方面都要求演练这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新规则实施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注重难度动作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套路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2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突出动作的实用性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整个武术套路中除了几个过渡动作外,其余的动作都有攻防含义,这是武术区别于体操、舞蹈的根本所在。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失去了技击属性也就不再是武术,这种只注重套路“形”的教学现状在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下将会发生改变。2.3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强化动作的艺术性所谓“美”是指武术套路中的武美表现力特征[3]。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动作演练趋于艺术化,艺术美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武术套路动作演练具有两种艺术美:一种是外在形式美,外在美主要是通过华丽的服饰,夸张的难度动作表演,以及优美的音乐和舞台灯光协调配合体现出来的。另一种是表现内在的意韵美,例如:长拳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轻灵潇洒飘逸之美,太极拳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柔和缓慢之美,刀术套路动作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猛彪悍之美。因此,教师在注重动作质量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表现出一种意境美。3.结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更加细化,评价更加科学化,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评判的难度。竞赛规则的改变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较为简练,注重突出难度,动作其次。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身体素质训练,突出动作的实用性,同时强化动作的艺术性。参考文献:[1][2]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王继娜.从规则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 [J] .体育科学研究,):50-52.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武术套路队 210033
  摘 要:任何实践的开展都需要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而作为对武术训练活动加以直接支配的指导思想,对武术运动训练变革加以推进的先导,训练观念在武术训练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比较分析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训练观念上的差异性,仅供今后的武术训练和研究借鉴。
  关键词:训练观念 武术 传统
  训练观念指的是在运动训练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为了顺利实现训练目的和完成训练任务而建立的直接指导或者支配训练的思想。为了使武术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加以完善,还需要对占有主导地位的训练理念和思路进行反思。因为武术训练观念是可以对武术训练活动进行直接支配的思想,武术训练理念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武术训练观念是使武术训练得到突破的重要支点,武术训练观念是对武术这项运动训练变革加以推进的先导。下面试比较传统武术训练观念和竞技武术训练观念:
  一、在理论体系、价值取向上的比较
  可以说,诸如古典的太极理论、五行学说等我国古典哲学都是传统武术所推崇和遵循的理论导向,在这些古典哲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武术技术的创编和运用。虽然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相比有一定的不同,但是竞技武术仍旧对传统武术中的精华进行了传承。不过,和传统武术训练理论指导有所不同,竞技武术的理论指导更多为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这样使得竞技武术训练观念相较于传统武术训练观念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而在练武的过程中,传统武术对于&天人合一&是非常推崇的,这就是其和竞技武术价值取向有所差异的地方,因为竞技武术提倡的价值取向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两者之所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差异,是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不同的,且所呈现的精神风貌是不同的。前者所呈现的是农业社会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而后者所呈现的是不断进取的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
  二、在目标、追求及情感意志上的比较
  通过对传统武术的目标进行概括可以发现,&强身健体,修生养性&就是传统武术的目标。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是传统武术一直追求的,对于尚武崇德也十分重视,提倡不可以用武术来争强好胜,更不可恃强凌弱。在传统武术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站桩,这样可以对人的意志进行锻炼,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人形成良好的武德。而在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和推动下,&争金夺赢&成为竞技武术训练的目标。
  此外,不同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的发展都是基于现代竞技体育的推动,传统哲学理论并非为竞技武术的指导理论。在竞技武术训练中,主张基于对生理解剖知识的运用来集中训练某块用力肌肉,并让其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竞技武术功力的增长并不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站桩,而是通过更为直接、武断且残酷的训练而达到的。
  三、在指导思想上的比较
  作为一种在实践中对所掌握的拳种流派的特点、自身的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理论认识,武术训练的指导思想会为武术训练提供训练方向,并作为行动指南,以使武术习练水平和技艺得到不断提高的目标得到实现。基于对传统武术训练理念的分析和感悟,发现传统武术提倡训练时建构经验心、改善经验心,提倡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积累更多的经验,且实现经验的转换,使经验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练习武术训练者的行为也日趋&方法化&,也就是说在一些方法的指导和要求下展开自身的行为,不管是哪种行为,所具有的计划性和技巧性都是比较强的。传统武术的外向训练其实就是在传统武术领域中建构经验心,也就是让练习武术训练者的行为日趋&方法化&,不管是对于练习武术训练者的技击实战,还是对于练习武术训练者的套路演练与道德实践等,都让这些行为过程所具有的计划性和技巧性更加强烈,以提高传统武术训练者经验心的经验能力。传统武术训练中提倡进行长时间且不间断的训练,以使功力得到不断的增强。和传统武术训练指导思想不同,竞技武术要求基于不同训练手段的运用、训练项目的特点,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所形成的风格都是独特的,且推崇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和大运动量的训练指导思想,对超量恢复也更为推崇,以确保在竞技比赛中得到的成绩是更好的。
  凭借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用兼备、所蕴含的哲理思想深刻等特点,富有独特魅力的武术在我国广受欢迎。虽然传统武术训练观念和竞技武术训练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在传统武术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的情况下,竞技武术也应运而生,两者都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传统武术训练观念和竞技武术训练观念,我们都要继续发扬其精华,积极树立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播观念,以提高武术训练效果,使武术文化存量得到激活,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冬奎 传统武术训练理念探析[J].运动,2014,(23):41-43。
  [2]温搏 王静 王旭景 石牙牙 武术文化变迁及其文化生态成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6):59-64。
  [3]茜广孝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差异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3):9-10。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