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以体现质变量变这一长征体现的哲学道理理的,用做游戏的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4.3 量变与质变)
当前位置: &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4.3 量变与质变)
时间: && 阅读:2 次 &&
[一 : (4.3 量变与质变)] & 4.3& 量变与质变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识记:&&& 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理解:&&&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 ⑴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事例论证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认识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阅读——议论——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请同学背诵《荀子·劝学》。  (2)用幻灯出示《荀子·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背诵或出示材料后请同学继续阅读教材第126页第3自然段。)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荀子·劝学》请同学们思考:   ①教材第126页第3自然段右下角老子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第三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 1.量变、质变的含义   (l)什么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2自然段的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 &&&&&&&&&&&&&&&&&&&100&c &&&&&&&&&&&&&&≥100&c&&&&&&&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之一,因为这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准确掌握运用这一原理,对做好各项工作有重大意义。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区别二者: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可见,“不显著”是量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显著”是质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还要弄清二者的紧密联系。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不过必须注意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是新旧交替的关节点。质变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把握质变这一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 &&&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则呈现显著变动的状态。可见量变和质变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3自然段至第128页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   1)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凭空发生的?  2)如果没有原于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会有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吗?(此时可出示元素周期表,加深同学印象。)    (教师归纳、总结。)   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由于水温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渐趋激烈,扩散趋势增强,最终超过了水分子的凝聚趋势而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引起了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   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是直接依赖于原子核所带阳电荷单位数的变化的,并且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依次递增,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可见,无论是水,还是化学元素,任何质变的发生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决不是突如其来、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不过,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是不是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上呢?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不能发生质变呢?这就涉及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8页第2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看看教材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什么?同学们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进一步说明这种形式?   (学生阅读、发言后,教师归纳)   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板书)教材上列举了很多事例,说明了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即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上马与上马赛,中马与中马赛,下马与下马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二胜,反操胜券。由败到胜,是一个质变,但这一质变并不是由增加马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由上、中、下三匹马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再补充几个事例。(教师可酌情选用。)   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组成方式不同,会导致胜利或失败的不同质的结果;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的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各种政治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方式的变化,一个僵化的经济活动的组成方式与一个有活力的组成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质的经济效果。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乐符号1、2、3、4、5、6、7,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如同木头、砖头等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后就构成房屋一样,音符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既能组成雄浑、美妙的旋律,也能组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26个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词,并且还能进一步构成宏篇巨著;流传千古。显然,这种质变决非仅仅由音符、字母的数量增减所决定,而是由排列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   在学习上,运用这一道理,就可以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学校广为流传的“4十4<8”和“8一i>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 l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知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提问;那么,事物的发展能不能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是,量变毕竟不等于质变。而没有质变,事物就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不会有飞跃,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句话,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所以,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②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  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29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多媒体显示:  &&&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已经于XX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雄姿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说:“例如,问一粒麦是否可以形成一堆麦,又如问从马尾上拔去一根毛,是否可以形成一秃的马尾?”“这种看起来好像不相干的增减也有其限度,只要最后一达到这极点,则继续再加一粒麦就可形成一堆麦,继续再拔一根毛,就可产生一秃的马尾。”教材上举的宇宙速度的事例和黑格尔的这段话都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事物才会发生质变,由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黑格尔那段话的后面,还有一段话,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据说有一个农人,当他看见他的驴子驮着东西愉快地行走时,他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一直到后来,这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请同学思考第129页“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就是度。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或者叫关节点、临界点。 课堂总结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并且,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课堂练习[二 : 事物发展的状态]&()1、2、34、&&&&&&&&&&&&&&&&&&1CABCD2BABCC& [三 : 事物发展的状态]教学目标关于“”1、知识与技能: 量变质变的含义与关系、能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个人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行为方式。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关于“”的教材分析一、结构:“”,共2框。 本节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量变与质变”首先讲述量变、质变的含义,指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其次讲量变是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强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最后指出: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首先分析从寓言《杰米扬的汤》引入本框主题。讲要坚持适度原则:先进行理论分析,再以事例论证、说明,然后联系实际,提出要求;讲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从实践方面加以论述;讲要重视量的积累: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论证,提出要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要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原因剖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下册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看,这一原理是被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最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基本观点。 [理论剖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两者关系可用表格表示: 方法论意义:]第一要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速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赔误时机。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异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飞跃和变革。 错误倾向: 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如何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在产业结构、经济形态、人口素质、科技教育、区域平衡、精神文明等方面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和积累的量变过程,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其次,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的前提下,保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再次,在下一世纪通过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上质的飞跃。 2、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问题,是本框教学的难点。 [原因剖析] 对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学生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理论剖析] 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有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田忌赛马”、金刚石与石墨、音符与音乐、体育比赛的排兵布阵等都证明了这一原理。 3、要坚持适度原则,作为本框教学的难点来处理。 [原因剖析] 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需要给予具体的分析引导。 [理论剖析] 由于量变达到一顶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也就是说量变只有在一定的氛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度的原则。 4、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作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 这是全课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理论剖析] 这是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青年学生只有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得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关于“”的教法建议一、量变与质变: 1、对量变、质变含义的教学,一是要注意搞好第一段的分析。《劝学》一文学生在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刚刚学过,学生都能背诵全文,教师只要抓住“很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加以分析就可以了。二是要进一步搞好论证。第三段的例子也是通俗易懂的,抓住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并为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2)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 ①在教学中,一要通过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二要通过事例说明方法论意义。 ②关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在强调“必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对“必然引起”加以说明。实际上,教材在讲量变、质变的含义和“必要准备”时,就已经包含着这种分析了。如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其中就包含着水分子的扩散趋势与凝聚趋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变化,最终必然导致扩散趋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于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这里,教师可以作进一步说明。 其二,要讲好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的道理。这一问题已涉及“度”的范畴,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理解其基本的含义,又要把握分寸,防止超出教材的要求。教材不仅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进行了分析,而且还设置了“读一读”、“议一议”和一幅宇宙速度示意图来辅助教学。 3、关于小栏目的运用。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①老子的一段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合抱大树是从细小的种子生长起来的;九层高台,是一堆堆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直观地看到了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这是老于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之点。②恩格斯语录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6页。③宇宙速度示意图,引自高中物理课本上册。④“议一议”,不要求在课文之外举例,以免增加难度。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把1~6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有利于突破“坚持适度原则”这一难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①首先从上一节的原理引入,点出“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②然后集中引述1、4、5段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现实意义。 ③插入“想一想”,启发思考,活跃气氛。 ④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展开分析和议论。教材上列举的5点都是学生中常见的,此外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开玩笑要适度,评价、表扬、批评要适度,等等。要发挥“议一议”小栏目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从中受到教益。 2、关于“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在搞好分析论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材中指出的在各种体育大赛和知识竞赛中,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或“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阴影所困扰”,结果痛失良机的事例,确实屡见不鲜。前者多属心理素质问题,后者则多属迷信问题。 当前,一些中学生也对“运气”信奉有加,往往把一点小事或某种巧合视为不祥之兆,心里蒙上阴影,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如此等等。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必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益。 3、对重点问题的教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取归纳式。把崇高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是在“要重视量的积累”这一方法论要求之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对青年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此,按照教材的顺序分两点讲述(见教学提纲),顺理成章。最后归纳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远大理想、崇高目标,每个有志青年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要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样归纳,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比较易于使学生信服和接受。 ②加强针对性。突出这一重点,关键在于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防止泛泛而谈。要从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重点加以分析、讨论,以使学生思想上真正能受到启发、感染、触动,追求最佳教育效果。 ③选好典型事例。增强教学效果,选好典型事例很重要。当代青年中,胸怀大志,埋头苦干,取得丰硕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比比皆是;而大大咧咧,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态度,甚至是非不分、好坏不分,把坏习气、坏作风当作“潇洒”,把看坏书、唱坏歌当作“享受”,由小到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训也屡见不鲜。教学中,建议栏选取正反面典型媒体视频,同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对比中受到教育,加深印象。 ④关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一段名言。这是刘备死前给其子“遗诏”里的一句话。教材中作为具体的事例,是用楷体字单列一段,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对这段名言加以阐释。因此,教学中要给以重视。 4、关于小栏目的运用。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想一想”、“议一议”已如前述。此外,还引述了李大钊语录和《易经·系辞》上的一句话,都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除了课本上的材料之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选择、补充一些漫画、诗词等材料,以强化教学效果。如在本框最后,在对学生提出把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之后,为激励学生胸怀大志,奋发进取,还可以引用一些充满期望之情、寓意深刻的名诗作为总结,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读、议为主,以讲为辅。本框的道理并不难懂,要取得教学实效,关键还在于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联系实际,学会用量变引质变的道理去观察、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四 : 事物发展的状态]教学目标关于“”1、知识与技能: 量变质变的含义与关系、能运用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个人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行为方式。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关于“”的教材分析一、结构:“”,共2框。 本节是在第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学习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量变与质变”首先讲述量变、质变的含义,指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其次讲量变是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具体分析了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强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最后指出: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首先分析从寓言《杰米扬的汤》引入本框主题。讲要坚持适度原则:先进行理论分析,再以事例论证、说明,然后联系实际,提出要求;讲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从实践方面加以论述;讲要重视量的积累: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论证,提出要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要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既是本框教学的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原因剖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下册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看,这一原理是被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最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基本观点。 [理论剖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两者关系可用表格表示: 方法论意义:]第一要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第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速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赔误时机。第三、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异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飞跃和变革。 错误倾向: 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如何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在产业结构、经济形态、人口素质、科技教育、区域平衡、精神文明等方面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和积累的量变过程,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其次,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的前提下,保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再次,在下一世纪通过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上质的飞跃。 2、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问题,是本框教学的难点。 [原因剖析] 对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学生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理论剖析] 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律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有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田忌赛马”、金刚石与石墨、音符与音乐、体育比赛的排兵布阵等都证明了这一原理。 3、要坚持适度原则,作为本框教学的难点来处理。 [原因剖析] 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需要给予具体的分析引导。 [理论剖析] 由于量变达到一顶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也就是说量变只有在一定的氛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度的原则。 4、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作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 这是全课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理论剖析] 这是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青年学生只有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得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关于“”的教法建议一、量变与质变: 1、对量变、质变含义的教学,一是要注意搞好第一段的分析。《劝学》一文学生在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刚刚学过,学生都能背诵全文,教师只要抓住“很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加以分析就可以了。二是要进一步搞好论证。第三段的例子也是通俗易懂的,抓住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并为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2)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 ①在教学中,一要通过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二要通过事例说明方法论意义。 ②关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在强调“必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对“必然引起”加以说明。实际上,教材在讲量变、质变的含义和“必要准备”时,就已经包含着这种分析了。如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其中就包含着水分子的扩散趋势与凝聚趋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变化,最终必然导致扩散趋势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于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这里,教师可以作进一步说明。 其二,要讲好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的道理。这一问题已涉及“度”的范畴,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理解其基本的含义,又要把握分寸,防止超出教材的要求。教材不仅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进行了分析,而且还设置了“读一读”、“议一议”和一幅宇宙速度示意图来辅助教学。 3、关于小栏目的运用。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①老子的一段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合抱大树是从细小的种子生长起来的;九层高台,是一堆堆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的。直观地看到了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这是老于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之点。②恩格斯语录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6页。③宇宙速度示意图,引自高中物理课本上册。④“议一议”,不要求在课文之外举例,以免增加难度。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把1~6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有利于突破“坚持适度原则”这一难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①首先从上一节的原理引入,点出“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意义,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②然后集中引述1、4、5段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现实意义。 ③插入“想一想”,启发思考,活跃气氛。 ④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展开分析和议论。教材上列举的5点都是学生中常见的,此外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开玩笑要适度,评价、表扬、批评要适度,等等。要发挥“议一议”小栏目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从中受到教益。 2、关于“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在搞好分析论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材中指出的在各种体育大赛和知识竞赛中,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缺乏信心”或“被一些莫名其妙的阴影所困扰”,结果痛失良机的事例,确实屡见不鲜。前者多属心理素质问题,后者则多属迷信问题。 当前,一些中学生也对“运气”信奉有加,往往把一点小事或某种巧合视为不祥之兆,心里蒙上阴影,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如此等等。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必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益。 3、对重点问题的教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取归纳式。把崇高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是在“要重视量的积累”这一方法论要求之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对青年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此,按照教材的顺序分两点讲述(见教学提纲),顺理成章。最后归纳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远大理想、崇高目标,每个有志青年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要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样归纳,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比较易于使学生信服和接受。 ②加强针对性。突出这一重点,关键在于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防止泛泛而谈。要从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重点加以分析、讨论,以使学生思想上真正能受到启发、感染、触动,追求最佳教育效果。 ③选好典型事例。增强教学效果,选好典型事例很重要。当代青年中,胸怀大志,埋头苦干,取得丰硕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比比皆是;而大大咧咧,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态度,甚至是非不分、好坏不分,把坏习气、坏作风当作“潇洒”,把看坏书、唱坏歌当作“享受”,由小到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训也屡见不鲜。教学中,建议栏选取正反面典型媒体视频,同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对比中受到教育,加深印象。 ④关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一段名言。这是刘备死前给其子“遗诏”里的一句话。教材中作为具体的事例,是用楷体字单列一段,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对这段名言加以阐释。因此,教学中要给以重视。 4、关于小栏目的运用。本框共设置了4个小栏目。“想一想”、“议一议”已如前述。此外,还引述了李大钊语录和《易经·系辞》上的一句话,都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除了课本上的材料之外,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还可以选择、补充一些漫画、诗词等材料,以强化教学效果。如在本框最后,在对学生提出把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之后,为激励学生胸怀大志,奋发进取,还可以引用一些充满期望之情、寓意深刻的名诗作为总结,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读、议为主,以讲为辅。本框的道理并不难懂,要取得教学实效,关键还在于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联系实际,学会用量变引质变的道理去观察、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关于“量变与质变”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量变和质变的含义,掌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以及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重点]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教学难点] 事物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教学方法] 谈话法,归纳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一钱斩吏”的故事 (音频)《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崇阳有一县令,见一管仓库的个官从库内出来时,手中总有一个钱,便要杀库吏,库吏不认错,生气地说:“拿一个钱算什么!你能打我,不能杀我!”县令拿过笔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杀了这个库吏。应该怎样认识县令和库吏的思想方法呢?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道理,就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屏幕显示课题:量变和质变[讲授新课] 屏幕显示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小树一天天长高大树成林用砖、瓦盖房子高楼大厦高耸云端河堤有了蚁穴鼠洞河堤崩溃量变质变& 对比分析以上材料,思考并讨论:表格两边事物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得出,屏幕显示:一、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 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让学生列举量变、质变的实例。(略) 根据含义及实例,指出量变与质变的不同点、相同点。先让学生比较、教师记要点,然后形成图表。屏幕显示:&量&&&&&&& 变质&&&&& 变不同点根本性质未变不显著的变化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根本性质的变化显著的变化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一事物变为他事物相同点都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都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过渡)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那么,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怎样呢?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老子曾经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大家想一想:他的话体现了什么道理? (归纳)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才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哲理诗: 《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提问并讨论)这首诗包含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质变。 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天的事,日积月累,必然取得好成绩。 任何事物的质变都不是偶然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所以,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第一个方面。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板书) 请同学们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成语、俗语。 (归纳)屏幕显示: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成语、俗语。(略)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在这些例子中,量变是怎样引起质变的?它们有没有共同点?(讨论) (归纳)共同点:都是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引起质变。 1)、数量增减,引起质变。(板书) (过渡)如果数量不变,事物能否引起质变呢? (引出新的内容) 课件展示《田忌赛马》 田忌参赛的马未变(仍然是原来的上中下三匹马),但由于马出场比赛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引起质变(转败为胜)。可见,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恩格斯说,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7页。)请化学课代表说一说“同素异形体”中,结构排列次序变化,引起质变的道理。课件展示:&金刚石石墨元素构成相同都由同一种元素构成(C)结构不同骨架形结构层状结构性质不同坚硬无比比较松软&& (归纳)2)、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组合不同,引起质变。(板书)大家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只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万式,实现了我国农村的巨大飞跃和发展。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即农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农村的就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的调整,扩大优质产品的种植,发挥品质优势,以及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只有大力进行农村的结构调整,才能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 (提问)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角度,谈谈农村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讨论) (小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结构变化也可以引起事物的质变,进行农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区域布局的调整,就是在现有的生产要素下,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组合,实现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优化结合,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质变。这是符合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提问并讨论)懂得了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组合不同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学习、工作有何启示? (归纳)运用这一原理,我们在学习上就要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各种知识要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德、智、体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学习、工作、生活要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更大发展。 (提问)事物的变化发展会不会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呢? (分析)不会的。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说,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板书) (提问)什么叫质变?什么叫发展?为什么只有质变才能发展? (归纳)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质变不等于发展,但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如果只有量变,没有质变,新事物无法代替旧事物,发展无法实现。所以: 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板书) 常言道:“水滴石穿;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为什么石“穿”、躯“丧”、堤“溃”?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提问)事物的发展到通过质变来实现。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质变呢?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的。 2)、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板书)课件展示:《宇宙速度示意图》
①第一宇宙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 (一定范围和限度):是指度。即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或者叫临界点。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的积累达到足以突破对立统一状态时,质变便发生,事物性质便发生变化。 (小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是不是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终结了呢?(讨论) 课件展示:《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示意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归纳)3)、事物由“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问前发展(板书) (照应开头)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后,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库吏和县令的思想方法(讨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帅归纳(屏幕显示): 库吏,不懂得量变会引起质变,他认为自己每次从库内拿了一个钱,算不了什么?还认为上司拿他没有办法。 县令,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但他仅凭主观分析,没有调查库吏到底拿了多少钱,就判处死刑,不懂得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界限)才会引起质变。[课堂小结] 展示全课知识提纲,让学生阐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略)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三、巩固练习(略)[板书设计]一、量变、质变的含义 1、量变: 2、质变: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1)、数量增减,引起质变 2)、构成事物成分的排列组合不同,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2)、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本案例对应的内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提供本案例的主要目的在于:随着犯罪低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何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跟中学生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可进一步了解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危害,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也是对自身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青少年犯罪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是从不显著的、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开始,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由小变大,由轻到重,以致酿成犯罪的严重后果。虽然有些青少年犯罪存在偶发现象,但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变化过程更为隐蔽、更为短暂而已。因此,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确定量变的过程,然后依据情况,在量变的开始过程中或完全质变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探究目标 了解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如何预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探究内容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以及如何预防。探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为:设计问题一一进行调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具体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社会各界人士或请专家作法制报告。 2、查询有关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查阅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走访本地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查阅本地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及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网站,下载有关资料。 3、在学校政教处的安排下,课题组成员参观少年管教所。那特殊的情景,会使同学们感触很深。在参观过程中,请少管所管理人员作介绍,并与部分少年犯进行交流。 4、信息资料处理及分析。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收集大量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把握信息,寻找结论。 5、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或召开课题探究成果报告会等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对教师的建议 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引导学生懂得运用量变与质变的道理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评价重点 1、学生是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哲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具体措施。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替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