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游戏防沉迷

越来越想玩!盘点手机游戏让人上瘾的四大原因
电子游戏让人上瘾是一个让人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些言论甚至将之称为“电子鸦片”,就连一款简单的手机游戏都能让人欲罢不能,那么游戏的“魅力”在哪,又是那些原因让它们使人不自觉的沉迷其中呢?两周之前,非常受欢迎的智 能手机游戏《Flappy Bird》的开发者从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撤下,他说,“它太令人上瘾了。”曾经有人因为坐地铁时玩《糖果大爆险(Candy Crush Saga)》而坐过站,在做饭时玩俄罗斯方块而烧糊,而Flappy Bird可能也会导致类似的现象。到底是什么让它们如此具有吸引力?这是很多分析家一直以来的课题,也是游戏制造商、专业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众多理论之中,大多数人赞成的是,当人们每次清除一种图案的点或击垮一个猪营时,人的大脑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它的数量足够让人感到想要再玩一次。据国外媒体报道,即使是最基础的智能手机游戏也能出乎意料地吸引人,专家总结了为何人类大脑会难以抵抗这些游戏并越来越想玩的四种原因。不可抗拒理论一:人们被面部所吸引给萝卜一个面部表情,奇怪的事就发生了。加拿大安大略滑铁卢大学游戏学院的教授凯伦-柯林斯(Karen Collins)说:“当一个物品拥有面部,我们就会更加难以放弃它,或摆脱它。在这点上我们似乎有些奇怪。我们从逻辑上清楚那些东西不是真实的,但却存在一些感情联结。在《农场英雄(Farm Heroes)》里我们大脑中的一些物质表现出,‘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小农场里的蔬菜!’可爱的声音也在起作用。想想愤怒的小鸟游戏里,小鸟从弹弓发射时的叫声‘whee!’”就是很好的例子。人因工程学家查尔斯-莫罗(Charles Mauro)曾经写过很多游戏,他说 :“我认为如果愤怒的小鸟不做的这么人格化,它就不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拟人化在第二层次为部分用户创造了兴趣点,可能是在前意识层次。”不可抗拒理论二:寻找模式很有趣当人们在随机排列的图案中轻点同一颜色的元素,它们就会消失——无论是它们柔和的圆点《Dots》或闪烁的宝石《宝石迷阵(Bejeweled)》,这本质上和过去人们在灌木丛中发现并采摘树莓的过程是一样的。根据莫罗的观点,人类已经进化为在环境中注意到具体细节之前就能处理模式。而这些游戏正是挖掘了人类这个特点。研究学习神经系统科学的朱迪-威利斯(Judy Willis)称,人们不仅从找到模式中获得乐趣,寻找模式形成的可能性也会获得乐趣。例如,在《糖果大爆险》中,相邻的两个粉色糖果并不会形成模式,但它们的位置足够相近,让人预计或期待在邻近的空间里会出现第三个粉色糖果。如果确实有,结果就是愉悦的。威利斯说道:“寻找模式就是作出好的预测,最受欢迎的电视游戏就能让人频繁作出预测并迅速得到回馈。”不可抗拒理论三:人们乐于钻研自己的技术,即使是没什么用的技术引用塞缪尔-贝克特( Samuel Beckett)的话:“再尝试,再失败,仍然失败但有进步。”如果一个游戏太过容易精通,人们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如果它太难了,人们又会过早地放弃。最迷人的那种游戏会让人在每次尝试之后都有进步,它满足了人们希望提高技巧的深层愿望。例如愤怒的小鸟。将小鸟发射到上空时,它会留下一串点点标记飞行路线,这能让玩家在下一局用来调整目标。根据莫罗的观点,这个飞行痕迹对游戏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会让你知道,‘下一局我想试试以这条线路发射,因为我已经在上一局获得了经验。’”这些不太难也不太容易的点点正是威利斯所说的“能够完成的挑战。”人们认为是自主决定让自己想要进步,但威利斯说,还不止是这样:在挑战中获得成功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不论这个挑战多么小。不可抗拒理论四:人们乐于探索模拟真实的虚拟世界当人类第一次从婴儿椅上打翻一碗饭时,就会理解物理学的存在。当人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头脑中有着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游戏《Tress!》的创造者亚瑟-沃尔莫(Asher Vollmer)说道:“当人们感觉到软件更接近于真实世界而不是虚拟世界时,他们会更容易与这些软件建立连接。”莫罗表示同意。他说道;“当一个熟悉的行为被精确地数字化模拟时,就像愤怒的小鸟中向后拉弹弓的都工作,15秒钟后,玩家就对游戏机制有了基本的心理模型。”最有效模拟现实世界的游戏并不仅仅是有趣,它们也更容易上手,降低了人们因为遇到挫折而放弃的可能性。
下载爱玩app收看最新最快游戏资讯
本文来源:网易游戏频道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不自信的人更容易沉迷游戏
[摘要]因为对自己不认同,每天就只能沉迷在游戏中;专家:少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使用的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高级。最开始只是为方便人与人交流的产品,已经开始陪伴我们工作、学习、娱乐休闲。但随着我们使用它的时间多了,或许也就迷上了游戏,导致与人交流的机会变少了,人或许就变得不自信了。专家认为,现实生活中自我认同度较低的人更容易沉迷于游戏,并把这一现象名为对游戏依存症患者,并做出如下4点定义:1.一旦开始玩就停不下来,无法自控;2.愈发沉迷,除了手游以外其他事情都不做;3.当被强制中断游戏时会陷入混乱状态;4.每天玩手游时间超过10小时。图片来自网络专家表示,最近游戏依存症患者数量呈现激增趋势,而最近3年里女性游戏依存症患者的比例更是增长明显。规则简单、角色可爱、广告效应是吸引没有什么验的女性用户变成中重度手游用户的主要原因。最后,专家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就包括“每天游戏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尽可能不付费,付费的话也限制在500元以内”。我们不管这种看法的对与错,但是把沉迷于游戏的时间用来陪家人和朋友,多去与人交流、去和大自然,哪怕只是单纯的去放松自己的眼睛、锻炼一下身体总归是好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anisz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