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危局真相:企业活着却不知托尔斯泰人靠什么活着赚钱

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年薪千万叛将 揭台积电惨输三星真相
7192 次点击
18:42:08 发布在
&&&&张忠谋在去年法说会上,坦承16奈米技术被三星超前,震惊原本看好台积电的外资法人与半导体产业分析师,使台积电一度股价大跌、评等遭降。但张忠谋始终没讲出的,却是被信任的爱将背叛的痛……。&&&&位在首尔南方60公里的三星半导体大本营,一位浓眉短的中年台湾人,是「正式」担任三星LSI(即晶圆代工部门)技术长3年半的前台积电资深处长梁孟松。对他,以及他麾下由黄国泰、夏劲秋、郑钧隆、侯永田及陈建良等台积电旧部属组成的「台湾团队」,是一个重大胜利。&&&&「当初台积电如果不让他走,今天就不会这麽惨了!」一位与台积电主管熟识的半导体学者感叹。&&&&以一人的去留,能左右两国半导体业的消长。他,堪称台湾头号叛将。&&&&《天下杂志》独家取得台积电控告梁孟松损害营业z密的二审判决书,从中发现,梁孟松对三星的「贡献」之大,以及对台积电伤害之大,远超过之前外界所知。&&&&震撼!失去八成苹果订单&&&&台积电指控2009年离职的梁孟松,从该年8月到三星集团旗下的成均馆大学任教以来,「应已陆续┨绻局档z密予三星。」&&&&台积电的依据,是委外部专家u作的一份「台积电/三星/IBM产品关键u程结构分析比对报告」。这是以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分析头万分之一细微的电晶体,详细比对3家公司产品最近4个世代的主要结构特徵,以及组成材料。&&&&由于三星产品技术源自IBM,因此该公司2009年开始量产的65奈米u程,产品特徵与IBM相似,和台积电差异极大。这点符合一般预期。&&&&但令台积电惊讶的是,接下来几年,三星的45、32、28奈米世代,与台积电差异快速减少。报告中列出7个电晶体的关键u程特徵,例如浅沟槽隔离层的形状、后段介电质层的材料组合等,双方都高度相似。&&&&另外,三星28奈米u程P型电晶体电极的硅锗化合物,更类似台积电的菱形结构特徵,与IBM的圆盘U型「完全不同」。&&&&这几项如指纹般独特且难以模彷的技术特徵,让台积电认定,「梁孟松应已┨绻局档z密予三星公司使用。」&&&&而且,今年双方量产的16、14奈米FinFET产品将更为相似,「单纯从结构分析可能分不出S来自三星公司或来自台积电公司,」这份报告指出。&&&&这几段文字,看在半导体业人士眼e都是触目惊心。这意味着,台积电累积20多年、以数千亿台币研发经费打造的技术优势,已在一夕之间被抹平了。&&&&根据里昂证券1月12日发出给客户的研究报告,去年独拿苹果处理器的台积电,今年因FinFETu程量产时程落后,将失去8成苹果新增订单,估计损失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主角:谁是梁孟松?&&&&梁孟松今年62岁。他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电机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处理器大厂AMD工作几年,在40岁那年(1992年)返国加入台积电。他的韩籍妻子也曾是半导体工程师,是他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还是个曾当过空姐的大美女。&&&&他在台积电的17年间,战功彪炳。台积电在2003年,以自主技术击败IBM,一举扬名全球的130奈米「铜u程」一役。行政院表扬台积电研发团队,当时负责先进模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劳仅次于资深研发副总蒋尚义。&&&&在台积电提出的诉状,清楚载明梁孟松的重要性,说他「负责或参与台积电每一世代u程的最先进技术。」梁孟松还是台积电近五百个专利的发明人,远多于其他主管,也是「新u程设备遴选委员会」之一员。&&&&审判过程中,台积电揭露了梁孟松的收入:他在台积电的17年期间,薪资暨股票及现金红利,合计高达6亿269万台币。平均年所得超过3600万元,高过台湾绝大多数企业总经理。&&&&梁孟松对于台积电先进u程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从研发到u造整合的熟悉度,在公司少人能及。「他去三星,就算不主动┨埽灰茄≡窦际醴较蚴保好纤商嵝岩幌拢飧龇较蚰忝遣挥米吡耍蔷涂梢陨倩ê芏辔锪Α⑹奔洌固绶ㄎ癯し绞缁怠!杆娴谋冉咸乇穑狗绞缁俅吻康鳌好纤晌纬鲎撸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4:25 &&
「他真的比较特别,」方淑华再次强调……梁孟松为何出走?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4:17 &&
&&&&审判过程中,台积电揭露了梁孟松的收入:他在台积电的17年期间,薪资暨股票及现金红利,合计高达6亿269万台币。平均年所得超过3600万元,高过台湾绝大多数企业总经理。&&&&梁孟松还是台积电近五百个专利的发明人,远多于其他主管,也是「新u程设备遴选委员会」之一员。&&&&看到这两句我就笑了,3600w NT$,不就是120万的USD嘛,说到天上去了,何不看看硅谷那边或者韩日,甚至是大陆的技术高管的年薪再来说这句话呢。&&&&企业又不是国家民族 ,就是一个老赚大钱,员工赚小钱的机构,合则留,不合则去,没走之前,爆肝给你是合理的,走的话,货卖别家也是合理。动辄拿什麽民族感情、忠诚什麽的来作为攻击雇员的工具,已经输在起跑线了。&&&&就算是梁某人把脑子里的知识带走,公司就有脸说那些知识是公司的吗?很简单,你申请过专利的,别人拿来用你可以告;公司的资料,员工带走,你也可以告;没申请过专利的、没被拿走的、装在员工脑袋里的知识,如何证明是公司的?想要员工竞业避?没问题啊,请付钱补偿,让员工不做这一行也有收入保障就是了。钱又不出,又要不许别人跳槽,还真是算盘打的响。&&&&不用挖那么多八卦,只要看梁这么重要的技术官员,在公司17年只拿6亿多台币,年均3600万,就可知道这家公司并没有怎么样看重他。诚然,3600万是17年平均,并不是梁离职那年的年薪,他离职的时候公司利润也未必有那么多。但查一下维基,2014年台积电利润2600多亿,员工人数是5万人,人均创利500多万。3600万这个数字算什么?算一下:&&&&(1)等于大约7个台积电员工在1年中创造的Q利;&&&&(2)大约是公司利润的1/7000。&&&&这很可以说明问题,如果一家科技公司对自己关键技术岗位上最重要的人才都这样刻薄,那么当公司竞争力下降的时候,最好老有本事自己撸起袖子下场去拼,而不要怪员工不肯爆肝拼命。&&&&RD真正管进度 方向的是孟松, 但是不被重视 自然得争一口气, 孟松走了没有太大的影响&&&&他又不知道detail photo 机台怎麽run, 蚀刻机台怎麽season 怎麽dry clean.....&&真正可怕的是他开了一份猎人头清单给三星, 带走一狗票的中阶主管 (副理 经理) 黄光该找谁 etch谁最懂.... 连台积最懂design rule的副理都被买走了, 价码听说至少是几千万,&&他们都只去3年 帮三星完成一两代技术回国就退休&&&&感情问题毕竟非理性,在此不作评论。Golden Handcuff这种东西很常见也很有用,智慧财产权我不在行,所以从法律及商业层面对此也不做讨论。&&&&我想要讨论的是比较大方面的问题:&&&&1. 一个发明五百个专利,可以靠一个人的力量抹平"台积电累积20多年、以数千亿台币研发经费打造的技术优势"的人,竟然平均年所得才3600万元(100多万美金)? 难怪他会走,也难得他愿意待这麽久。&&&&2. 据杂志报导:"梁孟松唯一一次出庭,是在一审时。他说,在台积电遭到「冷冻」、「降职」,最后才「被迫」从台积电离职。他声称有八个月的时间,只能做些琐碎事务,「凭我的资历要我去一个不能发挥的单位」、「我感到被欺骗、被侮辱,高层完全不重视我」,他当时声泪俱下地说。" &&&&虽然这是主观认定,但是这麽重要的一个人才,如果真的受到这种待遇,是不是公司的问题? 是你会不会走? 如果真的是一个这麽重要的人才,怎麽会被冷冻? 还是凸显他的"重要"只是打击三星的策略之一?&&&&3. 据杂志对于法官的报导:"而且,这位小梁孟松10多岁的柏克莱「学妹」,先生刚好也是韩国人。熊诵梅到过成均馆大学多次,深知它与三星的密切关S,更知道韩国此类企业大学,具备一种不能公开说出的功能。"这是法官主观判定,不应列入判决考虑。不能公开说出的功能到底是什麽,什麽叫做三星的密切关S?除非是杂志报导的问题,不然法律程序怎麽可以出现这种表述,早个几百年,这不就是一句"莫须有"?&&&&粱梦松在2009年离开TSMC,日正式担任三星电子LSI部门技术长。non-competition period两年。既然说好两年,那麽两年零一天后去替三星工作是绝对没有任何法律或是道德问题的。三星的内部法律部门还算完善,依照三星做事的方式,知道有non-compete一定是满了两年才会让他正式上任,所以争议在于替成均馆大学教书是否算是替三星工作。&&&&三星是韩国chaebol之一,什麽产业都有它的影子。依照背后有三星就是问题的这个逻辑,如果粱梦松去三星人寿卖保险、去Cheil Worldwide当模特,去Samsung Everland教高尔夫(或是当吉祥物),这些都是三星的集团企业,都和三星有着密切关S,是不是都应该算是判将? 难道他这两年就毫无工作权? &&&&4. 据杂志报导:「一个国家能有几个大企业?如果我们不保护他们,要保护谁?」熊诵梅强调。在法言法,以这个和法律没有关S的理由影响判决,法官明显已经做出了偏袒一方的心证,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应该乐意看到的。&&&&说了上面这麽多废话,其实只有一个想法。如果当初不亏待人家,就不会有今天。&&&&就像马云说的,人会走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钱给的不够,二是心委屈了。&&&&就像所有商业纠纷一样,故事绝对不是那麽简单的。身为一个台湾人,这十多年来眼睁睁的看着台湾落后,我心e很难过。但是身为台湾人不代表说话就一定要偏袒台湾,连一句公道话都不能说。&&&&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风气跟产业发展过程有关...&&&&代工产业的研发历程:&&&&Step 1. 先求可以量产&&&&Step 2. 研发提升良率&&&&Step 3. 良率提升到极限后,接着进行用料Cost Down&&&&Step 4. 良率与用料都进行到无可替换后,接着对人力成本Cost Down - 作业人员&&&&Step 5. HR没办法再提升绩效后,开始针对RD Cost Down&&&&Step 6. 资深人员开始被Cost Down -- 以低薪新人取代&&&&Step 7. 经验不足,新桉良率开始降低 -- 竞争对手崛起&&&&一旦进入到第五阶段后,开始进入恶性循环....&&&&tsmc以往在张忠谋领导下,顶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徘徊,每年绩效不良的4%员工,也是袢「ǖ蓟蚴亲还ぷ髂谌莸姆绞礁韪纳破.....&&&&接班人接手后,短短几年内就进入到第五阶段后,所以造成大量的反弹 ~~&&&&"台积电说明三星的45、32、28奈米世代,与台积电差异快速减少。&&&&除此之外三星28奈米u程P型电晶体电极的硅锗化合物,更类似台积电的菱形结构特徵。这份报告指出,今年双方量产的16、14奈米FinFET产品将更为相似"&&&&作者 naikojack (筑梦 逐梦 go~) 看板 Gossiping&&&&标题 Re: [问卦] 为什麽韩国做什麽都对 鬼岛什麽都错? &&&&时间 Mon Sep 2 02:23:19 2013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9:02 &&
&&&&各国祭出非常手段 保护企业商业z密:加重处罚之法令修正台湾营业z密法修正,触法者得处5年以下徒刑,愦100万至1000万台币罚金;若在域外犯罪且┯档z密,刑罚加重为1年以上10年以下徒刑,最高罚金为所得利益的10倍。美国2013年修正,当年11月生效:触犯经济间谍罪者,个人易科罚金上限从50万美元调高至500万美元,企业罚金则从1000万美元,调高至其窃取之商业机密价值的3倍。国会并且指示,如果商业机密被外亮硪还蚣又嘏行蹋シㄕ咝唐诖15~21个月增为21~27个月。日本计划修正「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快将于今年提交国会审议,除由告诉乃论改为公诉罪,并将提高罚款上限。目前个人罚款上限为1000万日圆,企业则为3亿日圆。(研究整理:林昭仪)关于营业z密 企业主和员工须知给老1. 营业z密要定义清楚,要在公司内宣导,还得妥善收藏公司必须先定义哪些智慧财产集资料属于营业机密,否则员工带走资料,不算窃取营业z密。审理不少营业z密触法桉件的熊诵梅法官提醒,有时候就算公司在文件盖上机密章,但被告一质疑,「平常都随便丢在桌上,公司都无妥善收藏。」桉件最后仍可能不成立。2. 最好每几年重签一次保密协定梁孟松一桉,辩护律师曾经质疑当初梁孟松进台积电时,签的保密协定十多年没换,中间升迁、职务变动多次,还能算数吗?因此企业最好每隔几年与员工重签,一来重新界定保密范围,二来顺便宣导。给员工1. 走得漂亮熊诵梅发现,企业只要控告离职员工妨害营业z密,那个员工投靠的新公司,直接开除他、撇清责任的机会很高。即使最后审判结果是无罪,员工的e子也输了。她因此劝告员工不要留给雇主「挟怨报复」的机会,离职前最好不要带走任何东西,「最强的员工,是可以空手离开的,这表示你的智慧、经验都很足够。」
本版块主题总数:25719 / 帖子总数:514514
今日论坛共发帖:9183 / 昨日发帖:2044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年薪千万叛将 揭台积电惨输三星真相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周翔
导语:三星集团回应称:“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在未来的庭审中还原真相。”
同步到新浪微博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120天,终于查出了三星爆炸的真相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文 | 环球老虎财经 钛媒体
  "详细调查报告公布,电池负极板受挤压,绝缘胶带过薄是罪魁祸首。"
  钛媒体注:今天(1月23日)早上9点,三星正式召开发布会公布Note 7的爆炸原因调查报告,并首次进行了全球直播。三星移动业务负责人高东真(KohDong-jin)等高层,独立调研机构UL、EXPONENT、TUV都在发布会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全球400多家媒体也受邀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以下是钛媒体编辑整理和提炼的现场实录:
  据三星移动业务负责人高东真(KohDong-jin)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三星已经回收了Note 7总数的96%。
  三星对这次调查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调查,为此,三星进行了众多的模拟测试,为了提升客观性,还委托了众多领域的机构进行参与。三星分区块进行排查,每个区块都在进行测试,包括防水、虹膜、软件等,不过发现这些区块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从检测的情况来看,整装过程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经过多次谨慎测试分析,主要是电池的问题,是因为负极板受到了压迫,一部分电池因为绝缘胶带稀薄,造成了短路,导致手机自燃现象的发生。
  来自三星独立第三方测试公司UL对Note 7进行了测试分析,拆毁了多部Note 7进行分析,分为两个阶段,主要用于研究两个批次电池的差异及问题。
  UL的负责人说,其中我们拆解和检查了10个损坏的Note 7设备。位于A公司的第二故障分析我们进行了电池安全边界故障分析,我们研究了110个A公司电池在各种滥用条件下的电池故障机制,以识别潜在的电池安全问题。下面是A公司,我们对A公司进行的第一阶段的主要调查结果,在6个受损设备的电池的右上角存在内部短路迹象,并且我们还在四个膨胀电池的右上角发现了内部短路。
  对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30个电池的CT扫描并拆分了20个电池,我们发现小的异常如小空隙气泡样的不均匀的地方,右上角还发生了变形,看起来比左上角的变形更深。最后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隔离膜角落区域反复变形,基于对A公司电池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组装或制造工序上的问题,以及来自电池的问题交叉发生,来自制造或组装的问题涉及在右上角处的变形。另外来自电池设计上的问题看似来自于隔离膜变薄的原因,这检查了工差产生了更大的缺陷。
  EXPONENT进行了破坏性试验,对未使用的新终端进行了测试,对锂电池之外,对Note7能源储存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和原因一脉相通。
  电池在设计中并不是很充分,除以上之外,设计的不充分可能导致电池被挤压,从而造成短路的发生。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 DJ Koh表示,“从结论上来看,Galaxy Note7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我们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就Galaxy Note7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抱歉。”
  在经历了数月的调查之后,三星从Note7身上吸取深刻教训。针对性制定“8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用以确保电池安全。包含安全检查、电池外观检查、X光检查、电芯拆解检查、TVOC检查、ΔOCV 测定、充放电检查以及用户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检查。
  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总裁 DJ Koh表示我们是一家企业,我们在不断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这个教训,我们希望获得消费者对我们创新的信任,对于未来,我们也会加强我们在信任上的努力。
  现在让我们回顾下三星爆炸事件的整个过程,日三星note7正式发布,24日“首炸”,随后发生接二连三的炸机事件让三星不得不开始启动调查,最早的调查结果指向了电池,而该款手机的电池供应商是三星子公司Samsung SDI Co(SDI).和总部位于香港的Amperex Technology Ltd.(ATL)。ATL提供给三星的手机电池是在中国大陆的一座工厂里生产,两者供货比例分别为70%和30%。
  由于采用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因此三星宣布将在全球召回250万部存在电池安全隐患的Note7手机,不过面向中国大陆的三星Note7由于使用了不同的电池,不予召回。
  紧接着,“没有采用问题电池”的国行版如期上演炸机秀,这让三星的说辞和态度遭到了更多的质疑。“从未且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这是三星官方给出的回应。可惜再之后的Note 7安全版“首爆”确确实实证明了三星初期的调查结果有问题。
  而后三星向国家质检总局对国行版Note 7质检,并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 日起,召回日至日期间制造的部分Galaxy Note7手机,中国大陆地区受影响的手机数量为1858台。
  到了10月11号三星中国正式发布官方声明:再次致歉中国消费者,并宣布召回19万部Note 7及停售全部国行版Note7产品。三星的年度旗舰手机最终以召回的形式,退出了中国手机市场。从此再无Note7。
  想必对国行的“双重标准”并非三星的本愿,最核心的原因在于Note7作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的年度旗舰必然背负重大使命,一方面需要应对死对头苹果7和plus的年度进攻;另外一方面,中国安卓机市场竞争厮杀惨烈,华为,OV强势崛起,不断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因此在炸机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上市,这种冒进的方式,也让三星Note7退出了中国市场,拱手将高端安卓机市场“让”给了国内手机厂商。
  早前第三方机构认为“安全版”Note 7爆燃是因为ATL的电池出了问题,不过国行“安全版”炸机与SDI电池出现的问题不同,零部件供应商可能要负主要责任。而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Note 7电池自燃可能是由于曲面屏幕与SDI电池尺寸不匹配造成。在装配时存在公差,导致隔离阴阳两极的隔离板距离曲面屏幕边框太近。一旦受到外力压迫就可能造成隔离板塌陷,使电池短路发热自燃。
    Note7是该系列第一部采用曲面屏的手机,以往曲面屏是edge系列的专利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Note7正反面采用曲面对称设计,而以往背部都是直板设计。这可能是挤压电池导致起火的原因
  从Note7的X光透视图看出,SDI制造的电池为了“塞进”弯曲的机身,隔离板被挤压得太过靠近边缘。
  “停售Galaxy Note 7这个决策,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分析师的说法,“此举估计将使三星市值损失170亿美元,并可能导致一季28亿美元的亏损。”
  根据韩国三星电子公布2016财年第三财季报告。财报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整体营业利润在一年前近7.4万亿韩元的基础上下降了30%至5.2万亿韩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6.8%至4.54万亿韩元(约合40亿美元),收入则下降7.5%至47.82万亿韩元。
  三星的移动运营利润比一年前下降96%至1000亿韩元。三星方面表示,因Note 7的灾难性事件,导致移动部门季度利润创下自六年前首次推出Galaxy系列手机产品线以来的最低记录。
  好在三星半导体事业部赢利3.3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7.9%,而显示面板的利润为1.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7%。半导体和显示面板占到三星整体营业利润的84%,是数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Note7的损失。
  不过由于移动设备对存储空间的需求强劲,存储芯片价格最近大幅上涨。与此同时OLED面板也成了智能手机标配。这些都导致了三星在今年一月发布了强劲的第四季度业绩预期后,三星电子股价飙升至创纪录新高。
  就问你一句三星的新旗舰Galaxy S8敢不敢买......
  (陈小玲编辑)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当年,赵本山在小品中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如今,对于三星电子来说,最痛苦的事情正是企业还在、转型也在进行,却不知道未来到底能靠谁来带路领路,又能靠什么来赚钱维持庞大组织的生存。
  杨嘉||撰稿
  三星电子当前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绝对不是去年上市数月的旗舰手机新品爆炸并从全球召回到全球停售,更不是公司老板因为涉嫌行贿而被法院批捕遭遇牢狱之灾。毕竟,这家当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巨无霸型企业,过去正是从这一系列的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也不可能在今天就被这些危机所成功击倒。
  笔者以为当前三星电子的最大问题,不是在现有的业务体系上会出现“雪崩式”下跌,也不是因为企业接班人陷入牢狱之灾无人管理。毕竟三星对于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来说是行业巨头,但是对于韩国来说却是国民企业,容不得半点差池,更不能容忍其因此倒闭。
  真正让三星电子深深不安的,则是随着现有的各项业务已攀登到全球第一,或者领导者位置之后,不可避免地触碰产业发展的天花板,甚至陷入一轮“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甚至没有动力和激情”的真空发展状态之中。企业增长陷入依靠惯性来拉动、企业发展依靠传统经验和模式在滚动,从而迷失在一个全球老大的自我满足中。也就是说,创新与革命的紧迫感和压力正在快速衰退。
  可以看到的是,当前三星电子众多业务中,无论是液晶电视,还是手机,甚至是半导体芯片,或者是白色家电,已经通过在过去20年对同行的强势追赶中,于全球建立起了相对强势的竞争力。短期来看,位于各个领域第二、第三的企业,是很难快速赶上三星的行业地位,并且实现超车。比如说,单从液晶电视出货量来看,三星的四千万台门槛,是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LG、TCL的2倍以上。再比如说,三星手机业务虽然遭遇爆炸,出现一个阶段内的销量下跌,但是其全年的出货基数即便是苹果,也无法抗衡。
  领先归领先,称霸归称霸。最近几年来,三星的手机也好、液晶电视业务也罢、半导体芯片,甚至是PC笔记本业务。从外部环境来看,正面临着来自全球一系列新兵老将的快速追赶和持续挑战中,而且面对竞争对手,三星当前最大问题是在熟悉的行业迷路了,如何从过去的成功引领中走出来实现再次引领,这是一个大问题。更是一个众多行业巨头都要面临的新挑战。
  从内部的发展来看,与过去几年前自身的状态相比,三星各个业务团队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微妙,甚至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大的特征,就是缺乏过去的激情,陷入对未来未知的迷茫与恐惧之中。
  比如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三星黑电业务电视一直处在节节被打压的通道中,过去几年在规模被不断挤压后,如今又在最后一块高端市场上被快速挤压。而三星白电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甚至是空净等业务,经历多年的突围与变革,均迟迟未能走到中国市场主流地位,要么偏安一隅、要么退守高端、要么被挤压到墙脚边上。
  为什么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称王称霸的三星电子,在进入中国20多年以来,却迟迟未能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而只是参与者和跟随着。除了中国市场竞争的残酷与激烈,还从一个侧身折射出,三星电子中国团队并没有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得到释放和引爆。更没有成功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激发用户和消费需求的方向和风口。
  这正是以三星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巨头和领军企业的“通病”。在实现了一个行业的称王,在完成在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称霸之后,构建第二条、第三条的新跑道、新动力,如何真正在全球主流市场上实现全面领跑,真正激活企业保持创业心态和激情的永恒动力?
  类似三星电子这种巨无霸企业,规模大、体格强,似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并非没有烦恼。当年支撑他们快速做大做强的业务已经见顶,新的业务平台又没有快速建立起来,又应该如何维持这个平台的正常运营,又如何激活这个团队的激情潜能?毫无疑问,当前这不只是韩国三星一家的挑战。包括中国的海尔,日本的索尼、松下这些年来都在寻找答案。
  结果是,松下、索尼已经经历转型痛苦甚至亏损泥潭,已经找到新的道路;海尔也为此放慢企业在营收规模上的增长脚步,也要从过去的硬件盈利平台到内容服务盈利平台建立;只有三星还没有启动这项“寻找未来”的工作。这才是三星电子当前最令外界担心的地方:现在很好,却看不到未来。
  过去多年以来,三星一直采取模仿式创新的方法,快速在消费电子业务上强势崛起。但是,在资本并购、非电业务等领域扩张,一直略显保守。也没有让外界看到,在离开消费电子业务之后,三星第二条、第三条跑道到底是什么?又能不能承接其传统业务由增转跌的压力?
  正所谓“祸,福之所倚”。对于三星电子来说,当前掌门人入狱、手机爆炸事件,在中国市场被持续碾压,都是一次次很好的转型机会:也是时候放慢脚步、调整状态,面对来自中国企业的正面攻击和步步紧逼之后,重新思考自己下一步突破、突围的方向和目标。问题在于,谁又能带领三星再造一个新三星?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