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bios设置,IOPS是什么意思啊.怎么设置

最强大的固态硬盘是什么
  企业级固态之王Fusion-io宣布,将利用自家独特的ioMemory技术,为两个政府组织部署固态硬盘集群阵列,稳定传输带宽突破1TB/s,同时访问延迟低于50微秒。  Fusion-io此番使用的固态硬盘是全新重量级&ioDrive Octal&,由八个ioMemory模块联合组成,也就是集成了八块ioDrive固态硬盘(Octal即八之意),体积相当庞大,对外则是 2.0 x16全速接口,而此前这类固态硬盘都是PCI-E x1/x4。  ioDrive Octal主要技术规格:  - 最大容量:5TB  - IOPS:K数据包)  - 带宽:6GB/s  要想获得1TB/s的稳定带宽,使用传统技术需要55440块机械硬盘、396个SAN控制器、792个I/O服务器、1584个 Infiniband连接以及132个机架,而换成Fusion-io ioDrive Octal固态硬盘的话,就只要仅仅220块,DDR Infiniband连接减少到448个,占地空间也不过6个机架。
您可能喜欢
大家都在搜实际测试告诉您:SSD测试不得不知的秘密_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32,579贴子:
实际测试告诉您:SSD测试不得不知的秘密收藏
14K随机性能为何会暴涨/CDM软件设置的猫腻   【PConline 评测】与其他DIY硬件一样,初次接触SSD的用户被各种厂商的广告、宣传数据晃的眼花缭乱,如对一些SandForce主控SSD,个别厂商不遗余力地鼓吹SSD的读写超过500MB/s,其实这并不是该SSD的真实性能。 不同于机械硬盘的机械构造,SSD组成主要是由主控芯片、闪存芯片及固件算法组成,主控的不同,闪存类型及通道数的不同,SSD性能都有很大的差异。除了自身的硬件外,SSD的性能还受到传输数据结构、测试软件的设定及系统设置等影响,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测试告诉您,SSD测试中一点小秘密。
北京八方利元税务师事务所专业提供各种税收筹划等服务
14k随机性能
一、4K随机写入为何会暴涨呢?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同一款SSD,同一款软件测试,测试的成绩有所出入,下面来拿OCZ Vector 256G进行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看看具体情况如何?通过上述的CDM测试,我们发现同一款SSD同样的软件设置,却得到不同的测试成绩。而最明显的区别无疑体现在4K(QD=1)随机写入上,77MB/s对111MB/s。那为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主板节能模式的影响:关闭节能,4K随机写入会暴涨
我们知道AMD与Intel都开发了相应的节能技术,以Intel为例,Intel的新节能技术为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可以动态调整CPU频率,随着CPU使用率下降或者接近0时候降低CPU频率并且降压,从而降低功耗和发热。一旦检测到CPU使用率高,立马回复原始工作
主板BIOS选项中的C1E(系统闲置状态时的CPU节能功能)、C3/C6(比C1E更深层的省电模式)、EIST(Intel新节能技术)等都与节能有关,一般系统是默认开启的,那为什么关闭节能模式下,4K随机写入会暴涨呢?  SSD的每个IOPS(每秒I/O操作次数)都需要发出,占用了系统的总线带宽,而相比机械硬盘100多IOPS,SSD高出太多了,自然占用总线带宽会更多一些。开启节能模式时CPU的频率会降下来,发送指令时就会变得慢一些,那SSD理论4K写入性能会相应减弱。然而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绝大数多的情况下都是开启主板节能模式的,所以我们建议用户应该参考开启节能后SSD的4K写入性能。
二、CrystalDiskMark软件的设置有猫腻: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常见的SSD测试软件,提供了三种数据模型(“文件”选项中可选择数据模型),分别是随机/All 0X00/All 0XFF的数据模型。一般默认随机数据模型下的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但选择的全0或全1的数据模型得到的成绩是否一样呢?我们先来一款国产的SandForce主控 120G SSD做一次测试。可以看出,采用SandForce主控的SSD在CMD测试中,不同的数据模型下,测试成绩的出入非常之大。在全0及全1的数据模型下,成绩飙升,就拿持续读写速度来说,默认设置下,仅208/148MB/s,而全0的数据模型下,数据非常华丽,达到了452/492MB/s,但这种成绩华而不实,并不能反应出SSD真实的性能,然而这恰恰被一些不良商家作为宣传的手法。不过这种猫腻也有破绽,修改数据模型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CDM的标题栏上会直接标注出来。
2淡看ATTO测试成绩/Intel与AMD驱动不同的影响三、淡看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SSD市场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些小品牌的SSD厂商在产品宣传推广方面只能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上述的产品包装盒标称的性能指标,如此华丽速度测试依据全来自ATTO Disk Bechmark这款测试软件。  了解ATTO Disk Bechmark之前,必须得对SandForce主控有所了解。SandForce主控最为著名的特性当属DuraWrite压缩技术,由于实际需要写入的数据量压缩后变小,写入速度得到了提升。在需要读取的时候,被压缩过的数据在主控内解压后输出,又带来了外部读取速度增益。而ATTO的测试数据模型恰恰是完全可压缩的,与SandForce主控可压缩算法天然的吻合。
青浦万达茂-统一运营管理10年,首年6%抵扣房款
某SandForce主控的120G SSD ATTO测试成绩:某SandForce主控的120G SSD ATTO测试成绩 ATTO所跑的数据经过SandForce主控压缩算法处理后,犹如一头大象被压缩成了一只蚊子的大小。因为实际写入到闪存里的数据量很小,写入操作很快就完成了,外部测到的写入速度接近SATA 6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而在读取这些被完全压缩的数据时,一只蚊子又被还原成了大象的体积,仿佛瞬间读出了大量的数据,这时外部测到的读取速度也近乎于SATA 6Gbps的接口带宽速度。显然这种成绩参考的价值并不高。AS SSD Benchmark测试,该款SSD的性能暴降至这样子:  相对ATTO的华丽数据,AS SSD Benchmark测试的数据缩水到惨不忍睹,每当看到一些厂商极力地宣传500MB/s读写速度,我们应慎重地看下,这种成绩的背后意义有多大,不然花了高价钱却买不来相应的性能,真心坑。
要买SSD,杂牌子和渣士顿不买就行了
还有的用了一年掉速问题,某些主控会在一次满I/O后恢复刚买时的速度,用了一年都没用满一次I/O什么鬼
直接复制文件实测才是真理
四、Intel与AMD驱动不同对SSD性能的影响:  AMD与Intel平台除了CPU性能不一样外,它们提供的存储控制器也是不一样的,这两年来Intel一直在强化主板芯片组对SSD的支持力度,“高速储存”、“快速启动”等特色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即将上市的8系列主板还专门针对SSD进行优化,相比之下AMD这方面暂时还没有太大动静。  开启AHCI模式对SSD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AHCI中的原生命令队列特性(NCQ)可以优化用户发送指令的顺序,从而降低设备负荷,提升设备性能。Windows7/8系统都已经内置通用版AHCI驱动,一般开机后就能直接使用,同时AMD与Intel两家也提供了自家的专用驱动。我们下载了ADM A10 5800K平台与Intel i5 3570K平台提供的驱动,进行测试,看看SSD在两个不同平台的性能差异。Intel平台专用的AHCI驱动下测试成绩AMD平台专用的AHCI驱动下测试成绩  通过AS SSD Benchmark测试可以发现,Intel AHCI驱动相比于AMD AHCI驱动总体性能有所提升,在持续读写及64位高队列纵深下Intel平台的优势较为明显,AS SSD Benchmark给出的总分,Intel 平台以759分力压AMD平台的646分。但我们注意到AMD平台的4K随机写入上要略高于Intel平台。  总得来说,SSD测试上Intel平台所测试的成绩要好过于AMD,这得益于Intel芯片组一直在对SSD做出的优化,新版的RST驱动已经可以在SSD RAID上支持Trim指令,未来8系列主板也将进一步优化RST驱动性能表现,值得期待。
不同容量 SSD的性能有所差异:  不同容量的SSD性能有所不同,差别在于闪存颗粒单芯容量与闪存通道数不同,SSD的容量越大,闪存颗粒单颗容量越大,通道数越多,吞吐数据量也就越大,处理起数据速度当然越快了。下面我们拿三星830系列64G、128G、256G做个对比测试,看下不同容量到底有多大差距?64GB的测试成绩128GB的测试成绩256GB的测试成绩  从CDM默认设置下测试成绩看出,三款SSD的持续读取速度并无多大差距,但持续写入速度就相差甚远,256GB的领先64GB近两倍之多,比128GB也快出不少。另外,不管是4K随机读写,还是4K QD=32的随机读写上,大容量均比小容量更具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大容量SSD的价格会卖得这么贵,不仅体现在容量上优势,还体现在性能方面。  闪存的颗粒单片容量与闪存的颗粒数对SSD的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三星830系列为例,64GB与128GB之间一般为单颗芯片容量的提升,性能相差近一倍,而128GB与256GB之间为通道数的提升,部分性能提升明显。 总结:  总存在不少用户非常在乎SSD的测试成绩,我们俗称的“跑分党”,为跑分而跑分,为对比而对比。一些厂商正抓住了这群用户的心理,大作文章,然而软件测试有时根本得不到真实的SSD性能,测试平台、软件设置不同、容量不同等等也影响了SSD的性能。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看到SSD表面的成绩。  值得一提出的是,SSD跑分并不是唯一,仅仅是一个参考,SSD更为重要的在于其稳定性、寿命、耐久度、垃圾回收能力、后期使用不掉速性能等。过度的跑分,不仅有损SSD的速度,还会减少SSD的寿命,
4KB随机读写速度:4KB随机读写速度对比
编辑点评:6款SSD的4KB随机读取速度相差不大,大致在36-41MB/秒之间徘徊,它们的表现均非常出色。
在4KB随机写入速度,浦科特M6S 128GB/256GB均呈现出短板,差距主要源自主控性能,毕竟9188主控较之9187主控少一半通道。浦科特M6PRO和M5P采用同款主控,M6PRO的东芝A19nm闪存性能更强,表现优于M5P和M6S。2、4KB随机读写IOPS值:4KB随机读写IOPS值对比
编辑点评:4KB随机读写IOPS值对比当中,浦科特M6S的表现十分接近M5P,两者的4KB随机读写IOPS值大致处于一个水平;M6PRO的表现比之M5P、M6S更为强势。
小结:在4KB随机读写速度、4KB随机读写能力当中,浦科特M6PRO SSD整体胜出,它的随机读写能力有一定进步。M6S回归主流级别SSD的本色,毕竟它的主控规格不如Marvell 88SS9187。
---来自Windows Phone 8.1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