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联手机不接,一是普通话,不是粤语广东人听不懂普通话,后是英语

第一个问题:普通话与粤语的由来       普通话英文名称是mandarian是英文音译“满大人”的意思,英国人真正和中国接触的时候,是在清朝,和清朝的官员接触,英国人认为他们接触的都是“满大人”,因此,他们用该词代表了当时中国官场上所用的法定的通用语言(其实更早的时候,朝廷曾经派往南方各省专门教育当地人说官话的大员,后来效果不佳,就不了了之了,这是可以查历史的,清朝的官话的渊源,我这里没有资料,虽然道听途说了许多,说是朝廷所用的北京官话,实际上是满人学汉文,学的四不像、很蹩脚的结果,但不能考证;传说明代的官话是安徽凤阳话,这更离谱,因为,四大名著所使用的汉语是官话,并没有任何方言的明显痕迹,这还是民间的创作,正式的明代官方文件,也没有方言痕迹;地方话就有一次差点成为官话,那是在太平天国时代,太平军的公文是广东客家话的行文方式,证据是《极乐的诱惑》赫连勃勃大王著,当时,这事情        搞的清政府还以为长毛们在公文里加了密码呢,呵呵)。这实际上是普通话的前身,有朋友说,清代的官话就是满语,这是明显错误,因为,清代的皇帝们都要求子弟们学习汉文的时候,不准忘本,还要学习满文、满语。因此,清代的官话不可能是满语。此外,一个小例子,溥仪皇帝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说的是北京话,后来在出席东京审判作证的时候,他说话已经带有一点东北腔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成立,并没有使用孙中山的粤语或者袁世凯的河南话作为法定通用语言,而是仍然沿用mandarian,作为通用的国语,法定语言,所以,我们看到孙中山讲话录像的时候,听到的是他在说“国语”,蒋介石也说着浓重浙江口音的“国语”,民国的时候,电影里也是“国语”,全国通用,当然,听说毛泽东最早的时候,公开场合也是说湖南口音的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国语作为基础的普通话成为了现在通用的法定官方用语。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人认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这是很可笑的,希望有这种认识的人,能够到北京多住几天和北京的京油子们好好聊聊,听听发音和用词,你就会发现区别!北京话也是一种方言!         粤语(cantonese)形成的历史比较复杂,也很有意思,最早,广东是化外之地,没有什么粤语一说,当北方汉人王朝将广东纳入版图,那么作为交流工具,语言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统一项,想象当时镇守广东的官员不可能用地方话与中央进行交流,因此,广东的汉人文化就开始流行了。北方不断的战乱,引起大量的流民加入广东,也自然会带来北方的文化和语言,也不断地与本地人残留的独特文化融合,加上广东靠南,战乱相对较小,这种融合不容易被破坏,因此,粤语的形成比较稳定,但这却不可避免地让粤语本身存在相对于北方汉语发音的混血,因为当地人的发音和四处流民的发音都会进入该熔炉。这种混血的程度是多少,至少我是很难分析的。所以,语言学家认为粤语中具有古汉语的元素是非常正常的,但要说粤语完全继承了古代北方汉族文明的发音和用语,则是十分可疑的。因此,这一点上,请过分崇尚粤语是美丽的语言的人注意,语言是动态发展的,在历史长河中经常接纳或放弃其他的语言因素,到现在也是如此。所以,粤语发音未必是古汉语发音中那么纯正,这种纯正是针对古代王朝的“官话”来说,而不是古代的方言。近代粤语的发展应该说得力于广州的离中央政府的偏远,广东人下南洋,接下来英国人来了,建立了香港殖民地。英国人很务实,CANTON就是广东的英语音译,他们要的就是自己治下的殖民地,而不是与大清朝的中央政府保持文化一致,因此,最早的时候,英语是香港的官方用语,mandarian和cantonese都是拿不上台面的,后来,英国人还是把汉语的文字作为英语的补充,所以,我们经常会在香港的历史图片上看到英文下面的注释是用汉语的,可是这种汉语却是大杂烩,夹杂了粤语和官话,所以,怎么看都很别扭。英国人的务实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他们没有所谓弘扬粤语或中华文化的义务和责任,粤语既然是自己治下的汉人所用的语言,也就没有必要不了解,至少也是为了小心当地人造反,虽然当地人想往上爬,是非学英语不可的。但很有意思的事情是香港的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都是用国语的!!呵呵,这可能和香港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爱国心所造成的,50年代后,为了商业利益,才逐渐采用粤语配音。最有意思的事情是,香港殖民地的建立,英国的外人打理,可能是对粤语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就是,粤语利用汉字和汉字变形,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当然在香港报摊上的粤语文字和正规的汉字不是一回事,当然,我这里证据不足。此外,从广州出发到世界各国开拓新家园的人们到处建立唐人街,也保证了粤语的外围传播并为粤语成为国际性的一种语言建立的基础,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人群在坚持一种文化或爱护一种文化的时候,往往是不会入乡随俗的,不然唐人街不会建立,当然这也得力于所在国家的文化宽容、包容政策或传统!至今,在美国的汉人们对政治也不是太关心,仍然对美国主流社会敬而远之,这已经是美国华人所面临的一个通病和挑战。有很多广州支持粤语的本地人据称澳洲把粤语当成第四种正式官方用语,就兴高采烈地认为粤语有多么优秀,这显然是张冠李戴,粤人在所在国家是少数民族,当这种少数民族人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成为正式语言是非常正常的,不是因为粤语的优秀,比如在过20年,普通话地区移民的多了,所在国家把普通话作为一种官方语言,是不是因为人家是欣赏普通话呢?最后,我没有看到所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粤语定义为一种语言的文件。假设这个传闻是真的,那么是否说明粤语真的是一种与官方普通话平等的语言呢?这必须要看条件!在澳洲等地,粤人是明显的另外一个民族,因此,粤语是一种语言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国内,粤语可不是语言,因为条件变化了,粤语不得不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汉语体系继承和发扬的一个分支,不是独创的,因此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方言的座位上,因为其历史上的特殊性,准确地给粤语下定义,应该是“特殊的方言”,并没有法定语言的地位。此外这种情况也不仅仅出现在粤语上头,潮汕话,闽南话也非常类似。因此,说粤语是第二语言至少在国内是不成立的。粤语所使用的人数有很多种数据,应该说很难判断那种数据是正确的,因为海外各地的唐人街使用的未必只有粤语一种语言。         第二个问题:公共语言的设立的原因和语言本身的结构分析         世界各国建立通用语言的目的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治文化方面,在民族国家中比较具有文化的共同认同,所以,就必须拥有共同的唯一的文化的工具,因此,有了标准英语(英式英语,其实就是以伦敦话为基础的,威尔士语和苏格兰语都与标准英语有明显差异)、标准法语(法国照样有方言),标准德语(德国跟别说了,情况更复杂,看看德国形成民族国家的历史,你会对他们语言的最后形成的情况而大吃一惊,我看过,普鲁士统一德国后,他们各地的德文文字还没有统一呢,更别说发音了,呵呵)、标准俄语(你能想象出来的语言热闹,应该都有);第二,各地区的交往也必须存一种共同的语言工具,这是很自然的技术要求。你觉的粤语很牛,我觉得四川话很美,他觉得湖南话天下第一,谁都不服谁,怎么合作?怎么交流?都希望对方“入乡随俗”,光一个合同的签订,就找8翻译,7种文字来签署!听起来都滑稽。因此,为了建立共同的沟通平台,各地区的人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这种平台可能是最强势的人所具有的优势,比如英语的情况,也可能是基于强势历史的一种妥协变体,比如普通话。         有人说语言就是沟通工具,方言和普通话都是一回事,这么说实际上面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语言的结构:基础功能是沟通的功能,高级功能是文化的功能。         所有的语言能够成为语言,其必须是沟通工具,而沟通工具本身又要涉及一个问题,哪种沟通工具能够被接受的程度高,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总体接受程度和局部接受程度。普通话作为法定用语,具有的优势谁都知道,就是签合同还是不能用方言字体的。但是在广州,粤语具有局部优势,虽然我们无法判断这种局部优势到达怎样的比例,因为没有这种合理的语言调查。目前广州市网上调查和《南方都市报》等等干的调查,漏洞百出,谈不上能给出真实情况,想想看广州有多少北方的外来人口,这里工作,这里生活,已经是正式的广州户籍,怎么就冒出来90%的人是支持粤语的,说粤语的,难道这么大数量的外省籍人口就不崇尚自己的家乡方言了?就非要哭着喊着爱你这里的粤语?这一看就知道是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做了手脚,或者做了一个“有选择性的调查”,这不是什么拿得上台面的手段。         语言的高级功能是语言的文化沉淀总量,这一点普通话几乎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因为普通话是清代官话的演变而来,而说官话的人基本上要靠科举出身,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精英,真正能够继承中国巨大文化遗产的人,官场上的文字和语言讲究远比地方上没有文化的村民要高妙的多,这种积累远比任何一种方言都雄厚的多,举例,还是四大名著,有谁是方言写成的呢,因为其浓缩了中国汉文化的精华,因此,其中的典故和成语,以及用描述的手法必然比任何一种方言精细和数量大。官话继承了历史的精华沉淀,形成了现在的优势。方言所具有的典故必然受方言使用区域和使用人的素质的影响,方言会有其独特的历史沉淀,但想和那些饱读诗书的聪明人,精华们比,结果不言而喻,无论是使用人的综合素质还是接触事情的多样性,方言都不行。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本用方言写成的名著。粤语也一样。         有人举出资料说,粤语的文化底涵在于它发音的韵味,在于其念古汉语诗歌和其他文章的韵味要比普通话好,强!这也很容易理解。但是,这就说明有N种音调的粤语就写成名著了?我是不是还可以说粤语的爆破音太多,请起来嘎嘎作响的呢?大家不能因为其具有某种次要文化因素就以偏带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上述的分析必然决定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与方言不是并行的、平等的关系,而是主次之间的关系,普通话为主,方言为次。也只能有这一个结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哈哈。沙发。  楼主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是应该单独起一个帖子。
  我想,官方是应该确定一个“国语”,个人,在法律和环境的允许之下,会说哪个选哪个呗,为什么要搞的那么复杂?
    作者:yiping1914 回复日期: 10:52:32 
      我想,官方是应该确定一个“国语”,个人,在法律和环境的允许之下,会说哪个选哪个呗,为什么要搞的那么复杂?  =======================================  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一个小小的粤语之争,就能闹出轩然大波,原因何在,很多啊,包括教育的问题,对于一个封闭系统,里面的人时间久了,都可能成为乡巴佬。夜郎自大,很多支持粤语的人是如此,而相对的,很多认为汉语就是天下最美好的语言的笨蛋,又何尝不是?  粤语与普通话之争,本身暴露了中国教育体系下,就教出了什么白痴的人群。基本上是“劣等人群”制造厂!!基本没有见识、知识、视野、理性能力!这是为什么?    
  再细看帖子,楼主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语言始终是一种沟通工具,这是最基本的作用。普通话的流行,是因为世界的距离变小了,大家有进一步沟通的要求,这样,普通话就是一座桥梁,并不是什么优劣之分问题。  举个例子,老家那个县,每个镇都有一个方言,还真互相听不懂对方讲什么的。最后,大家沟通时,就讲县城话,沟通顺畅了。  所以楼主不能偏离题目太远。扯到愚民政策就更不靠谱了。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12:58:39 
      再细看帖子,楼主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语言始终是一种沟通工具,这是最基本的作用。普通话的流行,是因为世界的距离变小了,大家有进一步沟通的要求,这样,普通话就是一座桥梁,并不是什么优劣之分问题。    举个例子,老家那个县,每个镇都有一个方言,还真互相听不懂对方讲什么的。最后,大家沟通时,就讲县城话,沟通顺畅了。    所以楼主不能偏离题目太远。扯到愚民政策就更不靠谱了。  =============================================================  语言当然有优劣之分,只不过是相对的。地方话的适应范围和文化沉淀一定比官话差,档次低,这是必然结果,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13:09:57     语言当然有优劣之分,只不过是相对的。地方话的适应范围和文化沉淀一定比官话差,档次低,这是必然结果,    ===============    语言本无优劣之分,作为沟通工具来说。  每种语言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  如果你会粤语,你能用普通话翻译到“细时一旧饭,大时一碌葛”的意味吗?
  假如广东经济不发达,还有这么多人去担心粤语么?换成西部某省的语言,会有粤语这样的待遇么?
    作者:砚池临秋 回复日期: 22:21:22 
      假如广东经济不发达,还有这么多人去担心粤语么?换成西部某省的语言,会有粤语这样的待遇么?  =============================================  这就奇怪了,纽约的经济非常发达,但那是个开放的城市,说什么语言的人都有,包括粤语,怎么人家就不担心什么?呵呵,这个问题,还是在于粤语地区长期的思维习惯。当然,粤语地区的思维习惯上,在这一点上是有漏洞的。
  保护粤语活动,是因为有人提议政府把粤语电视频道改为普通话电视引起的。如果市场行为,也即是由经济决定,大家都没得说,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以行政命令来扼杀语言的话,遭到“步行”,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13:41:21 
      保护粤语活动,是因为有人提议政府把粤语电视频道改为普通话电视引起的。如果市场行为,也即是由经济决定,大家都没得说,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以行政命令来扼杀语言的话,遭到“步行”,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  说的没有错,但是“步行”中的很多人,竟然傻乎乎地高喊粤语第一,就扯淡了,呵呵,因此,要保护粤语,但更要让自己不要当傻瓜啊。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13:49:52   说的没有错,但是“步行”中的很多人,竟然傻乎乎地高喊粤语第一,就扯淡了,呵呵,因此,要保护粤语,但更要让自己不要当傻瓜啊。  =============    群体聚在一起,就是容易激动。很正常。听摇滚不是一样吗?文0革不是也一样吗?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15:51:31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13:49:52     说的没有错,但是“步行”中的很多人,竟然傻乎乎地高喊粤语第一,就扯淡了,呵呵,因此,要保护粤语,但更要让自己不要当傻瓜啊。    =============        群体聚在一起,就是容易激动。很正常。听摇滚不是一样吗?文0革不是也一样吗?  =========================================  问题在于,这不是听摇滚进行娱乐,也不是WG一样胡闹,另外,粤语之争引申出族群冲突,甚至,很多网民、网下的广州本地市民,都开始“族群冲突倾向”,这本身来自与无知。  
  我想问你,你住在哪个城市?
  正是因为广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涌向这些城市,粤语、上海话受到冲击是自然的,需不需要保护如果由经济来决定,结果还真不好说。  但是像电视台、广播电台这类公共媒体,到底面向哪些人,这个由谁来决定呢?市场还是政府?
  此外,会说粤语是否在某些人心里形成某种优越感?表明我是本地人,以区别于外地人。  我对地域不太在意,但我确实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说一件和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几年前在宁波街头看到工商执法人员抓到一个贴小广告的,此人一直在说,“我是本地人,不是外地人”。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21:11:53 
      我想问你,你住在哪个城市?  =============  你为什么这样问,呵呵,是不是假如我不是广州人,在这里“大放厥词”就是在诋毁粤语?呵呵,如果是,太可笑了。呵呵,当然如果我是广州户籍的,你可以接受我说的东西,也太可笑了,呵呵,一个人能够接受的应该是正确的东西,而不是他的所在地。
  作者:砚池临秋 回复日期: 22:12:31 
      此外,会说粤语是否在某些人心里形成某种优越感?表明我是本地人,以区别于外地人。    我对地域不太在意,但我确实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说一件和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几年前在宁波街头看到工商执法人员抓到一个贴小广告的,此人一直在说,“我是本地人,不是外地人”。  ================================================  一般在穷乡僻壤容易形成群体保护意识,在广东,普通的打工仔(我不是)容易发现一条“会说粤语的优先”,呵呵,这怎么说呢?是粤语本身的优势,还是本地的土著在保护自己的文化?还是本地的土著骨头里也就那么点出息呢?呵呵,当然,我说的有点不恭维。人在纽约,没人理你是不是说粤语、普通话、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政府需要说官方的英语。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22:19:51     --------  你错理解我的意思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广州市的更好,如果是上海或其他相对大一点的城市更好。  我说一下我的意见吧:  如果你在大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一点,无论在广州还是在上海,会发现现在出现一个现象,纯粹的本地人被边缘化。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城市里出现了新的阶层,老城区的旧城市户口人员,特别那些下岗的,或者是工种较差、收入较低的人员,被边缘化,成为城市里贫富分化的最低层。因为现在大城市的土地资源都很紧张,老城区在改造时,或什么地铁建设之类的理由,这些人被拆迁了,补偿也不多,而且他们原来是幸福的一代,在原有的国有大企业里(如什么水泥厂、电筒厂之类的),企业关闭,他们下岗,可能连社保都没有。他们是讲着非常标准的广州话,但却是城市里最贫困的阶层。  试想想,如果你本来是主人的,现在被赶到城市的边缘(拆迁),你会怎么看待外地人。现在很多好的工作岗位,包括政府、外企、垄断国企等,都被外地人把占了。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水平不够等。是的。他们在这个社会没有竞争力。但你不能阻止他们有认为外族入侵的想法。语言只是其中一部分。  特别说明一点的时,在大城市内的农村人口,是富裕阶层,他们有地有楼出租,收入颇丰。  再举个例子,上一年我去上海公干,接待我们的单位从领导到中层,都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这个单位只有开车的司机、扫地的工人才是会讲上海话的本地人。这就是职位的差别,会导致收入的差别,心理的失衡。  语言差别只是一个引子。  
  作者:砚池临秋 回复日期: 22:12:31     --------  在广州市,会讲粤语有优越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记得读大学时,我去过一个广州亲戚家。平时他们就显得很有优越感,总觉得非广州的人是乡巴佬。谁知我一去到他们家一看,妈呀,四口人,才住二十几平方,小孩都要住“白鸽笼”(自制阁楼),有什么好嚣张的?!所以,这些是外地人无法明白的。  其实,他们有优越感的同时,内里掩盖的是极大的自卑。我们不应鄙视他们。他们现在真的成为了城市的最低层人群了。
  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23:19:13 
      作者:砚池临秋 回复日期: 22:12:31         --------    在广州市,会讲粤语有优越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记得读大学时,我去过一个广州亲戚家。平时他们就显得很有优越感,总觉得非广州的人是乡巴佬。谁知我一去到他们家一看,妈呀,四口人,才住二十几平方,小孩都要住“白鸽笼”(自制阁楼),有什么好嚣张的?!所以,这些是外地人无法明白的。    其实,他们有优越感的同时,内里掩盖的是极大的自卑。我们不应鄙视他们。他们现在真的成为了城市的最低层人群了。  =================================  说实在的,我从来就没有感到只会说自己方言的人有什么可优越的,恰恰相反。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 23:12:57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22:19:51         --------    你错理解我的意思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广州市的更好,如果是上海或其他相对大一点的城市更好。    我说一下我的意见吧:    如果你在大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一点,无论在广州还是在上海,会发现现在出现一个现象,纯粹的本地人被边缘化。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城市里出现了新的阶层,老城区的旧城市户口人员,特别那些下岗的,或者是工种较差、收入较低的人员,被边缘化,成为城市里贫富分化的最低层。因为现在大城市的土地资源都很紧张,老城区在改造时,或什么地铁建设之类的理由,这些人被拆迁了,补偿也不多,而且他们原来是幸福的一代,在原有的国有大企业里(如什么水泥厂、电筒厂之类的),企业关闭,他们下岗,可能连社保都没有。他们是讲着非常标准的广州话,但却是城市里最贫困的阶层。    试想想,如果你本来是主人的,现在被赶到城市的边缘(拆迁),你会怎么看待外地人。现在很多好的工作岗位,包括政府、外企、垄断国企等,都被外地人把占了。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水平不够等。是的。他们在这个社会没有竞争力。但你不能阻止他们有认为外族入侵的想法。语言只是其中一部分。    特别说明一点的时,在大城市内的农村人口,是富裕阶层,他们有地有楼出租,收入颇丰。    再举个例子,上一年我去上海公干,接待我们的单位从领导到中层,都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这个单位只有开车的司机、扫地的工人才是会讲上海话的本地人。这就是职位的差别,会导致收入的差别,心理的失衡。    语言差别只是一个引子。  ============================================  也不全是你所说的,在微博上面,许多高喊支持粤语的广州土著可不是什么“穷人”!很多在海外,另外,本地人是否被边缘化很难说,我这里就不是,虽然我们很痛恨那些没文化的流氓,但他们是“子弟”。这种情况可能很复杂。
  作者:罗马战士 回复日期: 23:45:24   也不全是你所说的,在微博上面,许多高喊支持粤语的广州土著可不是什么“穷人”!很多在海外,另外,本地人是否被边缘化很难说,我这里就不是,虽然我们很痛恨那些没文化的流氓,但他们是“子弟”。这种情况可能很复杂。    ==============  当然不可能全部是那些底层人员了。如果他们真的能组织起这样子的活动,他们也就不会成为底层人物了。  内里是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对外地人不满的年轻人。(不过,说回来,外来人口太多,确实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据说那组织者,有外来势力加入。其目的当然是想把中国搞乱。  所以大家是要小心了,不要给人利用了。
  岩里正男整出那个神马7块论还是8块论的,明显气魄不够嘛。
  @罗马战士 6楼
13:09  作者:沙岗头回复日期:2:58:39
  再细看帖子,楼主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语言始终是一种沟通工具,这是最基本的作用。普通话的流行,是因为世界的距离变小了,大家有进一步沟通的要求,这样,普通话就是一座桥梁,并不是什么优劣之分问题。  举个例子,老家那个县,每个镇都有一个方言,还真互相听不懂对方讲什么的。最后,大家沟通时,就讲县城话,沟通顺畅了。  所以楼主不能偏离题目太远。扯到愚民政策就更不靠谱了。  =========================……  -----------------------------  
  @罗马战士 10楼
11:59  作者:砚池临秋回复日期:2:21:22
  假如广东经济不发达,还有这么多人去担心粤语么?换成西部某省的语言,会有粤语这样的待遇么?  =============================================  这就奇怪了,纽约的经济非常发达,但那是个开放的城市,说什么语言的人都有,包括粤语,怎么人家就不担心什么?呵呵,这个问题,还是在于粤语地区长期的思维习惯。当然,粤语地区的思维习惯上,在这一点上是有漏洞的。  -----------------------------  说到底,还不是文化底蕴问题,价值观问题。个方言都有各自优点。粤语特点不就是高冷  
  赣州就是个独立于客家方言区的西南官话方言岛。  说官话的只是老城墙内的人以及郊区零星村落不到20万人。。。
  看着一群家乡话不是粤语的人在用错误的思维理解粤语人,其实我是很无奈的,而且每被说到一些不合自己想法之处就"呵呵",楼主你观点的表达方法也是更令我心冷,在评论一种语言时请别带上个人情绪,粤语难道就不是中国话?为什么你们非要用之与普通话斗上一斗?楼主和几个层主通过一些奇葩的特例来形容一个地区的人,我真不明白你们的逻辑从何而来,"一个广州的亲戚住着20平米的房子很有优越感"个人愚见,这并不是他们有优越感,而是你自己并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和他们相处,从内心里便产生了自卑。说这些"有优越感"的人成为了城市的最低层,这我也同样不明白你是从何而来的结论了。就以我生活的环境来说,我们对待你们的说法"非本地"的朋友都是很友好的,我们日常生活都是双语切换,遇到不是说粤语的朋友都是以普通话来沟通,遇到会粤语的就用粤语来沟通,这并不是区别对待,而是一种起码得尊重,打个比方吧,例如你是湖南人,遇到同样是湖南人难道不会用湖南话和他们沟通吗?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我们并没存在过什么不满,但是要扼杀我们的语言,把本应该存在的粤语频道改为普通话我们提出了反抗的声音却遭到你们的批驳,这无疑是在侮辱中国的文化包容性,每一个方言在当地都是无可替代的文化沉淀,而你们举的例子,"步行"中有人说粤语第一,在楼主眼中可能是粤语高于普通话的意思,可我能够理解的却是粤语在本地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第一,普通话在50年代普及之前,粤语地区一直都是以粤语进行着沟通交流的,这种历史的沉淀并不会因为推普而消失。而粤语人"高冷"之说,我同样不能苟同,人是特殊存在的,你不能将你遇到的一个或一群人就将一种人定性为你所说的类型,你会觉得他们高冷只是你并没有找到和他们相处的方式,就和一个初来乍到的新员工会有一开始的不适应阶段是相同的,老员工并没责任帮助你找你能够做的工作,能够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职员通常都是懂得自己找事情做的员工。既然你不懂当地的语言,你就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打动他人,让你自己融入这个圈子里面,而非得说当地人有其特殊的优越感?希望楼主和一些带着偏见看待说粤语的人,我们从小就接受着普通话教育,也并未出现过不满的情绪。楼主和你的几个感受相同的层主所说的优越感,我只能说这是粤语人对粤语的自豪,因为这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方言,而这种优越感并不是你们所说的对不懂粤语的人的鄙视,请楼主理性地区别开来。本人不才,不能更好地表达粤语地区当地人的真正内心想法,请见谅,但这就是我生活当地的一个写真,并不是你们所说的用优越感对待"非本地人"。最后也希望楼主和合层主能够消除偏见,我是一名广州人,虽然我不能为广州代言,但我也希望能对你说出我的心声:广州欢迎你!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懂女人中文版普通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