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实验数据

工业药剂学实验
酊剂与流浸膏剂的制备……………………………………
………………………………………………
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
栓剂的制备…………………………………………………
………………………………
……………………………………
………………………
…………………………
……………………………………………
脂质体的制备……………………………………………
……………………………………………
布洛芬固体分散物的制备………………………………
茶碱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
滴丸的制备………………………………………………
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实验
颗粒流动性的测定………………………………………
实验十八 扑热息痛片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单隔室模型模拟试验………………………
附 录…………………………………………………………………
Copyright@2006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实验七 扑热息痛片溶出速率的测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实验七 扑热息痛片溶出速率的测定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项目任务书;一、项目描述;二、材料清单;三、项目实施过程;(一)任务分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明确;1.在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重要性,并掌握片剂溶出;3.能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关系,;4.能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5.能熟练使用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二)任务实施要求:;1、查找资料,了解对乙酰氨基酚片的
项 目 任 务 书
一、项目描述
二、材料清单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任务分析: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明确
1. 在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重要性,并掌握片剂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2. 能正确调试溶出度测定仪,并能熟练使用;
3.能了解溶出度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关系,以及溶出度的测定在药物评价中的意义和运用;
4. 能掌握实验中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以及实验设计中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5. 能熟练使用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6 对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溶出度测定仪进行清洁与维护。 7. 根据中国药典要求,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
(二)任务实施要求:
1、查找资料,了解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并在课业报告中加以描述。
2、学会转篮法仪器装置的调试。 3、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方案设计
4、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 5、数据记录与处理
6、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将本组的工作情况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 7、本小组同学集体给本组工作评分,并给其他小组评分。
注意事项:
1、溶出仪水浴箱中应加入纯化水至水线,开机后水应循环。溶液滤过用不大于0.8μm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 2、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前必须预热,预热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步骤,不可忽略。
(2)开关试样室盖时动作要轻缓。
(3) 在波长320nm以下的实验范围一定要选用石英比色皿。
(4)不要在仪器上方倾倒测试样品,以免样品污染仪器表面,损坏仪器
(三)具体任务实施
任务一:熟悉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特点以及药理性质
结构特点: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药代动力学: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任务二: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1、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在溶出介质中,在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其在257nm的吸收度(A),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其对应浓度。
2、实验步骤
(1)转篮法仪器装置的调试
转篮是用40目不锈钢制成的圆筒,高3.66cm,直径2.5cm,顶部通过金属棒连接于变速小马达上。转篮悬吊于盛有溶媒的容器中,距溶出杯底2.5cm,使用前安装就绪,开动电机空转,检查电路是否畅通,有无异常噪音,转篮的转动是否平稳,加热恒温装置及变速装置是否正常,如一切符合要求,就可以开始测定样品。
(2)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以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为溶剂,注入每个操作容器中,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转速为每分钟100转。取对乙酰氨基酚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中,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经30分钟时,取溶液5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E1cm1%)为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溶出质量(g)=
(3) 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
插上电源,打开开关,打开试样室盖,按“A/T/C/F”键,选择“T%”状态,选择测量所需波长,预热30分钟。
保持在“T%”状态,当关上试样室盖时,屏幕应显示“100.0”,如否,按“OA/100%”键;打开试样室盖,屏幕应显示“000.0”,如否,按“0%”键,重复2-3次,仪器本身的零点即调好,可以开始测量。
用参比液润洗一个比色皿,装样到比色皿的3/4处(必须确保光路通过被测样品中心),用吸水纸吸干比色皿外部所沾的液体,将比色皿的光面对准光路放入比色皿架,用同样的方法将所测样品装到其余的比色皿中并放入比色皿架中。
将装有参比液的比色皿拉入光路,关上试样室盖,按“A/T/C/F”键,调到“Abs”, 按“OA/100%”键,屏幕显示“0.000”,将其余测试样品一一拉入光路,记下测量数值即可(不可用力拉动拉杆)。
测量完毕后,将比色皿清洗干净(最好用乙醇清洗),擦干,放回盒子,关上开关,拔下电源,罩上仪器罩,并打扫卫生,才可离开。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原始数据: W(一片对乙酰氨基酚片)= 0.5g
计算公式:
4、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讨论: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34等内容。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含量测定与溶出速率测定_化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对乙酰...在 257nm 测定吸收度,按 C8H9NO2 的吸收系数 为 715nm 计算样品含量,并按...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论文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论文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对乙酰氨基酚片 批号:050812 【检查】 溶出度 避光操作 检品编号: 规格:0.5g 检验日期: 2005 年 11 月 8 日 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二部附录...  龙源期刊网 .cn 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 测定 作者:马粤闽等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 年第 29 期 [摘要] 目的 ...  实验 24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 二、实验指导 片剂等固体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要先...  目的 建立对乙酰氨基酚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对乙酰...5.3.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检查,以稀盐酸 24ml 加...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A.仪器准备 转篮是用 40 目不锈钢制成的圆筒,高 3.66cm,直径 2.5cm,顶部通过金 属棒连接于变速小马达上。转篮悬吊于盛有溶媒的...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 1.3 3.1 主要成分的鉴别及含量的测定数据记录: 一...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 2页 免费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 2页...  对乙酰氨基酚片(每片0.3g)溶出度的检查() A.软膏剂
E.药物制剂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HPLC法对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的测定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9期
HPLC法对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的测定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方法以0.1mol/L稀盐酸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取样时间为80min,在249nm波长处测定其溶出度。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0%,3批样品80min溶出度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且溶出均一。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927【正文快照】:
维C银翘片属于复方制剂,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能够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1]。维C银翘片中的主要西药成分包括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05mg,是主要作用成分,本文通过HPLC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燕;冉晓静;;[J];药物分析杂志;2008年05期
邢耘;吴普荣;赵清爽;;[J];医药导报;2009年01期
屈蓉;;[J];中国药房;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分析试验室;2010年09期
李远文;;[J];广州化工;2013年01期
潘自红;胡小明;刘巧茹;贺国旭;程文贞;;[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年08期
禤学怡;黄丽娜;潘晓玲;李宁;;[J];色谱;2013年02期
杨欣;黄三镇;邓强;陈迪钊;;[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10期
钱忠义;葛薇薇;;[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1期
郭怀忠;庞晓敏;王进文;姜文月;张春梅;;[J];中成药;2011年07期
张余霞;符方非;;[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5期
钱忠义;葛薇薇;;[J];中国药事;2012年05期
伍丽萍;王建军;陈聪;陈重华;叶利明;;[J];药物分析杂志;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庄志伟;;[J];海峡药学;2007年03期
米振清;彭亚丽;展霞;;[J];齐鲁药事;2006年07期
谢沐风;;[J];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06期
张波;李清箐;潘庆东;;[J];中国药房;2010年4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放;孙洁胤;周芝芳;;[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6期
黄碧莹;姚秋燕;王振宁;李敏薇;任斌;;[J];西北药学杂志;2007年06期
吕情花;罗晨曲;;[J];中国药师;2007年12期
石英,刘松青;[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周静安,蒋忠文;[J];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03期
倪晓霓;杨燕飞;许前辉;许小红;;[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6期
赵铁;李忠;菅凌燕;何仲贵;;[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莫连峰;陈莹;唐宁;;[J];海峡药学;2008年07期
林瑞群;;[J];中国药师;2009年04期
陈莹;莫连峰;唐宁;;[J];中国药品标准;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景新;杜丽爽;;[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孙建绪;林丏博;张晓燕;仲伯华;高永良;;[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谢沐风;;[A];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开发与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杨腊虎;;[A];2003年药物分析论坛药物溶出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王国兰;余立;黄昌顺;穆晓进;王伟;;[A];2003年药物分析论坛药物溶出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谢沐风;;[A];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开发与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李德馨;陈莹;张悦;王国成;王永峰;;[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牛秀华;;[A];2003年药物分析论坛药物溶出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杨腊虎;;[A];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只德广;高晶;张士俊;徐为人;刘昌孝;;[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医药报;2000年
密歇根州立大学内科及风湿病教授
Allan Morton
一风译;[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张全梅;陈坚;[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王亮;[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爱思;[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王功立;[N];医药经济报;2002年
;[N];医药经济报;2004年
史同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强;[D];浙江大学;2006年
邱海霞;[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田莉;[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王亮;[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柳晨;[D];复旦大学;2006年
周大炜;[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陈华;[D];重庆大学;2007年
杨志福;[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周惠云;[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滕国生;[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楠;[D];延边大学;2007年
陈莉;[D];江苏大学;2009年
范彦令;[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杨雪梅;[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王宁;[D];郑州大学;2012年
许萍萍;[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杨淑梅;[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梁尔光;[D];河南大学;2010年
吴韬;[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覃宇东;[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细胞库/细胞培养
ELISA试剂盒
实验室仪器/设备
原辅料包材
体外检测试剂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416
一、试验目的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
二、实验指导 片剂等固体制剂服用后,在胃肠道中要先经过崩解和溶出两个过程,然后才能透过生物膜吸收。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对难溶性药物而言,溶出是其主要过程,故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溶解度小于0.1~1.0(g/L)的药物,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贮存条件等有关。为了有效地控制固体制剂质量,除采用血药浓度法或尿药浓度法等体内测定法推测吸收速度外,体外溶出度测定法不失为一种较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但在实际应用中溶出度仅指一定时间内药物溶出的程度,一般用标示量的百分率表示,如药典规定30分钟内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限度为标示量的80 %。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对哪些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的固体制剂,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的固体制剂,均应作溶出度检查并作为质量标准。
三、实验内容 (一)转篮法仪器装置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不锈钢丝网内径为22.2 mm±1.0 mm,转篮转动时幅度不得超过±1.0 mm。
2.操作容器为1000 ml的圆底烧杯,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距离为25 mm±2 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 %。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以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 mm处。
(二)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1.以稀盐酸24 ml加经脱气处理的水至1000 ml为溶剂,量取1000 ml溶剂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 ℃。调节转篮转速为每分钟100转,并使其稳定。
2.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内,立即开始计时。经30分钟时,取溶液5 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加0.04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 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分数(E1%1 cm)为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 %,应符合规定。
(三)结果判断 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中仅有1片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中有1片低于Q~10%,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仅有2片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
[附注] 1.溶出仪水浴箱中应加入纯化水至水线,开机后水应循环。
2.溶液滤过用不大于0.8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难度系数:
共428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90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56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50人点评打分
难度系数:
共130人点评打分
丁香通采购热线:400-
Copyright (C)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