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球发力不透,真的有完美发力吗

一位台球高手对姿势站位运杆出杆发力的完美总结
···找准身体重心的一些方法 1. 把右拳放在右脚的前面来,可以改善重心靠后,屁股后坠的问题,从侧面看,右腿要保持相对直立,注意,不是绷直,而是“站”直的感觉。 2. 伍文忠曾经说过,平行站位,不要做任何的扭腰,扭屁股的动作,把屁股固定住,再趴下,感觉就像鞠躬一样。 3. 重心偏左的问题,是因为侧身过多造成的,趴下的时候不要侧身,直接压下去。 4. 整个右脚掌放在击球线上,两脚平行站位,左脚可以适当的放后一点,击球线和两脚尖连线夹角大约为90度左右(因个人上身和腿部比例不同而异)。 5. 左脚压力大可以把屁股向右移一个拳径。 总结:整个下盘重心应该感觉是由两腿大腿内侧和臀部三个点共同保持,形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支撑上身的感觉为最佳。(个人感觉)。
···入位 入位即右脚自然走到击球线的延长线上,右脚脚底重心内侧应该和你的击球线是重合在一个平面的。 入位要点: A:首先得保证身体直立,头位正对击球线,先不考虑脚的位置。 B:在头位和上身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右脚向前踩线(膝盖应该稍有弯曲),之后迈左脚,两脚内侧大概一个肩宽或者略宽。 C:杆头最接近母球的时候前停,后手腕放松垂下握杆,从而保证后手小臂垂直地面,以后手中指垂直于地面为准。 D:左腿弯曲,向下趴的同时“站直”右腿。 E:姿势完成后两脚底内侧感受身体重量,不要只是脚跟或脚底受力,前后都要受力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右腿从侧面看基本垂直地面,从后面看向另一侧(左侧倾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倾斜是自然的倾斜,不是刻意为之)。
···运杆,出杆! A:运杆用比较舒服的摆动速度和幅度就可以了,摆速不要刻意的增快也不要刻意的减慢,一切以自然为主,只有短运杆才可以感到舒服,轻柔,自然,这里的所指的短运杆差不多在6公分到10公分左右。 B:一次运杆向后拉杆时目光应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向前运杆到最接近母球的同时目光再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之后运杆看个人习惯,只要你运杆时足够自然放松,盯着母球轻柔运杆的幅度肯定比第一次运杆的幅度要小点,但这并不是刻意控制运杆幅度的结果。 C:出杆前最后一次向后拉杆才需要考虑拉起球杆的幅度,最后一次运杆最好是看着母球完成,再次确定需要击打的母球点。
···关于发力 对于发力的感觉首先说下个人斯诺克经历和感受,已本人多年,但打的最多的是美式落袋,小台还是很有自信,有机会的情况下基本上能一杆清台,状态比较稳定。4年前开始真正接触斯诺克,刚开始接触的两年时间曾经有三个月时间泡在球房里,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打球,可谓痴迷,可最近几年,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很少打球,有时候一个月都打不到一次,当时泡在球房的时候也会观察一些当时认为高手对局,他们的水平一般来说都不是很稳定,这些高手中一般都在40+,50+,也有个别选手状态好的时候能够单杆过百。除了这些高手以外,我也会观察其它其它水平一般的爱好者的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我说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达到98%的份额,他们姿势是错的!他们的发力方式,更是错上加错的!他们只是用“手”在发力!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到何为“标准姿势的意义”,为什么要用标准姿势来打球?他们只是一味的再模仿,一旦用这个姿势打不好球的时候,就会怀疑,就会继续改,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这些年来,我混了不少斯诺克的相关论坛,看了无数的姿势贴,发力贴等,很多的人说法真的很误导人,但很多的人说法也是对的,只是一般的爱好者确实难以理解。这些年来因为小晖的在斯诺克界取得的成绩推广了斯诺克在国内的发展,大大小小的斯诺克球房开始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认识斯诺克,电视台也越来越多的转播,很多人成了斯诺克球迷,更有很多人成了斯诺克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中有很多30-40多岁老球迷,也有一些年轻人,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疯狂的爱上了这项源自英格兰的运动。
于是大家会在闲暇时间去球房打上两杆,大家互相切磋互相进步,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想要提高一点水平那么难?为什么国内的爱好者水平和英国国内的爱好者水平对比来讲,那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我们的天赋不够?练球时间太少?这些也许是原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进步的,是我们对斯诺克这项运动的理解,因为绝大部分爱好者不知道什么样感觉的姿势才是正确的,适用的。什么样的发力方式才是对的,导致了我们的进步缓慢。
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发力?才算是正确的发力方式呢?我曾经在国外某网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真正好的发力是皮头碰到白球的时候开始,皮头脱离白球的时候结束”。这句话很深奥,很晦涩,我当初也没弄懂到底是个什么个的意思,事实上,我也是最近才弄懂,原因不是因为我智商不好,而是我之前根本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出杆一定要有延伸,不能皮头一碰白球,球杆就收了回去或者停住。我们要打穿打透母球。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出杆不要收杆。
我在北京念书的时候曾经现场看过约翰,希金斯打球,当时,我特别的注意他的发力方式,整场比赛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球台上,而是在他的后手上,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出一个什么所以然,也没有偷到师,但看完之后我对发力的感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感觉到他打球好像没怎么发力,对!就是没怎么发力的感觉!
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但当时这种感觉真的很明显。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去广州MASTER总代老林那里买了一根球杆,重新开始打球,重新开始泡论坛,翻了很多关于关于发力的帖子,于是很多“拉起,放下的感觉,穿透母球,匀加速出杆。持球时间”等词语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很多人,广州吴燕山老师,北京的褚亦飞等但大家的说法基本一致,但当时,我真的不懂,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发力的感觉真的不是能用语言能够说清楚的,它真的只是一种感觉,说了这么多,总结发力的感觉为以下几点: A:出杆的力度是由拉杆的幅度来决定的。 B: 请大家出杆的时候用心体会拉起放下的感觉,就像拉起一张弓,然后后手放松了放下去。 C:请大家用心体会皮头和白球的接触,确定自己的出杆是打速度还是打持球,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够掌控的方法,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持球时间更长,球越滑的理念。 D:不同的力度的发力,右手握杆的位置应该作相应的调整(用力轻就前,用力大就后),在保持进球稳定的基础上,尽量体会用杆力打球的感觉。 E:杆法的控制都在手指上,控制出杆直不直是在虎口,所以请大家务必使你的球杆贴住虎口,而且保证手腕不要乱转,以便保持虎口方向与击球线相一致。
说了那么多,里面包含很多球友的理念,想法和小五自身对斯诺克的理解,希望这篇杂乱无章的废话里面能够有那么一句话能够帮助到热爱斯诺克却有迷茫着始终不能进步的您。 ·····小五
TA的最新馆藏打台球,真的有完美发力吗?
所有的台球爱好者都会关心一个问题,所有的高手都会提到一个问题,一个十分困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打球时的发力问题。正像高手们说的,懂得正确的发力才开始懂台球。先让我们用推理的方式看看什么是好的发力,和如何实现。真的有完美击打吗?提到发力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些概念如:穿透性、把母球打实等等。这些只是不同的感受总结。真正所谓的完美力度要从结果推导出来。我们打一个球时的基本目标就是将目标球打进袋的同时将母球移动到我们希望它停留的位置。每个有一定水平的爱好者都知道通过击打力度和点位的配合,一个相同的结果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都是中距离的打定杆,可以中力击打母球的中低点位,也可以轻力击打母球的最低点位。那哪种方法更好呢?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目标球的速度。我们知道目标球的速度直接影响它是否更容易进袋。目标球速度过快只要稍有偏差就会弹到袋口被反弹出来,速度过慢又会容易受到台呢的影响产生变线(没有绝对不变线的球台)。因此,目标球最好相对匀速地行进是最容易进袋的。那我们推理可知,在相同的球形下,达成同样所需的结果,能够使目标球尽可能匀速进袋的击打方式就是最合理的击打方式。当然任何的击打方式都是力度与击打点位的组合,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力度。球杆的击打现象目标球的动能都来源于母球。那母球的动能当然来源于球杆、杆头,当然也来源于人的击打动作。先让我们看看球杆击打母球时的样子。通过高速视频我们看到杆头在击到母球上时,并没有马上和母球分离,而是和母球有一定的接触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很短,大概有0.1秒。在杆头刚刚接触到母球时,母球的速度为0,杆头以一定的速度在运动,只有杆头继续加速才可以推动母球运动;直到杆头和母球一起达到最高速后,由于杆头的加速度变为0时,母球靠惯性移动脱离杆头。正是这0.1秒决定了你的击打效果。准确地说是杆头接触母球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影响了母球的击打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杆头接触母球的时间和加速度来改变击球效果。接触时间较长的匀加速就是台球术语里的“推”;接触时间较短的急加速就是“打”。当然这其中的变化是无穷的,也是台球的魅力所在。知道了理论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点放松我们知道击打的动能都来源于肌肉的收缩,收缩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动能越大。只有先让肌肉放松才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缩动能。这就像太极拳,看起来放松而又不是松松垮垮,发力时却力量极大。其实绝大多数人的肌肉收缩能力都相差不大,只有通过肌肉放松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相结合才能提高瞬间的爆发力。由于台球并不需要很大的绝对力量,所以放松就变得极为重要。第二点慢打通过上面的视频我们知道在杆头接触母球前,杆头的速度对母球的运动没有影响。他只是为了更好的击打做准备而已。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每次击打的开始阶段都是从稳定的慢速开始,才有可能在杆头击打到母球时做到更好的加速运动。而不要把我们的能量都耗费在路程上。第三点利用球杆前面几期我们讲过球杆的问题。人只是在利用球杆去击打母球。球杆本身是有重量和弹性的。放松你的手臂,去感受你球杆的重量;慢慢击打去体会它的弹性。利用球杆重量的惯性,结合你挥杆速度与球杆的弹性,让它们成为合力。击球本身就会事半功倍。第四点没有力量只有速度人的本能是很厉害的,但用不好却又反作用。当你的脑海中想要用力时,你的肌肉就会自然的收紧。所以在打台球时最好不要想象用什么力度击打。而只是判断你需要母球以什么速度去击打目标球,进而判断球杆的击出速度,其他的交给人的本能。这个练习开始有些困难,因为要改变思维方式,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感觉水平大涨哟!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台球最牛的瞄准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