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药英文使用手机影响脑神经后用药会减轻吗?

别慌!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影响没那么恐怖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别慌!手机辐射对大脑的影响没那么恐怖
手机辐射对大脑、身体有多大危害?
本文作者:糖豆
总有研究者孜孜不倦地对手机使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这次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神经系统科学家Nora Volkow博士。她跟踪了在长时间的手机使用过程中,大脑各部分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
为了得出比先前手机研究更为准确全面的结果,Volkow博士安排了47位测试者的大型实验阵容,以及更长的手机使用时间。在研究中,她使用放射性物质标记葡萄糖,并通过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 scan)来观察葡萄糖的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靠近手机的一侧大脑确实吸收了更多葡萄糖,在某个区域内,这个数字是7%。
现在,你是不是想要赶紧把手机装箱密封,或是隐林遁世?别忙,先来听听另外一位神经系统科学家的看法。Scicurious在网站Neurotic Physiology的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这7%的上升,其实并不是那么举足轻重。
“上升7%”,它所代表的仅仅是一个实验结果而已。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眼窝前额皮质(也就是靠近开机手机的部位)的葡萄糖新陈代谢加快了。可能是手机的电位影响了该部位的细胞膜电位,使之更加活跃。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没人知道。
研究者只是观察到了大脑这一部位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但是谁又能确定,这是不是和癌症等重大疾病有关系?科学家Scicurious指出,Volkow博士的研究报告写得非常平实简朴,而有的报告大搞噱头,才会误导公众。
美国联邦机构要求各手机制造商公布其产品的SAR(电磁波吸收比值),Wired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就对这些数据做出了比对,以说明使用手机时,身体到底吸收了多少辐射。
Volkow博士的研究中使用的手机是Samsung Knack phone,它在人头部的峰值SAR低于1瓦特/千克,Phone 4的这一数据是它的两倍。而在日光浴时,太阳的平均SAR会达到5瓦特/千克。
瞧瞧,你用手机时吸收的辐射比晒太阳时吸收的还少。听起来,这似乎没那么糟糕。
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研究使用手机的影响?归结起来,他们的出发点是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新技术往往对应用引起的健康隐患考虑的并不周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早期的汽车并没有安全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鞋店里, X 光仪器被广泛使用,以使顾客可以透过新鞋子查看他们的脚。
借鉴前车之覆,我们花费时间来避免先前的错误是值得的。但是,不管是Volkow博士还是他人此前的研究,都不能断言手机使用危害生命健康。在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使用手机的危险之前,或者我们只能认为它引起的风险非常非常细微。
Scicurious对手机辐射恐慌的评论所言极是:的确,是有很多事情我们需要考虑。但是,如果科技并没有将平均寿命延长15到20年,也没有将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我们哪里会有空考虑这些啊?
所以别慌,先冷静下来,静待更有力的证据吧。
你可能感兴趣
有时候,手机的辐射真的没有这么大,不知道电脑的辐射呢?
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
引用 DullR 的回应: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你说了我才发现不是
引用 忽然 的回应:引用 DullR 的回应: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你说了我才发现不是你说了我才发现不是+1另外,这是一场举证法的游戏,各位试更像证明辐射无害,还是证明辐射有害?
引用 忽然 的回应:引用 DullR 的回应: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你说了我才发现不是+2这个虽然虽说手机辐射不一定有害,但是也没说一定无害,所以这个话题还是会继续争吵下去
看你信谁的看你愿意相信谁的……看你 管它呢 你能不用?
引用 忽然 的回应:引用 DullR 的回应: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你说了我才发现不是+1嘿嘿~
我二十四小时开机。。。
手机辐射的频率和太阳辐射一样吗
去年我们院有一小撮人做了手机辐射对皮肤细胞的影响实验,养皮肤细胞,然后每天照手机辐射~ 最后结果是没有影响的~
对皮肤可能没影响,但有可能对内部的神经的神马有影响。。。
现在到处是辐射,电脑,无线路由什么的绝对比手机辐射大。
手机辐射的危害小于加工食品中添加剂对身体的危害!
motorola的辐射相对较大 丽音技术估计是罪魁祸首
但是丽音做的确实不错
医生,诗人,科哲控
原来是一篇翻译文啊。原文:Effects of Cell Phone Radiofrequency Signal Exposure on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JAMA. ):808-813. doi: 10.1001/jama. 网址:
我们学要这种科学的态度
没错啊,生技上也说手机辐射并不是我们平时想的那样,好像促进大脑活动……
新技术,应让它飞一会
引用 DullR 的回应:还以为是谣言粉碎机的文章。。+4
三人成虎呢··
进来看图的
进来一看图不错。
真的?不敢相信。
不管有没有辐射。。都是要用手机的。。
“太阳的平均SAR会达到5瓦特/千克”,太阳辐射的能量更多的集中在红外线到可见光这一波段吧,这个频率的电磁波是无法穿透皮肤的,但是更低频的手机电磁辐射是可以穿过人体的。不管怎样,我用手机连上2G网络,不出一小时我的头就痛。
结果还是没有确切的结论么,唉……我爹还是不信辐射没有危害,总是抽走我枕头旁的手机,我要用sleep cycle监测睡眠周期调整起床时间都没法进行了……
这其中还没考虑过由于手机贴近的那只耳朵附近的神经需要比另一只耳朵更活跃而消耗的葡萄糖,高一些不是很正常吗?大部分人的右手使用频率高,也比左手有力,反应也较左手灵敏,消耗的葡萄糖,你去测测看,我敢肯定右手更多。做数学题和写议论文,左右脑消耗的葡萄糖也不想等。你想怎样?以后都不写作业了,就为了葡萄糖消耗一样么?
当有100%证据证明手机有害健康时~会不会为时已晚?来自
谁知道呢,其实是爸妈不让我们玩手机的好借口而已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癌症真相:流行病学上无依据 往期回顾 请选择往期
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韩国料理有致癌风险?
吃隔夜饭菜会致癌?
五行蔬菜汤防癌又治癌?
碱性食物可防癌?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发物?
癌症也能吃回去?
葱蒜真的能防胃癌?
常规体检为何查不出癌?
标志物升高等于患癌?
乳腺增生会致癌吗?
怀孕遇上乳腺癌?
吃加碘盐致甲状腺癌?
第14期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第15期 晚期癌症究竟该不该治?
第16期 验孕棒能测出睾丸癌?
第17期 癌症化疗风险大于疗效?
第18期 八成癌症因环境引起?
第19期 一次性餐具致癌风险多大?
第20期 你是否忽视了重金属致癌?
第21期 装修不当也能致癌?
第22期 身边家电辐射真致癌?
第23期 雾霾致肺癌是真是假?
第24期 BRCA1突变需切除乳腺?
第25期 手机诱发脑胶质瘤?
第26期 炒菜1小时=半包烟?
第27期 乙肝离肝癌并不远?
第28期 早期肺癌一定要开胸?
第29期 憋尿易致前列腺癌?
第30期 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第31期 白血病都需骨髓移植?
第32期 体检时能放弃指检?
第33期 癌前病变等于癌?
第34期 胸片正常却是肺癌?
第35期 新发糖尿病背后是胰腺癌?
第36期 老胃病患胃癌错在哪?
第37期 黑痣何时会“恶变”?
第38期 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
第39期 防癌食物到底靠谱吗?
第40期 中老年莫名骨痛是癌?
第41期 朱莉为何向卵巢动刀?
第42期 癌症治疗该怎么选?
第43期 靶向药物背后的故事
第44期 每天三杯酒诱发肝癌?
第45期 胃没事=没胃癌?
第46期 “肿瘤君”究竟多可怕?
手机辐射成脑胶质瘤的“导火线”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11亿,手机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显然,手机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畅快通信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烦恼,那就是对手机辐射的恐惧。关于手机辐射,多年来一直纷争不断,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其“致癌可能性”?它对人体是否存有潜在风险?39健康网特意请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伟民教授为大家详解疑惑!
近20年来,我国脑肿瘤患者明显增多。而手机辐射被人认为正是脑癌增长背后的最大原因,据IARC发布的评估报告称,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无线电频率电磁场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而这种电磁场可能增加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虽然目前为止,手机致癌还只停留在“可能”层面上,但WHO做出这样的裁定,说明手机和癌症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这一划分和发现手机对健康的潜在后果,对长期的研究非常重要。”IARC主管克利斯朵夫?瓦尔德如此说。
指导专家:王伟民,教授广州总医院神经医学专科医院院长
若手机致癌,你还会使用手机吗?
会,会远离手机。
不会,离不开它。
手机引脑瘤高发?流行病学上暂无依据
 “手机辐射究竟会不会导致胶质瘤即脑瘤?目前在流行病学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伟民教授表示:“就目前研究来看,手机电离辐射的确会引发人体细胞生物学上的变化,但是该变化是否会引起癌变或者致癌,在流行病学上全世界至今都还没有见到统计学数据证明,因此受众并不需要太恐慌。特别是近十年来,手机的设计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精细,与以前的‘大哥大’时代相距甚远,所产生的辐射量也已大幅度降低。”
王伟民主任介绍,IARC发布的评估报告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有趣的是,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因此所谓“可能致癌物”,更多是排除了手机绝对“清白”的可能性,给予手机用户必要的安全提醒,而非一口咬死,认定打手机多了就会致癌。
“人脑本身有属于自己的脑电流,而手机在贴近耳朵使用时,所产生的外加电磁场或对人的脑电流产生干扰和影响。”王主任说道,“这种影响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而表现不同症状,比如有人长时间打电话会出现皮肤刺痛、头疼、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有人会因其影响睡眠,但这种症状还不能让手机与癌症划上等号,一般来说只要减少打电话时间或者避免长时间接触手机,症状都能自我减轻消失。”
三教授都患癌疑因辐射超标
胸透使用率高或成致癌祸根
胶质瘤成为手机辐射致癌的“帮凶”
手机辐射致癌消息一经传播便引发热议,胶质瘤无疑是最大的“帮凶”,作为神经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胶质瘤的发病率近30年来逐年递增,其中老年人恶性比例更高。“从临床统计来看,胶质瘤在各个年龄层都能发现,目前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胶质瘤作为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跟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例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王教授说。
王伟民教授介绍,脑胶质瘤由于症状并无特别,多以长期头痛、头晕,或者癫痫为主,因此很易被忽视,“我前几天遇到一位男性病人,十年前才20多岁,由于头痛到医院做了CT,医生发现有阴影但认为该处阴影为静止没有问题,十年中该病人头痛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缓解,最后来到我这,照了MRI后发现是一种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王教授特别提醒,凡是有长期头痛、头晕的病人都应该去做脑部检查,最好以MRI为主进行排查,对于胶质瘤来说,CT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而MRI的确诊率要超过90%。”
 预防脑胶质瘤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从而引发脑胶质瘤。同时,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拥有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有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K歌、打麻将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脑胶质瘤。
手机引发神经胶质瘤尚无定论
不在乎?CT扫描年致癌三万人
患上胶质瘤并不意味着“绝症”
患上胶质瘤并不意味着“绝症”,患者也不应过分的的悲观,尤其是切勿听信网络、一些广告的不良宣传,王教授还告诫患者,对于脑胶质瘤的患者不能单纯使用伽玛刀进行治疗。
王教授表示,胶质瘤在脑内像“树根”一样浸润生长,除早期肿瘤体积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胶质瘤多很难通过手术彻底切除。治疗指南主张恶性胶质瘤需要综合治疗,即术后联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Ⅰ、Ⅱ级胶质瘤完全切除后一般不放疗。Ⅲ、Ⅳ级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经常导致手术局部复发,术后放疗、化疗现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特别是新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出现,让恶性胶质瘤患者的2年生存率提升到35%。此外,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药治疗也纷纷应用到脑胶质瘤的治疗中,所以规劝胶质瘤患者,千万不要随意放弃治疗。
儿童频繁胸透可能埋下致癌祸根
应如何预防辐射?
“亲,睡觉时把手机扔远点!”经常用手机煲电话粥,睡前玩手机、电脑,困了就把手机等放在枕边同眠,会导致人体内辐射累积,让体内的自我修复系统“疲劳”。对于手机幅射和脑胶质瘤之间的关系,虽然目前还不能断言是手机导致了许多患者患上胶质瘤,但手机的确是不良刺激之一。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电磁波始终围绕着人的头部,因此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我还是希望大家都要注意些。
精彩专题回顾
对于手机致癌,我有话说
出品:39癌症频道  鸣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通讯员:曾顺香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