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和苹果6的合作方式有哪些物权变动方式

已有0人评论,共0人参与TECH2IPO/创见
「 等待新的科技故事 」
中国移动的哪些项目何去何从?
中移动多年来做过的项目有很多,真正火了的的屈指可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与其他运营商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其很多项目在后来的发展中陷入了虎头蛇尾的窘境。
*本文作者为王吉伟在中国,通讯公司有着非常尴尬的一面,它们提供的联网服务把人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却仍旧属于传统企业,公司架构及管理体制上根深蒂固的国有企业思维深深的影响这些通讯公司的运营,使得原本应该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项目都错失了很多就会,也使得这些公司仍旧没有与互联网企业划上等号,通讯公司同样意味着的转型。2012 年的中移动全球创业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对外表示要中国移动要筹建互联网公司,中间几经周折,曾一度陷入僵局,最终随着 2013 年 8 月广东移动董事长徐龙的落马而没了下文。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APP 等互联网项目都迅速的发展起来,其中就有当前影响数亿人通讯使用习惯的微信,要知道中移动同类产品飞信要比微信早 4 年。近日,中移动再次重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成立的同时也伴随着其新媒体公司的组建。目前,中国移动拥有九大基地,其中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基地将合并成立新媒体公司,而互联网公司将以现有的互联网基地为基础,以 MobileMarket(即 MM 商城) 为核心,整合分散在各地的优势资源,把各项业务统一融合。从定位来看,新媒体公司将以内容为主,互联网公司将以服务为主。在这次公司整合之前,中移动多年来做过的项目有很多,真正起来的屈指可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与其他运营商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其很多项目在后来的发展中陷入了虎头蛇尾的窘境。其实这让很多人看不懂,一个可以把移动流量生意做到炉火纯青的企业,真的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吗? 这一点可以从后来媒体对中移动的解读中看出一二,传统企业的内敛、保守及弄权等情况让其在运营上无法像互联网公司一样扁平,这就让很多产品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因为策略决定的时间差而延误了发展,这算是中移动没有做好很多项目的一个原因。在中移动做过的那些项目中,有一些在开头是做得颇有声色的,早年的 139 社区及 139 邮箱都曾闻名一时,但是在后面发展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项目有的到现在还在坚持着,却已不是往年的项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项目就如雨后春笋,并且发展速度强劲,这让本来就底气不足的中移动受到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财报数据上。在 10 月 20 日中移动公布 2014 前三季度财数据中,净利润为 826.02 亿元,同比下降 9.7%;期内营运收入为 4812.35 亿元,同比增长 3.9%。如果只计算第三季度,根据已公布的财务资料,中移动的纯利同比下降 12.4% 至 248.6 亿元,与期预期差距较大,这已经是中移动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第五个季度。中移动的人把影响中移动发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体制问题:中移动做项目不会像互联网企业做产品一样允许不断的试错,定下项目就会一直做下去;同时每个项目都有 KPI 考核,团队肯定要以业绩优先,这种考核机制不是以产品为主,导致产品在体验上及用户活跃度上都不能做到更好;中移动善于提拔人,做出业绩的人会提到某个岗位上,做岗的时间是 3-6 年,人换岗项目依旧在,每任领导都有自己的运营思路,对于产品的成长是不利的。中移动于 2012 年开始推行量化薪酬改革,期望通过量化薪酬的激励手段来激发一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有所下降,过多的关注薪酬,使得一些重要的但与薪酬相关性不大事情如服务等甚至没人关注,同时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有所下降,公司文化的凝聚力也每况愈下。很多人才及优秀员工选择离开,中移动高层对员工的离职并不阻拦,后来那些离开之人大多在其他公司证明了他们的优秀。飞信尚能「饭否」?移动飞信曾经一度让业界非常看好,也让很多用户为之雀跃,不用再为每条短信付通信费,只要走网络流量同样可以向对方传达信息。在 2007 年中国移动刚推出飞信服务时,曾被认为是打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一大创新,如果中移动能把握住这个「入口」,大概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微信,移动一手掌握着通讯资源更没能更好的利用,4 年时间对于一个产品而言算是一个周期,估计只有不断翻倍上升的传输速度才能更吸引中移动。4 年之后的微信靠所有资源吸引大量用户,在功能上几乎颠覆了几家移动公司的所有通讯产品的功能,业内人士称微信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飞信的启发。在用户达到几亿之后的微信开放了公众平台,后来飞信也模仿微信推出飞信的开放平台,然而用户无论实在飞信这个产品的体验上还是活跃度都无法恭维,飞信开放平台的启用也没能刺激飞信的进一步发展,飞信仍旧是中移动「食之有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品,虽然保持产品更新,在越来越多的同优秀产品的对比下,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对于飞信两度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业内各持己见,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飞信不是全部开放的,它把用户都封闭在移动用户内部,没有对其他运营商用户开放,这不符合互联网产品开放的特性,就此决定了飞信不可能成为一个合适的入口级应用;其次,移动内部担心飞信会影响到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而没有正视短信这个产品在未来会被取代这个事实,在飞信收入占比足够高的情况下,对飞信的功能一直有着诸多限制,这就更不用说后来的微信赖以成名的语音对讲功能;而事实上,内部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移动的内部机制问题,这就进一步涉及到了中移动在公司架构及运营管理上的互联网转型问题。其实中移动也一直在寻求转型,也包括与其他商家在合作上的尝试,只是效果都不是很好。近日,飞信又被人们提起来,是因为阿里巴巴近期正在与中国移动洽谈一项合作的消息,飞信要与阿里巴巴旗下移动操作系统 Yun OS 的深度合作,虽然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可以想到的是 YunOS 有望成为给中国移动带来可观流量的终端操作系统。飞信的烈火能不能再次重燃,就要看双方的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力度,现在来看双方各有刚需,估计能碰撞出美好的火花。移动支付一波三折在移动互联网悄然发展得到时候,在其他支付产品还没有真正发力移动端的时候,中移动率先上了移动支付,开始称做移动钱包,后来改名手机支付 (现在改名为中国移动和包,编辑注),手机支付是面向客户提供的小额移动支付服务,客户办理手机支付业务后,可通过 WWW、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远程购物服务。移动支付凭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门店服务,在早期的推广中效果显赫,只是基于移动支付商业环境过于简单,用户除了用移动支付交话费及到积分商城看看之外,再也不知道该用移动支付做点其他的什么事了。要在淘宝或者京东买东西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可替代性很强,用其他支付同样可以实现交话费等功能,中国移动缴费的支付方式中后来引入了支付宝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部分网购用户的移动端都安装有支付宝,而不会再花更多时间与步骤去安装手机支付。微信等通信应用的出现颠覆了短信时代,至于通过 WWW 登录网页的支付方式则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产品。因此,这个产品虽然看起来功能很多,却都显得比较鸡肋,其他的支付方式都能更好、更便捷的支付,用户们定然不会再使用移动支付这个平台。支付宝通过购物习惯很好的影响了网购用户,微信支付凭借社交来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中国移动虽然也有超过几亿用户,大部分都限与通话中,却没有重视用户体验与引导,同时这也是其不擅长的。移动支付宝通过移动等通讯公司提供的无线联网业务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而将移动支付这个产品踏于足下,很像是给中移动一记响亮的耳光。中移动手机支付现在已经更名为和包,推广与宣传的力度并不是很大,一直非常低调的在做这个产品,网上能看到的关于和包甚至手机支付的新闻也不是很多,这大概跟期发展策略或者发展方向有关。无论和包今后如何发展,想要改变人们已经拥有的支付习惯是很困难的。另外,从这个产品的几次更名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去中移动对该产品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表现出来这个产品发展的并不顺利,按照传统企业用人做事的习惯,换团队就是换策略,换策略换思路改名字是再正常不过之事。3G 滑铁卢 4G 尚未成气候移动通讯进入 3G 时代伊始,中移动开发的 TD-SCDMA 制式打上了自主创新的标志,强烈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加持在了中移动身上,但市场是不讲优越感的,中国联通与电信借着欧美日韩等国成熟的 3G 技术驰骋于中国的通讯战场。在 3G 通讯这个战场上,移动 3G 没有悬念的失利了,虽然有美其名曰的给予 3G 网络的 G3 产品,但是速度跟 2/2.5G 网络差不了多少,这使得很多移动用户没有选择使用 G3,移动用户遍及范围广,很多农村的基层用户只要能接打电话就可以,没有升级 G3 的需求,追求上网速度的用户直接选择了其他网络,对于这部分用户,说中移动倒逼用户选择其他网络也不足为过。3G 的失利让中国移动有些抑郁,在中移动的 G3 与联通、电信的 3G 大战的时候,中移动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布置 4G 网络。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 4G 基站总数累计达到 70 万个,4G 用户超过 4300 万,其中,中国移动已经建设了超过 50 万个 4G 基站,4G 用户已经超过 4000 万,8 月-9 月 2 个月的新增 4G 用户数平均超过 1000 万。在数据的显示上中移动 4G 的发展有优势,事实上另外两家 3G 的优势也很明显,一些地方没有 4G 网络覆盖,移动 4G 就会直接回落到 2G,而在网络比较好的地方,其他运营商的 3G 也可以提供 42M 速度。这意味着,若是中移动不能快速度大面积的布置 4G 基站,仍旧大部分地方还是 2G 网络,那些地方的用户仍旧会偏向于其他两家。相关人士称中移动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有能力把 4G 网络推广到偏远的地方,对于这一点,估计大部分人跟笔者一样不会太相信,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移动 MM 布局够早 但应用分发市场九牛一毛移动 MM 发展的时间比较早,上一个属于诺基亚塞班系统的智能时代,移动的定制机都装有移动自己的定制产品,其中就包括移动 MM 这个产品。移动 MM 于 2009 年 8 月份上线,当时的智能大屏机还不多,市面上的智能机主流是诺基亚及摩托罗拉等品牌。移动 MM 类似于苹果商店,不够它解决了跨终端的问题,所有手机都可以在移动 MM 商城购买游戏、软件与主题。2014 年第 2 季度中国全渠道应用分发市场份额,百度系、360 系及腾讯系各占 41.7%、24.9%、20.1%,豌豆荚以 6.1% 的份额名列第四,剩下的所有应用分发软件占 6.1%,这里面包括移动 MM。当前的移动应用分发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细分的市场,大家耳熟能详的此类软件包括 360 手机助手、91 助手、应用宝、豌豆荚等都是当前这个市场的主角,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免费手机应用,安卓智能机时代的用户习惯了使用免费应用,因此按次下载或者包月的应用是没有太大市场的。移动 MM 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走的资源收费的市场路线,这点有些不符合当前的市场行情。这次中国移动公司整合,除了九大基地中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基地将合并成立新媒体公司外,剩下的 4 大部分会以 MM 商城为核心,整合分散的资成立互联网公司,移动 MM 将会被委以重任,看现在的运营状态,如果移动继续以当前的收费策略来运管营 MM 商城,在其他应用分发市场的冲击下,未来的发展堪忧。与 iPhone 合作失利 精英用户流失中移动与苹果的合作意向开始于 6 年前,在这 6 年的时间因为技术问题,双方一直未达成合作,具体来说是过去的苹果手机不支持移动 2G/3G 网络。这个问题使得苹果与联通及电信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整个中移动的 3G 时代就是联通和电信凭借苹果手机分流移动用户的时代,联通和电信借着苹果的独特优势分流了很多移动客户,这部分用户都是高端用户。虽然 2013 年 9 月份以后的 iPhone 5s 和 iPhone 5c 开始支持 3G(TD-SCDMA) 和 4G(TD-LTE) 标准,但中国移动是在 12 月 4 日获得工信部颁发的 TD-LTE 经营许可,所以在 12 月份才开始合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分流到其他两家运营商不会轻易回到移动,在移动 2G 时代的传输速率问题面前,联通与电信用户选择性遗忘移动网络也是正常的。同时短期内移动的网络进入非 4G 就 2G 的奇葩局面,并且后两者的速度比 4G 网络差的不是很多,这就是坊间人们所称的「移动 4G 即联通 3G」,没有故意抹黑移动 4G 却也是实情。有相关数据统计,2009 年中国联通就与苹果达成合作之后,在超过 4 年的合作中发展在网 iPhone 用户超过 1300 万,用户效应带来了巨大的 3G 品牌收益。有联通与电信普及与发展苹果手机用户,中国移动 iPhone 4G 版上市后的表现尚可,不过现在国货手机如日中天,很多手机在质量与体验上俱佳,同样也分流了一部分 iPhone 用户,中移动已经错过了 iPhone 手机销售的黄金时期。12580 渐行渐远根据《创业家》杂志 2010 年 5 月刊的记载,12580 的诞生非常曲折并且有故事性,这里我不再浪费文字描述 12580 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12580 诞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出行、饮食等行为的咨询问题,这与联通的 114 等查询台是类似的,区别在于 12580 是一个跨网站、信息太、wap 等多平台的信息综合性平台。用户们对 12580 的感觉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有一段时间 12580 确实给人们提供很大方便,恨者在于 12580 在后期通过捆绑手机业务推广并收费,让很多人对此非常反感,很多人都取消了这个业务。另外,产品从体验到应用上都不理想,由于之提供语音、文字以及简单的地图导航等功能,准确性达不到现在地图等定位系统的准确度。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后,不只是 12580,包括 114 等在内的各移动通讯服务台都受到了移动 APP 的冲击,地图、送餐、打车、团购及酒店等应用已经把 12580 类的信息服务台的任务拆解,大部分人现在除了通过 114 查询某个服务电话之外,信息台基本上形同虚设,甚至很多生活类 APP 中都带有各种服务电话,根本无需再拨打电话语音。现在的 90 后用户们大部分都不知道移动 12580 这个产品的存在,12580 的 APP 在 360 手机助手的全部下载量仅仅为 40 万。从当前的互联网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及用户需求来看,12580 这个产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至于明年正式开始运营的移动新公司会不会继续运营这个产品,还要看起以后的发展策略,12580 已经完成了其历史性的任务,以后大概会面临着内部的转型与整合。咪咕文化能否成功 未来发展不甚明朗咪咕文化是中移动探索了很久确定的新媒体集团公司,全称「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分为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 5 个子公司,将于在 2015 年 1 月正式投入运营。同时成立的还有一个互联网公司,用来做中移动 9 大基地的剩余的业务。显然,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中移动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咪咕集团公司以内容为主,基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咪咕音乐平台,这同时也是一个娱乐平台,之前的主要业务是以提供彩铃为主,最近咪咕音乐的新闻比较多,组织各种音乐会及校园音乐大赛,这是中移动所擅长的。之前,中国移动的新业务更多由业务基地负责,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有九个业务基地,由一个基地开发互联网业务、或者提供业务的接入服务,优点在于可以降低业务开发和运营成本,缺点在于隶属于省公司的基地即便拥有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在营销、服务等运营环节仍旧是传统模式,内部流程较为复杂,使得基地模式越来越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咪咕文化专职做内容,可以让其他公司从流程中解放出来做运营,总体来看这是有益于中移动转型的。值得指出的仍旧是中移动的体制问题,即便咪咕文化可以生产更多的内容,中移动平台不对外开放与传播,仍旧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另外,一个要做内容的公司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就如其他音乐网站、视频网站可以让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一样,用户的原创才会产生最好的内容。多年来,业内人士一般都感觉中移动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 high,平台模式难免会陷入这个怪圈,其实自 HIGH 没有什么,主要看的是能不能 HIGH 出花样,能不能 HIGH 出用户。中国移动自 2000 年建立到现在已经 14 年,这些年里确实为中国移动通讯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其应有的力量,如移动梦网一样发展伊始就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如果不是移动梦网业务的出现,腾讯很有可能成为他人的,还有很多企业也因为无线虚拟业务而再次爆发。而移动作为这个行业的带头大哥,一直引领者整个行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移动通讯形式从通话到短信再到语音再到视频,传输速度也从几 K 到几十 M,做流量生意的中国移动也伴随着几亿人民用上了移动网络而变成一个超级行业大鳄。在这 14 年的发展进程里,中国移动做出过惊鸿一瞥的产品,当然也有上面所列的做的不够好的产品,在这些产品及业务背后,更多反映出的也是一个国有企业从运营模式到管理模式不断转变发展的历史。我们总结出这些,可以称作经验,也可以称为败局,总结不是目的,更多的还是让其他企业能够看到这些,如果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们就会欣慰了。
请后参与评论6年了,中移动和苹果终于在一起
“不用等太久,很快就会看到结果。”在上周召开的2013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的声音并没有喧宾夺主、意外出现,但在与记者谈论中国移动与苹果合作引入iPhone的问题时,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用“近在咫尺”这个词透露了双方的谈判进展。
仅仅几天后的日,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宣布达成长期协议,正式引入支持全球最大移动网络的iPhone。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移动和苹果将于日分别在中国内地的移动营业厅和苹果零售店正式发售iPhone 5s和iPhone 5c。
在正式发售iPhone 5s及iPhone 5c的中国移动版之前,这两款机型将从日开始,通过中国移动官方网站和10086客服热线面向用户进行预订。
双方宣布达成合作,成为科技圈里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与全球最受追捧的IT公司,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牵手”纷争,联合向中国移动7.6亿甚至更多的用户提供4G版iPhone。
“这一合作对中国移动、其用户以及苹果公司来说,将会带来三赢的格局。”Strategy Analytics高级终端分析师Ken Hyers在接受科技采访时说。
Ken Hyers认为,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将让苹果公司的总目标市场规模翻番,为苹果公司带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终端和服务收益;而苹果公司也将为中国移动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新用户,并使中国移动从新数据业务中取得更高收益。
不过,中国移动在获得大量新用户以及数据业务收益的同时,也需要警惕iPhone这把双刃剑——从中国另外两家运营商在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销售iPhone所付出的高额终端补贴,将对运营商的盈利造成压力。
“引入iPhone必然导致终端补贴成本的大幅上升。”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认为,整体的终端补贴成本是中国移动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可能会对中国移动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六年谈判结束 4G成为牵线红娘
“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的联手,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是利好,但这些利好信息已经在过去一点点释放出去了。”一位长期跟踪电信行业的观察人士说。
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苹果公司与中国运营商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中国移动与苹果达成合作之前,和中国电信才是苹果在中国内地拥有合法身份的合作运营商,然而,中国移动的网络上却拥有最多的iPhone用户。
据了解,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谈判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但由于两家公司在收入分成模式上长期未达成一致,加之后来苹果对中国移动运营的TD-SCDMA 3G网络并不感冒,双方就一直没能真正牵手。
这也成为了中国移动上一届掌门人王建宙在卸任时的唯一遗憾——虽然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进行了长期接触,也一直向iPhone自备机用户提供号卡、破解等各种服务,但两家公司却一直未签署合作销售iPhone手机的相关协议。
直到中国移动开始大规模建设TD-LTE 4G网络,手机芯片问题也得以解决,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的合作谈判才逐步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双方谈判六年多之后的日,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终于宣布达成合作。据悉,iPhone 5s及iPhone 5c的中国移动版将从日开始预售,而正式发售时间为日。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移动部分省公司已经在各自的官网上悄然开始了4G版iPhone5s/5c的预约。而在不久前,广东移动、北京移动等省公司还面向自备机用户提供港版iPhone5s机型的破解升级、换卡不换号的4G服务。
三方共赢 苹果将是合作最大获益方
中国移动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意味着iPhone由全球最大、拥有最多用户规模的电信运营商,引入到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对中国移动,其用户以及苹果都将带来明显的好处,将会带来三赢的格局。”Ken Hyers说。
Ken Hyers认为,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用户不能从中国移动购买iPhone,但大量的用户已经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上使用解锁的iPhone,这表明,中国移动的用户对iPhone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我们相信,中国移动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中国移动在第一年就可以出售1500万到2000万部iPhone。”Ken Hyers预计,出售4G版iPhone将帮助中国移动现有的2G和3G用户迅速迁移到4G TD-LTE网络,为中国移动带来更高的收益。
可见,这一合作对中国移动来说依然很重要,因为苹果是可以保证为运营商带来大量新客户的为数不多的手机厂商之一。
“迄今为止,在将2G用户转移到3G网络上,中国移动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理想。凭借4G TD-LTE网络的部署,并引进高级的新智能手机,尤其是iPhone,使得用户有充分的动机转移到中国移动的4G网络上。”Ken Hyers认为,一旦用户从旧时的2G网络向高级的4G网络迁移,并使用更高资费的数据服务,中国移动的收益将大幅上升。
“对于用户而言,迁移到4G网络给其带来的益处在于,他们可通过高速网络访问高级移动互联网、信息和娱乐服务。”Ken Hyers说,“我们认为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为中移动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新用户,以及从新数据业务中取得更高收益。”
当然,在中国移动与苹果达成的合作中,苹果公司才是最大的获益方。在最近一两年里,尽管iPhone系列手机的销量一直处于高位,但在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冲击下,iPhone的美誉度和竞争力都在减弱。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苹果公司越来越需要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移动这个坐拥7亿多用户的运营商的支持。
正如苹果公司CEO库克所说:“因消费者一直对苹果产品需求旺盛,中国市场对苹果而言意义重大”。业内预计,虽然苹果公司已经覆盖了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但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苹果公司将会获得更大规模的用户。
据Ken Hyers预测,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将让苹果公司的总目标市场规模翻番,推动销售数百万的新iPhone,为苹果公司带来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终端和服务收益。
补贴成本增加 中移动利润或受影响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引入iPhone可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iPhone将为中国移动带来大量中高端用户,以及数据业务使用量的增长;而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将为此付出不菲的终端补贴。
“中国移动引入iPhone将对其TD-LTE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吸引高端客户使用TD-LTE业务,也有助于平衡其高端智能机的产品组合。”杨光说,“目前中国移动的高端智能机以三星品牌终端为主体,iPhone引入后将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厂商间竞争,有利于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整体把控。”
但杨光也指出,中国移动引入iPhone也必然导致终端补贴成本的大幅上升。“尤其在2014年,为推动TD-LTE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还需要为中低端的TD-LTE手机提供大量补贴,整体的终端补贴成本是中国移动需要关注的问题,可能将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影响。”杨光说。
对于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开始出现“首次净利润负增长”的中国移动来说,未来大规模的终端补贴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销售iPhone合约机支出了高额终端及话费补贴,而这两家运营商的盈利状况也曾经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后来,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对于iPhone营销投入的热情逐步下降,并通过减少补贴来控制成本。
除了考虑iPhone营销成本之外,如何从网络侧保证iPhone用户获得始终如一的用户体验,也是中国移动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杨光认为,TD-LTE部署初期的网络覆盖仍将有限,用户的数据业务体验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在话音业务方面,TD-LTE版本iPhone可能将依赖于CSFB技术,而其它一些TD-LTE手机将使用双待机方案解决话音业务问题,如何保证和提高CSFB方案的话音业务用户体验,也是中国移动需要面对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后,中国移动就开始关注这一革命性产品,并在中国运营商中最早与苹果展开实质性的合作谈判。不过这一谈就是6年,其中中移动高层王建宙、奚国华、李跃与苹果高层乔布斯、蒂姆·库克这一级别的直接会晤有8、9次。下面就让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下中移动与苹果的谈判历程。移动版iPhone(图片来自瘾科技)  年,进展神速 无奈联通抢先  第一个时期,中移动曾希望第一个将iPhone引入中国,双方甚至已经讨论至iPhone的入华细节,一度走到合作边缘。但当时的最大问题在于,中移动需要iPhone支持中移动的3G技术TD-SCDMA,但由于当于TD-SCDMA产业链并不成熟,乔布斯也并不看好TD-SCDMA,最终导致合作陷入僵局。  2009年2月曾有批露苹果与中移动的合作已经暂停,以及刚完成电信重组不久的联通,已经与苹果展开谈判。后续的事情进展世人皆知,联通后发先至,于日与苹果签署合作协议,引入WCDMA版iPhone 3GS。  年,TD-LTE版iPhone现曙光  据悉,在2010年11月,王建宙与乔布斯有过一次电话会议。在会议中,乔布斯答应中移动方面,苹果将推出TD-LTE的iPhone,但不会单独推出支持TD-SCDMA的版本。  2012年3月,乔布斯去世后,接任苹果CEO的蒂姆·库克造访中国,并与李跃会面。同时在2012年初,决策层下定决心全力扶持TD-LTE。这使得苹果也全面加快了与中移动的谈判进展。至此,移动与苹果迎来一个微妙的时点。  不过,这一过程一度存在巨大变数,甚至险些再度流产。此次的变数在于技术细节,iPhone 5、5S和5C虽然都能支持TD-LTE,但只支持CSFB,不支持中移动前期网络采用的双待。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中移动继续坚持双待,那么至少在2014年底前,苹果与中移动仍无法达成合作。  2013年7月,蒂姆·库克再度来中国会见中移动高层,就是担心与中移动的合作,因为这一原因节外生枝。其后,通过与苹果、三星等终端厂商的技术合作,中移动得以化解这个关键矛盾。移动版iPhone于25日开启预约(图片来自Macx)  最终,在日6点,中移动与苹果的合作终于落定。苹果与中移动宣布,双方达成长期协议,中国移动和苹果将于日(周五)分别在中国内地的移动营业厅和苹果零售店正式发售iPhone 5s和iPhone 5c。  .cn/423/4230044..cntrue中关村在线.cn/423/4230044.htmlreport 年第一代iPhone问世后,中国移动就开始关注这一革命性产品,并在中国运营商中最早与苹果展开实质性的合作谈判。不过这一谈就是6年,其中中移动高层王建宙、奚国华、李跃与苹果高层乔布斯、蒂姆·库克这一级别的直接会晤有8、9次。下面就让让我们一起来简单回顾下中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权变动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