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O2和naoh与co2反应也能做成喷泉试验

一段长50cm左右的胶皮管,用完的废旧圆珠笔芯,砂纸,大漏斗,铁架台,小夹子等,运用这些材料制作的人工喷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1)UTP(常温常压下),NH3、HCl、SO2、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NH3溶解度为1:700 ,HCl溶解度为1:500  (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例如CO2与NaOH,SO2与NaOH等.3NO2+H2O=2HNO3+NO(不能充满) SO2+H2O←=→H2SO3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  2NaOH+Cl2=NaClO+NaCl+H2O.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  (4)O2、N2、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其原理进行拓展还可以探讨喷泉实验的多种应用.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内在压强差
扫描下载二维码【图文】喷泉实验及其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喷泉实验及其应用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10862
大小:55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将CO2通往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______,从而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但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①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为了排除CO2溶于水造成的影响,还应作的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②小丽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的原理,设计了如图丙实验,当将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后,尖嘴导管处会喷出“喷泉”.三位同学实验的共同原理______,为了使丙实验中水喷出后变红色,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③由以上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有______A、可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B、对比实验是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C、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将CO2通往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______,从而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但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①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为了排除CO2溶于水造成的影响,还应作的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②小丽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的原理,设计了如图丙实验,当将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后,尖嘴导管处会喷出“喷泉”.三位同学实验的共同原理______,为了使丙实验中水喷出后变红色,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③由以上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有______A、可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B、对比实验是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C、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将CO2通往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______,从而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但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①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为了排除CO2溶于水造成的影响,还应作的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②小丽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的原理,设计了如图丙实验,当将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后,尖嘴导管处会喷出“喷泉”.三位同学实验的共同原理______,为了使丙实验中水喷出后变红色,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③由以上探究性学习,得到的启示有______A、可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B、对比实验是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C、由于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NaOH应密封保存.科目:最佳答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故软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即瓶吞鸡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使瓶内的压强变小,所以对比实验应设计在相同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故填:CO2在与甲或乙相同条件溶于水;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瓶内的压强变小,由于气压差的存在,从而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形成喷泉.为了使丙实验中水喷出后变红色,根据酚酞试液遇碱变红的原理,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酚酞试液;③通过向烧杯中的水加红墨水,我们可以得到:可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情景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这个启示;为了排除CO2溶于水造成的影响,还应作CO2在与甲或乙相同条件溶于水的对比试验可得到:对比实验是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个启示;根据NaOH能与CO2反应,可以得到NaOH应密封保存这个启示;故选ABC故答案为: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①软塑料瓶变瘪;瓶吞鸡蛋;CO2在与甲或乙相同条件溶于水;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使瓶内的压强变小;红墨水;③ABC;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4038428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氯气,氯的其他化合物(高氯酸、氯化物、氯酸盐、盐酸等)&&更新日期:
某同学弄清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后有了一个创新的设计:如果改换烧瓶内的气体和胶头滴管与烧杯中的液体,也能做成喷泉实验。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和液体不符合该学生设计的一组是(&&& )A.HCl和水&&&&&&&&&&&&&&&&&&&& B.CO2和NaOH溶液C.NO和水&&&&&&&&&&&&&&&&&&&&& D.Cl2和NaOH溶液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①化学式:Cl2②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ⅦA族③氯原子的电子式:④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⑤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⑥化学键类型:非极性共价键⑦氯分子的电子式:⑧氯分子的结构式: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2)。 (2)化学性质: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原子的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单质是强氧化剂。①氯气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 2Fe+3Cl22FeCl3(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褐色烟,溶于水成黄色溶液) Cu+Cl2CuCl2(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溶于水成蓝色或绿色溶液)氯气能与绝大数金属都能发生反应,表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2HCl(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芒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产生)H2+Cl22HCl(发生爆炸) 2P+3Cl22PCl3(液态) PCl3+Cl2==PCl5(固态)磷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雾是PCl3,烟是PCl5。氯气能有很多非金属单质反应,如S、C、Si等。 ③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④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Cl2+2FeCl2===2FeCl3 Cl2+SO2+2H2O==2HCl+H2SO4 ⑤有机反应(参与有机反应的取代和加成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Cl2+CH2=CH2→CH2Cl-CH2Cl(加成反应) ⑥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常见的氯化物:
(1)高氯酸:高氯酸HClO4,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在无机酸中酸性最强。可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分解,加热则爆炸。 (2)氯化物:如氯化钠、氯化钙等,Cl-+Ag+==AgCl↓ (3)次氯酸盐:次氯酸盐是次氯酸的盐,含有次氯酸根离子ClO-,其中氯的氧化态为+1。次氯酸盐常以溶液态存在,不稳定,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酸盐和氯化物。见光分解为氯化物和氧气。次氯酸盐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在人体组织中,在亚铁血红素的髓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物与氯化物反应可产生ClO-或HClO。这种在血球内产生的ClO-/HClO或Cl2(4)氯酸盐: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制取氧气 (5)盐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品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带有黄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立即产生白色酸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汽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6)氯化氢:无色或微黄色易挥发性液体,有刺鼻的气味。易溶于水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HCl+NH3==NH4Cl
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银及碘化物:
&1.卤化氢物理性质:卤化氢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均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都易形成酸雾。化学性质:从HF—HCl—HBr—HI,稳定性逐渐减弱,HI受热易分解;还原性逐渐增强。 2.氢卤酸:Hx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即氢卤酸。在氢卤酸中,除氢氟酸是弱酸外,其余皆为强酸。从氢氟酸一氢碘酸,酸性逐渐增强,还原性也逐渐增强,其中氢碘酸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3.卤化银:4.碘化物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又称“智慧元素”。人体缺碘会导致碘缺乏病(IDD),从而损害人的智力和健康。补碘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含碘食盐。含碘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值得注意的是,人体摄入过多的碘也是有害的,不能认为高碘的食物吃得越多越好,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要采用水封法。 (2)碘单质易升华,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碘盐可用于防治甲状腺肿大。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HClO 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在卤素中,氯、溴、碘均有多种价态,但氟只有-1价和0价,而无正价。 (5)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相应的氟化物。如 KrF2、XeF2、:XeF4、XeF6等。 (6)Cl2、Br2、I2的实验室制法均可用MnO2与相应的浓的氢卤酸反应制得,但F2不能用上述方法在实验室制得。 (7)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其中Cl2、Br2、I2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而F2与水作用时,只作氧化剂。 (8)卤素单质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可表示为 X2+2OH-==X-+XO-+H2O(F、I除外)。 (9)碘单质遇淀粉呈现特殊蓝色。可用来鉴别碘单质或淀粉。 (10)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KI,碘的溶解度却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 +I-==I3- (11)卤素单质与Fe作用时,除Fe+I2==FeI2 外,其他均生成+3价铁盐。常温下,干燥的液氯不与 Fe作用,故工业上可用钢瓶盛液氯。 (1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HCl、HBr、HI的熔、沸点逐渐升高。HF的相对分子质量虽比HCl小,其熔、沸点却比HCl高,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13)在氧卤酸中,只有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SiO2 +4HF==SiF4↑+2H2O,在实验室制取HF必须在铅皿中进行。 (14)实验室制取HF、HCl分别用CaF2、NaCl与浓硫酸反应,但实验室制取HBr、HI宜用NaBr和KI与浓磷酸反应。因为生成的HBr、HI易被浓硫酸氧化生成Br2或I2。 (15)在卤化银中,AgCl、AgBr、AgI均难溶于水,且见光易分解,但AgF却易溶于水且见光不分解。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加入试题
(共45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量co2通入nao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