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的各个民国十大军阀实力排行大概是个什么水准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竟然都是用火攻取胜的!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竟然都是用火攻取胜的!
  时期,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征战连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战斗最频繁的一个时代。这期间,有三次战役最为著名,分别是、和。除了以少胜多之外,这三大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火攻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官渡之战(公元220年—221年)  官渡之战是北方的与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决,袁绍兵力10万,曹操兵力2万。开始,曹操用之计,在白马、延津两地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重挫袁绍的锐气。不过,袁绍的整体实力还是超过了曹操,两军在官渡相持数月,难分高下。可是,袁绍集团的谋士投靠了曹操,并献计奇袭乌巢。乌巢乃是袁绍的屯粮之地,被曹操一把火烧了,袁军大乱,、高览等将领向曹操投降。最后,袁绍只带着八百余骑仓皇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袁绍元气大伤,不久病死,袁谭、更难以抵挡曹操兵锋,冀州平定。曹操又北征乌桓,基本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军阀。  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病死,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望风而降。曹操追击,占领江陵后,率军东下,欲降服。在、的建议下,孙刘联合,与曹操隔江对峙。由于北兵不善水战,曹操以铁索将战船连接,以图克服。不料,孙权集团中献计,以投降之名火烧曹军战船,使得曹操大败,败逃之中士卒损伤大半。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回许昌,荆州等地的守军被孙权、刘备打败。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形。  三、夷陵之战(公元221年—222年)  荆州失守,被杀,刘备以报仇之名率军东征孙权。开始,刘备锐不可当,攻占峡口、秭归等地。孙权求和不成,任命为大都督,在夷陵抵挡刘备。陆逊坚守不战,两军相持半年,蜀兵锐气丧尽。陆逊看准时机,水陆并进,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大破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陆逊为防魏兵袭击,并未穷追猛击。  夷陵之战,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为吴、蜀两国再度联合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历史上因为长得漂亮而被皇帝看中的女子数不胜数,但是,经历过多次王朝更替却始终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
  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是一个地地道道
  先详细注释一下晋愍帝司马邺的读音,&愍&的读音是&min&,声调为三声,&邺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宋朝名臣范仲淹
  齐桓公死后,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屑。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面临国内矛盾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家、外交家,合纵的创始人。也正因为公
  公孙鞅和公孙衍都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人物,当时社会非常混乱,战争不断发生,而他
  很多人认为福康安是龙种儿,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乾隆对他超乎寻常的恩宠和放纵。除了
  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的乐山大佛是许多人到四川旅游的时候都会选择的一个景点,据
  &伟大&的孔圣人的后代族裔在上一个千年()中,每当外族侵
  阿桂,章佳氏,生于公元1717年,去世于公元1797年,其父为大学士阿克敦。
  阿桂,是乾隆朝著名将领,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满洲正蓝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
  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一些僧人圆寂后留下了佛舍利这样的报道,所谓的佛舍利也叫作
  苏秦游说六国,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
  苏秦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秦在西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
  五国攻秦一共有几次?比较著名的大体上有三次:第一次是惠文王当政时期,在公元前
  秦惠文王又称秦惠王,他为嬴姓,赵氏,名为驷,他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是战国
  在战国的中期,秦国、齐国两强东西对峙,其中,所有的国家中秦军的实力是最强的。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三国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距诸葛亮六出祁山1
  同治年间正是清朝下坡路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国内动乱,其中有名的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
  葛尔丹部落也就是准葛尔部,现如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在史记记载中,当
  伊阙之战以秦军大胜而归做结,秦国横扫六国之势已然形成,而这一站也是战神白起的
  公元263年,曹魏派遣钟会、邓艾等人率二十多万大军进攻蜀汉,蜀汉不能抵挡,后
  年羹尧(),字亮功、双峰,号双峰,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将
  克什克腾的九月,晨曦中有些许的微凉。公主湖边的白桦树,有些叶已经泛黄。等待日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谋略大师,他擅长周旋于各利益集团之间,制造纷争,玩弄
  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大家对孝庄皇后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历史上的孝庄皇后究
  据野史上说,洪承畴被抓宁死不降,范文程说洪承畴好色,于是皇太极派庄妃以色相诱
  乾隆年间,京城有个无赖,纠集了一些党羽,冒充高官福康安到地方行骗。为了避免被
  媒体隔三岔五就曝光拥有几十套、上百套房产的&房姐&、&房婶&、&房叔&的信息
  拜各种电视剧所赐,对于女扮男装的现象,今天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习惯之后,反而
  历史上不缺乏喜欢男色的君王,当然也流传下来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性恋不管是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其知名度虽不能和&春秋五霸&相比,却也屡屡被史家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那么吕布的武器是什么呢? 相信不少朋友都很感兴趣
  清朝的福康安,在正统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没有什么显赫的名气;但因为金庸老先生
  富察福康安,满清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第三子。乾隆时福康安任侍卫、授户部尚书、
  公元200年,是历史上非常热闹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重大事件。曹
  陈世美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那么陈世美的故事中,陈世美是不是真的像记载的那样
  汉初三杰指的萧何、张良、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汉初三杰功劳最大,但伴君如伴虎,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对于熟识历史的人来说,都知道刘贺是汉朝第九任皇帝,是汉武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
  巨鹿之战是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最辉煌的战役之一,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用区区两万人,
  大乔嫁给了谁?这个问题应该不难,但是在大乔嫁给了谁这个问题上再加上她嫁后的生
  菜市口刑场,在古代是不少犯上作乱的人的噩梦。菜市口刑场作为北京最大的一个刑场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
  火烧博望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很多电视剧和连环画都十分着重火烧博望坡这
  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
  图穷匕见的意思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故事源自战国的秦始
  宋玉可以说是中国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和屈原一起并称为&屈宋&,以至于后世
  宋玉是一个很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文人才子,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个有名有姓的浪漫主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也是一个著名的才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司马迁屈原两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著作,其中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中的一个章节,此章节是专门讲述屈原的故事,这是关于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
  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平,字原。他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
  孔子是一个儒学大家,不仅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识的实践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为仲由,是孔子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赤壁战后,天下三分,也就进入了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时代。经过东汉的大乱,华夏民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因为战乱、瘟疫与饥饿,中国人口从鼎盛时期的五千多万,骤然降至七百余万。就如陈群所说,当时的人口还不抵不上汉朝的一个大郡。曹操不无悲痛地在《蒿里行》中这样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华夏实力大损,周围的游牧民族便失去了汉家王朝的制约。华夏大地膏腴的土壤,成了令游牧民们垂涎欲滴的大肥肉。早在东汉时期,边患问题就已经是困扰朝廷的大问题。鲜卑、南匈奴、乌丸、高句丽等族,轮番作乱,搞的汉朝边境苦不堪言。其中鲜卑又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在檀石槐时期,鲜卑更是建立一个实力不亚于冒顿时期匈奴的大帝国,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而西北的羌人更不消停,如果说鲜卑是外敌,那么羌人就是内溃。羌人人数众多,甚至达到两百多万,且大多居住于长城内,一旦作乱很难制约。“羌乱”是困扰东汉中后期朝廷的重大问题,死在羌人手里的汉民简直不计其数,征伐他们所花的钱更是数以亿万记。而南匈奴和乌丸呢?虽然他们名义上是汉朝的属国,但是却从不顺服,稍有机会就要作乱,而汉末大乱正是他们的好机会。在东汉朝廷崩溃后,南匈奴等族果然作乱,占据了今天河套地区,成了多民族混杂的羌胡之地。  华夏面临巨大危机,野蛮代替文明的悲剧随时可能发生,而分裂又加剧了这一危机。所有的汉末军阀都会借助外敌的力量,打击自己的同族异己。袁绍势力勾结乌丸,攻打他们共同的敌人公孙瓒;孙权鼓动南中孟获势力造反,只为削弱蜀汉;诸葛亮联合轲比能,只为搅乱魏国北边的局势;而司马懿联合高句丽,只为消灭那个从不顺服的辽东公孙氏军阀。所有的汉人军阀,都乐见蛮夷在对手的辖区内作乱,这样就方便他们火中取栗。正可谓华夏相争,蛮夷得利。难道华夏真要提前沦入夷狄之手吗?  当然,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发生。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三国时期甚至是华夏族对外战绩最好的时期之一。华夏不仅没有征服,其影响力反而向外大大扩张,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其武功丝毫不逊于汉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三国英豪们,取得如此傲人的战绩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盘点一下三国时代的傲然战绩吧!  破鲜卑  汉朝时,匈奴曾是华夏最为强大的敌人。然而,从东汉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开始,鲜卑代替匈奴,成了汉朝北方最强的敌人。  鲜卑源于东胡,是个古老而不起眼的民族。传说在西周时,就有鲜卑人朝见周天子的记录。在整个西汉时期,鲜卑和其他东胡同胞一样,为匈奴所征服,被匈奴人奴役,也常为匈奴打仗。西汉中期,匈奴实力衰弱,鲜卑在汉朝的提携下,逐渐脱离了匈奴的统治。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两部,而北匈奴仍旧与汉朝为敌。于是,汉朝重金犒赏鲜卑,鼓励他们从东边出兵打击北匈奴,每斩杀一个匈奴人,汉朝都会给相应的赏赐。在赏金的诱惑下,鲜卑人变成了强大的猎头者,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屡次深入草原,猛攻曾经的主人匈奴。鲜卑人通过杀掠匈奴,从汉朝那里获得了大量赏赐,实力也如滚雪球般强大了起来。元和二年(85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西域等国共同进攻北匈奴,并斩杀了北匈奴的单于,这一战可谓是对北匈奴最致命的一击,其重要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后来窦宪对北匈奴的讨伐。北匈奴衰弱后,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率领南匈奴及羌族骑兵,将北匈奴最后的主力全部歼灭。曾经雄霸漠北的匈奴不得不逃往西方,从此不知所终,而广袤的漠北出现了力量真空。于是鲜卑趁虚而入,成了蒙古高原的新主人,而且还吞并了匈奴来不及带走的十余万居民。借此,鲜卑取代了匈奴,成了汉朝北方的大敌。  鲜卑人的战斗力远强于匈奴人,南匈奴每与鲜卑人作战,都会嚎哭而逃。汉朝也屡次在鲜卑那里吃亏。但是鲜卑人与集权制的匈奴人不同,他们是分裂的,分为许多互不统属的部族,所以对汉朝边境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强大。然而到了汉桓帝时期,一个叫檀石槐的草原英豪,统一了所有的鲜卑部族。其领地东西一万四千里,南北七千里,覆盖了曾经匈奴帝国所有的土地。檀石槐在统一鲜卑部族后,对汉朝发动全面进攻,其兵锋覆盖了汉朝所有的北方边郡。在他的打击下,汉朝北方年年烽火不息,汉桓帝非常害怕檀石槐,想封其为王,还想修西汉故事,和他和亲。然而檀石槐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从汉桓帝的举动中看出了汉朝的软弱,进攻反而变得更加猛烈。他将自己的国土分为三部,每一个地区设一个首领,每个首领分别负责对汉朝西北、正北、东北边郡的军事行动。面对檀石槐咄咄逼人的攻势,汉朝决定反击,于是汉桓帝派三万骑兵分三路出塞,深入鲜卑两千余里,希望像曾经漠北决战一样彻底打垮鲜卑人。然而檀石槐不慌不忙,指派三个首领分别迎击敌,结果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损失十有六七,作为东亚霸主的汉朝因此战而威严扫地。在汉朝一筹莫展之时,却迎来了个好消息,檀石槐突然病死了,年仅45岁。而他的儿子和连又没有能力,不能统治这么大的帝国。不久之后,鲜卑又陷入分裂状态。  对于华夏来说,鲜卑的战斗力十分恐怖。若不是他们处于分裂的状态,恐怕给诸夏造成的麻烦不下于曾经的匈奴。魏国建立后,在华夏民族相对衰弱之时,鲜卑又有了统一的迹象,其核心是一个叫轲比能的鲜卑贵族。轲比能本来是一个鲜卑小部族的首领,但是其志向高远,非常想效仿檀石槐,一统鲜卑。东汉大乱,让轲比能赚取了许多利益。他的部族靠近河北,袁绍失败后,大量汉人百姓为躲避战乱而投奔他,大大增强了其实力。轲比能还从汉人那里学会了阵法,每次出去打猎,都要撑起军旗,以鼓点指挥军队进退,俨然一支汉人的军队。曹操统一北方后,轲比能屡次侵入边境,杀掠吏民。但是曹魏军队强大,轲比能屡次被曹彰和边将梁习、牵招击退。  虽然轲比能对曹魏屡战屡败,但是对于其他鲜卑部族的征战却相当成功。在他的努力下,鲜卑又一次归于统一,其领地恢复了檀石槐最鼎盛的时期。正当轲比能志得意满之时,魏国对他的打击也来了。  首先是曹彰,他带着名将田豫一起,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大破轲比能与乌桓的联军。  到了魏文帝曹丕统治时期,田豫和牵招成了对抗轲比能的主力。田豫在《三国演义》出场率不高,所以名声不显。但是在历史上,他的能力绝对可以与张辽、徐晃等名将匹敌。曹彰之所以能战胜轲比能,离不开田豫的谋划。田豫担任乌丸校尉后,成了轲比能最主要的敌人。田豫见轲比能虽然统一了鲜卑,其实内部并不平稳,所以就运用了挑拨离间的战略。同时田豫也亲率大军,深入胡地,出奇不意地攻击鲜卑人。  田豫计谋百出,善于使用疑兵。一次,田豫被鲜卑人围困在马城,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胡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胡人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人尸横遍野。通过此战,田豫威震漠北。在田豫、牵招等人的抵御下,轲比能不断战败,对魏国无从下手。而田豫对于其部族的挑拨离间,也搞得他狼狈不堪。但即便如此,轲比能还是给魏国造成了麻烦。诸葛亮出岐山之时,与轲比能取得了联系,他俩相约共同进攻魏国,虽然没有成功,但也造成了魏国统治者的警觉。于是,魏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轲比能问题。  幽州刺史王雄认为鲜卑之所以统一,完全在于轲比能一人。轲比能一死,鲜卑必然重新陷入分裂。于是,王雄派刺客韩龙深入轲比能的牙帐,一刀将这位草原枭雄刺死。轲比能一死,鲜卑果然大乱,重新陷入分裂。从此以后,鲜卑一蹶不振,直到西晋末年才重新复起。  魏国使用巧妙的方法,彻底击溃了鲜卑势力,用很小的代价维护了北方的安宁。  灭乌桓  乌桓和鲜卑一样,都是东胡强族,也曾经是匈奴的奴隶。他们在汉朝的帮助下,摆脱了匈奴的统治,也和鲜卑一样,成了汉朝的雇佣兵。乌桓战斗力虽然弱于鲜卑,但也给匈奴造成了致命打击。他们和鲜卑一样,也击杀过北匈奴单于,还剥了单于的皮。和鲜卑不一样,乌桓和汉朝的关系比较紧密,,虽然屡次叛乱,但基本仍处于汉朝的统治之下。后来,乌桓  东汉大乱后,乌桓大人丘力居强大,并联合汉人张纯,共同攻打汉朝边境,声势非常浩大,丘力居甚至还称自己为天子。而河北军阀公孙瓒,成了抵御乌桓最有力的力量。丘力居统帅三郡乌桓,实力非常强大;但是公孙瓒也不弱于他,其手下的白马义从更是名扬天下,两人各有胜负,而丘力居要稍占劣势。后来,刘虞招降了丘力居,汉与乌桓的矛盾才稍稍得到了缓和。丘力居死后,其侄子蹋顿成了乌桓的新首领。  其后,袁绍为了与公孙瓒争夺河北的统治权,与蹋顿取得了联系。袁绍乌桓两军联合进攻公孙瓒,最终公孙势力彻底歼灭。袁绍为了报答蹋顿,与其建立了紧密的联盟。而蹋顿,也为袁军提供了大量骑兵。  官渡战后,袁绍惨败给曹操,袁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曹操率军渡过黄河,彻底打败了袁氏家族。袁绍的儿子袁尚率领余部逃到蹋顿处,希望借助他的力量东山再起。对此,曹操深以为患。袁氏家族在河北素有名望,如果联合乌桓精锐骑兵,死灰复燃绝不是没可能。但袁尚和蹋顿的联军驻扎于柳城,此地山高路远,途中缺乏饮水,补给很困难,取胜就更困难了。蹋顿通过袁尚的投奔,实力大增,史称:“以雄百蛮”。风头甚至盖过了轲比能。  在曹操犹豫不决之时,郭嘉的鼓励和谋划起到了关键作用。曹操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击,经过长途跋涉和艰难险阻,曹军好不容易到达了蹋顿和袁尚的驻地。此时曹军已经人困马乏,补给完全断绝,可谓是背水一战。曹军大约有万余人,以骑兵为主,人数远远少于袁尚和乌桓。如果曹军输了此战,曹操几乎将无路可逃,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写。然而,曹操所带的骑兵绝不是普通的骑兵,而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骑;他的将领也不是普通人,领头的张辽、徐晃、张郃均是身经百战,鼎鼎大名的大将。  对于袁绍和蹋顿来说,曹操简直是神兵天降,一时慌了神,急忙率领数万骑兵与曹操交战。此时,张辽站出来,请求打前锋,言辞朗朗,气吞山河。曹操非常欣赏张辽的勇气,欣然允诺,并令张郃与其同去。随即,数万骑兵在白狼山战成一团,喊杀声、兵器的碰撞声响彻云霄。在混战中,张辽一马当先,率军将蹋顿阵斩于乱军之中,而群龙无首的乌桓人也作鸟兽散。曹军乘胜追击,将乌桓人杀得尸横遍野,斩杀乌桓达十余万,复活胡汉人民二十余万。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是罕见的骑兵大战,此战更是改变了乌桓族的历史。曹操选取乌桓精锐编入自己的部队,成了“天下名骑”。而乌桓族也逐渐被汉人同化,融入到中华血脉之中。而张辽也显示了自己过人的神勇,在未来的逍遥津之战,他还将大显神威。  服羌  就整个东汉而言,不起眼的羌族曾给他们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羌族主要生活在凉州以及三辅地区。他们因为经常受汉朝官吏的欺压,所以也经常造反。整个东汉,大规模的羌乱发生过三次,每次都使汉朝蒙受巨大的损失,一度甚至要放弃为患最严重的凉州。后来,汉朝采用了“凉州人守凉州”的政策,利用本地居民打击羌人,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他以一己之力平定了羌人的反抗,暂时解决了羌族作乱的问题。  羌人虽然被镇压,但是一批凉州籍的汉人军头也因此而强大,成了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董卓。董卓在羌人中颇有威信,在其军中有大量羌族士兵,所以战斗力非常凶悍。董卓进洛阳后,羌人和凉州籍汉人军头,成了维系其统治的关键。羌族士兵也在董卓的授意下,在关东肆意地屠杀和破坏,最终酿成了东汉大乱。可以说,东汉之所以灭亡,其根源就在于羌乱。  东汉变乱后,凉州和关中成了羌人、氐人和汉人军阀的天下,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马超、韩遂。曹操为了平定关中,必须打败马超和韩遂,当然也必须打败他们的中坚力量——羌族人。曹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屡遭挫败的情况下,终于击溃了马超势力,最终统治关中和凉州。  在失去汉人军阀的庇佑之后,羌、氐势力直接暴露在曹军的枪口之上,而对付他们的,是曹军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在平定马超、韩遂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也因此功劳成为西北方面的军事总管。夏侯渊经常轻兵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羌、氐军队,而且还能屡屡得手,斩获达到数万人。颇有当年西楚霸王之风范。因为夏侯渊的功劳,曹操给了他“虎步关右”的评价,这个评价显然非常高。曹操在接见羌、氐首领时,总要带上夏侯渊以对他们进行震慑。  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阵斩后,曹操的义子曹真接替他成了关中、凉州方面的军事总管。当时,胡人占据河西,断绝了魏国通往西域的通道。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统治,曹真决定对此地用兵。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辛未,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镇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进讨诸胡联军,大获全胜,平定河西。此战斩首五万级,俘获十余万,缴获牛羊数以百万记,可谓是辉煌的胜利。  此战后,魏国与西域的道路被打通,龟兹、于阗等国纷纷入贡。魏国也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重建对该地的控制,可谓是意外之喜。  在魏国,横行一时的羌胡终于选择了低头。在蜀汉,羌胡同样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在马忠、张嶷、董和等名臣的威慑下,对蜀汉表示臣服,并一同参与了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在魏蜀交战中,双方都非常注重招揽羌胡,但直到西晋初年,羌人都没有造成什么乱子。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平南匈奴  南匈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根本不能称为国家。其建立始于东汉初年,是匈奴分裂的产物。汉朝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利用南匈奴作为屏障,抵御北匈奴的入侵。终汉一朝,南匈奴不断为朝廷提供优质的骑兵,为保卫国家的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凡事均有两面性,随着东汉统治能力的下降,南匈奴的野心也随之不断显现。贪婪的南匈奴像一只喂不熟的狼,他们垂涎于汉朝内地的富庶,不断地发动叛变。他们甚至还吃里扒外,勾结鲜卑、乌桓等外敌,入寇中华。  东汉大乱之后,南匈奴成了逐鹿中原的一支军阀。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带领自己的部众,出于对于抢掠的共同爱好,与黄巾军的一支--“白波贼”形成合流,攻掠河内以及并州地区。但是当地的豪强早已筑起坞堡自守,於夫罗打了半天也没抢到什么东西,反而自己还损兵折将。其后董卓篡政,於夫罗又与袁绍组成同盟共同讨董,但不久后因为缺乏共同利益,又叛离同盟。此后於夫罗积极参与中原混战,希望能够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但怎奈汉人军阀过于能打,导致自己的南匈奴屡战屡败,多次败在袁绍、曹操手中。但即便如此,南匈奴仍然占据了黄河流域的多个郡县,蔡邕之女蔡文姬大约也是在此时,被匈奴人掠走的。  於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即位。当时关中大乱,被凉州军阀劫持的汉献帝趁机向东逃往洛阳。在逃亡途中,呼厨泉的南匈奴军队是天子的护卫之一。汉献帝被南匈奴等势力送到洛阳后,又转由曹操接到许昌。呼厨泉因此功坐稳了南匈奴单于的位置,并顺利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以曹操如此多疑的性格,又如何能对南匈奴这个反复无常的军事势力放心呢?在《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为何会杀这个南匈奴使节?难道只是因为这个使节戳穿了自己的把戏,让自己很没面子?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曹操非常忌讳这个南匈奴使者的才能,唯恐他回去辅佐自己的单于作乱,所以不得已而杀之。虽然这个故事有戏说的成分,但是曹操对于南匈奴的忌讳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削弱南匈奴。  曹操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专门处理南匈奴事务。梁习在任的时候,南匈奴仍形同独立王国:“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由此可见,南匈奴随时有变成分裂割据势力的危险。  但在梁习的治理下,南匈奴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他所采用的手段较为怀柔,简单说就是,分化上层,让他们到朝廷做官,脱离与自己部众的联系;同化下层,征集匈奴壮丁作为士兵。让匈奴平民种植农桑,从畜牧业转向种植业。在诸如此类政策的影响喜爱,南匈奴已经是“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於编户”。南匈奴问题,在此时得到了暂时性的解决。  公元216年,曹操仍对南匈奴不放心,他趁呼厨泉入朝之机,将其软禁在邺城。此后,他将群龙无首的匈奴分为五部,分散其力。因此,终三国一世,南匈奴问题一直没有造成过大的祸患。  然而,曹操还是低估了南匈奴作乱的潜力,南匈奴的实力并没有像乌桓那样,从军事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政权实体仍然保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到了西晋,匈奴贵族刘渊作乱,重新统一五部匈奴,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恐怕这也是聪明一世的曹操所始料未及的。  残高句丽  笔者7月22日的文章《隋唐和高句丽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曾简略讲述了高句丽七百年的发展史。而曹魏时期,可谓是高句丽崛起的一个节点。但在这个时期,处于上升期的高句丽,却遭到了曹魏军队毁灭性的打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缓不过劲来。  东汉末年,位于东北的高句丽也趁机作乱,希望能够夺取他们垂涎已久的汉四郡和辽东。但是位于辽东的公孙氏军阀,却轻而易举地击退了高句丽的进攻。公元209年,公孙康还带兵深入高句丽境内,焚毁了其都城。此外,公孙康还带兵向汉四郡南部扩张,将现在韩国人的先祖韩濊杀得打败,并设置带方郡。高句丽深恨公孙氏军阀对自己扩张的阻碍,遂与讨伐辽东的司马懿组成同盟,共同击灭了这个顽固而善战的势力。公孙氏灭亡后,高句丽人弹冠相庆,以为称霸辽东、朝鲜只是时间问题,于是频繁带兵骚扰魏国边境。  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毌丘俭意识到高句丽的威胁,于是带上一万多人马,发动了对高句丽的进攻。高句丽首领东川王自恃兵多将广,摆开阵势与毌丘俭决战。然而连公孙氏军阀都打不过的高句丽,又如何是身经百战的魏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打败,损兵一万八千余人。  损兵折将的东川王慌忙带兵困守都城--丸都城。丸都城建立在群山之中,可谓是易守难攻,是善于建筑学的高句丽人的杰作。此外,高句丽人善于山地作战,可谓占尽主场之利。  毌丘俭观看了丸都城地形后,发现山的西北部虽然非常陡峭,但是那里的守军并不多,于是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命一部分部队伪装成主力,对丸都城正门进行佯攻。虽然毌丘俭又遴选精壮士卒,轻装爬上西北面的山壁,将少数守军屠杀一空。随后,魏军“束马悬车”,用绳索将主力部队吊上了山壁,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高句丽人后方。高句丽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坏了,号称坚不可摧的丸都城就这样被攻破,高句丽主力被彻底摧毁。  随后,毌丘俭分兵乘胜追击,兵锋直达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创造了汉人武装向东北方向进攻的最远记录。从此战开始,高句丽人要蛰伏一段时间,舔舐他们的伤口。而魏国呢?通过此战收获颇丰,不仅抓获了大量高句丽奴隶,还将其东北方向的领土大大扩展。
  镇南中  魏国对于外敌的征战非常成功,而偏距于西南的蜀汉政权同样如此。汉丞相诸葛亮对于南中的平定,可谓是攻心战的典范。  夷陵之战后,蜀汉实力大减,东吴趁机派人到蜀汉的南中地区,号召当地少数民族作乱。与我们的印象不同,南中叛乱的祸首并不是孟获,而是当地的大姓雍闿。刘备在时,此人就经常作乱;刘备败后,他更是肆无忌惮。雍闿将益州太守张裔绑架去了吴国,还鼓动牂牁太守朱褒、越嶲的夷人首领高定以及在夷人、汉人中声望颇高的孟获同时发动叛乱。一时间,蜀汉的南庭摇动,有三面被围之危,正如诸葛亮所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但诸葛亮临危不惧,分步骤、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首先他派使节与东吴修好,断绝南中叛匪的外援。其后又秣马厉兵,决定亲征南中。  在征南中之前,诸葛亮很少有独领一军的机会,此战正是他在军队中建立威望的好机会。此外,诸葛亮还可以通过此战进行练兵,掠夺南中的军资以支撑未来的北伐。  从汉朝开始,南中就是个蛮汉混居、叛乱频仍的区域,要稳定这里的局势,光军事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大智慧。所以诸葛亮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的战略。  诸葛亮此战带了大约2万兵力,赵云、魏延等名将均未参与此战,马忠、李恢这些名声不显的将领,在此战中有相当活跃的表现。诸葛亮亲自带主力进攻高定,马忠带兵攻击朱褒,李恢带兵打击孟获。在战斗中,诸葛亮迅速铲除了高定,而马忠也进展迅速,唯独李恢在昆明受阻,被叛军围攻。李恢遂利用自己南中人的身份,向叛军诈降,然后趁敌人松懈之际,出其不意地给他们以重击。三路大军成功地在滇池会师,剩下的敌人不过只有孟获而已。  诸葛亮为贯彻攻心战略,对孟获“七擒七纵”,最终获得了他的臣服。孟获嵇首于诸葛亮面前:“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七擒七纵”故事的真实性虽然待考,但是诸葛亮的攻心战术无疑是成功的。  南中平定后,诸葛亮采取了不留兵镇守的战略,依靠当地的豪强、土司进行治理。同时,还选派懂得当地境况的能吏进行治理,马忠、李恢就是其中的翘楚。在前代,南中之所以会经常造反,与官员的横暴有直接的关系。而马忠、李恢讲究恩威并施,注重发展了当地生产,将先进的农耕、织布技术传播到南中。在不扰民的情况下,仍征得大量贡赋,如金银、耕牛等,是诸葛亮北伐中相当重要的军资。  直到今天,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仍对诸葛亮十分崇拜,如同神明。景颇族最为夸张,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世界的造物主,称他为“孔明老爹”;德昂族和佤族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后人,称其为“孔明阿公”。诸葛亮在三国时留下的一些规矩,更成了这些民族万古不变的习俗。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个西南少数民族,阻挡英国殖民探险队的故事。这些少数民族用弓箭等原始武器,阻止荷枪实弹的英国人入侵边疆,谱写了一首不屈不挠的爱国之歌。当人们问他们为何会与英国人奋战,这些淳朴的山民说:“这是诸葛亮教导我们的,要我们一直为中国镇守边疆。”  现代有很多人质疑诸葛亮,认为他真实的形象,并没有千百年来传得那么伟大,他的传说不过是小说家言。但从诸葛亮对西南人民的影响来看,这样的质疑真的合理吗?  掠山越  相比于蜀汉诸葛亮对少数民族的怀柔,东吴可就要强硬很多。在东吴国内,散居着大量名为山越的民族。山越民族源于秦汉时的百越族,秦朝征服岭南后,汉人逐步占据了平原,将越民赶上了群山。山越人口众多,分布甚广,遍及荆、扬、交、广四州,其中以交、广最多。  山越人远离汉人,仍保持着勇猛善战的习性,他们“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因长期聚居山地,“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在东汉时,他们就以山地为根据地,时常发动叛乱,掠夺山下汉民。到了吴国时期,山越人依然故我。  吴国统治者贪婪于山越居民的财富、人口,于是经常纠集兵力,上山剿杀山越人。由于吴国实行特殊的领兵复客制度,即允许江东豪强领有私兵、部曲。豪强们为了占有更多人口,对于山越的作战非常积极。其中,以大将贺齐的战绩最为显著。  贺齐在《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出场,名声不显,但在正史中却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他是一个有意识收编山越的人,并致力于此长达二十多年,足迹遍布所有山越人居住的地方。贺齐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动辄斩俘数万。在平定江东方面,贺齐可谓是功不可没,不在丁奉、徐盛、陆逊等将领之下。除贺齐外,吕蒙、陆逊、诸葛恪都是抓捕山越的好手。在东吴名将们的努力下,大量山越人走出大山,“壮者充军,羸者编户”,大大扩充了东吴的实力。除了山越外,东吴的大将军吕岱还平定了交趾郡,斩杀了当地的军阀,让越南的独立大大推后。  在东吴时,还第一次有意识地探索台湾地区。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本想在此建立根据地,但怎奈当地气候恶劣,士卒病死大半,不得不退走。于是卫温抓走了当地的三千男女,作为这次不成功的行动,聊以慰藉的战利品。(当然,卫温最后还是因为这次劳而无功的探险,而被处死)  三国时代的对外战绩为何如此耀眼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华夏民族本面临着巨大危机。因为瘟疫、暴乱、战争以及饥饿,当时人口、财富的减少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当时的名臣陈群认为,当时全国的人口甚至不如汉朝的一个大郡。而汉朝时的匈奴人口,大概也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大郡。和以前相比,华夏政权对蛮夷的人口优势,已经非常不明显。  人口少了,饭还不够吃。汉末绝大多数军阀,都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威胁,很多时候都要以人肉作为军粮。比如统一北方的曹操,其军需中就包含了大量人肉干。可以说,中原政权对于蛮夷的财富优势,几乎也没了。  除此以外,政治上的分裂,更加剧了华夏面对蛮夷的危机。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面临政治分裂,但是诸侯国们还会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夷狄的进攻。但在三国时期,汉人的军阀们可没有这种共同抵御夷狄的想法。当自己的同族对手受到蛮夷的侵袭,他们不仅不会相救,还会幸灾乐祸,巴不得夷狄对自己对手的打击更猛烈一点,这样就方便他们坐收渔利。他们还会施展驱虎吞狼之计,扶植夷狄,客观上为他们对中原的入侵推波助澜。  在这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华夏英豪们不仅没有在野蛮的入侵下沦亡,反而越打越强,势力范围甚至超过了东汉时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笔者认为,人口的减少反而激发了汉人统治者的侵略欲,激发了他们的战争本能。汉人之所以能占据东亚最膏腴的土地,与他们的好战、善战是分不开的。虽然在和平时代,这样的特性会有所削减,但在末世这种特性会向火山喷发般奔涌出来。  在封建社会,国家以人口为财富。东汉时期,中国人口众多,统治者只需要从每位编户手中征点税,就足以集腋成裘而致富。在大乱前,统治者们为了致富就必须保持稳定,须将对外征伐限制在最低限度。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们会将外族视为“不牧之民”。因为在他们眼中,掠夺这些凶悍的蛮夷成本颇高,很不划算。  但在大乱后,统治者手中的人口减少,以前的经济模式就出现了崩溃。为了获取更多财富,统治者们会去掠夺人口,不仅从同族对手那里夺取,还要从之前不屑一顾的蛮夷那里夺取。当掠夺外族变得有利可图,这就大大激发了汉人军阀们对外征战的欲望,他们纷纷将鲜卑、乌桓、山越等民族,视为补充自己人口、财富的对象。所以东汉末年的大小军阀,乃至于三国时代的三个政权,都十分热衷于对外征战。这种征战热情,也就成了三国彪炳武功的起点。  其次,汉末到三国,中国经历了一次人才的爆发。虽然汉朝的察举制乃至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因其相对“不公平”的特性,曾饱受后人的诟病。但在当时,这种通过品评人物,遴选官吏的制度的确选出了不少人才。人才俯拾皆是,但是识人才的“伯乐”却不常在。但在那个时期,善于识别的人才伯乐却到处都是,通过乡里的“月旦评”,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断从地方被推举出。这些人才又相互交接,形成互相推举的人才网,最终导致了汉末人才大爆发的现象。当然,曹操、刘备这样善于识人的君主,也为这样的人才井喷增添了色彩。  人才的爆发,也涌现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一大批善于处理夷狄事务的人才。曹操、诸葛亮、张辽、张郃、田豫、梁习……在他们的努力下,华夏终于克服万难,实现了国家的稳定。  最后,汉人相对异族,仍有不可比拟的军事优势。在军事科技以及军事思想、军事组织方面,异族们还并没有达到汉人的水准,导致他们经常被汉人军阀所击败。即使在他们最擅长的骑兵方面,也不是汉人的对手。曹操、公孙瓒等军阀的骑兵,都要远远胜过蛮夷。  同时,蛮夷们并没有像辽金那样实现封建化,导致他们十分容易被汉人所分化。例如轲比能一死,统一的鲜卑就立即陷入分裂。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平平爹读史
  lz这是复制的?  
  已阅,有空考证一下^_^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军阀实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