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松沉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空调冷气往上还是往下

传承武当内家拳法
弘扬武当功夫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  >  >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骤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六大步骤
  松的内容有两个。其一,松身,就是松透周身上下内外,打开、畅通人体的所有关窍要道,使气血运布周身“不稍滞”,老前辈称之为通透周身、通透度好;其二,松心,就是调整内心,使之不慌乱、不紧张、不拘谨、不自我设限,始终保持心气平和、愉悦自然、内在里充实的状态。总之,松是太极拳修炼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高深的内容之一。
  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功夫,共有依次递进的六个步骤和境界。
  松开:对拉拔长意在先
  松开就是把身体所有关节松开。杨澄甫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这说明,松透身心的第一层功夫就是松开全身的各个主要关节,其目的,就是把身躯、四肢,这些人身体的五根棍子变成“柔若无骨”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人把太极拳松开身体的内容称之为“九松”,其实,具体来说,不仅仅是“九松”,应至少把手指、手腕、肘、肩、颈、头部、脊柱、肋、腰、胯、膝、踝、脚趾等部位都松开。
  从武学学派来看,虽然都讲松,但各派还是有一些侧重的。作为练太极拳者,松腰最为重要。杨澄甫在《太极十要》一文中,把“松腰”列为其中的重要一条(第三条)。为帮助练太极拳者松开身体,笔者在教拳实践中,根据太极拳对拉拔长、圆伸一体的原理,结合师传内容,编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松身法。这套松身法可作为抻筋拔骨的养生方法,亦可作为热身操,在练太极拳架前练一练、热热身。这套松身法,由松手指、肘、肩部开始,先让上肢实现“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然后再松其他关节。
  松散:内外均匀体舒适
  太极拳要求松散。松散就是从上到下、由里至外同时放松,这样能不偏不倚,符合太极拳理。太极拳就是调和阴阳,使之归于中和,中和就是内外均匀舒适,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紧张。
  如何做到松散,不管是行拳走架还是专项的基本功训练,都要通过自我暗示的办法、想象的办法、周身上下内外没有任何压力的办法来实现。内功太极拳中有一个重要的练法叫“三道圈”,它的目的就是用来练松散的。也可以通过“一石激起千层浪”来理解松散,这状态是有向下落的意思又有向外散的状态。如何理解,可以体验坐电梯突然下落又有些往外膨胀、飘忽的感觉。著名作家毕淑敏形容松散像烟灰下落,当烟灰一抖的时候,烟灰既往下落,又往外散,这个状态就叫松散。
  人如果能实现松散,则健康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松散,所以周身会不知不觉形成疾病滋生的环境,比方,形体的拘谨引起气脉的堵塞;精神的拘谨,会引起心理压抑。所以说松散不仅对练好太极拳有帮助,更关键的是让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松沉:不浮不躁有气势
  何为松沉,有一个比喻可以说明。比如胳膊往外一伸,别人抬着很费劲,就像一捆衣物被水渗泡之后,抬起时有了很重的感觉,这就是松沉,又松又沉。
  松沉体现在太极拳架演练过程中,则是“心气下沉”,不浮不躁,很沉稳。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特别讲究“颉本颉颉本⒌氖焙颍路鹨恢趾迫徽愕钠啤⑼恰⒛芰客侣涞耐庇滞铣湟纭⑴蛘停庵痔纳裉⑵示褪撬沙痢
  松沉除了反复“默识揣摩”其间的道理外,在太极拳的教学中,至少有四种办法帮助学练者体验松沉的真实存在:其一,用胳膊像一滩掺了水的湿泥,把其放置在万丈深渊(想象)的办法来帮助初学者体验松沉;其二,两个胳膊伸到头顶上方,手心相对,指尖轻轻相接,然后,好像不要两臂似的,任两臂自由松落下来;其三,通过两手环抱,手心朝下,围绕四正四隅一个圈不停地走转,走的时间越久,越容易让两个胳膊往下沉落,但是,还不能让胳膊下去,还要悬着胳膊;其四,练太极拳的各种动作,不要主动的按照招式去做动作,而是上来下去自动地沉落升降。
  松净:放松身心得自然
  太极拳的松净,至少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安静的静;第二境界,干净的净。这是逐渐强化深度的过程,但最终要实现的境界是松净。静和净很重要,中国传统文化都重视。比如儒家文化讲:敬、静,先恭敬而后内心宁静;宁静以致远亦是这个境界。《道德经》所言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家文化亦有“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佛家《楞言经》上说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话语都表明,真正能静下心了,头脑里纯净,人的智慧就获得开发,就能成就事业。
  静要达到干干净净,就是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头脑宁静祥和,像是一汪清水,清澈透底,了无痕迹。能实现吗?只有通过天长日久的练太极拳,练着练着,就会逐渐缓解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也就不能干扰自身的情绪了,如此这般,人的性格就会逐渐开朗起来,逐渐的就能抵达不被外物干扰的内心松净的境界了。
  实际上,松净境界是通过太极拳来调整不良情绪,减缓负面心理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松柔:复归婴儿得健康
  松柔的锤炼是让太极拳习练者实现“复归于婴儿”的状态。它不是让你倒回到婴儿时代,而是说,练太极拳者(最少练太极拳的时候)通过太极拳常年的熏习,身体没有拙力,皮肤富有弹性。太极拳里形容抵达这种境界的太极拳高手的手是“美人手”,因为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了血液循环,气血通到人体的末梢神经,这样,就滋润了手,使得手部不再干涩,所以手就变得像少女般的手,很细腻,很柔软,有光泽。松柔如何来理解、来实现呢?向婴儿学习。第一,身体柔软如婴儿,《道德经》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内心里像儿童一样没有分辨心,内无思虑,精神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第三,不患得患失,洒扫应对,举重若轻,甚至练拳的时候,忘记了招式招法,“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从儿童和老人的对比可看出松柔的重要性。儿童身体松柔,猛然间摔了一跤,一般没有什么事情;老人一旦不小心摔了一跤,则大都会骨折、摔伤,甚至因之而告别我们。太极拳练出松柔境界,就是让人更健康,从而避免这样的意外伤害。
  如何实现松柔?其一,从理论上明白松柔的重要性;其二,练太极拳时,想象自己就是婴儿,每一个动作都不要有机械之力;其三,精神放松的同时,专注于体现太极拳之理,如“专注一方”地练拳等。
  松化:大浪化之得自由
  松化就是大而化之又了无痕迹,这是太极拳练到最后要实现的境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都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太极拳论所言:“颉⑥邸⒓贰础⒉伞、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的太极拳十三总势(太极拳界称之为八门五步)变成了一个整体。此时,“意气须转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沉而不滞,静如山岳,周流不息,动若江河。”总之,太极拳《秘授歌》所提及“全体透空,无形无相”就是这样的境界。叶大密先生说:“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松,从有形有像,松成无形无像。”
  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这六个境界,初学太极拳者虽不容易理解,亦做不到,但作为练太极拳过程中不同境界的体现,有所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功夫网查看: 404|回复: 9
太极拳讲的松沉是气质,也是一种身心的整体状态,不单纯是某一局部的问题。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如下一段话。&......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
我前些时候已经对松沉劲说过一些,可能不具体,不好理解,下面就在说一说。一般人由于成长过程都是用力气,就是肌肉力,所以认为肌肉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看过拳击散打等电视,认为肌肉力是最大的力,这与太极不符。就说练太极手臂的松沉劲,首...
qjlr123456
你好, 太极拳讲的松沉是气质,也是一种身心的整体状态,不在局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如下一段话。&......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
从此爱上淘宝
松沉入手求柔顺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过长年累月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逐渐达到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虚至虚灵的高级境界。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触重物而养成了使力的习惯,从而造成肌肉紧...
天边的云云云
一般人的体重是靠骨架一节节撑起来的,头的重量付在颈项骨,两手臂的重量挂在肩骨在付脊骨上,上身的总重量就经过脊骨坐在胯骨上,再经大腿骨到膝盖,膝盖乘受了大部分的体重,再经小腿骨到脚底。能站起来和运动完全是靠肌肉收紧来维持骨架的形...
还有举重若轻,最高境界举轻若重
不必费心结束
体悟太极拳的六个松(陈雄这篇文章说明他就是明师,讲的很实在) 杨式太极泰斗杨澄甫先生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 杨式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
你松沉下来,当然没有掤劲啦。别被那些理论弄得自己不知所措。很简单啦。 说复杂些,发力在腰,要有整劲。 说简单些,你得使上吃奶的劲狠推。 再说复杂些,丹田是指中间的运动中心,回来晃动,转动来产生动力。说简单些,怎么使得上劲就怎么使,...
拳略有云:松者自逸,紧者自滞 松柔指动作自然、放松、流畅,不执僵硬的蛮力。接手之间是贴沾,而不是擒拿 松沉指气要沉,肘要沉,重心要沉,最终是劲要沉。 内家将就后发制人,后发讲究柔打人力后,要在人发力之后,劲落下的时候,将自己的劲沉...
不竟然,需发力时沉,为发力做准备时储习练太极要做到“松沉”
太极文化微信公众号三丰堂&守中学社
站桩是静止状态下的松沉初学太极拳因为学的动作少,下部也不稳,老师就让先站桩,我看到好多人站桩都是很僵硬地立在那里,就好像一根木头桩一样,这不是他们的过,而错在老师。太极拳的站桩要领同练拳一样,是要从头到足都有讲究。头要虚领顶劲。这里的“顶”不是动词,不是让你真的用力顶,而是虚虚领住,就是像提住一件砭服一样,领在那里。肩要沉,不是让你用力放下肩,而是腋下松开,才会力不上肩,肘要坠就是像吊住一样;绳子一断就会掉下来。含胸拔背是把气送到丹田,也可以放到整个腹内(这里的“气”不是指呼吸的气,呼吸的气只能在肺部)。不要想胸背,让胸背的每个点都下沉,你想哪里哪里就紧就实。松腰松胯是把意引到涌泉或更下面,让脚不是踩在地上,而是松松的落到地上。每一点的压强都相等(在这里只是要求)就像站在草地或松软的沙地上一样。其目的就是松沉。这是练习静止状态下的一种松沉。站桩是静止状态下的松沉拳架是运动状态下的松沉在走拳架时要做到节节放松,由有意放松达到无意成刚。要领同站桩一样。有些人在演练时为了表现出很有功夫而给人一种特别装样的感觉,是没有必要的,更不会功夫上身。我们练拳是在练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表演为了比赛,练拳架也是我们双修的过程,是用肢体语言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太极拳中的美学。若用这种心态和传统的要求去做比赛成绩会更好。古人练拳架的真正目的是为推手和技击服务,但我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健身养性。推手则是在对抗状态下的松沉在推手中讲的最多的是不丢不顶、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如果全身僵硬则是非丢即顶,用力不用意,更谈不上舍己从人了。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在松沉状态下的推手训练,在推手中宁可跌出去也不顶,慢慢地才会全身透空、毫不挂力,松沉得让人摸不着。彼意刚触我皮毛,我意已入彼骨髓。这样才会渐悟懂劲。所以,在静止状态下、运动过程中、对抗接触中都有要求松、求沉、求静,以达到太极拳之完美境界。我们练太极拳不是简单地把其看做一种武术,天天谈斗论打,把自己降级为一介武夫,而是要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来修养,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习练太极要做到“松沉”
太极文化微信公众号三丰堂&守中学社
站桩是静止状态下的松沉初学太极拳因为学的动作少,下部也不稳,老师就让先站桩,我看到好多人站桩都是很僵硬地立在那里,就好像一根木头桩一样,这不是他们的过,而错在老师。太极拳的站桩要领同练拳一样,是要从头到足都有讲究。头要虚领顶劲。这里的“顶”不是动词,不是让你真的用力顶,而是虚虚领住,就是像提住一件砭服一样,领在那里。肩要沉,不是让你用力放下肩,而是腋下松开,才会力不上肩,肘要坠就是像吊住一样;绳子一断就会掉下来。含胸拔背是把气送到丹田,也可以放到整个腹内(这里的“气”不是指呼吸的气,呼吸的气只能在肺部)。不要想胸背,让胸背的每个点都下沉,你想哪里哪里就紧就实。松腰松胯是把意引到涌泉或更下面,让脚不是踩在地上,而是松松的落到地上。每一点的压强都相等(在这里只是要求)就像站在草地或松软的沙地上一样。其目的就是松沉。这是练习静止状态下的一种松沉。站桩是静止状态下的松沉拳架是运动状态下的松沉在走拳架时要做到节节放松,由有意放松达到无意成刚。要领同站桩一样。有些人在演练时为了表现出很有功夫而给人一种特别装样的感觉,是没有必要的,更不会功夫上身。我们练拳是在练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表演为了比赛,练拳架也是我们双修的过程,是用肢体语言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太极拳中的美学。若用这种心态和传统的要求去做比赛成绩会更好。古人练拳架的真正目的是为推手和技击服务,但我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健身养性。推手则是在对抗状态下的松沉在推手中讲的最多的是不丢不顶、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如果全身僵硬则是非丢即顶,用力不用意,更谈不上舍己从人了。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在松沉状态下的推手训练,在推手中宁可跌出去也不顶,慢慢地才会全身透空、毫不挂力,松沉得让人摸不着。彼意刚触我皮毛,我意已入彼骨髓。这样才会渐悟懂劲。所以,在静止状态下、运动过程中、对抗接触中都有要求松、求沉、求静,以达到太极拳之完美境界。我们练太极拳不是简单地把其看做一种武术,天天谈斗论打,把自己降级为一介武夫,而是要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来修养,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茎往上放还是往下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