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什么类型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类型,呈现出来的用户体验更为特别些啊?

怎么选 你该知道的笔记本屏幕那些事儿
日 00:07&&&出处:&& 作者:李佳辉&& 编辑:李佳辉
● 各种尺寸差异多大
不同屏幕尺寸对比
   笔记本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在屏幕尺寸上的选择愈发多样,目前比较常见的屏幕尺寸及不同屏幕尺寸间的差异在上图中都可以很直观的比较。在14.0英寸以下,每种尺寸所带来的可视范围增长幅度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在14.0英寸以上,屏幕尺寸每增长一个阶梯所带来的可视范围就很可观了。不过在屏幕尺寸增长的同时,机器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也会有所增加,不过有一些设计非常出众的产品会在小尺寸的模具中塞入一块稍微大一些的屏幕,带来出色的屏占比,这种情况会在下文谈到。
● 11.6/12.5/13.3的选择
   在11到13英寸范围内,许多朋友纠结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便携性和不同尺寸所带来的使用感受间该如何妥协。
   配备11.6和12.5英寸屏幕的笔记本产品确实非常小巧便携,但其作为笔记本使用时不免有些拮据,小巧的屏幕和机身直接导致其键盘和接口非常小家子气,适合对笔记本依赖程度不高,但必须有一台笔记本且对便携性能要求较高的朋友购买。由于12.5英寸的笔记本产品不多,在此只向大家推荐2014款MacBook Air,升级并降价后的它非常超值。
   13.3英寸的屏幕尺寸完美兼顾了比较好的硬件性能和便携程度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硬件性能要求不是很苛刻,需要经常使用笔记本,对便携性要求较高,那么13.3英寸的产品刚好适合你。
● 14.0/15.6的选择
   14.0英寸和15.6英寸是各厂商产品类型最丰富的产品线,一般定位于学生全能本,各厂商在这两个屏幕尺寸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14.0英寸是最常见的笔记本屏幕尺寸,在这一尺寸下,笔记本在获得一流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比较完美地兼顾便携性。一般来说,与13.3英寸相比,采用14.0英寸屏幕的产品拥有更强大的硬件性能和更优秀的散热系统,它更适合对性能要求苛刻,但偶尔需要外出携带使用的朋友购买。
   采用15.6英寸屏幕的笔记本多定位于影音,很多出色的14.0英寸的产品都有15.6英寸版本,同样配置的情况下,两者在售价上的差别并不大。15.6英寸屏幕的采用为笔记本带来了更大的机身,在散热方面,15.6英寸产品会更胜一筹,就屏幕本身而言,15.6英寸与14.0英寸相比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可视范围,看电影、玩游戏确实会获得更加舒适的视觉感受。适合喜欢大屏幕看电影、玩游戏,对便携性要求不高的朋友购买。
   另外,目前有许多14.0英寸和15.6英寸的笔记本产品也在向轻薄化发展,甚至还有许多14.0英寸的超极本产品,这类产品更适合单一追求屏幕尺寸,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朋友购买,在选择时弄清自己的需求就不会纠结了。
● 17.3/18.4的选择
   采用17.3和18.4英寸屏幕的笔记本产品一般定位于游戏本,超大的屏幕尺寸带来了超大的机身和重量,在这一尺寸下笔记本完全丧失了便携性,消费者选择这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其强大的游戏性能和酷炫的外观设计。由于机身宽大,所以在硬件规格上一般都是最顶级的配置,可以畅玩市场上绝大部分游戏,适合喜欢玩游戏,追求个性外观的朋友购买。在两种屏幕尺寸的选择上,建议预算范围内优先选择配置更好的机器。
   近期有很多主打轻薄的大屏幕游戏本也相继上市,但在屏幕尺寸到达了这个级别之后重量很难控制,虽然大屏幕游戏本基本丧失了便携性,但轻薄型游戏本确实大幅度降低了笔记本重量,适合对便携性有一些要求,愿意为此牺牲一部分游戏性能的朋友购买。
屏幕分辨率/比例如何抉择
● 16:9还是16:10
几种屏幕比例对比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比例属于一种正比例函数关系,所以两者放在一起和大家交流。16:9是目前电子产品中最广泛采用的屏幕比例,采用这一比例的原因有许多,从人体工程学上看,人的两只眼睛的视野范围并不是方的,而是一个长宽比例为16:9的长方形。所以,为了让电视画面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比例,现在的电影和连续剧大部分都做成了16:9的长方形画面,也称为宽银幕、宽屏等等。作为视频画面的载体,屏幕比例也就顺势采用了一参数。另外,这一比例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也有利与节省成本。
   至于16:10的屏幕比例,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比例更接近1∶0.618或1.618∶1的黄金分割定律,但由于众多视频和游戏画面依然在沿用16:9的比例制作,所以目前来说它还不是主流,16:9依然是最佳选择,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夸张的宽屏比例,由于在笔记本上并不常见,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 各种分辨率区别多大
点击图片查看4K分辨率原图
   在笔记本上常见的分辨率不多,图中为大家列出的集中几乎是笔记本上全部的基于16:9比例的屏幕分辨率,高分辨率带来的好处是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这在Excel表格上的表现非常突出,比如Excel 2007下,分辨率的视网膜屏幕可以显示58行(未经任何缩放),而传统分辨率屏幕只能显示27行,差距非常明显。
   可以看到,在保持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分辨率是获得更大视野的最佳解决方案,但与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分辨率过高带来的字体、图标偏小等问题,所以2K、4K等视网膜级别的屏幕并不能带来更优秀的使用体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本站之前发表的《》查看详细内容。
● 不同分辨率怎么选
   因为成本的问题,目前分辨率依然是笔记本上使用最广泛的分辨率,虽然这一分辨率虽然被广为吐槽,但如果你选择了一款11.6英寸的笔记本,这个分辨率依然是你的最佳选择,11.6英寸的MacBook Air配备的就是一块分辨率的屏幕。
   而对于13.3英寸和14.0英寸的屏幕来说,的高分屏是更好的选择,在15.6英寸及以上,分辨率全高清屏幕已经足够,在Windows平台下,2K甚至4K级别的屏幕并不能够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一定要买一台配备了视网膜屏幕的笔记本,那么配备了Retina屏幕的才是视网膜屏幕笔记本的最佳选择。
各种屏幕材质怎么取舍
● IPS/TN面板有什么区别
华硕UX 301 屏幕实拍
   笔记本屏幕面板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有IPS和TN两种,其中以IPS的显示效果为佳,IPS屏幕无论在可视角度还是在色彩还原上都比一般的TN优秀许多,购买笔记本时选择配备了IPS屏幕的产品将为日后的使用带来非常舒适的感受。
TN/显示效果对比 图片来自IT168
   IPS虽然优秀,但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TN面板依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屏幕材料,TN面板最大的短板在于其狭窄的可视角度,尤其是上下方向的可视角度非常一般,但优秀的TN面板也有着良好的色彩表现,比如苹果MacBook Air上所使用的广色域TN面板就非常优秀。
   无论IPS还是TN材质都有高端和低端的产品,上面所说的只是大部分情况,在购买笔记本前,最好先找到机器查看一下屏幕表现是否能达到你的要求,找不到机器也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评测,毕竟笔记本买回家后要使用比较长的时间。
● 触控是否重要
平板模式下的Acer R7
   屏幕触控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在笔记本产品中大量使用的新交互方式,触控笔记本的大量出货是为了在界面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二合一笔记本产品在平板模式下用户可以像操作平板电脑一样使用设备。
   触控屏幕的表面往往都经过特殊工艺加固处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般不用担心会划伤、刮花屏幕,但为了避免屏幕表面受到伤害也可以选择贴上一张高透光的屏幕膜。
配备了触控屏幕的东芝Kira
   触控屏幕实际上对用户已经习惯了的笔记本操作逻辑是一种挑战,它想将传统的键盘+鼠标的平面操作逻辑改变成键盘+鼠标+触控屏幕的立体操作逻辑。在某些情况下,触控屏幕确实带来了很优秀的使用体验,比如放大图片、播放视频以及某些触控游戏,但是在传统的笔记本形态中,触控屏幕的意义并不大,用户使用键盘+鼠标的操作方式比直接触摸屏幕更直接、方便。
   在选择传统笔记本时,触控屏幕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可有可无。但如果购买的是二合一笔记本产品,触摸屏幕则必不可少。我们目前接触过的产品中,配备了触控屏幕的笔记本都是,且均为多点触控(部分产品最高支持十点触控),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十点触控产品。
● 雾面/镜面哪个更适合自己
东芝R30配备的雾面屏幕
   雾面和镜面在选择上并不纠结,雾面屏幕拥有更优秀的防眩光效果,在强光下依然可以轻松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它的表面防划性也比普通镜面屏幕出色一些,比较适合商务用户使用。
东芝Kira配备的镜面屏幕
   镜面屏幕是笔记本上常见的屏幕种类,镜面屏拥有更高的亮度,许多厂商希望用更高的屏幕亮度可以在强光下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可视效果,但实际上,强光下由于大部分光都经过屏幕表面反射到了眼睛中,所以就强光下的使用来说,雾面屏幕更胜一筹。但镜面屏幕带来的高亮度在看视频、玩游戏时有非常优秀的使用感受。这一点应根据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来进行选择。
● 高屏占比最佳选择
   在目前的手机市场,屏占比的概念经常被提起,由于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厂商为了给用户更舒适的握持感受和更大的单手操控面积将屏幕边框做的非常窄小,除了在使用上的拥有更舒适的手感外,窄边框在手机产品中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非常强大。超窄边框的设计非常考验厂家的设计功底,一般来说拥有高屏占比的产品都是费了一番心思才面世的精品。
   窄边框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同等尺寸的机身中置入一块更大的屏幕,在手机产品中,由于其尺寸本身已经足够小巧,所以看起来也许不是很明显,但在笔记本上,超窄的屏幕边框带来的更小机身非常明显,比如拥有14英寸屏幕ThinkPad New X1与拥有13.3屏幕的索尼VAIO Pro13的机身体积差别非常微小。ThinkPad New X1按照屏幕可视面积与A壳面积的大小计算,其屏占比约为72%,索尼VAIO Pro13的屏占比约为70%,而2014款13英寸MacBook Air的屏占比仅仅约为63%!
   反之,过宽的边框也会带来屏幕本身不大却带来超大机身的情况,图中是某厂13.3英寸可插拔变形本与东芝C40的对比,其长度和厚度大致相同,宽度仅仅比14英寸屏幕的东芝C40少了2厘米左右。
全文总结:
   购买笔记本时对屏幕的选择看起来并不是很麻烦,但细细考虑起来真的有许多地方需要仔细琢磨。总的来说,在笔记本屏幕各项参数的重要性上的先后顺序是尺寸&分辨率&面板材质&触控&表面工艺&屏幕比例,另外屏占比在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后再进行取舍,一般来说,我们推荐优先选择高屏占比的产品。■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42.2万人浏览 22.8万人浏览 21万人浏览 5.6万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3471 科技真人秀节目《数码课代表》4129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46186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433科技生活用户体验是不是被我们过度放大了?
一再一再被各个职位的人提起。
好像不重视用户体验就不配做产品、运营甚至技术。
可是,我们心心念念在乎的用户体验真的能被用户体验到么?
尤其是面对中国网民现状,内容是否依然重要于所谓的体验?
天涯的UI并不见得美观。4399有很炫的设计么?
我们这些“互联网人士”追求的极简、设计感,真的是用户喜欢的么?
用户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而接受/放弃一个网站么?
【的回答(280票)】:
看什么阶段啦。
1.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穿一身破衣服,能保暖就行,这是基本需求(可用性);
2. 当你有些钱了,你就希望穿一身好看衣服,这样能显得整个人更好看,这就是基本体验了(易用性);
3. 当你有闲钱了,你就开始买一些简单的首饰,涂脂抹粉画眼线,这就是增强体验(好用性);
4. 当你非常有钱了,你开始穿金戴银,貂皮大衣,这时候你要彰显的是品位,这就是品牌需求了(品牌价值)
【uxworks的回答(166票)】:
如果是出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怎么”放大“都不过分;但如果是放大、纠结于形式而不重实效,放大、纠结于细节而不重全局,就得不偿失;如果只是口号放大而没有有效的实际行动,反而会害了用户体验行业。比如:
症状1:用户体验工作只依赖用户体验专家做认为自己没有受过用户体验的专业教育或训练,遇到用户体验相关的问题就停止思考,等用户体验专家解决。其实,以用户体验广受好评的豆瓣直到2008年才有了第一个设计师,后来还转做产品经理了。用户体验专业人员因为接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积累,在思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有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因此而让企业中的其他人丧失了对用户体验的思考是非常可怕的。
药方:用户体验工作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就可以有效的参与用户体验工作。
症状2:囤积用户体验专家,内部纠结多、对外产出少
认为花大钱雇很多高学历精英就能把用户体验做好;标榜在每个项目上都会投入包括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用户体验研究员在内的全套装备。其实,Steve Jobs回到苹果之后没多久就把囤积了众多牛人的苹果研究院(Don Norman是院长)解散,才开始了和Jonathan Ive共同主导的创新复兴之路。另外,在”囤积“的环境中,用户体验人才往往成为成为螺丝钉,反而无法充分发挥能力。
药方:用户体验是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需要研究探索、更要执行力和驱动力。
症状3:用户体验工作必须要高投入
认为必须要花大价钱买昂贵的设备建实验室、必须要获取海量数据才能做用户体验研究和检验设计;不做眼动仪实验就不好意思说用户体验工作是科学严谨的。其实,Google在创立用户体验实验室时,使用的设备都是自己做的,很便宜,直到现在也有不少自己做的实验设备;许多大公司的实验室很高档,却没见产品的用户体验有多好。反而在使用眼动仪这样的设备时,非常需要注意因实验设计、样本采集、模型建立造成的错误解读数据的问题。
药方:重在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做事,用户体验工作可以很简单。
症状4:最牛的用户体验是要创造需求、创造不同
有人认为苹果的用户体验牛在创造了新的用户需求,其实那些需求一直在那里,但是苹果帮助用户发现了用户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需求、引导出来、释放出来,变成无法阻挡的力量。Hao123、天涯单纯从设计的角度上说并不好,但是在用户已经习惯的情况下,大幅改动反而会带来更糟糕的体验——看看咱们正在使用的键盘,这个有意而为之的“差”设计,经历了几百年也没有被更好的设计替代。
药方:顺势而为,让用户可以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延伸到新产品的使用上。小改动也能解决大问题。
症状5:只重视产品用户体验,忽视产品在被消费过程中的其他环节
互联网产品依靠用户体验品质而在用户之中口口相传,从而达到有效的推广效应,看似甜美,却不是人人能吃到。Dropbox推出了有效激励用户“发展下线”的机制,腾讯微博鼓励转发以增加活跃度却不得不面临社区内容水化的危险。在当前,用户体验工作的重点在产品研发,然而,产品在整个被消费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环节,包括运营、市场、商务合作、客服等。这些环节和部门之间不应互相压制,哪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命运。
药方:在产品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社交因素深入产品的今天,需要创造性的全面提升产品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Samael任帅的回答(38票)】:
我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与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交流的收获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用户体验一再一再被各个职位的人提起。”——用户体验是指目标用户(群)在使用你的产品在特定的环境(情景)下完成特定目的时所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是各个职位的人都在提用户体验,但是因为缺乏调研和分析,各个职位的人都是在说自己的体验。或者借着“用户体验”四个字来增加自己的论据,更有甚者以“用户体验”为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好像不重视用户体验就不配做产品、运营甚至技术。”——真正的用户体验,应该是由运营、产品、技术、交互、行业的用户(初级用户、中级用户、专家用户)组成的一个团队,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或一个交互设计师无从谈起“用户体验”。
“可是,我们心心念念在乎的用户体验真的能被用户体验到么?”——体验做的好,用户可能不会意识到,但是一旦你的体验做的差,用户是瞬间就能感受到的!
“尤其是面对中国网民现状,内容是否依然重要于所谓的体验?”——体验是在内容的基础上的,内容的好坏决定它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够及格。体验是在内容上的加分题。如果本身没有价值,何谈体验?
“天涯的UI并不见得美观。4399有很炫的设计么?”——体用户验并不是仅仅指“UI”,还包括交互、视觉传达等等无形的东西。对软件来说,体验的基础在于是否本身有价值,核心在于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与特定用户(群)结合在一起是否最合适。有时候花哨的UI反而会带来不好的体验——单独看iphone的UI,其实并不是最美观的,但是它操作最便捷,交互最到位,体验就是好的!
“我们这些“互联网人士”追求的极简、设计感,真的是用户喜欢的么?”——这个我自己也一直在问自己,我也没有答案。不同的用户(群)有自己的需求,答案在用户(群)中,需要我们去进行调研,而不是想当然。
“用户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而接受/放弃一个网站么?”——这个我也没法回答,用户或许不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就放弃一个网站,但是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带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心态去做。
【孙少宁的回答(32票)】:
在我看来,用户体验是一直伴随着整个产品的发展的。
从产品上线用户开始访问时用户体验就需要不断的完善,用户体验不会局限于网站的规划设计、使用便捷视觉享受、内容功能的充实与响应速度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在产品运营一段时间之后,用户的习惯等等。
“天涯的UI并不见得美观。4399有很炫的设计么?”这些仅仅从外观设计方面来定义用户体验是不够客观的,从产品对用户的定位,以及用户对于产品的印象定位方面来讲,两者应该是一个相互融汇影响的过程。
天涯绝对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更炫更华丽的界面,但是对于天涯的用户来说,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界面的颜色、按钮的位置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天涯社区的界面隔段时间也有些细微的调整,在不刺激到用户习惯的情况下,规划整理页面结构。而熟知的蓝色理想 javaeye等网站,多年来一直持续着“老版”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用户体验。
不是几个按钮色差,也不是运营的法宝,是对用户的了解与尊重,重视用户体验会促进产品做的更好更完善。
如周中石所说,比如春运,即使反人类也是一直用户体验,只是做的够差或是根本不考虑做,除非铁路瘫痪用户是不会放弃的。如果你所做的产品行业够垄断独一,只要你觉得可以,或许你可以无所顾忌的虐待你的用户吧。
想起昨天看到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互联网本身是美的,只是它需要我们把它更美好的呈现。
【白鸦的回答(31票)】:
我的天啦!
这个问题被如此多人如此认真的讨论,看来用户体验还是太不被重视了,真正被重视的事情是不需要如此讨论和质疑的。比如,人活的开心是不是很重要?
【马占凯的回答(21票)】:
一般所说的用户体验很多是指可用性问题,感受好不好。就连可用性专家都承认,可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用户体验是应该在产品成功之后补上的东西。成功之前唯一的是行为流、信息流的顺畅程度,即整个系统的运作良好。
【良柄的回答(16票)】:
不是过度放大了,而是根本没弄清什么叫“用户体验”。
你知道谁是你的“用户”吗?你知道你的用户要的是什么样的“体验”吗?
很多人口中所说的“用户体验”,其实只是他自己的体验而已,并不是真正“满足了核心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的体验。
UI、设计、按钮的摆放、色差,这些都是改善用户体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还有后台很多看不见的工作——简化流程、完善逻辑、优化处理策略等等也都是改善手段。好比盖房子需要打地基、砌墙、封顶,但砌墙并不等同与盖房子一样。
作为内容型的社区,天涯的内容极其丰富,并且质量上乘,对于需要获取内容的目标用户来说,天涯很好的满足了他的核心需求,这就是最好的用户体验。
再说hao123,确实没有很炫的设计,但是对于不太懂电脑操作的小白用户来说,方便的访问自己常用的网站就是他们的核心需求,而hao123清晰的分类和简洁的页面很好的满足了这一点,因此这也是很好的用户体验。
【Ami的回答(13票)】:
被过度放大的是狭隘的"用户体验",通常只是局限于使用是否舒服、几个界面细节等等比较肤浅的可用性问题。但这些被放大的问题,往往并非用户体验的关键。
【刘锋的回答(12票)】:
不同公司状况不同吧,我觉得在我们公司用户体验,交互设计之类的职能都被不合理的放大了。自己看不惯,或者说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就能舔着脸说不符合用户体验,或者说我要是用户我就不这么干的白痴话。做一个产品、成立了以项目组动不动就调研啊、市场啊、交互啊、产品啊、前端啊、后端啊、测试啊攒一堆人。兄弟我前几年做产品的时候没那么多细化的职位多余的人,带着1一个靠谱儿的前端和靠谱儿的后端,一切全都搞定。再看看现在,别说干活了,咱就是把这一大帮子不同部门相同项目组里边的大爷抓在一起开个会,不协调3天你都抓不齐人~~~~
【March Liang的回答(10票)】:
1 用户体验的原则是帮助团队成功。
2 用户体验是设计。设计就会有过度设计,如果硬是要在按钮的位置或者颜色色差上坷扣半天并且影响开发或者进度,那都不算是过度设计,而是无聊了。
天涯网站界面改版如果不改比改好,或者一直都在做细微调整,本身也是用户体验的好设计体现。
还有一些学习成本很高的网站,那更是需要注重用户体验,来降低使用门槛,俘获更多第一次使用的用户。比如很多B2C网站,Vancl,淘宝等。
【潘燕辉的回答(10票)】:
我发现很多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这个词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一些人简单的把用户体验理解成为:UI设计,或者互动设计。其实真正的用户体验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用户感觉这个产品怎么样?它不但包括了设计、也包括了产品本身、运作的性能、甚至包括了内容、服务的质量、品牌的形象。这些全都决定了用户的感受。作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全面的考虑问题,用户会因为任何一个环节超爽而使用你的产品,也会认为任何一个环节不爽而放弃你的产品。做事情要系统化。
【马力的回答(8票)】:
想起了当年中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至今很多国企的门厅里仍然陈列着这几个大字,然后依然买着2千多万一盏的吊灯...
“用户体验”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周围充斥着喊着用户口号的互联网公司,敢问中国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整体水平如何呢?
“好像不重视用户体验就不配做产品、运营甚至技术。” 这句话我觉得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用户体验,的确很难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做产品、运营甚至技术。但是问题在于,用户体验并不只是“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APPLE能够通过iPhone将Nokia逼到墙角,用户体验在里面的作用无法忽视,难道用户体验真的就是APPLE改了几个按钮的位置,改了几个色差?
“用户体验”本来就是创造出来涵盖以前“可用性(usability)”等术语的更为大的概念,特别是在今天,产品设计和所谓用户体验设计的交集越来越多,难道在天涯社区里,只有按钮、颜色之类算是用户体验?其他哪些影响用户留在天涯社区的因素呢?
【jessie的回答(6票)】: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从事产品设计的人来说,坦白讲接触的越多,越不太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更多情况下,很多人似乎都习惯将用户体验等同于用户交互体验,这未免有些狭隘了。
谈一点偶可能还不太成熟的想法,不论是网站或是其他产品,都会有其相应的产品定位以及目标用户群,而用户体验正是产生于在不脱离产品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目标用户需求这一过程中,这样的认知首先可以清楚的划分出用户的所有需求中哪一部分才属于产品需要满足的真正的用户需求,正所谓有可为有可不为。
划分出了用户需求范围,接下来要做的应当是对其加以优先级划分,即主次之分,能否抓住主要矛盾主要需求是事半功倍的关键,保证你在必要的时候能做出正确地取舍,不至于本末倒置。
但现在的问题是本末倒置的现象不断在发生,过度执着于交互体验上,不断纠结这个按钮什么样式好,那个文本什么颜色好,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就像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会去在乎衣服上用什么颜色的图案好看么?
在我看来,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甚至重要到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的地步,但目前的现状并不是用户体验被夸大,而是过于狭隘的用户体验被不断夸大,这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地方。
【周中石的回答(5票)】:
看你如何理解体验二字了。
阅读的内容也是一种体验,社区的氛围也是一种体验,不一定是看到的摸到的才是体验。有些体验没法复制,不是靠几个好看的按钮就可以弥补的。
其实没必要纠结那算不算得上被称作体验。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获得用户才是关键。空谈体验是没有意思的。用户体验的目的也正是创造价值。
除非你是垄断,比如春运。那你可以不注重体验甚至反人类。
【张晶华的回答(5票)】:
同意 March,前程序员现产品设计师 的说法:
1 用户体验的原则是帮助团队成功。
2 用户体验是设计。设计就会有过度设计。
再加一条:
3. 做用户体验调研的作用是:发掘用户需要的价值,并和公司团队的商业目标达成一致,从而起到帮助公司讲目标具体化,少走弯路的作用。
用户需要的价值太多了,如果每一个都扣恰的很紧的话,会容易迷失,没有大局观和战略观,不能达到稳,准,狠的效果。做产品不是每一项用户体验都要时刻达标的,总有主次先后之分。在某个阶段要做某个阶段的事情。
【宋伟的回答(4票)】:
做过一个局部文字的优化,一共修改了6个字。在不做任何其他修改的情况下,优化后的效是优化前点击效果的200%。
体验是: 让用户直达需求,步骤尽可能简单明晰。并减轻用户的不确定性和心理负担。
另: 反对过度设计。为一个小button抠半天还不如上线做个AB test来的快捷。
【小鸟有爱的回答(4票)】:
,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市场竞争诞生的。
这不是重要不重要的事情,是由环境逼迫的。“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的必然进化。同样在相对垄断封闭的市场里,产品就缺乏改进体验的动力。而互联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迭代又非常迅速,所以用户体验容易受重视。但对这个体验的认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虽然最终表现为眼睛看到的。
不仅仅是互联网产品,实体产品也同样面对体验问题。这里举个例子:前几年九阳抓住时机率先抛出无网豆浆机概念,使沉寂已久的产品种类重新复活,并一举拿下几乎全部市场,提豆浆机必九阳。其实,就现在的眼光回看当时的九阳第一代无网产品在体验上还是问题多多的,但是市场销售情况非常好,那时的产品更新程度是不密集的(实体产品的迭代更新周期和成本决定)。可惜“人无我有”的状态不可能维持太久,随着“美的”等品牌进入竞争,双方的产品设计迅速进入状态,各种使用体验上的问题被一一重视,不然就会被对手抢了先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在有了对手之后,变的密集。
对于电商,独家销售的短缺商品,下单步骤再不人性,转化率也一定是高的,而一旦有了竞争网站,一切体验就变得重要起来,竞争是改进体验的源动力。
至于天涯社区,其人气、信息和讨论内容是首要价值,用户体验的形式在网民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当然是客观存在,目前确实不是理想状态。但还是有一点可以来比较,苹果软件商店里有天涯社区相关的客户端若干,其中下载量最大的,恰恰就是用户体验相对最好的官方版。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在表现层的不同水准,还是影响了市场的。
不要忽视竞争哦。
【刘关张的回答(4票)】:
不仅仅是我们现在常常谈到的一些产品设计方面的东西 !是我们自己将这个词汇缩小了,用户体验就是让这个用户使用到我们产品前、中、后的感觉。
举个例子:
从你看到飞利浦剃须刀的广告、到你站在飞利浦装修现代白色的专卖店、再到她的漂亮的销售MM给你讲解剃须刀的优点、再到你仔细端详手中的剃须刀的设计,实验2下,最后购买给你包装好,乃至当你走出店门口一霎那MM说“欢迎再次光临”。。。剃须刀每天的使用,怀了送修。。。。整个过程就是“用户体验”
简单的说,就是给你潜在或现实用户带来的感觉的过程。
【谷风的回答(4票)】:
比你的对手体验好点就行了,体验是整体策略的一部分。
不过又想跟苹果一样,指哪打哪,万众拥戴,又想跟天涯一样土土的不花力气。
天下没那么便宜的事。
体验差点,你其他地方就要多花点力气。
如果其他太差,体验也不是万能药。
我想起一个比方,
女人不漂亮,就要勤快点。
大家一样勤快的话,你就打扮漂亮点。
反正你总得有自己的长处吧。
大多数反对体验的其实是懒,不愿意费神把产品做细,那就没救了。
【江洋的回答(3票)】:
别再总提什么用户体验,那更多是青涩阶段的产品设计理论,理论的东西你不去深入思考,机械的实践出来也是没有灵魂的。如果你没有乔布斯那种靠设计可以改变甚至颠覆人们对传统产品认识的能力,不妨换个角度去解读用户体验,其实用户体验就是如何更快更简单的让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达到目的。
【舒剑的回答(3票)】: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用户体验确实被过度放大了。
判断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用户体验的好坏,而是这个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以及市场的某个需求。
当产品满足了需求之后我们考虑的就是如何让用户更方便的使用我们的产品,产生对产品的粘性,用户体验通常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可用性、易用性、品牌价值(见elya回答)。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产品时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过度设计,界面够炫,交互够华丽,但是用户sb了。
【杨建培的回答(3票)】:
我因为下面那堆长城一样的回复,单调无味的排版而放弃了往下阅读,这就是我的体验。如果你不能吸引我去阅读里面的内容,写了什么都不再重要。
加些“花哨”成分不会贬低这个地方的“专业性”。
关于一个按钮是不是应该纠结的问题,我有个亲身体会:我在我们的产品某个节点中添加了一个进入到A的按钮,上线第一天,A的人数翻倍,收入增长15%。
【方远的回答(3票)】:
管理学里有一种方法叫ABC分析法(不知道的自己搜索)。其实对于大多数网民,他们在乎的并不是用户体验,而是内容。只有少数高端的网民(精英用户)才会注意用户体验这些网站设计方面的细节,而恰恰是这些少数用户决定了网站的定位。如果定位为一般网站,UI设计不需要那么优秀,螃蟹蚂蚱一把抓,内容做好就可以了,类似于新浪门户的主页[],如果网站想走高端的话,就必须重视用户体验,例如豆瓣。我们强调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把这个问题无限的放大,应该有针对性的。
还有一点,从事网页交互设计的工作人员,往往受定势思维影响,设计的产品并不能代表用户的体验感受,如果随大流,跟随别的网站,那么就会失去自己的特色(大多数网站都是这样做的);如果尝试一种新的设计,又要考虑到普通用户长年累月受其他网站应先而形成的操作习惯(在适当的程度,精英用户接受能力强)。
所以网站建设初期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决定了其发展方向,急功近利而不考虑长远的话,永远都不要谈用户体验,顶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而不可能伟大。如果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就要把眼光放长久,前期的投入成本(半年甚至几年),在后期会受到用户丰厚的回报,从长远角度看,用户体验永远都是应该封在第一位的。
欢迎大家交流看法。
【刘晓瑞的回答(3票)】:
首先我想说的是“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仅仅是页面级别的用户体验,其实用户体验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很多,
1、性能层面用户体验,包括产品运行是否快、是否稳定、是否占很多的系统资源等;
2、功能/内容层面用户体验,即系统能否为目标用户解决一定的问题,构建在用户的某个或多个使用场景下,内容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
3、交互层面用户体验,产品人机交互层面的使用是否满足目标用户的需要,是否令用户满意;
4、UI层面用户体验,产品的logo、主题、颜色、布局等是否能给用户亲切感,是否让用户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还有一种另类的体验,那就是产品内部体验,研发的架构可扩展性好,代码规整,方便后续产品或平台进行扩展(这也算是一种用户体验,虽然用户看不到,但很容易满足用户后续的体验需求)
试想有多少用户会愿意使用一个性能极差,功能/内容完全没有帮助的产品那,所以用户体验是很关键的,在产品初期其实可以将注意力更加关注于性能、功能/内容两部分体验中,后续的版本可以陆续对交互和UI层面的体验再进行改进,所以很同意elya 的回答,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的体验问题不同,但是用户体验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lucia的回答(3票)】:
读书的时候专业是人机工程,也称人因工程(西欧ergonomic,美国human factors,直译应该是人的工作规律,人的因素)。提出“机宜人与人适机”。这个学科在工程上应用广泛,如在人工挖煤时,如何设计好一个挖煤的铲子使之更好的符合工人的习惯,这个习惯其实是个主观的东西,其度量的标准是通过实验的统计结果来获得的。 这个专业在航空、军事、车辆和核电等与人类安全相关的领域应用较多,如一个按钮的摆放位置可能影响其可操作性和操作的正确性,对这些安全相关的领域尤为重要。同理,对于安全相关的工业软件也是同样重要的。
互联网或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用户体验、可用性设计、交互设计也属于人机工程,不过这里的“机”指的是计算机。而计算机与现实世界的操作习惯有很多差异,所以从认知的角度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是不是过度放大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用户体验”。一个产品,能被用户感知到的都是体验,均形成交互,它包括功能、性能、框架、UI、内容等等。一个产品,功能和UI都不错,但是性能差,总是报错;一个产品功能、UI、性能都没有问题,但是框架不合理,用户经常用的功能要点击很多按钮才能启动;或者一个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却不具备;或者一个产品的布局很乱,看不到重点,都不能成为好的用户体验。
由于技术、思维和屏幕等的限制,我们可能在用户体验的各个因素中进行折中的考虑这也是用户体验的范畴,也需要产品经理、技术人员和用户体验工程师等角色进行综合,从专业的角度他们代表的应该是产品、技术和用户,而不是自己。
关于产品的用户体验好坏的衡量标准是产品面向的用户的感受。而主观的感受的度量方法目前多采用调研、访谈、实验(可借助专业仪器)和统计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但是目前我们的产品是否需要,能否做到这样的专业呢?还是要从产品的定位和是否需要这样的精确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是有专业的用户体验工程师去研究目标用户的行为、主观感受等方面,并将相关领域的经验应用到产品的可用性设计中,从设计的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个人的领域的造诣如何,是个人的问题,而不是行业的问题。同时,可用性设计不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产品团队。
一个产品,最终是为了得到用户的认可。而不管黑盒里面的架构、技术有多高明,对用户都没有价值。对用户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我用这个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我要付出多少,我能收获多少。因此,用户体验工程师研究产品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更”是在人类智慧能触及到的范围内不断提高。”好“是主观感受,好的产品,简单有简单的道理,复杂有复杂的道理。怎会过度呢?
【太狼兄的回答(3票)】:
我认为“我们”这儿应该分为几类人,其中一类确实是一些人通过真真切切的实践证明了用户体验确实很重要,但是正如在每个领域所呈现的,都存在着一些人拿着用户体验设计当幌子愚弄客户。一些放放空炮,一些兜售着一些毫无价值的成果,一些用这种口号去搪塞着一些毫无意义的演讲,一些仅仅是用牛皮去圈那些无辜客户的钱。
有些人放大它,是因为它重要;有些人放大它,是因为它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
用户体验研究并不是一种去让你预测用户将会对于你的设计产生何中感受的很虚幻的方法,而是一种在不同阶段基于用户反馈的设计方法。你所花费在用户测试上的精力越多,你就会很好地了解如何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的用户反馈(单纯的反馈并不会造就一个好的设计),毕竟很少有人生来就能够有坚忍克己的特质。你所拥有的解决用户反馈的经验越多,你就更有可能找到一种高度综合(并不蹩脚)的妥协方案实施到你的产品设计中。
当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我翻译的iA的一篇文章——设计用户体验,能吗?,谢谢~
【杨昆成的回答(2票)】:
我认为不是放到大了, 而是很多人理解错误了。
注重用户体验是满足用户各个层次的需求。
如:解决问题(核心)、页面操作、视觉、感情...
iphone已经是艺术级别的产品,它满足了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但如果它经常不能打电话用户也会舍弃它
【可平的回答(2票)】:
忘记是白鸦还是某些大虾说过的产品是从“有用---能用---好用---受用---品牌”这样一路走来的。
你要从第一阶段就开始考虑这个的话肯定浪费了资源,先让用户能通过产品解决某问题之后,才需想办法把解决的途径做细化简。
红海阶段先上功能,蓝海再考虑体验优化似乎更合适当前这种野蛮性的中国市场。
【李强的回答(2票)】:
没饭可吃的时候,你不会关注口味。
没衣服穿的时候,你不会关注款式。
没软件用的时候,你不会在意体验。
所以我认为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即便被放大了,也是软件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所应该具有的特征之一,绝对没有过度放大。
【且歌的回答(2票)】:
以前跟哥们聊过,你说99bbs有啥用户体验,不开放注册,你好不容易注册上,还三天两头删号。可是你翻着墙也得去上,这不是贱招吗。
这样说话,其实是狭义的用户体验了,斟酌一个界面一个按钮一行说明是不是做到极致。
但是让用户回来的往往并不是这些,而是最基本的需求。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你给的又多又好。毕竟这不是设计展。
小说站的核心体验是牛b写手都在这第一时间更新,购物网站的核心体验是便宜可靠,99bbs的核心体验是哥的内容墙里边没有!
【HoZiN的回答(2票)】:
推荐一本书吧
《权衡-你的产品要的是体验,还是便利?》
在很多基础问题没有搞明白之前,中国的UCD是有点被过分夸大了
路很长,大家别着急给自己加上什么标签,也别追赶什么流行趋势
【Ray的回答(2票)】:
我更倾向于“我们自淫的用户体验被放大了”这个说法。
【多罗罗的回答(2票)】:
没有。我觉得用户体验不单是没有被放大,而是根本没有开发完全。虽然现在“叫嚣”用户体验的非常多,但是真正有多少人做东西的时候是考虑用户体验的,有多少人把用户体验看成是界面设计的,有多少人把用户体验当成噱头而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做的?理论和口号是一回事,把用户体验真正放在重要的位置运用于实际创造又是一回事。
注重用户体验不光是让用户能有很好的使用感知,也能让企业节约更多迭代优化的成本。
说实话用户体验这是个很难的事情,我们得学会接受好多失败,“放大”一下我觉得没什么错,不要被外面的声音扭曲了自己的心声就好。
【毛恺的回答(2票)】:
【用户体验】这个词,首先明确的是用户这个概念。宏观来说,用户是指使用产品的人,把他缩小到项目里面就是产品的所设定的目标用户。
世界万千,形形色色,自然需求和评判标准也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说把path的目标用户圈定为每天晚上8点准时出现在广场跳扇子舞的阿姨们,也不能把粉色系电商应用的目标用户定位为男性。一切以用户为导向的设计包含了我们所要了解用户群体是有什么样的体验需求,如果在豆瓣这种文艺、清新,犹如城市近郊的小山坡上组织一场T台大秀,想必也突兀;但是放到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犹然会增加环境氛围。单纯的说用户体验是否放大,个人认为无法去衡量大于不大这个度量。
再者,体验——肯定是指好的体验。凭个人工作经验来看,好的体验是在产品很好的把握了目标用户核心需求的基础之上。用于不用在于痛处找的准不准,好不好用在于体验做的够不够细。
一款可用的产品=把握核心需求+一般体验(交互,UI);一款优质的产品=把握核心需求+优质体验。
所以个人认为,找准用户需求后,体验放的再大也不大;方向要是错了,做再多也是徒然。就跟4399一样,用户只要通过他很容易找到他所需就好了,这就是4399目标用户的需求。“界面好不好”在这个可行需求面前只能靠边站,用户也不会因为好看来用一款没用的产品,也不会因为不好看就舍弃他习惯用的产品。
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走着走着,就对了。
【苏昌茂的回答(2票)】:
体验不见得是炫酷的设计图,满足需求是第一位的体验。让需要满足过程中是顺畅的,让顺畅之中是愉快的是更好的体验。
【王佳冬的回答(3票)】:
显然这个问题让各位互联网大腕都参与了进来,个人认为在没有提倡用户体验的“那个年代”,windows照样活了下来,人们都是习惯从无到有,再到优化,所以提倡用户体验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互联网趋于成熟的表现之一。
【阿智的回答(2票)】:
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热闹呢?!
居然还看到不少同事,前同事的回答。
在谈到用户体验时,要时刻记得谁才是你的目标用户。代用户发声,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加思索地指点“这个用户体验不好”是很让人讨厌的。
另外,用户体验是一种策略,或是一种意识。设计得好不好用,好不好看,只是其中一两个层次,但不是关键层次。
许多人把用户体验和用户体验设计(通常包括交互体验和视觉体验)混为一谈,认为现下不少UED部门的体验设计就是用户体验的全部。这是错误的。
产品是否可以帮助目标用户解决问题,软件是否稳定可靠,内容是否满足用户,远比好不好看重要。所以用户体验被贯穿于整个产品流程,它并没有被过度放大,事实上它应该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大。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包括公司的决策层、开发人员、市场人员等等。所以,我不认同用户体验是给产品加分的,而是必须的。但是,我认同体验设计会给产品带来巨大的附加值。
你去设计一个更好用、更漂亮的天涯2,也不一定会比真天涯的体验好。内容、服务,也是体验策略的一部分。但是,真天涯通过对目标用户的研究,把网站设计得更好用,更好看,那么这个网站的体验分数就进一步上去了。
在此我举另一个例子:我每天使用的“杭州出租车”手机应用。
尽管它的交互和视觉做得不怎么好,甚至还有点问题,比如在约车时的表单填写就老是让我感觉不爽。但丝毫不影响我乐意向同事、朋友推荐它。不过,当有另外一个同样的应用,并且它做得更好用更好看时,我想我会改变主意了。
elya妞的例子很好,连衣服都没得穿的时候,你会追求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品牌吗?
【西药君的回答(2票)】:
体验不是简单的网站UI/视觉效果/文字排版等外在形式,而是一种互联网公司每个部门都需要记在心中第一位的概念.从产品最早期的需求分析,流程布局到原型设计,视觉效果都需要将其贯穿始终.
【Erin的回答(1票)】:
你认为好的体验用户不一定会觉得好,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好像自己的儿子舍不得批评吧 那这样的设计是好的用户体验吗?
真正好的体验是用户也会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的东西呀^^
【Jary的回答(1票)】: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重要性不是放大了,更多的情况下,而是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重视。很多人理解的都是片面的用户体验。
【何潇的回答(1票)】:
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请问用户体验被无限放大有坏处么?
我理解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是有人认为现有情况下用户体验的投入产出比不尽如人意, 或者说对用户体验的价值难以量化评估.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从一开始就应该构建一套评估体系。
ps: 用户体验不是解决产品美丑的问题 (产品体验的好坏不是由界面的美丑来决定的), 更不是艺术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师不是艺术家), 所以我认为它不应该关乎所谓的"审美情趣" (与其花很多时间用PS设计一个很旋的button, 不如花时间想想这个button需要承载什么? 与之关联的有哪些使用场景等等)
【汤海的回答(1票)】:
认为用户体验被放大,一般是因为把“理念”和方法“混为一谈了。
“用户体验”常常被当成了一种具体的工作和职位,只有一定是某个岗位的人才从事这种工作。
而,用户体验首先是一种对待用户、客户的理念。
我们经常提到的“用户体验”实际是指在产品设计中的一种方法。
实际情况是,”用户体验“不是被放大,而是根本没得到放大。
【张吉艳Sophie的回答(1票)】:
我觉得应该不是放大了用户体验,而是用户体验是怎么做的:
现在企业都是重视用户体验的,从老板到员工都在说用户体验,但是不同点是,做用户体验的人也都在摸索这条路,不要说用户体验设计师就是专家了;同时老板也会重视用户体验,但是他们只是思想上重视,可是他们又不知道要怎么做,对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观点他们也持有怀疑态度,在他们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很少愿意做实验,所以他们宁愿用自己的观点去冒险。
所以说用户体验根本不在于概念上的放大,而是大家有没有真正的去做去探索,更不要说以用户体验为前提来做设计。
大多的企业决策者都信仰用户体验,因为他们同时也是用户,但是他们不会把企业下注在用户体验上面,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他们输不起,所以他们宁愿从企业家的角度去衡量市场,从而对产品作出决策,如果他们的决策成功了,他们才有可能在用户体验上付诸实践,这时候才有可能真正的去做用户体验。
那么从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来说,他们有可能在已经不怕输的情况下去做真正的用户体验,但是另外一种糟糕的情况就是,他们仍然不会完全信赖用户体验,而且他们也已经有了事实的证据,就是我们一直也没真正去做用户体验,但是我们成功了。
所以看看用户体验多么可悲,成功了没人说什么,不成功一定会有你的责任,所以只能说用户体验任重而道远,望各位同行共勉。
以上纯粹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wavesand的回答(1票)】:
现在的“用户体验”大多情况下被当做武器或者是防御,“这个东西的用户体验不好,需要改”,“改成这样用户体验就不好了”,其实到底用户体验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给不出个最合理的解释,反正看来怎么解释都是合理的
【汪洋的回答(1票)】:
并不仅仅是形式,是载体。天涯之所以吸引人核心在于其内容。用户浏览器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远远大于按钮,图形界面的感觉。
当然天涯肯定会为其糟糕的产品设计付出代价的。比如辛苦爬楼,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因为疲于翻页,筛选而放弃呢?如果天涯开放“只看该作者”给所有会员,用户的流失率可能会更低。
另外用户体验研究什么?具体点可以说是:一个按钮或链接是打开新页面还是弹出窗口的形式更符合用户期望呢?如果是打开新页面,虽然展现的内容多,那其加载速度,是不是超出了用户容忍度,而放弃此功能点的使用呢?这时候用户体验对产品的影响变出来了。
【郑志强的回答(1票)】:
是个伟大的工程,怎么放大它似乎都不为过,它的范围很大,应该不仅仅局限于UI的呈现方式,甚至,内容应该也是它的一部分。而且它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它是作用于用户需求的结果,只要用户需求在变,那么用户体验就要跟着改变,相反,用户需求明确,通过长时间磨合后,用户和平台之间建立起的信任便是最好的体验方式。动了当然不如不动。天涯就是如此。
【94smart的回答(1票)】:
是不是过度放大得看衡量标准,如果从正确宣传用户体验观点、让从业者更重视这个角度来看,还远远不够;如果从被当成口号来喊、当成借口瞎用的角度来看,已经有点被过度放大了。
【郑川的回答(1票)】:
和站点美观有一定联系,但还没到那种机密联系的程度。不同的网站,不同的用户,用户体验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高粘度的网站,还要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样的内容,而低粘度的网站又该另当别论。用户体验设计还包括用户忠实度等等
【尚少鹏的回答(1票)】:
㈠用户掏钱购买产品过程的体验;
⑴走进卖场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⑵服务态度;
⑶购买过程的顺畅性;
㈡获得产品后的使用体验;
⑴是否符合用户习惯、符合使用直觉;
⑵这就ui涉及的内容;
㈢用户对产品功能的体验;
⑴这也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能实现用户的什么需求,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用户对产品功能体验很差,其他的体验都是扯淡;
⑵网站的使用体验和功能体验容易混淆;往往是某一个微小的瑕疵就可能失去用户,所以给人的印象使用体验比功能体验重要;这个可能的原因①传统商品,掏钱买回家,不用不行,必须费劲摸索着把它用起来,再糟糕的使用体验也要克服;②网站的使用成本是零,不好用扭头就走,使用体验在功能体验之前阻止用户,所以显得重要;
㈣因此,用户体验不是被放大了,而是被混淆,清楚定义各个阶段的用户体验,才能找出产品的症结。
【张颜文的回答(1票)】:
是产品中的一部分,不是过度的放大,只是将这些因素融入进产品,让用户用你的产品更加觉的体贴人性化,用户体验也不能太追究细节,因为用户有自己的习惯,也有众性,不可能兼顾全部的细节,有的需要放开,天涯,google,就是例子,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在那地方,改变不了。用户体验就是生活,将生活的因素融入进去,让用户觉的使用你的产品就是在使用自己的产品。记得新浪微博上线注册的时候,如何对邮箱的后缀地址进行排序就是一个用户体验选择,一开始是163的,因为163邮箱的人多,但是现在排名在前的是sina自己的,我想是因为数据在说话,根据数据是用户的生活的一个体现,大家用新浪邮箱登录的多,自然将邮箱地址排到第一了,这就是用户体验,不能不细,不能太细。新浪微博现在注册按钮显眼,还是将登陆按钮设置显眼,如何做好有限的用户操作引导就是用户体验。
【黄鹤的回答(1票)】:
不是核心价值,但是在功能范围类似的情况下,用户体验却可以成为口碑营销的重点。交互逻辑和视觉设计对用户的引导性是有数据作为支撑的,很多用户在几步操作内就会不耐烦地放弃一款新产品。抱歉的是,这些不耐烦的人遇到了用户体验好的产品也许会大肆地向身边的人宣传,不重视这群人,也就失去了更多的用户。
【Anita的回答(1票)】:
人人都是用户体验,但不是人人都能代表用户。关注体验,关注产品本身的设计。而不是过度的强调“用户体验”
【dosong的回答(1票)】: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用户体验。你的产品想带给用户什么,然后把什么做到极致,这就是一种用户体验。产品的所有行为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例如, google的希望让用户已最快的方式获得信息,所以他们把速度做到极致。简洁的风格也是为了速度服务的。
仅仅讨论UI设计,操作流程都是无意义的,必须要明确目的,用户体验不应该时一个空洞的说辞
【落叶的回答(1票)】:
个人觉得可以套用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首先得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紧追其后的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生理需求。 好比买一个东西一样,譬如买衣服,首先要看其能不能穿、穿起来放不方便、穿了之後好不好看、好看之後会不会有人评价。
【路飞的回答(1票)】:
用户的容忍度是很高的,不说不代表满意。要出精品,必然要重视用户体验。
【Kohen的回答(1票)】:
是这个词被放大了,而这个理念仍旧关注力不足
【于勇的回答(1票)】:
1、不存在用户体验过度放大,只存在产品经理没有把握好用户体验。
2、看很多所谓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或者说追求UI设计的美感,追求”专业设计人士“自以为高明的设计。自以为为用户考虑,却没有深入到用户中去,听听真实用户的意见。
3、比如知乎现在右侧的这个回到顶部按钮,浅色或许是有利于用户聚焦左侧内容,但颜色淡到不容易识别,知乎顽强的坚持着自己的用户体验标准,似乎没有改变的计划。
4、IP的成功,乔布斯的死,使得中国的CEO和产品经理打了鸡血一样的追求乔布斯精神、苹果风格。这些人压根没有考虑过乔布斯本身水平绝非模仿可得,这个人是偏执狂、是BT,是对于产品有着高超水平的洞察力。即使如此,也不要忘记NeXT的失败,尽管NeXT为今日的苹果奠定了基础,假设是任何一个中国公司,NeXT类型的失败就是灭顶之灾,没有任何悬念。
5、用户体验做的最好的当属腾讯和360。
一个观点是腾讯依靠用户群建立的壁垒做什么都能成,看看腾讯不怎么成功的产品拍拍和财付通,这两个产品是非常典型的用户体验达不到腾讯平均水平的产品,也许是期望值过高,导致做出决策的人太多,而各种妥协使得产品很难出彩。
一提360就有人说流氓,我真不知道换个任何一个满口流氓的人假如产品有360的地位,他能有360现在的表现。360和91合作的手机助手是其产品序列中体验完全没有360精神的产品,不如豌豆荚(这里得批评下豌豆荚,你说你一个安装APK应用的软件,为么开机添加wandoujia_helper的进程,这不是流氓是什么?)。
学习360最到位的是搜狐王小川,王小川硬生生的借搜狗输入法强奸+N中预装+N种捆绑,不管手段,份额数字到6.14%。
好像跑题了,写了这么多就不删了。娱乐一下
【李鹏宇的回答(1票)】:
设计行业里面过份夸大用户体验,会被怀疑流行读物看多了,教科书看少了,把用户体验当成了用户价值来说事。
IT行业夸大用户体验,至少说明设计方面入门了,但可能行业史看得并不太多。
【郝爽的回答(1票)】:
适当即可,facebook是最好的例证。所有的用户体验都应该以实用为出发点,而不是显示技术能力。这两年用户体验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被过于放大,实际上,运营才是网站的根本,用户体验首先保证顺畅即可。
【杨炜健的回答(1票)】:
天涯、猫扑、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这个网站用户体验好吗?界面美观好看吗?
不!和一些新兴web2.0网站比起来逊毙了!
但他们恰恰是能创造信息的网站……
【何艳的回答(1票)】:
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要素》里说到这样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赞同:
为什么如此重要?其中一个最大的理由是:它对你的用户很重要。如果你没有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体验,他们不会使用你的产品。
【紫色幽魔灵的回答(1票)】:
何谓用户体验?用户说好就一定真的好么?虽然有些产品做的多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做的,但也不见得好,而有些,通过自己独立的构思,然后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设置, 也不见的很多人不喜欢?按照现在的阶段来看 ,用户体验 ,但是用户完全没有达到能说出要体验怎么样的效果的层次 ,所以现在来说,只能是个性化设置或者开放性的问题。,根本不存在用户体验。。。
【王京的回答(1票)】:
我觉得用户体验不是被“放大”而是被误解了。
不是一个色差,几个按钮的位置甚至用户体验也不是(不等同于)用户好感度 效率 速度等等。
在一切产品环节都存在两个问题“做什么”和“怎么做”,“用户体验”是对“怎么做”问题的总体回答,甚至可以有对“怎么做”问题的一些辐射,是用户中心的经营思路的一个具象。
强调用户体验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如果我们的产品用户用起来很舒服/很满意,那么产品就会成功”
一切满足这个假设前提的部分也就是“如果我们的产品用户用起来很舒服/很满意”的行为和改进都可以是说“提升用户体验”
功能,功能的达成手法,甚至某些非技术的因素(比如说一些很有意思的营销手段)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天涯对社区气氛的引导,4399小游戏的“堆得满满的小游戏”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重视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只是“用户体验”概念在开发和改进环节的一个具体化,不能用UID或者UED来替换用户体验的概念,否则确实会造成一些问题。
但同时,重视UID和UED并不于内容和营销的提升矛盾(看豆瓣)。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
【张昭的回答(0票)】:
我的观点是相当于考试中那道20分的论述题
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别让UED忽悠你》,供参考
【杨冰的回答(0票)】:
1、在良好的功能逻辑下,可以放纵一些不好的设计,如天涯不美观得的UI。4399不炫的设计;
2、用户会把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等讨厌的原因积累起来,当他找到一个更好用、更懂他的产品时,他可能就会放弃原有的那个网站。
【沈晓波的回答(0票)】:
的概念太广。把它和可用性、易用性等之间划等号,本身就是个谬误。用户体验是在项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很多成功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佳,也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但不是所有项目都如此。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取决于产品现状、产品属性、竞品现状、市场反映、用户需求和属性等,确实有些公司会把用户体验要求太过放大,与产品其他方面不相称。但用户体验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产品设计的一部分,肯定是会被逐渐放大的。
【易晓杰的回答(0票)】:
古代,有买椟还珠的故事,珠,就像是这网站的内容。椟,把它当作用户体验。(虽然这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外观的优秀可以用户在众多网站中发现你,然而用户体验很好,没有内容,用户是不会喜欢的。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讲,买椟还珠的或许是个不懂行的普通人。然而这个优秀的椟可以让这个不懂行的普通人一眼就注意到,当然是很好的包装,如果碰到喜欢这颗珍珠的(面向的用户)。或许这个“椟”会让你从用户眼中脱颖而出。
【susan的回答(0票)】:
用户可能不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而接受/放弃一个网站么。
却极有可能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而记住一个网站。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纸上淡兵。
【丁鹏的回答(0票)】:
楼主的观点倾向于一个比较狭隘的观点:用户体验 == 漂亮的ui。
个人观点:用户体验是你的产品对用户是简单实用。大家推崇的是这个。
【丁根的回答(0票)】:
!不是多好看,多豪华。。。应该是多好用!EICO设计的几款产品,很漂亮。但是用户体验并没有那么好....google的产品好看吗?不好看...但是好用。现在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特别是中国人.....
【郭晟的回答(0票)】:
关于内容和体验,如果是内容型的网站,比如楼主说的天涯4399,用户是冲着优质的内容去的,其实内容也是一种用户体验,在这一块,用户的体验得到了满足,但是不表示用户就不在乎其他比如交互流程,视觉界面等方面的体验,只能说是内容太好,其他方面的糟糕体验,用户还能容忍.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出现一个内容同样优质,其他方面体验更好的网站,用户会怎么样?
说到细节对用户的影响,当然不可能因为一个按钮就赶走用户或者吸引用户,但是这好比盖金字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块砖,好的细节形成规模,那就是成功,坏的细节层出不穷,那用户就得走.
【西风瘦马的回答(0票)】:
我觉得放大不放大不重要 重点是真正理解!工具就是要好用,不一定要多好看,只要别太丑。还有一点就是工具需要让任何人一看就知道是干嘛用的。这才是好的用户体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体验。
【杨悦的回答(0票)】:
不仅是一个按钮的位置、颜色,用户体验是一个能让用户从头到尾的流程。
【赵赵的回答(0票)】:
只是一个做产品的成功学信仰+如何按照这个信仰来做产品的方法,你相信就用,但也并不是毫无门槛的想用就能用好。它是否被放大、以及“是否被放大”这点是否狠重要,我不知道。但目前很多的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正确的懂了用户体验这件事。
【程聪的回答(0票)】:
应该是一种中庸之道,因为面对的用户五花八门,追求的就是基本每人都有所认同,没有太多反感。这让我想起了饭店做的菜咸淡的问题,普通的菜馆或许你觉得刚好,而有人咸淡了,或许正好相反;而高档次的饭馆做的菜总会满足大部分人的口味,喜欢淡的感觉稍微片闲但可以接受,喜欢咸的感觉稍微偏淡,但也可以接受。用户体验度或许也是这个道理。
【王磊的回答(0票)】:
当你占垄断地位时,用户体验没有那么重要,比如网银。
当你处于竞争激烈的行业时,用户体验就比较重要了,如果你做的产品很快就会被复制出来,有同样的竞争者,你不注重都不行。
【刘洋的回答(0票)】:
说白了,就是用户使着舒服、爽,它与服务的本质有关系,而不是服务的外在。
【张霓的回答(0票)】:
在某些企业,用户体验的确是被口头过度放大的,用户体验只是一个漂亮的口号,一种欺上不瞒下形式;而真正的用户体验是要用心来做的。
【黄钦佳的回答(0票)】:
不在炫,而在于舒适。
【刘喆的回答(0票)】:
“天涯的UI并不见得美观。4399有很炫的设计么?
我们这些“互联网人士”追求的极简、设计感,真的是用户喜欢的么?
用户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几个色差,而接受/放弃一个网站么?”
ui美观和UE好是两码事,如果连带上用户群的特别定位的话,ue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体现。
像hao123,她的用户就喜欢在一个页面上能够用鼠标点到几乎所有必须的地方,不需要用keyboard(有个键失灵了,原谅我用英文),这就是这群人喜欢的ue。
最后,对于内容服务提供商,用户不会因为一个按钮的位置等等放弃一个网站,但是他们会在第一感觉中给这个站加分。好的ui和ue以及坏的ui和ui不会给用户特别明显的感觉,用户只会觉得很屌,很炫,还行,恶心,等等。。。
【琚叶青的回答(0票)】:
放大了吗?我觉得没有。
我们现在的很多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是能不能用的问题
我们做产品是给自己用的吗?如果不是 那么 用户体验的标准就应该是给用户的标准
现在市面上99%的网站用户体验超级烂 软件且不说它 这样的程度就过度了? 那么我不敢想象未来这个产业是什么样子。
【吴晓东的回答(1票)】:
这个说法确实被放大了,如同创新的说法一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神奇美好的东西,但是在很多国企,这些东西会变形,原因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部的既得利益导致的集体惰性(绝对不是懒),管理学说的很清楚,你已经是垄断者了,你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进攻,而是防御。搞创新和抓用户体验这些东西属于进攻型策略,绝对不是已经处于垄断者地位的人愿意去做的,除非他们的地位受到威胁,而直到此时他们都只不过勉强搞点形式,应付一下了事。
真正在市场的公司,当然也有做用户体验的,但是我说个案例大家可以看看这种体验。同事付款被钓鱼,钱不多,她马上找到一系列可以帮她控制损失的客服电话打过去,所有的客服都很到位,服务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你绝对不可能挽回损失了。我认为这里的体验无非是消解你的情绪罢了。也对,所谓体验,不过是你的情绪罢了。
我相信有不少公司的老板已经理解了做体验是怎么回事了,从苹果开始的体验的说法,如果一定要界定,恐怕还需要了解一下伟大的乔布斯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了解一下我们自己是怎么回事。扪心自问,我们对于那种把我们内心的感觉挖掘出来公示于众的人,用崇拜去回报他合适吗?我不太清楚。从我自己来说,大势不可违,但是大势是不是好事,我持保留看法。
所谓人类的经济生活,不过是做些事情,满足需要,这才是前辈高人用“经邦济世”中的两个字来诠释economic的原意,一直没能理解,如今有些了悟。经济生活先满足生存,再满足精神;先满足底层,再满足高阶;先满足粗糙的,再满足精细的。发展至今,其实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不做的,问题是这是不是个潘多拉的盒子呢?
【曹新的回答(0票)】:
一个静态业面提供了用户想要的信息,没有弹窗,打开快速,这就是体验好。
一个用户界面非常酷,色彩,技术主流,但用户要找些信息要注册,要激活,查找麻烦,这就是用户体验不好。
【绝版小白的回答(0票)】:
我觉得能够让用户互动 交流起来不愿意离开 就是最好的用户体验了
【Guollion的回答(0票)】:
UI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满足用户需求是不是用户体验? 如果是,用户体验重要不? 看个人理解了。
【熵增时代的回答(0票)】:
可用性&功能性&美观性
很多小公司搞所谓的用户体验,都是按照老板的体验搞得。顶屁用。浪费时间。有价值的东西才做重要,等公司可以养更多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优化网站了,但是也不是凭老板或自己的想法去做用户体验
【刘川的回答(0票)】:
不一定就单指酷炫的界面,流畅度和友好度也算在用户体验内,你会接受一款流畅度和友好度很差的产品吗?所以用户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李淼的回答(0票)】:
估计都是读了乔布斯传的后遗症吧.就算付出没有结果,至少改变了国人喜欢粗制滥造的恶习.
【ashore的回答(0票)】:
是否也要分层考虑呢? 逻辑层,呈现层。同时需要运营数据来支撑的。最低成本达成用户的目标,这就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了。
【周琪宏的回答(0票)】:
很多情况都把用户体验片面的理解成了UI设计。其实UI设计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用户体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核心是满足对应用户群体的需求。例如天涯,58同城,单独从UI设计来说,确实没什么亮点,但是它已经可以满足对应用户群体的需求,主要就是查看文章,信息,没有必要做的很炫,各种华丽的图片、flash,反而会让网页显示的速度降低,让用于体验变差。所以不要为了做用户体验而做,要为了用户群体的需求而做。
【aitPeng的回答(0票)】:
也许从目前的情况下,你说的都有道理。
但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你觉得20年后,UE好的和差的谁会留下?
【蔡雷厉的回答(0票)】:
个人的看法是,不能因为中国网民的现状(比如整体素质水平较低),而人为的降低人们对审美的追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得非常之重要。以前做一个产品,可以先是很简陋,先把功能做出来,赶快投入测试,获取用户反馈,磨合差不多了再考虑升级体验。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假如你的产品第一次面世的时候没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基本上会被用户毫不客气的迅速抛弃。这个时候如果想再次获得用户的兴趣,基本上,这个,很难。
【Aaron的回答(0票)】:
不是挂在嘴上的,其实是一种做产品的理念,是人本主义还是独裁主义。很感激早起的UCD将这种说法引进国内,也是这种思想让我们有了专门的用户体验部,从此美工有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PD们也从此和UED划清了界限,很多人也被误导了!!!
【毛羊的回答(0票)】:
本身概念很简单,但描述用户体验的修饰词就众说纷纭了。不管怎样,用户接受了就是成功的。
【苏白的回答(0票)】:
作为一个甚至还没有入门用户体验研究的菜鸟,个人认为,所谓的"被放大的用户体验"其实只是涉及用户体验的一个很狭隘的方面。
一个按钮,几个色差,还仅仅只是停留在UI层面上而已,甚至还会被多数人认为只是美工的工作没有做好,sigh~.而用户体验所包涵的内容应该远远不止这些吧。
再者,虽然大部分用户根本没有“用户体验”这个概念,但是“用户体验”确实是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动着用户对产品的关注或是用户的流失。一个好的体验设计,不用担心用户感知不到。
如果楼主觉得用户体验被过度放大,其实是不是因为在国内近些阶段叫嚣着注重用户体验,但是却没有实效性,根本没有几个真正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产品。
【周伯勤的回答(0票)】:
不重视不行啊
【顾芳萍的回答(0票)】:
你身处其中,而且每个环节都要接触,永远不存在被放大一说。只有合适与否。
【胡胡的回答(0票)】:
小网站 不关注用户体验 只关注 “老板体验”
至于天涯 4399 这些网站只是 吸引 信息时代的二等公民 和 网络菜鸟 去去的网站
【黄凯的回答(0票)】:
我认为,为什么要做产品,就是为了给用户使用。
产品内容、功能固然重要,因为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但同时用户也需要好的体验。
一个网页杂七杂八地堆砌各种功能,页面排版设计乱七八糟,这些差的用户体验会让产品形象一落千丈,例如我们学校的E-learning port……
另外,好的用户体验,我认为,就是要让用户感觉舒服,而不是让他们觉得很炫。
【包尔的回答(0票)】:
楼主把用户体验理解为仅仅界面上的易用、美观这种表达性的东西,而忽略了“理解”这一过程。用户体验工作者的工作不仅是把按钮放在合适的位置,还包括了为什么要用这个按钮,这个按钮如何能既让用户体验很好,又让投资人(赚钱)体验很好。好的产品一定是皆大欢喜的。映射到生活上,我们只有理解了一件东西才能更准确的表达。不是么?
【冯东的回答(1票)】:
其实俘获新用户并非没有用户体验方面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老用户的体验。当产品完成最初的用户积累之后,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社区来承担继续吸引和指导新用户的职责。而UI本身应该更专注于高级用户的体验,即使是新功能也是如此。一些 feature 不应该特别考虑新用户的上手问题 —— 与其用一堆 wizzard 把 UI 搞乱,不如好好做一个 video 来专门介绍这个 feature 。
倾向于高级用户体验的 feature 才是有长久生命力的 feature 。傻瓜都会用的 feature ,只有傻瓜才觉得有用。
【彭修林的回答(0票)】:
没有。没有“看情况”,没有“也许”,没有“如果”,就是“没有”。但是,好的用户体验不代表一定要漂亮。天涯的体验是内容的体验,所以天涯的潜水客一进去就知道到哪八卦去,4399是很挫,但是这种体验在4399的受众中确实不错啊,那些青春期的少年,要的不就是这个么?and,我们的身边几乎没有一款体验好的国产手机,几乎没有体验好的科学仪器,所以,还不够,真的还不够。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电脑显卡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