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远行小米2支持联通3g吗吗?

用户名/邮箱/手机号
请输入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血铸山河——两宋 第二编
国耻终雪 第七回 乘大势绞杀大金 誓雪恨祭奠英豪1
导读:本文全文阅读地址:[URL=http://book.tiexue.net/book_15897.html][size=14]http://book.tiexue.net/book_15897.html[/size][/URL]
灭夏之战告一段落,大水刚退的中兴府却是不能当作皇帝停驻之地。天子赵惇又返回西平府,再次在西平府衙中召见所有西征的高级军官和官员,安排未尽事宜。
这其中,有对于此次灭夏之功如何封赏,还有上一次的都护禁军刘宝利一事如何处置,当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都护禁军大将
本文全文阅读地址:第一节灭夏之战告一段落,大水刚退的中兴府却是不能当作皇帝停驻之地。天子赵惇又返回西平府,再次在西平府衙中召见所有西征的高级军官和官员,安排未尽事宜。这其中,有对于此次灭夏之功如何封赏,还有上一次的都护禁军刘宝利一事如何处置,当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都护禁军大将军刘宝利为私利而损军,继而阴害他人之事早已查清,天子赵惇下旨将其腰斩,同案之人一并处决,家属流放。至于西征元帅行营诸臣,对此事有失察之罪,前段时间因灭夏战争紧急,天子暂时搁置不问。灭夏战争结束,天子下旨:西征元帅行辕诸人因"失察"导致禁军受损,而且未能察觉刘宝利假报军功、栽害他人,以致冤曲无辜,故理应受罚;此次西征行辕灭夏军功一律不算,将功赎罪。行辕以下诸将及西征文官仍然记功,依例封赏。此旨一下,连对天子过于宠幸武人烦言不断的儒臣们都十分惊讶:大宋南迁之后第一个灭国之功,还是大宋素来的老对头,如此盖世的功勋只抵了一个"失察"之罪。原先以为陛下拖延对西征元帅行辕诸臣处罚是偏心的大臣们,也不得不佩服皇帝果决:这西征行辕中不只有两位帝舅,还有天子最宠幸的妹夫,却一并受罚,没有丝毫宽待。看来,就算是天子赵惇再恩宠的臣子,只要是有违职责,陛下就绝对不会姑息。之后,天子赵惇封李纯佑为安命侯,下旨将所有西夏皇族和宗室成员全部移居大宋,迁移宋人进入西夏定居,彻底断绝西夏再次复兴的可能。为了灭金的大局着想,天子虽然也很讨厌那个无耻的任敬德,却还是力排众议,没有处死他,而是封其为非义侯,养其终身。这样一来,任敬德一家虽然保得活命,却再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只能是安享富贵,碌碌一生了事。灭夏事了,除留下八支禁军控制新收之地,其余禁军开始陆续撤兵返回大宋境内。天子赵惇也在一个月后起程回京,因为西夏灭亡,对大金的战争很快就会提上日程,天子必须回京坐阵。魏郡王赵平,被天子赵惇以为其成家为由绑回了临安。至于成安侯赵义,反正大的战事已经结束,天子倒也不用过于担心他的安全,干脆把他丢给了自己的妹夫任欣德。西征大帅岳云兄弟向皇帝交还了西征元帅印信,西征元帅行辕更名“西夏管制军司”,负责安抚新收复地区,准备回撤禁军的后勤等等一系列的事务,已经转变为临时的行政管理机构。岳云兄弟不跟着天子回京,主要是留下来训练精锐骑兵,这可是西征目标中的重中之重,短时间是回不了临安的。收复河湟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建立新的骑兵,而且为了让新成立的骑兵们有战斗经验,干脆拿周围的土蕃人练手。如今河湟附近的土蕃人都被大宋骑兵给打怕了,离开河湟地界要走上两天才能找到土蕃人,加大了新编骑兵的训练难度。成安侯赵义年轻好动,早就知道骑兵是平原对决的主要力量,没多久就缠上了两位舅爷,陪着他们一起训练骑兵,向他们学习骑兵指挥的经验。这事让天子知道之后,倒是很赞成侄子的做法。大宋位于南方,百姓不擅长骑术。自从老一代的将领相继退役之后,熟悉战时骑兵指挥和运用的将领越来越少,根本无法适应战争的需要,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无法应付战场实际的。金宋之间的决战已经是迫在眉睫,多一个能够指挥骑兵作战的将领,就多一份胜算;何况,至今赵氏皇族中还没有一个能单独指挥骑兵的大将,将来近卫禁军骑兵出征的时候,又得由其他将领指挥,又要让那些文臣们啰里啰嗦的。为了多一些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将领,天子赵惇下旨,让临安武校毕业生全部前往西部实习一年,然后才能到其它队伍中任职。至于赵氏宗室子弟,愿意前往西部锻练的,一律放行。他倒是轻省,岳氏兄弟和任欣德却是叫苦连天,被天子这一道旨意给折腾死了!自从国变之后,能留下来的赵氏宗室子弟,哪一个不是金贵的要命!这么一大票皇亲贵戚涌到西部,光担心他们的安全就可以让人烦白了头发。可天子有旨,谁敢相抗,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接受下来。任欣德实在是怀疑天子有故意报复他的意思,憋了一肚子火,准备回京之后向着天子发作呢。西夏已灭,但它毕竟是金的属国,金朝再怎么地也不能看着大宋就这样灭了自己的属国,还吱都不吱一声。不久,大金便遣使宋朝,责备大宋违反和约,招降纳叛、灭亡自己的属国,要大宋交出任得敬并让西夏复国。主政的安平王赵适听了金使的话,再看看大金国书,简直有当场狂笑的冲动:国家之间讲的是实力,现在大金已经被大宋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西夏都已经亡国了它再在那里叫嚷,真当自己是天下共主了。连廷议都没举行,安平王就直接拒绝了大金的国书,以“西夏先破坏和约威胁河湟,大金无力约束自己的属国,大宋必须确保自己的利益”为由回复。说直白一点:当初你迪古乃仗着大金军队横行霸道,甚至羞辱当时主政的大宋皇太子;现在是大宋实力占优,安平王要帮自己的弟弟先讨还一点儿利息,至于本金,还是让天子自己来讨。金使给这位腰杆子死硬的安平王赵适气的直翻白眼,可如今高丽的宋军打着高丽军队的旗号还在那里威胁着大金的北方,闹的开心的很,后路都不安稳的大金在大宋的面前根本说不起来话,一个小小的使节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安平王的嚣张做法传扬开之后,就连最顽固的老儒都说了个“好”字!金朝一直骑在大宋的头上,不断的在找宋朝的麻烦,大宋臣民早已积怨在心,恨不能立刻灭了它。今天能够出口恶气,谁会没事干还为金人说话。回到京师的天子赵惇对这件事的反应更直接,干脆下令增加驻高丽的禁军,准备好好的招待一下金主迪古乃,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节从靖康元年开始的宋金战争持续了数十年,导致无数百姓死伤或南逃,幽云和故宋之地人口大量缩减,恢复起来十分艰难,需要长久的时间休生养息,使百姓繁育。可是,从宋金战争最后一次战争到现在,大金并没有能够完全安定。北方鞑靼诸部落的反叛风起云涌、从无间断,金主迪古乃登基之后又大修土木,迁都中都大兴府,两者相加,征召的青壮民工超过三百二十万。失去如此多的重劳力,而且还是人口中最重要的青壮年,之前人口出现断层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出来,不少地方缺少劳动力,尤其以农业为主的幽云一地最为严重。再加上近几年大金的气候都不怎么样,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这些年产量区的收成都不好,粮食减产严重,粮价飞涨。金主迪古乃还每隔三年要在境内巡视一次,他一出门,下面的劳役就得大大增加;他每到一地,又会打乱当地的生活,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大宋断然掐断了与金朝的所有商业往来,不再向大金出口粮食,大金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已经稳定的幽云开始出现了故辽末年的情况,盗贼横行,公然抢劫,甚至发生了攻破县城洗劫的大案。由于局势动荡,金主迪古乃对原辽各部族的管制也开始放松。耶律氏自耶律余堵谋反之后,一直小心谨慎,而且从不违背迪古乃的命令;就连他强要耶律氏现任族长耶律尚的正妻乌林答氏,耶律尚也是立刻双手奉上,没半点犹豫,之后并无半点不满的表现。金主迪古乃觉得耶律氏已经变得温顺,对他们的控制也渐渐的放松,但仍然不允许跟着迁居到中都的耶律氏女眷们离开辽庄。之后,耶律尚不仅没有记恨,反而常常利用耶律氏旧有的人脉,收集一些盗贼和反叛者的情报,然后向迪古乃告密以示忠心。耶律尚的行为激怒了盗贼,一帮子盗贼联合起来,突然以“清除奸细”的名义,猛攻位于中都大兴府郊外六十多里的辽庄。将辽庄打破之后,掳走了不少耶律氏的族人。如果不是中都的援军来的快,辽庄就全被毁了。耶律尚兄弟前去进见迪古乃,哭诉自己家族的惨状,哀求迪古乃保护自己家人的安全。迪古乃事先已经得到了报告,知道此次辽庄被攻击是因为耶律尚告密的原因,终于放下了对耶律氏的担心,不仅放还乌林答氏,而且还答应耶律氏家人可以自由居住,不必再限制于辽庄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挣回失掉的脸面,勃然大怒的金主迪古乃悍然动用了军队,对那些敢于攻击辽庄的盗贼进行镇压。在清剿盗贼的过程中,只要你曾经表示过对朝廷施政的不满,就都被算成谋反,一并诛杀;不少贪官污吏和军队勾结,将一些富户也拖累进去,杀人夺财。一时之间,幽云大地和旧宋故地被鲜血染红,“尸横遍野”、“民不聊生”也无法形容此时的惨状。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金朝动用了数十万军队,屠杀了二十多万所谓的“盗贼”,才暂时压制了中原的反抗势头。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天子赵惇为了让金主迪古乃放心耶律氏,好让他们能够获得自由,下令给倾天网让他们想办法,他们想出来的就是这个。“之前耶律尚送给迪古乃的消息,是倾天网收集来后转交给耶律氏,让他向迪古乃告密以换取信任。攻打辽庄”完全是倾天网的策划,此次行事原本只是为了帮助耶律氏解套,但倾天网几位头领商量之后,决定要闹就闹个大的,索性闹个天翻地覆。干脆,倾天网暗地里找人出面联合部分盗贼,打破辽庄。被掳走的耶律氏族人由中间人出钱买下,之后都被送到了大宋,既可以让迪古乃信任耶律氏,又可以多了不少人质。毕竟民族之间的信任总是建立在实力和信义之上,已经有过背叛的恶劣行径,耶律氏要想完全获得大宋上下的信任,还得继续努力。如此胆大妄为的行为果然激怒了坏脾气的金主迪古乃,又在大金境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看到倾天网的阴毒手段,耶律尚兄弟觉得脖子后面直冒寒气:为了削弱大金的国力,倾天网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战争便是如此,打击敌人的核心,摧毁敌国的战争基础才是重中之重,古今同理。兄弟两个现在只能是庆幸当初的选择,否则,倾天网要想灭了耶律氏的确并非难事。倾天网现在是闹得最欢腾的时候,有了前面的铺垫,他们干起活儿来更是得心应手。在大宋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倾天网在大金境内利用大肆收购各种物资,扰乱大金的市场,收买大金的官员,将大量的铜钱和金银偷运回宋。大金被宋朝变着法子折腾,人心惶惶、动荡不安。狂妄到极度的金主迪古乃却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坐在了一座就要爆炸的火山上,还在那里得意大金军威,还在做着要灭掉大宋的迷梦。但迪古乃的臣子们并不都是糊涂虫,也有明智之人。完颜土,旧名撒剌荅,是兀术的小儿子、迪古乃的亲叔叔,只比迪古乃大了七岁,现在还正处于壮年。他和迪古乃一样,虽然出身女真贵族,却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汉家文化教育,文武双全,当初也甚得兀术和合剌的喜爱。合剌甚至将其选侍左右,视同亲信,封广平郡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合剌被杀后,完颜土被迪古乃派往边远之地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为官的经历,使得一个本来不通实务的女真宗室贵人开始明白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虽然,完颜土对迪古乃反叛合剌一事的确不满,但为了大金的将来,他不得不写信劝说迪古乃珍惜民力、革除蔽政。迪古乃没听完颜土的劝解,但想起了故世的爷爷兀术最疼爱这个小儿子,于是下旨招之。第三节完颜土回京后被封为景国公、同签大宗正事,负责管宗室这一大摊子的事儿。他到任之后,最常打交道的,都是迪古乃的宠臣,这些奸佞之徒自然得不到完颜土的欢心。他最讨厌的,便是现在已经高升户部尚书的何文胜,认为其惑主媚上、残民以逞。何文胜之所以又升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是因为大金国力下滑之后,迪古乃无法得到那么多的赋税,严重影响了朝廷的支出,自然也使得迪古乃不能自由自在的到处游玩,十分的恼火。何文胜给他出了主意,发行面值大的大钱,稳定了财政,使得迪古乃对其十分欣赏,何文胜也就一跃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户部主管官员,迪古乃的第一宠臣。这种办法的确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却造成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且,超量发生货币,到时候只会导致国家经济完全崩溃。只是,从来没有学过经济常识,又有着儒生看不起有着专业知识伎官的坏毛病,迪古乃根本就不可能想到这一点上去。光禄大夫、工部员外郎王尹立,原大宋投降过来的奉先军节度使王永福之子。此人虽非户部官员,却对经济运行下过苦功。他非常担心现在大金的局势,曾经上书迪古乃,却没有回音。完颜土回京之后,从别人那里得知了王尹立上奏的情况,便找机会与其结交。王尹立觉得完颜土是女真贵族中难得的明白人,将自己所虑全盘托出,完颜土自然赞成他的意见,对何文胜更加厌恶。完颜土与王尹立相识后,又有一批志同道合之人与他们互相联通、呼朋唤友,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与那些奸佞之徒对抗。完颜土与何文胜多次发生冲突,互相顶起牛来,可惜,此时的迪古乃已经被自己的这些宠臣给捧昏了头,根本不把完颜土他们的忠告放在眼里。金主迪古乃虽然不愿意责难自己的宠臣,好在他总算是念着祖父,也不想找自己叔叔的麻烦,没有对完颜土下手,就干脆来了个不理不睬、哼哼哈哈,把完颜土给气得够呛,却拿自己这位侄儿没办法。可是,最害怕别人夺权的迪古乃在发现完颜土一派势力渐长,为了防止万一,不时的把完颜土他们这一群削弱一下,以免他们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为了彻底击垮金朝的支柱,何文胜与倾天网暗地联手,借迪古乃宠妃——昭媛完颜莎里古真与完颜南家私通之事,给了这些还忠实于大金的金臣们雷霆一击。昭媛完颜莎里古真和完颜余都姐妹,都为原太傅完颜宗本之女,是金主迪古乃的同族姐妹。她们原本都有夫家,被迪古乃看上之后,被迫休夫入宫。可迪古乃新鲜劲儿一过,却再也不召幸这姐妹俩。妹妹完颜余都个性温婉,不敢有什么怨言,但姐姐完颜莎里古真却是性子泼辣,对迪古乃怨恨在心,不久便与完颜南家私通。完颜南家与完颜土、完颜宗本都有比较远的血缘关系,再加上为人机灵,很得完颜土的信任,在那些的大金忠臣中也很有些名头。此事被何文胜指使宫中内侍向正在受宠的修仪高氏告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防止完颜莎里古真姐妹复起,高氏很快将此事告诉了迪古乃。愤怒之下,迪古乃立刻下令将完颜莎里古真和完颜余都姐妹处死,将其娘家罚没为奴婢;处死完颜南家,将其家人全部流放。完颜土虽然对完颜南家的行为也很生气,可完颜南家的正妻张氏却是原南京中书枢密院事张忠嗣的孙女。张忠嗣为旧辽臣子,自归顺大金以来勤勤恳恳,他在朝廷任职多年,门生故吏甚多,在还忠实于大金的臣子中很有威望;而且,他出身于幽云汉人,在幽云和大宋故地汉人中的影响力也很大。为了救张氏,完颜土只得亲自出面向迪古乃求情,迪古乃考虑再三,总算是同意了完颜土的请求,留了张氏一条命。完颜土刚刚到张忠嗣家里,告诉他们张氏没事了,却传来消息:迪古乃将张氏罚为女伎,将她送往妓院倚门卖笑!经此一击,年事已高的张忠嗣病倒,没多久便与世长辞。由于完颜南家的荒唐行为,导致了张氏的悲惨结局,还送掉了张忠嗣的一条老命。不要说是张家人,就连张忠嗣的弟子和老部对朝廷也十分不满,甚至怀疑是完颜土没有尽力。完颜土费了半天力气,却弄了个里外不是人,险些给气出病来。不甘心失败的他悄悄查问,却发现是修仪高氏向金主吹了枕头风;而在高氏耳边挑唆的,正是上一次出首昭媛完颜莎里古真和完颜余都姐妹的那个内侍。勃然大怒的完颜土还没有失去理智,他认定了此事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再三追查之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户部尚书何文胜。为了铲除奸佞,完颜土与自己的同党商议,派出刺客刺杀何文胜倾天网在这些“大金忠臣”中间早就安插了内奸,虽然无法进入核心,但事先已经发现了一些苗头,便准备派人前去保护何文胜。经过再三考虑,何文胜断然拒绝了倾天网的好意,他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金朝忠臣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会有人盯着自己。而自己的出身不过是个小小商人,而且平时只会媚惑主上。如果,他的身边突然多出了一些武功好手,一旦被完颜土他们发觉不对,会影响到整个大金的朝廷,搞不好就会影响大宋北伐的计划。要是自己真的被完颜土等人刺杀成功,那么金主迪古乃根本不会放过这些敢于违背自己旨意的人!大金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倾天网诸人无法劝说的动何文胜,不能派人在他身边保护,只得加强了外围的防护。这样的防护显然不够,完颜土毕竟是女真权贵,找来的刺客水平极高,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任务,在何文胜离宫返家的途中将其刺杀。不出何文胜所料,当完颜土他们正在庆贺除掉了奸佞的时候,气疯了的迪古乃又一次掀起了血浪,他以自己一条命换取了大金柱石的垮塌。金主迪古乃此次血洗,针对的就是完颜土他们那一批人。如果说,过去金主迪古乃杀的是什么人都有,现在他杀的,是大金真正的忠臣。如此冷血的杀戮,完全摧毁了大金臣民对朝廷的忠心,扎下了反叛的根苗。何文胜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对大金最沉重的一击!此时,大宋还不能公开表彰他的功业,金主迪古乃却丝毫没有察觉何文胜的用心,对他封赏有加,甚至封其为国公,并赐下谥号“敬业”。直到金朝灭亡前一刻,金主迪古乃才得知:大宋天子赵惇下旨,追封“何文胜”、也就是浙江商人喻寄性为国公,赐谥号“至诚”, 这才知道上了宋人的恶当,险些被气趴下。第四节大金的日子不好过,但大宋却又有了喜事:重兴八年七月,皇后马忆灵再次生产,生下了皇次子赵坦、皇次女赵月灵一对可爱的双生子女。也是从此时起,大宋皇室留下了一个传统:凡女孩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灵”字,以纪念孝贤皇后虞水灵。大宋重兴十一年六月,年已八十高龄的忠信郡王岳飞病故,临终前虽然遗憾不能看到大宋北伐中原,但却十分的安慰:大宋平定中原已经不是梦想。天子赵惇下旨为其停朝十日,天下服白送葬,配祭太庙,并赐谥号“精忠”,以慰忠臣!和已经纷乱成一团的大金比起来,大宋现在可以说是万众一心,不止全力参加备战,有不少商人还捐献出大批的钱粮物资。正如当年虞允文对李纲大人所说:安抚民心、调动民意。大宋百姓何止是对开战不持反感,简直是踊跃参加。大家的劲儿都在往一处使,憋足了要和金人算总帐。这几年,是大宋在为北伐战争做最后准备的时间,要从西征的布置中转换,而且还要在北伐前稳定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更主要的是为北伐准备钱粮军备,扩充军队,大宋上下也已经是忙成了一团。这种忙乱却是喜在心头,盼望多年的复仇终于见到了希望。大宋重兴十二年八月,一声晴天霹雳震响了整个大金,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周围国家和部族:耶律氏和大氏以“反抗暴政”为由,联合在河东南路的潞州起事,不到一个月,总兵力扩大到八万之众。以耶律氏起事为导火索,大金天下纷乱开始:九月初,杨继周在大宋故地南京路的许州起事,兵力多达三万;九月底,董耀宗在原属幽云的河东北路太原府起兵响应,兵力也有万余。此三处起事声势浩大,连陷数城,很快成扩展为一方割剧势力。气疯了的迪古乃下旨,调动四十多万大军围剿这三处起义,一定要他们镇压下去。这边金军刚刚调动到位,还没来的及攻击,大宋重兴九年十二月底,京畿之地的中都路爆发了由赵氏宗亲赵天行领导的起义,集聚两万多人迅速攻占离中都不足两百里的尉州,被暴政逼上绝路的百姓纷纷响应,严重威胁大兴府的安全。这边的葫芦还没能按下去,那边的瓢却又浮了起来。大宋重兴十一年一月,靠近大宋的疆界的山东东路海州再次爆发起义,谭稹、詹度在此地振臂一挥,应者踊跃,数十天的时间便有了三、四万的兵马,横行整个山东,破坏大金的海运基地,与不断扰乱大金海疆的宋军水师遥相呼应。整个中原之地战火连绵、混乱一片,大金在此处的统治呈现出崩溃的局面,金主迪古乃不得不调兵平叛、到处救火。就在大金已经是焦头烂额、狼狈的忙于应付的时候,大宋再次传出了一个让天下震惊的消息:大宋天子赵惇以“解民倒悬、复我河山”为号召,誓师北伐!天子赵惇将亲自领兵、御驾亲征。随即,天子赵惇下旨以九岁的皇太子赵扩监国、安平王赵适辅助,中枢重臣协助。唯一和上一次不同的是,天子居然给了皇后马忆灵一道旨意,授予她在关键时刻制止朝廷错误决策的权力。对于此次天子出格儿的作法,中枢还没表示反对,太上皇先明确表示了赞成。这一嘛,是因为马忆灵确有干才,虽然比不上孝贤皇后虞水灵的治国之才,但她把负责的承宣院打理的井井有条,带着一群贵妇和贵女把生意做的是风声水起,大是大非上皇后绝对能把的了关;第二,也是因为皇太子年纪太小,还不能自己做主。这仗一打就会是数年,甚至数十年都有可能。万一有什么大事,安平王赵适毕竟不是皇帝,总有不方便决策的时候,与其一有个什么事儿就把太上皇折腾出来,还不如给皇后以决断的权力。这样,太上皇仍然可以以中立的身份,平衡着朝政。连太上皇都表示了赞成的意思,臣子们还有什么说的,只有同意了。在天子赵惇出征的期间,大宋朝廷形成了权力的三角:皇太子赵扩和安平王赵适、中枢和众臣,然后加上一个有着否决权的皇后马忆灵。这个三角的基础,则是虽然不干预朝政,却在臣民中有着崇高威望的太上皇。这样的权力分配,应该可以保证朝廷的平稳运行,以全力支持北伐战争。大宋重兴十一年三月一日,京师临安北郊。经钦天监再三推敲,才选中了今天作为出征的黄道吉日。对于大宋臣民来说,这个日子已经盼了太久,从靖康之耻算起,光阴似箭,他们已经盼望了四十八年。当年逃亡南下之时的孩童也已经年过半百,眼泪早已流干,大家盼的就是能够重归故土,回到祖宗创下的家园去。高大的点将台似乎要直耸入云宵,无数旗帜随风飘扬,宏亮、庄严的出征乐响彻天地之间。放眼望去,台下平原上战鼓与号角不断的交替响起,一队队、一行行排列整齐、精神饱满的士兵,拥山塞野、连绵不绝,一眼看不到头。刀如林、枪似海,在阳光下不住的闪动着点点寒光,除了旗帜飘动和偶而马匹发出的喷鼻之声,参与点将仪式的十万军队并无半点声响。为了保证最后的胜利,这一次的宋金决战,朝廷可以说是拿出了大宋军队的所有家底,三个近卫禁军的兵力和人员配置完全到达了恐怖的地步,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部更换;而做为近卫禁军王牌的龙威近卫禁军人材鼎盛,简直成为了临安武校毕业生学生会。西征名将则是全部出征,一个不少,随便来上一位就够大金喝一壶的,何况是一群狂人一起出阵;这样的组合,自然能将大宋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为了应对战争,各支出征的禁军在数年的时间里,急剧扩张。在超过五十万禁军将士的背后,则是三百多万的民伕和厢军组成的后勤运输队,他们是军队后勤的保障。晨时九时整,号角长鸣声中,全身戎装的天子赵惇在礼乐声中登上点将台,北伐诸将在身后随行,然后才是诸位皇亲国戚、大宋臣子拾阶而上。到了台上,以天子为首,所有人都在祭台前跪倒,台下军民也随同下跪,请求上天和祖宗佑护。第五节祭礼完毕,天子起身,走向点将台正面,看着台下如林的将士,澎湃的激情冲击着心田,一股浩然之气在胸膛中猛然升起,提气高呼:“讨还血债、复我河山!”“讨还血债、复我河山!讨还血债、复我河山!讨还血债、复我河山!”十万大军雄壮的声音直升入天空,大地也被震得瑟瑟发抖,上天仿佛也被大宋军民的血性所感染,本来还飘动着几丝云彩的天空突然睛空万里,明媚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上,天地间一片光亮。天子猛然举手,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喝声慢慢静止。天子拿起内侍送上来的金印、兵符和令箭,拜将大典正式开始!随着天子一道道旨意,奉到君命的大将不断的向天子发出誓言,然后退到一边等候。拜将大典一直进行了半个时辰,各路兵马主将皆已分派完毕。天子最后向诸将举杯:“诸位卿家,朕现在将大宋的国运交付到诸位的手上,为诸位将军奉酒以壮行色!”诸将皆将内侍所奉御酒一饮而尽,然后向皇帝最后一礼,庄重发誓:“精忠报国,死而后已!”“诸位将军先行一步,打到大金中都的时候,朕为大家置酒欢庆!”“请陛下放心,臣等定然不负圣望!”践行已毕,天子赵惇抬头看了看天色,猛然抬手一挥:“北伐,大军出征!”军号和战鼓响起,诸将向天子拜别,然后起身向点将台下奔去,台下军队开始按次序开拨。看到三弟赵平和侄子赵义也起身准备走向台下,天子上前一步,伸手拉住了他们。二人有些诧异的看向他,赵惇无奈的笑笑:“三弟、义儿,一切小心,尽量……安全的回来。”“二叔,你就放心吧,赵家子孙也有英雄好汉。”成安侯赵义深怕事到临头二叔又反悔,自己又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着急回应了一声就想开溜。已经经历过一次生死关的定义王赵平,却明白自己兄长的深情厚谊,点点头应承道:“惇哥,我会小心的,也会看着义儿,你自己也要小心。”两人快速的下了点将台,赵平上马之后,忍不住回头向台上遥望:父皇、兄长、母妃、妻子,还有无数亲人、朋友和故旧都在伸长了脖子看着出征的将士。看着爱妻耶律可玲抬手擦着眼睛,赵平心中也涌起了一丝不忍:她最亲的人现在全都上了战场,难怪可玲会担心、会害怕,但赵平还是狠下心肠,头也不回的纵马远行!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胜负,还包括了各种因素的较量,比的是敌对国家的综合实力。就以此次大宋出兵来说,不仅耶律氏的起事是遵从了宋朝的安排,以后至少有三次大的起义也都是倾天网在暗中运作,事先就把大金搅了个翻天覆地。准备出兵之时,无数物资集中于靠近金宋边境上的各个州府之中,堆积如山的粮草足够百万大军使用五年以上。各种军械、营帐之类的军用物资,由几乎看不到头的车辆满载着,无数的船队不断的在向边境上运送。为了保证此次北伐的胜利,天子赵惇下旨,一口气征调了超过五百万的青壮年加入厢军,负责后勤。这下看出了"养马法"和"保甲法"巨大作用,当年强制推行之后,十七年来,民间蓄养大型牲畜成风,百姓平时也参加军事训练。在朝廷抽调了如此多的青壮年之后,由于有大型牲畜的帮助,剩下的人仍然足以维持正常的粮食与物资生产,持续供应前线。用天子赵惇的话来说,战争比拚的是国力,大宋现在的本钱远比大金要厚,就看你大金还拚不拚的起。这点确实不假,大宋境内的总人口本来就超过大金,国家收入主要不再靠赋税,而是海外贸易,民间和国家的财富之多无法想像。再加上之前大金境内的天灾人祸,大金和大宋之间已经有天壤之别。更主要的是,大宋臣民有着明确的目标:“还我家园”!把此次大战当成了清算血债的好机会。,为了报仇雪恨,他们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全力配合宋金之间的决战。大宋北伐的主要将领都有一个特点:不是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西征,就是灭夏时立过军功,都有很不错的战场经验。这点上,大宋又比大金有了巨大的优势。大金这些年除了北部的鞑靼诸部总也不安定,不断的爆发战事,其它时候还算平定,军队和将领参加战争的机会大大减少,没太多的实际经验。更要命的是,大金军方最主要的成员——女真贵人耽于玩乐、贪享富贵,早已不是当年骁勇善战的女真铁骑。看看大金北方被鞑靼诸部折腾成这样就知道了,女真人能够带兵作战,还能应对如此大战的将领已然不多。按事先议定好的方略,北伐大军共计五十八万,分三路过淮河进攻大金。其中,东路军有十四万,从楚州出发,渡黄河进入山东,在谭稹、詹度义军的接应下,进取济南府,然后会攻大名府。主帅为孟忠世,他是原楚州驻军京北路军主将,西征时已经是都胜禁军主将。孟忠世的副帅为南天候(字天机),原临安武校学子。与他们配合的谋士团首席军师为燕天乐(字景原),原枢密院五品都虞侯。军法官为东路军军法制使诸葛诚(字伯生),重兴二年武举第四十七名进士。西路军拥兵十二万,从原西部的利州东路出发,进攻京兆府,然后与义军呼应,攻掠河东南路。主帅为王信开,原张俊部下王德之子,八字军王彦之孙。副帅为尉节(字虎业),原都虎禁军副将军。谋士团首席军师为杨析(字文重),原枢密院谋士。东路军军法制使常艺林(字传心),为军法官。阵容最强大的是主攻的中路军,兵力近三十万,从安丰军堡出发,攻克颖州后,直逼开封府,也就是原大宋的都城汴京。中路军简直快成了西征军元帅行营的翻板,成员也大部分是西征军将领和幕僚,现在的主帅是岳雷,副帅换成原任都兴禁军左上指挥使的张义第三子张北进;军师任欣德(字修文)留任;军法官——军法制使不再由任欣德兼任,而是魏节亮(字长生)。原西征军主帅岳云年事已高,天子赵惇让其留在京师临安,可他自己坚持跟了上来,担任幕僚。现在还留在原西夏夏州的禁军,任务和在高丽的宋军一样,就是不断的骚扰大金,让它无法全力应对宋军北伐。第一阶段预定战略完成之后,三路大军再一同北上,进攻幽云腹地,最后会攻中都大兴府。当然,这些出征的军队和将领大都到达了各自的位置上,在临安领金印、兵符和令箭的,只是部分主将。要等到举行完出征仪式,再来到各自的出发地点,那大金还不早就做好了准备,天子赵惇才不会办这种傻事儿。出征令一下,各路的军队都已经动了起来,中原大地上波澜壮阔,“讨还血债、复我河山!”响彻了淮河南岸,无数英勇豪杰将要为了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米note2支持联通3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