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不用高通和高通合作离是不是倒闭不远

魅族缘何被高通起诉:不重视专利又长期欠费难逃此劫--百度百家
魅族缘何被高通起诉:不重视专利又长期欠费难逃此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如“欠费就会停机”,长期“欠付专利费就可能被诉讼”,但魅族似乎一直抱有“侥幸心理”。
写在前面:
“兔子被逼急了还咬人呢”。
更何况站在魅族面前的高通,并不是一只“兔子”。
小米借助与高通的专利许可合作,有效抵御了爱立信在印度对其发起的专利诉讼,减少了损失,而魅族则似乎希望通过“鸵鸟政策”实现永远的“拖欠费用”。
“欠费就会停机”,这是大多数手机用户都应该知晓的市场规则,但是,作为生产、制造手机的魅族,则对“欠付专利费就可能被诉讼”的不良结果有点盲目乐观。
如今,魅族被高通起诉追缴“专利欠费”,可能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文/李俊慧(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日前,高通(Qualcomm)正式将魅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并提出了三项诉讼请求,包括:1)请求法院判决Qualcomm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和Qualcomm所承担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许可义务;2)请求法院判决Qualcomm向魅族提供的专利许可条件,构成Qualcomm与魅族之间针对移动终端中所实施的Qualcomm中国基本专利的专利许可协议的基础;3)请求判令魅族赔偿损失5.2亿元。
此案一出,立即引发国产手机市场“震动”。有人说,专利“老赖”魅族欠费多年(其实这在中国手机圈内早已不是秘密)终于要划上句号了;也有人说,高通此举可能意在影响智能手机芯片选择。
那么,在众多的国产手机厂商,为什么是魅族率先成为了高通专利许可诉讼的对象?高通此番诉讼到底希望达成什么效果?
“异类”魅族:手机营销越来越好,专利重视程度始终不够
魅族应该算是国产手机厂商中的“异类”,当包括小米、OPPO等在内的各类智能手机厂商走出“草莽时代”,寻求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专利武器库时,魅族依旧沉浸其中,市场营销似乎是做的越来越好了,但是,专利申请、保护和布局却始终不见起色。
数据显示,2014年,魅族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440万台。2015年2月,魅族宣布获得阿里5.9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并开启“机海战术”,布局高中低端,并在销量上一路高歌猛进。
日,魅族总裁白永祥曾表示,魅蓝系列产品销量已经达到2000万部。
而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日,魅族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公布数为572件,发明授权数28件,实用新型数44件,外观设计数153件。
与2014年11月相比,魅族的发明公布数新增了4.3倍,发明授权数新增了6倍,实用新型数新增了2.1倍,外观设计数新增了96%。
但与小米相比,魅族的发明公布数不足小米的12%(4841件),发明授权数不及小米的8%(346件),实用新型数不及小米的14%(319件),仅外观设计数与小米相当,约为后者的77%(199件)。
虽然,过去一年魅族的专利保护意识和申请数量较之前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与小米等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更重要的是,魅族成立已有13年之久,而小米成立不过才6年时间。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魅族从底子里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是不够重视的。
与此同时,魅族过去一年在专利布局上的积累与其市场销量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为其陷入专利纠纷埋下了“隐患”。
高通起诉:与爱立信诉小米、华为诉三星类似,但更温和
伴随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围绕智能手机引发的专利诉讼也越来越多,从美国到印度,再到中国,各类专利诉讼此起彼伏。
与爱立信在印度诉小米手机专利侵权案和华为在美国诉三星专利侵权案类似,高通诉魅族的案件,也集中在通信技术领域。
日,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当时,爱立信申请的“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销售、推广、制造及进口涉嫌侵犯爱立信专利的相关产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当地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Flipkart,暂时停止销售爱立信起诉的涉案专利产品”临时禁令获得法院同意。
即便小米比魅族专利规模大很多,但是,依旧无法躲过类似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其侵犯后者的通信技术专利。
但与爱立信在印度诉小米的“剑拔弩张”不同的是,高通在国内起诉魅族应该算比较克制和温和。
我们看到在目前高通对魅族的诉讼请求中,前两项诉讼请求均是为了确认其没有“因人而异”或“以大欺小”设置不同的谈判条件或许可协议,而是按照此前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与使用其专利的各类厂商提供“一视同仁”的许可协议和条件。
而这多少也可以看出此番高通起诉魅族的原因,并非高通咄咄逼人,而更多是魅族作为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在智能手机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使用高通拥有的3G(WCDMA和CDMA2000)及4G(LTE)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专利,但一直拒绝缴纳专利费用。
咎由自取:高通可能不是最后一个起诉魅族的厂商
据悉,为了与魅族达成专利许可协议,高通向魅族发起了多轮交涉,试图通过诚信谈判与其达成协议。但魅族似乎不为所动,既不愿意与高通达成任何协议,也不愿意支付专利使用费用。
显然,此番高通起诉魅族更多是一种“被迫”或“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此番起诉魅族的案件中,高通在起诉书中提到的四部法律、共计七条的法律依据中,有五条是强调双方如何平等协商达成协议,有一条是强调高通没有违反《反垄断法》要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一条是强调使用他人专利,需签署许可协议并支付费用。
由此可见,高通此番起诉是比较谨慎的,它不希望被人恶意解读为“以大欺小”或“倚强凌弱”,而是希望类似魅族等智能手机从业者能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履行使用他人专利应承担的法律义务。
高通一再强调指出,包括华为、中兴、小米、联想、格力、奇酷等国内100多家规模大小不同的手机厂商均与其签署了新的中国专利许可协议,而“魅族一直没有没有诚意真正地与高通达成协议,而是采取了一种拖延的方式,希望能够无限期地延迟下去,这样他们可以无偿地使用高通的专利。“
而这样一个局面的结果就是对已经与高通签署的100多家厂商造成不公平竞争的态势,最终会伤害到整个无线通信的生态系统。
反观魅族,迟迟不与高通达成专利许可协议,表面上通过“拖欠费用”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智能手机竞争日趋激烈,即使没有高通起诉魅族,也不排除类似爱立信、华为等拥有3G(WCDMA和CDMA2000)及4G(LTE)无线通信标准相关专利的厂商向其发起诉讼大战。
因此,仅就魅族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智能手机专利生态圈,尊重并重视知识产权,高通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起诉它的厂商。
而就国产智能手机市场来说,在市场日趋饱和的前提下,智能手机行业不可避免也会进入“去产能”阶段,因此,对于类似魅族等只希望赚快钱的国产手机厂商,一味的“拖欠费用”并非长久之计,要么,尽快退出智能手机市场,要么,加大投入提前布局5G等下一代通信终端市场。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首发iDoNews专栏,长期关注互联网、知识产权及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阅读:3570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754
阅读:2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创业者,当融资成为创业圣经的时候,钱袋宝创始人、神州付行政...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魅族手机为什么不用高通方案?
来源:作者:老杳责编:悠悠
魅族为何不用高通的方案,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抱有好奇。一个原因是魅族这些年一直是三星半导体在大陆甚至全世界重点扶植的小弟,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要自始至终不用高通的方案,也就免除了给高通支付每部手机5%的专利授权费用,对于毛利率本来就不高的本土品牌而言,5%也是不错的利润所在。过去几年魅族作为国内难得的小而美品牌应当说颇具特色,虽然每年销量不高,利润却非常丰厚,3G时代芯片方案商有很多可以选择,大家的技术也相差不多,因此别说高通,魅族好像连MTK的芯片都没用过,魅族的这一选择甚至让魅族手机更具差异化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吸引力。3G时代魅族不选择高通并没有错,当然前提是要有足够强大的研发实力,其中三星对魅族的扶植也非常重要,每款产品三星都是专有团队支持,没有影响魅族手机的上市计划。但是,201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魅族不再拘泥于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每年三四百万的销量已经不足以满足黄章的胃口,无论阿里巴巴投资魅族是真是假,黄章都希望把魅族定位成面向互联网的大众品牌,一旦成为大众品牌,小众的芯片方案显然就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魅族依旧坚持不使用高通,无奈之下还是选择了联发科作为新增供应商,甚至抛弃了不做低端市场的定位,即将推出千元以下,单纯的三星方案已经很难满足魅族变化了的产品策略需求。第二、4G时代手机芯片供应商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博通退出市场、联发科方案的成熟相对较晚,高通至今呈现一枝独秀的竞争格局。虽然至今为止Marvell号称占据市场30%的市场份额,联发科今年LTE芯片销量也会超过3000万套,客观的说中高端手机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高通方案,这一点连魅族的最大支持者三星也一样,魅族要想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不采用高通的方案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其实魅族在4G上的迟缓已经有所显现,魅族推出4G手机明显比华为、OPPO、酷派等晚了很久,如果魅族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未来受到的影响只会更大。其实不仅魅族,包括三星在芯片方案选择上也受到了很大困扰,三星固然希望像苹果一样只使用高通的基带芯片,通过自研的AP与高通基带结合,可惜三星影响力还是不够大,高通不愿意只向三星供应基带,三星自研的基带相比高通或华为差距不小,虽然自研的SOC已经开始在中国移动进行测试,不过要想把自研SOC作为高端手机如Note或S系列的主芯片,估计连三星自己都没有信心,此次魅族MX Pro选择三星AP+Marvell基带的有些怪异的组合也就不足为奇。虽然作为转型后的魅族依然可以不选择使用高通的方案,依旧可以省去5%的专利费,不过从今年魅族的芯片方案选型上已经呈现捉襟见肘的趋势,如果未来魅族固守这一理念,即使今明两年可以顺利度过,随着公司的成长,遇到的问题或障碍只会越来越多。从另一方面来看,高通收取5%的专利费固然有点高,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去解决,魅族要想成为一家国际化影响的手机品牌,逃避专利授权本身也不是上上之选,相信与高通合作也是早晚的事情。最后需要说的是,其实魅族已经开始与高通洽谈合作的可能,也许不久的将来魅族便会引入高通方案。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魅族会倒闭吗_百度知道魅族应该拒绝向高通交纳不合理的专利费!--百度百家
魅族应该拒绝向高通交纳不合理的专利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高通寻求向魅族授权专利合理,毕竟用了人家多少专利,就应该缴多少专利费,这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高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也是合理的。
昨天,comobs观点指出,高通寻求向魅族授权专利合理,毕竟用了人家多少专利,就应该缴多少专利费,这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高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也是合理的。
今天,再讨论一下魅族是否有义务和权利质疑相关高通专利费应交多少的问题?以下为comobs通信观察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5年高通在反垄断调查过程中,主动提出了一揽子整改措施。这些整改措施针对高通对某些无线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以下摘自发改委网站,包括:
(1)对为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2)向我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时,将提供专利清单,不得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
(3)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
(4)在进行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时,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5)销售基带芯片时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签订包含不合理条件的许可协议,不将不挑战专利许可协议作为向我国被许可人供应基带芯片的条件。
发改委网站相关文章指出,“高通提交的一揽子整改措施满足了本机关决定和整改的要求。高通公司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我国的投资,谋求更好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高通公司在我国持续投资表示欢迎,并支持高通公司对使用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收取合理的专利费。”
高通在中国进行了多少投资不是本文关心的重点,跟反垄断调查也没有多大关系,根本不是手机厂家关心自身发展的重点。本文关心的重点是,魅族为何迟迟没有与高通签署专利许可,按照常理,魅族是最没有底气跟高通叫板的终端厂商,但正因为如此,所以勇气可嘉。
comobs通信观察观点如下:
魅族使用了高通的专利就应该付费,但有理由不按照高通主动提交给发改委整改的“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协议进行付费,而是终端企业使用了多少高通的专利就应该付多少费用,毕竟上述整改条款中(1)、(4)两条是互斥的;
魅族需要向华为、中兴、联想、酷派、小米、360等手机厂商学习,主动交纳应交纳的专利费,维护尊重知识产权的自身形象,而不是等到高通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进行专利授权的许可;
发改委认同高通主动整改措施,但并不表明终端企业没有义务、权利对高通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拖延或许仅仅只是对不合理性质疑的表态,但并不代表魅族不想缴纳专利费或签署专利许可;
上述整改方案,只是高通对于2013年(甚至是2013年以前)自身市场行为是否存在垄断向发改委提出认同处罚的妥协结果。发改委上次调查始于2013年11月,公布调查结果是2015年2月,处罚也是以高通2013年我国销售额8%为基准的。因此,魅族接受高通专利许可,交纳2013年以前使用的专利费是合乎情理的;
2014年、2015年,高通是否在中国存在垄断3G/4G终端市场的事实,目前官方尚无定论;
上述整改条款并不能作为年,国产终端企业持续判断高通收取2014年、2015年终端专利费合理性的解释,高通向魅族收取专利费中是否包含这两年销售终端应缴纳专利费的比率没有媒体进行详细披露;
纵观媒体报道,没有发现有媒体详细报道,高通是否向魅族提供了2013年及以前后者使用前者的“专利清单”,但此案结果将成为高通未来向众多国产厂家授权专利许可的范本;
面向三家运营商不同用户市场定位的六模全网通,收取全模专利费是否合理?最终用户利益谁来保证?比如中国联通用户仅使用了GGE/WCDMA/LTE,不应该在六模中收取CDMA专利费,中国电信的用户仅使用了CDMA/LTE,不应该在六模终端中收取WCDMA的专利费,而中国移动由于没有发放LTE FDD牌照,无论五模还是六模终端中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没有理由收取CDMA、WCDMA专利费。因为用户没有必要为不必要的多模买单;
面向公开市场销售的六模全网通,收取全模的专利费,合情合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模全网通终端在公开渠道的售价应该跟五模相同,因为终端厂家在出货中无法辨别用户来自哪家运营商的用户,除非高通专利授权的终端企业明白最终用户的需求;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按照高通主动提交的整改条款(5),高通没有理由迫使魅族使用高通供应的基带芯片,除非魅族主动投入高通的拥抱。
或许,魅族担心的是,在许可费中抵扣反向许可的专利价值或提供其他对价到底有多少?魅族爆发式的疯狂发展,最终得利的不仅仅是高通,或许还有阿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595
阅读:2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创业者,当融资成为创业圣经的时候,钱袋宝创始人、神州付行政...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魅族被高通起诉,难道以后魅族会不再跟高通合作了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魅族 高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