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时代2结盟游戏罗马结盟匈奴怎么结盟

揭秘 | 匈奴的一样“生化武器”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崩溃?_国家人文历史_【传送门】
揭秘 | 匈奴的一样“生化武器”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崩溃?
国家人文历史
张醉轩本文经《科技日报》授权转载,有删节。公元375年,匈奴人出现在顿河草原,之后它横扫大草原直至大半个欧洲,这些骑马的入侵者给欧洲带去的并不只有战争,还有更可怕的瘟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流行性瘟疫震撼了整个欧洲,在英国,公元444年的瘟疫让不列颠人没有足够的健康者掩埋尸体;维也纳和罗马也分别在公元455年和公元467年遭遇类似的瘟疫袭击,死者无数。 罗马帝国废墟 资料图生化武器似乎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但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匈奴人就曾使用过它,所造成的瘟疫致使当时汉朝的人口在短短80年间就锐减了5000多万。不仅如此,这场延续了300多年的瘟疫还造成了社会的持续动荡,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社会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当匈奴人西迁欧洲之后,同样也给欧洲人带去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匈奴的大规模生化武器西汉年间,匈奴人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脚下,对汉军说:“秦人(匈奴人称呼汉人为‘秦人’),你们不是要马吗?我们送战马来了。”这些战马其实是被匈奴投过毒的,这种毒是草原上特有的疫病。汉军将这些沾染了疫病的马匹“引入关内,遂致人染病”。匈奴人出此毒计,是因为当时正值汉匈战争的后期,汉军攻势猛烈,匈奴人被迫不断北迁。为了阻挡汉军继续北进,匈奴人用沾染病毒的牛羊尸体污染汉军所要经过的道路和河流的上游,让汉军染上疫病,从而丧失战斗力。匈奴紧接着,这种人类历史上最早见诸记载的生化武器很快发挥了连匈奴人都没有想到的巨大威力。可以想见,之前毫无免疫力的汉人面对这种传染性和生命力都极强的瘟疫病毒,无异于一群待宰的牛羊,这也是这场瘟疫得以在中原地区反复肆虐长达300年之久的原因。其中,仅由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重新统一中国为止这80年时间里,战乱与疫病就导致了人口的惊人锐减。黄巾起义前东汉统计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到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只剩下560万,这是何等惊心骇目的数字。“伤寒”不是伤寒匈奴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之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个病征:一是患者身体有斑瘀(所以称为“伤”);一是因发高烧而苦寒(所以称为“寒”),死亡率非常高。东汉末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中就悲痛地说:“我的家族人多,有二百余口人,但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就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没有条件注射疫苗的非洲,伤寒的死亡率最高也只有10%,这同汉朝的伤寒病很不一样。张仲景画像那么汉朝人所说的伤寒病究竟是什么疫病呢?我们来看这几点细节,一个是匈奴巫医的下“蛊”,这“蛊”可以污染牛羊和马却并不会让它们发病;另一个是此病基本未过长江;还有就是自公元1世纪至4世纪的前后数百年间,“伤寒”瘟疫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推断这个伤寒病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于主要是老鼠传播,长江阻隔了老鼠南下,因此此病基本未过长江。由于老鼠捕杀不绝,因此其体内持续隐性感染的病毒造成瘟疫反复发作;而匈奴巫医所下的“蛊”则很可能是老鼠的粪便。魏晋“疯”流竹林七贤瘟疫疾病加上战乱兵灾,还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文化现象,那就是“魏晋风流”。我们现在看到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名士轻裘缓带着宽衣,放荡形骸穿木屐,总会认为这是逍遥高逸的表现,却不知这是吃药的缘故。史载魏晋时期人们为了医治和预防伤寒病,常会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汤药。五石散作为药酒具有发汗的功效,因此即使在冬日,服药的人也会皮肉发烧,穿得少自不用说,而且若是穿着紧身的窄衣服还会把皮肤擦伤,于是非穿宽大衣衫不可。脚上也是一样,穿鞋袜很容易磨破脚皮,因此以屐代鞋是不二的选择。除此之外,为避疫疾传染,当时许多士人远避人世寻找净土,于是顺带着流行起了寻找大自然的风尚,导致山水诗及山水文学的兴起。瘟疫传播到欧洲匈奴迁徙图匈奴是汉代这场生物战的始作俑者,但其本族后来也成为严重的受害者。在南匈奴内附汉朝之后的这几百年中,北匈奴不断西迁,同时也把瘟疫一路传播了出去。公元2世纪,出血热瘟疫爆发于中亚、西亚,2至3世纪流行到罗马。之后反复发作,到公元6世纪几乎遍及整个欧洲。公元375年,匈奴人出现在顿河草原,之后它横扫大草原直至大半个欧洲,这些骑马的入侵者给欧洲带去的并不只有战争,还有更可怕的瘟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流行性瘟疫震撼了整个欧洲,在英国,公元444年的瘟疫让不列颠人没有足够的健康者掩埋尸体;维也纳和罗马也分别在公元455年和公元467年遭遇类似的瘟疫袭击,死者无数。由此可见,匈奴人是见诸记载的最早使用瘟疫作为战争手段的群体,这一举动给古代的中国和欧洲带去了几百年的“生化”灾难,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汉和罗马帝国的崩溃。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征稿启事有100万人看自己的文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想岂止是有一点小激动!今天,国历君要进行一场真诚的征稿活动。大家可根据个人特长与兴趣提供稿件,具体要求会有一点:选题有趣一点、内容扎实一点、文笔流畅一点。篇幅在字之间为佳,投稿邮箱为:。稿件若考虑采用,国历君会在两周之内回复邮件;相反,如果在两周之内未收到反馈邮件,则表示不会采用。如有其他问题,可至后台留言给国历君。最后,来个大彩蛋——文章一经发表,会有稿费作回报!还等什么,摩拳擦掌写起来吧!好 文 推 荐《太阳的后裔》中男主角柳时镇服役于韩国707特种部队。这部电视剧不但吸引了众多偶像剧粉丝,还带火了一个话题,真实的韩国军队到底如何?△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八宝山原先不过是北京西山平原上的一座孤立残丘,原来叫黑山,相传是因为在那山脚下藏着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箕和金笸箩八件宝贝,所以便叫它八宝山。△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当奥运圣火传递在巴西国土上时,日本2020年奥运会的新会徽也被揭晓。巴西与日本的关系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亲近。放首小野丽莎的歌儿,咱们边听边看。点击图片进入文章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5月26日 23:23
国家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热门文章罗马帝国时代武将搭配_百度知道匈奴与罗马帝国有什么联系?
匈奴与罗马帝国有什么联系?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匈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公元3世纪中叶,匈奴人开始出现在西方世界的视野中。而伴随着他们一起出场的便是一场征服与掠夺的战争。公元350年左右,匈奴灭突厥强国阿兰,阿兰国余众全部臣服于匈奴。 公元374年,匈奴侵犯东哥特,并大败东哥特人于其国土,东哥特国王赫曼瑞克自杀,民众部分投降匈奴,余众逃往西哥特。在灭掉东哥特之后,匈奴大军继续西进,与西哥特军队在德涅斯特河展开大战,大败西哥特军队。将西哥特数十万大军逼往罗马帝国境内。非常戏剧化的是,匈奴人的这一战果,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终结。正是这些战败的西哥特军队,在公元378年大败罗马帝国,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根基。随后又在公元410年攻陷罗马城,将罗马洗劫一空。 公元435年,匈奴首领阿提拉杀死共同掌权的兄弟而独揽大权。在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一系列的袭击后,匈奴人开始入侵东西罗马。公元441年,匈奴向拜占庭宣战;447年,匈奴大军大破罗马守,血洗色雷斯城,并于次年杀至君士坦丁堡城下。东罗马皇帝被迫缴纳大量战争赔款和割让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之后才让匈奴人得意的离去。 公元450年,匈奴人又转战西罗马帝国,并洗劫了现法国北部的大片村庄,在与西罗马军队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终于被打败,阿提拉带领战败的军队转而入侵意大利,在意大利的战斗中,尽管罗马人遭受了极大损失,同时匈奴人也显得疲惫不堪。在不断增加的战争减员以及疲劳和疾病的情况下,阿提拉与罗马教皇圣里奥一世议和,撤出意大利。 公元453年,阿提拉病逝。匈奴内乱开始,同时异族奴隶纷纷起义,不同派系的贵族之间也为了争权夺利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终于因为汪达尔部落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里永远的消失了。
在蒙古大草原上被中国军队击败的匈奴人分裂为两部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投靠了东汉政府,最后成为五胡乱华的主要凶手之一,而北匈奴在不断打击之下不得不向西方迁移,最后到达了东欧,驱逐了当地的原有居民日耳曼人,哥特人,使他们大量逃亡罗马帝国境内,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认为他们是夏朝的遗民。匈奴人最初的活动中心大约在今内蒙古的河套(伊克昭盟一带)及阴山地区(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东段进入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000多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后始逐步扩散至漠北及西域地区,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隶制帝国之时,中原则建立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封建制帝国。随着两大政治、经济集团以及匈奴跟其他游牧民族间关系的发展,匈奴与中原王朝或战或和交往了三四百年,终在内外交困等诸多因素之下,或南迁,或西迁,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影响了欧亚历史的发展进程。
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人已进入铁器时代,并学会冶铁和铸铁。不仅能用铁制作刀、剑、镞等兵器,还能制作铁镰、铁铧、铁马嚼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铁器的生产和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匈奴人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匈奴人的军事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西周时匈奴开始侵扰中原王朝,战国时匈奴多次进犯赵国,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骑射。其后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统一六国后,秦将蒙恬率10万大军(一说30万)北击匈奴,占有河南地(即河套地区)。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是在汉朝。汉初,为了避免匈奴的侵扰,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0余万北伐匈奴,不料中匈奴王冒顿之计,被匈奴精兵40万骑围困于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部),一连7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情况万分危急。于是刘邦遣使重金贿赂冒顿阏氏。在阏氏的劝说下,冒顿“乃解围之一角”,放刘邦而去。冒顿遂引军北还。此时匈奴气势正盛,如一鼓作气乘胜出击,则完全可以把刘邦灭掉。如是,匈奴将成为中原地区的新主人,中国的历史将是另外一番景象,就不会有后来的匈奴西迁,世界的历史也将重新改写。遗憾的是,在胜利垂手可得之际,冒顿却放刘邦而去,失去了一次入主中原的绝好机会。但不管怎样,此役对汉王朝的震撼是空前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汉军不敢出塞与匈奴交战。每年还要遣送子女玉帛供奉匈奴,向匈奴伏首称臣。
平城之战后,刘邦不敢再小视匈奴,被迫献宗室女与之和亲,结为昆弟,每年还要奉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棉絮、丝绸、酒、粮食和其它食物等,并定以长城为界。冒顿对刘邦的“奉贡”十分满意,欣然接受。后冒顿又西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傍26国,控地东尽辽河,西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北至贝加尔湖,南抵长城,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冒顿单于死后,其子老上单于,其孙军臣单于持续向外扩张,其势力范围向西达中亚地区,西域诸国皆臣服于匈奴。此时的匈奴,实力空前强大,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游牧帝国。
公元前141年,十八岁的汉武帝刘彻即位,从而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序幕。年轻的武帝已经不能忍受身处化外之地的“蛮夷”给大汉王朝带来的屈辱,他不能在这种屈辱下安心地做他的皇帝,他要复仇雪耻。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耗尽了他一生的精力。
公元前129年秋,武帝分遣四路大军进击匈奴;前127年,重新占领秦蒙恬所获之匈奴故地(河南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遂置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朔方郡(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南)。从此,汉王朝将北部边防推至黄河沿线,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长安及关中的威胁。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统兵十余万骑,直指阴山山脉的匈奴本部单于庭,迫使匈奴将单于庭远迁至漠北。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转战河西,夺取河西走廊地区;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汉置其众于秦长城外,“因其旧俗,为属国”。并于浑邪王故地(河西地)置武威、酒泉两郡(前111年,分武威、酒泉置张掖、敦煌两郡,是为河西四郡),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前119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给匈奴以沉重打击,匈奴从此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这场战争对匈奴的打击是致命的,使其元气大伤,他们不得不放弃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地区,远走他乡,跑到荒无人烟的大漠之北去安家落户。此后近十年间,匈奴不敢轻易进犯汉地,汉军也偃旗息鼓,双方处休战状态。汉军虽赢得了此役的胜利,却没有动摇匈奴的根基,像匈奴这样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民族,又岂肯善罢甘休。十年后,战争再次打响。公元前99年至前90年,汉军再次发起对匈奴的大规模征战,而此阶段的战场,则转移至西域及天山以北地区。结果汉军惨败,骑都尉李陵、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降于匈奴,李广利所率近十万汉军全军覆没,实为汉朝开国以来最大之惨败。这令汉人大为震惊,战后武帝颇为悔恨此次用兵。匈奴狐鹿姑单于则以胜利者姿态遣使于汉曰:“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三年后,(即公元前八十七年),武帝崩。一心要洗刷耻辱的汉武帝,用其毕生的精力征战匈奴,结果最终也没能使匈奴降服,带着遗憾去见高祖刘邦了。
公元前60年以后,匈奴社会陷入动乱分裂状态,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前56年,呼韩邪单于兄呼屠吾斯自称郅支骨都侯单于,之后发兵攻呼韩邪单于,呼韩邪败走,单于庭为郅支所据。前51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汉宣帝刘询使驻漠南光禄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前44年,郅支见呼韩邪势渐强,自度无力统一匈奴,于是率众西迁康居(今哈萨克斯坦联邦东南部一带)。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领大军在康居国将北匈奴首领郅支单于击杀。
东汉初年,北匈奴再度控制西域诸国,屡犯河西郡县。公元73年,汉遣窦固、耿秉等出击北匈奴,破呼衍王于天山。公元 89—91年,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被迫西迁。从此,中国的史籍很少再记述北匈奴。公元170年以后,北匈奴从中国的视线中消失。
南匈奴南下汉化,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肌体之中,至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不复存在。北匈奴从中国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么他们又去了哪里呢?欧洲的史学家告诉我们了答案,他们去了中亚和欧洲!当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北匈奴因为对汉王朝作战的失利,加之强大起来的鲜卑人(东胡的分支)逐步占领了匈奴故地,这就迫使北匈奴不得不向西拓展生存空间。北匈奴人的主体逐渐西迁进入了俄罗斯南部地区(大致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今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一带。另有一支可能迁入高加索地区)。据说,迁入该地区的匈奴人是整个匈奴部落中最强悍最勇猛的,所以他们宁可背井离乡也不愿意臣服于汉王朝或者是鲜卑人。在公元170年—公元370年这段时间,汉王朝与远在俄罗斯草原的匈奴人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对于他们的去向,汉王朝已不知所终。这些匈奴人也没有再进犯过汉王朝。
辗转来到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匈奴民族,经过了200多年的蛰伏之后,于公元4世纪的后半期,又重新出现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他们坚韧的民族特性,实在令人敬佩!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而匈奴则是“百年不鸣,一鸣惊天”。醒来后的匈奴人一声巨吼,震惊了整个世界,地球都为之颤动。公元350年—374年,他们做了一件重大的事情,经过一系列的战争之后,匈奴人将当时还很强大的位于顿河东岸的阿兰国灭掉了,彻底征服了阿兰那人(阿兰那人统治的地区,西起顿河的东岸,向东则包括了伏尔加河的广大地区,向南抵高加索山区)。关于阿兰国,中国的史籍略有记述,认为阿兰国即古之奄蔡,其方位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与康居同俗。
这是一场伟大而残酷的战争,一场以匈奴人的完胜而留载史册的战争。这场战争,拉开了匈奴人向欧洲挺进的序幕。
欧洲史学家中最早记载匈奴人活动的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阿密阿那斯·玛西里那斯。他记述到:“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在5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阿提拉王国’,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征服了阿兰那人之后,匈奴人将其领土并入了匈奴的版图。不久,匈奴人在其首领巴兰勃的率领下,跟着最后一批逃跑的阿兰那人西进,他们渡过了顿河,于公元374年左右进入了东哥特人的领土,并使东哥特人降服(哥特人是日尔曼民族的一支)。当时东哥特帝国仍然处在赫曼立克国王的统治之下。他就是确立了东哥特人在欧洲东南部建立霸权的君王。但是此时的赫曼立克已经老朽,他对于这个新兴的匈奴部落帝国完全失去了应变的能力。东哥特人的军队与匈奴的骑兵刚一接触,就呈现了溃败的迹象,终于导致最后的崩溃。赫曼立克国王不忍心看到他一手创建的帝国就此结束,自杀身亡。
征服了东哥特人之后,匈奴的军队乘胜前进,突袭了西哥特人的军队。西哥特人在损失了大量士兵之后,他们被迫撤往茂密的森林,指望茂盛的森林可以抵挡匈奴的骑兵。匈奴的军队也就此停止了追赶。此举给了几乎崩溃的西哥特人得以喘息的机会,但是大部分的西哥特人似乎从这次重挫中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信心完全崩溃,他们在惊恐之余,觉得唯一能够避免被匈奴人灭族的办法,就是继续向西撤退,借助多瑙河阻挡匈奴的骑兵,那就必须向西退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曾无数次的阻止了哥特人的入侵,因此西哥特人认为,能够阻挡匈奴骑兵的,应该是伟大的罗马帝国军队。于是,大批的西哥特人开始涌入了罗马帝国的境内。
随着阿兰那人与东哥特人的降服,西哥特人的流亡,匈奴人成为从乌拉尔山到科尔巴千山之间大平原的主人,从科尔巴千山的豁口出发,他们又占领了匈牙利平原,哥特人第三个分支格比德人变成了他们的属民,到了公元406年前后,匈奴人已扩张到了多瑙河的右岸。
单单是西哥特人,就已经让罗马帝国觉得难受了,后来,那些在俄罗斯南部被匈奴骑兵击败的东哥特人,也逃亡到了罗马帝国的境内,他们抢劫了色雷斯的北部和马其顿,欧洲开始大乱。不久,阿兰那人和匈奴人也来了,一起加入了混战。此时的匈奴人还仅仅是先头部队,主力部队还在后面集结。
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的皇帝法伦斯亲自率领大军与哥特人作战。交战的结果是罗马帝国的军队大败,法伦斯被哥特人活活砍死,他的军队阵亡了三分之二,这些都是罗马帝国东部的精锐部队。这次残败,动摇了罗马帝国的根基。而后人认为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此次战役的严重失利。
如上所述,前期的匈奴人入侵欧洲,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西哥特人和一部分东哥特人、阿兰那人逐渐跑到了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当时遭到这些民族入侵的主要是东罗马帝国。&&&&&在公元375年到公元400年期间,虽然匈奴人是这一切混乱的制造者,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直接从事对罗马帝国的征讨。当哥特人和罗马人作战的期间,少数匈奴人也进入到了多瑙河的南岸。几年之后,当东哥特人迁徙到了罗马帝国境内,并获准居留在巴诺利亚地区时,部分匈奴人也跟着进入了这个地区,但是,这毕竟还不是匈奴的主力,他们仅仅是匈奴部落的一部分。
阿兰那人和哥特人被匈奴人赶跑了,于是,匈奴人统治了整个俄罗斯南部的草原。并且几乎成了当地唯一的民族。这一现象,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当时南部俄罗斯的大草原,一开始是由塞西安人统治,后来变成了萨尔马西安人,再后来哥特人又抢了萨尔马西安人的地盘。这几个民族之间虽然互相的争斗,但他们都是白种人,都说印欧语系的欧罗巴语。哥特人和阿兰那人被匈奴人赶跑了,说明了泛蒙古人种中说阿尔泰语系的民族第一次进入了近东或者是东欧地区。这些说阿尔泰语系的泛蒙古人统治该地区长达12个世纪,一直到了17世纪,这片广大的区域才又重新被崛起的俄罗斯人,或者说是说印欧语的民族所统治。&&&&到了公元四世纪末,匈奴人的主体仍然还是居住在以前东哥特人居住的地区,也就是在科尔巴千山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到了公元400年,西方的史学家第一次记录了匈奴人与罗马人的战争。也就是从这一年之后,匈奴的名号便经常出现在罗马的史籍中了。
公元402年至410年,西哥特人阿勒力克发动一系列的战争进攻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地区,这都是缘于东方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不得不向西部拓展生存空间。说白了就是因为匈奴在中亚、欧洲东部地区的扩张造成的。当时,匈奴的大军就集结在阿勒力克的后方,等于是在驱赶着西哥特人前进,当时的匈奴大军已经渡过了多瑙河,进入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匈奴帝国的大军比阿勒力克率领的西哥特人要强大得多,因此,阿勒力克选择避开匈奴而向西方迁移,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公元410年,阿勒力克攻下了罗马城。就这样,罗马帝国被因恐惧匈奴人而被迫西迁的西哥特人征服了。他们正是因为受到匈奴不断的威胁,才不得以离开自己的家园,继续着西方的征程。但是西哥特这个蛮族对罗马城的破坏并不大,因为当时的西哥特人和罗马人一样,接受的都是基督教,而罗马是基督教圣地。因此,教堂肯定是安全的,城内的重要建筑包括罗马广场的建筑都保存完好。
公元408年,匈奴人由国王乌尔丁统帅,其领地得到空前的扩大。从乌尔丁到阿提拉,逐渐进入欧洲的匈奴帝国,开始了令世人震撼的征服行动。在当时罗马人的历史记载中,把乌尔丁称为是 “欧洲多瑙河以外地区一切蛮族的首领”。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乌尔丁性格狂傲,当时罗马帝国一个行省的省级官员向他投降的时候,他指着太阳说了一句被后人永久传诵的话:“凡是太阳能够照耀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都能够征服”。
于是乌尔丁开始了征服罗马帝国的战争,在侵入东罗马帝国之后,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在他们带着这些战利品返回的途中,遇到了罗马军队的堵截,这一仗打得异常激烈,乌尔丁的军队损失惨重,他自己也在战斗中负伤。当时很多被迫投降匈奴的其他部族都纷纷的离开了乌尔丁,匈奴的军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他不久也忧伤的死去。
公元422年和公元426年,匈奴在路阿的率领下两次进攻了东罗马帝国,并且征服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后来,东罗马的军队将匈奴人赶回了多瑙河北岸,东罗马的皇帝西阿多修斯答应每年给匈奴350磅黄金,要求匈奴人不要再进攻罗马。再后来,东罗马帝国默认了匈奴对多瑙河北岸的绝对统治权,匈奴人在多瑙河北岸、乃至欧洲部分地区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巩固。当时匈奴帝国的中心在多瑙河的中游地区,大概相当于19世纪时期的奥匈帝国。
路阿死后,其侄阿提拉取得了政权,阿提拉是匈奴帝国最伟大的统治者,在匈奴人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是他,使匈奴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当时的匈奴帝国被欧洲史学家称为“阿提拉王朝”公元441年,阿提拉向东罗马开战,他渡过多瑙河,横穿今天塞尔维亚和保加力亚,然后劫掠了色雷斯。历时7年的不断进攻,让东罗马帝国几乎崩溃。448年,无力再战的东罗马帝国,割地求和,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阿提拉,这块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塞尔维亚全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大部。除此之外,东罗马还承诺了高额的岁贡,并默许了阿提拉侵占希腊北部的行动。匈奴帝国的疆域通过连年征战扩至最大版图,一度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451年,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联姻要求遭到拒绝后,开始进攻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统领大军越莱茵河,进攻高卢(法国东北部地区),与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发生沙隆之战,败退。452年春,阿提拉再度出兵意大利,攻克了阿奎莱亚、米兰和帕维亚,并开始向罗马进军,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指派罗马主教利奥一世与阿提拉谈判,利奥一世被迫答应交纳贡赋,并把罗马皇族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于是撤退。453年,阿提拉离奇死亡。阿提拉时期是匈奴帝国最辉煌的时期,他死后不久,匈奴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并彻底洗劫了罗马,中心广场的建筑和文物几乎全部被焚毁。这是罗马帝国遭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浩劫。二十多年后,西罗马帝国灭亡。
概括起来,匈奴的西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匈奴把阿兰那人和很多日尔曼人赶出了俄罗斯南部的顿河大草原,进入了巴尔干地区;第二阶段,就是匈奴人迫使很多欧洲的民族进入了罗马帝国,使西哥特人推翻了罗马帝国。匈奴的西迁,导致欧洲地区各个民族和部落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他不仅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中国、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附:关于匈奴西迁的考古学证据
对于匈奴西迁至欧洲,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或保留态度,但考古发现已经提供了一些证据。 && &1997年,哈布杜里那和阿吉谢夫在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的别里克塔什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并对其中的1座墓进行了发掘,墓为双人合葬,墓内出土有典型的匈奴陶罐等器物,证明该墓地的主人是匈奴人。时代断为公元1~2世纪。&&& 在其它地点发现的一些匈奴墓葬中,还出有在匈奴墓葬中常见的青铜鍑。
在西伯利亚地区发现的属于匈奴人的岩画中可以看到,鍑作为匈奴人的主要生活用具被广泛使用,它与匈奴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乔尔纳库吕亚、伏尔加河中游乌里扬诺夫斯克附近的上科奈特斯、乌拉尔奥伦堡克兹尔—阿德等地区都曾发现过这种青铜鍑。证明匈奴人的足迹曾经到过这里。在北高加索哈巴茨、伊万诺夫卡也发现了这种铜鍑。可以作为匈奴在“阿兰国”境内活动的见证。
在匈牙利Tortel地区潘斯特县、约内什蒂、代萨、卡帕斯河谷、舍斯塔契等均出土有这种鍑,其中,匈牙利Tortel地区出土的一件最为精美。在西里西亚的墓葬中曾经发现30只铜鍑。大量匈奴人遗留下来的铜鍑为匈奴西迁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它的广泛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随着匈奴西迁的路线而分布的。这些考古材料不仅印证了匈奴人西迁的史实,也为我们指明了匈奴西迁的大致路线。因此,北匈奴西迁欧洲的历史应该是可信的。
又:2006年,法国和匈牙利遗传学者利用2000多年前的古代匈奴人尸骨,与现在生活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常染色体DNA分析,结果表明,古代匈奴和当今蒙古人群为延续世系,而与现代土耳其人和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没有血缘关系。
这也告诉我们,西迁欧洲的匈奴人只是匈奴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与后来的东胡(鲜卑)人相融合形成了蒙古族群体,亦即今天的蒙古人。当时他们生活的区域主要是现今的蒙古国地区。800年后,他们优秀的儿子成吉思汗追寻着祖先的足迹再次横扫欧洲。
说匈奴灭亡罗马帝国是不对的,还有 看楼上那些特别繁琐的文字我就头大 相信楼主也不会喜欢看 我用最简练的话来阐述这个问题
在汉朝 由于西汉 还有东汉 再加上鲜卑等少数民族 持续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匈奴被迫西迁伏尔加河流域 后来 继续西迁 到达东欧 对当时的各蛮族部落 进行侵袭 导致了著名的蛮族大迁徙 迁到哪里去呢 想来想去 就来到罗马帝国的 北部边陲 当时比较出名的是东西哥特王国 匈奴进攻过罗马帝国但是在罗马蛮族联军的抵抗下退却了 后来西罗马帝国日益腐朽 &&被蛮族部落灭亡了
东罗马帝国 又坚持了千余年 于1453年 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时代3 结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