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是真功夫还是房中术

胡环宇头扎入水中的一幕被记录下来,引强烈反响。
一男子为吃狗肉,拎着一只狗的后腿将其砸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5月20日晚8点。央视纪录频道(CCTV-9)。一部讲述少林功夫、江湖规矩和武侠精神的5集纪录大片《功夫少林》即将首播。
  据说,这部巨作重新诠释了血性、担当和生存之道,与电影《老炮儿》的精神不谋而合。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或将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功夫热潮。为此,毒药君深入央视导演肖崴率领的创作团队进行采访,首度为各位看官揭开鲜为人知的“少林功夫”。
  为何少林寺从不主动接受世俗挑战?
  30年前,一部《少林寺》曾激发起大批海内外华人的习武热情,而千百年来,江湖上也一直流传着“天下武功出少林”,一指禅、易筋经、金钟罩等72绝技享誉中外,藏经阁以及诸多少林秘籍,则更是被武侠类小说和影视作品演绎得神乎其神。
  但是,无论怎样刺激、挑逗或者攻击,少林寺高手从不主动接受打上山门的挑战。以至于坊间甚至外国媒体都在质疑:少林寺没有真功夫,少林功夫是花架子?
  对此,五集纪录片《功夫少林》的总撰稿严枝俏介绍说:“千百年来,少林寺从不主动接受外界的各种比武挑战,首先因为它是一座寺院而不是一家武馆,从古至今,寺院都是译经的地方,是讲经说法的地方,是把佛陀发现的人生真理普度给众生的地方,而不是打打杀杀、沽名钓誉的地方。1500年前,少林寺僧人在研习佛法、打坐习定的同时,发现了一套健身护体的方法,经过千年的演变和历史的积累,加上保家卫国的需要,逐渐演化成了一门功夫。它是‘禅武合一’的,是中国人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与尊重。越是武功和佛性高深的僧人,越不会轻易出手。”
  “因为他知道,功夫是什么、何时能使用、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功夫的传授要讲求德行。德行不够,是不传给你的。所以,宁可被世俗误解,受委屈也绝不出手。但从相反的角度讲,有人问了,你不出手,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功夫呢?实际上,少林功夫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实战价值。听了释延孜师傅的故事,大家就都会明白。”
  因此,《功夫少林》在开篇第一集中,就通过46岁的释延孜师傅接受世界拳击高手挑战的故事,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回答了少林功夫究竟存不存在、能不能打的问题。
  既然千百年来,少林寺从不接受挑战,为什么这位释延孜师傅就能破例呢?
  《功夫少林》总导演肖崴讲述了这个故事:“18年前,身为少林弟子的释延孜,被少林寺委派到英国筹办少林文化传播中心。当时,在伦敦有跆拳道、剑道、拳击、泰拳、空手道等各种武馆,恰恰没有中国功夫的一席之地。那个年代,中国武术在国外备受歧视,外国人谈到中国功夫就是摆出一个蛇或者鹤的姿势,因而质疑这些姿势都是花架子,不能实战。”
  面对这样一个局面,释延孜如何才能让少林文化传播中心在伦敦落脚呢?最后确定,“用拳头说话”。
  可是,少林弟子是不能主动去打且以打的方式来证明中国功夫的实战性的,这是寺院的一条铁规。怎么办?释延孜被迫还俗。
  “他用了两年时间,把伦敦大大小小的武馆都拜见了一遍,找各国高手切磋武功。打了两年,终于在第三年,才能够把少林文化传播中心扎根在英国伦敦。”
  剧组和释延孜师父合影
  这是释延孜特意从英国赶回国参加“世界拳王争霸赛”的背后故事。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简单。释师傅迎接挑战的事,还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虽然还了俗,但他一心向着少林寺,至今剪不断与少林寺的关联,所以释延孜参加“世界拳王争霸赛”,依然离不开“少林寺”的背景。他的输赢,直接关系到少林寺的威望,少林乃至中国功夫的名誉。这给了释延孜很大的精神压力。
  也有很多人怀疑释延孜的参赛目的:一个名扬海外的武林高手,见过那么多世面,也打过那么多比赛,为什么还要以46岁高龄挑战拳王比赛?难道是沽名钓誉、炒作自己吗?
  关于这一点,肖崴导演有话说:“我们刚开始也质疑他的参赛目的。随着拍摄的深入,越加理解了释延孜,他说即使是打输了,他也要当这块‘垫脚石’,证明少林功夫是有实战价值的。输了,只是说明我们没把功夫练好,不能证明我们没有胆量,不敢挑战,不能在拳台上跟人一试高低。释延孜年轻的时候,没有跟全球高手过招的机会,今天,他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少林功夫的实战价值。”
  为了备战“拳王争霸赛”,释延孜谢绝一切拜访,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在河南登封少林寺附近的山洞里进行高强度的体能特训。之后,还专门来到北京进行了自由搏击训练。
  肖崴导演介绍了这次比赛的经过:“他的对手是在泰国很有名气的一个拳王,比释延孜小八岁。由于习惯了赤手空拳,不太习惯戴拳击手套,一上场,释延孜的两个大拇指就被打骨折了――这是现场观众看不到的。手指脱臼,用不上力气,干脆用脚。中国人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释延孜发挥大洪拳里肘和腿的功力,终于把对手撂倒。”
  释师傅的故事很激烈,外行人可能看个热闹,但经过肖崴导演和严枝俏总撰稿这么一解释,毒药君知道了“练家子”的艰辛和比赛场的惨烈。
  肖崴导演也不由感慨:“少林武功不会有多少回合,基本一下就直接把对手打倒在地。中国功夫无快不胜,你快,我比你更快。你狠,我比你更狠,我打得还很有技巧。释延孜只是少林寺实战派的顶尖高手之一,据我们了解还有不少这样的高手,但是他们多数不在国内,被少林寺委派到世界各地做少林文化的传播推广。”
  秘传四百年的少林南院绝技为何破戒传授?
  中国有句俗话:“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功夫或者一些秘笈,对于传承人的选择其实是有规矩的。《少林功夫》第二集《秘笈》中讲到一个故事,比这些规矩还大,不仅看你是男是女、在内在外,还得看你姓啥,师父才决定传不传功夫给你。
  第二集导演黄大治告诉毒药君:“少林功夫一代代传承下来,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不知道也不能理解的。看了第二集,相信所有观众都会理解中国功夫之不易。作为中国人,首先得尊重我们祖先传下来的财富,不要轻易妄断中国功夫的真实所在。”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史文杰的老拳师。几十年来隐于登封民间,村里人知道他会功夫,但是从不知道他究竟会的啥功夫。他也曾发下毒誓,“永不收徒”,就连亲生儿子也不传功夫,为何却在2015年突然破戒,传授了四百年前的少林南院功夫呢?
  科普一下:少林寺在历史上曾分东南西北几个下院,每个院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史文杰学到的功夫,就是少林南院400年前传下来的功夫,传到史文杰这里有400多套,分功法、搏击、套路和养生四类。少林南院功夫一招一式严格按照规矩传承,因此可以说是明朝功夫的活化石――讲求大开大阖,一招制敌,声如惊雷,势如奔马。
  众位看官,你们一定细心地发现,既然少林功夫秘不外传,又怎么会流传到史文杰手中?
  黄导给毒药君讲了一个故事:400年前的一个风雪夜,少林寺南院功夫高手冻僵在登封阮村这个地方,被一户姓李的人家救了。为了报恩,这位高手就传了功夫给阮村李氏。
  哎?不对呀,史文杰不姓李啊?
  “史文杰从6岁跟随阮村的师父习武,每天翻山越岭十几里路,十几年间从不中断。师父看到这孩子有韧劲,肯学习,就破例把南院功夫传给了他,并要他跪地发誓: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再传这套功夫。这套功夫只能在李氏族人中悄悄流传!作为外姓人,史文杰能学到这套功夫已是破例之举,之后,他必须将这套功夫‘烂在’自己身上,也不能再传他人。所以,大家只知道他会功夫,时间长了,也不见他传功夫,人们也看轻他了,都说他其实就是个干农活的老把式而已。”
  他们说的也是,史文杰农民出身,至今还在田里耕地呢。
  史文杰坚守诚信,誓死不愿收徒,也不愿参加《功夫少林》的拍摄。黄大治导演开始时劝导他,“百年以后,你把功夫带走了,这门功夫就谁也不知道了!你见到祖师爷以后,他们会骂你的,以后江湖上还有没有我们这个门?谁给我们烧纸啊?”史文杰还是摇头,“要听师傅的,这是规矩。”
  正在此际,一个噩耗传来:史文杰的好友、烟台“七星螳螂拳”掌门人余天路突然心梗去世!一生功夫只传了徒弟两三成!
  就在去世前两天,俩人还通过电话,约好过几天要在登封切磋武术。
  史文杰赶到烟台,在余师父坟前痛哭流涕。回来就到登封阮村的老拳堂里再痛哭一次,从此决定收徒弟传承香火!
  黄大治导演对史文杰破例收徒的事情做出了总结:“中国人坚守与改变,都是有智慧的。他违背了对师父的誓言,小的地方失信了,但他留下一个更大的意义――把传统功夫延续下去。”
  而肖崴导演讲述了变迁:“我们把老拳堂的门推开的时候,到处都是灰尘,兵器都扔在那里。他都六十多岁了,已经没几个人练武了。现在人都进城打工了,也有练武的,但是不像过去那样了。我们片中有一句特别好的解说词,‘中国传统功夫恰似老拳堂,既庄严又寂寥’,正好形容当时的悲伤情景!”
  为了将老拳堂的拜师仪式拍好,剧组下了一番功夫,拍了几组长镜头,并建议史文杰一定要按照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来收徒弟,所以大家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收徒仪式。
  其实,在《功夫少林》中还有很多具有关联性的故事:一个叫胡正生的年轻人,十六次拜访老拳师徐武道,才学得真功夫。再如少林混元气功高手王高峰收徒弟,不仅要求对方勤奋、忠诚、可信,还得一关一关进行考察。这些,都是功夫的规矩!
  总撰稿严枝俏表示:“这些规矩,完全是中国价值观的体现。”
  胡正生与师傅徐武道
  为何要将少林独门绝技传给岛国青年?
  功夫正心正德正身,小以之健体强身,大以之载道强国。
  可是,就像肖崴导演说的那样:“中国武术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人们总是匆匆忙忙就上路了,常常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三年前,剧组在访问少林春秋大刀名家王宗仁时,发现对方有心事,原来他已经没有中国徒弟可收,正在纠结自己的一身武功该不该传给一个日本人。
  王宗仁身为武学名家,应该求学者无数,为何落到没有徒弟可收的地步?
  肖崴导演告诉毒药君:“练习传统武术需要日积月累。有人练了几天几年,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没人能好好地坚持练成。王师傅每个周末都去公园免费教别人功夫,希望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徒弟。但没有人长期跟他学,学功夫耗时间、不赚钱,王师傅干脆把武校的房子都租出去,赚一点生活费。恰恰有一个日本人,通过别人介绍过来要学。”
  这个人叫川口贤,日本潘浚磕旰罴俚街泄趵鲜ρА5搅讼乱桓黾倨冢俜晒矗猛趵鲜煸淖约浩绞绷饭Φ某杉ā
  严枝俏总撰稿生动地说:“他就像是一只候鸟,每年暑冬两个假期飞到登封,学习武艺,花了20年时间,从一个小伙子练成了40岁的中年人,但是还在坚持学习……”
  这个人从思想品德等各方面都符合功夫传人的要求。王师傅很纠结,要不要把自己的独门关公大刀传给日本人?也有人跟他说:求你不要教了,他人再好,也是个日本人。
  王师傅跑去关公庙烧香摇签,结果摇了个下签。他就更加犹豫了。
  “正在这时,日本人又来中国了,还送给王师傅一把关公大刀。他觉得中国传统功夫人,为什么连一把好兵器都没有。日本人练武术,都会做一把非常顺手的好刀,甚至可以传世。这一下,把王师傅给感动了。”顺着话题,肖崴导演又讲起了中国兵器,“中国功夫人的武器都很粗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功夫变得世俗化的原因。做兵器和用兵器的人没有变成一种人,按道理做兵器,必须要根据每个练功人的身高、体重量身定做。”
  有了这口好刀,王宗仁很感动。于是,他选择带川口贤去拜关公。
  “关公是谁啊?他是忠义、诚信、勇敢、智慧的象征,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啊!只有日本人认可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一致,这个功夫才能传给他。其实,王师傅最终想通了一件事情,功夫属于谁?真正的功夫,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国界、人种、民族之分,功夫只属于热爱功夫的人!”说到此处,总撰稿严枝俏很是激动,把毒药君也搞得热血沸腾。
  而今,川口贤就像王宗仁的儿子一样,王宗仁按照自己孩子的辈分给川口贤起了个中国名字,而川口贤也把王宗仁亲切地叫做“我的中国父亲”。春秋大刀终于有了可靠的传人。
  一个普通游客根本看不到的少林寺,一些隐臧起来的功夫秘笈,一个功夫的江湖.....
  《功夫少林》展现的真实世界里,身怀绝技的功夫人其实是这样一群人:武术教练、小业主、退休工人,还有正在地里锄草的农民,满身带着汗水、泥土和青草的混合气味,他们就像嵩山脚下任何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沉默寡言,敛气凝神。
  文学统筹张海龙盛赞该片:“用电影方式来表现真实功夫,突破了原有纪录片四平八稳的形式。所有原声都放在画外音里,节奏非常快,信息量非常大,每集都有六七个人物,结构里蕴藏着我们传达的价值观。中国纪录片不能只有《舌尖》,不能光吃不练,我们中国人是有血性和力量的。”
  “这套纪录片是三个女人同一群老爷们共同打造的中国好男人的故事。”肖崴导演最后总结,”我们通过30多个少林功夫人的真实故事,提炼出一个有电影影像的纪录片。或许在整个社会很浮躁的气氛之下,我们寻找到了一批具有血性、勇于担当的中国好男人形象,他们会感动很多中国人,唤醒中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气概。学功夫其实也是学做人的一个过程,所以最终提炼出的主题,就是‘怎样做一个中国好人’的故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毒药App官方运营账号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QQ快速登陆
微博快速登陆
1、20世纪30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对手,登上了围棋顶峰。吴晚年回忆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杰出人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
2、日,办案人员对北京阜成路上徐宅进行查抄。“原以为社会上有关徐涉贪传闻很厉害了,且谷案至今都两年多了,徐即使有贪污,财物早就转移完毕,家里断然不会有东西。”但打开徐C厚这处2000平方米豪宅地下室后,办案人员还是吓了一跳:到处放着现金,办案人员点不过来,只好秤之,足有一吨多重。金银珠宝更不可胜数。成堆和田玉大多原封不动。
3、日,决定对康师傅立案审查。对比日“对薄C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通报,对周的通报中没有“同志”二字。当时就有党史专家指出:不用“同志”二字,表明违纪严重,周将被开除党籍。四个月后,果然应证。有人玩笑:“为什么总把腐败分子往群众中赶呢?”
4、1987年,美国汉学家舒衡哲问历史学家赵俪生:“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老被吸引到政治中去呢?”赵俪生笑引汉朝《弃妇》一诗答之:“死亦无别语,愿葬君家土。倘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5、1952年初,习仲勋任西北局书记。一天,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正阅习发来的工作报告。毛对之十分满意,问薄:“你讲讲,仲勋这个同志怎么样?”薄一波曾听到毛泽东在延安赞誉过习“年轻有为”,于是便重复此语回答。毛泽东笑说:“如今他已炉火纯青。”2002年习逝世,薄手书挽词:“惊悉‘炉火纯青’逝世,不胜哀悼”——用的就是此典。
6、1962年秋,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对习仲勋突然袭击,诬其勾结作家李建彤,以《刘志丹》小说为高岗翻案,说习是挂帅人物,是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康给毛递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个大发明。”毛当即在大会上念了这个条子。
7、邓小平85岁戒烟,93岁去世。据拥护吸烟的医学专家认为,邓小平如果不戒烟, 可以多活三年。而周恩来同志正因为不吸烟,所以寿命比毛泽东要短。从医学角度讲,适当吸烟有益健康。
8、1986年10月中旬,英国女王伊莉萨白二世來华国事访问。邓小平在钓鱼台会见她时,几小时一根烟也没抽。事后,伊莉萨白二世在致这位中国领导人信中,特意提及此事。她写道:“但愿未吸一支烟没有使你太难受!实际上我们都不会介意的,但我们仍感谢你的一番美意。”
9、1967年6月,我国驻缅人员不顾缅政府劝阻,强行向其国民散发毛主席语录和像章。当年英国殖民者也曾在缅甸搞了个组织,专向年轻人送徽章,以示效忠英国女王。故缅方对像章事特别忌讳,进行阻止。当年6月29日起,北京几十万群众在缅甸驻华大使馆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两国差点断交。缅总理奈温后来在会见周总理时说,他也曾受到国内压力,要求同中国断交,他拒绝了。原因是据他掌握情况,中国政府尚且不能完全控制局势。
10、早在中共党创建初期,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曾借给毛泽东几百块银元,资助革命事业。毛泽东进城后,每年春节前两三天,都要亲派秘书前往章府送上从个人稿费中取出的2000元,年年如此,一直坚持到章老在香港逝世。
11、冯友兰把毛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新民主主义及以前阶段;二、社会主义阶段;三、极左思想阶段。他说:“他的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其性质是大不相同的。第一阶段是科学的,第二阶段是空想的,第三阶段是荒谬的。”
12、日,陈寅恪有四绝句《赠吴雨僧》,其中最后一首是:弦箭文章那日休,蓬莱清浅水西流,巨公漫诩飞腾笔,不出卑田院里游。”这首绝句在陈诗中非常有名,余英时认为“巨公”指毛泽东,胡文辉确认此“讵公”指郭沫若,谢泳认为此“巨公”是指冯友兰。
13、延安时期,刘少奇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张国焘骂他是“功狗”。1966年文革爆发后的两个月,刘便失去权位,报纸上称其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9年10月,刘被永远开除出党,最终在阴暗的地下室内裸身惨死。刘亚洲在其著作中分析认为:中国官场上,二把手从来是悲哀的。刘被功劳冲昏了头脑,无视“功高震主”,也只好像历代功臣们一样,脑浆涂地了。
14、1938年,17岁的苏铸离开家庭,上山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参加游击队时,苏铸取了个化名“华国锋”——取义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后来他以“华国锋”这一化名闻名于世,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
15、华国锋主持编辑毛选第五卷时,凡涉及到邓小平好话的地方全部删除;讲邓小平不好的地方,一概不删,保留了十几处。
16、日,邓小平在谈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时,谈到了以毛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邓以为,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邓说:“他只是一个过渡,说不上是一代,他本身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就是两个凡是。”
17、坐过牢的人都怕或恨监狱;而据《往事并不如烟》作者、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之二女儿章诒和说,聂绀弩却怀念监狱,曾说“监狱是学习圣地,监狱里医疗卫生方便”,还在号子里回忆读过的旧小说。聂绀弩受胡风事件牵连数十年,狱中不停写诗赠故人:“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这其实也是聂的夫子自道。章先生还认为,聂之所以不计较把他送入监狱的人,是因其心里压了太多的苦:老婆偷人、女儿自杀。
18、1982年,聂绀弩写诗赠舒芜:“错从耶弟方犹大,何不纣廷咒恶来”,同年九月三日,他又致舒芜信,里面说:“人们恨犹大,不恨送人上十字架的总督之类,真是怪事。我以为犹大故事是某种人捏造的,使人转移目标,恨犹大而轻恕某种人。”
19、文革中,张爱萍将军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1972年,在周恩来干预下得以解除监护审查,按文革时代通俗说法,是“解放了”。有人提醒他,要对中央的决定表个态。张说:“强盗把你抓进去再放出来,你还去感谢强盗吗?”
20、90高龄的张爱萍将军回忆起文革期间狱中的日子,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了,我真很欣慰。每天晚上它从我头顶上飞过,我还能听到它在唱歌呢!”其子女哑然失笑:“爸,你这是幻觉!”张说:“我真听到过的。关押在那里,每个晚上都难以入睡,夜很静,它一个小时绕地球一圈,每次飞过头顶时就能听到它在唱歌……”
21、沈从文在日写给汪曾祺的信中提及范曾:我们馆中有位“大画家”,本来是一再托人说要长远做我学生,才经我负责介绍推荐来馆中的。事实十年中,还学不到百分之一,离及格还早!却在一种“巧着”中成了“名人”,也可说“中外知名”。有一回,画法家商鞅的形象,竟带一把亮亮的刀,别在腰带间上殿议事。我善意地告他:“不成,秦代不会有这种刀,更不会用这种装扮上朝议政事。”这位大画家真是恼羞成怒,竟指着我额部说:“你过了时,早没有发言权了,这事我负责!”
22、赵俪生点评范文澜在延安时所写的《中国通史简编》时说:“我曾有缘读到本书的初版本(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修订本)。其中写到历代统治者的残暴荒淫与无耻。问题是,这究竟应该占多大比列?它是不是历史全部?除此以外占更大比例的,应该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希望与前瞻。”
23、龙应台写长春围城时,痛心写道:“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暴力,为什么长春围城不像南京大屠杀一样,有无数发表的学术报告、广为流传的口述历史、一年一度的媒体报导、大大小小纪念碑的竖立、庞大宏伟的纪念馆的落成,以及各方政治领袖的不断献花、小学生列队的敬礼、镁光灯下的市民默哀或纪念钟声的年年敲响?”围城开始时,长春市市民人口有50万,但是城里头有无数外地涌进来的难民乡亲,总人数可能是80到120万。而围城结束时,据统计,只剩下17万人。
24、彭德怀为人耿直。林彪在批彭讲话中曾说:“这个人非常英雄主义,非常骄傲,非常傲慢,瞧不起人,非常目空一切,对人没有平等态度。不但对他的下级像儿子一样随便骂,就是对上级,也很不尊重,可以说是傲上慢下。”这些话抓住了彭的致命弱点,也说出了毛内心想说的话。
25、高文谦1953年生于北京,是周恩来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之一。1993年初以访问学者名义赴美不归,他曾根据对多位当事人的采访,就林彪事件提出多种与专案组结论相反的推断。他认为,林彪同毛泽东的分歧是政治主张的不同,而林彪要求发展经济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26、有人问高文谦:“您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毛和周在长期的合作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高答道:“ 毛周关系的话题就长着呢。简而言之,毛周关系是现代意义上的君臣关系。”
27、1968年荷兰国内保安局炮制了一个“荷兰马列主义党”,党首为荷兰特工皮特o博维,化名克里斯o彼得森,70和80年代访华25次,骗了不少一百万英镑的革命经费。行动代号“愚型儿计划”。此事到2004年,才被另一荷兰退休特工在回忆录揭露。彼得森自1970年开始,25次访华,先后得到了毛周的接见,获得了高层诸多内幕。
28、被释永信方丈称作“在少林功夫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易筋经》和《洗髓经》,当然不是达摩所传,这两部经书,与武术也没多少关系。据《易筋经》载:“行此功夫,其法在两处:一在睾丸,一在玉茎。”这分明是房中术了。《易筋经》成为少林秘籍,也许是金庸给读者们开的一大玩笑。
29、龚鹏程感慨:古代所有教育家,为孩子们提供的都一定是种让他们定得住的东西。高贵的心灵,正直的人格典范,深邃的思想,隽永的文辞,这些不求之于经典,能行吗?而近代的教育,逆反了这个教育的原则,其基本思路是赌气式的:读这些书有什么用,能谋职,甚或赚大钱做大官吗?这不是教人向上,乃是教人向下,学为禽兽。
30、南都周刊记者曾问历史学家高华怎么看流行的“国共谍战片”,高华说:我觉得谍战片有些反讽。第一,中共地下工作者潜伏到国民党内,导致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这是事实,我父亲以前就从事这种工作。第二,凡是这些谍战片里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蒙受冤屈,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在我们的革命叙事当中,地下党从来都是附属的、边缘的。
31、陈伯达之子陈晓农说:有人认为文人只是领袖人物的工具,不可能有独立见解。这种观点源于近代社会鄙薄文人的风气。近代自湘军淮军和北洋军崛起,军事首领主导国家政治以来,文人地位每况愈下。在国家政坛上,文人自然是从属于军事政治领袖,但这不等于文人没有自己见解。陈伯达提出“百家争鸣”、“唯生产力论”、“电子中心论”和对“血统论”的批判,梁漱溟提出以“法制”取代“人治”,于光远提出“改革开放”,都是文人在重大问题上独立提出见解的例证。
32、王蛰庵先生论诗与词的分别:诗若苍颜老者,孤灯独坐,虽葛巾布服,眉宇间使人想见沧桑,谈吐挥洒,不矜自重,不怒自威。词犹美艳少妇,微步花间,风姿绰约,虽钗钿绮服,使人想见玉骨冰肌,顾盼间隐然怨诉,徒有怜惜,可远慕而不可近接焉。
33、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提倡儒学的声调越来越高。国学大师余英时则说:“大陆现在提倡儒家,至少给我个人来讲,造成很大的困难,我已经不大敢讲儒家两个字了,因为我一讲儒家,别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我和中国大陆官方对儒家采取的态度是一致的。所以在大陆提倡的儒家,在我个人看来,是一种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OK。”
本文选自网络
29769人看过
19398人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寺易筋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