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头炎茹怎么样保怎样保存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学声乐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中学声乐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3:05: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学声乐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官方公共微信竹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宜忌
竹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宜忌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眙动,惊痫。①《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②《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③《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④《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⑤《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⑥《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⑦《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⑨《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熬膏贴。
【宜&&&&忌】《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
问:寒热夹杂型消化性溃疡有何表现,如何治疗?答:表现:脘腹灼热疼痛,痞胀不舒,喜暖喜按,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口干欲饮,大便干结,或时干时溏,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数。治以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药用炙甘草、党参、山药、半夏、竹茹、黄芩、干姜、黄连、大枣。水煎,日1剂,分3次服。
问: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有哪些土单验方?答:(1)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鹿角片、鹿角胶各10g,仙灵脾30g,生熟地、肉苁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补、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泽泻20g,茯苓12g。
  功效:温阳通经,活血祛风,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熟地15~25g,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g,鹿衔草10~15g,骨碎补1
5g,肉苁蓉6~10g,生蒲黄20~25g,鸡血藤15~20g,蛇蜕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高血压减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
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剂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3)益气活血散风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9~12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
没药;胃纳不振加山楂、神曲;脉细无力加黄精。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4)通化调理汤
  药物组成:丹参、葛根、黄芪、大枣各18g,桂枝6g,赤芍12g,当归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龙9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综合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5)鹿丹汤
  药物组成:鹿衔草、丹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苡仁、威灵仙各12g。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闷肋胀,肢体肿胀不适
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点加桃仁、红花、制乳没等;风湿寒邪留而不去,症见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选
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等。
  功效:补肾通络,养血荣筋。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6)桂枝葛根汤
  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姜6g,大枣6g。
  用法:水煎服,20天为1疗程。
  功效:解肌舒筋,调和营卫。
  主治:颈椎病。
  加减:局部冷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者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加鹿角霜、山萸肉、仙灵脾。
  (7)颈病清晕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蔓荆子、生白芍、首乌、丹参、白菊花、青葙子、生龙骨、玄胡、姜黄、寄生各12g,当归9g,川芎9g,生牡蛎15g,石
决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剂药煎3次,每1次煎时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再纳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葙
子、玄胡、姜黄、杜仲、寄生、煮沸10分钟,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药液服用,2煎3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日服3
  功效: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主治:颈椎病椎动脉型。
  呕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烦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g,茯苓 12g。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1990年12月
  (8)葛根二藤汤
  组成:葛根30~60g,鸡血藤30~60g,钩藤10~3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解痉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眩晕呕恶,苔白腻加天麻、白术、清半夏、茯苓各10g,苔黄腻加竹茹、橘红、枳实各10g;枕部头痛加川芎、羌活各10g;颈项痛重加僵蚕
10g;巅顶痛加藁本10g;头晕不清加菖蒲、菊花各10g;双侧头痛加川芎、蔓荆各10g,额连目眶痛加白芷10g;久痛或有外伤史酌加全蝎10g,蜈
蚣1~2条;背胀痛加羌活、姜黄、白术各10g;胸痛及背加丹参15g,瓜蒌3
0g,薤白10g;手臂麻加桑枝15~30g,伸筋草15~30g;臂痛不举加土鳖虫、地龙各10g;颈椎骨质增生加灵仙20g或炮山甲10~15g;肢
冷畏寒背凉选用桂枝、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各10g。
问:中医是怎样治疗胃癌的?常用哪些药物?答:中医治疗胃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辨
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并与现代各种治疗手段有机配合治疗胃癌的。临床实际应用有3种形式,一种是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一种是以某些方剂为主加
减治疗方法;另一种是辨证施治与抗癌中草药相结合治疗方法。
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北京市胃癌协会将胃癌分为6型,各种治疗方法如下:
(1)肝胃不和型:舒肝和胃,降逆止痛,以消遥散及参赭培气汤为主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木香、枳壳、厚朴、青陈皮、川楝子、降香、白芍、旋复花、
代赭石、半夏、黄连、木瓜等。
(2)脾胃虚寒型:温中散寒,健脾温胃,以理中汤加减。常用人参、白术、干姜、附片、良姜、红蔻、吴茱萸、松香、肉桂、半
夏、陈皮、丁香、荜拨等。
(3)瘀毒内阻型:解毒祛瘀,活血止痛,以失笑散及膈下逐瘀汤加减。常用薄萸、五灵脂、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夏枯草、元胡、川楝子、三七、乌药、仙
鹤草、侧柏炭、蛇蜕、干蟾皮。
(4)胃热伤阴型: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以麦门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常用生石膏、寒水石、知母、花粉、沙参,麦冬、竹叶、玉竹、石斛、竹茹,有实热时可
用大黄、芒硝。
(5)气血双亏型:补气养血,以十全大补汤加减。常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黄精、阿胶、何首乌。
(6)痰湿凝结型:化痰散结,温化中焦,以开郁二陈汤加减。常用苏子、莱菔子、贝母、南星、半夏、海藻、牡蛎、苍白术、茯苓、夏枯草等。
以上6型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两型交杂的情况,一般以某一型为主辨证论治。
主方加减治疗方法系近几年中医专家们根据中医的辨证原理,除了结合临床上各型进行治疗外,还对不典型证型根据具体情况施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
有效的治疗胃癌的协定处方和单验方;而且在手术前后化疗、放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防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也取得了独特和较好效果。
辨证施治与抗癌中草药结合治疗胃癌也被一些医生采用,已发现喜树果、喜树皮、喜树碱均有抗癌作用,藤梨根、乌骨藤等也有抗癌作用。
问:皮肤癌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是什么?答:辨证分型治疗
本病中医辨治尤其要注意肝、脾、血热、血燥、血虚以及湿毒痰浊。
1.脾虚痰凝型
证候:皮肤中呈囊肿块,内含较多粘液,色呈蜡黄,逐渐增大,亦可破溃流液,其味恶臭,食少纳差,或有腹胀消瘦,舌黯红,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利湿,软坚散结。
方药:羌活胜湿热加减。羌活、独活、白芷、防风、川芎、白术、白芥子各10g,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猪苓、紫河车、夏枯草、莪术、山慈菇各
若见形瘦骨,加黄芪20g、党参15g以健脾益气;夜寐不宁者加炙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各15g以宁心安神;破溃流液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20g以加强
燥湿解毒之力;有淋巴结转移者,加昆布、海藻各15g,或加用西黄丸、醒消丸内服以软坚散结。
2.血瘀痰结型
证候:皮肤起丘疹或小结节,硬块,逐渐扩大,中央部糜烂,结黄色痂,边缘隆起,有蜡样结节,边界不清,发展缓慢。或长期保持完整之淡黄色小硬结,最终破
溃,舌黯红,苔腻,脉沉滑。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活血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丹皮、苏木、莪术、白僵蚕各10g,瓜蒌、赤白芍、海澡、野百合各15g,山慈菇20g,丹参、牡蛎、白花蛇舌草各
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芩、党参各15g以健脾止泄;腹胀纳呆者加法半夏、陂皮、白术各10g以健脾理气;皮肤干燥或痒者加防风10g,地肤子、金银花各
20g以疏风解毒。
3.肝郁血燥型
证候:皮肤起小结节,质硬,溃后不易收口,边缘高起,色黯红,如翻花状或菜花状,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舌边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方药:丹栀消遥化裁。丹皮、柴胡、当归、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白术各10,栀子12,赤白芍、茯苓各15g,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各30g。
若出血不止者,加生蒲黄、生地榆各10g,仙鹤草30g以清热止血;胸闷甚者加厚朴、郁金各10g以理气解郁。
4.血热湿毒型
证候:初起皮肤为一隆起米粒大至黄豆大小丘疹或小结节,呈黯红色,中央可结黄褐色或黯灰色痂,边缘隆起坚硬,日久病损可逐渐扩大,甚至形成溃疡,流液流
血,其味恶臭或为渗液所盖,久久不愈。亦有形成较深溃口,如翻花状或外突成菜花样,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方药:除湿解毒汤化裁。白鲜皮20g,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舌蛇草、仙鹤草各30g,大豆黄卷、栀子、丹皮、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各15g,
生甘草10g。
若肿块疼痛较甚,加延胡索15g,乳、没各10g以活血镇痛;肿块坚硬者加牡蛎、丹参各30g,昆布15g以软坚散结;口干苦者加黄芩10g、竹茹15g
以清肝降火;发热者加柴胡10g、地骨皮30g以除虚热。
问:治疗小儿呕吐的常用偏方答:[方一]
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
般饭后食用。
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生姜、醋、红糖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
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将黄瓜去皮去瓤,洗净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洗净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
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去渣,再与糯米煮
粥,粥成后人冰糖,煮片刻即可。
本方对胃热呕吐有效。
竹茹、芦根各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胃热呢逆,呕吐诸症。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
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瘦羊肉500克,大蒜30克,葱、姜各5克,精盐、白糖各3克,料酒5毫升,酱油3毫升,面酱5克,味精2克,芝麻10克,核桃2个,香油10克,菜油
500克(实耗25克),奶汤适量。将羊肉洗净,切2--3个整齐的块,葱洗净切段,姜切块,芝麻炒熟,大蒜去皮捣成泥,核桃打破取仁下锅烧开,放人姜、
葱、羊肉焯透起锅晾凉,再加盐料酒腌1小时,上笼旺火蒸耙。取出焯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锅内加菜油烧沸,入羊肉条炸干水分捞出,锅内留油少
许,下葱、姜煸出香味,倒人酱油、料酒、白糖、奶汤、蒜泥,并将面酱调成汁放人,倾人羊肉,大火收汁,拣去葱、姜不用,入味精,撒上芝麻、香油、翻匀、作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呕吐。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
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5剂。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者。
[方十三]焦米粥
  主治:婴儿吐奶。
  配方:粳米500克。
  用法:将粳米炒焦,放入锅中,用适量水煎煮粥服食。
[方十四]葱白乳汁
  主治:小儿吐奶。
  配方:葱白2根,乳汁1杯。
  用法:葱白加乳汁放饭上蒸熟,服之。
[方十五]二汁饮
  主治:虚火呕吐。
  配方:甘蔗汁1杯,白萝卜汁1小匙。
  用法:二汁频服之。
问:小儿呕吐的治疗答:一、西医药治疗:
1、一般冶疗
注意饮食,少量多次进食以减少对呕吐的刺激-
2、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药物冶疗
对于持续性呕吐可应用止吐剂以减少其代谢紊乱并发症,阻止因心理因素所致的恶性循环。止吐剂主要为动力性制剂如灭吐灵、吗叮啉、西沙比引等。
还有许多阻断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内多种感受器制剂。
1、抗组织胺药物
乘晕宁用于治疗晕动病或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呕吐。
2、杭胆碱能药物
东莨菪碱皮下注射用于治疗前庭神经核病变所致呕吐。
3、酚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
普鲁氯噻螓、氯丙嗪、夏方氯丙嗪,氟哌啶醇可用于治疗因药物、放射线、手术所致呕吐,但副作用大,包括锥体外系反应、血象异常等。
4、大麻类药物
可用于治疗因化疗药吻所致呕吐,目前已被大剂量灭吐灵、苯诲拉明代
5.抗焦虑药、镇静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安定类药物有止吐作用,尤其对于因心理精神因素所致者;三环类抗抑郁药与止吐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中医药治疗
症状:呕吐物多为酸臭奶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腹部胀满,泻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山楂、神曲、半夏、陈皮、炒谷麦芽(各)、莱菔子、枳壳各10克,胡黄连6克。
中成药: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加味保和丸,每次3—6克,每日2次。
症状: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
方药:生石膏(先煎)25克、黄连1.5克、生地10克、升麻6克、丹皮6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6克、制军10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症状: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无明显酸臭味,面色苍白,神倦肢冷,或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胃和中。
方药:丁香3克、吴萸6克、干姜1克、小茴香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炙甘草3克。
中成药: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1袋,每日2次。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醋柴胡、陈皮、半夏、吴萸、川朴、山栀各6克,黄连1.5克,白芍、荷叶各10克。
中成药:舒肝丸,1/2—1丸,每日2次。
症状:多发生于跌仆惊恐之后,频频恶心,呕吐清涎,面色乍青乍白,心神烦乱,夜卧惊惕,舌淡红苔白,脉弦数。
治法:镇惊止呕。
方药:丁香、生姜各3克,半夏6克,钩藤、茯苓、远志、白芍各10克。
6、外感呕吐
症状:卒然呕吐,鼻流清涕,恶寒发热,头部、全身不舒服,苔白脉浮。
治法:解表化浊,和胃降逆。
方药:藿香6克、苏叶、陈皮各6克、桔梗、法夏、茯苓、白术各5克、厚朴、白芷、生姜各3克、大枣2枚。
问:如何用口罩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答:蔡灿林报道:空军南京医院张玲丽等对过敏
性哮喘,于发病前或遇过敏原前,戴上“过敏口罩”,(由薄荷、苍耳子、菊花、地龙等组成)治疗120例,有效率达83 58%。
  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大多数医家遵循的传统治疗方法,它在辨明虚实寒热、分清标本缓急的前提下,大都遵循“发作时治标为先,平时扶正为主”的治疗大法,但在治法
方面却各有千秋,有的主张以祛邪为主,有的强调补虚为重,有的按标本虚实分型,有的以发作缓解分期,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标本虚实分型治疗
  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 李传芳报道: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
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等。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93 3%。
  ②攻补兼施,刚柔相济 黎炳南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刚柔相济。发作时用1号方(由麻黄、桂枝、毛冬青、苏子、葶苈子、鹅管石、五味
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缓解期用2号方(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五味子等组成),并随证加减。
  (2)发作缓解分期治疗
  ①钱琳主张,发作期分4型 风热束肺轻证用桑菊饮合桑杏汤,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风寒痰喘用小青龙汤加减;脾虚痰湿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苡甘汤合
二陈汤化裁;肺虚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缓解期用健脾益肺散(由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炙甘草、五味子组成,制成浓缩散剂口服)。
  ②张沛虬、刘国安等报道 本病发作期、缓解期各按辨证论治分三型,施予不同的治法。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以小青龙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以
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以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以六君子
汤加减;3)肾不纳气型,偏于阳虚者,以温补肾阳佐以纳气,肾气丸合参蛤散;偏于肾阴虚者,以滋补肾阴佐以纳气,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
  ③马仁美报道 王正公治疗本病,发作期采用宣肺透邪法,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桑白皮、前胡;偏于风寒者,加荆芥、桂枝、苏子;偏
于痰热者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茯苓。缓解期采用扶正培本、清透余邪法,方由炙甘草、南沙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白术、
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组成。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偏于肺阴虚者加麦冬、百合、五味子;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者加芦根、
甘草,治疗143例中,临床症状控制16例,症状减轻71例。
  (3)偏重祛邪治标
  ①肃肺化痰 夏承义用麻杏仁韦汤治疗82例哮喘,方由麻黄、杏仁、石韦、僵蚕、地龙组成。偏热加石膏、桑白皮、浙贝母、天竺黄;偏寒加半夏、陈皮、苏
子、白芥子;兼表症加桑叶、桔梗、前胡、牛蒡。结果:总有效率为86 6%。
  ②清肺化痰 管日军治疗80例哮喘,基本方由麻黄、皂荚子、桑白皮、甘草、石膏、杏仁、黄芩、冬瓜子、黛蛤散组成,并随症加减,总有效率为93
  ③降气化痰 苏梅者拟用麻杏二三汤治疗23例哮喘,方由麻黄、杏仁、半夏、苏子、莱菔子、橘红、茯苓、白芥子、茶叶、诃子、甘草组成,并随症加减。结
果:总有效率91 3%。
  ④通腑降气 李镜党主张哮喘无论新久、寒热、虚实,治疗均应通腑为先,疗效逾常。伤寒无汗而喘用三拗承气汤;伤风汗出而喘用桂枝承气汤;气急痰涌而喘
用三子承气汤;心悸胸闷而喘用丹参承气汤;阳虚汗出而喘用附子承气汤;壮热多汗而喘用白虎承气汤。
  (4)偏重扶正补虚
  ①补肾法 邵桂珍治疗哮喘主张用补肾法,基本方以熟地黄、丹皮、泽泻、茯苓、怀山药、山茱萸、五味子、补骨脂、胡桃肉为主,结合随症加减,共治疗31
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96 7%。
  ②温补督脉法 赵升主张用温补督脉法治疗哮喘,并结合辨证加减。温督脉用鹿茸、紫河车、蛤蚧、海马;平喘用麻黄、苏子、葶苈子、地龙;豁痰加制胆星、
浙贝母、橘红、竹茹;化瘀用桃仁、川芎、红花;平冲用紫石英、代赭石、龙骨、牡蛎。
  ③补血益气法 惠忠道报道:用加减四物汤治疗哮喘(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地黄、五味子、甘草),结合随症加减,共治疗52例,结果:总有效率
  ④扶正固本法 潘存梅采用扶正固本法治疗哮喘40例,其基本方用黄芪、党参、黄芩、黄精、仙鹤草、甘草组成。结合随证加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围血
白细胞皮质激变体(GCR )、血浆(cAMP)、cAMP/cGMP此值等进行测试,结果均取得明显改善。
  (5)平喘的辨证分型
  田令群根据辨证将平喘分为宣肺、攻下、祛痰、宽胸、活血、解痉、补虚等不同法则。
  ①宣肺平喘法
  1)散寒平喘 适用于风寒外束,寒饮相搏,气运不利而致哮喘频发,咳痰清稀,苔白滑,脉浮紧或浮弦,治以射干麻黄汤。如蠲饮为主,选用小青龙汤;散寒
为主,选用三拗汤;寒重加哮喘丸。常用药:麻黄、桂枝、细辛、射干、杏仁、厚朴、前胡、半夏、旋覆花。
  2)清热平喘 适用于热邪壅肺,痰热交阻,气道涩滞而致喘促气阻,喉中哮鸣,痰黄稠粘,口渴喜饮,苔黄,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越婢加术汤、麻杏石甘汤。
喘甚用定喘汤。常用药:黄芩、瓜蒌、葶苈子、石韦、地龙、苦参、丹皮、桑白皮、鱼腥草。
  ②攻下平喘法 适用于大便秘结,喘气不降,哮喘气粗腹满,苔黄,脉沉实有力,治以厚朴大黄汤,或用葶苈子、大黄、杏仁、桑白皮;有用控涎丹(白芥子、
大戟、甘遂各30g,米粉为丸,梧桐子大,每次1g,晨空腹吞服,小儿酌减)。
  ③祛痰平喘法 适用于脾虚生痰,阻塞气道,肺失下行之令而致喘促短气,痰多喜呕,脘痞纳呆,苔粘腻,脉滑,治以苏子降气汤、二陈汤。常用药:莱菔子、
苏子、白芥子、葶苈子、半夏、陈皮、茯苓、浙贝母。
  ④宽胸平喘法 适用于气郁痰结,肺气失降,证见喘息胸背痛,胸中气塞,短气,苔白腻,脉弦,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常用药:瓜蒌、薤白、厚朴、降香、旋
覆花、菖蒲、陈皮、青皮、佛手。
  ⑤活血平喘法 适用于血瘀致喘,胸痛血痰,面青唇绀,舌有瘀点,脉涩。平喘中佐以红马合剂(红花、马鞭草、鸡血藤、桃仁)。常用药:泽泻、菖蒲、昆
布、丹参、侧柏叶、桃仁、丹皮、桂枝、牛膝。
  ⑥解痉平喘法 主方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30g),结合辨证加减。常用药:麻黄、平地木、胡颓叶、菖蒲、石韦、葶苈子、槟榔、蝉衣、地龙、钩藤、
  ⑦补虚平喘法
  1)补肺 适用于喘促短气,自汗畏风,舌红苔少,脉细数,方以六君子汤合生脉散。
  2)补脾 适用于喘促短气,痰多胸闷,纳少形瘦,苔白,脉细弱,方以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
  3)补肾 适用于喘促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甚。属肾阴虚者方选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生脉散;肾阳虚方选用金匮肾气丸、河车大造丸、黑锡丹。
问:小儿流鼻血的治疗方法答:小儿流鼻血
小儿流鼻血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病。引起鼻出血的疾病,可能在鼻腔,也可能在其它器官或属于全身性疾病。本病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或阴虚火旺,损伤脉络,尤其以肺热、胃热、肝火、肝肾阳虚为常见。临床上用以治疗小儿鼻出血的常用验方如下。
白茅根50--120克,竹蔗100--300克。水煎,代茶喝。
本方适用于由肺热引起的鼻出血。
鲜藕适量,蜂蜜15-30克。将藕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调匀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天。
本方对肺热引起的小儿鼻血有效。
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将2味加水500毫升同煮1小时,加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豆腐。
本方适用于肺胃部郁热产生的小儿鼻出血。
红旱莲、白茅根各30克,瘦肉少许。三味加水3碗炖至1.5碗,吃肉喝汤,分3次服用。
本方适用于各种血热出血症。
鲜荷叶半张,竹茹10克,鲜茅根30--60克,绿豆30克。先将鲜荷叶等洗净,绿豆先加适量水煮,待绿豆煮开花后,下其余味,取汁去渣,日分2--3次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胃热之鼻出血。
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
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
本方适用于因肝火引起的鼻出血。
鲜藕200---250克,生侧柏叶60克。将鲜藕洗净,切薄片,放铝锅内,加水烧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再将侧柏叶捣汁点入藕汁中,搅匀,醋加白糖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因血热所致鼻出血。
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将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煎取药汁。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煮成稀粥食用。
本方适用于因阴虚所致小儿鼻出血。
鸡蛋清2个,白糖50克。将二者调匀,以滚开沸水冲熟,待温顿食,每日2次。
本方对鼻出血有效。
人参6克,大枣15枚,粳米30克。将枣去核,与另二味同煮为粥。日1剂,连用数日。
本方对因脾气虚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大枣15个。将枣洗净,浸泡一小时,用文火炖烂,每服1剂,日3次,7天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脾气虚所致的鼻出血。
龙眼肉、红枣、白糖参各15克,粳米100克。取连壳桂圆,剥去果皮,去核取肉,将白糖参单煎取汁,然后同红枣、粳米一并煮粥,亦可加少许白糖。
本方对脾虚所致的鼻出血有效。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一起放盆中加适量水,揉成面团,上笼蒸15--20分钟。作早、午餐,温热服食。
本方适用于体虚食少,或吐血、鼻出血。
问: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进行辨证治疗?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方法很多,但归
纳起来其主要可按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五个证型来进行辨证施治。现分述如下:
  (1)肝胃不和型
  主症:胃脘胀痛, 攻撑胸胁,嗳气吞酸,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且发病多与情志因素相关,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行气消胀。
  方药: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当归、白芍、木香、元胡、佛手。
  加减:①若肝胃气郁化火或肝热犯胃,证见胃脘灼痛、泛酸、烧心、口苦、嘈杂、心烦易怒者,可用左金丸合金铃子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②若胃纳不振明
显者,加六神曲、炒谷麦芽、焦山楂等。③若兼见恶心呕吐,则可加竹茹、半夏、陈皮等。
  (2)脾胃湿热型
  主症: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不已,嘈杂嗳气,口苦口粘,渴不欲饮,或有腹胀便溏,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三仁汤加减:白蔻仁、杏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黄连、茵陈、丹参。
  加减:①兼有表湿者,加香薷、藿香以解表化湿。②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以和胃降逆。③食欲不振明显者加鸡内金、神曲、麦芽以消食导滞。
  (3)脾胃虚弱型
  主症:胃脘隐痛,喜得温按或脘腹痞满,食后加重,纳差少食,肠鸣便溏,或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益气和中,健脾养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炒白术、苡仁、茯苓、木香、砂仁、陈皮、半夏、麦芽。
  加减:①若腹痛便溏,四肢不温,苔白,脉紧,虚寒偏重者,治以温补脾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②若食后脘腹胀甚者,可加鸡内金、莱菔子、佛手
等。③若见呕吐大量清水者,可重用陈皮、半夏、茯苓;上泛酸水明显者,可配用左金丸。④脾虚便溏甚者,可加山药、莲子肉、生扁豆等健脾化湿之品。⑤兼见便
黑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及、地榆炭。
  (4)胃阴不足证
  主症: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口干舌燥,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少苔、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治则:清热生津,养阴益胃。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花粉、乌梅、白芍、山楂、甘草。
  加减:①若兼见烦渴、干呕、齿衄,证属胃阴亏损,虚火内灼者,方选玉女煎加减。②若兼见胸胁腹痛,口干口苦,脉弦数,证属肝胃阴虚,血燥气郁者,方选
一贯煎加减。③若兼见脘痞气滞,宜用行气药中润剂如佛手、绿萼梅、厚朴花、枳壳等。④若大便干结甚者,可合用增液汤。⑤阴虚热盛者,可酌加生石膏、知母,
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功。⑥夹湿者,可用苡仁、白蔻仁、茵陈,清热化湿。⑦兼有瘀滞者,加丹参、当归、桃仁,以活血化瘀。
  (5)胃络瘀血型
  主症:胃脘疼痛日久不愈,或痛有定处,拒按,痛如锥刺,或兼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暗红或有瘀斑,脉沉。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生蒲黄、元胡、丹参、泽兰、绛香、九香虫。
  加减:①若气虚,可加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以益气;气滞明显者,可酌加枳壳、青皮、木香、砂仁以行气。②兼见吐血、黑便者,若出血鲜红,舌红苔黄,
脉弦数,可用泻心汤以清热凉血止血;若出血黯红,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弱,系脾不统血,可用黄土汤以温脾益气摄血。
问:怎样用化痰祛瘀通络法对冠心病进行辨病为主治疗?答:化痰祛瘀通络法适合于冠心病属痰瘀交阻、
瘀阻心脉之证。症见心前区闷痛,胸闷脘痞,恶心呕吐,体质肥胖,舌质淡嫩,苔白厚腻,脉沉弦滑或沉缓等。
  此证见于肥胖之人,嗜食肥甘,或瘦弱之人,饥饱失常,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湿为痰,浸蚀经脉,心脏脉络受损,于是痰瘀交阻,瘀滞于心脉之
内,气血不得流通而卒发心痛。治拟化痰祛瘀,活血止痛,方投温胆汤加减:姜半夏、桔梗、陈皮、白术、茯苓、竹茹各10g,赤芍、川芎、红花、枳实各
15g,瓜蒌、丹参各30g,橘络、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再以本方加减研粉,蜜调为丸,以巩固之,
力图根除痰瘀交阻之病变。若兼见心气亏虚者,可加西洋参6g炖水与上药合服之,则相得益彰,效果更佳。没有心气亏虚症状者,不可用西洋参,若误用之则痰瘀
之邪胶结难解,使心脉瘀阻加重而难涩难通。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
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遗...
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
①《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②《浙江民间常用...
发表评论:
馆藏&3740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喉头水肿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