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佳能5d2 尼康d610还是新的尼康610

家里楼下摄影师说买D610不如买5D2,不懂,求科普两个有什么不同~!_单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5,193贴子:
家里楼下摄影师说买D610不如买5D2,不懂,求科普两个有什么不同~!收藏
好不容易看了好多推荐准备买D610或者7100,我妈问了楼下摄影师。摄影师大概是佳能的死忠,说那你买D610还不如买这个5D2。说尼康的机子拍视频卡卡卡,还说现在一般都是用佳能的多一些什么什么,
大概是逛吧逛多了.对尼康的机子比较感冒。再加上本身想走这条路,好像大家都是说佳能比较适合家用
所以方便什么的我不优先作为考虑
买5D2不如买3100
哈哈哈哈,泥坑果然厉害。如果我选也会是5d2
这是忽悠人么
!对了他还说尼康的镜头都比较短 什么到什么 佳能的比较全什么到最高什么
反正我没记住
20年前的ps游戏全新复刻驾临pc端
能买新的当然5d2,问题是还有呢么?
看到影楼摄影师这几个字瞬间释然
5D2?直接6D了好不
影楼摄影师 嘿嘿嘿
虽然我是佳能用户。。。但是真心感觉无敌兔有点老了。。。610毕竟新机器,优势更多。。还有现在无敌兔早停产了多翻新机喜欢佳能镜头还不如买6D呢。。。要不然加钱无敌伞
6d阿。。。5d2太老了。。再说了一万块买个单机没镜头怎么拍照。。
71拍视频真的有点卡。
那些用单反比拍视频的、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亲爱的陈先生,我们知道佳能5D2是一部好相机,但是请相信我们用D3X一样可以给您拍出好的婚纱照来
我会告诉你
我前段时间给孩子拍写真 摄影师用的是
适马 18-125的镜头----------------------------------------------------------------------------------------------------------------
风雨人生 为梦想奔走 ! ! !
主要是影楼用佳能的更多
5d2不是都停产了嘛
无敌兔已经老的不行了,要买全副也买6d
当初我买610时候的想法是:610刚出没有翻新机。我的天,这是有多机智
妹纸拿着十块钱在考虑买奔驰还是宝马,哎~1W块,买个D7100,加个50mm1.8,再买个三脚架和MC UV镜吧,还有钱就去五金店买快砂纸打磨镜头,别告诉别人是我说的,这方法一般不外传。
影楼~~~
楼主!别听他们的!上哈苏!!!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   --来自SONY手机客户端(索尼大法好,谁用谁知道)
一堆键盘摄影师看不起影楼,真心逗了。人家至少拿个全副机器在赚钱,又有多少用没肩屏的单反的在这意淫?键盘摄影师就是牛逼。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D700用了6年,快门快80W了,虽然依旧能正常工作,不过今年还是开始有了想换机的想法。&br&&br&如果DF的对焦区域不是卫生巾,如果DF有竖拍手柄,我可能早就换了对我来说堪称完美的DF。&br&&br&轻便,高感牛逼,简直完美,除了那2点。至于操控,我想说都是个习惯问题而已。&br&&br&再说下D810,如果不是那蛋疼的3600W像素,好像也没什么好犹豫的。&br&&br&&br&D750的出现,刚好满足了我对相机的各种需求。&br&&br&&br&1、价位,还行&br&&br&2、WIFI,对只拍RAW格式的我,算是鸡肋。目测基本不会用到。&br&&br&3、翻转屏,假如以后参与摄像,是个优点。但是还是担心会不会因为活动结构影响而耐操度。&br&&br&4、1080 60P,可以玩玩升格,相当不错。比起阉割掉视频的DF,还可以玩玩视频了。&br&&br&5、新材料机身减轻机身重量,这点实在是赞,D700+手柄+SB910+70 200,真是要人命。过了用大装B的年纪,能轻点真是无比的好。但是耐操度还是有待各种评测和时间的检验。&br&&br&
(这里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下另外一位答主,单手摄影师是何物?这个优点写得太枪手文了吧)&br&&br&6、当下的顶级对焦,赞&br&&br&7、快门4000。我用LR统计了下目前今年拍的3W2张照片。发现只有15张用到了4000的速度,超过4000的一张没有。所以这个快门速度完全够用了,对我。&br&&br&
咬死非要8000不行的亲,不知道你1年用过几次这个速度,出过几张片?&br&&br&
但是,4000的快门组件和8000的快门组件是不是一样的耐操度,这个是比较担心的地方。&br&&br&8、闪光同步250,也是小阉割,还算能接受。目前需要用闪光灯补光主要是光线不够的情况,所以对我影响不大。&br&&br&9、高感,目前不明,坐等各种评测。希望能有DF的表现,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br&&br&10、6.5连拍,个人觉得完全够用了。我99%都是使用的低速连拍,也就是3张。高速连拍都不记得用过。除了体育记者,还是想好再拍吧。&br&&br&11、AF-ON,这个键,我从来都不用,习惯半按快门。不过有的人好像很喜欢。所以对我毫无问题。&br&&br&12、方形取景器,才看到这个的时候比较失望,以为被阉割了,但是后来看数据说还是100%视野。如果是真的,那就没啥问题。毕竟圆形取景器里那个关闭的机构,我也是从来没用过。&br&&br&13、没有PC口。是比较蛋疼,不过细细回想,好像我用这个口也没几次啊。通常情况下,室内偷懒就用机顶灯+尼康创意闪光系统就够了。有时候角度引不到就插上普威TT5。所以,好像也没啥。对普通人更是毫无必要的接口。&br&&br&&br&&br&所以,只要高感表现不错的话。D750,想要的都有了,赞!坐等高感评测
D700用了6年,快门快80W了,虽然依旧能正常工作,不过今年还是开始有了想换机的想法。如果DF的对焦区域不是卫生巾,如果DF有竖拍手柄,我可能早就换了对我来说堪称完美的DF。轻便,高感牛逼,简直完美,除了那2点。至于操控,我想说都是个习惯问题而已。再…
答案很简单,因为入门单反相对微单比,甚至可以说一无是处.&br&&br&实际上单反相对微单比,核心的差别就是前者有五棱镜及反光镜设计,因此衍生出可以有单独的相位对焦模块,以及光路通过镜头的光学实时取景.而进一步衍生出来的性能差距,就是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单反&b&可以&/b&有微单无法比拟的对焦,追焦及对运动目标进行有效高速连拍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历史原因,单反系统&b&可以&/b&有庞大的高素质镜头群,尤其是长焦和超长焦镜头,是微单系统难以比拟的.&br&&br&问题在于这个&&b&可以&/b&&.目前有超越微单水准对焦追焦系统的机器,至少是高端APSC机身(如EOS-7D2)或中端以上全画幅机身(如5d3/D810和更高的旗舰机型).同样的,如果你想充分享用镜头群上的优势,绝大多数情况至少你要上全画幅单反才不亏.&br&&br&而入门级单反,一方面对焦追焦性能平平,一方面因为预算原因也不大可能上高素质镜头,那么没了这两个核心优势,反过来在结构复杂,体积重量明显更大这些方面相对微单的劣势就显示出来了.&br&&br&与此同时,微单的简单结构意味着同样的成本可以做出性能更好的机身,或者同样水平的机身成本更低.像A6000目前美国这边套机定价已经是600美金以下,前几天更有&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卖open box的几乎全新的套机只要389usd.这是对焦追焦性能十分接近5d3,连拍速度也惊人的出色系统,想想看400或600美金能买到的入门单反,恐怕做不到.
答案很简单,因为入门单反相对微单比,甚至可以说一无是处.实际上单反相对微单比,核心的差别就是前者有五棱镜及反光镜设计,因此衍生出可以有单独的相位对焦模块,以及光路通过镜头的光学实时取景.而进一步衍生出来的性能差距,就是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单反可以…
建议你咬咬牙,再添上7000买个全画幅的。然后再添上万八千,买个好镜头。我不是忽悠你,如果你买完这几款相机中的任何一款,你自己就会忽悠自己,最后还是奔我说的配制去。
建议你咬咬牙,再添上7000买个全画幅的。然后再添上万八千,买个好镜头。我不是忽悠你,如果你买完这几款相机中的任何一款,你自己就会忽悠自己,最后还是奔我说的配制去。
&p&&strong&表面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让全幅单反的成本不断下降、技术不断成熟,其用户群中非专业用户比例不断提升,客观上有细分全幅市场的需求。&/strong&&/p&&p&&strong&深层次的原因是尼康在全幅机器的争霸中败北,要想扳回颓势必须主动出击。&/strong&&/p&&p&----------------------------------------------------------------------------------------------------------------------------&/p&&br&&p&上面说的争霸指得是全画幅第一次普及之战:D700 VS 5d+5d2。&/p&&br&&p&&strong&一些上古背景:&/strong&&/p&&p&倒退十几年,aps规格刚刚在数码界站住脚,也就大家口中的残幅机器。我这种小白曾经有个问题:为什么数码时代给相机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进步,还有规格之争?为什么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非得小于135胶片面积?&/p&&p&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成本(具体大家可以度娘ccd、cmos的进化史),那个年代数码相机还是新鲜玩意,数码截幅单反是奢侈品,什么?你跟我说全幅单反?你有本事造一个啊!!!??!&/p&&p&价格方面光嘴说大家没概念,举个栗子:1999年尼康推出d1,
274万像素,售价6000+美刀。2000年佳能推出后来取得空前成功的数码单反,eos d30,300万像素,推出时的售价3万元人民币!知道行业是怎么评价d30的吗:如此低廉的数码单反相机!!!(那时候一刀能换八块多)。&/p&&p&在上个世纪,全幅单反不是多少钱造出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p&&br&&p&转年到了2002年,又是佳能,生产出来了第一台具有商业推广意义的全幅全幅全幅数码单反,1ds!尼康作为应对,推出了d2#(非全幅)。佳尼两家的全幅之争就这么缠斗,谁也没有能力一击致命,谁也不能掉以轻心。&/p&&br&&br&&br&&p&----------------------------------------------------------------------------------------------------------------------------&/p&&p&全幅单反第一次普及之战&/p&&p&----------------------------------------------------------------------------------------------------------------------------&/p&&br&2005年,佳能5d出世,这是第一款售价3万软妹币以内的全幅数码单反。至此,佳能对全幅单反市场进行了第一次划分:1系列是专业级,面向的是记者这个群体,5系列是商用机面对高端用户(但具体是谁,其实并没有准确的定位)。这一次,尼康的反应太慢了,慢到致命。2008年,尼康才发布首款三位数全幅相机D700,可惜佳能几乎同时发布了5d2。如果说其他产品(包括5d和d700)之间,佳尼两家是错位竞争、难分伯仲,那么d700对5d2则是完败,且这次失败不仅是战术上的,更是战略上的失误。&br&&br&&p&&strong&尼康的失败很简单,三个低估:&/strong&&/p&&p&&strong&低估了数码相机(包括卡片和单反)对胶片相机的冲击力和冲击速度&/strong&&/p&&p&&strong&低估了全幅单反在高端用户中的普及速度&/strong&&/p&&p&&strong&低估了用户对像素的需求&/strong&&/p&&p&第一个低估其实有点马后炮,因为十年前确实还有很多商业用户在使用胶片相机,数码单反的冲击更多发生在“消费级”这个领域。数码单反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能否彻底取代传统相机,谁也说不清。这里有一个背景是: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广告和影楼)数码和胶片到底谁好?那时并没有辩论清楚,有一种观点是胶片相机将长时间在135领域保持领先。很多以摄影为生的人,那时对数码还是一种谨慎态度。&/p&&p&第二个低估也有点运气因素,谁也没想到大家对摄(zhuang)影(bi)的热情会这么高,从人手卡片到全民单反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截幅单反卖的这么好,全幅呢?在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佳能选择勇敢前行,发布了5d,而尼康选择保守和观望。结果就是5d卖了好久,尼康d700才跟进,等到d800上市,已经是2012年了。&/p&&p&第三个低估,发生的时候是一个战术策略:错位竞争。你5d2升级像素,我d700升级机身性能。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忽略了一条:5d的机身性能+2000万像素是一台高度均衡的机器,而d700的1200万像素是一个“过短”的短板,尤其是对于那些广告、影楼、媒体用户。因为对于商业用户来说,数码和胶片之前之所以并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分辨率、清晰度。而5d2两千万像素横空出世,成了压垮胶片相机的最后一根稻草:影楼和广告公司可以有充足的底气使用5d2了,因为高像素不仅带来了充分的画质调整余地,更给打印输出和裁剪构图带来便利。&/p&&p&&strong&上面是尼康在面向商业用户的“第一次全幅普及之战”失败的原因,后果是:&/strong&&/p&&ol&&li&&p&&strong&影楼、广告公司、媒体工作者等大量的商业用户在高端全幅数码单反普及之初选择了佳能,5d哥俩占据很高市场份额。&/strong&&/p&&/li&&li&&p&&strong&更可怕的是这些用户建立了相应的镜头群,让他换门成本太高了。&/strong&&/p&&/li&&li&&p&&strong&放在今天看,这些用户其实才是全幅单反的核心用户和高粘度用户,失去他们不仅失去高端相机市场,更失去一个巨大的镜头市场,更更失去的是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strong&&/p&&/li&&/ol&上面的话说的有点绝对有点耸人听闻,事实上我是d700用户,不到万不得已不说佳能好话。但就以我感受的情况来看,尼康不是没人用,但在“干活赚钱”这个领域,几年前几乎人手一只5d2(现在已经升级到5d3),其实道理很简单,你的同事、同行一水L头,你会不想蹭他们镜头吗?&br&&p&d700的差池导致了尼康这些年来在“商用全幅”领域被佳能吊打,2012年憋大招出了d800,可惜啊,再强再均衡参数再漂亮,你的对手不是5d3依然是当年的5d和5d2,只不过争的不是参数而是商业用户的心。&/p&&br&&p&----------------------------------------------------------------------------------------------------------------------------&/p&面对颓势,尼康祭出两面大旗:&br&&br&&ol&&li&&p&对全幅市场进一步细分,分出万元内“入门全幅”市场,发布了d600,但佳能立即跟进,发布了相同定位的6d。(个人认为这是数码全幅的第二次普及)&/p&&/li&&li&&p&在全幅领域玩起自己擅长的机海战术:d600 d610 d750&br&d800 d800e d810 d810a 。。。还有那个df
&br&一帮亲兄弟同台竞技。&/p&&/li&&/ol&&p&综合上述,题主提到的尼康如此细分全幅单反领域,有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有历史债放到今天还的原因。&/p&
表面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让全幅单反的成本不断下降、技术不断成熟,其用户群中非专业用户比例不断提升,客观上有细分全幅市场的需求。深层次的原因是尼康在全幅机器的争霸中败北,要想扳回颓势必须主动出击。------------------------------------…
回应楼下的评论。&br&首先,我并没有认为徕卡只会28,35,50。我的原话是这三个焦段“对得起自己的价格”。买徕卡无非奔着这几样:光学素质、小巧、做工还有历史积淀。28、35、50在这四各方面无疑是所有焦段中做得最好的。28焦段从9枚到今天的1;35焦段的35/2系列八妹六枚七妹到2a,35/1.4系列的先后三代;50焦段的0.95,1,1.2,1.4先后两代,2先后5代基本囊括了这三个焦段中“对得起自己的价格”的具体范围。肯定会有朋友抨击其中部分,比如六枚和七妹。但是这其中有两个意外因素没有办法回避,一是从胶片到数码的转变,二是近几年国内炒徕卡炒得太热了,使得部分镜头显得对不起自己的价格。&br&其次,讲讲长焦段。旁轴的对焦架构先天制约了长焦段的使用。和单反系统对焦基线随镜头变化而变化的机理不同,徕卡m的基线和镜头无关,固定在69.25mm。这使得徕卡旁轴系统所能使用的最长焦段只能达到135mm。而且现行m9,m9p,me,大m的取景器都是0.68倍率的,这就造成了长焦对焦的困难。以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来说,75mm的取景框面积只占到取景器视野的1/4,使用已经很勉强了,90以上的焦段取景面积小于取景器视野的1/9,就算是配了1.4倍目镜,也难以招架。所以除了90微距,其他长焦很少有人用。&br&接着再说超广角。旁轴系统的法兰距利于超广镜提高素质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旁轴取景的近距离对焦偏差也制约了广角的制约。对于21,18,甚至15,12 这样的焦距来说,0.7m的最近对焦距离实际是个很大的桎梏。这也是我自己为什么宁愿抱着副厂L口老镜不放的原因,就是为了老镜0.3m的最近对焦距离。此外,徕卡历史上在超广方面没有特别大的建树,名头很大的21超级安古龙是施耐德出的。近年来,徕卡开始重视超广,从2008年开始发力陆续做了18/3.8,21/1.4,24/1.4等镜头,其中包括号称徕卡最好21镜的11145。这些数码时代的新头基本解决了边角红移问题。但是抛开光学素质方面的议论,除了11145,剩下几只镜中短期内我是不会买的,一是口碑尚未建立,二是外形实在不喜欢,三是相对老徕卡镜小巧的传统来说,他们实在太巨大了。Steve Huff也说过这个问题,调侃到现在的徕卡镜头就像美国人一样肥胖而缺乏美感。&br&所以,我认为玩徕卡,主流玩的就是那三个焦段。广角是旁轴的一大乐趣,但我基本不太会玩徕卡,福记的15和蔡司的21/4.5才是我的首选。&br&至于R头,题主问题的立意首先是“贵的”徕卡。抛开个别镜头不谈,R头的价格普遍较低,和蔡司比并不能算“特别贵”。所以并不在题主发问的范围之内。事实上,今天买R头的有几个是用在R机上的?如果没有数码时代的转接,R头的价格只怕还要走低。虽然R头的做工用料和素质都是极为优秀的,但是整个系统被徕卡放弃了,再往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比性了。&br&&br&·································································································································&br&进来扯两句。&br&先说价格。或许所有摄影器材的性能与价格之间都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最极端的栗子是我们常说“用十倍的价钱买两倍的性能”。所以不要指望付出多少旧有多少回报。至于徕卡的价格,一是产量低,小作坊式的企业和日系生产线没法比,二是人工成本高,德国熟练技工的薪资和东南亚劳动力薪资直接差好几个量级,三是企业文化不一样,徕卡从来没想过要占领市场,人家自己玩自己的小众和品质玩得很开心,但是用户必须为成本买单。三个原因放在一起,当然不便宜。事实上,徕卡不是一直这么贵的,当年因为m5的失败为了降低成本整厂迁去了加拿大。在濒临破产的关口,徕卡的价格也曾经亲民。但是新世界那地方的人文素质地方你懂的,所以徕卡最后又搬回德国了。到今天,还有不少人不认加产的六枚。所以你看,便宜的徕卡大家未必喜欢。&br&再说素质。事实上,徕卡镜头的能力并不都是那么出众,徕卡所擅长的其实只有几个焦段。如果有两个,那么是35和50。如果有三个,那么是28,35和50。这种擅长是和历史传承和标志性人物捆绑在一起的,比如说布列松和50。至于其他焦段的徕卡镜,我不敢贸然说它们没那么优秀,但至少在超广领域,我敢说蔡司才是真正的王者,我想这是很多人公认的。&br&所以总结来说,在28,35和50这三个焦段上,我认为徕卡是对得起自己的价格的。至于是不是比NC强,部分可以是。比如在产的11663,被称为最好的35mm镜头,遑论其他,仅是光学素质这一块,的确对得起它最好的称号。
回应楼下的评论。首先,我并没有认为徕卡只会28,35,50。我的原话是这三个焦段“对得起自己的价格”。买徕卡无非奔着这几样:光学素质、小巧、做工还有历史积淀。28、35、50在这四各方面无疑是所有焦段中做得最好的。28焦段从9枚到今天的1;35…
如果就照片本身来说,我买D70的那个年代,一样有人用D70甚至佳能EOS300拍出足够牛逼的照片,但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所有参数都一样的情况下,D90和现在新机器差距明显这也是肯定的,ISO800以上无法直视这恐怕是个硬伤了,再者就是像素偏低,对焦点偏少,对焦速度慢等等。当然如果你说你都能忍那就当我没说了。&br&&br&我2004年买入D70,一直拍到2011年机器被偷,大概七八万张照片,功勋的D70到最后我的感受是:&br&1. 对焦点太少了,D90稍微好点,11点对焦差不多够用&br&2. 像素太低,只有600万,照片裁剪方面捉襟见肘,D90有1200万像素,现在看还是太低&br&3. 连续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被我后来买的EOS50D打爆&br&4. ISO800以上基本没法看&br&5. D70的套头18-70明显比D90的18-200靠谱多了。DX18-70是尼康历史上出过最厚道的套机头,后来因为成本太高绝产了,我擦。&br&&br&拍照片,D90的硬伤确实不太适应这个时代了,然而,如果你能配17-35,24-70和 85 1.4,70-200的话,还是能弥补这些问题的&br&&br&&br&这是我用D70拍的,镜头是70-200 小竹炮和105微距,拍下面这组的时候我还带了一台D3的。如果你拿D90,D300s的同时你还能用D3和D3X,那你会再也不想碰D90&br&&br&&img src=&/f2b0d27fb24c505d227e2f_b.jpg& data-rawwidth=&1109&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9& data-original=&/f2b0d27fb24c505d227e2f_r.jpg&&&br&&img src=&/1cbc14fef1de_b.jpg& data-rawwidth=&807&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7& data-original=&/1cbc14fef1de_r.jpg&&&br&&img src=&/68587eeeac3f51cbc19a075ed79368ea_b.jpg&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68587eeeac3f51cbc19a075ed79368ea_r.jpg&&&img src=&/f6b0b644ee68beacff05d798a0ec75aa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f6b0b644ee68beacff05d798a0ec75aa_r.jpg&&&br&&img src=&/fb3a4a41b2ab0df3fc5f3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fb3a4a41b2ab0df3fc5f3_r.jpg&&&br&&img src=&/3b616fedeaa7b0d_b.jpg& data-rawwidth=&752&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3b616fedeaa7b0d_r.jpg&&&br&&br&&img src=&/172bfd18bfcac7e9b4350c83_b.jpg&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172bfd18bfcac7e9b4350c83_r.jpg&&
如果就照片本身来说,我买D70的那个年代,一样有人用D70甚至佳能EOS300拍出足够牛逼的照片,但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所有参数都一样的情况下,D90和现在新机器差距明显这也是肯定的,ISO800以上无法直视这恐怕是个硬伤了,再者就是像素偏低,对焦点偏少…
快睡觉了,数据什么的我就不上了。&br&其实我一向认为,在相机这个领域,用序数法去记东西比基数法来的效果好:对很多人来说,就算看到数字了,ta也没有相应的好坏概念。&br&默认潜在读者都是摸得进门道的老手,且本着宾友自家人互黑不留情面的原则,开摆。&br&——————————————————————————————————————————&br&2,对焦/追焦。&br&这个万年弱了吧,室内犹豫,弱光风箱,黑夜拼人品,还有啥说的。&br&&br&3,镜头群&br&宾得的镜头群说好听了叫有个性,说难听的叫残缺不全。&br&说到宾家镜头群必说定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变焦和佳尼比起来没什么好说的。&br&说三公主如何流弊的先去墙角面壁,妈蛋拿近二十年前的胶片老头来说事你坑爷爷呢吧!(大公主上世纪97年面世,二公主99年面世,最新的三公主2001年面世。)&br&数码时代!将近二十年是什么概念!这和你现在在一堆酷睿还是四代面前,手里拎个赛扬还要告诉我这玩意有多流逼是一样的逗比好嘛!!!&br&...................................................................................................................................&br&果然评论里有人跳出来说cpu和相机不好比...&br&好,咱们就说相机。&br&近十年的时间里万年牙膏厂的5D系列都已经换了三代,你还在拿上世纪90年代17年前的镜头说事。&br&十年的时间里各家从28-70进化到了24-70,其中佳能的24-70换了两代,适马的24-70换了三代,你还在拿上世纪90年代17年前的镜头说事。&br&这不是手动头,几十年不更新也不会落伍,十几年的技术不更新在数码时代意味着啥大家都明白不是。&br&...................................................................................................................................&br&宾得有多少年没出过正经严肃且让人有购买欲望的镜头了?去年那个2040你确定真不是猴子请来的逗比?&br&连起码的大小三元都出不齐,都不说干活了,玩都玩不尽兴有木有...&br&佳尼的 和 4,佳尼的7和4,宾得呢....8吗?&br&先不说千年坑爹的SDM啥时候就会当机自动头退化成手动头,光是那个焦段...再说了,出个f4的远摄变焦会死啊!&br&说200定流逼的给我练练你的铁腕功,不会的也去面壁。&br&&br&4对焦马达&br&分分钟给你冒青烟变手动你信不?&br&&br&5附件&br&专业附件没啥可选的,这大家都没意见吧?&br&&br&6卡口&br&原厂镜头不给力也就算了,现在连副厂也开始爱理不理了有木有,浓浓的亲娘不亲后妈不爱的悲催节奏有木有!&br&就算副厂偶尔出了PK口,你就一定买得到吗!&br&就算买得到,和佳尼用户比起来,你不肉(dan)痛吗?&br&&br&7售后维修&br&如果你不在上海,你买行货和买了水货没区别。&br&如果你不在上海,你确定你能在实体店买到靠谱的水货?&br&就算你在上海,你买行货和买水货除了价格,其他还真的没区别呢!&br&&br&最后一条,吸气呼气,我要放大招了。&br&1 没!有!全!幅!&br&这个绝对是致命性的,没有之一,至少在我看就这是这样的。&br&底大一级压死人之类的画质论我懒得提,只说全幅对镜头的影响。&br&举个栗子,35在半幅上等效视角是50。但是这个只是视角的等效,半幅上35的透视关系和畸变还是35的。&br&换句话说,对所有半幅机来说,我们都在用广角模拟长焦。&br&同等条件下,长焦和广角哪个光学表现更好这种入门问题我就不再叨了。&br&所以全画幅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解放镜头群的视角。这是你用其他任何技术手段都难以弥补的。&br&比如同样等效后相同视角的广角拍古建,收相同范围的构图,大画幅能让你站得离拍摄建筑更远几步。就这几步,画面的透视关系就彻底变了,尤其安排前景方面。&br&不信这个邪的,有条件去看哈苏swc的38/4.5和m口的21/4.5, 后者虽然号称是前者的135版,但是拍出来的大场景的通透感和前者真不是一个概念。&br&说句题外话,如果画幅间的这种差异真的可以被忽视,我也不至于因为用徕卡拍风光被那群用120的整天嘲笑是第二梯队里地业余选手,哭TAT...&br&&br&最后,都是宾家用户,知根知底的就别撒泼耍赖了,抬645那种在棚里离了脚架导轨就难动弹的趴窝货出来说事的先秀一下你的铁腕功,不会的接着回去面壁。&br&&br&-------------------------------------------------------&br&关于 &a data-hash=&d64acd5afdd1ba2647fcb6c1fc28a1e1& href=&///people/d64acd5afdd1ba2647fcb6c1fc28a1e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assidy zeng& data-tip=&p$b$d64acd5afdd1ba2647fcb6c1fc28a1e1&&@lassidy zeng&/a&提到的没有看题目补充的问题,我只想说,ipad上刷知乎,谁会看完题目还去看补充....而且问题的补充说白了题主自己对宾得的不足明明是心知肚明,你还需要问什么呢...&br&至于拉仇恨,哈哈,我又没刨坟掘墓,至于仇恨吗...&br&我只是宾得用户,对自己手里的机器理性对待,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黑不粉,宾得死忠看过不爽的骂宾得去。
快睡觉了,数据什么的我就不上了。其实我一向认为,在相机这个领域,用序数法去记东西比基数法来的效果好:对很多人来说,就算看到数字了,ta也没有相应的好坏概念。默认潜在读者都是摸得进门道的老手,且本着宾友自家人互黑不留情面的原则,开摆。————…
拍夜景是非常依赖脚架的一种拍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一直带着脚架,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想拍出好照片,那么怎么办?&br&1. 找可以支撑的地方放稳定了拍&br&2. 找可以支撑的地方手持拍摄&br&3. 完全没有支撑手持拍摄&br&&br&对于1. 可以找窗台,柱子,甚至垃圾桶,放在上面,用自拍延时的方式拍&br&&br&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可以找地方靠着手持拍摄,比如靠着墙之类的&br&&br&实在没有1.2的条件,那只能用“铁手功”啦,具体的方式参照如下:&br&&br&手持拍摄夜景是普通人最常用的拍摄方式,因为它是最方便的。手持拍摄夜景最大的挑战是光线弱,很容易拍“糊”。&br&手持拍夜景基本参考步骤:&br&&br&1) 打开防抖功能&br&2) 根据曝光“白加黑减”的原则,调整曝光补偿略微减0.3到0.7档曝光。(有些夜景可以拍的亮一点,酌情而定)&br&3) 如果光线太暗以至快门速度达不到&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全快门&i class=&icon-external&&&/i&&/a&,则看看有无可能用更短的焦距靠近拍摄&br&4) 开大光圈以尽量达到&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全快门&i class=&icon-external&&&/i&&/a&&br&5) 如果已经开到最大光圈依然无法达到&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全快门&i class=&icon-external&&&/i&&/a&,那么调高&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O&i class=&icon-external&&&/i&&/a&直至&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快门&i class=&icon-external&&&/i&&/a&速度达到&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全快门&i class=&icon-external&&&/i&&/a&或是可以稳定相机不拍糊的程度(有的老鸟手比较稳,可以在比安全快门慢的情况下持稳相机)&br&6) 如使用高&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O&i class=&icon-external&&&/i&&/a&,设置“高&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SO&i class=&icon-external&&&/i&&/a&降噪”为“高”&br&7) 由于大光圈&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景深&i class=&icon-external&&&/i&&/a&浅,为了获得较大的&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景深&i class=&icon-external&&&/i&&/a&以保证整个画面的清晰,我们一般都对较远的地方进行对焦&br&8) 最后一点就是尽量稳持相机,尽量找可以靠的地方靠身体,来加固稳定。(参考《&a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女教你如何拍照片&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解释:&br&一般关于夜景拍摄降噪,相机有两项设置:&br&-- “高ISO降噪” (High/Normal/Low)&br&降噪算法一般会对画面的细节造成伤害,所以一般我们都设置成normal,只有使用高ISO时使用,以降低噪点的影响。&br&&br&-- “长时间曝光降噪” (on/off)&br&用低感长时间曝光拍摄时使用,以降低长时间曝光造成的热噪点,用三脚架拍夜景时常用。降噪的原理是增加一倍的曝光时间来对比前后曝光进行减降噪,所以会让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增加一倍左右。&br&&br&TIPs:&br&-- 如果高感画质实在太差,可以考虑做成黑白模式,这样可以减少高感带来的色彩质量下降的影响。&br&&br&&b&手持拍摄的优点:&/b&&br&&br&1). 机动性,抓住瞬间的能力。相对三脚架拍一张照片需要摆架、固定、调整、开拍等繁琐步骤,手持拍摄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要好的多,可以用来拍摄一些来不及架三脚架拍摄的内容。&br&2). 构图机位的自由。有些地方不方便放置三脚架,并且三脚架固定机器依然有高度、角度的限制,相对而言,手持相机的机位几乎不受限制,人可以到的地方都可以是机位,构图可以更为灵活。&br&3). 便携性。手持拍摄只需要相机即可,可以抛开三脚架闪光灯等大量附件。&br&&br&&b&手持拍摄的缺点:&/b&&br&&br&低画质。高ISO、大光圈、快门速度过慢,这些因素全都会使画质下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快门速度过慢带来的抖动模糊,而为了达到安全快门,我们常常提高ISO,这不但会增加噪点,而且色深、宽容度都会下降。&br&&br&&b&实例分享&/b&&br&&br&1) 世博澳大利亚馆&br&这是一张手持拍摄作品,当天游园很累,所以没有带三脚架,拍摄夜景相当困难。&br&这
个场景的挑战是光线不足,我首先打开了防抖功能和高ISO降噪为“高”,并选择了调整焦距,调整到16mm以后我的安全快门速度为1/16s,再调大光圈
为4.5,依然快门速度不够,然后将ISO调高到800,这个时候快门速度为1/2s,低于安全快门不少,我蹲下(降低重心),靠着排队的栏杆进行拍摄
(借助外部稳定),最后得到了尚可接受的清晰度。&br&由于高感影响画质,后期进行了降噪和补充饱和度的处理。&br&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光圈应该调整为最大的3.5来加快快门速度以尽量保证画面清晰,当时我对自己依靠栏杆拍摄的稳定性比较有信心,所以使用了4.5的光圈以加大景深。&br&&br&尼康D80
焦距:16mm
光圈:F4.5
快门:1/2s
曝光补偿:-0.7EV&br&&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800& src=&/df7aec4c541a958e0fb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f7aec4c541a958e0fba_r.jpg&&&br&&br&2) 上海Mythos餐厅&br&在Mythos餐厅吃饭,发现壁炉上的烛光和天花板上的星星灯映在门玻璃上形成的满天星煞是好看,由于是去吃饭,所以也没有带三脚架,手持相机拍下这个场景。&br&这
个场景也比较昏暗,我打开防抖和高ISO降噪为High,调到最大光圈,由于主体烛光和周围明暗反差较大,所以按经验调整了-0.7EV曝光补偿(平均测
光模式),调整ISO到800,快门速度为1/13s,已经接近安全快门,我靠着沙发拍下这个场景(降低重心借助外部稳定)。&br&由于使用了高感,后期进行了饱和度补偿。&br&&br&尼康D80
焦距:18mm
光圈:F3.8
快门:1/13s
曝光补偿:-0.7EV&br&&img data-rawheight=&537& data-rawwidth=&800& src=&/b15a504e014ef66b025cf5708fbe31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15a504e014ef66b025cf5708fbe314f_r.jpg&&&br&&br&3) 世博梅赛德斯奔驰中心&br&和澳大利亚馆同一天拍摄,没有带三脚架。&br&用16mm焦距,光圈F4.0,由于主体比背景亮,调整曝光补偿-0.7EV,ISO调到200后快门速度已有1/8s,打开防抖我已经有一定成功率,蹲下稳定重心拍下此照片。&br&这个场景很多去世博的人都拍过,但是一般都会将建筑和倒影撑满画面,这张的取景在上部留有一点空间以打破这种完全对称的中规中矩。&br&&br&尼康D80
焦距:16mm
光圈:F4.0
快门:1/8s
曝光补偿:-0.7EV&br&&img data-rawheight=&537& data-rawwidth=&800& src=&/07eabbaf22700b1efb2bc0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07eabbaf22700b1efb2bc02_r.jpg&&&br&4) 瑞典斯德哥尔摩,Slussen&br&这张照片使用佳能小相机A610手持拍摄。Stockholm的夕阳色调很美,拍出来以后我后期S型调整了曲线,将暗部拉成阴影,这样整个画面就突出了天空绚丽的色彩,而城市部分拉成阴影后细节不可见,只留下北欧尖顶教堂勾勒出的天际线。&br&&br&Canon A610 焦距:12.565mm
光圈:F3.5
快门:1/1250s
曝光补偿:0.0EV&br&&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800& src=&/f462f234d61627ccb891b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462f234d61627ccb891bc_r.jpg&&&br&&br&原图&br&&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800& src=&/cd1ae0cbb4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d1ae0cbb46_r.jpg&&
拍夜景是非常依赖脚架的一种拍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一直带着脚架,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想拍出好照片,那么怎么办?1. 找可以支撑的地方放稳定了拍2. 找可以支撑的地方手持拍摄3. 完全没有支撑手持拍摄对于1. 可以找窗台,柱子,甚至垃圾桶,放在上…
残奥会冠军
残奥会冠军
政治正确的答案&br&当你技术过硬的时候,其中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br&&br&…………B…………U…………T…………&br&不能否认的是,器材真的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加成&br&&br&当佳能用户哭爹喊娘骂这块祖传传感器为毛没法像D810拍风光暴力拉阴影的时候,尼康用户也在纳闷为什么拍出来的人像能如此还原亚洲人的黄。&br&&br&佳能拍风景如果在大光比下暗部不出彩噪,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上滤镜,包围曝光,而此时尼康可能只需要拉拉曲线就可以&br&同样,我用佳能拍姑娘的时候,如果要求不高,我基本操作就是脸部测光,然后提一些曝光,后期Lr橙色提一下明亮度,基本就姑娘就白的不要不要的。&br&&br&你可以去图虫什么看一下,风光基本是用尼康,索尼,人像十有八九是佳能,这种现象恐怕不能简简单单用跟风来解释。
政治正确的答案当你技术过硬的时候,其中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B…………U…………T…………不能否认的是,器材真的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加成当佳能用户哭爹喊娘骂这块祖传传感器为毛没法像D810拍风光暴力拉阴影的时候,尼康用户也在纳闷为什么拍出来的…
知乎惯例,先来分析题主的问题“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单反拍好夜景?” 1.没有三脚架 2.用单反 3.拍夜景 前三项应该没什么异议 唯独还有一个,拍“好”夜景。&br&&br&“好”的标准是什么?往往太空泛,特别是摄影这门功课,一个“好”字,无数人心中总有不同标准。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br&&br&&b&大多数人摄影对于理解,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立意。究竟是要写实?还是要写意?是借光影来纪录,还是借光影来表达。这是对一般摄影玩家来说首先要面临的问题。&/b&&br&&img src=&/383ce6f15d7d604e455ae_b.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1& data-original=&/383ce6f15d7d604e455ae_r.jpg&&&br&如果按上面的标准生硬地分类,这张图权且归于写实。因为画面是我们肉眼也能看见的,曝光比较正常,影调较暗符合夜景气氛,高光和暗部还有细节,拍摄时间选择了傍晚,天空没有变得死黑,远处还能看到晚霞。建筑物特别是垂直线没有因为透视而产生汇聚,虽然构图不是很有特色,但从技术上讲也能算是一张比较“好”的作品。&br&&br&再来看第二张&br&&img src=&/6cb64adfee8d053fd5023da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6cb64adfee8d053fd5023da_r.jpg&&通过开大光圈对焦近处,来拍摄焦外远处光晕,借此表现夜晚的城市亮灯的气氛。由于不是直接地拍摄某些具体的物体,也超出了肉眼一般的日常体验,所以归类在写意上。通过这张照片,观众可能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也许有人看了会令他想起某部电影,又或者自己的某段经历,觉得挺好,但又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什么东西啊?&br&&br&&b&所以,一般拍写意画面要令观众有共鸣,觉得“好”,其实比拍写实类的“好”更难。因为这类型的“好”比较难在短时间组织出某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b&&br&&br&同样,写实和写意两者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这个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朋友必然理解,鉴于这篇文章是写给刚接触摄影不久,可能有许多技术细节问题在纠结的朋友看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br&&br&&br&那么回到较为容易讲清楚的“写实”的“好”这个问题上,一幅夜景作品,通常意义上就是:&br&&br&&b&1. 较为正常的曝光,所谓正常曝光,简单说,就是该暗的地方暗,该亮的地方亮。&/b&这个应该不难理解。&br&&br&&br&&b&2.清晰的画面,由于我们的大脑其实天然地有过滤晃动的功能,因此人本能地会倾向喜欢清晰的画面,这里的清晰其实又分两点,a.是你想拍摄的画面在景深中,不在焦外,所以成像清晰。b.是没有因为相机和静物间的位移产生明显的运动感。&/b&&br&&br&&br&&b&3.画面符合你想表达的影调,所谓影调就是明暗的比例。&/b&一个画面如果90%以上都是深色的,那必然是暗调的画面(废话!)而夜景之所以令人联想到夜,那画面调子多数是较暗的。但这里没有必然铁律,只是看你想怎样运用而已。&br&&br&4.&b&构图&/b&&a data-hash=&3ea2a5b8bfca7b& href=&///people/3ea2a5b8bfca7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叶明& data-tip=&p$b$3ea2a5b8bfca7b&&@叶明&/a&&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摄影构图有哪些技巧(或者说标准)?&/a& 的这个答案已经非常详细。而构图在“好”的摄影作品中有多重要?简单说,就像人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br&&br&5.&b&如果是拍摄城市题材&/b&,可能经常面对的就是建筑物的透视问题,如果相机镜头出现俯仰,建筑物直线条必然出现透视,所以从技术角度讲,个人比较喜欢&b&严谨的透视较少建筑拍摄&/b&(这样比较有技术含量)。&br&&br&6.人文、风光范畴的话变化太多,不太好举例(其实是懒),欢迎各位补充&br&&br&—————————————————————————————————————&br&&br&简单说完并不严谨的所谓“好”的标准后,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br&&br&&b&我们是否可以在不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利用单反拍出比较“好”的夜景作品?&/b&&br&还是先不急着出结论&br&如果套用我上面提出的几点标准, &a data-hash=&480dc6bd221a329f2fed14a3d43d4b4b& href=&///people/480dc6bd221a329f2fed14a3d43d4b4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XinwBrook& data-tip=&p$b$480dc6bd221a329f2fed14a3d43d4b4b&&@XinwBrook&/a& 的答案其实已经就第二点清晰画面作出了较为齐全的建议。但这位童鞋的答案主要倾向于解决画面抖动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觉得还是有必要补充一下。&br&&br&1.通过开大光圈,提高ISO,来保证安全快门这些方式来拍摄夜景,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牺牲了景深、以及高ISO造成的噪点。如果图片不放大看还好,放大看100%截图,那结果通常是呵呵的。&br&&br&2.至于寻找三脚架的替代物来解决这个固定的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稳定作用,但是这会大大增加构图的难度,又或者限制了构图的自由。&br&&br&3.某些只能通过慢快门实现的画面,没有三脚架是很难实现的。例如下图。不是不能实现,只不过是个效率问题。&br&&img src=&/ff0bcfa1ba0dcf41b586b05d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ff0bcfa1ba0dcf41b586b05d_r.jpg&&&br&—————————————————————————————————————&br&&br&说到这里其实就比较接近我想说的结论了:&br&&b&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不管用什么相机,其实都是比较难拍出“好”的写实夜景照片。&/b&&br&&br&&b&但绝对不代表不可以,所以如果你没带三脚架,建议还是换个思路,转而拍一些小景别的作品,又或者是拍些抽象风格、王家卫风格的吧。&/b&&br&&br&&br&摄影其实有许多不同玩法,无论相机还是三脚架还是各种器材,都不过是辅助我们得到想要画面的工具而已。各种技巧有时候很重要,但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摄影师,好的想法和有实现想法的技巧其实同样重要。&br&&br&希望这个答案能起到一定的帮助。&br&&br&ps.图片都是上网胡乱翻的,如果侵权请告之我,一定删除。
知乎惯例,先来分析题主的问题“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单反拍好夜景?” 1.没有三脚架 2.用单反 3.拍夜景 前三项应该没什么异议 唯独还有一个,拍“好”夜景。“好”的标准是什么?往往太空泛,特别是摄影这门功课,一个“好”字,无数人心中总有不…
810,不需要解释
810,不需要解释
个人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试着整理一下。&br&&br&首先,要看机身命名规则,要先明白尼康到底有多少种机身。从高往低说:&br&&br&&b&1. 顶级/专业机身:&/b&&br&目前为止都是一位数机器:D1系列(D1、D1X、D1H),D2系列(D2H,D2X,D2Hs,D2Xs),D3系列(D3,D3s,D3x),D4系列(D4、D4s);&br&这个系列目前来说比较规整,机身设计起源于胶片时代顶级机F5,一体化竖拍手柄、圆形取景器。数字是大的代数,H代表高速,X代表高画质,s是小改款“second”。尼康在D1代先出了不带字母的D1,然后分为了X和H2条线路,D2代就直接是明确的双线,到D3是总算从APS-C华丽转身进全画幅,按说可能尼康当时就打算双线合一走高速高画质路线,所以D3是高速机但不带H,结果无奈世界变化快没有两千万实在无法见人,无奈又出了D3x,到D4代就很明确了,顶级机走高速高画质,纯粹的像素机就下放了。&br&BTW,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是,本人是看到富士X100-X100s-X100t的升级之路才明白日本人的逻辑,“s”是“second”,“t”是“third”......呵呵了,我很好奇X100系列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怎么玩下去。&br&&br&&b&2.次顶级/准专业机身:&/b&&br&目前为止都是三位数机器(注意,开始乱了:准专业级目前都是三位数,但不是所有的三位数机器都是准专业级):D100(D100不完全符合准专业级别的定义,但当时并没有其他的准专业机)、D200、D300系列(D300、D700、D300s)、D500、D800系列(D800、D800e、D810、D810a)。&br&机身设计起源于胶片时代的F100,方形(APS-C)或圆形(全画幅)取景器,分体式的手柄设计。前两代没啥好说的,中规中矩的下放部分顶级机的性能;第三代开始出现了有意思的分化,首先是和D3同时上的是APS-C的D300,然后在D300的基础上装入全画幅的感光元件就成了D700,自此开始了尼康全画幅的普及,同时也断了尼康准专业APS-C的后继;而相对于第三代D300/700的速度路线,第四代则完全纯走全画幅高像素路线,APS-C跌出本级别,本级别也不再是顶级机的下放,而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树立了一个全新的顶级。&br&补充:然而2016年初,Nikon发布了DX旗舰D500(学习7D2么...我能说不学好么...),对此我只能说:1.D500让我看到了未来D900的希望;2.如果D900和D500手柄共用,那么可以考虑都买,两者互补互备,单独说D500的话,和7D2一样,太偏科了。&br&不过很多摄友(比如本人)还是希望并且在苦苦期待平民全画幅准专业速度机(D700)能有真正的后续。&br&&br&&b&3. 高端入门级/入门级里的高端机:&/b&&br&从两位数到三位和四位数(更乱了,仅有如下所列属于此级别),基于胶片时代F80:两位数时代有D70系列(D70、D70s)、D80(本人的第一台数码单反)、D90;两位数时代结束后,分化为2条线,APS-C线继续为D7000系列(D7000、D7100、D7200),全画幅线为D600系列(D600(本人的第二台数码单反)、D610、D750)。这个级别起始于D2时代,一直肩负着开拓市场的重大职责,D70上市标志着尼康数码单反开始平民化,D90是第一台带视频功能的单反,D600则是全幅的平民化。这个级别会同时并存足够专业的参数和操作、并有足够照顾业余玩家的各种模式。&br&多说一句,我把D600/610/750放在和D7200一个级别,是因为这两种相机真是除了画幅之外,其他都是一个路子......&br&&br&&b&4.中端入门级:&/b&&br&&b&5.低端入门级:&/b&&br&这俩得放在一起讲,因为更乱了。从两位数到四位数(也乱,仅有如下所列属于此级别):&br&&u&中段入门&/u&:D50、D5000系列(D5000、D5100、D5200、D5500)。&br&&u&低端入门&/u&:D40系列(D40、D40X、D60)、D3000系列(D3000、D3100、D3200)。&br&D50在D70之后发布,作为D70简化版,却还保留了机身马达和肩屏,但在往后似乎尼康觉得入门级没必要这样,还要更简化,于是D40系列更加缩水。进入四位数时代后尼康的思路就更明确了,3k和5k两条线中低配,即便现在的5k线并没有回到D50的硬件级别吧......anyway......&br&&br&&b&6.专业玩具级:&/b&&br&差点把这货忘记了,在此补一下。这货是Df。怎么说呢,论硬件它是级别2和3的杂交,却有着1的感光元件,和上述5个级别都没有的对尼康老手动镜头的良好支持。其实可以把Df理解为尼康送给忠实老用户的一份礼品,实用的意义相对之下没有那么那么大。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因任何理由犹豫要不要买Df,这就表示你不属于Df的潜在用户群。&br&&br&总结了一下。说完了目前的6个级别,其中第6个不属于一般正常单反,剩下的5个级别中,1和2是面向比较专业的用户的,3面向发烧友,4和5就是纯入门用户了。&br&&br&&br&终于要说到激动人心的号段问题了(说了这么多我都快忘记这题目了......)。来看一下鞋厂目前都用了哪些号吧:&br&&b&1. 一位数&/b&:D1、D2、D3、D4、D5。&br&如果还要维持顶级机是1位数的话,尼康还有6、7、8、9五个数字,按一奥运一换代的节奏,还有20年;&br&&br&&br&&b&2. 三位数&/b&:D100、D200、D300、D500、D600、D610、D700、D750、D800、D810。&br&看上去空间还很大,但让我们来说几个可能的原则:&br&&u&A.过号段不用&/u&:这个很好理解,D100之后是D200,没有回头出个什么D110、D120等各种报警电话......呃我是说号码,因此同理,&b&D100-D3X0这几段可以直接排除了&/b&;&br&&u&B.百位数暗合顶级机的代数&/u&:这个也不难理解,D1对应D100,D2-D200,D3-D300,嗯,这里要指出,现在虽然没有D400,但估计以后也不会有D400了。有人说D7000系列是D300的后续机,错,只要你用过久知道,D7000系列其实是降半档的定位。从D4时代开始,专注刷全画幅的耐克已经把APS-C扔出了专业级,也就没有D300系列真正的后续了。同理,下一代D5估计也不会有D500,因此,&b&D400-D5X0也就没用了&/b&。&br&补充:上述论断有误,D500出现了,但按此推测,D400算是过号不用了。&br&&u&C.全幅和APS-C不占一个号段&/u&:也容易说明,D3时代,D300的全画幅版为D700;D4时代,出了D600,暗示比D700还是要低一档的(不说绝对的性能对比,只是机身的定位),又出了D800,暗示比D700还是要高一档的。于是,D700真正的后续也就难产了。&br&这样看的话,D800系列下一代肯定是D900,&b&D800-D8X0也没用了&/b&。&br&这里有一个尴尬的地方,就是D750,你看哎这货怎么占了D7X0号段?但仔细一看,定位其实是D610这个级别的。在此只能感叹耐克自己不争气,D750应该是真正的D610,结果D600一掉渣,D610真的是小改就上市救场。再出后续时,为了体现“大的改变”(不然怎么让摄友们甘心再买个D610呢?),跳大号段到D750,假升“级”而已,却实际上拉低了700这个号段的定位。D750其实是个好东西,但我每次看到它,都要默念三遍“这货就是个D620”。&br&总之,&b&D600-D6X0估计也是没用了&/b&。&br&&u&D.奇怪地跳号后不回头&/u&:这个和A有点像,A主要说的是字母后面跟着的第一位,D说第二位。从D00-看,5400被跳过去了(不好听?),耐克在这样中间过号应该是不往回找的。再结合之前的原则,因此,&b&D700-D7X0也没用了&/b&。&br&&u&E.解决不了的循环问题&/u&:&br&这是尼康命名中另外还有一个尴尬的地方,在2位数机器上已经很明显了,D90之后是D3k/5k/D7k系列,为啥不是D100......咦?或者,耐克D600-610-......690-700,咦?&br&&b&不改规则的话,好像早晚会混进什么奇怪的东西...&/b&&br&总而言之,三位数机器剩下的可用段已然不多了,其实已经把D100-D8X0都排除光了,目前看来只有1次机会,就是D900系列了。&br&&br&&br&&b&3. 两位数&/b&:D40、D50、D60、D70、D80、D90。&br&这个号段已然被堵死,不说了。&br&&br&&b&4.四位数&/b&:D3000、D3100、D3200、D3300、D5000、D5100、D5200、D5300、D5500、D7000、D7100、D7200。&br&这个系列呢目前空号很多,除了3k、5k、7k以外还有很大空间。但考虑定位...尼康再出高端APS-C就该叫9000了吧?还能有比3k再低端的吗?综合想来,空间也不大了。7k/5k/3k分别继续用完也就是4到6次机会。&br&&br&&b&5. 配字母&/b&:Df。&br&希望二代叫Df Mark2,别直接是Df2。&br&&br&综上,整体来说,如果尼康不改规则,那么......我看也就将将把D5这一代混完......&br&&br&按耐克的尿性来说,肯定是要先坚持到某个级别用完了可能的号段后,然后整体换规则。&br&在此,先预测一下明年要出的下一代:&br&1. D5;D4s升级版;&br&已出。&br&2. D900;D810升级版;&br&目前还在等待中。&br&3. D7......&br&全幅入门级(D750/610)的后续:先猜个D790;这个时候已然已经尴尬了,按照之前的规则尼康应该换完全不同的号段,可是三位数以内已然没有了,嗯,让我们先假设尼康继续采用小跳号的方式来假装不一样吧......&br&APS-C准专业(D7200)的后续:先猜个D7500(或者改为8k系列?),反正也尴尬......&br&4. D5700(或者改为6k系列?);&br&5. D3700(或者改为4k系列?);&br&6. Df mark2;&br&补充:7.DX旗舰:D500,这个确实没想到。&br&这时候三位数告罄了,四位数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br&如果再继续出D6,三位数系列真是没得选了。&br&&br&那么,咋办呢?&br&&br&再往后的事情现在不好猜测,但我希望鞋厂学学耐克和索大好(看看人家索大好多么节约资源,现在阿尔花系列也就用了一个数字,7......),定出几个标杆型号,搭配不同字母,再换代就直接以十六进制mark下去,这样再喘息百年都ok,百年后单反是否还活着.....呵呵......那就可以再说了......&br&&br&不猜了,Df当年那个f代表啥这玩意是真猜不到;猜别的字母也没意义。等着看D5出来尼康怎么处理D750/610/D7200的后续机,就能猜到D6时代咋办了。&br&&br&以上,手机答题好痛苦。碎叫去了....../于手机。&br&于电脑修改。&br&修改于Nikon发布D5和D500之后。
个人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试着整理一下。首先,要看机身命名规则,要先明白尼康到底有多少种机身。从高往低说:1. 顶级/专业机身:目前为止都是一位数机器:D1系列(D1、D1X、D1H),D2系列(D2H,D2X,D2Hs,D2Xs),D3系列(D3,D3s,D3x),D4系列…
我觉得我这个答案赞能破千。各位看官请点这里,点这里!点这里点这里!这么写会不会增加点击率?&br&&br&日更新。&br&&br&最近一直在学习修图,都没怎么拍照。&br&&im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80& src=&/b8a77fecdac7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8a77fecdac75_r.jpg&&&br&&br&图一重修了,效果好了很多。&br&摄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大学城。&br&&br&&br&&br&&br&&im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80& src=&/e773a968e3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e773a968e3e_r.jpg&&&br&&br&图二是朋友拍的我和她。当然是我构的图,让朋友当一下快门线和三脚架而已。也是新修的图。修图真的是一条无止境的路。&br&&br&在这&br&&im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80& src=&/9caae8169a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caae8169a8d_r.jpg&&&br&&br&&br&&br&&br&&br&日更新:&br&&br&最近真是很忙,没有时间更新lt15i拍的照片,真是非常抱歉。今天修了几张昨天拍的照片,快门按了300多下,就出了三四张片,我应该反思。以下是刚修完的片子,先给大家看一下吧。&br&&br&&im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2048& src=&/ffd7dcadb91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ffd7dcadb919_r.jpg&&&br&&br&&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152& src=&/f7b13c2e8eda1a47adfd549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7b13c2e8eda1a47adfd5498_r.jpg&&&br&&br&&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7& src=&/e762ab47e52bbaabdfdbdec3cd6a36a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e762ab47e52bbaabdfdbdec3cd6a36a8_r.jpg&&&br&&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152& src=&/dcacab472b922fe84a74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dcacab472b922fe84a74a_r.jpg&&&br&&br&&im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2048& src=&/565e96ec97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565e96ec97c_r.jpg&&&br&&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7& src=&/fb2c095bf46c09c179be722fa229b3a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fb2c095bf46c09c179be722fa229b3a4_r.jpg&&&br&&br&俗话说,意境不够,黑白来凑。哈哈哈&br&&br&&br&&br&第一台胶片设备:姑姑带回来的傻瓜相机 第一台数码设备:诺基亚7610 &br&&br&第一次把诺基亚7610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上放大了看,简直惊为天人!那种把现实中自己看到的熟悉的事物放到电脑显示器上的感觉,真是太鹅妹子嘤嘤嘤嘤嘤~~了。虽然只有100万像素,但是真的太爽了!因为7610那粗糙的显示屏。&br&那段时间,用7610创作了,很多幼稚但是纯粹的作品,有一大部分被我弄丢了,还剩一小部分,珍藏着,时不时会回过头去看看,告诉自己,摄影不忘初心。&br&&br&&br&对了,那年已经是&a href=&/?target=tel%3A7& class=&internal&&&/a&年了吧。&br&&br&后来2008年,终于花了1350买了个佳能的powershot a570什么的。710万像素。当时有个一克萨斯初代还是第二代的,薄一点,像素高一点,但是还是选择了前者。尼玛,镜头素质妥妥的能干那台一克萨斯。之后高中春游全靠它,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而且是装七号电池的,所以在09去爬黄山的时候,因为住在山上集体宿舍,没有充电的地方,其实他有电也撑不过一天。基友的锂电池卡片机就跪了,全靠我的一书包干电池啊哈哈哈。&br&&br&2010年终于入手了尼康一代神机d90,套机。大学潜心创作。但是我觉得那是我最垃圾的地方了。&br&&br&2014年,夏。为了好好拍婚礼,入了d610。s35 。累。&br&&br&2015年初,入了装逼利器GR。偶尔会塞进口袋里,代替手机,也代替了单反。&br&&br&&br&2008年,换了诺基亚200万像素超薄音乐手机。从100万一下跳到了200万,但依然没有自动对焦。&br&&br&2009年,高中毕业,入了诺基亚n85,简直就是石器时代进化到社会主义!精准舒适的调教,实体快门按钮。流畅的s60系统。amoled细腻的屏幕。&br&&br&十月被偷,2009年12月入魅族m8,拍照一下掉到了谷底。各种不顺心,唯独有个自动对焦,拍拍静物和微距还尚可。&br&&br&2011年9月,迎来了转机,入了当时拍照最好的安卓机,Lt15i。大学后半段全靠它记录生活。就是调教不太好,百分百放大有很多彩色躁点,光线充足都有。&br&&br&2012年底,回家,换了奶奶捡到的iPhone 4,从800万回到了500万。低像素换来了更好的白平衡,更流畅的拍摄体验,更好的色彩调教。2013年初,带着iPhone 4去环了海南岛,拍下了好多好看的照片。&br&&br&2013年底,忍受不住iPhone 4的解析力和升级了iOS 7的卡顿,一狠心,入了16g的iPhone 5s,和16g的5s相处了两年,太痛苦了,一直要删app和导出照片,终于在前几天。&br&&br&2015年10月,淘宝了一个今年非常看好的三星s6 edge,启动非常快。1600万像素画质也很好,解析力高,白平衡和色彩调教都很不错。但是一个致命的缺点,16:9的画幅比,让我无法适应。每次拍照都感觉心好累。其实拍风景绝对是16:9的爽。但是还是无法接受4:3跳过3:2直接到16:9的跨越,用了三四天,退了。&br&&br&2015年11月,也就是最近几天,入了128g的6s。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没有光学防抖不开心。但是为了兼顾握持,还是选择了6s。&br&&br&&br&其实,写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主力机,一直是手机。最近忙于生计,好久没拿手机用心拍照了,唉。&br&&br&最后上两张iPhone 4拍的图来收尾吧。&br&&br&&im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src=&/3c6c249563bfcefc489bbf8f25c1103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3c6c249563bfcefc489bbf8f25c1103f_r.jpg&&&im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103& src=&/61292aeaebb5ca5d79dde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61292aeaebb5ca5d79dde9_r.jpg&&&br&&br&日更新:&br&&br&新修的图,好像太过了哦?&br&&im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0& src=&/9c2f3ca87b415e0cf044635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c2f3ca87b415e0cf044635_r.jpeg&&&br&&br&&br&日更新。&br&&br&新修了两张图,晒妻吧,都是以前拍的,好久没拍片了。两张图分别年,于HK&br&&br&&br&&img data-rawwidth=&1918& data-rawheight=&1280& src=&/77e1c84291ebbbad51ecdce787b163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8& data-original=&/77e1c84291ebbbad51ecdce787b163f9_r.jpg&&&br&&br&&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918& src=&/12fa3278acbc97ab185b9ce10081bc9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2fa3278acbc97ab185b9ce10081bc9a_r.jpg&&
我觉得我这个答案赞能破千。各位看官请点这里,点这里!点这里点这里!这么写会不会增加点击率?日更新。最近一直在学习修图,都没怎么拍照。图一重修了,效果好了很多。摄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大学城。图二是朋友拍的我和她。当然是我构的图,让…
第一部分:&br&手机摄像头组件的镜片组结构由于受到手机体积的限制,基本发挥余地不大。因此硬件差异主要体现在感光原件上(主要是CMOS),尤其手机摄像头的CMOS面积小,像素却不少,像素密度相当高,所以十分考验CMOS设计与制造能力(例如背照式与堆栈式,不是谁都生产的出来)。同时这种小面积CMOS走量很大,所以对生产规模也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CMOS的设计水平,还是制造工艺,亦或是生产规模,索尼对佳能都是碾压的姿态。佳能的CMOS也就自产自销而已,好在单反相机用的CMOS面积大,像素密度较低,工艺缺陷体现不出来(目前已知佳能的制造工艺在500nm层面,而索尼已经达到了90nm的水准)。而尼康根本连自产CMOS的能力都没有,要么是自己设计找别家代工生产,要么直接买索尼的CMOS。目前来看,真正有能力挑战索尼手机摄像头市场的既不是佳能,也不是尼康,反而是摄影器材界里并不起眼的三星。&br&第二部分:&br&如果题主问的是类似QX100这类手机外接镜头,那就更好解答了,这类黑科技风格剑走偏锋正是索尼的风格啊。就像把全画幅塞进卡片机这类事情(RX1),也就索尼干得出来吧。佳能这样的厂子在单反上还按部就班挤牙膏吃老本呢,就更别指望出啥新奇特产品了。
第一部分:手机摄像头组件的镜片组结构由于受到手机体积的限制,基本发挥余地不大。因此硬件差异主要体现在感光原件上(主要是CMOS),尤其手机摄像头的CMOS面积小,像素却不少,像素密度相当高,所以十分考验CMOS设计与制造能力(例如背照式与堆栈式,不是…
你重视前期还是后期?尼康的宽容度明显优于佳能,风光大片后期可操作性比佳能好。&br&佳能镜头群更多,同档次镜头也比尼康便宜。&br&&br&对了,你喜欢成龙大哥还是王力宏?
你重视前期还是后期?尼康的宽容度明显优于佳能,风光大片后期可操作性比佳能好。佳能镜头群更多,同档次镜头也比尼康便宜。对了,你喜欢成龙大哥还是王力宏?
原照其实仅用肉眼就可看出是P的&br&&img data-rawheight=&355& data-rawwidth=&402& src=&/6c51f5d18af48b0c5b1ea65a4499cd4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br&如果看不清就调整下level...&br&&img data-rawheight=&350& data-rawwidth=&552& src=&/2e822adcdc9c0d8d3484ef3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2e822adcdc9c0d8d3484ef37_r.jpg&&&im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472& src=&/1bba1adc9fe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1bba1adc9fe4d_r.jpg&&
原照其实仅用肉眼就可看出是P的如果看不清就调整下level...
先看品相,镀膜有没有划伤或霉斑,胶皮是否健全,有无摔过的痕迹。&br&&br&然后看一下镜头里有没有灰尘,对住灯光仔细查看。&br&&br&转一转镜头上所有能转动的环,试试手感,阻尼是否正常。变焦头看看变焦环是否松动。&br&&br&一切OK的话就上机测试,试一下成像、光圈是否到位、镜头上的各个按钮工作是否正常。再看看对焦是否准确。&br&&br&然后再看镜头上的螺丝是否有拧过的痕迹,如果有,那么说明该镜头可能被拆过,不保险,尽量不要买。&br&&br&如果买的是二手的老镜头,那么在买之前尽量查询一下资料。有些奸商看到镀膜品相不好的话会直接用化学溶剂把一整层镀膜全部擦掉,这样的话看镜头镀膜上的反光颜色会不正常,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随着老镜头被炒的越来越火,奸商们也越来越多了。
先看品相,镀膜有没有划伤或霉斑,胶皮是否健全,有无摔过的痕迹。然后看一下镜头里有没有灰尘,对住灯光仔细查看。转一转镜头上所有能转动的环,试试手感,阻尼是否正常。变焦头看看变焦环是否松动。一切OK的话就上机测试,试一下成像、光圈是否到位、镜头…
18-105是最常用的焦段,大部分的照片是用这个焦段拍摄的。&br&&br&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85%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
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
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
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br&&br&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br&&br&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br&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br&&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iphoto./blog/static//&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FAQ&i class=&icon-external&&&/i&&/a&
18-105是最常用的焦段,大部分的照片是用这个焦段拍摄的。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85%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
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610和佳能6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