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帝国舰队官网怎样撤免队员

手机游戏 第一发布-搞趣网
手机游戏排行榜
手机网游榜
大唐游仙记
完美世界3D
倚天屠龙记
新游期待榜
大唐游仙记
少年西游记
九阴真经3D一战中的德国大洋舰队成员数据(战列舰篇)_琪露诺的完美海战教室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6贴子:
一战中的德国大洋舰队成员数据(战列舰篇)
1. “”级:SMS Nassau、Westfalen、Rheinland und Posen
该级是为了与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对抗而建造的首级现代化无畏舰。共有四艘,分别以属于的四个主要工业省份——(Nassau,在德国中部)、威斯特法仑(Westfalen)、莱茵兰(Rheinland)、波森(Posen,今的尼亚地区)命名。
1906年“无畏”号的服役,带动了海军强国之间新一轮的造舰竞赛。在“无畏”号出现之前,对此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已经开始着手对1901年型的旧式进行改造工作,加强装甲防护。参照着英国的新无畏舰,德国皇家海军的首批新型战列舰很快就被设计了出来。与“无畏”号不同的是,“”级采用6座双联11英寸主炮,口径虽然小于“无畏”号的12英寸,但是射速比英国海军的快得多,而且可以保证在每个方向都有八门主炮同时射击,比“无畏”号的火力要强。但是在动力方面,德国人对“无畏”号使用的那种大型蒸汽轮机没有信心,拿骚级还是采用老式的三缸往复式。
1907年,向船厂下达了建造新式的订单。的皇家造船厂建造“”号,另外三艘分别由的威塞尔船厂、斯德丁的伏尔甘船厂和基尔的船厂建造。四舰均编入第一战列舰队。 随着德国和英国的造舰竞赛进入狂热状态,“”级的设计很快变得落后了。在中,它们都参加了,均受轻伤。在战争的其余时间里,由于英国海军对德国公海舰队的出色封锁,它们全都无所作为,只是多次尝试从北海方向突围。“威斯特法仑”号曾经参加过,支援德国军队占领宣布独立的。
一战结束后,在中规定解散,并没收其主力舰只作为赔偿。老旧的“”级本不在引渡赔偿名单上,协约国允许德**留这些。但是随着德国的主力舰队在的集体自沉,协约国宣布引渡这四艘相对完好的战列舰抵充赔款。日,四艘“拿骚”级战列舰从德国海军名单上除名。“拿骚”号被赔偿给日本,剩下的三艘赔偿给英国。“拿骚”号也在1920年卖给英国。四舰均在20年代初解体拆毁。 数据 舰名:“”号(建造代号Ersatz Bayern)、“威斯特法仑”号(建
造代号Ersatz Sachsen)、“莱茵兰”号(建造代号Ersatz Wuettemberg)、“波森”号(建造代号Ersatz Baden)。 船厂: 皇家造船厂/、威塞尔船厂/、伏尔甘船厂/斯德丁、
船厂/基尔。 开工日期:7/22////1907。 下水日期:3/7//// 1908。 服役日期:10/1////1910。 排水量:18873吨(设计);20535吨(最大)。 尺寸(米):146.1(全长)x 26.9 x 8.76。 动力:12台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燃煤),三座三缸往复式蒸汽
机,22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行驶能力:最大速度20节;续航能力9400海里/10节,2800海里/19节。 主炮:12门280mm/45倍径克虏伯SK L/45炮,6座双联炮塔 副炮:12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6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6座45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
各一座)。 乘员:1008人(军官40名)。
轻母镇楼,话说这头饰,...
【图片】1/11 在德国北...
沙恩霍斯特,俾斯麦,兴...
 经过连续几年的“暴兵”...
深海酱的眼神好凶啊!!...
楼主昨天本来是想在一个...
有谁用的是这个插件
这里还是负责贴吧发布以...
2. :SMS Helgoland、Ostfriesland、Thueringen und Oldenburg
从1909年开始,德国和英国的造舰竞赛如火如荼地展开。“”级开工后不久,获知英国海军正在建造安装13.5英寸(343毫米)口径主炮的无畏舰,就开始觉得它们装载的280毫米主炮威力不足,决定在新建造的四艘战列舰上安装口径为305毫米(12英寸)的主炮。为了驱动加大了的军舰,在这一级战列舰上安装了三座烟囱,这也是德国海军中唯一一级有三座烟囱的无畏舰(旧式战列舰除外)。该级舰以的四个地区命名。其中,是德国在不久前用非洲的同英国交换的,后来成为德国在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这一级的四艘在一战中曾经多次参加战斗。在中,它们战斗在第一线,并且均在战斗中受伤(“赫尔戈兰”号和“”号各中一弹,“弗里斯兰”号触雷)。
战争结束之后,这四艘均被移交给盟国。“赫尔戈兰”号移交给英国,“弗里斯兰”号移交给美国,“”号移交给法国,“”号移交给日本。由于德国战列舰的状态普遍不好,因此战胜国没有将其拿来加入本国海军使用,而是都在不久之后就将其出售报废了。
就象“”级一样,“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也使用往复式。但是自从1904年在“吕贝克”号轻巡洋舰上试验了蒸汽轮机的技术以来,就不断对其进行大型化的改进工作。随着技术的成熟,下一级德国战列舰——“国王”级,开始以蒸汽轮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 数据 舰名:“赫尔戈兰”号(建造代号Ersatz Siegfried)、“弗里斯兰”号(建造代号Ersatz Oldenburg)、“”号(建造代号Ersatz Beowulf)、“”号(建造代号Ersatz Frithiof)。 船厂: 霍瓦尔德船厂/基尔、皇家造船厂/、威塞尔船厂/、硕效船厂/但泽。 开工日期:11/11////1909。 下水日期:9/25//// 1910。 服役日期:8/23////1912。 沉没:“弗里斯兰”号于日,在角外海作为靶舰被炸沉。 解体:“赫尔戈兰”号于1921年在英国解体,“”号于1923年在法国解体,“”号于1921年在荷兰的解体。 排水量:22808吨(设计)/ 24700吨(最大)。 尺寸(米):167.20(全长)x 28.50 x 8.94。 动力:15台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燃煤),三座四缸往复式,28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1节。 续航能力:5500海里/10节;2700海里/20节。 主炮:12门305mm/50倍径炮,6座双联炮塔。 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4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6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后各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乘员:1069人(军官42名)。
3. “皇帝”级战列舰:SMS Kaiser、Friedrich der Grossê、Kaiserin、Konig Albert und Prinzregent Luitpold
作为公海舰队(Hochseeflotte)最大的主力舰,五艘“皇帝”级在一战期间成为德国海军战斗力量的核心。该级舰共有五艘:“皇帝”号(Kaiser德文意为皇帝)、“腓特烈大帝”号、“皇后”号(Kaiserin德文意为皇后)、“阿尔伯特国王”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路易特波尔德是巴伐利亚王国的亲王,在巴伐利亚“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神秘地死亡之后,担任摄政王)。它们经历了日德兰海战和1917年对俄国的讨伐战争而幸存了下来,在战后移交给英国,全部凿沉在斯卡帕湾。“皇帝”级是第一级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的德国战列舰,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尝试,“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还准备安装柴油机作为主动力(但是最后没有安装)。 数据 舰名:“皇帝”号(建造代号Ersatz Hildebrand)、“腓特烈大帝”号(建造代号Ersatz Heimdall)、“皇后”号(建造代号Ersatz Hagen)、“阿尔伯特国王”号、“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建造代号Ersatz Odin)。 船厂:皇家造船厂/威廉港、伏尔甘船厂/汉堡、霍瓦尔德船厂/基尔、硕效船厂/但泽、日耳曼尼亚船厂/基尔。 开工日期:9/11/////1910。 下水日期:3/22//// /1912。 服役日期:8/1/////1913。 沉没:全部于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 排水量:24724吨(设计)/ 27000吨(最大)。 尺寸(米):172.40(全长)x 29.00 x 9.10。 动力:16台苏尔寿锅炉,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气轮机,31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1节。 续航能力:79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 主炮:10门305mm/50倍径炮,5座双联炮塔。 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乘员:1084人(军官41名)。
问一下喵 大海战中的拿骚是这个喵?
“国王”级战列舰SMS Koenig、Grosser kurfurst、Mark Graf、Kronprinz Wilhelm “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一级采用全部主炮沿中线布置方式的德国主力舰。这样,在舷侧齐射时,可以保证每个方向都有10门主炮同时射击。但是面临换装13.5英寸主炮的英国主力舰,“国王”级仍然使用的12英寸口径主炮在火力上未免过于单薄。 该级舰以德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头衔命名。Konig(Koenig)意为“国王”;Grossê Kurfurst意为“大选帝侯”,纪念历史上著名的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冯•霍亨佐伦;Mark Graf为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边境地区总督(相当于英文中的Margrave),德意志帝国统治者霍亨佐伦家族的远祖,来自德国南部霍亨佐伦-西格马林根的弗雷德里克•冯•霍亨佐伦伯爵就是在1411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为柏林地区的边境总督,不久又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开创了普鲁士王国400年的基业;Kronprinz意为“王储”,相当于英文的Crown Prince。1918年,“王储”号改名“威廉王储”号,以纪念德皇政府成立30周年。 该级四艘军舰在一战中均参加了日德兰海战。除了“威廉王储”号之外,另外三艘船均在这场规模巨大的海战中受伤。但是“王储”号的幸运生涯没有维持多久。它在1916年11月被英国的J-1号潜艇击伤。1917年3月,“王储”号又与“大选帝侯”号相撞。在同年10月,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展开了同俄国作战的“阿尔比翁”行动,“国王”级的四艘战列舰都参加了战斗。“大选帝侯”号在丹麦波恩霍尔姆岛以东300海里处触雷受伤,“国王”号和“王储”号同两艘俄国旧战列舰“Slava”号和“Grazhdanin”号展开炮战,击沉前者,重创后者。 一战结束后,“国王”级的四艘主力舰同德国海军其他主力舰一同被引渡到英国,准备接受协约国的处理。日,四舰在“彩虹行动”中自沉。由于沉没在深水区,所以只有“边境总督”号被打捞起来解体。其他三艘战列舰的残骸在60年代被出售给英国政府,目前仍然长眠在斯卡帕湾的海底,成为吸引各国潜水爱好者的诱人目标。  数据 舰名:“国王”号(建造代号Ship of the Line "S")、“大选帝侯”号(建造代号Kurfurst Friedrich Wilhelm)、“边境总督”号(建造代号Ersatz Weissenburg)、“威廉王储”号(建造代号Ersatz Brandenburg)。 船厂:皇家造船厂/威廉港、伏尔甘船厂/汉堡、威塞尔船厂/不来梅、日耳曼尼亚船厂/基尔。 开工日期:10/3////1912。 下水日期:3/1//// 1914。
服役日期:8/9////1914。 沉没:全部于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边境总督”号于1938年被打捞,在罗塞斯解体。其余三艘水面以上部分拆毁,大部残骸留在海中。 排水量:25796吨(设计)/ 28600吨(最大)。 尺寸(米):175.40(全长)x 29.50 x 9.19。 动力:12台燃煤锅炉,3台燃油锅炉,3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国王”和“王 储”号);3 台AEG-伏尔甘涡轮机(“大选帝侯”号);3 台伯格曼蒸 汽轮机(边境总督)。另,“边境总督”号曾计划安装3台6缸MAN大 型柴油机,未果。433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1节。 续航能力:80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 主炮:10门305mm/50倍径炮,5座双联炮塔。 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0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乘员:1136人(军官41名)。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SMS Bayern、Baden、Wuerttemberg und Sachsen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是庞大的德国公海舰队的最后遗响。
一战之前英国为日本建造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上,首次装备了14英寸口径的舰炮。皇家海军新一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更是换装了口径空前的15英寸巨炮。受这些情报刺激,德皇下令埃森的克虏伯兵工厂研制38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并且设计建造一级搭载这种舰炮的超级无畏舰。
与那个时期英、美等国新建造的以油/煤混烧为动力的战列舰对比,巴伐利亚级全部使用燃煤锅炉,因为德国总参谋部提出警告说,如果海军主力舰依赖石油动力的话,与英国开战时,波斯湾和巴库(当时世界上两个主要的石油产地)原油都会被英国和俄国所垄断。在设计过程中,曾经计划让萨克森号搭载一台MAN大型六缸柴油机(11000马力),但是此计划最后被取消。巴伐利亚级的设计在一战德国战列舰当中是最漂亮的。该级战列舰以当时德意志帝国境内四个自治王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萨克森王国命名。
在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爆发时,最先竣工的巴伐利亚号仍在海上试航当中。但是它赶上了德国海军的另外一场重要战斗——针对俄国的“阿尔比翁行动”。在波罗的海,巴伐利亚号船首触雷,艏鱼雷发射室进水,经过抢修后勉强驶入附近港口修理。回到德国后,巴伐利亚号和同级其他战列舰都取消了艏鱼雷发射管。
巴登号在1917年3月服役之后,作为德国海军舰队旗舰使用。德国投降后,本未打算引渡巴登号。但是协约国发现原定作为战争赔偿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尚未竣工后,决定引渡巴登号。日,巴登号抵达斯卡帕湾。
日德国舰队在斯卡帕湾自沉。巴伐利亚号成功地沉入了海底,但是巴登号打开通海阀后,舰上人员被皇家海军人员阻止,巴登号被拖往岸边,搁浅在浅水区,不久打捞出水,作为靶舰使用。1921年,在皇家海军的舰炮射击实验中,巴登号被击沉。
符腾堡号和萨克森号舰体稍大,也有人将这两艘战列舰单独划分为萨克森级。两舰均未建造完工,于20年代初期在德国解体。 数据
舰名: 巴伐利亚(建造代号Ship of the Line "T") | 巴登(建造代号Ersatz Woerth) | 符腾堡(建造代号Ersatz Kaiser Wilhelm II) | 萨克森(建造代号Ersatz Kaiser Friedrich III)
船厂: 霍瓦尔德船厂/基尔 | 硕效船厂/但泽 | 伏尔甘船厂/汉堡 | 克虏伯船厂/基尔
开工日期:1/22/1914 | 12/22/1913 | 4/7/1914 | 1/4/1915
下水日期:2/19/1915 | 10/13/1915 | 6/20/1917 | 11/21/1916
服役日期:7/15/1916 | 3/14/1917 | — | —
沉没:巴伐利亚于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巴登号于同日自沉,被英国海军人员抢救,日作为靶舰击沉
解体:巴伐利亚号1934年打捞,1935年在罗塞斯解体;符腾堡于1922年在汉堡解体;萨克森于1922年在基尔解体
排水量:28,530吨(设计) / 32,200吨(最大)
尺寸(米): 180.00(全长) x 30.00 x 9.39
动力: 11台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台帕森斯/硕效蒸汽轮机(萨克森号计划安装两台帕森斯涡轮机和一台MAN柴油机)。56000马力
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2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12节
主炮:8门380mm/45倍径炮,4座双联炮塔
副炮:16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
防鱼雷艇/防空炮:10门单装88mm/45倍径炮
鱼雷:5座6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乘员: 1171人(军官42名)
另附彩虹行动 德意志的尊严 大洋舰队自沉事件喵~~
在世界海战史上,德国海军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自沉舰船的行动,由于它们都以"彩虹"作为沉船的暗语,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彩虹行动"。
彩虹行动(德语:Selbstversenkung der Kaiserlichen Hochseeflotte in Scapa Flow)是发生在日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在英国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湾的一次集体自沉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停战协定,德国公海舰队遭到扣押。日,74艘德国战舰在协约国舰队的押解下,驶入斯卡帕湾。所有火炮的开火装置已被拆除,水兵数额被限令到最低,所携带的燃料几乎不能让舰队驶离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1919年,拟定凡尔赛和约的谈判十分不顺利,德国人认为并没有输掉战争,把和谈看作是争取权利的最后机会,然而英国却不这样认为。最后,英国政府向德国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要么6月21日中午之前全盘接受,要么再次面临战争。此时的德国人决定屈服,但需要两天时间“体面的准备”。但没有人把谈判最新进展及时告诉在斯卡帕湾的舰队指挥官冯·路特。看到当地英国报纸关于“停战谈判濒临破裂”和“可能恢复军事敌对”的报道使德国军官们以为双方的谈判已经破裂,敌对状态已经恢复,防止舰队落入敌人手中的唯一机会,只有在敌人行动之前自行将其凿沉。不甘让这些重型水面舰艇落入敌人手中的舰队官兵,事前就做好了沉船准备。   日,英国舰队离开斯卡帕湾出海训练。10:30,全体德国军舰都收到来自旗舰“埃姆登”号巡洋舰上发出的预先制定的信号——彩虹。军官下令升起被禁止的舰队旗、战旗和Z信号旗,打开通海阀门和水密舱门,12:16,“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首先沉没;12:56,阿尔伯特国王号沉没;1:10,毛奇号沉没;1:15,威廉王储号沉没…其余军舰也一艘艘相继没入水中。17:00,最后沉没的是战列巡洋舰“兴登堡”号。英国舰队急忙从训练中返航,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补救,但是根本无法阻止如此大规模的集体自沉行动。   海军史上最壮烈的自沉行动历时约6个小时。全部74艘被拘留的德国军舰中有52艘沉入了海底,包括11艘战列舰中的10艘和所有5艘战列巡洋舰。沉没军舰吨位为被扣押舰队总吨位的95%。   德国海军“彩虹行动”自沉部分舰只名单(主力舰)   
皇帝级战列舰 5艘   “皇帝”号 常规排水量:24330吨  “腓特烈大帝”号常规排水量:24330吨   “皇后”号常规排水量:24330吨   “路易特波特摄政王”号 常规排水量:24330吨   “阿尔伯特国王”号 常规排水量:24330吨   国王级战列舰 4艘   “国王”号 常规排水量:25390吨   “大选帝侯”号 常规排水量:25390吨   “藩侯”号 常规排水量:25390吨   “威廉王储”号 常规排水量:25390吨   巴伐利亚级战列舰 2艘   “巴伐利亚”号 常规排水量:28074吨   “巴登”号(搁浅) 常规排水量:28074吨   “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常规排水量:19064吨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 1艘   “毛奇”号 常规排水量:22616吨   “塞得利茨”号战列巡洋舰常规排水量:24594吨   
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 2艘   “德弗林格尔”号 常规排水量:26180吨   “兴登堡”号 常规排水量:26513吨   对沉船行动,协约国方面恼怒非凡。不久,原本允许德**留的四艘拿骚级和四艘赫尔戈兰级战舰(也是德国最初的两级级无畏型战列舰)被宣布引渡用以赔偿斯卡帕湾的损失,日,这八艘战列舰被德国海军除级。拿骚号最后被赔偿给了日本,剩下的三艘赔偿给了英国,而四艘赫尔戈兰级战舰,则分别被英、美、日、法四国瓜分。此外还有协约国指定的大量辅助舰艇被一并瓜分。   结果,战后的德国海军的主力舰仅保留下来6艘老式的战列舰。这些舰只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规定不做其它用途。此外德国还留有其它数艘过时的老式巡洋舰,这些舰支大多老旧不堪,有许多军舰的舰上武器都被英国人拆卸,根本不具备战斗力。协约国同时对德国海军的编制进行了同样严格的限制。规定海军规模不得超过一万五千人,军官不得超过一千五百人。
唔,没有前无畏舰的资料么
 1905年在现代海军发展史上是一个分水岭,这就是对马海战,此役总结了进入钢铁时代的海军技战术理论和战舰建造,并对20世纪前20年的海军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无畏”级的产生和此役是分不开的(后面祥述)。另外说到“无畏”级不能不提约翰·费舍尔爵士(JohnFisher),1904年以现役上将军衔出任第一海务大臣,当时公认的炮术专家(这很重要,后面将分析),皇家海军攻击至上的坚定支持者。任职期间,以建设世界海域内无以匹敌的皇家海军为己任,坚定的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当时英国海权优势面临新兴工业强国的挑战,为维护海上帝国的地位,英国决定建造一种全新的战舰费舍尔提出一种构想,新型战舰应取消所有副炮,腾出重量安装大口径主炮,因为未来海战的胜利不再单单取决于火炮的多少还取决于主炮的射程,威力,火炮不在按两舷配置,而统一配置在中轴线上,正值此时,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海战,日俄对马海战,日本海军集中大口径主炮实施远距离射击,取得了惊人战果,再次证明了费舍尔理论的正确,,1904年10月,由费舍尔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其成员是他精心挑选的,目的是拿出一个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很快,产生了初步方案,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统一的12‘主炮和21节航速。由于受到当时英国造船厂的船坞和能力的限制,在尺寸和排水量上相对较小(标准16500吨级)。该方案在提交费舍尔后,此公决定新战列舰可以不受英国当时所有造船厂的限制设计建造,以求的最大火力和航速,这一决定使方案中的新战列舰尺寸进一步增加,达到标准1M,超过“纳尔逊爵士”级的16000吨.和135M,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无畏”级。以下试从防护、动力和火力方面分析它的特点。“无畏”级排水量吨(标准/满载),装甲总重量约5000吨,相比较“纳尔逊爵士”级多出800吨,装甲钢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使得强度和抗穿透性显著提高。“无畏”级的防护要更全面,炮塔、机舱、弹药库、司令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280MM,舰体舯部装甲带最厚处也是280MM,全部包覆舰体,到两端(首尾)部分为64MM,尤其是注.重了水线处和水线以下对付水中爆炸物的攻击(水雷和鱼雷)。甲板装甲板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MM,主甲板采用穹型(蛋壳原理),中间隆起两边稍低下与舷侧装甲对接。最显著的区别是在舰体结构上,舱室尽量小型化水密化以提高水密结构增加浮力储备,隔仓间的支撑壁采用强化钢结构以提高隔仓的强度和韧性。水线下和水线处的舱室间全部取消横向联络门,水密门的数量被尽量缩减,舰员的进出只能通过纵向的水密门。另外取消了传统的舰首撞角。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战舰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抗沉性都受到显著的效果。在动力方面最大的改进就是使用蒸汽轮机。在方案设计时,对最大航速的要求就很明白——21节,并且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的。在当时的经验来说战列舰创造的最大航速是19节,并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能够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节,且只能维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对相对复杂的蒸汽机的可靠性和寿命都是致命的,同时主轴过热,引擎过载,面对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轮机兵也无计可施。在此之前皇家海军已开始在较小型的战舰上实验性的采用了这一新型引擎以便测试和积累经验,1898年在300吨级的鱼雷驱逐舰“蝰蛇”号上采用了10000马力的帕森斯蒸汽轮机,取得了当时令人震惊的37节航速,后来陆续在一些驱逐舰和侦察巡洋舰上采用这种动力机组,实际使用证明了这种新式动力机组性能上相对蒸汽机组的全面飞跃。而在15000吨级以上的战列舰上采用新式蒸汽轮机,在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是首次,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设计思想的跳跃。“无畏”级的动力部分安装了18台三涨式蒸汽锅炉,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组22500马力(海试时达到247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海试时达到22.4节),相比较“纳尔逊爵士”级的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功率只有16750马力(15台锅炉),最高航速只有18节,尤其是在高速续航力上,蒸汽轮机可以保证“无畏”级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行驶13个小时而保持良好的可靠性,这在战斗状态尤其重要。“无畏”级战列舰上区别于以往战列舰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采用统一口径的10门305MM主炮了。在“无畏”级建造服役之前,流行的主炮布置方式是在舰体首尾各布置一座双联280MM或305MM主炮;在“无畏”级处于设计阶段的前后数年间,各国新建的战列舰火炮布置方式上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或两种同口径而不同身管的主炮,例如英国的“纳尔逊爵士”级,4门305MM45倍口径主炮+10门234MM50倍口径第2主炮(建造初期曾计划混装2种不同口径的12门305MM主炮,因日俄战争的爆发及教训和后来“无畏”号的建造优先而折中布置),美国战列舰上通常4门305MM主炮+8门203MM第2主炮,日本由英国设计建造的混装不同身管的305MM主炮和305MM+254MM混装方案,以及法国、意大利、俄国等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上诸多不同口径第1第2主炮混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的具体做法是将第1主炮炮塔各布置在舰体首尾,而将其余的第2主炮炮塔(或炮组,有些采用无炮塔的炮廓形式)布置在舰体两舷(美国战列舰一度在首尾主炮塔之上布置第2主炮塔,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很不成功,后期也采用两舷布置模式),这些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是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或战争中完成方案定型的,在此之前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
造成这种布置方式的直接原因来自舰载火炮的技术进步,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是舰载火炮进步的最显著的时期,尤其是在大口径的舰载主炮上,从弹药到发射器具都与以往的火炮有很大的区别。就大口径主炮简单来说,冶金工业的进步使得火炮的药室能够承受更多发射药爆炸的冲击,身管的工艺提高和加长使炮弹的射距和精度都成倍的提高,反映在实战当中就是有效交战距离的显著增长上。这里着重讨论火炮方面的进步,1894年的甲午海战是钢铁时代海战的重要里程碑,它反映了19世纪90年以前的技术水平,在火炮方面,大口径主炮的最大射程虽然可以达到15000M以上,但在这个距离上的射击是无关痛痒的,因为缺乏有效的火力控制和观瞄设备,有效交战距离在2700M以内,以直接瞄准的形式,主要依靠炮手的经验;1898年的美西战争发生了一系列海战,瞄准方式和有效交战距离没有太大的变化(M)。而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发生的几次大规模海战与以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虽然火炮的瞄准仍然依靠目力,但是初期型的火炮指挥控制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借助它大口径舰炮的有效作战距离提高到7000M(日本联合舰队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编队在对马海战中的对俄国编队的致命射击距离是6400M)。在这个距离上火炮要想直接命中目标已经比较困难,这个问题在战争爆发之前各国海军界已经有所认识。除了在火炮上装备火力控制系统外,提高火力投送密度也作为一个有效提高命中率的措施被采纳,直接的做法是在战舰上提高火炮尤其是主炮的数量,通过主炮齐射的方式使每次施放的弹药成倍的增加来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射击过程简单的说,目标的射击诸元的判定需要火力控制系统的计算(俺没学过这方面知识,只看过一些皮毛,实在拿不出手,如何解算俺就不说了),在得出数据后对目标的未来位置(大致包括整个目标所在的区域)进行火力覆盖。这样就要求舰体上尽可能多的布置主炮以满足火力投送的需要,但主炮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舰体尺寸增加,排水量加大,舰体强度和防护方面的困难,设计制造上的困难,舆论国力的限制等等,以当时的制造能力来说短期内克服也比较困难,于是上述的布置方案很快被接受并流行起来,这和当时的造船水平密切相关:这时的战列舰的尺寸方面不会有足够长度允许在舰体中线上布置全部或部分至少3座以上的主炮炮塔而又能能达到足够的防护能力,因为以此时的造船能力来讲要在1M内保证达到战列舰的平均舰体防护标准,其舰体重量是龙骨所不能承担的,而且为了保证达到当时的战列舰平均航速标准,所安装的蒸汽锅炉和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占用的舰体位置和机舱体积也使这种安装方式不能使用(有意思的是德国和美国的第一级无畏舰都采用了老式往复式蒸汽机,最大航速都没有超过20节,而且锅炉数量到较少),同时为了保证在追击和撤退过程中能发挥2门以上的主炮火力。但这种布置的最大缺点就是不同的主炮使用了不同的火力控制系统,在主炮齐射时无论是弹着点的判定还是射击诸元的解算上都不能统一,使射速和精度都受到影响,这在对马海战中表现的很突出,尤其是俄国战列舰编队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对马海战的结果深刻影响了各国海军界,在此之前各海军强国在发展方向上还是有所分歧的,经过这一战役变的统一起来。作为炮术专家的费舍尔爵士当然不会忽视这种影响,在1903年简氏战舰研究刊物上意大利海军的首席舰船设计师VittorioCuniberti提出了使用统一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构想,费舍尔使其大型化和实用化——在常规的线形战列对战中拥有8:4超过对手一倍的主炮火力,即使对手处于撤退状态,也能以6:2超过对手2倍的火力持续轰击,尤其是“无畏”拥有当时对手无以匹敌的21节持续航行能力,选择舷侧主炮8门是经过计算的,被认为可以完成一次对目标的火力覆盖。同时在追击战中为了是前主炮能有效射击,舰体的干舷很高,使其躲开舰首飞溅的水花。主炮采用双联10门305MM45倍口径MarkX型舰炮,舰首尾各布置一座,舰体中部靠后一座,两舷各一座对称布置(各拥有180度理论射界,所以侧射最大火力是8门),位置在2个锅炉舱之间,明显靠前。“无畏”级相比前期的战列舰的确是一个概念上的飞跃,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能够看到无畏舰之前的影子,最明显的莫过于主炮的布置方式上,不能同时发挥全部火炮的火力,同时舰体短肥,不利于航速的提高,这也是受舰体设计的影响,武器的发展都有其继承性。这样的布置方式还是造成了一些缺憾,主炮布置于舰体两侧,除了以上提到的外对炮塔本身的防护也不利,至少是结构上的;炮塔置于舰体中部对舰体中部的结构防护有不利影响;“无畏”的第一烟囱在主桅前紧靠舰桥,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浓烟影响了望观测的效果,舰首的干舷虽然很高,两舷的炮塔位置相对较底,射击仍然受到高速行驶飞溅的浪花影响;还有要说的是日的兰之前的英国主力战舰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主炮火力控制系统是独立的,各主炮共享目标的观测数据而独立解算诸元然后统一齐射,这比德国主力舰上的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生存力强一些但效果不如后者,而且英舰上配备的光学测距设备不如德国的先进,所以在以后的实战当中在准确度特别是远距离上不如后者(还有弹药的原因,这里就不提了),这以超过了火炮的布置方式的范畴,作为题外话把。
而那种把所有主炮布置在中心线上使其能发挥全部侧射火4力的主炮布置方式,作为超无畏级战列舰的特点以区别于无畏舰,还有以日的兰海战为区分的前后日的兰型,主要突出装甲和结构方面,又是另一个区别,另外还由此衍生了一个新的舰种——战列巡洋舰。“无畏”号日在普茨茅斯海军船厂铺设龙骨,06年2月9日下水,同年10月1日进行海试,注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无畏”号的海试进行了很长时间,加上对舰员的训练和新设备的检测,直到09年12月3日才正式服役。在它进行海试的时间里,尤其对新的蒸汽轮机组和火炮做了尽可能全面的测试,结果被证明是符合设计要求的。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海军所有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包括未完成的前无畏级和无畏级的后续舰“贝乐洛丰”级)都被推迟,全世界的海军界的目光都注视着它的实验。“无畏”号的海试成功的消息使英国皇家海军在一夜之间超越了所有的海军强国,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国,而包括后者的所有列强都开始惊恐的注视着这艘划时代的战列舰——它的火炮、动力以及防护能力,还有仅仅一年的建造周期,一个崭新的海军时代在一片叮当的铆枪声中开始了。从此,海军进入无畏时代直到二战中的衣阿华,陴斯麦,大和均未摆脱无畏级的大炮巨舰主义思想,实际上,无畏不再是一艘战舰,而成为了所有战列舰的统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雄心4舰队撤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