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来看看本次更新贩毒利润到底有多大对于游戏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w88优德官网,优德 - 优德娱乐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img src="/mylogo.png" height='75' width='121' alt="w88?" alt="w88优德官网" border="0"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卜派pp1加装wanne卡子,完美升级!!求助大神帮忙鉴定一下杰普特769萨克斯真伪问北洋次中是哪做的【求鉴定】本人打算买一把二手柳泽A901S,
w88优德官网
生活中遇到些萨友,给他讲指法怎么练,嘴怎么练,似乎都听的很明白,可是练的时候图省
萨克斯虽然专人专用,但幽闭的构造,加上潮湿的环境,时间长了难免滋生细菌,特别是夏
肯尼基张非萨克斯回家—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董舜文 萨克斯教学视频共享
以前收集的, 定期看一看 无论什么阶段 都感觉有新收
看到人家出一个雅马哈紫标YAS-32价格6800能入手吗?本人一点萨克斯都不会 没法检查 有
如题!一个朋友打算在网上购买一只二手萨克斯 成色很新 价格也不贵!但我研究了半天
热门曲谱伴奏曲谱
友情链接&#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Powered by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关于绿色动力、阿里上市前的最后解读以及四大首富的游戏
港股那点事微信公众号:&&hkstocks格隆个人微信号:&&& && && &&&ihkstocks港股那点事官网:&&& && && &&&
开放 + 共享 + 共识,追寻有趋势的价值!&&让最普通的个人都能享受到最专业的研究服务!&&让每个个体的投资之路不再那么孤单和艰难!
1、格隆中报掘金系列之绿色动力(1330):长牛现形?
每年中报、年报都是投资人的掘金期。稍加努力,基本都能大概率挖出一些长期大牛。格隆会陆续推出今年中报自己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公司供大家研究。也期待大家能与格隆共享您的发现。本期格隆推出第一只:绿色动力(1330)。
绿色动力从招股开始,格隆就给予了深度分析(请参阅格隆汇官网)。之所以今天再次拿出来解剖,是因为公司中报的公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机会。下面格隆分四个层层递进的逻辑角度来仔细解剖中报后的绿色动力(1330)。
第一个命题:垃圾发电行业发展空间非常大,理应给予高估值垃圾发电属于环保行业,基于未来政府需要对大量环保欠账的归还,环保行业大概率是未来几年投资人不能不配的优势行业,而在格隆看来,垃圾发电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盈利模式、盈利水平与行业空间上都较其他环保子行业更胜一筹。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生活垃圾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属物是在成倍的增加,假设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13亿人口的中国每年将产生4.7亿吨生活垃圾,这相当于中国每年消耗石油的体量总额,非常惊人。而中国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70%以上都是直接填埋。撇开中国土地紧张,填埋场地越来越紧缺的因素,很多垃圾含有的有害物质填埋后会污染土壤,从而引发的类似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等事件频频发生。这已然不仅仅是“够不够埋”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埋”的问题了。
在目前我国相对成熟的技术里,唯一的方法就是烧。烧比埋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迅速达到“减量化”,非常符合我国目前对于垃圾处理紧迫程度的要求。并且“烧”还可以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来发电,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将垃圾资源化,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于是“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顺理成章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鼓励,国家相继出台规定“十二五”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中,焚烧发电的处理方式的比例要由此前的20%提升至35%(见下表),这意味着仅截止2015年,我国要至少新建垃圾焚烧项目约217个,涉及总投资额高达1088亿元人民币(目前一个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处理能力在1000吨/日左右,平均投资金额在4-5亿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在“十三五”此比例大概率会进一步提升至50%,未来十三五投资规模有继续保持近千亿投资规模。由此正式打开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巨大、高速的发展空间。
同时为了保障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营效益的稳定性,国家政策方面给予的非常大的支持。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收入来源包括两块,一是垃圾处理费,二是垃圾焚烧产生电量卖给电网的发电费。垃圾处理费价格确定,但处理量会随城市发展程度不同而不同,一般当地政府都会给予垃圾焚烧场一定程度的保底量以覆盖项目日常运营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垃圾收集量不够,政府也不会让你的项目亏钱。其次,国家还进一步明确了由垃圾焚烧产生的电量保证全部上网,且统一电价为0.65元/度,不仅电价高于绝大多数发电行业(传统火电以及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电),也排除了限电问题。在行业盈利模式稳定的情况下,投资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内部投资回报率(IRR)为12-15%,也就是说投资4个亿,6-8年就能回本,显著高于传统公用事业项目6%-8%的IRR。
正因为是好行业,所以垃圾发电行业也具备相当的进入门槛,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首要是有大量资金保障,其次有政府资源以获取项目,然后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和低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项目回报率以提高公司竞争力。光大国际(257HK)作为垃圾发电行业的标杆企业,凭借其国企背景身份(光大集团作为大股东)拥有强大的资金保障和项目获取能力以及低融资成本等核心竞争力,加之其近8年的运营经验迅速跻身垃圾发电行业前三,目前拥有已投运项目13个、后续在建及储备项目31个,总规模达日处理量3.2万吨。光大国际目前市值476亿港币,对应今年约24倍PE和3.6倍PB,其股价从2012年3块钱一路上涨至最高12块以上,两年涨幅超过300%。充分说明了自垃圾发电行业政策落实以来,市场及投资者对于垃圾发电行业以及光大国际这样行业龙头的高度认可。光大国际的标杆表明:垃圾发电行业享受高估值,以及继续涌现出大牛股,是合理且必然的。
第二个命题:绿色动力当前被严重低估?今年6月19日港交所迎来了绿色动力环保(1330HK)的上市,这是继光大国际(257HK)后,港股市场上第二个纯垃圾发电项目运营商的标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市值被低估严重。基于公司属于重资产型,且其收入是一个长达20-30年的长期分摊回报,格隆采用PB和DCF而非PE来进行一个估值比较,最后再跟行业老大光大国际(257)对比。PB
之所以首选PB估值,是因为垃圾发电这个行业看PE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建造收入是非现金的。根据wind资讯,截止中报,绿色动力环保(1330)净资产24.52亿港币,截止8月25日收盘市值43.26亿港币,对应1.76倍PB,(见表2)。公司在环保同行中PB处于极低的水平,只有光大国际的一半。这个PB水平已经抵近市场收购价,去年底翰蓝环境收购创冠中国就是以1.4倍PB收购的。DCF
格隆自己没有做DCF。根据外资行里昂的更新报告测算,其DCF价值55亿港币(其报告中具体的假设见下表),公司截止8月25日市值43.26亿HKD,有着至少26%的上升空间。
价值都在与同行的比较中得出的,因而这个方法也最具有实践参考性。港股市场中唯两家纯垃圾发电运营商就是光大国际(257HK)和绿色动力(1330HK),无论在技术路线、公司背景等方面都最适合作为参照对比的公司。截至本周五,光大国际垃圾焚烧业务市值238亿港币(光大国际整体市值476亿港币,保守假设其垃圾焚烧业务占总体业务50%,476*50%=238亿),而绿色动力市值43亿港币。从总规模上看(包括所有项目),目前光大国际拥有累计日处理量3.21万吨,绿色动力拥有累计2.165万吨。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看看绿色动力被严重低估的程度:
1、用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除以各自的总规模得到每处理一吨垃圾值多少钱。光大国际:238亿/3.21万吨=74万港币/吨;绿色动力:43亿/2.165万吨=19.8万港币/吨。结果是市场先生认为,光大国际每处理一吨垃圾的价值是绿色动力的3.7倍,差距惊人!但事实上,两者处理垃圾的营运效率基本一致(请参阅格隆在本文第三个命题的第3点分析);
2、以两者业务规模测算,绿色动力合理市值用公式计算应该为:(2.165/3.21)*476亿*50%*80%=128.41亿,比目前绿色动力43亿的实际市值高出了近3倍。其中,公式中的第一个打五折(*50%),是因为垃圾发电贡献了光大国际主要的收入亿利润,超过50%,但光大国际不单是垃圾发电业务,所以我们保守计算,直接打对折。公式中的第二个打8折(*80%),是考虑到光大国际是行业龙头,绿色动力的估值应该比龙头有折扣,所以在前面对折基础上再打8折。就算这样,算出的128.41亿市值,也比目前绿色动力43亿的实际市值高出了近3倍,也是差距惊人。以上三种方法都说明绿色动力当前的估值被严重的低估。
第三个命题:这种大幅低估与折让是否合理?下面我们要看的是,这种大幅度低估与折让,逻辑何在?合理与否?格隆从四个角度来解剖:1、从公司背景而言,光大国际与绿色动力都是国企(这是做环保行业,尤其垃圾发电行业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素)。光大国际背后有光大集团,而绿色动力大股东是北京市国资委,绿色动力同样拥有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政府资源,在拿项目和运营时与政府谈判的能量,丝毫不逊色光大国际的背景;
2、从储备项目而言,两家公司都已经锁定非常丰富的储备项目为后期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内地以及香港市场都有为数不少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一般他们都会告诉你一个数据,就是自己有多少意向性项目在谈,有可能签约。有经验的研究员都知道,这个绝对不能作数的,看环保公司项目储备,最重要的是看在手的,也就是已投运的,以及已经签约在手的,意向性的不能说统统不靠谱,但至少不能考虑在估值范围内。简而言之,已签约锁定的项目有多少,决定了公司是否有长远价值!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绿色动力拥有已投运项目5300吨,已签约二期扩建项目是已投运项目的4.7倍,如果考虑框架协议项目则是5.5倍。从项目确定性较高的已投运、在建及筹建项目规模来看,绿色动力约1.3万吨,光大国际约2.7万吨,光大只比绿色动力高出约一倍;另外平均项目规模来看,光大国际在已投运项目的规模上虽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从后续储备项目来看,绿动力与之差距并不大;
3 、从运营效益而言,绿色动力公司年的ROE分别是13.03%和12.53%,可参考垃圾发电项目的行业平均IRR为8-10%左右,光大国际近五年的ROE在10.06%-15.45%间波动,可见绿色动力公司历史的项目运营效益高于行业平均,与行业龙头光大国际没有明显的差异;
4、从融资成本而言,低融资成本是光大国际最大的亮点之一(借助国企与香港上市背景,能通过发债等方式融到近4%的超低资金成本),绿动力目前的融资成本比基准利率上浮0.5%(即7-7.5%),但随着香港上市完成,公司大概率将在香港这个融资天堂上获取更低成本资金的机会,从而大幅度节约财务成本。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绿色动力虽然目前规模较光大国际小,但在股东背景、储备项目以及运营效率方面都可与龙头光大国际相媲美,且未来还有降低资金成本等值得期待的看点, 43亿港币的市值低估严重,并不合理。
第四个命题:中报解读——利空来袭,还是利空出尽?公司看似利空的中报提供了我们一个校验公司投资价值的好机会。
公司8月20日发布中期业绩,净利润同比大幅度下滑70.58%,给人印象是6月刚刚上市,8月就大幅度亏损,以致不了解实情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骗子公司之列。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读:稍作解剖就会发现实际情况远非市场想象,而应把中报理解成利空出尽,长期价值现形——从业绩公布当天股价不跌反涨也能看出些端倪。下面格隆来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今年上半年会同比下滑很多,公司在招股说明书里就已经明确做过预披露,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而已。去年同期公司有有乳山泰州武汉等多个项目在建,而今年项目开工都在下半年,上半年基本没有建设收入,使得建设收入大幅下滑63%,所以今年上半年盈警是预料之中的。这个只代表上半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全年的业绩会远好于中期;
其次,如果你仔细读中期报表,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70%,但其EBITDA仅下滑25%。格隆先简要解释一下EBITDA。EBITDA这个指标代表了公司除掉利息、税收、折旧、摊销等一切与公司经营性活动无关的因素后公司这半年来经营业绩的增长情况,也是最能看出公司主营业务真实运营情况的指标。而公司经营性活动同比下滑的25%主要是由于项目时间安排而带来的短期业绩波动(因为今年上半年没有新开工项目,而去年同期有乳山泰州武汉等项目在建而使得建设收入大幅下滑63%),这个下滑实际上也是符合预期的。
那么,会有人问格隆,从EBITDA到净利润中间,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差异?也不难看出其实是融资成本同比接近翻了一倍,这才是盈警公告中采用“大幅”二字的根源所在。而增加的利息一大部分是由于去年下半年有3个项目(泰州、乳山和武汉)进入试运营,其贷款利息不能资本化而进入损益表产生的(这里格隆解释一下,BOT项目在前期投资建设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产生利息费用,但会计准则规定项目进入试运营前的所有费用都作为项目投资额,可以资本化,不计入损益表),所以这部分费用也只是因为会计准则要求而进行的调整,不是无端端多出来的费用。实际上,公司已明确表示上市募集资金中70%(685.6亿港元)将用于偿还这三个项目的贷款,充分利用了上市平台的融资优势。按照7.21%的利率估算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全年将分别省掉近2000万和4000万人民币的利息,所以今年全年的业绩同比跌幅将大大缓解,如果不考虑上市费用,格隆的预计全年纯利同比下滑10%以内。所以公司中报大概率其实就是一个业绩底部,随着新项目陆续开工、上市融资后资金的到位,公司之后的业绩将有一个非常大的跳跃,格隆做的模型预计2015年盈利能翻一倍。
巴菲特把拟投资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差公司,好价格。买卖这种公司,被巴菲特命名为“烟蒂”投资法,别人抽剩了,扔在地上的烟屁股,你捡起来,也能吞云吐雾几口,但你要随时做好准备嘴唇被燎起几个泡的准备。第二类,好公司,差价格。可以买进,但你需要等很长时间来获取长期复合盈利。一般人做不来,但巴菲特很擅长做这类买卖,因为他等得起。第三类,好公司,好价格。在有效市场,这种组合机会很少出现,但感谢佛祖,好在市场并不总是有效,所以这种机会也不是不会出现。一旦出现,巴菲特的做法就是两个字:贪婪。就如同他在08年金融海啸期间投入280多亿美元疯狂买入箭牌、罗门哈斯、高盛、通用电气以及中国的比亚迪等。如何对绿色动力(1330)归类?算不算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高成长的组合?格隆并不完全确认,所以提供于大家一起研究。(格隆发自拉萨 罗布林卡)
2、格隆对阿里巴巴上市前的最后解读:有华丽外衣,也有虱子
本周阿里巴巴提交了最新的一版招股书,这是阿里巴巴第五次修改其招股书,相信也是IPO前的最后一次。根据现在市场上的消息,普遍认为阿里巴巴将在九月上旬开始路演,并在九月中旬的某个时间上市。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后一艘下水的航空母舰,相信阿里巴巴的上市将会是九月资本市场最令人瞩目的事件。
在解读阿里巴巴最新招股书之前,格隆还是要提醒各位投资者一句,要警惕阿里巴巴上市前后所产生的黑洞效应。关于这一点格隆在首次点评阿里巴巴的时候就已经提醒过投资者,阿里巴巴的巨大体量将会吸走大量的筹码。从本周中概股的走势来看,相信已经有不少基金经理开始为买入阿里巴巴而调整仓位。所以在阿里上市的这段时间,对互联网行业的股票尤其是电商题材的股票都要格外警惕。由于阿里巴巴上市的重大意义,格隆在此之前已经针对阿里巴巴招股书做过两次比较详细的分析点评,分别是阿里巴巴首次提交招股书和阿里巴巴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业绩的时候。格隆建议各位在读本文余下内容之前,能够回顾一下格隆之前的两篇点评。因为这两篇点评里面包含了电商行业的概况,电商行业一些基本概念的解释,阿里巴巴业务的架构,阿里巴巴财务状况已及与可比公司的一些对比分析等等,相信会对投资者理解阿里巴巴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有所帮助。
在之前文章中阐述过的观点和解释过的基本概念,格隆将不在本文中赘述。在本文中,格隆继续按照抽丝剥茧,数据说话的格隆风格,只针对本次阿里巴巴招股书中新增的信息做出细致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看清最新季报中显露出的亮点与潜在风险。
阿里巴巴首次提交招股书时格隆的点评/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extra=page%3D1阿里巴巴公布2014年1季度业绩时格隆的点评/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7&extra=page%3D1
阿里本次招股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更新了2014年2季度(也是阿里巴巴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阿里巴巴在2014年第一季度交出一份让人略显失望的答卷之后,格隆就猜想阿里巴巴是不是要等到2季度扳回一程之后才开始路演。看到阿里2季度业绩的时候,确实让格隆眼前一亮。营收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31%,达到了157.7亿人民币。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12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123%,净利润率更是高达惊人的78.3%!是不是仅仅经历了一个季度的阵痛,阿里巴巴奇迹般的高增速又回来了?在仔细阅读了财报和招股书之后,格隆发现阿里巴巴在第二季度的某些关键运营指标仍然存在压力。下面格隆就来仔细解读财报的中的数据。
我们的分析还是从阿里巴巴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开始,因为GMV代表着阿里巴巴的流量,也是阿里巴巴业务的起点。阿里巴巴在2014年第2季度的GMV达到了5千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阿里巴巴如此大的体量还能够保持45%的高速增长实属不易,但是考虑到竞争对手的追赶,45%的增速就不免让人有些担心。作为阿里巴巴最主要竞争对手的京东,2季度GMV同比增速为107%。唯品会虽然没有披露GMV的增速,但是作为一个直销型电商我们可以用营收增速来估计GMV的增速。唯品会2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为136%。阿里巴巴GMV增速低于对手就意味着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吞噬。虽然阿里巴巴GMV的绝对数量仍在增长,但是领先优势正在被削弱。2013年全年阿里巴巴GMV规模是京东的12倍,2014年一季度的时候是京东的9.8倍,到了2014年第二季度就只是京东的8倍。C2C模式被B2C模式追赶的趋势非常明显,即使在阿里巴巴内部也是如此。今年第二季度,淘宝GMV的同比增速只有33%,而天猫GMV的同比增速则是81%。所以阿里巴巴的第一个压力就来自于竞争者的追赶,特别是B2C模式对C2C模式的追赶。
从GMV往下看一层,就是营收。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营收的增长赶上了GMV的增长。2014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为15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6%。营收增长的能够与GMV增长保持一致原因自然是货币化率的提升。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低于GMV增速,引起了市场的担心。原因就是阿里巴巴来自手机端的GMV增长迅速,而手机端的货币化率却明显低于PC端的货币化率,进而拉低了整体的货币化率水平。而在第二季度,无论是移动端货币化率还是PC端的货币化率均有明显的环比提升,使得整体的货币化率恢复到与去年同期水平,这才使得营收增速能够与GMV同步增长。由于货币化率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运营指标,格隆认为有必要仔细思考一下阿里巴巴的货币化率尤其是移动端货币化率为何能够迅速提升,以及这种提升是否可以持续。由于阿里巴巴的招股书中并未对手机端货币化率提升的原因做出直接的解释,格隆只能凭借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做出一些推断。阿里巴巴在其修改招股书中披露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在首次提交招股书时候没有披露的,不知道是否有投资者注意到。格隆在点评阿里巴巴的第一份招股书时就表示希望看到阿里巴巴对营收按照流量变现的方式能做一个分解,这个维度的观察对于我们理解阿里巴巴的业务非常重要。阿里巴巴在其修改的招股书中就披露的这个信息(在管理层讨论那一节的一个小段落里)。阿里巴巴将其中国零售业务收入按照在线营销服务(Online Marketing Service)、佣金(Commission)和其他收入三个维度进行了分解。在线营销服务对应的是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佣金对应的就是天猫的会员费以及从天猫的交易流水中收取的交易手续费等等。在财年,在线营销服务在中国零售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69%,同比增速为51%;佣金收入占比为28%,同比增速为95%。而到了14年第二季度,在线营销服务在中国零售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67%,同比增速为29%;佣金收入占比为32%,同比增速为11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阿里巴巴营收增长主要靠佣金的高速增长驱动,广告业务的增速是低于营收的整体增速的。看来阿里巴巴还没有真正克服手机流量占比提升对于广告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而2季度佣金业务的高速增长有两点原因:一是天猫GMV占比的不断提升;二是2季度由于世界杯的影响彩票销售高速增长(这一点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及,看来彩票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由于阿里巴巴没有进一步披露彩票佣金的数据,所以我们暂时无法估计第三季度如果彩票销售下滑对于阿里巴巴的影响,但是投资者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
此外阿里巴巴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于利润率的下降。阿里巴巴2季度的净利润率高达78.3%,但高净利润率是由于2季度阿里巴巴确认了68亿人民币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其中的62.5亿来自于对一些股权价值的重估(这也意味着在下一季度就不会有这些一次性收入)。如果不考虑这些财务方面的收入,阿里巴巴的利润率水平是在今年以来是一路下滑的。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并没有特别解释利润率下滑的原因,但是作为投资者却不得不谨慎的对待利润率下滑这一不好的趋势。提示了这么多关于阿里巴巴的风险,并不代表格隆不看好这家公司,只是提醒投资者要充分考虑阿里巴巴经营上的压力,不要把阿里巴巴第二季度的增长当成是今年全年的增长。格隆保守估计阿里巴巴今年和明年的净利润增长会保持在30%以上。据此推算阿里巴巴14-15财年和15-16财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360亿和400亿人民币(14-15财年有62亿一次性收入,在计算下一财年增长时要减掉)。在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一线互联网公司估值目前基本在2015年一倍的PEG。所以,如果不考虑或有的行业外(比如政治)风险,阿里巴巴的合理估值应该也是15-16财年的30倍PE,也就是1950亿美金左右,这比格隆一季报后给出的1740亿估值增长了12%。上半年市场很多不专业的声音,认为阿里巴巴应定位在了1200亿甚至是1000亿美金市值以下,当时格隆的明确意见是:如果市场那些很扯的噪音真的让阿里巴巴定位在1200亿美金以下甚至1000亿以下,格隆的意见是:拥抱马云吧!现在,估计极少有人会还无知到对阿里如此定价了。如果马云能吸取阿里巴巴B2B业务香港上市退市负面影响的教训,将阿里上市定位预留一定空间,定位在1700亿或以下,则基本可以形成一个共赢。格隆与诸位一起拭目以待吧。
(格隆发自拉萨 罗布林卡)
3、落后要挨打,跑太快了也是:四个中国首富的江湖游戏
8月30日,万达集团、百度、腾讯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简称万达电商)。万达电商计划一期投资人民币50亿元,其中万达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股15%。在电商大佬阿里巴巴即将赴美上市,马云有望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敏感关口,三个曾经的、包括现任的中国首富(腾讯,万达、百度,市场戏称腾百万,很土豪的一个名字)联合进军电商这个动作确实相当耐人寻味。
很多人问格隆怎么看。老实说,这事阵仗很大,但格隆没太看懂。我们先看看三个当事合作方土豪在新闻发布会场的各自发言,最后格隆再斗胆说点草根屌丝的看法。
王健林:不卖商品,卖体验式服务刚才我们在休息室聊天的时候,马化腾董事长已经提出来,说你这个电商的“商”和要成立的公司不太贴切,我们内部原来想叫电子信息科技公司,也觉得没想好,暂时叫电子商务公司,可能这个名字会让大家误以为以后电商是卖商品,名字我们还要再琢磨。
今天我讲四点:
第一,O2O是电子商务最大的蛋糕。电子商务发展这么多年,不管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各种电子大型的商务平台都已经搭建起来,但是线上线下融合的O2O平台目前还没有。
预计今年中国会有接近30万亿元的消费市场总额,消费市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是属于提袋类消费的,提袋类消费中有一部分被拿到线上售卖,基本是图书、化妆品、服饰等,其中服饰是很大的一块。而有更大一块是体验式消费,如电影、餐饮娱乐类等,这些是无法提袋、也无法放在线上售卖的,是更大的市场。这类消费市场如何能智慧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平台出现。基于这一点,我们三家商量要做这样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将是电子商务最大的蛋糕。未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体验类的消费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简单的买卖消费,全世界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将来O2O可能是电子商务市场未来最大的一块蛋糕,而且这个蛋糕目前还没有切分,目前还没有这个平台出来。
第二,机会是均等的。现在O2O都是刚刚才起步,线上的众多平台都在想怎么样往线下渗透,线下一些公司比如万达,也在想能不能往线上走一走。目前都是刚刚起步,看不到真正的O2O平台和平台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机会对大家都是均等的。既然还没有一个大平台,我们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努力。
第三,要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目前宣称做O2O的几乎都是线上公司,所以现在似乎形成一种舆论,好象只有线上公司才能做O2O。其实,我觉得这就不是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就是创新、就是没有定式。有一部分人质疑万达是做不动产的,怎么做电商?我们公司今天算正式签约成立,实际上搭建团队超过半年了,很多同事问我,究竟我们是从线上往线下走,还是从线下往线上走?我说这两个想法都是错的,我们不应该有线上、线下这种固定思维,我们要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
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会利用好我们线下的终端。中国现在的购物中心发展了几十年,商场发展了上百年,停车场多得是,现在连停车场的智能停车技术都没有,顾客来了不知道有没有停车位,有人抱怨说到门口两小时才能下去,下去了也不知道车位在哪,一层有1000多个停车位,绕来绕去找车位要花很多时间。等从广场下到停车场又忘了车停在哪,有时候找一两层都找不到。现在做O2O,开发一套智能定位应用,就很容易寻找。
我和化腾、彦宏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我们成立这个公司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至于电商的物理形象什么时候能展现,我想可能到明年。有人说万达电商成立已经两年,其实错了。我们自己的数据中心、自己的智慧系统、我们的软件都还没有完全研发出来,今年底是试行,明年底正式上线。从今年底算起来,大约两三年时间,也许更快一点,一两年时间,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会逐渐清晰。
第四,我们做电商,既是需要也是责任。这不是讲大话,全世界消费市场几十万亿美元,中国的消费市场2020年肯定会超过10万亿美金,今年已经超过30万亿元,这么大的消费市场里至今没有O2O的平台出来。我们的O2O公司宣布投资50亿,是我们三方出钱的第一笔投资,实际上5年之间我们总投资要将近200亿元,我们还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要做O2O的实验,金钱数量肯定很大。所以很多业界的同仁跟我们讲,说我们做电商就等着你们了,自己搞不起,也费劲,就看你们能不能做出来,我们一旦实验成功,除了万达自己2020年会有50亿人次使用,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开放平台,中国所有搞度假中心、电影、文化、餐饮的都可以用,这个价值很大,我们是在为整个线下企业进行探索。
李彦宏:趋势要求线上互联网公司和实体经济有更紧密的结合我觉得这个合作是代表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刚才王健林董事长已经讲过,是一种融合的趋势,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不是从一个方向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其实我在内部经常讲,我说两边要往中间靠,建桥都是从两岸到中间对起来,这是最佳的方式。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也是这样的方式,而且我坚信这个方式是代表了趋势,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代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百度在中国十几年的运行历史,我们一直在试图说服实体经济的企业往线上走,到现在可能有几十万家的企业通过百度的平台获取新客户、生意。现在整个IT产业变化非常快,技术进步非常快,我们的实体经济在拥抱新技术、新变化,但步子走得并不是很快。去年开始我很着急,我在联盟峰会上讲互联网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如果不拥抱互联网,不拥抱新技术,不拥抱移动互联网可能会被淘汰掉。
我们这么多年做下来有一些感受:首先接受新技术的不是大型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而是小企业。百度最早的客户是网上的鲜花店,他们最早接受新的技术。
大型企业什么时候能够完全的拥抱互联网技术,新变革带来的机会,这是标志性的东西。大约半年前,我和王健林董事长都意识到现在这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六七亿的网民,移动互联网的成长更快,我们过去觉得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主要产生在美国,现在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很多创新都是从中国开始的。
几年前,我去美国和业界的著名企业创始人、CEO聊天,他们总是觉得你们中国有什么?你们中国不就是在抄我们美国的东西吗?现在我再去和他们聊天,他们会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创新,我们要关注中国。最近有一批美国的企业家、创业者,他们经常来中国,来中国不是说我的产品怎么能进入中国,而是天天看中国产生了哪些创新,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现象,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魔幻般的时代,中国的市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高速成长的市场,技术的革新和进步都比以往更加快速,一年产生的创新相当于过去十年甚至更多的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深入发展给我们带来无数新的机遇,包括O2O的机遇。如果一个人在万达广场逛街,发现一个女孩子的裙子很漂亮,拍个照片就知道是万达哪家的店卖的。看到一个海报,就知道万达院线几点放映这场电影,可以完成选座和支付。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已经走出了当年PC的时代。PC时代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做的是连接人和信息,人通过键盘输入关键字,我们帮他找到他想要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做的是连接人和服务,当你有需求,我不仅可以告诉你在哪里满足你的需求,而且我能立刻满足你的需求。比如说电影票,我想要看电影,我在网上可以一直选到哪个座位,人走进去看就行了,这个趋势我觉得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趋势要求我们线上互联网公司和实体经济有更紧密的结合,像万达、腾讯和百度能非常有效的推动人们更高的推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健康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线下有很多不够有效的运营方式,比如说机票,飞机总有不满的时候,怎样让每一架飞机都满,让他的运营成本可以下来,不光是机票,电影院、餐馆、卡拉OK都是同样的道理。
怎样用技术、用运营的手段,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能够提升我们所有的经济层面的运营效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我也希望借着这次万达电商的发布,借助三家公司的合作,能够为未来很多年、很多企业创造新的标准,把线上和线下结合做得非常完美,希望万达电商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谢谢!
马化腾:腾讯不仅要做连接人和人,还连接人和服务、人和商业的连接器现在这个名字好像不是太完美,我觉得这个词确实会让很多业界的朋友引起误会,说我们是不是三个土豪又聚在一起,重新对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电商领域又发起一次攻击呢?这错了,他没有看清趋势的本质。
刚才两位董事长也提了很多,刚才在会前聊天我们也提到,电商这个词不完全准确,我也想了一下,它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如何把庞大未经开发线下的经济实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变成智能化,变成智慧、智能的商业可能更加准确一点。这里是很庞大的市场,而且很复杂,完全不能用一个线上纯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和能力做得了。
过去看到互联网对很多传统行业的颠覆、替代、更新,我感觉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未来很多行业都会利用互联网完成升华,如果他不用互联网技术他会在自己的同行中落后淘汰。互联网没有什么神秘,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电力。没有电力,银行、股票经纪都在发展,保险很多行业都能做,有了电,电力公司会打掉所有的行业吗?不可能,能源公司能全部垄断吗也不可能。是各行各业利用新的技术、新的能力完善产业的提升。这里面有众多的机会,谁能在这波浪潮里抓住机会,在未来你的垂直领域中竞争力会远远超过其他没有反应、动作慢的公司。
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非常尊重和敬畏传统行业的每个大玩家很深的行业支持,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能自己做的,腾讯最近半年、一年,我们的很多发展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把过去做的很多没有办法利用自身技术、自身能力和需要和其他垂直领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才能做好的领域,我们释放出去。我们集中精力做我们自己最擅长的,通信、社交、娱乐内容产业。也利用我们最核心的平台技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不仅连接人和人之间的腾讯,还连接人和服务、人和商业的连接器,我们并不要求我们主导一切,我们只需要我们贡献作为连接器这一层的价值。要和连接器其他的端连接合作伙伴和商业机构,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合作。
过去一两年和王健林董事长有过几次接触,我和Robin去拜访过万达,王健林董事长介绍了很多情况,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过去大家以为万达只是房地产,但其实在房地产之后,万达发展了很多线下的文化产业、拓展了很多领域,都让我们觉得大开眼界。我和王健林董事长说,这里有很多机会。在娱乐领域,线上和线下我们刚好都是做得最大的,都有数百亿的销售额。现在线上娱乐和线下娱乐是截然分离的,我们感觉未来有很大的商机。这些不是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线下体验。
举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微信提出连接一切的口号时,我也在积极的推进,利用移动互联网让很多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包括我们看到各行各业,不仅是零售,也不仅是文化,还包括很多金融、通信等行业,都有大量的O2O机会,今天我们迈出第一步,如何能够和百度一起参与到万达庞大的线下往O2O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智能、更加有效率、有创意、更加酷,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利的尝试。
国外也没有很清楚的案例可供参考,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过去很多人问国外没有你怎么能做出来?现在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很多方面甚至可以在全球领先。包括我们自身最核心的通信,我们看到微信和QQ都能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走私密社交的方式,闯出全新的路。只要你能抓住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重点,商业机会就会存在,以此平台,我也很支持王健林董事长谈到的,不仅为了万达自身,它也是释放的平台,可以转化为开放平台,每个垂直领域,包括刚才提到的智能停车场,智能参观和文化产业的项目,都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出这一套全新的智能化的系统,是完全可以开放给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这一块都在进行融合。
今天的合作大家看到,大家说BAT,我们和百度很少有大的合作,这是我们第一次携手,互联网的很多企业已经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融合竞合是未来的趋势,我借这个机会给业界发出一个声音——大家不用把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看得是硝烟弥漫、你死我活,其实大家都有自身的优势、有自身的劣势,更多应该携手团结起来做更多的事情,只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任何的合作都是应该多尝试的。
看完几个超级大佬的发言,相信大家伙已经多少弄明白各方的诉求了——当事人自身的解读无疑是最准确的。但这不妨碍我们草根做些自己的理解,YY一下。格隆作为一个典型的草根屌丝,斗胆也说几点自己的理解:
1、这事似乎完全不关马云什么事,但傻瓜都知道这事太关马云的事了。格隆前面说过了,电商是目前互联网最好的业态,王健林、马化腾、李彦宏“三人小组”之所以这个时点不带马云玩了,只有一个原因:马云的电商太强大了(请参阅格隆今日另一篇文章对阿里的再度解剖),强大到线下正在做实体商业的大小巨头寝食难安,不可终日,强大到线上没做成电商的大小巨头眼红心跳,完全不能无视(一个人如果在万米赛道上只是领先他人100米,它矫健的身姿会成为敬佩乃至崇拜的对象。但你如果领先了一千米,很好,定义你的只会有两个字:敌人。)所以就算胜算不大,就算只能恶心某人一把,就算曾经做过尝试屡战屡败(腾讯没少做电商的尝试),也不能放弃搞搞阵的梦想与希望:干嘛不接着试试?人是一定要有梦想的,万一,我是说万一,哪天峰回路转,梦想实现了呢?
2、马云间接启发和直接推动了三个首富的抱团。今年3月与银泰商业达成战略合作,将阿里巴巴与银泰的会员体系、支付体系全面打通,商品体系对接,这说明阿里巴巴在O2O上也谋划已久。但经过半年的发展,收效甚微(后面格隆会解释原因)——但这应该给了腾讯和百度一个刺激和启发:既然线上电商已经与阿里望尘莫及,那O2O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银泰的线下资源比万达就差远了。格隆相信,这也是腾讯、百度本次合作甘当配角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正自己做不来,不如死马当活马医。万达有强大政商资源,你万达牵头,我大不了配合倒点无成本的流量(反正现在流量足够,很多都是浪费,不倒白不倒)。再说了,谁说了就一定是死马呢?谁说了就做不成呢?
3、在抱团这件事上,万达、百度、腾讯的诉求是完全不同的。多数传统线下商业已经被电商追剿得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作为传统商业代表,万达广场面对日益强大的电商,绝对寝食难安,它必须在传统商业与电商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的升级路径,否则一旦地产行业黄金期过去,商业地产融资收钱的模式不再并回归商业行业本色,看似强大的万达可能远、远没有我们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强大。简而言之,以前万达就不是做商业的,所以确实不必管马云。但对于靠商业地产模式已完成了圈地布局的今日的万达,面临着回归传统商业盈利模式的现实紧迫压力,必须要正儿八经看看马云在哪里了——这有点类似围棋里的死活问题,背水一战,必须做点什么,而且最好做成。
对腾讯和百度则不同:这事做成了最好,没做成也无妨,各自后方还有社交和搜索的稳固大本营可以退守。简而言之,这事有更“苦大仇深”的人牵头来做,自己助攻,损人是确定的,利己不利己再说,自然是乐见其成;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上面三个人的发言:王健林思路非常清晰,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李彦宏、马化腾则都显勉强,说的多是一些大而化之、正确的废话,应景而已。
4、O2O的本质是线上流量向线下的导流,而不是相反在商言商,我们来看看这事对三方利益需求的捆绑程度,就能知道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对于腾讯、百度而言,万达就是O2O的最后10米。对O2O而言,如果看做比赛,它是不需要做最后撞线这个动作的。撞线不是O2O闭环的必选环节,有流量、有大众点评和58同城这样的地推支点与导流渠道就已经形成闭环了。对B\T而言,万达与7.11便利连锁、沃尔玛、甚至海底捞这类连锁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线上流量最后撞线的一个承载体而已,这对流量拥有者而言是没有太多价值的(当然,有最后10米,也不是坏事)。如果我是马化腾与李彦宏,我看中的一定是万达商业帝国的商业会员体系与金融支付体系——但毫无疑问,这是万达的命根子,它会把这两块紧紧拽在手里——相信这也是阿里巴巴与银泰合作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
万达线下资源确实丰富。根据万达公开资料,万达在全国建立了94座万达广场和60家高档酒店,1247块电影屏幕及89家量贩KTV以及84家百货店。2014年上半年,万达广场的总客流达到7.2亿人次。客观说,这种线下商业实体资源体量,与腾讯、百度的线上流量是能形成一定互补的,但这种互补不外乎通过大数据融合、Wi-Fi共享、产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式实现,最终落实到人和钱包这两个关键因素——这又回到了会员体系与支付体系。对万达而言,整合现有资源与服务最有效的联通办法,就是一张网+一张卡:一张有效的会员体系网与一张有形的全国预付卡而已,而不是腾讯和百度。引入腾讯与百度,只是引入新流量与大数据处理能力。
简而言之,三人组,对万达确实是好事;对腾讯与百度是聊胜于无,但也乐见其成;这事阵仗很大,但对马云,似乎暂时看不出太大的冲击;
5、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聪明,比你有能力,比你成功,也比你有钱的人,还远比你努力!这是腾百万“三人组”给格隆这样屌丝的另一个压力。(格隆发自拉萨 罗布林卡)
本文封面图片为玛旁雍错,图片来自西藏旅游在线。以上文章来自格隆汇官网, 版权归格隆汇所有,转载务请注明以下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本文来自&格隆汇·港股那点事&, 推荐关注:港股那点事微信公众号:&&hkstocks格隆个人微信号:&&& && && &&&ihkstocks港股那点事官网:&&& && && &&&
温馨提示!请有空的时候,尤其是有投资线索的时候,与格隆做个互动。独木不成林!请有空的时候,挑选任何一期“港股那点事”转发到您的朋友圈里,算是对格隆辛勤笔耕的一点鼓励!投稿、交流、合作,邮箱: 执线:(86)3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与格隆汇不推荐任何股票,亦不保证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width: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染发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