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天去哪玩还不花吃太多爆米花会导致钱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南京站去夫子庙怎么走啊?还有南京晚上哪比较好玩花钱还不用太多?谢谢啦_百度知道
南京站去夫子庙怎么走啊?还有南京晚上哪比较好玩花钱还不用太多?谢谢啦
提问者采纳
这年头除了逛街,下一个红绿灯,3号出口、右转300米过街是瞻园火车站出口直接下地铁一号线,夫子庙西门、左手斜对面是水游城,2,400米是夫子庙北门,出来红绿灯右转,3,其他都要花钱,1、直行,坐到三山街站
提问者评价
谢谢,虽然有点晚,不过南京人真的很好,问路别人都很热情告诉你,真不错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车站出口直接下地铁一号线!对了,3号出口,不要在夫子庙里拍大头贴,会黑死你的,出来左边第一个路口左拐,尽头就可以看到夫子庙的大门了,坐到三山街站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夫子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我那小气的老公)和我老公结婚四年了,在这四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送过给我,就连摆酒结婚时结婚首饰都没有一个,更别说什么三金了,礼金是我自己打工的钱给的,给了两万我妈妈!后面我妈妈都还给我了还贴了一万块钱进去,现在我老公还说什么我娘家帮不了什么他,现在我每个月和我儿子才用三四百块钱的零花钱,他都在那里叫多,[生病和我自己在厂里吃饭的钱都包进去了]他还说我再乱用的话就把我的手砍掉,我真的无语了。
可能涉及隐私,需安装她社区查看
可能涉及隐私,需安装她社区查看
可能涉及隐私,需安装她社区查看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我们结婚也什么都没买,不过其他的都是在我老公家办的。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这老公也太会过日子了,我老公也是很节俭的那种,不过他对家人一点也不小气。对他父母咋样?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对他父母都是那个样子,我前天发了工资,今天休息,说拿五十块钱去商场,说去给孩子买个涂脸都要生气。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我的什么都是自己的钱,连老公那边买菜都是自己的。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不是吧?结婚那有让女方倒贴钱的啊?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这样过是不是很累啊!你老公也太小气了。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从来没见过那么小气的男人。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你愿意过谁也没办法,你不愿意怎么都会有办法,亲,你说呢,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
决心最重要。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都是为了小孩,我真心累了!每天那么累还说我懒。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是的!今晚又大吵了一架!就因为我买了一支九毛钱的啤酒,说我浪费钱了。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是好累的呢!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供房,学费都是自己。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是啊!只能怪我自己太傻了,给了钱还说我娘家帮不了他家。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啊,小主你太辛苦了。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天啊,亲爱的,你们天天吃什么,我们一家三口,一天平均下来都要100块伙食。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亲爱的,来看你了,祝你金币多多。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现在男人真的不靠谱。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这也太抠了!你这是真真找了个貔貅啊。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指着娘家帮的人,他是个爷们儿么?贱货。
隐私原因暂不显示
2015年12月
嗯。娘家帮不了她又不是说娶媳妇儿,你不靠他家就不错了,她为什么要靠你家。恩 大概三四个女生 刚高考完 比较适合去哪玩啊???(不要花太多钱哦)_百度知道
恩 大概三四个女生 刚高考完 比较适合去哪玩啊???(不要花太多钱哦)
提问者采纳
考完的空余时间其实是最自由轻松的,你们可以考虑去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因为上了大学。不过都是女孩的话,大家如果考不同的学校,那就不是那么好聚在一起很长时间去远的地方了,所以
提问者评价
(*^__^*) 嘻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去大连吧!
远吗?? 大连有嘛好玩的呀(⊙_⊙?)
有点远!!发现王国啊!!估计人得多啊!!
去近处旅游一番
这个要看你是哪里的人,跑得太远了不太安全的,我是辽宁的建议去医巫闾山看看。个人认为高考后想放松一下最好去一些自然景观,放松心情,别去人太多的热门景点,达不到放松的目的。
介绍几个具体的
行吗O(∩_∩)O~
如果你是哪种敢于挑战的女孩子可以试试啊,但是很累。发现王国排队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很多游乐设施都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
附近城市,有山有水的地方,放松放松
丽江很美的~~~不过几个女孩的话,哪都别去了,不安全,到附近吃吃小吃吧~
首先要看你们是从哪里出发,如果是在湖南的话,感觉去凤凰还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价格不贵.但是,你们要知道怎么跟当地人砍价,在旺季的时候,一般开价都会比平常高,跟老板侃一下吧.那里最贵的估计就是酒吧了,酒吧真心是杀猪价.我上次去丽江的时候,去的酒吧是一米阳光,MD,一瓶6块的啤酒,卖到50... 朋友跟我说,凤凰差不多也是这个价.四个人,一下子就玩了1000多,
凤凰啊~~~~~~~~好久以前就想去了
我是江苏的
会不会要花好多钱啊?
不会很多钱的...
其实江苏那边不也很好玩吗.. 我估计也就路费多一点,,
从江苏到凤凰远不远啊..
我地理白痴..
跟老板多砍砍价
不要好多钱,晚上别去泡吧就是了,去也别买很多酒,那里酒很贵的.
杭州吧,帅哥也多。不仅可以散心,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呵呵。
你们几个人商量好再决定,不要去太远的人少的地方不安全
安徽天柱山,学生价85,山上住宿学生价30,行程2天,可到官网看看,值得一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①同治十年,我9岁。十一年,我10岁。十二年,我11岁。这3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地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3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3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花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3首诗,末一首道: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③光绪三年,我15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⑤我在家里待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父亲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3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3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地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选自《白石老人自述》,有改动。)1. 结合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点。(2)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白石老人为什么感伤呢?2. 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3. 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 《白石老人自述》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①同治十年,我9岁。十一年,我10岁。十二年,我11岁。这3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地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3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3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花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3首诗,末一首道: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③光绪三年,我15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⑤我在家里待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父亲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3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3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地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选自《白石老人自述》,有改动。)1. 结合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点。(2)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白石老人为什么感伤呢?2. 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3. 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 《白石老人自述》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①同治十年,我9岁。十一年,我10岁。十二年,我11岁。这3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地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3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3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花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3首诗,末一首道: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③光绪三年,我15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⑤我在家里待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父亲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3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3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地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选自《白石老人自述》,有改动。)1. 结合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点。(2)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白石老人为什么感伤呢?2. 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3. 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 《白石老人自述》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科目: 高中语文最佳答案1. (1)说明自己早年是个穷孩子;交代自己童年的乐趣。(2)看到这些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又想自己中年生活的艰辛;家乡人们的生活仍然艰难。2. (1)齐仙佑师傅:性格倔强,为人固执,难以通融,对徒弟要求高。因为年幼的齐白石力气小,干活不中用,就辞退了他,齐父“千恳万托地求”他,他却“执意不肯”。(2)齐长龄师傅:能体恤人,能包容徒弟的短处和缺点,并且态度诚恳,循循善诱,看到齐白石“力气差得很”,就鼓励他,只要好好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3. (1)说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间是有等级的,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2)交代自己后来改学“小器作”木匠的起因。4. (1)口语化浓。例如:“光绪三年,我15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2)叙事简洁生动、自然流畅、朴实无华。例如:“这3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3)多用短句,准确简洁。例如:“同治十年,我9岁。十一年,我10岁。十二年,我11岁。”(4)白描手法运用得很好,三言两语即能刻画一个人物。例如:“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5)通过对比展示故事情节。如拿两个师傅进行对比,大器作与小器作的对比。
解析
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太多爆米花会导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