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maker,TeXstudio,texlive texworkss 这些软件都有什么区别

谢邀。&br&Retina
显示屏不会让文字看起来「小」,对于文字的显示在配备了Retina 显示屏的 MacBook Pro 表现良好,实际占用面积/区域和 MavBook Pro 一样,但更为清晰,无毛刺。使之前同样字号在不易分辨的情况下,显示的更为清晰可辩。&br&&br&高分辨率(显示屏物理尺寸不变)的增加在多软件协调作业时的提升有限,如果需要在三个或以上软件之间比照、切换、激活窗口,大尺寸的 iMac 更为适合。如你朋友所说,在高分辨显示屏看起来清晰的文字或内容,在铺贴分辨率显示器上有可能会不易分辨。所以,iMac 更适合非移动办公/使用的朋友。
谢邀。Retina 显示屏不会让文字看起来「小」,对于文字的显示在配备了Retina 显示屏的 MacBook Pro 表现良好,实际占用面积/区域和 MavBook Pro 一样,但更为清晰,无毛刺。使之前同样字号在不易分辨的情况下,显示的更为清晰可辩。高分辨率(显示屏物理尺…
快捷键和用不用markdown有什么关系?用markdown一样可以设置快捷键呀。&br&&br&另外,markdown根本不是排版用的。markdown是给纯文本记录用的。纯文本里面没有样式,不可能像word那样设置格式。而传统的html语言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用户来说太难,所以才衍生出markdown标记语言。&br&&br&markdown简单易懂,所以就算是没有编程基础的用户都可以快速地掌握,所以受到青睐。&br&&br&那为什么不用doc文件这样的富文本呢?因为富文本兼容性差,你必须使用富文本软件才能看到效果,而markdown即使单纯使用纯文本都能看到格式,而且markdown一开始就是作为html的简化语言开发的,和html可以无缝转换,因此在博客写作上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快捷键和用不用markdown有什么关系?用markdown一样可以设置快捷键呀。另外,markdown根本不是排版用的。markdown是给纯文本记录用的。纯文本里面没有样式,不可能像word那样设置格式。而传统的html语言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用户来说太难,所以才衍生出markdo…
在海报、PPT等用于展示的设计作品中,应该充分的从一些平面设计的作品中谋求灵感。作为大学系列讲座的海报,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要通过这张海报表达什么?”&br&&br&在海报的设计中,必须把重点的东西突出出来,把必要的东西展示出来,其次是作为海报的美感、设计感。也就是说海报设计也同样重视功能与形式的结合。&br&&br&在平面设计中,有四样基本的法则:对齐,对比,重复,亲密性&br&&br&&b&1.对齐&/b&&br&在这张海报中,看起来都是对齐的,但是当然还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对齐仅仅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充满了画面的,自然是对齐。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细节处理不符合对齐的要求,而显得文字混乱。&br&&br&&b&2.对比&/b&&br&对比是一种突出元素的手法。可以看出的是,你在海报里识图通过对比来突出主讲人了。不过突出的力度不大,所以起到的效果其实一般。&br&字号的对比,字体的对比,颜色的对比,可以综合的运用。&br&&br&&b&3.重复&/b&&br&重复的手法可以用来增强条理性。对于层级差不多的信息来说,可以用重复来表现以表示他们是一个层级的信息。&br&系列海报也可以注重重复元素来体现其系列感。&br&&br&&b&4.亲密性&/b&&br&也就是判断元素的相关性,然后把相关性强的元素放在一起,相关性弱的元素远远分开。这就保证了读者在获取信息时的流畅性,也能够让你的海报看起来更整洁。&br&&br&&b&其他&/b&&br&再就是关于画面的构图和留白等等。这张海报总体来说“满”,“乱”&br&&br&“满”,就是元素过于拥挤。文字贴边太近,领航两个字的空间太小导致看起来特别可怜。&br&“乱”你的构图是简单的上下分割,上文下图。一般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图文穿插的海报。将元素重新整理一下,注意运用上面四个原则就能做出一张基本合格的海报了。&br&&br&还有就是颜色,蓝色底色和橙色渐变的标题搭配不是很好地选择。图片搭配的也比较突兀。&br&其实可以尝试一下满幅的大图搭配文字来制作。&br&&br&以上。
在海报、PPT等用于展示的设计作品中,应该充分的从一些平面设计的作品中谋求灵感。作为大学系列讲座的海报,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要通过这张海报表达什么?”在海报的设计中,必须把重点的东西突出出来,把必要的东西展示出来,其次是作为海报的美感、设…
来自子话题:
折叠&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a href=&///?target=http%3A//elevatorlady.c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urora: 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显示:LaTeX 渲染的,没得挑,有矢量和位图两种显示模式。&br&编辑:双击就能再编辑,不过电脑上没 Aurora 就只能干瞪眼了。&br&便捷:就记住行间行内两个快捷键就行了,用不上鼠标。还支持 Paste from TeX,挺方便的。&br&&br&&img src=&/3bc3ddddec8de3aaddbb867_b.pn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3bc3ddddec8de3aaddbb867_r.png&&&br&&br&基本满足题主的要求,不过不便宜。对 Word 支持还凑合,至于 PPT 嘛,我研究半天,最后还是用 Beamer 了……
折叠----显示:LaTeX 渲染的,没得挑,有矢量和位图两种显示模式。编辑:双击就能再编辑,不过电脑上没 Aurora 就只能干瞪眼了。便捷:就记住行间行内两个快捷键就行了,用不上鼠标。还支持 Paste from TeX,挺方便…
来自子话题:
Unicode 有一系列理想化的原则(参见 Core Spec 的 2.2 Unicode Design Principles 一节),然而 Unicode 标准从来就不纯粹。&br&这些不纯粹的妥协也称不上什么「bug」,只是设计决定罢了。&br&&br&东亚用的全角标点符号字符这事,如 @Belleve 所说,明显是历史遗留问题。&br&匿名用户看不出来这一点,恐怕对 Unicode 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他对所谓「一字一码」的讨论也明显是搞不清 Unicode 是如何看待文字(script)的,这都是很基础的 Unicode 理论问题。&br&&br&对于网页排版,有这么一个方案我目前建议有能力折腾的人考虑:&br&&ul&&li&中文引号统一用直角引号字符(「『』」),西文引号和撇号统一用弯引号字符(“ ‘ ’ ”),这样在字符层面像其他标点的情况一样区分中西文引号标点。&br&&/li&&li&然后在字体层面(比方说,在 font-family 回退列表最前面放一个专门的标点字体)控制中文引号显示成什么样。随便你显示成直角的还是弯的还是像国标那样双层直角在外什么的。&br&&/li&&li&这样能在编辑阶段(可考虑在编辑阶段强制用直角引号)就强制编辑者区分中西文引号,然后利用字体回退这个轻量方案来解决显示问题。&br&&/li&&li&这个方案适合能控制文本内容的情况,比如自己出产内容的站点。&br&&/li&&li&当然最大的麻烦就是涉及纯文本处理时,比如复制(可以提供转换后的文本)和页内搜索(呃这个我想不到什么简单的办法)……&br&&/li&&/ul&&br&当然彻底抛弃全角标点转而使用比例宽度的标点(包括半角顿号什么的,半角直角引号也可以用啊)加空格也是个很不错的方案,直接解决了标点占一字宽自带空白然后回头还要再挤压的拧巴行为,只是单纯用西文标点字符的效果不太主流罢了。我也还是觉得中西文共用标点 glyph 在设计上很难处理出好结果。&br&&br&字体内部,在预设使用者没有手动控制能力的情况下,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br&思源黑体的方案已经不错了。
Unicode 有一系列理想化的原则(参见 Core Spec 的 2.2 Unicode Design Principles 一节),然而 Unicode 标准从来就不纯粹。这些不纯粹的妥协也称不上什么「bug」,只是设计决定罢了。东亚用的全角标点符号字符这事,如 @Belleve 所说,明显是历史遗留问题…
来自子话题:
文章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science/article/pii/S0157&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gle image dehazing with a physical model and dark channel prior&i class=&icon-external&&&/i&&/a& 应该不是 LaTeX 的产物,如图的通栏公式应该也就不是使用 LaTeX 排版的。&br&&br&图中的公式用 LaTeX 当然也有可能排出来,自动找到位置计算留空是难了点,手工留空还是不太难的(仅对于宏开发者来说)——在左栏公式前后手工调整一下 \hsize,在右栏文字中间用 \vadjust 加一块空白。想自动找到留空位置要复杂许多,何况在自动排版条件下你根本无法保证长公式出现在左栏。&br&&br&虽然我确实做了个实验并且代码不长,但我无意详细说明上面那种方法,毕竟手工处理这种问题挺难用的,而这种内容又不是没有其他办法排版。&br&&br&公式过长很常见,不仅双栏文章经常出现,单栏文章也照样有很多一行排不下的公式。现实中更常用的办法,或者是把公式折行断开,或者是将公式换一种写法(比如定义几个变量把公式拆开),对作者来说都更容易把握。双栏环境下,把长公式放在一个 figure* 环境中浮在页面顶部也是常用的做法。再就是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aefe407e4b& data-hash=&daefe407e4b& data-tip=&p$b$daefe407e4b&&@Alexander Zeng&/a& 提到的,像 revtex 的 widetext 环境一样,长公式前后分别将双栏内容平衡输出,可以用 multicol 宏包完成。
应该不是 LaTeX 的产物,如图的通栏公式应该也就不是使用 LaTeX 排版的。图中的公式用 LaTeX 当然也有可能排出来,自动找到位置计算留空是难了点,手工留空还是不太难的(仅对于…
&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最近才上线的官方在线模板网站,全免费
最近才上线的官方在线模板网站,全免费
来自子话题:
虽然很多人说不适合,其实也可以试试。&br&&br&&b&代码&/b&&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span class=&k&&\section&/span&&span class=&nb&&{&/span&Auto Bar Chart&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pgfplotstableread&/span&&span class=&na&&[col sep=comma]&/span&&span class=&nb&&{&/span&data.csv&span class=&nb&&}&/span&&span class=&k&&\datacsv&/span&
&span class=&k&&\begin&/span&&span class=&nb&&{&/span&tikzpicture&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begin&/span&&span class=&nb&&{&/span&axis&span class=&nb&&}&/span&[
y=0.5cm, enlarge y limits=&span class=&nb&&{&/span&true, abs value=0.75&span class=&nb&&}&/span&,
xmin=0, enlarge x limits=&span class=&nb&&{&/span&upper, value=0.15&span class=&nb&&}&/span&,
xlabel=My value,
ylabel=Label here,
xmajorgrids=true,
ytick=data,
yticklabels from table = &span class=&nb&&{&/span&&span class=&k&&\datacsv&/span&&span class=&nb&&}{&/span&a&span class=&nb&&}&/span&,
nodes near coords, nodes near coords align=horizontal
&span class=&k&&\addplot&/span& table [x=b, y=a]
&span class=&nb&&{&/span&&span class=&k&&\datacsv&/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end&/span&&span class=&nb&&{&/span&axis&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end&/span&&span class=&nb&&{&/span&tikzpicture&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br&&br&&b&数据 &/b&data.csv&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a,b
&/code&&/pre&&/div&&br&&br&&b&效果&/b&&br&&img src=&/fc0cad9bb2_b.png& data-rawwidth=&325& data-rawheight=&1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5&&有关细节可以参考 pgfplots 文档:&a href=&///?target=http%3A//texdoc.net/texmf-dist/doc/latex/pgfplots/pgfplots.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exdoc.net/texmf-dist/d&/span&&span class=&invisible&&oc/latex/pgfplots/pgfplots.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例子参考 &a href=&///?target=http%3A//tex.stackexchange.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ex.stackexchange.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中的帖子:&a href=&///?target=http%3A///questions/31700/pgfplots-auto-size-char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gfplots: auto-size chart?&i class=&icon-external&&&/i&&/a&。有修改,主要是数据文件改成 csv。&br&&br&其实这个方案还是有优点的。&br&&ol&&li&以上代码可以定义成一个宏,然后每次重复使用的时候直接调用就可以了,便于标准化。&/li&&li&更新的时候只需要更新数据文件,不需要每次重画。尤其是不用另启动一个 matlab 或者 开一个 IPython import matplotlib 或者 开一个 R 或者启动一个 Excel 来画一个与之前相同的图。稍微修改一下就得折腾好大一圈。直接用手头工具处理完数据,保存成 csv 就好。&/li&&li&csv 文件可以用各种语言生成,或者就是 excel 另存为。&/li&&li&提交给期刊之后,不需要考虑 1200 dpi eps 转换这种鬼话(真的烦透了,这帮期刊非得抱着远古发行版不升级……)。尤其 eps 本身也不是什么好用的图片格式。&/li&&/ol&至少我自己打算写论文的时候用一用。&br&&br&请点赞;否则, 请至少告诉我错在哪?
虽然很多人说不适合,其实也可以试试。代码\section{Auto Bar Chart}
\pgfplotstableread[col sep=comma]{data.csv}\datacsv
\begin{tikzpicture}
\begin{axis}[
y=0.5cm, enlarge y limits={true, abs value=0.75},
xmin=0, enlarge x limits={u…
&blockquote&为什么国内的奖状和证书样式都很一样?&/blockquote&&br&&b&1,设计具有明显的时代属性。&br&&/b&这个问题的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为什么国内&b&“当下”&/b&的奖状和证书样式都很一样」。&br&我赞了 &a data-title=&@波一&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d3bc5d0a7ae0be0be15e& data-hash=&fd3bc5d0a7ae0be0be15e& data-tip=&p$b$fd3bc5d0a7ae0be0be15e&&@波一&/a& 的回答,你在这个回答里可以看到我国几十年前的奖证虽然也是一个样,但却要比现在的一个样要好看很多。&br&&br&这是因为几十年前我们还是个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讲什么商业价值。&br&所有你在奖状上看到的都是那个时代的至高无尚的代表符号,代表胜利的红旗、代表农业生产力的稻穗、代表工业生产力的斧头锤子、代表欢乐喜庆的红花大幕布、代表嘉奖的锦旗、代表中央上权的天安门、代表理想的五角星……&br&而且制作者一定是怀着无比光荣及骄傲的地态去对待地,不敢有任何苟且,认真细致的画出了每一线每一色。&br&所以在那个时代,这个设计虽然没有考虑商业价值,却早已经超越商业价值的象征。&br&&br&那为什么现在的都是丑成了一个样呢?&br&&img data-rawheight=&853& data-rawwidth=&640& src=&/cce623cdfde333ba9cfbb036be97b6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ce623cdfde333ba9cfbb036be97b651_r.jpg&&&br&&br&&b&2,设计并不是艺术,设计是具有明显(大众化)商业价值属性的。&br&&/b&商业价值属性?简单讲就是设计结果是与其商业价值直接挂钩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怎么区别?商业价值你倒立行走那叫SB,艺术价值你倒立行走那叫行为艺术。&br&&b&在当下我国的社会环境下,奖证特别是学生奖证基本上是精神象征,而非金钱(商业)象征。&br&所以,没人去管它好看不好看。&/b&&br&而你看到的为什么都有镰刀、铁锤、红旗、稻穗,其实没什么原因,就因为是以前用过的素材,信手粘来而已。&br&有,偶尔有领导会觉得应该做个什么特别的设计——但不好意思,设计不是你想做就能做,而是看你付得起多少设计费的。&br&而一般讲,多少?没有,没有多也没少,我们一般都是没有设计费的,只有“制作费”。&br&所以你想怎么着,人家广告印刷公司里,当然电脑里有什么样的素材就随便拼一个给你了呗。&br&&br&那为什么慢慢地又有些不一样了?&br&&b&3,时代在进步,商业化在不灭杀艺术与精神象征的前题下越发的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于是设计的力量慢慢被人感知到了。&/b&&br&比如学校的运营开始有了商业层面的意义,学生家长都是学校的客户啊,学校就懂得思考怎么让客户喜欢自己了嘛,所以有些学校就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追求,而不是满足于“发个奖状”就完了,而是要“发个好看的让人喜欢甚至是一直留着的奖状”;&br&比如奖状很多也附加了“奖金”,而奖金当然也就要分出一部分来付运营的,那就有设计费了嘛;&br&比如商业领域的(比如企业、社会化竞赛)奖状越来越漂亮、时尚,也会对教育系统造成冲击,导致教育系统也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丑了。&br&&br&图:一样的元素设计,有没有觉得这个奖状就赏心悦目呢?——因为这是个商业广告啊亲&br&&img data-rawheight=&388& data-rawwidth=&945& src=&/2a163ce648b1386f4cff7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2a163ce648b1386f4cff72_r.jpg&&&br&图: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传统风格,也一样可以设计得波令波令的:&br&&img data-rawheight=&449& data-rawwidth=&317& src=&/acb4e030a015de34b97837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br&图:以后的趋势当然就是元素越来越丰富,整体设计越来越好看。但我们有一眼对上就知道那一墙一桌红通通的就是大名顶顶的“奖状”,这不也是一种美好的特色么?&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400& src=&/d1be328f72b503ce797a5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
为什么国内的奖状和证书样式都很一样?1,设计具有明显的时代属性。这个问题的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为什么国内“当下”的奖状和证书样式都很一样」。我赞了
的回答,你在这个回答里可以看到我国几十年前的奖证虽然也是一个样,但却要比现在的一个样要…
来自子话题:
也就不要改了
重新做吧!&br&首先来说一下你海报里面的问题!【前方高能预警】&br&&img src=&/dbc73ee3bb1f7dbad1cda_b.png& data-rawwidth=&178& data-rawheight=&1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8&&1。海报没有&b&主次!主次!主次!&/b&整个画面都不能区分大老婆和小老婆!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整个画面打成了一团糟!能好看吗?要找到谁是正宫娘娘,找到谁是老大!&br&&img src=&/8c7b73c38ffcf2843051_b.pn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2.亲,找老婆(元素)要找好看的!要&b&颜值!颜值!颜值!&/b&丑成这样的素材也是没有办法用的!先是紫色颜料散了一地!铁棋盘还生锈了!还有外国来的国际象棋!都布置的中国风的背景了,准备唱京剧了!你请个唱歌剧来干什么?文化入侵?赶紧把他带走!从百度来到到回收站去!他可以领便当了!&br&&img src=&/a1b7c971feaac2fe6b2c_b.pn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3.做海报能不能不要用这么多的颜色呀!看的好难受呀!&b&黄的!红的!黑色!紫的!&/b&等&br&(哪里有彩虹告诉我)一张海报
画面要有主色调!不能看到颜色就网上推!&br&……&br&装逼结束!现在来解决问题!&br&鉴于题主目前的设计能力和对软件使用的程度,建议放弃使用素材拼接方式来做海报!用简单的背景色和文字排版的方式制作海报!&br&&b&谁说中国风就一定要水墨画。&br&谁说中国风就一定要水墨画。&br&谁说中国风就一定要水墨画。&/b&&br&&br&举个几个栗子&br&&img src=&/2fd2d9b7fec998bb8e35cb8_b.pn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br&色块中是要填写自己的信息!&br&&img src=&/31fa6e79dc1ab479ac44a5_b.pn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7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31fa6e79dc1ab479ac44a5_r.png&&&img src=&/e46f7efddb7f31_b.pn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e46f7efddb7f31_r.png&&把设计往简单的方向去做!
这个海报 也就不要改了 重新做吧!首先来说一下你海报里面的问题!【前方高能预警】1。海报没有主次!主次!主次!整个画面都不能区分大老婆和小老婆!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整个画面打成了一团糟!能好看吗?要找到谁是正宫娘娘,找到谁是老大!2.亲,找老婆…
TeXmaker 和 TeXworks 的用户,但是现在以 Vim 为主,TW 仅用来编译。&br&&br&TW 是 TeXlive 自带的编辑器(就像 WinEdt 是 CTeX 自带的编辑器那样),页面比较简陋,简陋的意思就是长得难看。一般情况下输入代码的窗口默认在左半屏,而预览 pdf 文件的窗口(在 Ctrl+T 编译之后自动弹出)默认在右半屏。据说能够通过双击右边的预览文件自动跳转到左边对应的代码处,但是似乎这个功能对于 XeLaTeX 生成的文件支持不是很好。由于界面上基本没有任何关于代码的提示,所以不太适合新手学习,但是适合新手练习。&br&&img src=&/c880b743ba23d8fabd2cb6_b.jpg& data-rawwidth=&1919& data-rawheight=&1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9& data-original=&/c880b743ba23d8fabd2cb6_r.jpg&&&br&&br&TeXmaker 的分屏功能仅在足够大的显示屏上才会开启(至少在
的屏幕上不会开启分屏显示,而会跳出一个窗口,在
的显示屏上,TM 的窗口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边是代码栏,右边是预览栏),可以看到工具条上有很多按钮,比如说居中、左对齐、右对齐,或者是数学符号,总之你点了之后就会在源代码中插入对应的代码,比如说点了右对齐的按钮后就会插入&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begin{flushright}
\end{flushright}
&/code&&/pre&&/div&而光标闪动的地方就是你应该插入文字的地方。总之 TM 本身自带了很多提示,当然如果你过度依赖这些提示的话,代码是打不快也记不牢的。但是这些提示对于新手来说是很友好的。&br&&img src=&/365a0a0da8cfa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365a0a0da8cfa7_r.jpg&&&br&&br&既然是新手,我就假设你首先要学的是西文文档排版和数学符号的排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TM 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 TM 有两个对于中文用户不太友好的地方,第一点是新版本的 TM 虽然支持 XeLaTeX 编译,但是似乎支持得不太好,至少我个人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过不去,要重新用 TW 打开编译,其次,TM 本身默认编译选项里面没有 LuaTeX 和 LuaLaTeX。&br&&br&啊对了,有人会说 TM 的自动补全功能不是很好嘛,TW 就没有自动补全功能。别傻了,TW 也有自动补全功能,和 TM 一样也是在输入几个字符之后按 Tab 键就会自动补全,不过 TW 的自动补全没有下拉菜单就是了。总体上还是 TM 用得比较舒服。而且在编辑较大的文本的时候,TM 已经默认提供了可以让你按照 \section{} 或者是按照 \begin{} \end{} 折叠代码以精简显示的功能。至于字体和高亮配色方案,都是各自喜好的问题了。&br&&br&TeXstudio 貌似是 TM 的升级版,因为看上去差不多所以就没有用。总体上来说 TM 和 TW 都足够使用了,也没有所谓的要升级换代一说,最多也就是出了新版本更新一下。
TeXmaker 和 TeXworks 的用户,但是现在以 Vim 为主,TW 仅用来编译。TW 是 TeXlive 自带的编辑器(就像 WinEdt 是 CTeX 自带的编辑器那样),页面比较简陋,简陋的意思就是长得难看。一般情况下输入代码的窗口默认在左半屏,而预览 pdf 文件的窗口(在 Ctr…
不讨论技术上的实现, 我觉得, 数学符号的选取应该主要考虑的是合不合适, 并不一定要从某种&b&语言文字&/b&中选取. 暂时没想到特别适合用汉字做符号的例子&br&&br&我见过比较特别的, 是这里两篇师徒的数学文章, 分别使用到了爱心和黑桃两种符号&br&&a href=&///?target=http%3A//projecteuclid.org/DPubS%3Fservice%3DUI%26version%3D1.0%26verb%3DDisplay%26handle%3Deuclid.dmj/&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rojecteuclid.org/DPub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ervice=UI&version=1.0&verb=Display&handle=euclid.dmj/&/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第四页开始) &br&&a href=&///?target=http%3A///science/article/pii/S1968%2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cien&/span&&span class=&invisible&&ce/article/pii/S196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第六页开始)&br&&br&另外比较有名的原创符号有 Bourbaki dangerous 符号, 但也不算是数学符号&br&&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ourbaki_dangerous_bend_symbo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B&/span&&span class=&invisible&&ourbaki_dangerous_bend_symbo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MO 上有关于好符号和坏符号的一些例子&br&&a href=&///?target=http%3A//mathoverflow.net/questions/42929/suggestions-for-good-notat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thoverflow.net/questi&/span&&span class=&invisible&&ons/42929/suggestions-for-good-notat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mathoverflow.net/questions/18593/what-are-the-worst-notations-in-your-opin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thoverflow.net/questi&/span&&span class=&invisible&&ons/18593/what-are-the-worst-notations-in-your-opin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补一篇神一般的文章...&br&&a href=&///?target=http%3A//crasmussen.faculty.wesleyan.edu/files/2013/03/GTAG-Rasmussen.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rasmussen.faculty.wesleyan.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files/2013/03/GTAG-Rasmussen.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b&&b&接下来是一些随意的畅想---------------------------------&/b&&br&&br&我觉得符号的复杂性对&b&未来的人&/b&并不构成太大的问题, 很多符号是用来化简叙述的, 一个复杂但是深刻的符号, 可能可以用来代替一大段复杂的叙述并使其变得非常直观. 之所以说是未来的人, 是因为&b&现代人做数学还是离不开纸笔, 但我总觉得这有一天要离开的, 我们需要一些新的图景来做最深刻的数学, 因为人类的手和大脑又慢又笨, 不符合数学发展的需求.&/b& 而且&b&我相信好的符号是可以激发灵感的&/b&, 而符号好坏与否, 在某种 &未来的做数学的方式& 中, 我&b&想象不出有任何道理支撑 {应该认为这件事需要和符号样式的复杂性有关联} 这个观点&/b& (所以我给认为汉字复杂所以不适合做符号的观点都点了反对).&br&&br&例子1. 交换图是个 &好& 符号, 据说是 Russell 最早开始使用的 (求证实), 几块交换图, 虽然占地方, 但是很直观的同时展现出许多关联的态射结构.&br&&br&例子2. 函数符号 f(x) 是个 &坏& 符号. 当我们考虑 f: A----&B 与 g: B----&C 的复合时, 我们需要写成 gf, 这实在很诡异, 居然不是 fg......
不讨论技术上的实现, 我觉得, 数学符号的选取应该主要考虑的是合不合适, 并不一定要从某种语言文字中选取. 暂时没想到特别适合用汉字做符号的例子我见过比较特别的, 是这里两篇师徒的数学文章, 分别使用到了爱心和黑桃两种符号 (第四页…
来自子话题:
好像office里的翻译是「纵横混排」,另外见到过直译「纵中横」「直中横」
好像office里的翻译是「纵横混排」,另外见到过直译「纵中横」「直中横」
来自子话题:
我會寫:&br&&br&小红说:「How are you?」&br&&br&書名文章名用《》。
我會寫:小红说:「How are you?」書名文章名用《》。
这个,建议去堆糖看看,里面的手工分类里有多到数不清的素材Σd(ゝω?o)
这个,建议去堆糖看看,里面的手工分类里有多到数不清的素材Σd(ゝω?o)
PowerPoint 或者 Word. 如果是 OS X 使用者,相应地使用 Pages 或 Keynote 亦可。&br&&br&要进阶去做专业的排版,则用 InDesign. 海报亦可用 Illustrator.
PowerPoint 或者 Word. 如果是 OS X 使用者,相应地使用 Pages 或 Keynote 亦可。要进阶去做专业的排版,则用 InDesign. 海报亦可用 Illustrator.
特别想回答这问题,当年外头商业公司的设计师还不懂怎麽用电脑软件做设计,我是用在校学生身份白天上班一打三个业界设计师,只是因为软件设计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br&&br&不过仔细看了一下你这一张样本,觉得还是软件做的。&br&&br&我的理由如下:&br&&ol&&li&Grammy这字是透底的,在传统制版上可以做但不会用这种透明叠图的设计,但在软件排版分色没有难度,那个时代的传统制版若要实现做这种分色,肯定是只投入在悖儿好的设计上。&br&&/li&&li&再来是&今儿晓东真高兴&,这句话用了绕圆排列,刚好在那时代更多设计执行者喜欢在软件已知的功能上找变化而不是执着在创意设计上,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设计一点都不上档次来评断。&br&&/li&&li&大标题,这里用的金属字正是当时PS流行的字体效果,在那个时代用Channel计算来完成一个特效,每个步骤就能undo一次,不像现在有历史纪录可回复,一般设计师都是用背的制作流程。&br&&/li&&li&照相分色制版不适合有太多叠图的设计,因为每一个叠图在制作时都会增加整体制版出错的机会,越多叠图加倍出错概率。而这个设计显然想叠图就叠图,十分任性在没有设计感的排版上。&/li&&/ol&我不信当年的设计师设计水平这麽差,直觉认为是当年会用电脑设计的人才少,交给了一个不懂设计只懂玩软件效果的人做,八成薪资也给很低。&br&&br&谢邀。&br&-
特别想回答这问题,当年外头商业公司的设计师还不懂怎麽用电脑软件做设计,我是用在校学生身份白天上班一打三个业界设计师,只是因为软件设计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不过仔细看了一下你这一张样本,觉得还是软件做的。我的理由如下:Grammy这字是透底的,在…
来自子话题:
切勿贪多!曾使用latex写过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英文)和一次数学建模论文(中文),感觉latex作为排版工具确实好用,是个一次学会收益众生的技能。但是latex再强大也只是个排版工具,所谓工具就是我们能拿过来使用并且达到使用目的就可以了,个人感觉没有精通latex的必要,因为latex不具有在更深层次上提高或者改善个人软实力(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功能,与其把时间花费在如何精通latex上不如花时间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写作时的语言组织能力,祝好!
切勿贪多!曾使用latex写过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英文)和一次数学建模论文(中文),感觉latex作为排版工具确实好用,是个一次学会收益众生的技能。但是latex再强大也只是个排版工具,所谓工具就是我们能拿过来使用并且达到使用目的就可以了,个人感觉没…
来自子话题:
没仔细看。我猜是因为用了文中提到的&a href=&///?target=https%3A//css.hanzi.c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ss.hanzi.co/&/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而该库还没针对Edge测试过。
没仔细看。我猜是因为用了文中提到的,而该库还没针对Edge测试过。
双面印刷的时候要求章节(标题)都是从右页开始,当某一章节有奇数页的时候就会有白页,白页写上这么一行字就不用担心被当作输出错误了(intentionally)。
双面印刷的时候要求章节(标题)都是从右页开始,当某一章节有奇数页的时候就会有白页,白页写上这么一行字就不用担心被当作输出错误了(intentionally)。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exlive texmake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