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海尔空调怎么样样

海尔空调怎么样?_百度知道
海尔空调怎么样?
效果?什么系列好一点海尔空调质量、售后怎么样、省电
一台用了10年了。我家有两台海尔空调,它的质量可靠,而且售后完善我个人还是喜欢海尔空调。祝顺利,另一台也用了7年,从未出过毛病。
其他类似问题
26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30条回答
怕遗失了美丽  不敢沉重呼吸,不敢片刻眨眼,发泄不满情绪  王孙贵族的叹息,赞叹不已  迷离的不止自己,人未散,世人皆道将相嘉  珍珠翡翠金房瓦,怕摔得泥泞  曲终,怕惊扰了美丽  不敢倾挪身躯,舞定  这是用万年的孤寂,对世的无奈  自己不属于自己,那是点点哀伤  对命的哭泣,懂其的唯独一人  秀的并非舞,万年的思绪  万年的别离换得这世的相惜  我想,谁知笼鸟爱人家  却被无奈赠于她
海尔空调怎么样?您好,感谢向企业知道提问 海尔空调是海尔集团旗下的名牌产品,海尔集团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名。海尔空调拥有全球大生产基地,大设计中心,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级空调供应商。年专业制造,中国首台分体空调是由海尔制造。海尔空.一股青涩的酸味,顿时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地上一个人,可见星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我们的一切已知都来自于它
可以看看这些专.业评论:
不要被上面的给忽悠了! &&&&......造型端庄,塔上刻有道教四方神名等我更喜欢追逐雨的足迹,在下雨的日子里回头去审视一段时光,对它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推荐答案 说明一下,我觉得选哪一个不重要,调空调第一就是外观,第二是能耗比,第三是价格,第四是服务,海尔外观是比较一般的,能耗也是中等水平,肯定不能拿多的和三菱0的比,选个二级变频左右的大约吧,服务是海尔的专长,现在保修年的变频机不多了,美的去年年底是6年了,格力也从年改称6年了,但是有活动还是会年的,海尔变频现在整机年包修,每年2次预约清洗,你知道一瓶家安空调要多,年省了0多,当然格力. [详细]
只有心存爱意,人生才不孤,世界才不寂。因为有爱,才觉彻骨;因为相思,才觉有爱;走过的岁月,不能重走,但可回眸;爱过的人,不能相守,但可回忆;流过的泪,不能收回,但可品味。一切经历,都是时光留给岁月的一抹芬芳。
  人生的悲喜过往,时间懂得,岁月懂得,你我懂得。懂得,是一道雅韵的风景。懂得是一串幸福的音符。幸福来时,勇敢的接受。幸福远时,坦然的放手。相遇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种默契;相爱是一种幸福。强求的幸福,不会长久,是我们的幸福,彼此珍惜、呵护。
  人生的苦辣酸甜,心会懂得,但心痛不说,自己体会,因为我们知道,生活,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有种情愫,时而惆怅,时而纠结,但纠结不语,藏于心底,因为我们知道,人生,不一定都月满人圆。那心碎,那伤痛,让我们阅历人...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它的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是主营产业,所以,在质量方面的控制和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此外,国家质检总局会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其中所进行的空调抽检,海尔空调已经连续
希望有帮助
你说:“我能给你的不多,但所有的疼惜与怜爱一生只会属于你一个人。”我低眉潋滟,一个女子一生能得到一个男子如此的爱,还有何求。此刻,微风轻抚衣衫,原先湿了的地方,此刻反而觉得有丝丝的凉意袭上心头。看着远处层层叠叠的荷叶,碧绿的令人身心清凉无比。伸手轻轻拉过一朵荷花,放在鼻翼间轻轻地闻着,那绽放的荷瓣,白的晶莹剔透,若有若无的气息醉了心,模糊了眼。直到这些画面渐行渐远,模糊的只剩下一大片无形的绿,慢慢地变成一个点,融入我的眼眸深处,消失不见,而身旁也没有了你的身影。
推荐答案 说明一下,我觉得选哪一个不重要,调空调第一就是外观,第二是能耗比,第三是价格,第四是服务,海尔外观是比较一般的,能耗也是中等水平,肯定不能拿多的和三菱0的比,选个二级变频左右的大约吧,服务是海尔的专长,现在保修年的变频机不多了,美的去年年底是6年了,格力也从年改称6年了,但是有活动还是会年的,海尔变频现在整机年包修,每年2次预约清洗,你知道一瓶家安空调要多,年省了0多,当然格力. [详细]
海尔的售后服务很好,KFR-72LW/06KAP22这款挺省电的,采用的是宽带无氟变频技术,最低运行功率仅需25.6W,节能省电。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它的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是主营产业,所以,在质量方面的控制和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此外,国家质检总局会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其中所进行的空调抽检,海尔空调已经连续
您好,感谢你的提问。这是海尔的低静压风管机,采用薄型设计,隐藏安装,静压风速可选,安装灵活,多种控制方式,智能双感温包。具体您可扥股海尔官网查询,谢谢!具体请登陆海尔官网查询。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您再次提问。祝您生活愉快
我07年买了海尔3台挂式,1台Lg柜式。其中一台海尔2年过保第二天维修人员讲压缩机坏了,也就是保质期一过报废。另一台第二年有响声换了个轴承。第三台目前没什么问题。Lg第八年外机电容损坏,换了一个并加了气体。总体建议买专业做空调的。海尔不建议,返修率太高。每次来师傅都是大把返修单子。
海尔在国内电器品牌里面算二流品牌,因它什么东西都做一点儿都不专一,往年的海尔还不错,现在不行了。买空调首推三菱其次格力,美的的做工差,不建议购买。
我买了海尔空调几年了,每年修两次,今年冬天又没用成,这边服务也不好,印象很很不好,又坏了打了多次电话没人管
海尔连续几年全球家电排名第一'这是得到全球家电用户的认可的,质量售后都有保障,省电就不用说了,新推出的自清洁空调都挺不错
质量不般,主要是跟三菱合作,感觉还是没法跟格力,美的比。
还不错,我家里全是海尔的,海尔的白色家电还是做得非常好的
解答如下:质量看拆机,海尔的零部件都是世界名牌。压缩机三菱的。售后公认的七星级钻石服务。推荐海尔今年的新品自清洁劲铂产品。外观大气制热快,关键能自清洁。
我买了一台海尔空调,3650大洋,用了一天就不制冷,售后修两次了,现在又是一样,还不给换机,真TMD坑爹啊!
我推荐美的。其实都差不多啊,用个十年八年就换了,现在的机器用不了时间年了,或者二十几年了。现在的机器能用10年就是好空调,现在谁家买空调还想着用半辈子?早更新换代了。
空ws调dd选dd择ew必ee备,,海尔空调怎么样翻开近期写过的短文,触笔到佛禅,文艺,娱乐,农业,军事,法律,政治,外交,人生,自然景色等诸多领域,尽管努力想把事物描述清楚,以便给读者做出一个清晰明了的交代,无奈苦于这些专业知识不足的所限,所以无论怎样尽心的勾勒,也没能达到这样的目的,除此之外,笔力欲表达而所不及也是致命的硬伤。没有哪一个优秀作者不是勤于笔耕练出来的,所以写不出好作品与功夫不够有关。但是除此之外,我还认为,有的人比如像我这样的人,就是再怎么下功夫也可能写不出好文章来,这就是一个天份的问题。换句话说,写作是一种
海尔空调采用进口压缩机,性能稳定更高效,低噪音,一分钟速冷,三分钟速热!
质量太差,我买3台新机都是坏的,发誓以后坚决不碰海尔所以产品。可以说全是垃圾
相当差劲。制冷不凉、制热冰冷。年年用空调时都要维修。
95年建厂,第一家生产变频空调的厂家,售后质量绝对过硬
海尔空调晚八点开到早六点用了十三点八度电1匹半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海尔空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海尔空调价格表,怎么选择空调空调那个品牌最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海尔空调价格表,怎么选择空调空调那个品牌最好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5.2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海尔近年来发展怎么样?
刚看了一部电影
首席执行官
对海尔的创业历程很是感兴趣,但近年来却鲜有海尔新闻,不知各位大神是否有所耳闻?
按投票排序
老大的心思不在怎么让企业发展上了.....所幸国内猪对手太多,还是国内头牌吧...
海尔的基本家电还是该卖卖,质量也还不错,毕竟生产线控制好了,普通家电没啥问题。但是在所谓的“创新”上,海尔就彻头彻尾的“吹牛逼”型公司。
作者:孙庆金阿米巴经营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海尔互联网转型成功了吗?别只听张瑞敏说,让数据说话!作者:孙庆金(微信号:ianlijingxuan) 稻盛和夫嫡系,阿米巴经营资深研究者导语:4月28日晚间,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97.48亿元,同比下滑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减少19.42%。从财务数字看,海尔的转型效果不是很好。但这几年,关于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文章充斥网络,而且基本上都是张瑞敏及其鼓吹者的声音。我们不要只听张瑞敏说,而是换个角度,去看看他们的财报,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看一下海尔转型的效果是怎么样的。过去十几年,我们听到的跟海尔有关的新闻几乎都是有关海尔管理变革的。在海尔的变革过程中,张瑞敏提出了很多颇具张氏色彩的词汇,让人眼花缭乱。海尔的转型充满了争议,有力挺者,有看衰者,更多的人可能跟我一样,看不懂。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用财务数字说话,用稻盛和夫的话说就是要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创造高收益。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最终没有导向商业的成功,那我们对这个变革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我是从事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培训咨询的,海尔也曾学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因此经常会有客户咨询我对海尔转型的看法,在本文中我将从财务数据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海尔转型的成果,并就海尔转型提一些个人的看法。数据看海尔
就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与自身发展相比的纵向比较,其次是与同行企业的横向比较。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下。图1
海尔全球营业额及增长率()图1
海尔全球营业额及增长率()图1汇总了海尔集团年期间的全球营业额及增长率。由图可见,2005年之前海尔的增长率常在40%、50%以上,但此后成长速度急剧下滑,大多年份仅为个位数。以2004年到2009年为例,销售额由1016亿元增长到1243亿元,年均增幅仅为4.15%,成长瓶颈非常明显。即便是2009年之后的增长率也远不如美的、格力(见下文)。比较有意思的是,海尔从1998年开始企业内部“市场链”的管理变革,2005年开始人单合一的管理变革,至少从营收上来看,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可能拖累了海尔的营收增长。可能的原因我会在下文提出自己的的观点。图2 青岛海尔净利润及增长率()图2 青岛海尔净利润及增长率()海尔集团有2家上市公司,主业为白色家电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在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日日顺物流母公司,阿里巴巴入股的就是这个),一般人所说的海尔往往指的就是青岛海尔。图2是青岛海尔年净利润及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尔在实施人单合一模式后其利润增长一直不错,不过从2011年开始利润率增幅开始大幅下跌(2015年出现负增长)。就此我个人的推测是10年底或11年上半年开始,海尔开始把人单合一和个人薪酬挂钩,也就是推出了所谓的“人单酬”。人单酬的具体应用时间我没有查到,不过我通过网络在天涯查到了一个帖子,名字叫《海尔所谓的人单酬变相裁员模式》,时间是日。年指责海尔变相裁员的帖子充斥网络。由此我推测,海尔的人单酬是在2011年初开始正式实施。我认为这也是青岛海尔2011年开始净利润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原因我会在下文集中分析。
也许有人会说,青岛海尔的利润不是一直都有增长吗,而且增长率即便是我说的2011年之后也维持在20%左右。的确是如此,不过我们分析一家公司的状况肯定是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与同行的横向比较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角度。如果别人的增长率是10%你是20%那说明你很牛,如果别人是50%而你是20%那就说明你是落后的,至少没那么优秀。与美的、格力的对比数据也支持了我的判断。图3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营业收入对比图3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营业收入对比图4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净利润对比图4 格力、青岛海尔、美的的净利润对比图3、图4为青岛海尔、美的与格力三家白电巨头近年来的营收和利润变化。图3显示,2005年之前这三家企业差别不大,在一些年份海尔还是领先的,年期间,海尔大部分时间是落后的,年之后更是被大幅拉开差距:2011年,格力与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比为1.1和1.26,但2014年这两个比例变为1.58和1.6;2011年,美的与海尔的营收和利润比为0.73和1.25,但201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是2.11和1.57。也就是说从2011年开始,美的、格力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对青岛海尔形成了碾压式超越。营收直接影响市场占有率。从海尔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近几年有明显的下降。根据中怡康的调研数据,2015年一季度,海尔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占中国市场份额分别是26.66%、26.5%、12.36%,而2012年全年相应的数据是29.91%、29.88%、13%,几乎可以说是全面下降了。
综上所述,当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海尔转型时,我们发现它并没有自己或支持者所宣扬的那么光彩夺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海尔的互联网转型拖累了它的增长。海尔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一再搏人眼球,但到目前为止所产生的结果并不具备说服力。从这个视角来看,过去十年海尔的转型并不成功。当然,海尔的转型正在路上,它的潜力大概也许可能还没有释放出来。
不过对于海尔的转型,我们认为它在某些方面是有误区的,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指导思想混乱
任何的变革要发挥作用都是多方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领导人、指导思想、机制打造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领导人的作用就不用讲了,华为没有任正非很难是今天的华为,阿里巴巴没有马云很难是今天的阿里巴巴,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平均利润率1%-2%,只有稻盛和夫才能做到15%左右。同样的,海尔的变革可能离了张瑞敏也就玩不转了。作为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把张瑞敏和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做个对比是特别有意思的事。这些年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同样充斥网络,首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华为的业绩极其出色。那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当然有,那就是任正非的话语体系特别接地气,比如任正非讲“华为文化不就是共产党文化吗,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比如华为要培养“少将连长”,“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等等等等,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整个公司的指导思想特别容易贯彻。反观张瑞敏,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张瑞敏却最不懂互联网语境下的话语体系,总是“不说人话”,提出很多云里雾里的词语、概念,比如“小微、交互、引爆、还原、穿刺、协同、日清、人单合一、人单酬、拐点酬”,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在知乎上有貌似海尔员工的匿名用户说:“(海尔)天天加班;周六上班;工资要乘系数(系数永远小于1);季奖经常打折;海尔术语很虚,看不懂!!!” 还有一个海尔的供应商匿名说“简单说,海尔是一个指导思想天天变,任务计划没有准,上边空话底下懵的公司。张首席整天嚷嚷转型啊,互联网的,可是不看看自己手下那帮人都是什么水平。也可能是根本不想看,只想意淫。”曾有海尔的合作伙伴跟我讲,他去海尔的时候,海尔人开会都不叫开会了而是说要交互交互,他就讥讽他们说“你们能说人话吗”。我老家山东,半个青岛人,我在青岛跟一些人,包括海尔工作的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张瑞敏在说什么,甚至经常听到有人说海尔下面的人和张瑞敏是两张皮,张瑞敏说他的,下面的人干自己的。通过任正非和张瑞敏的讲话或文章,我们感觉任正非更像一个企业家,而张瑞敏更像一个政客。任正非就像一个老农,耐心地、专注地、一心一意地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张瑞敏更像一个管理爱好者,时不时地刮起海尔变革的风暴,推出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华丽无比的新奇理念。张瑞敏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断地发出一道道圣旨,让人只能仰慕而无法接近。任正非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每一名员工都感觉他就在自己的队伍里。张瑞敏把管理当成了艺术,做给别人去看;而任正非却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各个角落,指引企业前进。一句话总结就是:海尔的转型基本是神在上,人在下。神是神,人是人。神在传说中,人在苦难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对张首席的建议就是要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说人话”,用大白话表述出来,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从成本的角度来讲,这也能极大的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运作成本。稻盛和夫把自己的“哲学”讲了55年基本未变,任正非把他的管理思想讲了30年基本未变,规模不大名气不小的德胜洋楼更是把每月1号15号定为雷打不动的制度学习会,而首要学习的就是他们“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和他们的制度。企业员工干部的教育,要的不是读书破万卷(比如提出各种新奇的理念、概念),而是要读书破万遍——一遍一遍的重复学习自己公司的指导思想(价值观、企业文化、规则制度等),以此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其实当我们把很多新奇的概念剥掉它唬人的外衣,我们发现它还是脱离不了基本上的常识。商业有商业的逻辑,管理有管理的常识。这是永恒不变的。误区二:企业平台化的误区(战略模糊及小微内耗)在知乎上《如何评价海尔小微公司》中有个匿名用户如此回答:“这种把公司的发展交给员工,让员工自己承担各种风险,动不动就克扣工资的方式,还美其名曰小微。大方向都乱的。不看好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
这个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孙子兵法》里有句话: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句话的意思是,打胜仗的军队都是算清楚了自己可以取胜,有了获胜条件之后,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机会侥幸取胜。海尔的平台化(互联网)转型,也就是海尔的小微公司,其实就有点先战而后求胜的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海尔的高层在战略决策方面未负起应有的责任,企图通过小微化在战中求胜。战略永远是企业的优先命题,创新、转型、变革、再造等等都是从属命题,是第二位的。打仗肯定不能乱打,先胜后战者胜利的概率更大。企业的变革也是一样,所有的变革必须指向战略方向。变革不过是顺应战略变化而改变组织结构与团队结构,解决的仍然是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问题。其次,海尔的小微化肢解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削弱了企业整体的价值。企业整体价值的体现往往是任正非先生所讲的针尖战略、压强原则,也就是能够迅速集聚资源配置到产业机会上,在针尖大小的地方采用压强原则形成创新,率先突破。这种整体上的资源配置、系统激活是各自为战的小微公司局部创新完全无法企及的。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更多是企业家精神主导的,不按常理出牌,不受预算限制,也超越所有人,是小微公司完全没办法做的。所以我们看到,三星能够集中全部资源,甚至不惜忍受400%的资产负债率,坚决投入半导体产生,从“长大重厚”转向“短小轻薄”,目前正在向“美好初创”努力;华为不惜做高利贷,也要从模拟通信设备转向数字设备、再从有线部件到无线全网、从2G到3G再到4G,现在是向“云-管-端”转变。我们耳熟能详的IBM、苹果、GE的转型也都是如此。海尔最近收购了GE的家电业务,海尔应该好好向GE学习。GE的“数一数二战略”就是以企业整体的方式做产业选择,决定应该进入或退出哪些领域。接下来才是GE以SBU实现“大的小企业”的运营方式,再依靠全球化、信息化、6西格玛、增值服务滚滚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顺序。运用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稻盛和夫在选择进入通信行业的时候是把京瓷绝大多数资金都赌上了,在进入太阳能领域的时候更是忍受了25年()的亏损才盈利,接下来才是他的阿米巴经营手法。道理是一样的。知名的管理专家陈政先生有一段话我是比较认同的: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或者说小微化,成功的前提肯定是高层“先胜”,小微“后战”。这就如同打仗一样,统帅要先想好在哪里排兵布阵(有多少兵?布什么阵?),然后配置各部队去打,在打的过程中再根据情况调整阵法和兵力。与此同时,武器(产品和技术)更先进了,信息化程度更高了,小微部队打起仗来才能事半功倍。上文我们提到海尔营收增长缓慢,在我看来,战略性投资不足是海尔成长乏力的直接原因。这些年海尔在原有产业上的研发与品牌投入欠缺很多,比如我们很少看到海尔的广告。这是海尔与华为、三星这些一流企业的差距所在,也是被美的、格力超越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像华为、格力这种通过大手笔投入核心技术,靠自主研发驱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往往更有后劲,也更容易在竞争中占据高地。海尔的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经常被拿来跟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比较,我2009年就在国内运营稻盛和夫创办的盛和塾,是国内最早推广稻盛和夫思想和阿米巴经营的人之一,对阿米巴模式非常了解,在我看来海尔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和阿米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阿米巴模式当中,原则上只把制造和销售(产出部门)划分为利润中心,像行政、财务、人事、信息等部门并不划分为利润中心,这些部门的工作时间和费用要转移到产出部门。而在海尔,海尔的职能部门也是利润中心。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你能想象我们的政府部门有创收压力会发生什么吗?本来一次可以给你做完的事他很乐意分两次甚至是三次给你做。此是其一。再者说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应该是自己的主营业务,即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来获取收入。也就是说,企业的利润是向外求的。这种把职能部门利润中心化的方式意义并不大,因为这都是在自己盘子里切蛋糕。更何况,任何的管理动作都是有成本的,职能部门的服务定价又很难,这又会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和运作成本。企业应该把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而不是内部争利。在知乎上还有这样一段话: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想起稻盛和夫的高明之处。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中,阿米巴想提高核算收益有三种方法:收入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时间最短化。一个团队或组织(我们叫阿米巴)想提高自己的核算收益,就是从收入、费用、工作时间三个方面来想办法。很显然,阿米巴是不鼓励加班的。不仅如此,如果你这个阿米巴团队工作饱和度不高,那你可以想办法去支援其他阿米巴团队,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工作时间转移出去,从而提高自己阿米巴的核算效益。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团队合作部门墙问题。
再有就是在阿米巴模式中的内部结算方法也不一样。举例来说,在日航,日航的结算方式类似订单生产方式下的内部结算,意思是日航每卖出一张机票,钱是进了航线总部的口袋,销售部门是拿佣金的;再比如,如果是饭店或者商超用阿米巴模式,那钱一般是进了厨房部门和商品部门的口袋,门店是拿佣金的。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大家是利润绑定关系,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而海尔人单合一的内部买卖就可能面临很多的矛盾:制造部门想卖15块,而销售部门只想出12块。
关于组织运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张瑞敏也走入了误区,总是想捣鼓出点新意出来,比如什么倒三角、网状组织、节点等等。恕我愚笨,我是搞不清楚什么样的组织是正三角,什么样的组织算是倒三角,标准是什么?稻盛和夫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认识:组织的科层制也好扁平化也好,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阿米巴并不区分这个,阿米巴是通过组织细化的方式看清经营实态。这也就回到了阿米巴的目的,阿米巴的目的是通过建立阿米巴组织和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引入市场温度、看清经营实态、培养经营人才,创造高收益。我认为这也是组织管理的目的。兵法中军队管理追求的是治众如治寡,阿米巴也是这个追求。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道理还是一样的。误区三:考核与激励的误区
在比较早之前,我对海尔是比较有好感的,我甚至买过海尔的电脑;可是随着我对海尔接触越多了解越多,我对海尔的好感是越来越少的。因为梳理这篇文章,我整理了一些资料,也看了知乎上的三个问答:《在海尔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链接:)《在海尔工作怎么样》(链接:)《如何评价海尔小微公司》(链接:)。我看了这三篇文章之后,更加确定了我对海尔的一些推断是正确的:①人单合一模式拖累了海尔的增长(美的、格力的增长碾压海尔),②人单酬合一之后海尔利润增速下滑,③ 海尔内部“民怨沸腾”,④海尔小微功利短视,
关于第①点上文已经提到。那为什么“人单酬合一”(也就是海尔员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直接跟自己的收入挂钩的)会带来海尔利润下滑(从上文利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后海尔的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其实很简单,我从来没见过一个每天都看盘的炒股人能够有好的收益的。如果把一场球赛的进球、失球、输赢直接跟每个球员的收入挂钩,你能想象这场球还怎么踢吗?一个每天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自己收入的人,他的焦点肯定是在钱上——一切为人民币服务。但我们看到稻盛和夫不是这样做的,在他的阿米巴模式中,阿米巴追求的是附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给公司创造附加价值)的提高,在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中追求的是单位时间附加值的提高。而且这个附加值的提高不跟短期物质激励挂钩。华为也是一样,华为的销售人员是没有提成的,只有半年度或年度奖金包。
这种直接与短期物质激励挂钩的考核方式带来的民怨沸腾大家可以看知乎上的回复,这其中的负面影响知乎上有多篇长文分析,我就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兵还是要养的。我不相信一群乌合之众可以成气候,所有的游击队、土八路最后必须成为正规军才能有真正的战斗力,才能真正的形成组织合力。
谷歌一直试着将数据科学与管理结合起来。几年前,Google People Analytics团队就试着让算法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2012年,为了找出打造完美团队的规律,他们又启动了亚里士多德项目(Project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项目的研究结论是:对于一个成功团队来说,一些其它的行为看起来也很重要——如确保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创造相互依赖的团队文化。但是,谷歌的数据表明心理安全,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对团队的成功极其关键。
而从我的了解和知乎上的回复来看,海尔在这方面正好站到了对面,几乎让人人自危,用各种方式克扣员工工资——海尔有个神奇的合同酬,净收入不过同期,最低只发最低生活保障工资1500元。缩减人工成本是就是味毒药,是一个恶性循环,会导致员工大量流失,在岗员工也会心不在焉。员工心理安全感对团队的重要性有各种研究支持,从历史上看,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是爱兵的。员工心理安全感缺失的企业其实就是自毁长城。我是很希望张首席能真正听一下底层员工的心声。一个被称为“青岛第二监狱”,文化中心被称为“东厂”的公司跟在媒体上的形象比起来实在是反差太大。曾有人跟我讲,海尔下面的员工都很功利,能多赚一点尽量多赚一点,基本不为长远考虑。这就是海尔小微化的另一个弊端:海尔小微要同时承担现实生存压力与未来发展机会的双重责任,又要在内部市场化机制的考核要求内,那只会导致员工先要现实而放弃未来,最终连现实也一起放弃——在透支海尔品牌变现后他们就拍屁股走人。从知乎上看,海尔在合作伙伴中口碑也极差,比如有知乎匿名用户说“作为海尔某公司的一个供应商,我只能说,那地方太他娘操蛋了。”知乎上抱怨海尔拖欠钱款的人不在少数(2011年海尔现金周转天数为负10天,简单的讲就是欠别人钱)。我认为海尔在合作方中口碑之所以那么差,很大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小微面临生存压力,所以就挤压合作方的生存空间,侵害他们的利益。这也是小微化带给海尔的严重危机。在考核方面,海尔也陷入了一个误区。海尔是考核到个人的。我们把一个物体移动10厘米很好移动,可是如果需要移动10纳米就非常困难;同样的,在量子力学中,测量的越精确就越测不准。考核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是很难被完全量化的,考核到个人不但没必要,而且还有各种弊端。误区四:工具(战略损益表)的繁琐海尔有个战略损益表,我没弄明白为什么非加上“战略”二字,也没弄明白它的真义。我隐约记得海尔的战略损益表之所以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海尔规定如果有员工降价卖出了产品,低于某个标准的话,是不符合他们战略的,所以不能计入战略损益表。战略损益表我没见过,但海尔的人单酬表则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繁琐,给大家一张网络的截图(上文提到海尔变相裁员的图片也是其中一个版本)大家感受一下:我个人的感觉是海尔的战略损益表弄繁琐了,这样繁琐的工具高层看起来可能都头疼,给底层用那就更难以落地了。这个判断是我基于对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模式的了解的观点,未必对。在阿米巴经营中,阿米巴模式落地的核心工具是单位时间核算表,用稻盛和夫的话讲这是一种类似于家庭记账簿的工具,它主要有5个大的指标:收入、费用、附加值(又叫结算收益,是用收入减去费用得到的值)、工作时间、单位时间附加值(用附加值除以工作时间)。单位时间核算表是稻盛和夫“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时间最短化”的具体呈现,也是阿米巴组织之间的沟通预言,更是把目标、过程管控、数据挖掘(业绩报告会)、绩效评价贯穿起来的核心工具。这样设计首要的考虑就是简单易用,所有的人一学就会,极大的降低员工的学习成本。而海尔战略损益表的繁琐在我看来是没必要的,增加了各种内部成本。当然,我并不是说稻盛和夫的单位时间核算制就比海尔的战略损益表更优秀,在我看来它更简单易懂易用。我是做培训咨询的,我一直跟客户讲,在我看来,管理工具、管理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金箍棒给孙悟空用威力无穷,给猪八戒可能就是个累赘。6西格玛是摩托罗拉提出来的,但是摩托罗拉已经快消失了,但GE把6西格玛发扬光大了;IPD集成产品开发是IBM提出来的,可是IBM在制造方面后来也不行了只能转型,但是IBM把IPD集成产品开发教给了华为,华为现在的如日中天离不开IPD;最近大火的OKR英特尔很早就提出来并开始用了,微软也在用,OKR之所以大火是因为google在用,同样在用OKR的英特尔、微软则转型路漫漫。说到底,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个慢功夫,需要认定一种模式之后,坚定不移的坚持坚持再坚持,同时再学习其他管理模式,各取所长,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建议
我对海尔转型的建议有如下几点:①重视员工利益,不要在员工薪酬上动脑筋,这是自毁长城——铁军的领袖自古以来都是爱兵的;②贯彻现场主义,张首席应该多去倾听一下一线员工的心声,跟他们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人家稻盛和夫80岁高龄了还去现场呢;③开一场海尔自我批评大会,腾讯在3Q大战之后请了很多外部大咖开腾讯自我批评大会,这点张首席应该也学习一下,而不是只是听加里·哈默这样整天鼓吹海尔的人的话;④说一些基层员工听得懂的话(真不好意思,很多话我这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听不懂),真实一点;⑤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我看来现金周转天数为负(海尔经常炫耀这个)真没什么值得好炫耀的,这正说明你们老是欠钱不还(去知乎上看看就知道了)——我觉得这很不要脸;⑥麻烦不要再给我打电话公关了,这点很烦人,你们完全可以请我去分享交流(比如我很看不上你们的战略损益表、人单酬表,觉得你们该学学稻盛和夫的单位时间核算制)。结语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关系。海尔曾经也学习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很多人也把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认为是类阿米巴模式,跟阿米巴模式比较。而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从我的视角和阿米巴模式的角度来讲,海尔的很多做法走偏了,陷入了误区。当然,我只是一家之言,我的观点未必对,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只能希望我的逆耳妄言能给海尔的高层带去一些思考。企业的成功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海尔并购GE家电业务,中高档化,互联网化都是正确的方向。企业转型向来困难重重,格力的业绩严重下滑就是例子,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愿海尔、格力都能趟出一条大路。
最后再一次重申,希望海尔公关部不要再公关了,已经打扰到我的生活了。你们这样只会给我一种过气的明星怕人说的感觉。至于你们说我对张首席是人身攻击,你们觉得是那就是吧;至于你们觉得我没有去海尔实地调研就乱下结论,那就麻烦你们安排一下我去海尔调研上一两个月,正好我回趟家。作者:孙庆金,稻盛和夫嫡系,国内最资深的阿米巴经营研究者,原稻盛和夫创办盛和塾最早运营管理人,致力于传播正宗阿米巴经营(比如阿米巴核算“单位时间核算制”为什么是2种格式核算表?为什么不区分固定费变动费?为什么统计时间?日航为什么采用订单式内部结算?日航如何核算出每趟航班损益的?) 转载请注明转自案例精选(ID:ianlijingxuan)及作者信息附文:知乎《你为什么从海尔离职》知乎用户崔点点是个滥情鬼:朝令夕改,推卸责任,天天无意义加班做表,数据编织作假,自以为世界第一,四处看脸色,最牛逼的就是扣工资,扣钱,罚钱,你还不知道是怎么扣的,每月工资数据自己做(ps人力是吃
的?),kpi考核项随意调,你根本不知道能发几个钱,各种张首席自创名词,穿刺,协同,还原,和自嗨政策(小微,创客,去中心化),改来改去,其实人还是那批人,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卵用,在海尔,一切都那么美好,伟大,改变世界,创造未来,其实怎么样,呵呵知乎匿名用户:去年大学同学聚会,好几个还在海尔和曾经在海尔的,说的都眼泪汪汪的——这特么到底什么企业?求解在海尔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回复一:一样,说说这绩效考核吧!也在H待过的岁月,人性的暴露从领导爆粗口开始,反馈人事尽然说这些是海尔的文化,这种奇葩的文化不要也罢!第一,切断员工和公司的情感联系。唯绩效体制一旦确立,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立刻变为纯粹的金钱雇佣关系。所谓的“人/单/酬”考核体制,就是“你给我干多少活,我就给你发多少钱”,除此之外,双方没有瓜葛。是不是很像从天桥底下雇一个扛活的短工?双方没有任何忠诚关系,企业文化和情感纽带无从谈起,员工主动性、创造力和忠诚感荡然无存。整个公司的气氛陡然变冷,员工提起自己的公司,只有压力和冷酷的绩效,毫无自豪感。第二,数字全面作假。因为个人薪酬完全决定于绩效完成多少,而绩效数字又总能有空子可钻,于是作假蔓延到整个公司所有的数字上。直接的作假容易查出,但间接的作假方法很多。就连销售数字都可以作假,比如:一台机器可以在内部部门间反复倒卖,看上去每个部门的数字都完成了,但实际没有增加价值。更不用说新型业务的指标作假了——监督部门永远不如业务部门懂业务,业务部门在数字中掺水非常容易。更隐蔽的作假,是设置更容易完成但非业务核心的指标,有意避开难题。看数字的时候,红红火火,但公司的弊病被掩盖了。管理层看不到真实的问题,中层绞尽脑汁作假,初级员工疲于奔命。第三,部门之间对立,形成隔热墙。因为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绩效指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完成这些指标上,因此无暇顾及其它部门的需求。但公司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间少不了配合,当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提出需求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总是“顾不上”,或者阳奉阴违,甚至逼急了会互相拍桌子对骂。更尖锐的情况是,部门间绩效有冲突时,比如谁拖了谁的后腿,谁揭了谁的老底,将使争吵和对立更加激烈。所以,归根结底,隔热墙根本上是由绩效考核制度产生的,和部门设立、员工素质无关。第四,效率奇低,成本其高。唯绩效主义考核通常非常严苛,公司设立独立的考核部门对所有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每个部门都小心翼翼地对待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结果导致所有流程都变得极其缓慢,从决策到执行都异常迟滞。该采购的不能采购,该付款的不能付款,该执行的不能执行。供应商伙伴不得不承受账期拖延,不得不提高报价,否则宁可不做。业内公司都知道,和这家公司做生意,没有雄厚的资金根本拖不起。最终造成所有的采购成本都严重高于市场价格,严重压缩利润空间。第五,策略短视,漏洞百出。唯绩效主义要的是当下的数字,未来的成绩无人关心。从上到下,都在为当月的指标发愁,必然无心考虑长远的发展。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做大量基础铺垫工作,例如研发、试错、完善用户体验等,而偏偏这些工作不好用短期数字衡量。于是真正重要的基础工作被刻意搁置,短期有效甚至能饮鸩止渴的策略占据上风。但漏洞就是漏洞,哄得了公司,却哄不了用户。即使看到用户流失,拘于体制,积重难返。第六,固步自封,创新一个死一个。绩效和创新,基本上是反义词。绩效论等于守旧、机械、重复。在绩效制度下只能生存千篇一律的东西,创新都会被绩效考核修剪掉。创新等于自由、想象、发挥。全世界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绩效考核的压力而产生的伟大产品。相反的,所有伟大的产品都是在极度自由、自愿的热情中产生的。没有这种氛围,创新不可能出现。第七,离心离德,人才流失。在这种公司里,员工没有任何归属感,对公司毫无忠诚度。整天为完成数字而疲于奔命,为应付考核和汇报浪费精力,精神始终处于高压中,家庭也顾不上照顾,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而且唯绩效主义还造成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员工看不到希望。因为没有积累效应,无论过去做过多少积累,明天照样可能发不出工资。当员工在公司消耗完青春,被这个冷酷的体制抛弃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所以,离开成为最理智的选择。作者:知乎用户呆顶顶
很早就看海尔那电影,讲他们在美国建厂,现在我在美国市场上却不怎么看到海尔的产品。举例说,沃尔玛(最大零售商)和百思买(电器连锁)都主要看到的是海尔的小冰箱、小空调、微波炉。像样的大件都没有。反倒是海信和长虹的产品偶尔能在新蛋、百思买上出现,销量和评价都还可以。
海尔公司最近也是一直在弄自己的创新。在《定位》中说道,海尔的模式属于J模式,在品牌的定位上分散过于聚焦,所以反而在空调上被格力超过了。不过海尔公司最近作为投资方,投资了一家公司——北京海狸先生网络科技公司,研发了一个【海尔洗衣APP】=====我的公司呀,打个广告======将O2O和海尔的最新的智能洗衣机融入到一起,走进校园。一下子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四方共赢啊。1.目前大学校园高校公用洗衣机普遍存在着排队难、维修慢等痛点。那通过APP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是否有空闲的洗衣机,从而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在手机上支付和选择程序,也会很方便呀。2.对于海尔的校园运营商来说,他们通过这一合作又消除了手头的一批洗衣机。全国高校那么多,如果要全部更新,这对于运营商是一个不小的收益呀。3.对于海尔这个往期的制造厂商,也是如此啊。4.对于我们公司,那当然也是啦。5.对于高校,我们甚至可以在之后的期间,成立取衣服送衣服的服务。服务的人就可以是学校里面勤工俭学的学生。这样也是对校园的一个帮助呢。所以虽然海尔最近几年不怎么样,但是这一点还是很棒呀,赞赞赞!!
作为前员工(工厂小小螺丝钉)以我观察到的情况说一下:海尔在转型:1、制造业向平台型转变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创业团队、提供资源、成立创业小微(比如雷神笔记本,空气盒子等)2、自由工厂改造大方向智能制造、互联工厂、客户定制等等,各个小微将来自负盈亏,盈利则生,亏损则散(实际是扯淡)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贴吧里开帖子,只因为经历了这次橱柜的定做过程,实在是百感交集,希望把自己遭受的各种不愉快写出来,让更多人免于上当。本人生活在上海,去年买了一套二手房做婚房,人生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定是憧憬良多的,对于橱柜一直是抱着省什么预算都不能省橱柜预算的态度,逛了各家的展厅,收集了各种资料之后,决定在“海尔整体厨房”定做我们家的厨房橱柜和卫生间的两个柜子。展厅布置的非常好,何种款式、各种颜色非常齐全,销售人员态度很好,还承诺为我推荐一位有经验的设计师,一开始一切都进展的非常愉快。看着展厅里美观实用的橱柜,我不禁想象如果在自己家的厨房里呈现出的美好的效果。我们订购的是号称“模压板”的面板的一套橱柜,包括台面。支付了定金之后,我们见到了那位“有经验的”设计师王晶晶。他上门来初测,匆匆忙忙的来,“迅速的”量完他需要的尺寸,风也似的走了。当时我也不以为意,觉得这种“有经验的”设计师必然是业务繁忙的,在量尺寸的过程中,我也基本将我的诉求告诉了他,他承诺3天后就能将设计稿发给我看。在期待了3天后,我们并没有如约收到设计稿,在催促了几次之后,他发来了他的“大作”。不得不说,我当时是觉得很失望的,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只是简单的布置了几个常规的柜子,没有任何“设计”可言,最多只是“作图”。我与家人根据我们的需求,自己动脑筋为我们的橱柜加了一个玻璃吊柜,这样才使得厨房稍具设计感。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不是我吹毛求疵,但是我的想法是,我既然花了这个价钱,我应该享受到等值的服务,这位王设计师发来的第一稿设计,我不认为有任何新意、画了任何心思,我更倾向于他这是匆忙交出的“作业”。在几次沟通之后,我们基本定稿了。之后,在厨房和卫生间的瓷砖贴好之后,王设计师又一次登门来量实际尺寸,根据这次的尺寸,将我们的设计完全定稿。这一次他上门的时候,我们根据他的要求将厨房家电的品牌、尺寸、型号全部提供给他,因为涉及到一些需要嵌入的电器。几天之后,我们跟他约好去展厅看我们的最终定稿。那天我们再次与他确认了一遍所有家电的信息,甚至根据他的设计要求,我们还特地去退掉了之前已经定好的拱形的欧式油烟机,改定了平顶式的欧式油烟机。他之前要求我们要在他上门复测尺寸之前定好所有的厨房家电,却并没有告知我们不能订拱形油烟机,害我们要去商场改订我们的商品。当时我们就觉得他完全没有全盘考虑这个设计。在那次碰面的时候,因为设计方案完全确定,我们需要将全款付清,那天,他在与我们确定各个细节时提到了厨房水槽的处理方式。他当时说,一般厨房的水槽是台上盆的安装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有它的不足,他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台下盆。接着,他带我们参观了展厅中台下盆方式安装的产品,我们看后觉得是不错,于是就决定用台下盆的安装方式。然后,他便提出了这样是需要另外加收400元的,还需要将我们订购的水槽直接送到他们橱柜加工的工厂,以便他们提前开洞,因为台下盆的开洞方式是与台上盆截然不同的。我们当时认为两者呈现的效果是有明显差别的,因此即使选择台下盆需要额外的费用和麻烦,我们依旧选择了台下盆。可是之后证明我们完全就是别骗了!终于到了安装橱柜的日子,我们满心期待,第一天工人将所有产品送到家中,第二天正式开始安装。两天之后柜体安装完毕,当时看到他们安装完的柜体,我真是又气又惊。若不是柜体上大大的海尔logo,我真是不敢想象这就是这样的大品牌做出的产品。首先,板材都是现场工人切割的,没有任何包边的处理,切割的狗啃似的柜子就这样吊在我的厨房里,有好几处的缝隙之大令人咋舌!其次,门板材质绝对与我们在展厅中所见的“模压板”不同,但是我验收时还是全新的门板居然已经有翘起的情况发生,门板呈现的效果让人看了就觉得是什么“便宜货”!最后,最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当天晚上十点左右,我们接到了王设计师的来电,他说工人将我们的台面开工尺寸搞错了,需要返工。本来第二天是安排安装台面的,我早早将自己的水槽寄到他们工厂,一再与设计师确认电器尺寸,最后居然就是换来他们割错台面尺寸的结果!电话里设计师急忙撇清自己的责任,仿佛他并不是海尔的一员,几番交涉之后,第二天他们讲台面重新运回工厂返工并重新安装,耽误了我一整天的时间不说,安装完成后的厨房水槽,我们非常质疑他们的台下盆工艺。这绝对与展厅中所展示的台下盆不一样。如果海尔口中的台下盆只是照样在台面上开孔后安装水槽,那么请问,为什么要我提前把水槽寄到工厂,又为什么需要另外支付加工费,因为这样的效果又与台上盆有何区别?!原本以为,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就此告一段落了,可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几天之后,厨房家电上门安装了,首先安装的是油烟机,安装师傅打完孔之后发现油烟机不能嵌入柜体中。当时我在现场听到这个消息,汗都被吓出来了。由于我们家厨房煤气管道的位置的原因,在当初设计师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的油烟机外面是做了柜门的。他设计的这个门居然不能嵌进我们的油烟机,这个完完全全是他的设计失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油烟机式样、尺寸等等信息,但是他将柜体的门板设计的过长了,使得我的油烟机嵌不进柜体。家电安装师傅只得将橱柜门框卸下先将油烟机安装上去。第二个安装的是嵌入式烤箱,结果又嵌不进去!!!安装师傅看着柜体无奈的说,你们家的橱柜是什么冒牌公司做的吧,这个嵌不进去完全是因为安装的问题。听着师傅的话,我真的是恼怒!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就换来一句这样的评价。不知道海尔公司听了这样的评价又作何感想呢!对于一个经营了多年的大公司,对于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么不珍惜真是着实让人想不到!第三件安装的是灶具,安装前师傅半开玩笑的说,不会这个也装不进吧。没想到话音未落,还真就装不进去!!!面对这样的产品,这样的结果,我真的觉得,海尔公司是不是应该好好检讨、好好善后!可是,事到如今,海尔没有任何一句有诚意的道歉,没有一个负责人来联系我们,甚至连像样的售后、回访都没有。无论是工厂、设计师、安装工人,每一个人都强调不是自己的错,不管我们的事。请问,身为海尔的一员,怎么“不管你们的事”!事后,我上网搜索了海尔橱柜的信息,才发现,我们家的问题并不是个案,只是别人家遇到的问题没有像我们遇到的这么集中。我十分后悔自己没有事先了解,因为过于相信海尔这个“所谓”的大品牌、大公司。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的真实经历。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海尔的产品,也是最后一次!珍爱自己的家,远离海尔!!!
海尔公司在经历了产品质量期 售后服务主打 产品多元化 市场国际化之后 目前进入瓶颈与平台 在国内某知名评价网站上 无论搜索 冰箱 空调 洗衣机 海尔的推荐指数 并不高 反而澳柯玛等企业跃居榜内 松下 西门子等品牌则更像常青树下一步 海尔怎么走 能不能再续往日辉煌 得看 看看怎样做出创新 新的战略放心和特色 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依靠售后服务的时代过去了 毕竟 那个顾客会希望用到售后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尔空调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